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例(十三)
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 作者:風雲八百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有一天,一個求知若渴的小弟子,瞪著一雙求知的大眼睛,對著咱們傳說中的醫聖張仲景仙師說:“仙師啊,我這心裏頭有個事兒,就像貓爪子撓似的,不問出來就難受。您給講講,這脈濡而弱到底是個啥道理?”
張仲景仙師一聽,哈哈一笑,胡子都跟著顫了顫,說:“你這小子,問題還真不少。來來來,聽我慢慢道來。”
“脈濡而弱啊,這可不是個簡單的說法。你得這麽想,脈就像是一條小溪,濡呢,就是水多,但水流不快,軟綿綿的;弱呢,就是水流細,力量小,仿佛隨時都要斷了一樣。可是啊,這濡和弱它倆還不老實,不待在它們該待的地方。”
“弱脈它本該待在關脈的位置,關脈啊,就像是人體的中轉站,氣血在這兒得緩衝一下。但弱脈呢,它偏偏跑到巔頂去了,巔頂就是頭啊,你說這得多調皮!濡脈呢,本該軟綿綿地在下麵,它卻跑到上麵去了。還有弦脈,它本該像琴弦一樣緊繃繃的,有勁兒,但它也跑錯地方了。微脈呢,本該微微弱弱,卻跑到下麵去了。這可真是亂套了!”
“咱們再來說說這弦脈和微脈。弦脈就像是陽氣在跑馬拉鬆,勁頭十足;微脈呢,就像是陰寒天氣裏的冰塊,冷冰冰的。這樣一來,上麵陽氣太足,下麵陰氣太重,這不就是上實下虛嘛!所以啊,這人就想吃點熱乎的,暖暖身子。”
“微弦脈啊,它是虛的表現。虛的人你可不能給他下猛藥,得慢慢調養。微弦脈還可能導致咳嗽,一咳就吐痰。你要是給他下猛藥,咳嗽倒是能止住,但拉肚子可就停不下來了。拉肚子拉得人都瘦了,胸口還像有蟲子在咬一樣疼。喝點粥吧,剛喝下去就拉出來了,小便也不利索,兩脅還疼得要命,喘口氣都跟爬山似的。脖子和背還互相拉扯,胳膊都麻了。冷得要命,還出汗,身上跟冰塊似的。眼睛也看不清,說話沒完沒了,還老想吃東西。這可不得了,這是除中的症狀啊!嘴想說話,舌頭卻動不了。”
“再來說說另一種情況,脈濡而弱,弱脈跑到關脈去了,濡脈跑到上麵去了,浮脈跑到上麵去了,數脈跑到下麵去了。浮脈就像是陽氣不足,數脈就像是血虛。浮脈代表虛,數脈代表熱。浮脈的人,自己出汗還怕冷,凍得直打哆嗦。關脈微弱,胸下麵就疼得厲害,喘口氣都出汗,還上不來氣。數脈代表疼,一唿吸脅肋就疼,凍得直打顫,跟瘧疾似的。這時候你要是給他下猛藥,那可就更糟糕了,脈會跳得更快,還發燒,跟瘋子似的亂跑,說看見鬼了。心口堵得慌,小便不利索,小腹硬邦邦的,還尿血。”
“所以啊,這脈診可不是鬧著玩的,得仔細琢磨。你得想象自己是個偵探,從脈象裏找出線索,判斷病人的身體狀況。這脈象啊,就像是人的性格,有的外向,有的內向,有的急躁,有的沉穩。你得根據這些性格,給他們開出合適的藥方。”
“比如說啊,你要是個細心的偵探,你就能發現,這脈濡而弱的人啊,就像是那種外表柔弱,內心卻堅韌不拔的人。他們雖然身體不好,但意誌力很強,就像是小草一樣,雖然風吹雨打,但依然頑強生長。所以啊,你得給他們開出溫和的藥方,慢慢調養,不能急於求成。”
“你要是個幽默的偵探呢,你就能把這脈象說得生動有趣。比如說這弦脈啊,就像是彈簧一樣,一按就彈迴來,多有意思啊!微脈就像是害羞的小姑娘,躲在角落裏,你得仔細找才能找到。這樣一來,病人聽了也會覺得有趣,心情好了,病也就好得快了。”
“不過啊,話說迴來,這脈診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你得勤學苦練,多積累經驗。就像是我啊,當年也是跟著師父學了好多年,才慢慢摸出點門道來。所以啊,你得有耐心,別急於求成。”
“還有啊,這中醫啊,可不是光看書就能學會的。你得實踐,得跟病人打交道。你得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才能開出合適的藥方。就像是你得了解一個人的性格和喜好,才能跟他成為好朋友一樣。”
“所以啊,這脈濡而弱的道理啊,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可就不容易了。你得用心去學,用心去體會。不過呢,隻要你肯下功夫,我相信你一定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中醫。”
“最後啊,我得提醒你一句,這中醫啊,可是個大學問。你得保持一顆敬畏之心,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可別像我一樣,一把年紀了還在這裏給你講這些基礎知識。你得努力啊,爭取超過我!”
說完這番話,張仲景仙師捋了捋胡子,笑眯眯地看著小弟子。小弟子呢,則是聽得目瞪口呆,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學習中醫,成為像張仲景仙師一樣的大醫家。
當然了,咱們這隻是在開玩笑。中醫這門學問啊,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但隻要你用心去學,用心去體會,我相信你一定能夠領略到中醫的博大精深。
咱們再迴到這脈濡而弱的話題上來。其實啊,這脈象就像是人的情緒一樣,有時候高興,有時候悲傷,有時候激動,有時候平靜。你得學會觀察這些變化,才能判斷出一個人的身體狀況。
就像是你看到一個朋友突然變得沉默寡言了,你可能就會想:“這家夥是不是遇到什麽煩心事兒了?”同樣地,當你看到一個病人的脈象變得濡而弱了,你就得想:“這家夥是不是身體有點虛弱啊?”
話說有一天,有個小弟子,一臉懵懂地跑來問他的師父:“師父啊,那個‘脈濡而緊’到底是個啥玩意兒?我怎麽老是搞不懂呢?”
師父張仲景仙師一聽,哈哈一笑,說:“哎呀,這個問題問得好!脈濡而緊啊,那可是中醫脈診裏的一個大學問呢!”
小弟子一聽,眼睛瞪得圓圓的,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真的嗎?師父,那您快給我講講吧!”
張仲景仙師捋了捋胡子,慢悠悠地說:“脈濡啊,就像是那個溫柔的小溪水,輕輕地流淌,軟綿綿的,沒啥力氣。這就說明咱們身體裏的衛氣有點微弱,就像是士兵們沒吃飽飯,打不起精神來一樣。”
小弟子一聽,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啊!那‘緊’呢?是不是就像緊繃的琴弦一樣?”
張仲景仙師點了點頭:“對頭!緊脈就像是冬天裏寒風凜冽,凍得你直打哆嗦。這說明咱們身體裏的榮血啊,被寒氣給凍得縮成一團了。榮血一緊,胃氣也就跟著冷了下來,就像是吃了冰塊一樣,胃裏麵肯定不舒服,還會有點想吐,心裏也煩得要命。”
小弟子一聽,哈哈大笑:“師父,您這比喻真是太生動了!那您說,遇到這種情況,醫生們會怎麽辦呢?”
張仲景仙師歎了口氣:“哎,很多醫生啊,一看病人發熱惡寒,就以為是大熱病,趕緊給病人解肌發汗。結果呢,病人的陽氣都被發掉了,變得虛虛的,煩躁不安。心下麵呢,還像是有個大石頭壓著一樣,又苦又悶。”
小弟子一聽,瞪大了眼睛:“啊?那不是很糟糕嗎?”
張仲景仙師點了點頭:“可不是嘛!這樣一來,病人的表裏都虛了,就像是被掏空了一樣。突然站起來啊,頭都會暈得直轉圈。”
小弟子一聽,笑得前仰後合:“師父,您這說得也太誇張了吧!”
張仲景仙師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誇張是誇張了點,但道理就是這個道理嘛!這時候啊,病人身上雖然有點熱,但那是客熱,就像是客人一樣,來了就走。所以啊,病人會覺得心裏不舒服,睡不著覺,像是有什麽事情堵在心裏一樣。”
小弟子一聽,皺了皺眉頭:“那怎麽辦呢?總不能一直這樣吧?”
張仲景仙師搖了搖頭:“很多醫生啊,這時候就束手無策了。有的呢,還會給病人澆水降溫,就像是澆花一樣。結果呢,客熱是退了,但病人卻又開始打寒戰了,凍得直哆嗦。”
小弟子一聽,笑得眼淚都出來了:“師父,這醫生也太逗了吧!這不是雪上加霜嗎?”
張仲景仙師歎了口氣:“可不是嘛!這時候啊,病人隻能趕緊蓋上厚厚的被子,希望能出點汗,暖和暖和。結果呢,汗是出了,但頭卻暈得厲害,就像是喝醉了酒一樣。”
小弟子一聽,笑得直拍桌子:“師父,您這說得也太逗了吧!這病人也太可憐了吧!”
張仲景仙師點了點頭:“所以啊,我們中醫看病啊,一定要看清楚病人的脈象和症狀,不能隨便下藥。否則啊,就會像那個醫生一樣,把病人治得越來越糟。”
小弟子一聽,連連點頭:“師父,我明白了!那您說,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麽辦呢?”
張仲景仙師笑了笑:“遇到這種情況啊,我們就要溫中散寒,就像是給身體裏的士兵們喂飽飯一樣,讓他們有力氣去打仗。同時啊,還要給身體裏的榮血加加溫,讓他們不再凍得縮成一團。這樣一來啊,病人的病就會慢慢好起來了。”
小弟子一聽,眼睛一亮:“師父,您這說得太好了!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中醫!”
張仲景仙師欣慰地點了點頭:“好啊!隻要你肯下功夫學習啊,以後肯定能成為一代名醫!”
小弟子一臉迷糊地問張仲景仙師:哎呀,師父啊,我這腦袋裏裝滿了十萬個為什麽,今天就想問您一個特燒腦的問題——脈浮而緊,這到底是咋迴事兒呢?是不是我脈象一浮一緊,就說明我體內有台洗衣機在工作,正攪和著風和寒呢?
張仲景仙師笑眯眯地捋了捋長髯:哈哈,小徒啊,你這想象力不去寫科幻小說都可惜了!不過呢,咱們中醫講究的是“望聞問切”,脈診可是門大學問,來,我給你細細道來。
首先啊,脈浮而緊,這脈象就像是你在海邊放風箏,線(脈象)被風(風邪)吹得高高的,這就是“浮”。而“緊”呢,就像是冬天的冰棍兒,硬邦邦的,摸起來緊繃繃的,這就是寒邪在作祟啦!
小弟子瞪著一雙大眼睛,好奇地說:哦~那這麽說,我脈象浮緊,豈不是一邊放風箏,一邊吃冰棍兒,還得擔心別凍感冒了?
張仲景仙師微微一笑:對頭!不過呢,這可不是簡單的吃喝玩樂問題,它反映了你的身體正在跟風和寒這兩個調皮鬼打架呢!
咱們中醫說,“風則傷衛,寒則傷榮”。衛氣就像是你的邊防軍,守在皮膚表麵,一旦風吹草動,它就首當其衝。而榮氣呢,更像是你的後勤部隊,負責給身體輸送營養和能量。風和寒這兩個家夥,一個輕飄飄地來,一個冷颼颼地襲,一個傷了你的邊防,一個擾了你的後勤。
小弟子好奇地問:那豈不是我身體裏的小宇宙亂套了?邊防軍和後勤隊都罷工了?
張仲景仙師哈哈大笑:沒那麽誇張,但確實會有點小混亂。這時候,你的骨節啊,就像是被兩個調皮鬼拿去當玩具了,左轉右轉,上掰下摁,自然就“煩疼”了。
所以啊,遇到這種情況,咱們得趕緊采取措施,不能讓這兩個家夥在你身體裏繼續撒野。怎麽辦呢?得“發其汗”,就像給身體洗個熱水澡,讓毛孔張開,把風和寒這兩個不速之客給請出去。
小弟子恍然大悟: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可以名正言順地泡溫泉、蒸桑拿了?
張仲景仙師微微一笑:嘿,小機靈鬼!雖然原理相似,但咱們還是得靠藥物來輔助,比如麻黃湯之類的,溫經散寒,解表發汗,可不是讓你直接跳溫泉裏去哦!
小弟子又疑惑地問道:哦~那“不可下也”又是什麽意思呢?是不是說,這時候我不能拉肚子,不然就更虛了?
張仲景仙師又被小弟子逗笑了:哈哈,你這解釋也算是歪打正著。但這裏的“下”,更多是指不能用攻下的藥物,比如大黃之類的,因為它們會讓身體更虛,就像是你本來就餓著肚子,還讓你去跑馬拉鬆,那不是雪上加霜嘛!
小徒啊,記住,預防總是勝於治療。要想避免脈浮而緊,就要注意保暖,別讓風寒有機可乘。還有啊,增強體質也很重要,多鍛煉,合理飲食,讓邊防軍和後勤隊都強壯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抵禦外敵嘛!
小弟子恍然大悟:師父,您這一番講解,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啊!看來,我得把“保溫杯裏泡枸杞”的養生大業提上日程了!
張仲景仙師哈哈一笑:這就對了!不過,記得哦,養生也要適度,別把自己養成個“養生小達人”卻忘了生活的樂趣。咱們中醫講究的是陰陽平衡,既要防病於未然,也要享受生活的美好!
張仲景仙師一聽,哈哈一笑,胡子都跟著顫了顫,說:“你這小子,問題還真不少。來來來,聽我慢慢道來。”
“脈濡而弱啊,這可不是個簡單的說法。你得這麽想,脈就像是一條小溪,濡呢,就是水多,但水流不快,軟綿綿的;弱呢,就是水流細,力量小,仿佛隨時都要斷了一樣。可是啊,這濡和弱它倆還不老實,不待在它們該待的地方。”
“弱脈它本該待在關脈的位置,關脈啊,就像是人體的中轉站,氣血在這兒得緩衝一下。但弱脈呢,它偏偏跑到巔頂去了,巔頂就是頭啊,你說這得多調皮!濡脈呢,本該軟綿綿地在下麵,它卻跑到上麵去了。還有弦脈,它本該像琴弦一樣緊繃繃的,有勁兒,但它也跑錯地方了。微脈呢,本該微微弱弱,卻跑到下麵去了。這可真是亂套了!”
“咱們再來說說這弦脈和微脈。弦脈就像是陽氣在跑馬拉鬆,勁頭十足;微脈呢,就像是陰寒天氣裏的冰塊,冷冰冰的。這樣一來,上麵陽氣太足,下麵陰氣太重,這不就是上實下虛嘛!所以啊,這人就想吃點熱乎的,暖暖身子。”
“微弦脈啊,它是虛的表現。虛的人你可不能給他下猛藥,得慢慢調養。微弦脈還可能導致咳嗽,一咳就吐痰。你要是給他下猛藥,咳嗽倒是能止住,但拉肚子可就停不下來了。拉肚子拉得人都瘦了,胸口還像有蟲子在咬一樣疼。喝點粥吧,剛喝下去就拉出來了,小便也不利索,兩脅還疼得要命,喘口氣都跟爬山似的。脖子和背還互相拉扯,胳膊都麻了。冷得要命,還出汗,身上跟冰塊似的。眼睛也看不清,說話沒完沒了,還老想吃東西。這可不得了,這是除中的症狀啊!嘴想說話,舌頭卻動不了。”
“再來說說另一種情況,脈濡而弱,弱脈跑到關脈去了,濡脈跑到上麵去了,浮脈跑到上麵去了,數脈跑到下麵去了。浮脈就像是陽氣不足,數脈就像是血虛。浮脈代表虛,數脈代表熱。浮脈的人,自己出汗還怕冷,凍得直打哆嗦。關脈微弱,胸下麵就疼得厲害,喘口氣都出汗,還上不來氣。數脈代表疼,一唿吸脅肋就疼,凍得直打顫,跟瘧疾似的。這時候你要是給他下猛藥,那可就更糟糕了,脈會跳得更快,還發燒,跟瘋子似的亂跑,說看見鬼了。心口堵得慌,小便不利索,小腹硬邦邦的,還尿血。”
“所以啊,這脈診可不是鬧著玩的,得仔細琢磨。你得想象自己是個偵探,從脈象裏找出線索,判斷病人的身體狀況。這脈象啊,就像是人的性格,有的外向,有的內向,有的急躁,有的沉穩。你得根據這些性格,給他們開出合適的藥方。”
“比如說啊,你要是個細心的偵探,你就能發現,這脈濡而弱的人啊,就像是那種外表柔弱,內心卻堅韌不拔的人。他們雖然身體不好,但意誌力很強,就像是小草一樣,雖然風吹雨打,但依然頑強生長。所以啊,你得給他們開出溫和的藥方,慢慢調養,不能急於求成。”
“你要是個幽默的偵探呢,你就能把這脈象說得生動有趣。比如說這弦脈啊,就像是彈簧一樣,一按就彈迴來,多有意思啊!微脈就像是害羞的小姑娘,躲在角落裏,你得仔細找才能找到。這樣一來,病人聽了也會覺得有趣,心情好了,病也就好得快了。”
“不過啊,話說迴來,這脈診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你得勤學苦練,多積累經驗。就像是我啊,當年也是跟著師父學了好多年,才慢慢摸出點門道來。所以啊,你得有耐心,別急於求成。”
“還有啊,這中醫啊,可不是光看書就能學會的。你得實踐,得跟病人打交道。你得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才能開出合適的藥方。就像是你得了解一個人的性格和喜好,才能跟他成為好朋友一樣。”
“所以啊,這脈濡而弱的道理啊,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可就不容易了。你得用心去學,用心去體會。不過呢,隻要你肯下功夫,我相信你一定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中醫。”
“最後啊,我得提醒你一句,這中醫啊,可是個大學問。你得保持一顆敬畏之心,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可別像我一樣,一把年紀了還在這裏給你講這些基礎知識。你得努力啊,爭取超過我!”
說完這番話,張仲景仙師捋了捋胡子,笑眯眯地看著小弟子。小弟子呢,則是聽得目瞪口呆,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學習中醫,成為像張仲景仙師一樣的大醫家。
當然了,咱們這隻是在開玩笑。中醫這門學問啊,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但隻要你用心去學,用心去體會,我相信你一定能夠領略到中醫的博大精深。
咱們再迴到這脈濡而弱的話題上來。其實啊,這脈象就像是人的情緒一樣,有時候高興,有時候悲傷,有時候激動,有時候平靜。你得學會觀察這些變化,才能判斷出一個人的身體狀況。
就像是你看到一個朋友突然變得沉默寡言了,你可能就會想:“這家夥是不是遇到什麽煩心事兒了?”同樣地,當你看到一個病人的脈象變得濡而弱了,你就得想:“這家夥是不是身體有點虛弱啊?”
話說有一天,有個小弟子,一臉懵懂地跑來問他的師父:“師父啊,那個‘脈濡而緊’到底是個啥玩意兒?我怎麽老是搞不懂呢?”
師父張仲景仙師一聽,哈哈一笑,說:“哎呀,這個問題問得好!脈濡而緊啊,那可是中醫脈診裏的一個大學問呢!”
小弟子一聽,眼睛瞪得圓圓的,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真的嗎?師父,那您快給我講講吧!”
張仲景仙師捋了捋胡子,慢悠悠地說:“脈濡啊,就像是那個溫柔的小溪水,輕輕地流淌,軟綿綿的,沒啥力氣。這就說明咱們身體裏的衛氣有點微弱,就像是士兵們沒吃飽飯,打不起精神來一樣。”
小弟子一聽,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啊!那‘緊’呢?是不是就像緊繃的琴弦一樣?”
張仲景仙師點了點頭:“對頭!緊脈就像是冬天裏寒風凜冽,凍得你直打哆嗦。這說明咱們身體裏的榮血啊,被寒氣給凍得縮成一團了。榮血一緊,胃氣也就跟著冷了下來,就像是吃了冰塊一樣,胃裏麵肯定不舒服,還會有點想吐,心裏也煩得要命。”
小弟子一聽,哈哈大笑:“師父,您這比喻真是太生動了!那您說,遇到這種情況,醫生們會怎麽辦呢?”
張仲景仙師歎了口氣:“哎,很多醫生啊,一看病人發熱惡寒,就以為是大熱病,趕緊給病人解肌發汗。結果呢,病人的陽氣都被發掉了,變得虛虛的,煩躁不安。心下麵呢,還像是有個大石頭壓著一樣,又苦又悶。”
小弟子一聽,瞪大了眼睛:“啊?那不是很糟糕嗎?”
張仲景仙師點了點頭:“可不是嘛!這樣一來,病人的表裏都虛了,就像是被掏空了一樣。突然站起來啊,頭都會暈得直轉圈。”
小弟子一聽,笑得前仰後合:“師父,您這說得也太誇張了吧!”
張仲景仙師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誇張是誇張了點,但道理就是這個道理嘛!這時候啊,病人身上雖然有點熱,但那是客熱,就像是客人一樣,來了就走。所以啊,病人會覺得心裏不舒服,睡不著覺,像是有什麽事情堵在心裏一樣。”
小弟子一聽,皺了皺眉頭:“那怎麽辦呢?總不能一直這樣吧?”
張仲景仙師搖了搖頭:“很多醫生啊,這時候就束手無策了。有的呢,還會給病人澆水降溫,就像是澆花一樣。結果呢,客熱是退了,但病人卻又開始打寒戰了,凍得直哆嗦。”
小弟子一聽,笑得眼淚都出來了:“師父,這醫生也太逗了吧!這不是雪上加霜嗎?”
張仲景仙師歎了口氣:“可不是嘛!這時候啊,病人隻能趕緊蓋上厚厚的被子,希望能出點汗,暖和暖和。結果呢,汗是出了,但頭卻暈得厲害,就像是喝醉了酒一樣。”
小弟子一聽,笑得直拍桌子:“師父,您這說得也太逗了吧!這病人也太可憐了吧!”
張仲景仙師點了點頭:“所以啊,我們中醫看病啊,一定要看清楚病人的脈象和症狀,不能隨便下藥。否則啊,就會像那個醫生一樣,把病人治得越來越糟。”
小弟子一聽,連連點頭:“師父,我明白了!那您說,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麽辦呢?”
張仲景仙師笑了笑:“遇到這種情況啊,我們就要溫中散寒,就像是給身體裏的士兵們喂飽飯一樣,讓他們有力氣去打仗。同時啊,還要給身體裏的榮血加加溫,讓他們不再凍得縮成一團。這樣一來啊,病人的病就會慢慢好起來了。”
小弟子一聽,眼睛一亮:“師父,您這說得太好了!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中醫!”
張仲景仙師欣慰地點了點頭:“好啊!隻要你肯下功夫學習啊,以後肯定能成為一代名醫!”
小弟子一臉迷糊地問張仲景仙師:哎呀,師父啊,我這腦袋裏裝滿了十萬個為什麽,今天就想問您一個特燒腦的問題——脈浮而緊,這到底是咋迴事兒呢?是不是我脈象一浮一緊,就說明我體內有台洗衣機在工作,正攪和著風和寒呢?
張仲景仙師笑眯眯地捋了捋長髯:哈哈,小徒啊,你這想象力不去寫科幻小說都可惜了!不過呢,咱們中醫講究的是“望聞問切”,脈診可是門大學問,來,我給你細細道來。
首先啊,脈浮而緊,這脈象就像是你在海邊放風箏,線(脈象)被風(風邪)吹得高高的,這就是“浮”。而“緊”呢,就像是冬天的冰棍兒,硬邦邦的,摸起來緊繃繃的,這就是寒邪在作祟啦!
小弟子瞪著一雙大眼睛,好奇地說:哦~那這麽說,我脈象浮緊,豈不是一邊放風箏,一邊吃冰棍兒,還得擔心別凍感冒了?
張仲景仙師微微一笑:對頭!不過呢,這可不是簡單的吃喝玩樂問題,它反映了你的身體正在跟風和寒這兩個調皮鬼打架呢!
咱們中醫說,“風則傷衛,寒則傷榮”。衛氣就像是你的邊防軍,守在皮膚表麵,一旦風吹草動,它就首當其衝。而榮氣呢,更像是你的後勤部隊,負責給身體輸送營養和能量。風和寒這兩個家夥,一個輕飄飄地來,一個冷颼颼地襲,一個傷了你的邊防,一個擾了你的後勤。
小弟子好奇地問:那豈不是我身體裏的小宇宙亂套了?邊防軍和後勤隊都罷工了?
張仲景仙師哈哈大笑:沒那麽誇張,但確實會有點小混亂。這時候,你的骨節啊,就像是被兩個調皮鬼拿去當玩具了,左轉右轉,上掰下摁,自然就“煩疼”了。
所以啊,遇到這種情況,咱們得趕緊采取措施,不能讓這兩個家夥在你身體裏繼續撒野。怎麽辦呢?得“發其汗”,就像給身體洗個熱水澡,讓毛孔張開,把風和寒這兩個不速之客給請出去。
小弟子恍然大悟: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可以名正言順地泡溫泉、蒸桑拿了?
張仲景仙師微微一笑:嘿,小機靈鬼!雖然原理相似,但咱們還是得靠藥物來輔助,比如麻黃湯之類的,溫經散寒,解表發汗,可不是讓你直接跳溫泉裏去哦!
小弟子又疑惑地問道:哦~那“不可下也”又是什麽意思呢?是不是說,這時候我不能拉肚子,不然就更虛了?
張仲景仙師又被小弟子逗笑了:哈哈,你這解釋也算是歪打正著。但這裏的“下”,更多是指不能用攻下的藥物,比如大黃之類的,因為它們會讓身體更虛,就像是你本來就餓著肚子,還讓你去跑馬拉鬆,那不是雪上加霜嘛!
小徒啊,記住,預防總是勝於治療。要想避免脈浮而緊,就要注意保暖,別讓風寒有機可乘。還有啊,增強體質也很重要,多鍛煉,合理飲食,讓邊防軍和後勤隊都強壯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抵禦外敵嘛!
小弟子恍然大悟:師父,您這一番講解,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啊!看來,我得把“保溫杯裏泡枸杞”的養生大業提上日程了!
張仲景仙師哈哈一笑:這就對了!不過,記得哦,養生也要適度,別把自己養成個“養生小達人”卻忘了生活的樂趣。咱們中醫講究的是陰陽平衡,既要防病於未然,也要享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