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猜測紛紛,朱楓天下無雙的武功來自何處!
大明戰神馬踏六國,震驚朱元璋! 作者:浩然正氣的哥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武當張真人即將蒞臨應天府的消息迅速席卷了整個京城,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販夫走卒,無不議論紛紛,揣測著這位幾乎已成傳說的道教真人此番下山的目的。一時間,京城內外暗流湧動,各種流言蜚語。
在雕梁畫棟、富麗堂皇的英國公府邸,一群錦衣華服的公子哥兒正圍坐在一起,談論著這位即將到來的貴客。
“聽聞這位張真人仙風道骨,鶴發童顏,已近百歲高齡,卻依舊精神矍鑠,耳聰目明,真乃神仙般的人物!”一位身著湖藍色錦袍的年輕人搖著折扇,語氣中充滿了豔羨。
“可不是嘛!據說他精通煉丹之術,能煉製出長生不老的仙丹。也不知道皇上這次召他前來,是不是為了求取仙丹?”另一位身著紫色蟒袍的年輕人接過話茬,眼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
“我看未必,”一位麵容冷峻,身著玄色錦袍的年輕人沉聲說道,“皇上如今春秋鼎盛,何需仙丹?依我看,張真人此番下山,恐怕另有要事。”
此人正是英國公徐達的長子徐輝祖,他素來沉穩持重,不喜道聽途說,更注重事實真相。
“大哥所言極是,”徐輝祖的弟弟徐增壽附和道,“我聽說,張真人此次前來,是為了冠軍侯朱楓的身世之謎。”
“朱楓?莫非就是那位在北伐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少年英雄?”一位不認識朱楓的公子哥兒好奇地問道。
“正是此人!”徐輝祖點頭道,“他武藝超群,智勇雙全,在北伐戰爭中屢立奇功,深受皇上器重。據說,他與皇室之間,似乎有著某種特殊的聯係。”
“哦?這倒是奇了!莫非他是皇上的私生子?”一位公子哥兒大膽猜測道。
此言一出,眾人皆是一驚,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噓!慎言!這種話豈能亂說?”徐輝祖連忙製止道,“冠軍侯的身世,乃是皇室秘辛,我等豈能妄加揣測?”
“不過,張真人此次前來,確實是為了調查冠軍侯的身世。”徐增壽補充道,“我聽我父親說,皇上似乎對冠軍侯的身世非常在意。”
“這麽說來,冠軍侯的身世果然非同尋常!”一位公子哥兒感歎道。
類似的議論,不僅發生在英國公府,在整個京城的大小府邸,茶樓酒肆,甚至街頭巷尾,都在流傳著關於張真人和朱楓的各種猜測。有人說朱楓是皇上的私生子,也有人說他是某個王爺的遺孤,更有人說他是張真人的親傳弟子。
在京城的另一處,吏部尚書府邸內,詹徽正與幾位同僚秘密商議。
“張真人下山,恐怕與冠軍侯朱楓有關。”詹徽麵色凝重地說道。
“不錯,”一位官員附和道,“如今朱楓風頭正盛,皇上又對他如此器重,若是他真與皇室有血緣關係,恐怕會對太子之位產生威脅。”
“我等必須早做打算,絕不能讓朱楓威脅到太子的地位!”另一位官員語氣激昂地說道。
一時間,京城官場暗流湧動,各方勢力都在密切關注著張真人的一舉一動,以及他與朱楓之間的關係。
百姓們則更加好奇,他們期盼著張真人能夠解答心中的疑惑,揭開冠軍侯身世之謎。
金鑾殿的早朝才散,嗡嗡的議論聲就從各部衙門裏傳了出來。這迴討論的焦點,不是政事,也不是邊關戰報,而是那位近日抵達京師,聲名赫赫的張真人,以及他此行的目的。
兵部衙門裏,幾位武將正圍坐一桌,討論得熱火朝天。
“你們說,張真人這次來,會不會是來參加冠軍侯的婚禮?”一位年輕的武將率先拋出了這個猜測。
“冠軍侯與徐達之女的婚期將近,皇上又對朱楓如此器重,請張真人來觀禮,倒也說得過去。”一位老將軍捋著胡須,緩緩說道。
“可是,張真人是得道高人,怎會輕易下山,就為了參加一場婚禮?”另一位武將提出了質疑。
“這你有所不知,”年輕武將神秘兮兮地說道,“我聽說,張真人與冠軍侯的關係非同一般,說不定,朱楓就是張真人的……”
他故意頓了頓,沒把“弟子”二字說出口,引得眾人紛紛猜測。
“莫非……是私生子?”一位武將大膽猜測,隨即又連忙捂住自己的嘴,生怕隔牆有耳。
在工部衙門,官員們的議論則更為謹慎。
“張真人這次來,恐怕不僅僅是為了觀禮那麽簡單。”一位老官員沉吟道。
“是啊,皇上對張真人禮遇有加,若是隻為觀禮,未免有些小題大做。”另一位官員附和道。
“莫非,皇上是想借此機會,向天下人昭示,他對冠軍侯的重視?”一位年輕官員猜測道。
“也有可能,皇上是想讓張真人為冠軍侯和徐小姐祈福,保佑他們百年好合,早生貴子。”另一位官員說道。
戶部衙門裏,官員們則更多地將張真人的到來與國家財政聯係起來。
“張真人精通煉丹之術,莫非皇上是想讓他煉製一些丹藥,作為冠軍侯的賀禮?”一位官員猜測道。
“也有可能,皇上是想請張真人指點迷津,如何才能國庫充盈,好賞賜冠軍侯。”另一位官員說道。
一時間,關於張真人此行目的的猜測,在應天府的大小衙門裏傳得沸沸揚揚,各種版本的猜測層出不窮,真真假假,讓人難以分辨。而這一切,都使得張真人的到來,更加撲朔迷離。
第二天早朝,滿朝文武上朝。
談論了一番政務之後。
金鑾殿上,帝王朱元璋身著明黃龍袍,端坐龍椅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殿下黑壓壓一片的文武百官。他沉穩而洪亮的聲音在殿中迴蕩:“朕夜觀天象,紫薇星閃爍,祥雲籠罩武當,預示著將有貴人降臨我大明。而這位貴人,正是隱居武當山多年的張三豐真人!”
此言一出,原本寂靜的大殿頓時如同沸水一般喧騰起來。張三豐,這位幾乎已成傳說的得道高人,竟然要下山來到應天?文武百官交頭接耳,竊竊私語,驚訝之情溢於言表。
朱元璋抬手示意眾人安靜,待殿內重新恢複肅穆,才繼續說道:“張真人德高望重,學究天人,精通醫卜星相,武功更是深不可測。此次駕臨,實乃我大明之幸!朕已下令禮部,務必以最高規格準備迎接儀式,不得有絲毫怠慢!”
他轉向禮部尚書李善長,語氣嚴厲:“李尚書,此事由你全權負責。朕要看到最隆重的儀式,最虔誠的敬意,務必讓張真人感受到我大明朝的誠意!”
李善長連忙出列,躬身應道:“臣遵旨!定當竭盡全力,辦好此事,不負聖望!”
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目光又落在兵部尚書茹瑺身上:“茹愛卿,朕聞張真人武功蓋世,不知可否與你麾下哪位將軍一較高下?”
茹瑺沉吟片刻,答道:“迴陛下,臣麾下猛將如雲,徐達將軍、常遇春將軍皆是萬中無一的良將,但若論武功,恐怕無人能與張真人比肩。”
一旁的徐達和常遇春二人聞言,也紛紛出列,表示對張真人的敬仰之情。
“藍愛卿,”朱元璋又轉向吏部尚書藍玉,“你以為如何?”
藍玉性格耿直,出列答道:“迴稟陛下,臣以為張真人乃世外高人,不應以凡俗武功衡量。我等隻需以最誠摯的心意迎接即可。”
朱元璋微微頷首,表示讚同。他又看向丞相胡惟庸:“胡愛卿,你負責督促各部,確保迎接儀式順利進行。”
胡惟庸連忙應道:“臣遵旨!”
隨後,朱元璋又點名劉伯溫、宋濂、湯和等一眾重臣,分別交代了相關事宜,確保萬無一失。
最後,朱元璋再次環視群臣,目光深邃,意味深長地說道:“張真人乃方外之人,不問世事,此次下山,必有深意。爾等需謹記,不可怠慢,更不可妄加揣測。待張真人抵達應天之後,爾等需以禮相待,不得有任何不敬之舉!朕希望,張真人的到來,能為我大明帶來祥瑞,福澤萬民!”
“臣等遵旨!”眾臣齊聲應道,聲音震徹金鑾殿。
朱元璋起身,緩緩走下禦階,留下一個威嚴的背影。眾臣也紛紛散去,各自準備迎接張真人的到來。一時間,整個應天府都因為張真人的即將到來而變得熱鬧非凡,人們都在翹首以盼,期待著這位傳奇人物的駕臨。
散朝後,官員們三三兩兩地從金鑾殿魚貫而出,殿外的廣場上頓時嗡嗡作響,如同炸開了鍋一般。眾人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話題中心自然離不開方才朝堂上朱元璋提及的張三豐真人,以及最近聲名鵲起的少年英雄朱楓。
“張三豐真人要來應天了!真是聞所未聞!”一位年輕官員激動地揮舞著袖子,臉上難掩興奮之情。
“可不是嘛!這位傳說中的武當山神仙人物,竟然要屈尊下山,實在是我大明的榮幸啊!”另一位官員附和道,語氣中充滿了敬畏。
“陛下今日突然提及張真人,恐怕不僅僅是為了迎接他這麽簡單吧?”一位老臣捋著胡須,意味深長地說道,目光掃過周圍的同僚。
“老大人所言極是,”一位官員壓低聲音,湊上前去,“莫非……與朱楓將軍有關?”
朱楓的名字一出,周圍的官員們頓時安靜下來,目光閃爍,似乎都想到了什麽。
“你們想想,朱楓將軍的武藝如此出神入化,莫非……”一位官員遲疑著,沒有繼續說下去。
“莫非是張真人的高徒?”另一位官員接過話茬,語氣中帶著一絲肯定。
“很有可能!除了張真人,還有誰能教導出如此驚才絕豔的少年英雄?”一位官員激動地說道,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你們還記得徐達將軍的奏報嗎?朱楓將軍身披金甲,手持鳳翅鎏金镋,這……”一位官員提醒道。
“這與傳說中張真人的形象何其相似!”另一位官員恍然大悟,“而且,朱楓將軍的武功路數,似乎也與武當派頗有淵源。”
“如此說來,朱楓將軍極有可能是張真人的關門弟子!”一位官員斬釘截鐵地說道。
“難怪陛下要如此隆重地迎接張真人,恐怕也是為了給朱楓將軍撐腰!”一位官員分析道。
“是啊,如果朱楓將軍真是張真人的弟子,那他的身份地位可就非同一般了!”另一位官員感歎道。
“如此年輕,就有如此成就,前途不可限量啊!”一位老臣捋著胡須,讚歎不已。
“隻是,張真人一向不問世事,為何會突然下山呢?”一位官員提出了疑問。
“或許是為了朱楓將軍吧,”另一位官員猜測道,“畢竟,徒弟立下如此大功,師父也該下山來慶賀一番了。”
“不管怎麽說,朱楓將軍與張真人的關係,恐怕非同一般,”一位老臣總結道,“我等日後可要謹慎行事,切莫怠慢了這位少年英雄。”
李善長府邸,夜幕低垂。書房內,昏黃的燭光映照著三位重臣的身影——李善長、劉伯溫、胡惟庸。氣氛凝重,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難以言喻的壓抑。
“二位,關於朱楓將軍的身世,你們怎麽看?”李善長打破了沉默,開門見山地問道。
劉伯溫輕搖羽扇,深邃的目光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朱楓此人,武藝超群,智勇雙全,實乃百年難得一見的將才。但他的來曆卻撲朔迷離,令人費解。”
胡惟庸點點頭,表示讚同。“不錯,朱楓的出現太過突然,就如同憑空冒出來的一樣。他自稱師父是位隱士高人,卻從未透露過師門和姓名。如此神秘,難免讓人心生疑慮。”
“更重要的是,”李善長壓低聲音,“他的相貌,竟與陛下年輕時有幾分相似……”
此言一出,劉伯溫手中的羽扇微微一頓,胡惟庸的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
“丞相的意思是……”胡惟庸試探性地問道。
李善長沒有直接迴答,而是意味深長地說道:“當今聖上,乃是一代雄主,雄才大略,無人能及。但皇家之事,向來諱莫如深,我等身為臣子,隻需盡忠職守即可。”
劉伯溫與胡惟庸心領神會地交換了一個眼神,兩人都明白李善長話中的深意。
東宮,太子朱標的書房內,檀香嫋嫋,書卷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窗外,宮闈深深,雕梁畫棟在夕陽的餘暉下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暈。
朱標身著太子常服,端坐在紫檀木書案後,手中握著一卷竹簡,卻似乎並沒有心思閱讀。他時而抬頭望向窗外,時而低頭沉思,眉宇間隱隱帶著一絲憂慮。
書房內,除了朱標之外,還有一人,正是近日名震朝野的少年將軍——朱楓。他身姿挺拔,靜靜地站在一旁,等待著太子的垂詢。
“二弟,”朱標終於放下手中的竹簡,溫和地開口,“兄有一事相詢,不知將軍可否據實相告?”
朱楓抱拳道:“大哥但說無妨,楓定知無不言。”
朱標略作遲疑,目光落在朱楓身上,帶著一絲探究之意。“近日朝中盛傳,將軍的師父乃是武當山的張三豐真人,不知此事是否屬實?”
朱楓聽到“張三豐”三個字,眼中閃過一絲疑惑,隨即搖了搖頭。“末將從未聽說過這位張真人,末將的師父隻是一位隱世高人,從未透露過姓名和來曆。”他語氣誠懇,不似作偽。
朱標雖然有些失望,但仍然選擇相信朱楓。“既然如此,那孤便不再追問。將軍忠勇,孤深感欣慰。”他頓了頓,又道,“隻是,將軍的武藝如此出神入化,不知師承何處?”
朱楓沉吟片刻,緩緩說道:“家師隱居山林,不問世事,他老人家傳授末將的武功,名為‘天罡正氣訣’。這套武功講究以氣禦力,內外兼修,故威力非凡。”
朱標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奇。“‘天罡正氣訣’?這名字倒是頗為獨特。不知將軍可否為孤演示一二?”
朱楓略一猶豫,隨即點頭道:“既然大哥有興趣,那楓便獻醜了。”
說罷,他走到書房中央,深吸一口氣,雙掌緩緩推出。隻見一股無形的氣流在他掌間湧動,發出陣陣低沉的嗡鳴聲。
朱標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朱楓的動作,眼中滿是驚歎之色。他雖然不懂武功,但也看得出來,朱楓的武功確實非同凡響。
朱楓演示完畢,收功而立,抱拳道:“獻醜了。”
朱標讚歎道:“將軍武藝果然精妙,令人歎服。孤聽聞將軍在北伐之戰中,單騎衝陣,斬殺敵將無數,真乃神勇之舉。”
朱楓謙遜道:“末將隻是盡力而為,不敢居功。”
朱標微微一笑,又道:“將軍年少有為,前途不可限量。日後若有什麽需要,盡管來找孤,孤定當盡力相助。”
朱楓感激道:“多謝大哥厚愛,楓銘記於心。”
兩人又閑聊了幾句,朱楓便起身告辭。
朱標目送朱楓離開,心中卻依然充滿了疑惑。朱楓的武功如此高強,他的師父究竟是何方神聖?他與皇室之間,是否真的存在某種聯係?這些問題,如同迷霧一般籠罩在他的心頭,讓他感到一絲不安。
夜色漸深,東宮的書房內,朱標依然獨自一人坐在書案前,沉思著。窗外,一輪明月高懸,清冷的月光灑落在他的身上,更添幾分孤寂。
在雕梁畫棟、富麗堂皇的英國公府邸,一群錦衣華服的公子哥兒正圍坐在一起,談論著這位即將到來的貴客。
“聽聞這位張真人仙風道骨,鶴發童顏,已近百歲高齡,卻依舊精神矍鑠,耳聰目明,真乃神仙般的人物!”一位身著湖藍色錦袍的年輕人搖著折扇,語氣中充滿了豔羨。
“可不是嘛!據說他精通煉丹之術,能煉製出長生不老的仙丹。也不知道皇上這次召他前來,是不是為了求取仙丹?”另一位身著紫色蟒袍的年輕人接過話茬,眼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
“我看未必,”一位麵容冷峻,身著玄色錦袍的年輕人沉聲說道,“皇上如今春秋鼎盛,何需仙丹?依我看,張真人此番下山,恐怕另有要事。”
此人正是英國公徐達的長子徐輝祖,他素來沉穩持重,不喜道聽途說,更注重事實真相。
“大哥所言極是,”徐輝祖的弟弟徐增壽附和道,“我聽說,張真人此次前來,是為了冠軍侯朱楓的身世之謎。”
“朱楓?莫非就是那位在北伐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少年英雄?”一位不認識朱楓的公子哥兒好奇地問道。
“正是此人!”徐輝祖點頭道,“他武藝超群,智勇雙全,在北伐戰爭中屢立奇功,深受皇上器重。據說,他與皇室之間,似乎有著某種特殊的聯係。”
“哦?這倒是奇了!莫非他是皇上的私生子?”一位公子哥兒大膽猜測道。
此言一出,眾人皆是一驚,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噓!慎言!這種話豈能亂說?”徐輝祖連忙製止道,“冠軍侯的身世,乃是皇室秘辛,我等豈能妄加揣測?”
“不過,張真人此次前來,確實是為了調查冠軍侯的身世。”徐增壽補充道,“我聽我父親說,皇上似乎對冠軍侯的身世非常在意。”
“這麽說來,冠軍侯的身世果然非同尋常!”一位公子哥兒感歎道。
類似的議論,不僅發生在英國公府,在整個京城的大小府邸,茶樓酒肆,甚至街頭巷尾,都在流傳著關於張真人和朱楓的各種猜測。有人說朱楓是皇上的私生子,也有人說他是某個王爺的遺孤,更有人說他是張真人的親傳弟子。
在京城的另一處,吏部尚書府邸內,詹徽正與幾位同僚秘密商議。
“張真人下山,恐怕與冠軍侯朱楓有關。”詹徽麵色凝重地說道。
“不錯,”一位官員附和道,“如今朱楓風頭正盛,皇上又對他如此器重,若是他真與皇室有血緣關係,恐怕會對太子之位產生威脅。”
“我等必須早做打算,絕不能讓朱楓威脅到太子的地位!”另一位官員語氣激昂地說道。
一時間,京城官場暗流湧動,各方勢力都在密切關注著張真人的一舉一動,以及他與朱楓之間的關係。
百姓們則更加好奇,他們期盼著張真人能夠解答心中的疑惑,揭開冠軍侯身世之謎。
金鑾殿的早朝才散,嗡嗡的議論聲就從各部衙門裏傳了出來。這迴討論的焦點,不是政事,也不是邊關戰報,而是那位近日抵達京師,聲名赫赫的張真人,以及他此行的目的。
兵部衙門裏,幾位武將正圍坐一桌,討論得熱火朝天。
“你們說,張真人這次來,會不會是來參加冠軍侯的婚禮?”一位年輕的武將率先拋出了這個猜測。
“冠軍侯與徐達之女的婚期將近,皇上又對朱楓如此器重,請張真人來觀禮,倒也說得過去。”一位老將軍捋著胡須,緩緩說道。
“可是,張真人是得道高人,怎會輕易下山,就為了參加一場婚禮?”另一位武將提出了質疑。
“這你有所不知,”年輕武將神秘兮兮地說道,“我聽說,張真人與冠軍侯的關係非同一般,說不定,朱楓就是張真人的……”
他故意頓了頓,沒把“弟子”二字說出口,引得眾人紛紛猜測。
“莫非……是私生子?”一位武將大膽猜測,隨即又連忙捂住自己的嘴,生怕隔牆有耳。
在工部衙門,官員們的議論則更為謹慎。
“張真人這次來,恐怕不僅僅是為了觀禮那麽簡單。”一位老官員沉吟道。
“是啊,皇上對張真人禮遇有加,若是隻為觀禮,未免有些小題大做。”另一位官員附和道。
“莫非,皇上是想借此機會,向天下人昭示,他對冠軍侯的重視?”一位年輕官員猜測道。
“也有可能,皇上是想讓張真人為冠軍侯和徐小姐祈福,保佑他們百年好合,早生貴子。”另一位官員說道。
戶部衙門裏,官員們則更多地將張真人的到來與國家財政聯係起來。
“張真人精通煉丹之術,莫非皇上是想讓他煉製一些丹藥,作為冠軍侯的賀禮?”一位官員猜測道。
“也有可能,皇上是想請張真人指點迷津,如何才能國庫充盈,好賞賜冠軍侯。”另一位官員說道。
一時間,關於張真人此行目的的猜測,在應天府的大小衙門裏傳得沸沸揚揚,各種版本的猜測層出不窮,真真假假,讓人難以分辨。而這一切,都使得張真人的到來,更加撲朔迷離。
第二天早朝,滿朝文武上朝。
談論了一番政務之後。
金鑾殿上,帝王朱元璋身著明黃龍袍,端坐龍椅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殿下黑壓壓一片的文武百官。他沉穩而洪亮的聲音在殿中迴蕩:“朕夜觀天象,紫薇星閃爍,祥雲籠罩武當,預示著將有貴人降臨我大明。而這位貴人,正是隱居武當山多年的張三豐真人!”
此言一出,原本寂靜的大殿頓時如同沸水一般喧騰起來。張三豐,這位幾乎已成傳說的得道高人,竟然要下山來到應天?文武百官交頭接耳,竊竊私語,驚訝之情溢於言表。
朱元璋抬手示意眾人安靜,待殿內重新恢複肅穆,才繼續說道:“張真人德高望重,學究天人,精通醫卜星相,武功更是深不可測。此次駕臨,實乃我大明之幸!朕已下令禮部,務必以最高規格準備迎接儀式,不得有絲毫怠慢!”
他轉向禮部尚書李善長,語氣嚴厲:“李尚書,此事由你全權負責。朕要看到最隆重的儀式,最虔誠的敬意,務必讓張真人感受到我大明朝的誠意!”
李善長連忙出列,躬身應道:“臣遵旨!定當竭盡全力,辦好此事,不負聖望!”
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目光又落在兵部尚書茹瑺身上:“茹愛卿,朕聞張真人武功蓋世,不知可否與你麾下哪位將軍一較高下?”
茹瑺沉吟片刻,答道:“迴陛下,臣麾下猛將如雲,徐達將軍、常遇春將軍皆是萬中無一的良將,但若論武功,恐怕無人能與張真人比肩。”
一旁的徐達和常遇春二人聞言,也紛紛出列,表示對張真人的敬仰之情。
“藍愛卿,”朱元璋又轉向吏部尚書藍玉,“你以為如何?”
藍玉性格耿直,出列答道:“迴稟陛下,臣以為張真人乃世外高人,不應以凡俗武功衡量。我等隻需以最誠摯的心意迎接即可。”
朱元璋微微頷首,表示讚同。他又看向丞相胡惟庸:“胡愛卿,你負責督促各部,確保迎接儀式順利進行。”
胡惟庸連忙應道:“臣遵旨!”
隨後,朱元璋又點名劉伯溫、宋濂、湯和等一眾重臣,分別交代了相關事宜,確保萬無一失。
最後,朱元璋再次環視群臣,目光深邃,意味深長地說道:“張真人乃方外之人,不問世事,此次下山,必有深意。爾等需謹記,不可怠慢,更不可妄加揣測。待張真人抵達應天之後,爾等需以禮相待,不得有任何不敬之舉!朕希望,張真人的到來,能為我大明帶來祥瑞,福澤萬民!”
“臣等遵旨!”眾臣齊聲應道,聲音震徹金鑾殿。
朱元璋起身,緩緩走下禦階,留下一個威嚴的背影。眾臣也紛紛散去,各自準備迎接張真人的到來。一時間,整個應天府都因為張真人的即將到來而變得熱鬧非凡,人們都在翹首以盼,期待著這位傳奇人物的駕臨。
散朝後,官員們三三兩兩地從金鑾殿魚貫而出,殿外的廣場上頓時嗡嗡作響,如同炸開了鍋一般。眾人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話題中心自然離不開方才朝堂上朱元璋提及的張三豐真人,以及最近聲名鵲起的少年英雄朱楓。
“張三豐真人要來應天了!真是聞所未聞!”一位年輕官員激動地揮舞著袖子,臉上難掩興奮之情。
“可不是嘛!這位傳說中的武當山神仙人物,竟然要屈尊下山,實在是我大明的榮幸啊!”另一位官員附和道,語氣中充滿了敬畏。
“陛下今日突然提及張真人,恐怕不僅僅是為了迎接他這麽簡單吧?”一位老臣捋著胡須,意味深長地說道,目光掃過周圍的同僚。
“老大人所言極是,”一位官員壓低聲音,湊上前去,“莫非……與朱楓將軍有關?”
朱楓的名字一出,周圍的官員們頓時安靜下來,目光閃爍,似乎都想到了什麽。
“你們想想,朱楓將軍的武藝如此出神入化,莫非……”一位官員遲疑著,沒有繼續說下去。
“莫非是張真人的高徒?”另一位官員接過話茬,語氣中帶著一絲肯定。
“很有可能!除了張真人,還有誰能教導出如此驚才絕豔的少年英雄?”一位官員激動地說道,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你們還記得徐達將軍的奏報嗎?朱楓將軍身披金甲,手持鳳翅鎏金镋,這……”一位官員提醒道。
“這與傳說中張真人的形象何其相似!”另一位官員恍然大悟,“而且,朱楓將軍的武功路數,似乎也與武當派頗有淵源。”
“如此說來,朱楓將軍極有可能是張真人的關門弟子!”一位官員斬釘截鐵地說道。
“難怪陛下要如此隆重地迎接張真人,恐怕也是為了給朱楓將軍撐腰!”一位官員分析道。
“是啊,如果朱楓將軍真是張真人的弟子,那他的身份地位可就非同一般了!”另一位官員感歎道。
“如此年輕,就有如此成就,前途不可限量啊!”一位老臣捋著胡須,讚歎不已。
“隻是,張真人一向不問世事,為何會突然下山呢?”一位官員提出了疑問。
“或許是為了朱楓將軍吧,”另一位官員猜測道,“畢竟,徒弟立下如此大功,師父也該下山來慶賀一番了。”
“不管怎麽說,朱楓將軍與張真人的關係,恐怕非同一般,”一位老臣總結道,“我等日後可要謹慎行事,切莫怠慢了這位少年英雄。”
李善長府邸,夜幕低垂。書房內,昏黃的燭光映照著三位重臣的身影——李善長、劉伯溫、胡惟庸。氣氛凝重,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難以言喻的壓抑。
“二位,關於朱楓將軍的身世,你們怎麽看?”李善長打破了沉默,開門見山地問道。
劉伯溫輕搖羽扇,深邃的目光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朱楓此人,武藝超群,智勇雙全,實乃百年難得一見的將才。但他的來曆卻撲朔迷離,令人費解。”
胡惟庸點點頭,表示讚同。“不錯,朱楓的出現太過突然,就如同憑空冒出來的一樣。他自稱師父是位隱士高人,卻從未透露過師門和姓名。如此神秘,難免讓人心生疑慮。”
“更重要的是,”李善長壓低聲音,“他的相貌,竟與陛下年輕時有幾分相似……”
此言一出,劉伯溫手中的羽扇微微一頓,胡惟庸的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
“丞相的意思是……”胡惟庸試探性地問道。
李善長沒有直接迴答,而是意味深長地說道:“當今聖上,乃是一代雄主,雄才大略,無人能及。但皇家之事,向來諱莫如深,我等身為臣子,隻需盡忠職守即可。”
劉伯溫與胡惟庸心領神會地交換了一個眼神,兩人都明白李善長話中的深意。
東宮,太子朱標的書房內,檀香嫋嫋,書卷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窗外,宮闈深深,雕梁畫棟在夕陽的餘暉下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暈。
朱標身著太子常服,端坐在紫檀木書案後,手中握著一卷竹簡,卻似乎並沒有心思閱讀。他時而抬頭望向窗外,時而低頭沉思,眉宇間隱隱帶著一絲憂慮。
書房內,除了朱標之外,還有一人,正是近日名震朝野的少年將軍——朱楓。他身姿挺拔,靜靜地站在一旁,等待著太子的垂詢。
“二弟,”朱標終於放下手中的竹簡,溫和地開口,“兄有一事相詢,不知將軍可否據實相告?”
朱楓抱拳道:“大哥但說無妨,楓定知無不言。”
朱標略作遲疑,目光落在朱楓身上,帶著一絲探究之意。“近日朝中盛傳,將軍的師父乃是武當山的張三豐真人,不知此事是否屬實?”
朱楓聽到“張三豐”三個字,眼中閃過一絲疑惑,隨即搖了搖頭。“末將從未聽說過這位張真人,末將的師父隻是一位隱世高人,從未透露過姓名和來曆。”他語氣誠懇,不似作偽。
朱標雖然有些失望,但仍然選擇相信朱楓。“既然如此,那孤便不再追問。將軍忠勇,孤深感欣慰。”他頓了頓,又道,“隻是,將軍的武藝如此出神入化,不知師承何處?”
朱楓沉吟片刻,緩緩說道:“家師隱居山林,不問世事,他老人家傳授末將的武功,名為‘天罡正氣訣’。這套武功講究以氣禦力,內外兼修,故威力非凡。”
朱標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奇。“‘天罡正氣訣’?這名字倒是頗為獨特。不知將軍可否為孤演示一二?”
朱楓略一猶豫,隨即點頭道:“既然大哥有興趣,那楓便獻醜了。”
說罷,他走到書房中央,深吸一口氣,雙掌緩緩推出。隻見一股無形的氣流在他掌間湧動,發出陣陣低沉的嗡鳴聲。
朱標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朱楓的動作,眼中滿是驚歎之色。他雖然不懂武功,但也看得出來,朱楓的武功確實非同凡響。
朱楓演示完畢,收功而立,抱拳道:“獻醜了。”
朱標讚歎道:“將軍武藝果然精妙,令人歎服。孤聽聞將軍在北伐之戰中,單騎衝陣,斬殺敵將無數,真乃神勇之舉。”
朱楓謙遜道:“末將隻是盡力而為,不敢居功。”
朱標微微一笑,又道:“將軍年少有為,前途不可限量。日後若有什麽需要,盡管來找孤,孤定當盡力相助。”
朱楓感激道:“多謝大哥厚愛,楓銘記於心。”
兩人又閑聊了幾句,朱楓便起身告辭。
朱標目送朱楓離開,心中卻依然充滿了疑惑。朱楓的武功如此高強,他的師父究竟是何方神聖?他與皇室之間,是否真的存在某種聯係?這些問題,如同迷霧一般籠罩在他的心頭,讓他感到一絲不安。
夜色漸深,東宮的書房內,朱標依然獨自一人坐在書案前,沉思著。窗外,一輪明月高懸,清冷的月光灑落在他的身上,更添幾分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