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迴蕩,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傳,皇子朱楓覲見。”


    短短數字,卻如驚雷般在湯和心中炸響,他猛地抬起頭,眼中滿是震驚。


    皇子?


    陛下竟然在這個時候要見皇子?


    難道,陛下已經做出了決定?


    湯和不敢多想,連忙應聲:“奴才遵旨!”他心中忐忑,起身退了出去,快步朝著偏殿而去。


    不多時,一個身穿素色錦袍的青年男子緩步走入大殿。


    他麵容清秀,眼神沉穩,舉手投足間都帶著一股與年齡不符的沉靜。


    正是皇子朱楓。


    朱楓步履沉穩,不緊不慢,絲毫沒有因為這突如其來的召見而顯得慌亂。


    他走到大殿中央,緩緩跪下,恭敬地說道:“兒臣朱楓,參見父皇。”


    朱元璋看著眼前這個麵容沉靜的兒子,虎目中閃過一絲複雜的光芒。


    他久久沒有說話,殿內一片寂靜,氣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朱楓低著頭,靜靜地跪著,仿佛早已習慣了這種等待。


    他的脊背挺得筆直,像一棵飽經風霜卻依然堅韌的青鬆。


    終於,朱元璋緩緩開口,聲音低沉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楓兒,你可知朕今日為何召你前來?”


    朱楓抬頭,眼中沒有絲毫的疑惑和慌亂,他平靜地說道:“兒臣不知。”


    朱元璋看著這個沉穩的兒子,內心深處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自豪感。


    他緩緩說道:“朕欲派你去幽州。”


    朱楓聞言,身形微微一震,但很快又恢複了平靜。


    他沒有立刻答應,也沒有表現出任何的畏懼,而是抬起頭,直視著朱元璋的眼睛,眼神中帶著一絲詢問。


    朱元璋明白他的意思,他緩緩說道:“幽州戰事吃緊,朕需要一個能擔大任的人。”他的語氣堅定,不容置疑。


    “你雖年幼,但朕相信,朕的兒子,絕不會讓朕失望。”朱元璋的聲音帶著一種強烈的自信,他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他的兒子,注定不凡。


    朱楓靜靜地聽著,心中波瀾不驚,他知道自己必須前往幽州,這是他的使命。


    他再次伏地叩首,語氣堅定地說道:“兒臣領旨!”


    朱元璋看著眼前的朱楓,一種複雜的情緒湧上心頭,是欣慰,是擔憂,亦或是更多無法言說的情感。


    他心中清楚,這一去,或許就意味著生死的考驗。


    “退下吧。”朱元璋揮了揮手,疲憊地靠在椅背上。


    “兒臣告退。”朱楓再次叩首,緩緩起身,轉身離去,身影筆挺而決絕。


    他剛要邁出殿門,卻又被朱元璋叫住。


    “記住,你是朕的兒子!”朱元璋的聲音在朱楓身後響起,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朱楓迴過頭,目光與朱元璋交匯,他看到的是父親眼中深沉的期望與堅定。


    他沒有說話,隻是重重地點了點頭,便邁步離開了大殿。


    大殿內,朱元璋獨自一人,陷入了沉思,燭光搖曳,將他的身影拉得很長很長……


    朱元璋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朱楓消失的方向,殿內一片寂靜,隻有跳動的燭火發出輕微的劈啪聲,映照著他臉上變幻莫測的光影。


    幽州之行,兇險莫測,他將自己最疼愛的兒子送入險境,心中如同翻江倒海一般,難以平靜。


    他想起朱楓平日裏的模樣,謹慎穩健,淡泊名利,與其他皇子截然不同。


    他鮮少主動要求什麽,總是靜靜地待在一旁,仿佛置身事外,卻又將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


    這樣的性格,在危機四伏的幽州,究竟是福是禍?


    朱元璋的手緊緊地握著龍椅的扶手,指節泛白,手背上青筋暴起。


    幽州,那是大明的門戶,也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韃靼鐵騎來勢洶洶,幽州城危在旦夕,他需要一個能夠力挽狂瀾的人,而朱楓,是他最後的希望。


    “唉……”一聲長歎從朱元璋口中發出,帶著深深的無奈和疲憊。


    他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朱楓幼時的模樣,聰明伶俐,卻又格外懂事。


    突然,朱元璋猛地睜開雙眼,他想起了一件事,一件足以證明朱楓並非表麵那般平靜的事情。


    那一年,瘟疫肆虐,傷兵營中哀鴻遍野,人人避之不及。


    可朱楓,卻毅然決然地前往傷兵營,照顧那些病弱的士兵。


    他親手為他們熬藥,喂他們吃飯,甚至不顧自身安危,為他們清理傷口。


    那時的朱楓,眼中閃爍著一種異樣的光芒,那是熱血,是擔當,是對蒼生的大愛!


    朱元璋的嘴角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他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一樣的熱血,一樣的果敢,一樣的胸懷天下!


    他相信,他的兒子,一定能夠擔起這份重任,一定能夠化解幽州的危機!


    “來人!”朱元璋突然高聲喊道,聲音中充滿了力量,之前的猶豫和疲憊一掃而空。


    “擺駕,朕要去……”


    朱元璋頹然地坐在龍椅上,殿內的燭火明明滅滅,映照著他臉上複雜的神色。


    他想起朱楓出生那日,自己正忙於平定叛亂,甚至未能親眼看看這個新生的皇子。


    等到他凱旋歸來,朱楓已經是個牙牙學語的孩童,懵懂地叫著他“父皇”。


    二十七年,他給予這個兒子的關愛太少太少,甚至不如對其他皇子那般重視。


    他總覺得朱楓性子沉穩,不需要過多的嗬護,卻忽略了他內心深處同樣渴望父愛。


    如今,他要將這個虧欠了二十七年的兒子送上戰場,送入那危機四伏的幽州城。


    一陣揪心的痛楚從心底蔓延開來,朱元璋感到喉嚨一陣發緊,幾乎喘不過氣來。


    他用力地搓了搓臉,試圖驅散這股莫名的傷感。


    可是,朱楓那雙清澈的眼睛,那堅毅的神情,卻一遍遍地浮現在他的腦海中。


    “朕,是不是做錯了?”朱元璋喃喃自語,聲音低沉得幾乎聽不見。


    他仿佛看到朱楓在戰場上浴血奮戰,身披鎧甲,手持長劍,與韃靼鐵騎殊死搏鬥。


    那一刻,他不再是一個皇子,而是一個戰士,一個保家衛國的英雄!


    猛然間,朱元璋的他想起朱楓是男子,是他的兒子,更是大明兒郎,是華夏中原的好兒郎!


    他肩負著保家衛國的重任,他身上流淌著炎黃子孫的熱血!


    朱元璋的唿吸漸漸平穩下來,他緊握的拳頭緩緩鬆開,他大步走到殿門前,目光投向幽州的方向,仿佛看到了城牆上浴血奮戰的將士,聽到了金戈鐵馬的廝殺聲。


    “擺駕!朕要去……”


    朱元璋的目光再次落在朱楓身上,仿佛要穿透他平靜的麵容,看清他內心深處的想法。


    幽州,那是大明抵禦外敵的第一道防線,如今韃靼大軍壓境,戰況危急,稍有不慎,便有城破之危。


    他派朱楓前往,並非一時衝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


    他相信,即便朱楓知道此去兇險萬分,也定會毫不猶豫地答應。


    因為他是他的兒子,是大明的皇子,身上流淌著與他一樣的熱血,肩負著同樣的責任。


    “楓兒,你可知,此去幽州,兇險萬分?”朱元璋的聲音低沉而凝重,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朱楓抬起頭,目光堅定地與朱元璋對視,沒有絲毫的猶豫和畏懼,語氣沉穩地說道:“兒臣知道。”


    “你可害怕?”朱元璋繼續追問,目光緊緊地盯著朱楓,想要從他的臉上捕捉到一絲膽怯或退縮。


    朱楓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淡然的微笑,語氣平靜地說道:“為君分憂,為國效力,何懼生死?”


    朱元璋的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他深吸一口氣,語氣堅定地說道:“好!不愧是朕的兒子!朕相信,你定能不辱使命,凱旋而歸!”


    “兒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父皇厚望!”朱楓再次叩首,語氣鏗鏘有力。


    朱元璋揮了揮手,示意朱楓退下。


    他目送著朱楓離開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


    他知道,這一去,或許就是永別。


    但他沒有後悔,因為他相信,他的兒子,一定能夠完成他交付的使命。


    大殿內再次陷入一片寂靜,隻有跳動的燭火發出輕微的劈啪聲,映照著朱元璋臉上變幻莫測的光影。


    他的目光投向幽州的方向,仿佛看到了城牆上浴血奮戰的將士,聽到了金戈鐵馬的廝殺聲。


    “幽州……”朱元璋喃喃自語,語氣中帶著一絲擔憂,一絲期待,還有一絲決絕。


    “朕等著你的好消息……”


    他猛地轉身,大步走向禦案,提筆寫下幾個字,語氣堅定地說道:“傳令,命湯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戰神馬踏六國,震驚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浩然正氣的哥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浩然正氣的哥哥並收藏大明戰神馬踏六國,震驚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