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看著呂布如此表情,也就知道了呂布在想什麽。


    不過想想也是,如今天下人幾乎都將天下如此的錯誤歸咎於那兩位皇帝的身上。


    當然...這也不能說是錯。


    隻不過...不該全部都歸咎到他們的身上罷了。


    畢竟這兩位的諡號可擺在這裏呢。


    孝靈皇帝也就罷了,亂而不損曰靈!


    “亂”是說孝靈皇帝橫暴無道,“損”是損害家國的意思。


    “亂而不損”表麵是說孝靈皇帝雖然橫暴無道,但沒有損害大漢。


    但實際很多人都覺得是諷刺孝靈皇帝留下了這麽一個爛攤子。


    不過“桓”則是極美之諡,“辟土服遠曰桓”這對於孝桓皇帝還是非常不錯的。


    雖然在並州讓鮮卑打得有些淒涼了。


    但平定羌亂,討伐鮮卑驅之塞外,重收烏桓與南匈奴,威震四夷,更讓番邦來貢。


    這的確是對得起這個諡號了。


    不過徐庶今日並不是要和呂布解釋他們為什麽是霍亂天下的元兇...之中很重要的那一部分。


    徐庶今日要說的是孝靈皇帝的情況。


    “溫候也不用疑惑,今日庶可以和溫候好好談一談大漢的情況。


    其實自從我大漢世祖光武帝重振大漢之後,這不到兩百年的時間裏大漢有一個非常詭異的情況。


    除了我大漢的皇帝命數較短,甚至很多孺子帝之外。


    還有一點就是,隻要是帝王駕崩,朝堂的權力馬上就會旁落,落到或外戚或宦官的手中。


    之所以造成這一點的原因也很簡單,無非就是....人性罷了!


    繼位小陛下無法執掌朝堂。


    所以當時的太後和外戚常欲把持權柄不放,於是貪立幼帝以擅權。


    太後及其父兄一眾外戚都是盡可能選立年紀幼小的小皇帝,以便於長期臨朝聽政,專擅大權。


    但無論如何,小陛下總是要長大的。


    而朝堂之上的其他人,也不可能坐事不管,讓朝堂之上的陛下一直在後宮之中待著。


    所以陛下長大就想收權,但外戚豈肯輕易交還?


    當然不可能輕鬆交出來權柄。


    既然他們不想交出來,那長大的陛下就隻有削翻外戚!


    但陛下從繼位之後就居於深宮之中,內受監控,外無強援。


    反觀外戚黨羽遍布朝野,樹大根深,力大勢雄,削翻外戚談何容易?


    這個時候長大的那些陛下們能信任誰?能與誰謀劃?靠誰出手?


    隻有宦官!


    宦官熟悉宮廷和朝中之事,且掌控宮禁武裝力量,加上刑餘之人,受人歧視,他們的一切都依賴皇帝。


    所以,皇帝多與宦官密謀,在其死命協助下,兇狠削翻外戚。


    宦官者,猶皇帝之心腹爪牙也!


    宦官作威作福,皆賴皇帝授權。


    但如果皇帝暗弱,宦官也能成為腹心之患,爪牙也能噬主!


    所以,皇權也可能旁落於宦官之手。


    於是,我大漢出現了又一詭異的地方——外戚專權與宦官擅勢循環交替沒完沒了。”


    “唔...”呂布聽著徐庶的話語,突然很想拿一把瓜子弄個小馬紮。


    雖然這事兒辦不到,但呂布還是聽得很認真,但...


    “這和那些世家豪族有什麽關係?”


    “當然有,因為這隻是帝王權力之間的鬥爭而已,真正放眼天下還有世家豪族。


    甚至於,外戚從某種情況下來說,也同樣是世家豪族之中的一員罷了。


    自從世祖光武帝開始爭奪天下開始,其實就已經有過傳聞,願意和世家共治天下。


    這是為了爭取更多的好處,爭取更大的利益,也是為了讓他們支持自己快速平定天下。


    世祖光武帝奪取天下之後,當然也不可能當真將天下交出去,也做過許多的事情。


    但是很可惜...世祖光武帝沒有做完,甚至都沒有做出太多的成績。


    之後曆代帝王都是如此,要麽早早駕崩,要麽時候還沒有到。


    所以一來二去的...這件事情也就無法完成了,讓世家豪族的勢力越來越龐大了。


    剛剛庶也已經說了,一代代的帝王陷入了外戚,宦官,新帝王之間的爭鬥之中。


    他們既然在爭鬥,那麽...誰才能夠治理天下。


    他們麵對權力,又有誰能夠分心去治理天下從而不顧自己的安危?


    沒有!


    最後,隻有那些看似完全沒有參與進去的世家豪族,開始治理朝堂治理地方,收繳稅賦,安穩百姓。


    一日兩日也就罷了,一年兩年已經很危險了。


    而這種事情延續了百餘年!


    最重要的是...溫候覺得這些年的天氣如何?”


    “天氣...”呂布聽到這個問題之後也是愣了一下,然後仔細想了想之後這才搖了搖頭,“很糟糕!”


    呂布並不知道什麽小冰河時期,但無論是呂布的記憶還是這段時間的見聞。


    天氣真的不好!


    天災很多,非常多,而且頻率很高,禍害的範圍也很大。


    這些呂布都看得非常清楚。


    “溫候說得對,就是如此!”徐庶此時又歎息了一聲,“溫候之前也聽到過一些言語,溫候想要對豪族出手,然後將他們的財富和土地分給百姓。


    可最後百姓卻對溫候怒罵不斷!


    還有諸多刺殺...那些人說起來,其實也是尋常的百姓,甚至貧苦出身,他們很多人被溫候的士卒抓住了之後,麵對拷打都不言不語。


    溫候覺得,這是豪族的手段麽?”


    “當然!”


    “那為何會如此?”


    “....豪族,蠱惑人心!”


    “並不是,因為豪族救過他們的命!”徐庶再次打破了呂布對於豪族的認知。


    “救過命?諸多百姓?”


    “....雖然庶知道溫候說得很多,甚至也知道溫候看到的那些就是真相。


    但庶還是要告訴溫候一個事實,或者說兩個事實。


    豪族存在的最大原因之一,他們需要幫助朝廷和地方府衙將稅收收上來,雖然...他們都會中飽私囊,甚至自己拿的不比地方府衙少。


    但這也是事實。


    而另一個事實就是,自從天災開始爆發,朝廷會安置百姓,但是朝廷從來不會賑濟百姓,隻會形成流民或者是流寇之後,朝廷鎮壓然後再去將百姓重新劃分,最後交給各地的地方府衙解決。


    在這種情況下,隻有一種人在不斷的救濟百姓,或者叫做救濟...同鄉。


    那就是地方的豪族。”


    “.....”


    “當然,他們賑濟豪族,百姓們並不會過得好,也不會妨礙他們從本地的百姓身上得到土地,讓他們成為自己的奴仆和佃農。


    甚至也不影響溫候所說的,外麵的百姓凍死餓死,裏麵的豪族奢靡浪費。


    但不可否認的事情是,在那些百姓最為無助的時候,一般都是地方豪族出手給百姓們最後一口飯。


    這就是他們在搏名,可這也是事實。


    正是因為如此,我大漢這些年賊寇頻繁出沒,百萬黃巾席卷天下。


    結果朝廷被打得殘破不堪,地方豪族和諸多世家幾乎沒有受到什麽損失。


    這裏麵除了世家豪族的實力強大之外,還有一點就是鄉裏的恩義,往往地方府衙不能夠將一縣的百姓聚集起來。


    但是地方豪族卻可以!


    溫候千萬不要覺得江夏和豫章兩個地方取得了成功,然後就可以掉以輕心。


    豫章是因為地方豪族太多了,別說郡望了,縣望都有好幾家,互相爭鬥本來就非常混亂。


    至於江夏...溫候殺了那麽多人,你可看到了黃家的人?


    黃氏一門的黃祖早早的就戰死了,黃氏也知道這件事情沒辦法說,所以也就認下了這件事情,直接搬到了襄陽。


    這才留下了一群本就沒有什麽實力的。


    真正的地方豪族...溫候還沒有遇到呢。”


    “.....”


    “所謂的地方豪族,地方豪族之所以可以壯大,並不是溫候想象之中的...巧取豪奪,說到底其實是這個家族和當地百姓的一種...交易而已。


    溫候出生在北疆,草原多於土地,所以對於這些不了解,這也是合乎情理的。


    真正的地方豪族,他們之所以崛起,一來是因為他們的家中有不少子弟出任官員,可以給自己的家族牟利,讓自己的家族有名望。


    第二就是因為,我大漢是有律法規定的,官員還有官員的家人甚至是仆從等等,都是可以避免服從徭役的。


    在賦稅上也和尋常的百姓不同。


    大漢的百姓為了繳納賦稅已經不容易了,但除了賦稅之外還要服從大量的徭役。


    如果是給當地的府衙清理雜物,給當地的官員打掃收拾,伺候一下人這還算是好的。


    苦一段時間,累一段時間也就算了。


    不會耽誤太多的事情,可若是碰到了修馳道,修繕城池,修繕長城,挖掘河道,甚至是運送糧草。


    那最後能不能夠活著迴來就是很大的問題了。


    加上沿途的吃喝消耗,這一家子,算是差不多就敗光了。


    所以地方豪族最開始就是利用這個漏洞,大肆吸納那些扛不住的百姓加入自己,讓他們主動成為自己的奴仆,將土地也送給自己。


    然後成為自己的佃農,為自己耕種。


    這樣一來....”


    “那他們豈不是成為了奴仆?”


    “可他們最後不但不需要擔心徭役了,甚至在交了收成...和朝廷比起來也差不多。


    不,如果算成現在的曹孟德屯田,他們交得少不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呂布:我在下邳絕境求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家郎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家郎君並收藏重生呂布:我在下邳絕境求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