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轉眼到了乾隆四十八年。乾隆四十八年,京城內外,風雲變幻。這一年,朝堂之上,幾位重臣的命運交織,演繹出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故事。


    劉墉,因其在審理巡撫國泰一案中秉公執法,深得乾隆帝賞識。這一年,他被擢升為工部尚書,還充任上書房總師傅,代理直隸總督,兼任協辦大學士,官居從一品。劉墉為人剛正不阿,行事果斷,朝中上下無不敬重。然而,權力的巔峰也讓他倍感壓力,尤其是麵對那些暗中覬覦他位置的人。


    和珅因乾隆四十七年與英吉利使團的談判之功,在乾隆四十八年已是朝中炙手可熱的人物。他不僅充任國史館正總裁、文淵閣提舉閣事,還同時擔任戶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要職,官居從一品。和珅精明幹練,善於揣摩聖意,深得乾隆帝寵信。然而,他的權勢也引來了不少朝臣的忌憚與嫉妒。和珅心中清楚,自己雖位極人臣,但朝堂之上,風雲變幻,稍有不慎,便可能跌落深淵。


    紀曉嵐因謹小慎微的處事風格,在這一年擔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官居從二品。紀曉嵐才華橫溢,學識淵博,尤其擅長詩文,深得文人雅士的推崇。然而,他在朝中的地位卻不如劉墉與和珅那般顯赫。紀曉嵐心中明白,自己雖才高八鬥,但在權力鬥爭中,才華並非唯一的籌碼。他時常在夜深人靜時,獨自思索如何在朝堂之上立足。


    這一年的春天,京城內外,春意盎然。劉墉、和珅、紀曉嵐三人的命運,因一樁突如其來的大案而再次交織在一起。


    這日,乾隆帝突然召見劉墉與和珅,命他們共同查辦一樁涉及邊疆軍餉的大案。此案牽涉甚廣,朝中多位重臣皆被卷入。劉墉深知此案棘手,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朝局動蕩。而和珅則暗自盤算,如何借此案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權勢。


    紀曉嵐雖未直接參與此案,但他敏銳地察覺到,此案背後的份量非比尋常。他決定暗中調查,試圖揭開真相。然而,隨著調查的深入,紀曉嵐發現這絕不是他能夠單獨左右的場麵。


    鑒於軍心和朝政的穩定,劉墉不敢輕舉妄動。他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便帶著我拜訪了武英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阿桂。


    “哦?哪股香風把劉墉劉大人給吹到老夫這裏來了?二位劉大人快請坐,來人,上茶!”阿桂大學士起身迎接了我和劉墉。


    我和劉墉坐落之後,劉墉拱手說道:“今得皇上召見,命下官、和珅、紀曉嵐一起查辦邊疆軍餉的案子。下官深知其中利害關係,不敢輕舉妄動,這不來您這宰相府這裏討教一二!下官該從何查起?如何才能查下去呀!”


    大學士阿桂微微一笑,捋了捋胡須,目光深邃地看向劉墉,緩緩說道:“劉大人,此案牽涉甚廣,邊疆軍餉之事,關乎國本,不可不慎。皇上將此案交予你與和珅、紀曉嵐共同審理,可見對此案的重視。老夫雖不直接掌兵,但也聽聞此案背後牽扯甚多,朝中各方勢力皆有涉足。”


    劉墉點頭稱是:“正是如此,下官才深感棘手。此案若處理不當,恐引發朝局動蕩,甚至動搖軍心。和珅大人一向精明幹練,紀曉嵐大人也才識過人,但下官擔心,此案背後或牽連甚廣,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呐!”


    “哦?你是怕會牽連老夫?”阿桂機敏地問道。


    劉墉趕緊揮擺著雙手道:“不不不!劉墉絕不是這個意思,自傅恆傅中堂及兩位老親王謝世之後,這朝堂之中唯有桂中堂能心係朝廷、穩定人心,為我大清盡心盡責了!下官怎敢懷疑桂中堂對皇上的忠心!”


    “哈哈!”阿桂大笑後沉吟片刻,緩緩說道:“劉大人,老夫以為,此案的關鍵在於邊疆軍餉的去向。你需從戶部、兵部的賬目入手,仔細核查每一筆軍餉的流向。此外,邊疆將領的奏報、軍需物資的調撥記錄,也需一一核對。若有出入,便可順藤摸瓜,找出幕後之人。”


    劉墉聞阿桂之言,眼中閃過一絲明悟,拱手道:“多謝中堂大人指點,下官明白了。隻是此案牽涉甚廣,若真查出朝中重臣有涉,下官該如何應對?”


    阿桂微微一笑,目光中透出一絲深意:“劉大人,你為人剛正不阿,行事果斷,朝中上下無不敬重。此案雖棘手,但隻要你秉公執法,皇上自會明察秋毫。至於那些暗中覬覦你位置的人,你不必過於擔憂。有老夫在職一天,看他誰人敢動你劉墉一下。若有需要,老夫自會為你撐腰。”


    劉墉聞言,心中稍安,起身拱手道:“多謝阿桂大人指點,下官定當竭盡全力,查明此案真相,絕不負皇上所托和老大人的嗬護!”


    阿桂點頭笑道:“劉大人不必多禮,老夫相信你定能妥善處理此案。不過,老夫還有一言相勸。”


    劉墉恭敬道:“請阿桂大人賜教。”


    阿桂緩緩說道:“此案牽涉甚廣,你需小心行事,尤其是與和珅共事時,務必謹慎。和珅此人,精明幹練,善於揣摩聖意,但他權勢滔天,難免有私心。你與他共事,需時刻保持警惕,切莫被他牽著鼻子走。”


    劉墉點頭稱是,心中暗自警惕。他知道,和珅雖表麵上與他合作,但暗中或許另有打算。此案若處理不當,不僅會引發朝局動蕩,甚至可能危及自身。


    離開阿桂府邸後,劉墉與我一同返迴府中。路上我忍不住問道:“三哥,桂中堂話,您怎麽看?”


    劉墉沉吟片刻,緩緩說道:“桂中堂所言極是,此案的關鍵在於邊疆軍餉的去向。我們需從戶部、兵部的賬目入手,仔細核查每一筆軍餉的流向。至於和珅,我們需小心應對,切莫被他牽著鼻子走。”


    我點頭稱是,心中也感到此案的複雜與棘手。迴到府中後,劉墉立即召來甄平,動用粘杆處的力量,開始著手調查邊疆軍餉的賬目。


    與此同時,和珅坐在書房之中,手中把玩著一枚玉扳指,神色淡然。劉全站在他的麵前,低聲匯報著劉墉、紀曉嵐的動向。


    “老爺,劉墉今日拜訪了大學士阿桂,似乎是在請教邊疆軍餉一案的處理方法。”劉全低聲說道。


    和珅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不屑:“劉墉此人,剛正不阿,行事果斷,但他太過正直,不懂變通。此案牽涉甚廣,他若一味追查,恐怕會引火燒身。”


    劉全低聲問道:“老爺,我們是否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以防劉墉查出什麽不利於我們的事情?”


    和珅擺了擺手,淡然道:“不必。劉墉雖正直,但他並非不懂權衡利弊。此案牽涉甚廣,他若真查出什麽,也不敢輕舉妄動。我們隻需靜觀其變,必要時再出手。”


    劉全點頭稱是,退了下去。和珅知道,此案背後涉及到了一個很大的利益集團。而他早已布下了局,隻等劉墉與紀曉嵐一步步走入他的陷阱。


    另一邊,閱微草堂的紀曉嵐坐在書房中,手中握著一卷古籍,卻無心閱讀。他的心中充滿了疑惑與不安。邊疆軍餉一案,牽涉甚廣,朝中多位重臣皆被卷入。以他的根基和人力,很難撼動他們。


    正待劉墉等人開始進入軍餉案調查的時候,乾隆四十八年剛剛獲賜雙眼花翎,充國史館正總裁、文淵閣提舉閣事、清字經館總裁的錢灃,卻突然拜訪劉墉。


    見到劉墉給錢灃施禮後說道:“劉大人,下官錢灃聽說皇上讓您、和珅、紀曉嵐共同查訪邊疆軍餉案之事。下官也想協助你們一起辦案,不知可否?”


    劉墉見錢灃主動請纓,心中略感意外,但麵上不顯,隻是微微一笑,拱手還禮道:“錢大人有心了。此案牽涉甚廣,若能得錢大人相助,自然是再好不過。隻是不知錢大人對此案有何見解?”


    錢灃神色莊重地低聲說道:“劉大人,下官雖不才,但也聽聞此案背後牽扯甚多,尤其是邊疆軍餉的流向,似乎與朝中某些權貴有關。下官以為,此案若不徹查,恐會動搖國本。因此,下官願盡綿薄之力,協助大人查明真相。”


    劉墉聞言,心中暗想。錢灃雖年輕,但為人正直,素有清名,且剛剛獲賜雙眼花翎,顯然是乾隆帝頗為器重之人。若能得他相助,或許能在此案中多一分勝算。


    於是,劉墉點頭道:“錢大人有此心,下官甚是感激。既然如此,我們便一同查案。不過,此案牽涉甚廣,需小心行事,切莫打草驚蛇。”


    錢灃拱手道:“劉大人放心,下官明白輕重,定會謹慎行事。”


    兩人商議一番後,決定先從戶部和兵部的賬目入手,仔細核查每一筆軍餉的流向,並向乾隆借用了錢灃共同參與調查。


    與此同時,劉墉也暗中吩咐甄平,繼續動用粘杆處的力量,暗中調查邊疆將領的奏報和軍需物資的調撥記錄。


    然而,就在劉墉等人緊鑼密鼓地展開調查時,和珅那邊也有了新的動作。


    和珅坐在書房中,手中把玩著一些古玩玉器,神色淡定。劉全站在他的麵前低聲匯報道:“老爺,劉墉今日與錢灃密談,似乎有意讓他參與邊疆軍餉一案。”


    和珅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冷意:“錢灃?此人年輕氣盛,剛正不阿,倒是個麻煩。不過,他若真敢插手此案,恐怕會引火燒身。”


    劉全低聲問道:“老爺,我們是否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以防錢灃查出什麽不利於我們的證據?”


    和珅擺了擺手淡定的說道:“不必。錢灃雖正直,但他畢竟年輕,經驗不足。此案牽涉甚廣,他若真查出什麽,也不敢輕舉妄動。我們隻需靜觀其變,必要時再出手。”


    當紀曉嵐知道錢灃也加入到劉墉的調查行列中時,便即刻和劉墉商量一起調查此案,以防自己出現偏差而得不償失。


    幾日後,劉墉、錢灃、紀曉嵐三人在劉墉府中密會,劉墉將戶部和兵部的賬目攤開在桌上,神色凝重地說道:“經過這幾日的核查,我們發現邊疆軍餉的流向確實存在諸多疑點。尤其是這幾筆巨額軍餉,竟然在調撥途中不翼而飛,顯然是有人從中做了手腳。”


    錢灃皺眉道:“劉大人,此事非同小可。若真有人貪汙軍餉,恐怕會動搖邊疆軍心,甚至危及國家安全。”


    紀曉嵐沉吟片刻,緩緩說道:“劉大人,錢大人,此事牽涉甚廣,我們需小心行事。尤其是和珅那邊,他權勢滔天,若此事與他有關,恐怕我們難以撼動。”


    劉墉點頭道:“紀大人所言極是。不過,此案關乎國本,我們絕不能坐視不理。我已命人繼續暗中調查,務必查出幕後之人。”


    三人商議一番後,決定繼續深入調查。然而,他們並不知道,和珅早已布下了天羅地網,隻等他們一步步走入陷阱。


    幾日後,朝中突然傳出消息,稱邊疆軍餉一案已有眉目,幕後主使竟是劉墉。消息一出,朝野震動。乾隆帝震怒,下令徹查此事。


    劉墉得知此事後,心中大驚,立即進宮麵聖,試圖澄清真相。然而,乾隆帝卻冷冷地說道:“劉墉,朕一向信任你,沒想到你竟敢貪汙軍餉,動搖國本!你還有何話說?”


    劉墉跪倒在地,叩首道:“皇上明鑒,臣絕無貪汙軍餉之事!此案背後定有奸人陷害,請皇上明察!”


    乾隆帝冷哼一聲,揮手道:“來人,將劉墉押入大牢,待朕查明真相後再行處置!”


    劉墉被押入大牢後,錢灃和紀曉嵐心急如焚。他們知道,此事定是和珅在背後操縱,但苦於沒有證據,無法為劉墉洗清冤屈。


    就在此時,錢灃突然想到一人——大學士阿桂。他立即前往阿桂府中,懇請阿桂出麵為劉墉申冤。


    阿桂得知此事後,神色凝重,緩緩說道:“錢大人,此事非同小可。劉墉為人剛正不阿,絕不會貪汙軍餉。此事定是有人陷害。老夫會立即進宮麵聖,為劉墉申冤。”


    錢灃感激涕零,拱手道:“多謝阿桂大人!劉大人若能洗清冤屈,下官定當銘記大恩!”


    阿桂微微一笑,擺手道:“錢大人不必多禮。劉墉乃國之棟梁,老夫豈能坐視不理?”


    幾日後,阿桂進宮麵聖,為劉墉申冤。乾隆帝見阿桂親自出麵,心中略感疑惑,便下令重新徹查此案。


    經過一番調查,真相終於大白。原來,邊疆軍餉一案確實與劉墉無關。經過徹查原來是兩廣總督陳大受之子,曆任廣西巡撫、湖北巡撫、河南巡撫、閩浙總督等職的陳輝祖。


    而陳輝祖在乾隆四十六年奉命查抄王亶望家產時,就曾經以銀換金,隱藏玉器,將貴重器物占為己有。他知道一旦暴露,劉墉肯定會查到他的頭上。如今他利用職權貪汙軍餉,想借助和珅之力,並嫁禍於劉墉。企圖借此除掉劉墉,鞏固自己的權勢。


    當和珅知道阿桂介入此案之後,他知道這紙已經包不住火了,就將陳輝祖的劣跡一一呈現給乾隆。


    乾隆帝得知真相後,震怒不已,立即下令將陳輝祖革職嚴辦。劉墉得以洗清冤屈,官複原職。


    朝堂之上,風雲變幻。劉墉、錢灃、紀曉嵐三人在權力與正義之間掙紮,最終憑借堅定的信念和智慧,揭開了真相,維護了正義。


    然而,朝堂之上的鬥爭並未就此結束。陳輝祖雖被革職,但他的黨羽仍在暗中活動並逐漸依附於和珅。


    劉墉等人深知,未來的路依然充滿艱險,但他們已做好準備,迎接新的挑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和宰相劉羅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虛掩醜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虛掩醜陋並收藏我和宰相劉羅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