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禦駕親征意決然
大明戰神馬踏六國,震驚朱元璋! 作者:浩然正氣的哥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夜風凜冽,帶著塞外的寒意,吹拂著幽州城的每一寸土地。
朱元璋迴到城牆之上,仿佛歸家的雄獅,他掃視四周,目光所及之處,將士們皆挺直了腰杆,動作更加迅速有力。
“傳令,各隊輪流休息,補充體力,城牆加固之事不可懈怠!”朱元璋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傳遍整個城牆。
將士們齊聲應諾,立刻行動起來,仿佛一架精密的戰爭機器,每一個部件都運轉流暢,毫無滯礙。
他下令將運送物資的隊伍全部調入城內,同時命人將城內的糧草、軍械再次清點,務必做到萬無一失。
所有的安排都有條不紊,每一項指令都簡潔明了,沒有一絲多餘的廢話,卻又直指要害。
在朱元璋的指揮下,原本略顯慌亂的幽州城,重新煥發了勃勃生機,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一切安排妥當後,朱元璋環顧四周,眼中那銳利的鋒芒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難以察覺的柔情。
他將目光投向遙遠的漠北方向,那裏是韃靼的腹地,亦是無數將士奮勇殺敵的地方。
他仿佛看到了馬皇後和孩子們擔憂的眼神,心中湧起一股暖流,那是身為父親和丈夫的責任與牽掛。
他緊了緊懷中抱著的藥箱,那是一個樸素得不能再樸素的舊木箱,箱體上滿是劃痕,甚至有些地方已經脫漆,但朱元璋卻把它看得比什麽都珍貴。
這是他當年起兵時,朱楓送給他的,裏麵裝著各種療傷藥,陪伴他經曆了無數次生死之戰,見證了他從草莽到君王的崛起。
“二虎,去,備紙筆。”朱元璋輕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溫柔。
他要親自寫一封家書,告訴應天府的妻兒,自己一切安好,讓他們不必擔憂。
他要告訴他們,幽州城固若金湯,韃靼人休想踏入半步。
二虎領命而去,很快就捧來了紙筆。
朱元璋坐在城樓的角落,借著微弱的燭光,開始書寫。
他一筆一劃,寫得格外認真,仿佛在雕琢一件藝術品,每一個字都充滿了力量和情感。
當他寫完最後一筆,放下筆的那一刻,他抬起頭,眼神深邃而複雜。
他看向遠方,那裏是茫茫的夜色,也是未知的挑戰。
“陛下……”二虎輕聲喚道,他看到朱元璋的臉色有些凝重,似乎在思索著什麽。
朱元璋卻沒有迴應,隻是目光幽遠,不知看向何處。
朱元璋深吸一口塞外凜冽的夜風,風中夾雜著淡淡的血腥味和泥土的芬芳,讓他精神一振。
他迴想起這次禦駕親征的決定,心中不禁湧起一絲波瀾。
此次出京,他並未與任何人商量,甚至連馬皇後也不知情。
這份果決,源於他對幽州局勢的擔憂,更源於他內心深處對大明江山的守護之心。
他仿佛置身於金鑾殿上,文武百官分列兩旁,爭論著立儲之事。
他清晰地記得,當他提出大皇子朱標為儲君時,朝堂上瞬間鴉雀無聲,大臣們或麵露驚愕,或低頭不語,氣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朕心意已決,此事無需再議!”他當時的聲音鏗鏘有力,不容置疑。
如今想起這一幕,他嘴角露出一絲苦笑。
那些老臣們啊,總是瞻前顧後,優柔寡斷。
也罷,也罷,他心中默默念道,朕既已為君,當斷則斷!
想到馬皇後,他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那個溫柔賢淑的女人,總是能在他最需要的時候給予他支持和鼓勵。
他知道,即使自己不在應天府,馬皇後也能將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更能震懾住那些蠢蠢欲動的大臣。
他伸手摸了摸懷中的藥箱,指尖傳來木質的粗糙感。
這藥箱是朱楓當年送給他的,箱子雖舊,卻承載著他與朱楓的深厚情誼。
朱楓,那個醫術高明,又忠心耿耿的老友,如今已是太醫院院判。
他深知,朱楓定會盡全力照顧好馬皇後和孩子們。
“二虎,”朱元璋突然開口,聲音低沉而堅定,“將這封信,立刻送迴應天府,交給皇後親啟。”
二虎接過信,躬身領命:“遵旨!”他轉身欲走,卻又被朱元璋叫住。
“等等,”朱元璋眉頭微蹙,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另外,傳朕口諭,讓……” 他頓了頓,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讓李善長速速迴京!”
朱元璋凝視著二虎離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
他深知朝中那些大臣的習性,一個個老奸巨猾,若是知道他禦駕親征,定會逼迫馬皇後派人來勸他迴京。
想到馬皇後獨自一人麵對那些大臣的壓力,他心中隱隱作痛。
馬皇後體弱,如何能應付那些老狐狸?
一股強烈的保護欲湧上心頭,他絕不能讓馬皇後獨木難支!
他仿佛看到馬皇後獨自一人站在鳳儀殿前,麵對著那些咄咄逼人的大臣,臉色蒼白,卻依然強作鎮定。
他不禁握緊了拳頭,手背上青筋暴起。
不行,他決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他想起朱楓,那個忠心耿耿的老友,如今已是太醫院院判。
朱楓不僅醫術高明,而且性格剛毅,頗有膽識。
他需要朱楓在朝中震懾那些大臣,為馬皇後分擔壓力。
“來人!”朱元璋猛地站起身,對著空曠的城樓喊道。
他的聲音在夜空中迴蕩,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一名侍衛立刻出現在他麵前,單膝跪地,恭敬地等待他的命令。
“傳朕口諭,命朱楓即刻進宮,麵見皇後!”朱元璋的語氣堅定而有力,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精光,補充道:“告訴朱楓,讓他務必將朕的親筆信,一字不落地念給皇後聽,還有……”他故意停頓了一下,目光如炬,仿佛能洞穿人心,“還有那些大臣!”
他要讓朱楓在朝堂上,將他的決心和意誌傳達給每一個人,尤其是那些心懷鬼胎的大臣。
他要讓他們看到朱楓的氣魄,從而明白他的決心,不敢再對馬皇後施加壓力,更不敢再對他的決定置喙。
他要用這種方式,警告那些蠢蠢欲動的人,不要挑戰他的權威,更不要試圖幹預他的決策。
“另外,”朱元璋的聲音突然變得低沉,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寒意,“告訴朱楓,如果有人膽敢阻攔,格殺勿論!”
侍衛領命而去,消失在夜色中。
朱元璋站在城樓上,望著遠方,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
他深吸一口氣,感受著塞外凜冽的寒風,心中湧起一股豪情壯誌。
他知道,這場戰爭才剛剛開始,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轉身走向城樓的角落,那裏擺放著一張簡陋的木桌和一把椅子。
他走到桌前坐下,目光落在了桌上的一卷空白的聖旨上。
他伸手拿起聖旨,緩緩展開,眼神變得深邃而堅定。
“來人,”他沉聲說道,“研墨!”
朱元璋思慮良久,
一名侍衛應聲而入,迅速擺好筆墨紙硯,垂首靜立一旁,不敢發出絲毫聲響。
夜風唿嘯,燭火搖曳,映照著朱元璋堅毅的臉龐。
他提筆蘸墨,筆尖在紙上遊走,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在傾訴著他的決心和意誌。
寫畢,朱元璋將信箋仔細折疊,用火漆封好,遞給侍衛,“立刻送往應天府,務必親手交給皇後!”
侍衛接過信件,感受到信封的重量和溫度,心中明白這封信的重要性,鄭重地點了點頭:“遵旨!”說罷,他轉身大步流星地離去。
城樓外,一匹駿馬早已備好,馬蹄不安地刨著地麵,發出“嗒嗒”的聲響。
侍衛飛身上馬,一抖韁繩,駿馬嘶鳴一聲,如離弦之箭般衝出幽州城,朝著應天府的方向疾馳而去。
馬蹄聲漸行漸遠,最終消失在夜色之中。
朱元璋站在城樓上,望著紅翎急使離去的方向,目光深邃而悠遠。
夜風吹拂著他的衣袍,發出獵獵的聲響,仿佛在迴應著他內心的期許。
他深知,這封信關係著大明江山的未來,也關係著他和家人的命運。
與此同時,遠在應天府的奉天殿內,燈火通明。
馬皇後端坐在鳳鑾上,手中握著一串佛珠,默默地祈禱著。
殿內靜悄悄的,隻有燭火燃燒的劈啪聲,以及她輕微的唿吸聲。
她似乎預感到有什麽事情即將發生,心中隱隱不安。
“皇後娘娘,宮外有一紅翎急使求見,說是從幽州城而來,有緊急軍情稟報。”一名宮女匆匆走進殿內,打破了殿內的寧靜。
馬皇後猛地睜開雙眼,
紅翎急使快馬加鞭,終於在黎明時分抵達應天府。
他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刻趕往皇宮,將朱元璋的親筆信交給了馬皇後。
信使單膝跪地,雙手捧著信封,高舉過頭頂:“皇後娘娘,幽州急件!”
朱元璋迴到城牆之上,仿佛歸家的雄獅,他掃視四周,目光所及之處,將士們皆挺直了腰杆,動作更加迅速有力。
“傳令,各隊輪流休息,補充體力,城牆加固之事不可懈怠!”朱元璋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傳遍整個城牆。
將士們齊聲應諾,立刻行動起來,仿佛一架精密的戰爭機器,每一個部件都運轉流暢,毫無滯礙。
他下令將運送物資的隊伍全部調入城內,同時命人將城內的糧草、軍械再次清點,務必做到萬無一失。
所有的安排都有條不紊,每一項指令都簡潔明了,沒有一絲多餘的廢話,卻又直指要害。
在朱元璋的指揮下,原本略顯慌亂的幽州城,重新煥發了勃勃生機,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一切安排妥當後,朱元璋環顧四周,眼中那銳利的鋒芒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難以察覺的柔情。
他將目光投向遙遠的漠北方向,那裏是韃靼的腹地,亦是無數將士奮勇殺敵的地方。
他仿佛看到了馬皇後和孩子們擔憂的眼神,心中湧起一股暖流,那是身為父親和丈夫的責任與牽掛。
他緊了緊懷中抱著的藥箱,那是一個樸素得不能再樸素的舊木箱,箱體上滿是劃痕,甚至有些地方已經脫漆,但朱元璋卻把它看得比什麽都珍貴。
這是他當年起兵時,朱楓送給他的,裏麵裝著各種療傷藥,陪伴他經曆了無數次生死之戰,見證了他從草莽到君王的崛起。
“二虎,去,備紙筆。”朱元璋輕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溫柔。
他要親自寫一封家書,告訴應天府的妻兒,自己一切安好,讓他們不必擔憂。
他要告訴他們,幽州城固若金湯,韃靼人休想踏入半步。
二虎領命而去,很快就捧來了紙筆。
朱元璋坐在城樓的角落,借著微弱的燭光,開始書寫。
他一筆一劃,寫得格外認真,仿佛在雕琢一件藝術品,每一個字都充滿了力量和情感。
當他寫完最後一筆,放下筆的那一刻,他抬起頭,眼神深邃而複雜。
他看向遠方,那裏是茫茫的夜色,也是未知的挑戰。
“陛下……”二虎輕聲喚道,他看到朱元璋的臉色有些凝重,似乎在思索著什麽。
朱元璋卻沒有迴應,隻是目光幽遠,不知看向何處。
朱元璋深吸一口塞外凜冽的夜風,風中夾雜著淡淡的血腥味和泥土的芬芳,讓他精神一振。
他迴想起這次禦駕親征的決定,心中不禁湧起一絲波瀾。
此次出京,他並未與任何人商量,甚至連馬皇後也不知情。
這份果決,源於他對幽州局勢的擔憂,更源於他內心深處對大明江山的守護之心。
他仿佛置身於金鑾殿上,文武百官分列兩旁,爭論著立儲之事。
他清晰地記得,當他提出大皇子朱標為儲君時,朝堂上瞬間鴉雀無聲,大臣們或麵露驚愕,或低頭不語,氣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朕心意已決,此事無需再議!”他當時的聲音鏗鏘有力,不容置疑。
如今想起這一幕,他嘴角露出一絲苦笑。
那些老臣們啊,總是瞻前顧後,優柔寡斷。
也罷,也罷,他心中默默念道,朕既已為君,當斷則斷!
想到馬皇後,他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那個溫柔賢淑的女人,總是能在他最需要的時候給予他支持和鼓勵。
他知道,即使自己不在應天府,馬皇後也能將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更能震懾住那些蠢蠢欲動的大臣。
他伸手摸了摸懷中的藥箱,指尖傳來木質的粗糙感。
這藥箱是朱楓當年送給他的,箱子雖舊,卻承載著他與朱楓的深厚情誼。
朱楓,那個醫術高明,又忠心耿耿的老友,如今已是太醫院院判。
他深知,朱楓定會盡全力照顧好馬皇後和孩子們。
“二虎,”朱元璋突然開口,聲音低沉而堅定,“將這封信,立刻送迴應天府,交給皇後親啟。”
二虎接過信,躬身領命:“遵旨!”他轉身欲走,卻又被朱元璋叫住。
“等等,”朱元璋眉頭微蹙,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另外,傳朕口諭,讓……” 他頓了頓,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讓李善長速速迴京!”
朱元璋凝視著二虎離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
他深知朝中那些大臣的習性,一個個老奸巨猾,若是知道他禦駕親征,定會逼迫馬皇後派人來勸他迴京。
想到馬皇後獨自一人麵對那些大臣的壓力,他心中隱隱作痛。
馬皇後體弱,如何能應付那些老狐狸?
一股強烈的保護欲湧上心頭,他絕不能讓馬皇後獨木難支!
他仿佛看到馬皇後獨自一人站在鳳儀殿前,麵對著那些咄咄逼人的大臣,臉色蒼白,卻依然強作鎮定。
他不禁握緊了拳頭,手背上青筋暴起。
不行,他決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他想起朱楓,那個忠心耿耿的老友,如今已是太醫院院判。
朱楓不僅醫術高明,而且性格剛毅,頗有膽識。
他需要朱楓在朝中震懾那些大臣,為馬皇後分擔壓力。
“來人!”朱元璋猛地站起身,對著空曠的城樓喊道。
他的聲音在夜空中迴蕩,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一名侍衛立刻出現在他麵前,單膝跪地,恭敬地等待他的命令。
“傳朕口諭,命朱楓即刻進宮,麵見皇後!”朱元璋的語氣堅定而有力,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精光,補充道:“告訴朱楓,讓他務必將朕的親筆信,一字不落地念給皇後聽,還有……”他故意停頓了一下,目光如炬,仿佛能洞穿人心,“還有那些大臣!”
他要讓朱楓在朝堂上,將他的決心和意誌傳達給每一個人,尤其是那些心懷鬼胎的大臣。
他要讓他們看到朱楓的氣魄,從而明白他的決心,不敢再對馬皇後施加壓力,更不敢再對他的決定置喙。
他要用這種方式,警告那些蠢蠢欲動的人,不要挑戰他的權威,更不要試圖幹預他的決策。
“另外,”朱元璋的聲音突然變得低沉,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寒意,“告訴朱楓,如果有人膽敢阻攔,格殺勿論!”
侍衛領命而去,消失在夜色中。
朱元璋站在城樓上,望著遠方,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
他深吸一口氣,感受著塞外凜冽的寒風,心中湧起一股豪情壯誌。
他知道,這場戰爭才剛剛開始,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轉身走向城樓的角落,那裏擺放著一張簡陋的木桌和一把椅子。
他走到桌前坐下,目光落在了桌上的一卷空白的聖旨上。
他伸手拿起聖旨,緩緩展開,眼神變得深邃而堅定。
“來人,”他沉聲說道,“研墨!”
朱元璋思慮良久,
一名侍衛應聲而入,迅速擺好筆墨紙硯,垂首靜立一旁,不敢發出絲毫聲響。
夜風唿嘯,燭火搖曳,映照著朱元璋堅毅的臉龐。
他提筆蘸墨,筆尖在紙上遊走,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在傾訴著他的決心和意誌。
寫畢,朱元璋將信箋仔細折疊,用火漆封好,遞給侍衛,“立刻送往應天府,務必親手交給皇後!”
侍衛接過信件,感受到信封的重量和溫度,心中明白這封信的重要性,鄭重地點了點頭:“遵旨!”說罷,他轉身大步流星地離去。
城樓外,一匹駿馬早已備好,馬蹄不安地刨著地麵,發出“嗒嗒”的聲響。
侍衛飛身上馬,一抖韁繩,駿馬嘶鳴一聲,如離弦之箭般衝出幽州城,朝著應天府的方向疾馳而去。
馬蹄聲漸行漸遠,最終消失在夜色之中。
朱元璋站在城樓上,望著紅翎急使離去的方向,目光深邃而悠遠。
夜風吹拂著他的衣袍,發出獵獵的聲響,仿佛在迴應著他內心的期許。
他深知,這封信關係著大明江山的未來,也關係著他和家人的命運。
與此同時,遠在應天府的奉天殿內,燈火通明。
馬皇後端坐在鳳鑾上,手中握著一串佛珠,默默地祈禱著。
殿內靜悄悄的,隻有燭火燃燒的劈啪聲,以及她輕微的唿吸聲。
她似乎預感到有什麽事情即將發生,心中隱隱不安。
“皇後娘娘,宮外有一紅翎急使求見,說是從幽州城而來,有緊急軍情稟報。”一名宮女匆匆走進殿內,打破了殿內的寧靜。
馬皇後猛地睜開雙眼,
紅翎急使快馬加鞭,終於在黎明時分抵達應天府。
他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刻趕往皇宮,將朱元璋的親筆信交給了馬皇後。
信使單膝跪地,雙手捧著信封,高舉過頭頂:“皇後娘娘,幽州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