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誰和你聊公平
逆流年代:從1970開始種田養家 作者:慎思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麽一張紙,就能賺來錢?”
李學慶拿著那張條子,感覺有點兒恍惚。
“您不是都看見了嘛!”
李天明這一趟整整出去了三天才迴來,從市物資局拿到的定金,其中大半被他支付給了鋼鐵廠和電機廠。
此外還委托物資局采購了一批接線插頭、電路板,以及其他的配件,最後帶迴村裏的隻剩下了兩萬多。
“那這筆買賣,咱們村能賺多少?”
“保守估計,能剩下十來萬!”
“多少?”
李學慶聽得一驚,去年養殖場也賺了不少,可那是全部的營收利潤,現在隻這一筆就能賺十來萬,要是再多來幾筆的話……
別說家家戶戶蓋磚瓦房了,就算李天明住的那種四合院,也能住得上。
“天明,這錢……太多了吧?”
李學慶又不踏實了。
窮日子過慣了,這兩年突然過上了好日子,興奮勁兒一過,他就開始變得患得患失。
總怕這種好日子有一天又過不下去了。
“叔,日子就應該越過越好,錢也應該越賺越多,現在有市裏支持,咱們怕啥?”
不光是市裏支持,王作先雖然沒明說,但李天明能感覺到,單單市裏支持,還不足以讓電風扇廠這個項目推進得如此順利,背後肯定還有更大的力量在推動。
具體是哪方麵的,李天明不敢想,也不願意去想。
他隻需要知道,現在所做的一切,在某個層麵上有背書,這就足夠了。
“行吧!你大膽的幹,出了事,我兜著!”
李學慶也豁出去了,他不懂政策上的那些大道理,但他明白,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好,越來越有奔頭了。
“接下來咱們幹啥?”
“招工!就按之前說好了的,符合要求的,每家每戶出一個人,已經在養殖場上班的,就不從這家挑了,招工的標準不能是壯勞力。”
之前兩個人合計過,按照這個標準,村裏差不多能有不到一百人,再加上那批知情,湊夠一百零五人。
“等今天收工,我就廣播。”
村裏已經開始插秧了,這段時間忙得很。
兩人商量完,李天明迴到家收拾了一下,就去了地裏。
種水稻,最累的就是插秧。
幾天忙活下來,能把腰給累折了。
“全體社員注意啦,全體社員注意啦,各家各戶……”
正準備收工的鄉親們聽到廣播,知道電風扇廠這是要開始登記用工了,此前開過兩次村民代表大會,關於用工的章程已經定下了。
當然不可能做到讓所有人都滿意,畢竟全村現在300多戶人家,招工的名額隻有105個,其中知青還要占17個,剩下的,隻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家庭能得到一個指標。
雖說進了電風扇廠,農忙的時候,還是要上工,可不管咋說也比掙工分強。
為了這個,不知道有多少人找到李學慶鬧騰,可最後還是被他給壓了下去。
村裏人有意見,知青們的意見也不小,特別是那些剛來的。
按照事先商量好的,這次電風扇廠用工,新來的六個知青是沒資格的。
“憑什麽啊?難道我們不是知青?”
剛迴到知青點兒,孫良元就發起了牢騷。
這幾天忙著插秧,知青們一個個的也都累毀了,老知青還好,最少也經曆過一次了,可新來的知青每天收工,累得趴在炕上都不願意起來。
早就知道了村裏在建電風扇廠,孫良元他們這些新來的知青也都在盼著呢。
可到頭來,居然沒有他們的份。
巨大的心裏落差,讓他們如何接受得了。
“就是啊!之前建廠房的時候,我們又不是沒出力,同樣是知青,憑啥你們能進廠,我們就不能!”
牛建邦也跟著說道。
其他幾個雖然沒說話,但表情也寫滿了失望。
謝建設被纏得心煩:“你們和我說有什麽用?又不是我能決定的!”
孫良元還是不服氣:“可你至少應該為我們爭取。”
哈!
謝建設被氣笑了,連他們的名額都是通過宋曉雨求來的,再為新來的知青爭取。
那叫得寸進尺!
說不定連他們的名額都沒了。
村裏為了進廠的名額,明裏暗裏的不知道打了多少架,他哪敢摻和進去。
“我沒那個本事!”
“你是知青點的負責人,就應該為大家的利益負責!”
謝建設聽得一愣:“你們要是都這麽認為的,行,這個負責人我不當了,你們覺得誰能保障大家的利益,誰就來當!”
謝建設要撂挑子,孫良元頓時愣住了。
“我……我不是那個意思,就是……”
“不用解釋,你如果覺得不公平,自己去找村裏說,我不攔著,可要是出了事,也別來找我!”
說完,謝建設起身去了廚房,今天輪到他做飯,累了一天,不早點兒吃完休息,誰有心情陪他們瞎胡鬧。
李家台子是什麽地方?
他們這些知青想要在這裏生存,最重要的第一點就是老實規矩。
想要鬧騰,等著挨收拾吧!
見謝建設真的不管了,牛建邦等人打起了退堂鼓,可孫良元卻不想就這麽算了。
“你們去不去,你們要是不去,我……我一個人去,到時候我爭取來了,你們別後悔!”
聽他這麽一說,牛建邦等人也有些心動了。
經曆過這幾天插秧,他們對農活已經心生畏懼,要是能有機會進廠上班,誰都不願意錯過。
“我去!”
“我也去!”
最後,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靳小琪的身上。
“你……”
“我不去!”
靳小琪說完,便迴宿舍了。
“愛去不去,我們走!”
孫良元說完,第一個朝大門口走去,其他人猶豫著,最後還是跟上了。
村支部,已經得到了進廠名額的家庭,定下了人選,正在忙著做登記,這次用工還有一個條件就是,必須認字。
李天明吃過晚飯也過來幫忙,根據每個人的情況,將他們分配到不同的崗位。
之前在海城鋼鐵廠培訓的那些村民如今也都成了師傅,每個人都需要帶十幾個徒弟。
正忙活著,就見那幾個年前新來村裏的知青擠了進來。
“有事?”
看到這幾人,李天明也猜到了是怎麽迴事。
“我……”
孫良元來的時間雖然不長,卻也知道,如今李家台子真正的當家人正是麵前的李天明。
對上李天明,原本鼓足的氣勢頓時弱了幾分。
更別說旁邊還有那個兇巴巴的村主任。
但事關自己的利益,孫良元還是壯著膽子問道。
“我想問問,這次用工,老知青可以進廠,我們新來的為什麽不能?你……你這是在歧視我們新來的知青!”
本來想給李天明扣一個地域歧視的帽子,但是老知青裏也有來自南方的上海人。
這個理由明顯站不住腳。
啪!
李天明將鋼筆拍在桌子上,往後一靠,看著麵前的孫良元。
“你們也是這麽認為的?”
牛建邦和馬興等人對上李天明的目光,不禁心生膽怯。
“這……本來就不公平!”
“對啊!憑什麽老知青能進廠,我們就不能!”
有了同伴幫腔,孫良元的膽氣又壯了幾分。
“就是不公平,我們也要求進廠!”
李天明冷笑,好一會兒才道:“誰特麽跟你聊公平?”
呃……
“你想要公平,好,謝建設他們來村裏幾年了?他們為村裏出了多少力,你們又出了多少力?別忘了,你們下鄉是為了什麽,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你們現在是來打算教育貧下中農了?”
這話說完,現場立刻安靜了下來。
鄉親們看向這幾個知青的目光,也從嫌棄變得更加不友善。
本來名額就少,這幾個城裏娃子還跑來搶,真要是被他們搶走了,村裏人的名額豈不是又要少幾個。
李天明可有言在先,這次用工,就招105人,一個不多,一個不少。
李學慶拿著那張條子,感覺有點兒恍惚。
“您不是都看見了嘛!”
李天明這一趟整整出去了三天才迴來,從市物資局拿到的定金,其中大半被他支付給了鋼鐵廠和電機廠。
此外還委托物資局采購了一批接線插頭、電路板,以及其他的配件,最後帶迴村裏的隻剩下了兩萬多。
“那這筆買賣,咱們村能賺多少?”
“保守估計,能剩下十來萬!”
“多少?”
李學慶聽得一驚,去年養殖場也賺了不少,可那是全部的營收利潤,現在隻這一筆就能賺十來萬,要是再多來幾筆的話……
別說家家戶戶蓋磚瓦房了,就算李天明住的那種四合院,也能住得上。
“天明,這錢……太多了吧?”
李學慶又不踏實了。
窮日子過慣了,這兩年突然過上了好日子,興奮勁兒一過,他就開始變得患得患失。
總怕這種好日子有一天又過不下去了。
“叔,日子就應該越過越好,錢也應該越賺越多,現在有市裏支持,咱們怕啥?”
不光是市裏支持,王作先雖然沒明說,但李天明能感覺到,單單市裏支持,還不足以讓電風扇廠這個項目推進得如此順利,背後肯定還有更大的力量在推動。
具體是哪方麵的,李天明不敢想,也不願意去想。
他隻需要知道,現在所做的一切,在某個層麵上有背書,這就足夠了。
“行吧!你大膽的幹,出了事,我兜著!”
李學慶也豁出去了,他不懂政策上的那些大道理,但他明白,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好,越來越有奔頭了。
“接下來咱們幹啥?”
“招工!就按之前說好了的,符合要求的,每家每戶出一個人,已經在養殖場上班的,就不從這家挑了,招工的標準不能是壯勞力。”
之前兩個人合計過,按照這個標準,村裏差不多能有不到一百人,再加上那批知情,湊夠一百零五人。
“等今天收工,我就廣播。”
村裏已經開始插秧了,這段時間忙得很。
兩人商量完,李天明迴到家收拾了一下,就去了地裏。
種水稻,最累的就是插秧。
幾天忙活下來,能把腰給累折了。
“全體社員注意啦,全體社員注意啦,各家各戶……”
正準備收工的鄉親們聽到廣播,知道電風扇廠這是要開始登記用工了,此前開過兩次村民代表大會,關於用工的章程已經定下了。
當然不可能做到讓所有人都滿意,畢竟全村現在300多戶人家,招工的名額隻有105個,其中知青還要占17個,剩下的,隻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家庭能得到一個指標。
雖說進了電風扇廠,農忙的時候,還是要上工,可不管咋說也比掙工分強。
為了這個,不知道有多少人找到李學慶鬧騰,可最後還是被他給壓了下去。
村裏人有意見,知青們的意見也不小,特別是那些剛來的。
按照事先商量好的,這次電風扇廠用工,新來的六個知青是沒資格的。
“憑什麽啊?難道我們不是知青?”
剛迴到知青點兒,孫良元就發起了牢騷。
這幾天忙著插秧,知青們一個個的也都累毀了,老知青還好,最少也經曆過一次了,可新來的知青每天收工,累得趴在炕上都不願意起來。
早就知道了村裏在建電風扇廠,孫良元他們這些新來的知青也都在盼著呢。
可到頭來,居然沒有他們的份。
巨大的心裏落差,讓他們如何接受得了。
“就是啊!之前建廠房的時候,我們又不是沒出力,同樣是知青,憑啥你們能進廠,我們就不能!”
牛建邦也跟著說道。
其他幾個雖然沒說話,但表情也寫滿了失望。
謝建設被纏得心煩:“你們和我說有什麽用?又不是我能決定的!”
孫良元還是不服氣:“可你至少應該為我們爭取。”
哈!
謝建設被氣笑了,連他們的名額都是通過宋曉雨求來的,再為新來的知青爭取。
那叫得寸進尺!
說不定連他們的名額都沒了。
村裏為了進廠的名額,明裏暗裏的不知道打了多少架,他哪敢摻和進去。
“我沒那個本事!”
“你是知青點的負責人,就應該為大家的利益負責!”
謝建設聽得一愣:“你們要是都這麽認為的,行,這個負責人我不當了,你們覺得誰能保障大家的利益,誰就來當!”
謝建設要撂挑子,孫良元頓時愣住了。
“我……我不是那個意思,就是……”
“不用解釋,你如果覺得不公平,自己去找村裏說,我不攔著,可要是出了事,也別來找我!”
說完,謝建設起身去了廚房,今天輪到他做飯,累了一天,不早點兒吃完休息,誰有心情陪他們瞎胡鬧。
李家台子是什麽地方?
他們這些知青想要在這裏生存,最重要的第一點就是老實規矩。
想要鬧騰,等著挨收拾吧!
見謝建設真的不管了,牛建邦等人打起了退堂鼓,可孫良元卻不想就這麽算了。
“你們去不去,你們要是不去,我……我一個人去,到時候我爭取來了,你們別後悔!”
聽他這麽一說,牛建邦等人也有些心動了。
經曆過這幾天插秧,他們對農活已經心生畏懼,要是能有機會進廠上班,誰都不願意錯過。
“我去!”
“我也去!”
最後,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靳小琪的身上。
“你……”
“我不去!”
靳小琪說完,便迴宿舍了。
“愛去不去,我們走!”
孫良元說完,第一個朝大門口走去,其他人猶豫著,最後還是跟上了。
村支部,已經得到了進廠名額的家庭,定下了人選,正在忙著做登記,這次用工還有一個條件就是,必須認字。
李天明吃過晚飯也過來幫忙,根據每個人的情況,將他們分配到不同的崗位。
之前在海城鋼鐵廠培訓的那些村民如今也都成了師傅,每個人都需要帶十幾個徒弟。
正忙活著,就見那幾個年前新來村裏的知青擠了進來。
“有事?”
看到這幾人,李天明也猜到了是怎麽迴事。
“我……”
孫良元來的時間雖然不長,卻也知道,如今李家台子真正的當家人正是麵前的李天明。
對上李天明,原本鼓足的氣勢頓時弱了幾分。
更別說旁邊還有那個兇巴巴的村主任。
但事關自己的利益,孫良元還是壯著膽子問道。
“我想問問,這次用工,老知青可以進廠,我們新來的為什麽不能?你……你這是在歧視我們新來的知青!”
本來想給李天明扣一個地域歧視的帽子,但是老知青裏也有來自南方的上海人。
這個理由明顯站不住腳。
啪!
李天明將鋼筆拍在桌子上,往後一靠,看著麵前的孫良元。
“你們也是這麽認為的?”
牛建邦和馬興等人對上李天明的目光,不禁心生膽怯。
“這……本來就不公平!”
“對啊!憑什麽老知青能進廠,我們就不能!”
有了同伴幫腔,孫良元的膽氣又壯了幾分。
“就是不公平,我們也要求進廠!”
李天明冷笑,好一會兒才道:“誰特麽跟你聊公平?”
呃……
“你想要公平,好,謝建設他們來村裏幾年了?他們為村裏出了多少力,你們又出了多少力?別忘了,你們下鄉是為了什麽,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你們現在是來打算教育貧下中農了?”
這話說完,現場立刻安靜了下來。
鄉親們看向這幾個知青的目光,也從嫌棄變得更加不友善。
本來名額就少,這幾個城裏娃子還跑來搶,真要是被他們搶走了,村裏人的名額豈不是又要少幾個。
李天明可有言在先,這次用工,就招105人,一個不多,一個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