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瑤站在剛剛修繕完成的朱雀大街上,抬頭望向灰蒙蒙的天空。周圍熙熙攘攘的人流,喧囂不息,讓她原本平靜的心緒泛起了一絲莫名的煩躁。
她閉了閉眼,最終還是下定決心,要為原主夫妻二人做點事情。
隨即,她大步向前,一路穿過熙攘的長安街市,最終停在了長壽坊。
她隨意選了一家茶攤,徑直坐下,端起一杯熱茶,輕抿了一口。
然後,她語氣淡然,卻擲地有聲地對茶攤掌櫃說道:
“掌櫃,去告訴你左邊和右邊的店家,這地方本宮看上了,讓他們去公主府結賬吧。”
茶攤掌櫃愣了一下,但僅僅一瞬,他立刻反應過來,拱手行禮,然後匆匆去通知周圍店鋪的主人。
——長安的百姓都知道,這就是桂陽公主的作風。
她要的東西,你最好趕緊開個好價錢,自己體麵地成交。否則,等她真正動手來搶,那可就“雞飛蛋打”,什麽都保不住了。
不多時,消息像風一樣在長安的商圈傳開——
“桂陽公主又圈地了!”
這下,整個長安的商人都沸騰了!
許多人猜測,這是不是又一個類似“朱雀街”那樣的大工程?
畢竟,朱雀街改造之後,所有敢下注的商人,如今都賺得盆滿缽滿,而當初猶豫觀望、不肯跟進的人,如今都悔得腸子都青了。
可是,如今的“桂陽公主”,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溫和”的桂陽公主了……
在涼州一戰之後,李夢瑤那“屠半城”的名聲早已傳遍長安,商人們即便心動,卻又有些忌憚,不敢輕易行動。
最終,大家一致決定——去找春桃打探消息!
可是,當大家成群結隊去尋春桃探口風時,卻被告知——
春桃也找不到李夢瑤!
她東奔西走,跑遍了幾個李夢瑤的常去之地,卻始終不見李夢瑤的蹤影……
此刻,長壽坊那塊被公主圈定的土地,正靜靜地等待著主人的到來。
李夢瑤推著兩輪推車,緩緩停在裴府大門前。
門口的侍衛一見到她,臉色瞬間一變,連忙轉身飛奔進府通報——
桂陽公主來了!
他們可是見證過,這位公主殿下當初就在這裴府門前,擊敗了關中第一劍客,他們這些看門的哪裏敢怠慢?
不多時,裴寂親自迎了出來,臉上帶著恭敬又帶著幾分忐忑。
“殿下駕到,老臣不勝惶恐。”
李夢瑤抬手隨意地捋了捋鬢邊的發絲,淡淡開口:
“裴相,今日我前來,是想要點東西。”
裴寂一聽,心裏頓時“咯噔”一下,額頭微微沁出些冷汗。
——她不會是來要人頭的吧?!
裴寂心知肚明,桂陽公主一直將駙馬趙慈景的死,算在自己頭上。雖然她之前在涼州屠城已報大仇,但誰能保證她不會順便來找自己清算?
裴寂穩了穩心神,勉強扯出一抹笑容,恭敬道:
“殿……殿下,您要什麽,盡管開口。”
李夢瑤長歎一口氣,神情複雜地說道:
“本宮欲為亡夫修廟祈福,特來向裴相借幾塊牆頭磚。”
裴寂聞言,微微一愣,隨即鬆了一口氣,趕緊吩咐下人,讓他們去撬自家圍牆的磚。
——堂堂丞相府的牆頭磚,能落到這位公主手裏,那也算是自己的一片心意了。
等下人忙碌起來後,裴寂轉頭看向李夢瑤,試探地問道:
“殿下是要以‘百家磚’修廟?”
李夢瑤微微頷首,語氣平靜,卻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執念:
“如今大仇已報,本宮想為駙馬求個安身之地。”
裴寂沉默片刻,最終輕歎一聲:
“殿下,逝者已矣,還請寬心。”
李夢瑤深吸一口氣,眼神堅毅:
“此事過後,本宮自會向前看。”
很快,裴府的下人們將撬下來的牆頭磚一塊塊搬上李夢瑤的推車。
不多時,裴府麵向街道的圍牆已然禿了一片。
李夢瑤看了一眼,朝裴寂拱手一禮,鄭重道:
“謝裴相。”
然後,她毫不拖泥帶水,推著車,緩緩離開。
裴寂站在府門口,看著她遠去的背影,眼神複雜,最終無奈地搖了搖頭,輕歎一句:
“如此執念,如何是好啊……”
李夢瑤推著裝滿牆頭磚的小車,緩緩行至長壽坊,她隨意找了個茶攤坐下,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休息片刻,她站起身,重新推起車,繼續去討要牆頭磚。
不知從何時起,“桂陽公主為駙馬修廟,四處討磚”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傳遍了整個長安。
百姓們敬重這位公主,他們不願意讓她在自己家門前低頭討要。於是,家家戶戶提前備好一塊塊牆頭磚,整齊地堆放在門口,隻等公主來取走。
李夢瑤每天往返於長安各個街道,推著車,沉默地收取百姓們送來的磚。
她的身影,成了長安街頭一道孤寂的風景。
滿朝文武皆知此事,然而他們沒有一個人願意主動提及。
李夢瑤已成孤魂,他們不想麵對她,不是害怕,而是不知道見麵後該說些什麽。
她像是一個破碎的靈魂,大仇得報後,用這種方式作為精神寄托苟活,似乎隨時都會隨風飄散。
朝臣們隻能沉默著,看著她在長安城裏來來迴迴,推著那輛堆滿磚的獨輪車,沉默地修築她心中的歸宿。
遠在洛陽征戰的李世民收到長安傳來的消息,長長一歎。
他將信件放在桌案上,揉了揉額頭,聲音低沉:“節兒,你這打仗的本事……是和你母親學的嗎?”
坐在一旁的趙節微微一愣,然後搖了搖頭。
“母親說,打仗就會生靈塗炭,讓我遠離刀兵。”
李世民聽後,心頭猛地一震,胸口仿佛被狠狠撞了一下。
——她教孩子遠離刀兵,可她自己卻親手屠了半城。
——她告訴孩子不要涉足戰場,卻又把他送往烽火連天的洛陽。
他沉默了許久,最終輕輕歎息一聲,將信遞給趙節。
“節兒,迴長安吧,你母親需要你。”
趙節低頭看完信,沒有半分猶豫,當夜便啟程返迴長安。
她閉了閉眼,最終還是下定決心,要為原主夫妻二人做點事情。
隨即,她大步向前,一路穿過熙攘的長安街市,最終停在了長壽坊。
她隨意選了一家茶攤,徑直坐下,端起一杯熱茶,輕抿了一口。
然後,她語氣淡然,卻擲地有聲地對茶攤掌櫃說道:
“掌櫃,去告訴你左邊和右邊的店家,這地方本宮看上了,讓他們去公主府結賬吧。”
茶攤掌櫃愣了一下,但僅僅一瞬,他立刻反應過來,拱手行禮,然後匆匆去通知周圍店鋪的主人。
——長安的百姓都知道,這就是桂陽公主的作風。
她要的東西,你最好趕緊開個好價錢,自己體麵地成交。否則,等她真正動手來搶,那可就“雞飛蛋打”,什麽都保不住了。
不多時,消息像風一樣在長安的商圈傳開——
“桂陽公主又圈地了!”
這下,整個長安的商人都沸騰了!
許多人猜測,這是不是又一個類似“朱雀街”那樣的大工程?
畢竟,朱雀街改造之後,所有敢下注的商人,如今都賺得盆滿缽滿,而當初猶豫觀望、不肯跟進的人,如今都悔得腸子都青了。
可是,如今的“桂陽公主”,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溫和”的桂陽公主了……
在涼州一戰之後,李夢瑤那“屠半城”的名聲早已傳遍長安,商人們即便心動,卻又有些忌憚,不敢輕易行動。
最終,大家一致決定——去找春桃打探消息!
可是,當大家成群結隊去尋春桃探口風時,卻被告知——
春桃也找不到李夢瑤!
她東奔西走,跑遍了幾個李夢瑤的常去之地,卻始終不見李夢瑤的蹤影……
此刻,長壽坊那塊被公主圈定的土地,正靜靜地等待著主人的到來。
李夢瑤推著兩輪推車,緩緩停在裴府大門前。
門口的侍衛一見到她,臉色瞬間一變,連忙轉身飛奔進府通報——
桂陽公主來了!
他們可是見證過,這位公主殿下當初就在這裴府門前,擊敗了關中第一劍客,他們這些看門的哪裏敢怠慢?
不多時,裴寂親自迎了出來,臉上帶著恭敬又帶著幾分忐忑。
“殿下駕到,老臣不勝惶恐。”
李夢瑤抬手隨意地捋了捋鬢邊的發絲,淡淡開口:
“裴相,今日我前來,是想要點東西。”
裴寂一聽,心裏頓時“咯噔”一下,額頭微微沁出些冷汗。
——她不會是來要人頭的吧?!
裴寂心知肚明,桂陽公主一直將駙馬趙慈景的死,算在自己頭上。雖然她之前在涼州屠城已報大仇,但誰能保證她不會順便來找自己清算?
裴寂穩了穩心神,勉強扯出一抹笑容,恭敬道:
“殿……殿下,您要什麽,盡管開口。”
李夢瑤長歎一口氣,神情複雜地說道:
“本宮欲為亡夫修廟祈福,特來向裴相借幾塊牆頭磚。”
裴寂聞言,微微一愣,隨即鬆了一口氣,趕緊吩咐下人,讓他們去撬自家圍牆的磚。
——堂堂丞相府的牆頭磚,能落到這位公主手裏,那也算是自己的一片心意了。
等下人忙碌起來後,裴寂轉頭看向李夢瑤,試探地問道:
“殿下是要以‘百家磚’修廟?”
李夢瑤微微頷首,語氣平靜,卻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執念:
“如今大仇已報,本宮想為駙馬求個安身之地。”
裴寂沉默片刻,最終輕歎一聲:
“殿下,逝者已矣,還請寬心。”
李夢瑤深吸一口氣,眼神堅毅:
“此事過後,本宮自會向前看。”
很快,裴府的下人們將撬下來的牆頭磚一塊塊搬上李夢瑤的推車。
不多時,裴府麵向街道的圍牆已然禿了一片。
李夢瑤看了一眼,朝裴寂拱手一禮,鄭重道:
“謝裴相。”
然後,她毫不拖泥帶水,推著車,緩緩離開。
裴寂站在府門口,看著她遠去的背影,眼神複雜,最終無奈地搖了搖頭,輕歎一句:
“如此執念,如何是好啊……”
李夢瑤推著裝滿牆頭磚的小車,緩緩行至長壽坊,她隨意找了個茶攤坐下,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休息片刻,她站起身,重新推起車,繼續去討要牆頭磚。
不知從何時起,“桂陽公主為駙馬修廟,四處討磚”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傳遍了整個長安。
百姓們敬重這位公主,他們不願意讓她在自己家門前低頭討要。於是,家家戶戶提前備好一塊塊牆頭磚,整齊地堆放在門口,隻等公主來取走。
李夢瑤每天往返於長安各個街道,推著車,沉默地收取百姓們送來的磚。
她的身影,成了長安街頭一道孤寂的風景。
滿朝文武皆知此事,然而他們沒有一個人願意主動提及。
李夢瑤已成孤魂,他們不想麵對她,不是害怕,而是不知道見麵後該說些什麽。
她像是一個破碎的靈魂,大仇得報後,用這種方式作為精神寄托苟活,似乎隨時都會隨風飄散。
朝臣們隻能沉默著,看著她在長安城裏來來迴迴,推著那輛堆滿磚的獨輪車,沉默地修築她心中的歸宿。
遠在洛陽征戰的李世民收到長安傳來的消息,長長一歎。
他將信件放在桌案上,揉了揉額頭,聲音低沉:“節兒,你這打仗的本事……是和你母親學的嗎?”
坐在一旁的趙節微微一愣,然後搖了搖頭。
“母親說,打仗就會生靈塗炭,讓我遠離刀兵。”
李世民聽後,心頭猛地一震,胸口仿佛被狠狠撞了一下。
——她教孩子遠離刀兵,可她自己卻親手屠了半城。
——她告訴孩子不要涉足戰場,卻又把他送往烽火連天的洛陽。
他沉默了許久,最終輕輕歎息一聲,將信遞給趙節。
“節兒,迴長安吧,你母親需要你。”
趙節低頭看完信,沒有半分猶豫,當夜便啟程返迴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