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胸有成竹
崇禎:讓你監國,你重造大明? 作者:町嚀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慈煊邁步走進內閣,掃視眾人,帶著一股令人心安的鎮定。
內閣大臣們連忙起身行禮,麵色各異,有驚訝,有疑惑,也有期待。
申時行皺著眉頭,沉聲問道:“殿下有何良策?”
朱慈煊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良策談不上,不過是一些權宜之計罷了。”
朱慈煊走到首座,環顧四周,“賑災款項下發,層層盤剝,症結在於地方官府腐敗!
想要徹底肅清,非一日之功。但賑災之事,刻不容緩,等不得慢慢整治。”
“本王以為,當務之急,是繞開地方官府,直接將賑災物資送到災民手中!”
“繞開地方官府?如何繞開?”戶部尚書畢自嚴疑惑地問道。
朱慈煊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
“本王準備成立一個直屬於朝廷的賑災委員會,由內閣大臣,六部官員,以及京營將領組成,直接負責賑災事宜,繞過地方官府,將賑災物資直接發放到災民手中!”
“這……這能行嗎?”
有官員質疑道,“地方官府勢力龐大,根深蒂固,若是繞過他們,恐怕會引起地方動蕩啊!”
“動蕩?”朱慈煊冷笑一聲,眼中寒光一閃,“誰敢動蕩?誰敢阻礙賑災?本王就讓他動蕩!就讓他萬劫不複!”
朱慈煊語氣森冷,殺氣凜然,瞬間震懾全場,原本質疑的聲音,頓時消失不見。
申時行眼神複雜地看著朱慈煊,心中震驚不已。
這位年輕的監國殿下,不僅魄力驚人,手段更是雷霆萬鈞,竟能想到繞過地方官府,成立直屬朝廷的賑災機構,這份膽識,這份魄力,實在是令人歎為觀止。
“殿下此舉,雖有風險,但亦不失為權宜之計。”
申時行沉吟片刻,緩緩點頭,表示讚同,“老臣願意支持殿下,成立賑災委員會,共赴國難。”
申時行的表態,無疑給朱慈煊的計劃,增添了巨大的助力。
三朝元老的支持,意味著朝廷中堅力量的認可,也意味著賑災委員會的成立,將勢在必行。
“好!既然申元老也讚同,那此事就這麽定了!”
朱慈煊站起身,環顧四周:“即刻成立賑災委員會!申元老為賑災委員會主席!
畢尚書,張尚書,刑部尚書,兵部各位將軍,皆為委員!
統籌協調,各司其職,務必在最短時間內,將賑災物資送到災民手中!”
“臣等遵旨!”內閣大臣們齊聲應諾,聲音洪亮,氣勢如虹。
賑災委員會迅速成立,高效運轉起來。
朱慈煊親自坐鎮指揮,調兵遣將,撥付糧款,征調物資,一係列賑災措施,有條不紊地展開。
京營精銳,化身賑災隊伍,奔赴各地,開倉放糧,搭建粥棚,救治病患,維持秩序,展現出強大的執行力和戰鬥力。
賑災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災區,一袋袋糧食,一車車藥材,仿似雪中送炭,溫暖著災民的心。
朱慈煊的雷厲風行,鐵血手段,以及高效的賑災行動,迅速傳遍天下,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和擁護,也震懾了那些貪官汙吏。
那些原本還想在賑災款項中撈取好處的貪官汙吏,在朱慈煊的鐵血手腕下,瑟瑟發抖,噤若寒蟬,再也不敢輕舉妄動。
賑災委員會的成立,以及高效的賑災行動,不僅緩解了災情,穩定了民心,更重要的是,讓朱慈煊的聲望和權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禦書房內,氣氛驟然凝固。
一位婦人,身穿素雅衣裙,在宮女的攙扶下,緩緩步入。
她麵容依舊保養得宜,隻是眼角眉梢,多了幾分歲月沉澱的威嚴與審視。
朱慈煊放下手中奏報,起身相迎,神色平靜,看不出絲毫波瀾。
“母後,您怎麽來了?您身體近來不好,身體要緊,有事宣召本王即可。”
來者便是朱慈煊與朱慈烺生母——周太後。雖同出一母,但周皇後對於朱慈煊還是較偏心長子朱慈烺,對待朱慈煊隻是不冷不熱
周太後擺擺手,屏退左右,目光落在朱慈煊身上,帶著審視和探究。
“哀家若是不來,怕是這紫禁城,都要忘了還有哀家這個人了。”周太後語氣淡淡。
朱慈煊心中冷笑,麵上卻依舊恭敬,“母後說笑了,您是國母,母儀天下,誰敢忘記?”
“哼,國母?”周皇後冷哼一聲,走到龍案前,目光掃過堆積如山的奏報,語氣轉冷:
“哀家看你監國以來,倒是頗有手段,又是經商,又是賑災,好不熱鬧,隻是,這朝廷的根本,你可曾放在眼裏?”
朱慈煊眉梢微挑,語氣依舊平靜,“本王所做一切,皆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何來不放在眼裏之說?”
“為了江山社稷?”周太後語氣尖銳,帶著質問:
“哀家看你是為了鞏固你的權位吧!借著賑災之名,收買人心,培植黨羽,好一個監國殿下,真是好手段!”
朱慈煊眼神一沉,一股怒火湧上心頭,但他壓下怒意,語氣冰冷地反駁:
“母後此言差矣!本王所做一切,皆可昭日月,對天地良心!若是母後不信,大可親自去災區看看,看看本王是否在收買人心!”
“哀家自然會看!”周太後語氣強硬,眼神銳利地盯著朱慈煊,“哀家今日前來,就是要問你,賑災款項,數目巨大,你可敢保證,每一分銀子,都用在了實處,沒有半分貪墨?”
朱慈煊聞言,心中怒極反笑,果然是來興師問罪的!
“本王敢以項上人頭擔保!”朱慈煊語氣鏗鏘有力,斬釘截鐵,“賑災款項,每一筆支出,都有賬可查,有據可依!若是查出半分貪墨,本王願與貪官同罪!”
“好!好!好!”周太後連聲叫好,“哀家就等著看,看你這賑災,到底能賑出個什麽名堂!”
周太後說完,拂袖而去,留下滿臉寒霜的朱慈煊。
孫傳庭快步上前,擔憂道:“殿下,太後此來,來者不善啊!”
朱慈煊冷笑一聲:“來者不善又如何?本王行的正,坐得端,無懼任何質疑!她就算是我母後,又能奈我何?”
朱慈煊語氣雖強硬,但心中卻明白,周太後的質疑,並非空穴來風。
賑災款項數目巨大,難免會有一些膽大妄為之徒,鋌而走險,中飽私囊。
他必須拿出確鑿的證據,才能徹底堵住周太後的嘴,才能真正贏得朝野上下的信任。
朱慈煊立刻召集畢自嚴,孫傳庭,刑部尚書等賑災委員會核心人物,緊急商議。
“諸位大人,太後質疑賑災款項,此事非同小可,必須盡快查明,以正視聽!”朱慈煊語氣凝重,開門見山。
內閣大臣們連忙起身行禮,麵色各異,有驚訝,有疑惑,也有期待。
申時行皺著眉頭,沉聲問道:“殿下有何良策?”
朱慈煊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良策談不上,不過是一些權宜之計罷了。”
朱慈煊走到首座,環顧四周,“賑災款項下發,層層盤剝,症結在於地方官府腐敗!
想要徹底肅清,非一日之功。但賑災之事,刻不容緩,等不得慢慢整治。”
“本王以為,當務之急,是繞開地方官府,直接將賑災物資送到災民手中!”
“繞開地方官府?如何繞開?”戶部尚書畢自嚴疑惑地問道。
朱慈煊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
“本王準備成立一個直屬於朝廷的賑災委員會,由內閣大臣,六部官員,以及京營將領組成,直接負責賑災事宜,繞過地方官府,將賑災物資直接發放到災民手中!”
“這……這能行嗎?”
有官員質疑道,“地方官府勢力龐大,根深蒂固,若是繞過他們,恐怕會引起地方動蕩啊!”
“動蕩?”朱慈煊冷笑一聲,眼中寒光一閃,“誰敢動蕩?誰敢阻礙賑災?本王就讓他動蕩!就讓他萬劫不複!”
朱慈煊語氣森冷,殺氣凜然,瞬間震懾全場,原本質疑的聲音,頓時消失不見。
申時行眼神複雜地看著朱慈煊,心中震驚不已。
這位年輕的監國殿下,不僅魄力驚人,手段更是雷霆萬鈞,竟能想到繞過地方官府,成立直屬朝廷的賑災機構,這份膽識,這份魄力,實在是令人歎為觀止。
“殿下此舉,雖有風險,但亦不失為權宜之計。”
申時行沉吟片刻,緩緩點頭,表示讚同,“老臣願意支持殿下,成立賑災委員會,共赴國難。”
申時行的表態,無疑給朱慈煊的計劃,增添了巨大的助力。
三朝元老的支持,意味著朝廷中堅力量的認可,也意味著賑災委員會的成立,將勢在必行。
“好!既然申元老也讚同,那此事就這麽定了!”
朱慈煊站起身,環顧四周:“即刻成立賑災委員會!申元老為賑災委員會主席!
畢尚書,張尚書,刑部尚書,兵部各位將軍,皆為委員!
統籌協調,各司其職,務必在最短時間內,將賑災物資送到災民手中!”
“臣等遵旨!”內閣大臣們齊聲應諾,聲音洪亮,氣勢如虹。
賑災委員會迅速成立,高效運轉起來。
朱慈煊親自坐鎮指揮,調兵遣將,撥付糧款,征調物資,一係列賑災措施,有條不紊地展開。
京營精銳,化身賑災隊伍,奔赴各地,開倉放糧,搭建粥棚,救治病患,維持秩序,展現出強大的執行力和戰鬥力。
賑災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災區,一袋袋糧食,一車車藥材,仿似雪中送炭,溫暖著災民的心。
朱慈煊的雷厲風行,鐵血手段,以及高效的賑災行動,迅速傳遍天下,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和擁護,也震懾了那些貪官汙吏。
那些原本還想在賑災款項中撈取好處的貪官汙吏,在朱慈煊的鐵血手腕下,瑟瑟發抖,噤若寒蟬,再也不敢輕舉妄動。
賑災委員會的成立,以及高效的賑災行動,不僅緩解了災情,穩定了民心,更重要的是,讓朱慈煊的聲望和權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禦書房內,氣氛驟然凝固。
一位婦人,身穿素雅衣裙,在宮女的攙扶下,緩緩步入。
她麵容依舊保養得宜,隻是眼角眉梢,多了幾分歲月沉澱的威嚴與審視。
朱慈煊放下手中奏報,起身相迎,神色平靜,看不出絲毫波瀾。
“母後,您怎麽來了?您身體近來不好,身體要緊,有事宣召本王即可。”
來者便是朱慈煊與朱慈烺生母——周太後。雖同出一母,但周皇後對於朱慈煊還是較偏心長子朱慈烺,對待朱慈煊隻是不冷不熱
周太後擺擺手,屏退左右,目光落在朱慈煊身上,帶著審視和探究。
“哀家若是不來,怕是這紫禁城,都要忘了還有哀家這個人了。”周太後語氣淡淡。
朱慈煊心中冷笑,麵上卻依舊恭敬,“母後說笑了,您是國母,母儀天下,誰敢忘記?”
“哼,國母?”周皇後冷哼一聲,走到龍案前,目光掃過堆積如山的奏報,語氣轉冷:
“哀家看你監國以來,倒是頗有手段,又是經商,又是賑災,好不熱鬧,隻是,這朝廷的根本,你可曾放在眼裏?”
朱慈煊眉梢微挑,語氣依舊平靜,“本王所做一切,皆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何來不放在眼裏之說?”
“為了江山社稷?”周太後語氣尖銳,帶著質問:
“哀家看你是為了鞏固你的權位吧!借著賑災之名,收買人心,培植黨羽,好一個監國殿下,真是好手段!”
朱慈煊眼神一沉,一股怒火湧上心頭,但他壓下怒意,語氣冰冷地反駁:
“母後此言差矣!本王所做一切,皆可昭日月,對天地良心!若是母後不信,大可親自去災區看看,看看本王是否在收買人心!”
“哀家自然會看!”周太後語氣強硬,眼神銳利地盯著朱慈煊,“哀家今日前來,就是要問你,賑災款項,數目巨大,你可敢保證,每一分銀子,都用在了實處,沒有半分貪墨?”
朱慈煊聞言,心中怒極反笑,果然是來興師問罪的!
“本王敢以項上人頭擔保!”朱慈煊語氣鏗鏘有力,斬釘截鐵,“賑災款項,每一筆支出,都有賬可查,有據可依!若是查出半分貪墨,本王願與貪官同罪!”
“好!好!好!”周太後連聲叫好,“哀家就等著看,看你這賑災,到底能賑出個什麽名堂!”
周太後說完,拂袖而去,留下滿臉寒霜的朱慈煊。
孫傳庭快步上前,擔憂道:“殿下,太後此來,來者不善啊!”
朱慈煊冷笑一聲:“來者不善又如何?本王行的正,坐得端,無懼任何質疑!她就算是我母後,又能奈我何?”
朱慈煊語氣雖強硬,但心中卻明白,周太後的質疑,並非空穴來風。
賑災款項數目巨大,難免會有一些膽大妄為之徒,鋌而走險,中飽私囊。
他必須拿出確鑿的證據,才能徹底堵住周太後的嘴,才能真正贏得朝野上下的信任。
朱慈煊立刻召集畢自嚴,孫傳庭,刑部尚書等賑災委員會核心人物,緊急商議。
“諸位大人,太後質疑賑災款項,此事非同小可,必須盡快查明,以正視聽!”朱慈煊語氣凝重,開門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