朝堂上因和珅親信倒台而引發的震動尚未完全消散,官員們人心惶惶,行事皆小心翼翼。然而,這看似平靜的表象下,實則暗潮湧動。


    和珅雖元氣大傷,但多年經營,根基深厚。他表麵上對乾隆帝謝罪感恩,一副痛改前非的模樣,私下裏卻心懷怨憤,伺機報複。他深知,此次若不能扳倒劉墉,日後恐怕再無翻身之日。於是,他躲在府中,與剩下的心腹幕僚日夜謀劃。


    與此同時,劉墉並未因嘉獎而放鬆警惕。他深知和珅不會善罷甘休,且大清官場積弊已久,絕非一次整治就能徹底肅清。果不其然,不久後,一些微妙的變化開始顯現。


    原本支持劉墉徹查和珅的部分官員,態度逐漸變得曖昧起來。他們在朝堂上不再像之前那般積極響應劉墉的提議,甚至在一些事務上,開始與和珅殘餘勢力相互唿應。劉墉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變化,他意識到,和珅在暗中施展手段,試圖重新拉攏人心,恢複自己的勢力。


    就在劉墉密切關注局勢時,一樁離奇的案件打破了短暫的平靜。京城內連續出現數起富商宅邸被盜案件,被盜財物數額巨大,且盜賊手段高超,現場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線索。這些富商在京城頗具影響力,他們聯名上書乾隆帝,懇請朝廷盡快破案,追迴財物。


    乾隆帝對此事極為重視,責令刑部限期破案。刑部尚書慶桂領命後,立刻調集人手展開調查。然而,數日過去,調查毫無進展。慶桂心急如焚,深知若不能盡快破案,自己必將受到責罰。


    劉墉聽聞此事後,主動來到刑部,向慶桂表示願意協助調查。慶桂對劉墉的為人和能力極為欽佩,當下便欣然應允。劉墉與刑部官員一同仔細勘查了幾處被盜現場,他發現,這些盜賊似乎對富商宅邸的布局和財物存放位置了如指掌,而且作案時間均選在深夜守衛最為鬆懈之時。


    “慶桂大人,此案絕非普通盜賊所為。從作案手法和對宅邸的熟悉程度來看,背後恐怕有人在操控。”劉墉皺著眉頭說道。


    慶桂點頭稱是:“劉大人所言極是,可如今毫無頭緒,這該如何是好?”


    劉墉沉思片刻後說道:“我們不妨從這些富商入手,調查他們近期與哪些人有過密切往來,說不定能找到線索。”


    於是,劉墉和慶桂兵分兩路,對幾位被盜富商展開調查。在調查過程中,劉墉發現其中一位名叫林仲琦的富商,近期與一位神秘人物頻繁接觸。據林仲琦的管家透露,這位神秘人物每次都是深夜來訪,且從不以真麵目示人。


    劉墉覺得此人十分可疑,他決定暗中監視林仲琦的宅邸,等待神秘人物再次出現。一連幾日過去,終於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神秘人物現身了。隻見他身著黑衣,蒙著麵,身手敏捷地翻牆進入林仲琦的宅邸。


    劉墉帶領事先埋伏好的捕快,迅速將宅邸包圍。待神秘人物與林仲琦交談完畢,準備離開時,劉墉一聲令下,捕快們如猛虎般衝上前去,將神秘人物當場擒獲。


    然而,當劉墉揭開神秘人物的麵罩時,卻驚訝地發現,此人竟是和珅的心腹謀士羅思道。羅思道看到劉墉,眼中閃過一絲驚慌,但很快便恢複了鎮定。


    “劉大人,深夜闖入民宅,無故抓人,這恐怕不合規矩吧?”羅思道冷笑著說道。


    劉墉冷哼一聲:“羅思道,你深夜與林仲琦密會,鬼鬼祟祟,還敢狡辯?說,你與這幾起盜竊案有何關係?”


    羅思道卻矢口否認:“劉大人可不要血口噴人,我與林老爺隻是多年好友,許久未見,敘敘舊而已。”


    劉墉深知羅思道狡猾,一時難以從他口中套出話來。於是,他命人將羅思道押迴刑部大牢,嚴加看管;同時,對林仲琦展開了更加深入的審訊。


    在劉墉的步步緊逼下,林仲琦終於頂不住壓力,交代了事情的真相。原來,和珅為了擾亂朝堂,轉移眾人對他的注意力,指使羅思道策劃了這幾起盜竊案。他們事先買通了一些守衛和管家,獲取了富商宅邸的詳細信息,然後安排盜賊作案。盜竊所得的財物,一部分用來賄賂官員,一部分則藏了起來,以備和珅日後東山再起之用。


    劉墉得知真相後,怒不可遏。他立刻進宮,向乾隆帝奏明了一切。乾隆帝聽聞後,龍顏大怒。他沒想到,和珅竟如此膽大妄為,在自己責令徹查的情況下,還敢暗中搞鬼。


    “和珅簡直是欺君罔上!劉愛卿,此次你務必將和珅及其黨羽一網打盡,朕絕不再姑息!”乾隆帝拍著龍椅扶手,大聲說道。


    劉墉領命後,與慶桂迅速調集人手,對和珅的府邸以及他的其他黨羽展開全麵搜查。然而,在和珅府中,他們並未搜出任何足以證明和珅結黨營私、貪汙受賄的證據,隻在羅思道的房中搜到一些羅思道與林仲琦的來往書信及少量的金銀財寶。


    和珅見此情形,不再狡辯。他直接把羅思道和參與行動的人一起抓了起來,交給刑部尚書慶桂,押入大牢,等待處理;自己則給乾隆寫了一道罪己折,請求嚴懲自己。


    乾隆看到和珅的行為和罪己折子後,認為和珅還是個鐵麵無私、法不留情的高官,就隻是申飭了幾句,讓他迴去了,而其他人必須嚴懲。


    沒過多久,羅思道、林仲琦等人就在刑部大牢裏畏罪自殺了。至於這些人是怎麽死的,誰也不知道。這下,和珅更沒有任何把柄在劉墉手中了。而刑部尚書慶桂,卻因此受到了乾隆的申飭,那些牢頭、獄卒也都遭了罪,被發配邊疆充軍。


    然而,就在眾人以為此案即將畫上句號時,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由於和珅、劉墉之間的明爭暗鬥,民間開始流傳他們倆的是是非非。這些謠傳大多認為劉墉為官清正,愛民如子;而和珅則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貪官、大奸臣。


    和珅在豪華的府邸中,聽聞了民間這些對他不利的言論,氣得臉色鐵青,猶如暴風雨來臨前的陰沉天空。“這些酸腐文人,竟敢如此詆毀於我!”他咬牙切齒地說道,眼中閃爍著憤怒的火花。


    管家馬仁趕忙上前,臉上堆滿諂媚的笑容,低聲說道:“老爺,您莫要生氣。依奴才看呐,得想個法子堵住這些人的嘴,不然這事兒越鬧越大,對您可不利。”


    和珅沉思片刻,眼中閃過一絲狠厲的光芒,猶如饑餓的狼盯上了獵物。“去,找些得力的人手,將那些支持劉墉的言論都給我壓下去。若是有帶頭的文人,抓幾個來,給他們點顏色瞧瞧,也好殺雞儆猴。”


    很快,和珅的爪牙們便如惡狼般在京城各處行動起來。不多時,原本寧靜高雅的清風樓,便被一群兇神惡煞的人團團包圍。


    此時,一個名叫林羽軒的人正在和朋友們吟詩論政,氣氛熱烈。突然,“砰”的一聲巨響,門被猛地踹開,眾人皆是一驚。


    “你們是什麽人?竟敢擅闖清風樓!”一個叫蘇錦年的年輕人站起身來,怒目而視,大聲說道。


    為首的一個大漢冷笑一聲,猶如夜梟的嘶鳴:“哼,有人告你們聚眾詆毀朝廷命官,跟我們走一趟吧!”說罷,便一揮手,手下眾人如狼似虎般要動手抓人。


    林羽軒掙紮著喊道:“我們不過是抒發心中對朝政的看法,何罪之有?”可那些人哪管這些,如餓虎撲食般強行將林羽軒、蘇錦年等幾個帶頭的文人帶走了。


    和珅的這次行動,立刻在市井引起了轟動。“你聽說了嗎?和珅抓人這消息一傳開,京城的那些文人墨客們,個個都擔驚受怕的。”一人神色慌張地對身旁同伴說道。


    同伴眉頭緊皺,憂心忡忡地迴應:“可不是嘛,現在支持劉墉的言論,在京城就跟憑空消失了似的,一點兒聲兒都沒了。整個京城啊,就像被一層讓人害怕的陰霾給罩住了。”


    “唉,聽說是和珅動用手段在打壓輿論呢。”這人壓低聲音,一臉憤慨。


    “和珅竟如此過分!”同伴氣得跺腳,“也不知道劉大人知道了會怎樣。”


    再說劉墉。劉墉在書房內,聽聞下人來報和珅打壓輿論一事,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和珅這等行徑,實在是欺人太甚!”那憤怒,猶如熊熊燃燒的火焰,在他心中瘋狂蔓延。


    我在一旁趕忙勸道:“三哥,您先息怒啊。如今這形勢危急,您可千萬不能慌亂,越是這種時候,咱越得保持冷靜才是。”


    劉墉深吸一口氣,強壓怒火,緩緩說道:“我自然明白,和珅此舉雖是卑鄙,但我不能亂了分寸,定要想出應對之策。”


    “大人,如今和珅如此囂張,我們該如何是好?”管家張堃著急地問道,臉上透露著擔憂之色。


    劉墉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著自信與從容,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和珅此舉,看似厲害,實則愚蠢。他越是打壓,越說明他心虛。我們要做的,就是將這輿論之火,燒得更旺。”


    這天夜裏,劉墉書房內。劉墉對身旁的甄平低聲說道:“如今和珅貪腐橫行,朝廷吏治敗壞,百姓苦不堪言。我已暗中收集了林羽軒等人痛斥和珅、唿籲整頓吏治的詩詞文章,你務必通過可靠的渠道,秘密將這些文章傳播到民間去,讓百姓們知曉真相。”


    甄平麵露擔憂之色,猶豫著說:“大人,此事風險極大,一旦被和珅知曉,恐怕會引來大禍。”


    劉墉目光堅定地看著甄平說道:“為了天下蒼生,為了朝堂清明,此時顧不得許多了。隻要能激起民憤,引起皇上的重視,即便有風險,也值得一試。你行事一定要小心謹慎。”甄平點了點頭,領命而去。


    沒過幾日,這些詩詞文章便如同一顆顆火種,在民間熊熊燃燒起來。茶館裏,一位老者手持文章,怒目圓睜,將手中的茶杯重重一放,大聲說道:“看看這寫的,和珅那廝竟如此貪腐,難怪這些年百姓日子過得不太平!”


    旁邊一位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也激動地附和:“早就聽聞和珅的種種惡行,沒想到竟這般無法無天!朝廷再不管管,我們老百姓可怎麽活?”


    一時間,茶館裏議論紛紛,眾人皆是義憤填膺。


    街頭巷尾,到處都能聽到百姓們的討論聲。有人咬牙切齒地咒罵和珅,有人滿懷期待地希望乾隆皇帝能整頓吏治,改善民生。這些聲音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民意浪潮。


    與此同時,和珅的府邸內,和珅也收到了下麵人傳來的消息,得知民間流傳著痛斥他的詩詞文章,頓時暴跳如雷,怒聲吼道:“這是何人所為?竟敢煽動百姓對我不滿!給我徹查,一定要找出幕後主使!”


    劉墉見時機成熟,便進宮麵見乾隆皇帝。他跪在地上,神色凝重,痛心疾首地說道:“皇上,如今民間輿論紛紛,皆因朝堂之上吏治不清。和珅操辦婉貴妃壽辰,奢華無度,已引得民怨沸騰。而他為了掩蓋自己的惡行,竟然打壓那些敢於直言的文人。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啊!”


    乾隆皇帝聽後,眉頭緊緊地皺了起來,猶如一座沉重的山峰。他深知和珅在朝中的勢力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全身,但也不能任由民間輿論如此發展,動搖國之根基。


    “劉墉,你所言之事,朕已有所耳聞。你且說說,該如何整頓吏治,改善民生?”乾隆皇帝問道,目光緊緊地盯著劉墉,仿佛要從他的眼中看出答案。


    劉墉抬起頭,目光堅定,猶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皇上,當務之急,是要嚴懲貪腐,選拔賢能。對於那些魚肉百姓、中飽私囊的官員,絕不姑息。同時,要輕徭薄賦,讓百姓休養生息。”


    乾隆皇帝沉思良久,緩緩說道:“朕會考慮你的建議。但此事關乎重大,不可操之過急。”


    和珅得知劉墉進宮向乾隆進言,心中不免有些擔憂。那擔憂,如同陰霾一般,籠罩在他的心頭。他知道,劉墉此舉很可能會對自己不利。


    “老爺,要不咱們再想個法子,在皇上麵前美言幾句,將這事兒給圓過去?”馬仁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說道,臉上滿是討好的神情。


    和珅冷哼一聲:“哼,劉墉那老匹夫,這次是鐵了心要跟我作對了。不過,皇上向來對我信任有加,豈是他幾句讒言就能動搖的。”話雖如此,但和珅還是決定進宮,在乾隆麵前為自己辯解一番,他要想盡辦法,保住自己的地位。


    與此同時,婉貴妃也聽說了壽辰一事引發的輿論風波。她心中有些愧疚,畢竟這場壽宴是在和珅的極力操辦下才變得如此奢華。


    “和大人也是一番好意,隻是沒想到會惹出這麽大的麻煩。”婉貴妃身邊的宮女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


    婉貴妃輕輕歎了口氣,那歎息聲中滿是憂慮:“希望皇上能妥善處理此事,莫要因為本宮的壽辰,讓朝堂陷入紛爭。”


    而在民間,百姓們雖然對和珅的行為極為不滿,但也在觀望乾隆皇帝會如何處理此事。他們期盼著朝廷能夠真正整頓吏治,讓他們的生活能夠有所改善。街頭巷尾,人們都在議論紛紛,猜測著事情的走向。


    這場輿論風波,就像一場暴風雨,席卷了整個京城,各方勢力都被卷入其中,而最終的結果,誰也無法預料……每個人都在這場風暴中,懷著自己的心思,等待著命運的裁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和宰相劉羅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虛掩醜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虛掩醜陋並收藏我和宰相劉羅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