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冠軍侯!天下無雙!
大明戰神馬踏六國,震驚朱元璋! 作者:浩然正氣的哥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金鑾殿上,龍椅高踞,朱元璋的目光如鷹隼般掃視著殿下群臣。今日早朝,他特意命人宣召冠軍侯朱楓上殿議事,卻遲遲不見其身影。
“冠軍侯何在?”朱元璋的聲音低沉而威嚴。
太子朱標上前一步,躬身答道:“父皇,冠軍侯正在府中潛心籌備北伐十三策,故而未能及時上殿。”
“北伐十三策?”朱元璋的語氣中透出一絲好奇,“這冠軍侯,莫非又有什麽奇謀妙計?”
朱標微微一笑,說道:“父皇,冠軍侯胸懷韜略,見識非凡,此次定能為我大明江山社稷再立新功。”
朱元璋撫須大笑,說道:“好!好!咱正準備開疆拓土,這北伐十三策來得正是時候!”
殿上群臣聞言,神色各異。
李善長麵色凝重,眉頭緊鎖。他深知朱元璋雄心勃勃,一直想要徹底掃平北元殘餘勢力,一統天下。
冠軍侯的出現,無疑為朱元璋的雄心壯誌增添了新的動力。
胡惟庸眼珠轉動,心中暗自盤算,如今冠軍侯聲名鵲起,深得聖上器重,讓他感到一絲威脅。
徐達則是一臉欣慰。
他與冠軍侯同為武將,深知冠軍侯的勇武和才能。他相信,冠軍侯定能不負聖望,為大明王朝再創輝煌。
劉伯溫則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他早已看透世事,對朝堂中的權力爭鬥早已心生厭倦。他隻希望大明王朝能夠長治久安,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其餘文武百官,有的麵露喜色,有的心懷忐忑,有的則是一臉漠然。
他們都在揣測著冠軍侯的北伐十三策究竟有何妙計,又會對大明王朝的未來產生怎樣的影響。
金鑾殿上,氣氛莊嚴肅穆,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冷酷而無情的氣息。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麵具,隱藏著各自的思緒和情感。
朱元璋的目光再次掃過殿下群臣,最終落在了太子朱標身上。
“標兒,你對這北伐十三策,有何看法?”
朱標沉吟片刻,答道:“父皇,兒臣以為,冠軍侯的北伐十三策,定能為我大明王朝的北伐大業提供重要的戰略指導。兒臣建議,待冠軍侯完成北伐十三策後,立即召開朝議,共同商討北伐事宜。”
朱元璋點了點頭,說道:“準奏。”
他的聲音依舊低沉而威嚴,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決斷。
金鑾殿上,群臣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太子朱標身上。他們知道,一場新的風暴即將到來,而這場風暴的中心,正是那位年輕的冠軍侯朱楓。
朱元璋龍目掃視殿下群臣,最終停留在李善長和胡惟庸身上,沉聲問道:“李愛卿,胡愛卿,武狀元一事,準備得如何了?”
李善長躬身答道:“啟稟陛下,武狀元各項事宜已準備妥當,可如期舉行。”
胡惟庸亦出列附和:“臣附議,一切均已安排妥當,靜候陛下旨意。”
朱元璋聞言,龍顏大悅,一拍龍椅扶手,高聲道:“好!三日後,洪武第一場武狀元,正式開啟!”
此言一出,金鑾殿上頓時一片嘩然。武將們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們早就聽聞皇上要舉辦武狀元選拔,如今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徐達撫須而笑,雖然他知道朱楓天下無雙,但是此時不能丟了場麵:“我兒徐允恭習武多年,武藝高強,此次武狀元,定能奪得魁首!”
常遇春則是一臉躍躍欲試的表情,恨不得現在就上場比試一番。
他年輕氣盛,自負武功除了朱楓以外,天下無雙,早就想在眾人麵前一展身手。
就在這時,燕王朱棣昂首闊步,走出隊列,朗聲道:“父皇,這武狀元,兒臣拿定了!”
朱元璋聞言,不禁哈哈大笑:“棣兒,你有這份雄心壯誌,朕甚是欣慰!但武狀元可不是兒戲,需得憑真本事說話。你可切莫輕敵,須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朱棣拱手道:“父皇教誨,兒臣銘記於心。兒臣自幼習武,從未懈怠,此次定當全力以赴,不負父皇期望!”
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目光再次掃過殿下的武將們,高聲道:“此次武狀元,朕希望爾等都能拿出真本事,為大明選拔出真正的良將!朕已備下豐厚獎賞,勝者不僅可以獲得‘武狀元’的稱號,還能得到朕親賜的寶劍和戰馬!希望爾等都能奮勇爭先!”
退朝的鍾聲悠長地響徹紫禁城,文武百官魚貫而出,朱標的儀仗緩緩駛向冠軍侯府。朱楓早已得到消息,立於府門前迎接。
“臣弟朱楓,恭迎太子殿下。”朱楓躬身行禮,神態恭敬。
朱標快步上前,一把扶起朱楓,笑道:“冠軍侯不必多禮,你我兄弟,何須如此拘謹?”
朱楓起身,側身引路:“殿下,府內略備薄酒,還請殿下移步。”
朱標欣然應允,隨朱楓步入府內。穿過曲折的長廊,來到一處雅致的庭院。院內古木參天,綠蔭如蓋,假山流水,景色宜人。
“殿下,這位是姚廣孝,臣弟的摯友。”朱楓向朱標介紹道。
一名身著青衫,麵容清瘦,眼神深邃的黑袍僧侶上前一步,躬身行禮:“小僧姚廣孝,拜見太子殿下。”
朱標打量著姚廣孝,此人雖貌不驚人,卻有一股沉穩內斂的氣質,令人不敢小覷。“久聞師傅大名,今日得見,果然名不虛傳。”
朱標隻是給朱楓一個麵子。
若不是看在朱楓的麵子上,太子根本不理會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僧人。
賓主落座,酒過三巡,朱標放下酒杯,正色道:“冠軍侯,今日前來,是想聽聽你的北伐十三策。”
朱楓微微一笑,命人取來一卷書簡,雙手呈給朱標。“殿下請過目。”
朱標接過書簡,仔細閱讀起來。書簡上,朱楓用精煉的文字,闡述了北伐的戰略構想,從兵力署部到後勤保障,從戰術運用到外交策略,麵麵俱到,環環相扣。
第一策,以奇兵突襲,攻其不備。
第二策,圍點打援,各個擊破。
第三策,聲東擊西,迷惑敵人。
第四策,堅壁清野,斷其糧草。
第五策,利用地形,以逸待勞。
第六策,招降納叛,瓦解敵軍。
第七策,聯絡蒙古各部,共同抗敵。
第八策,發展經濟,增強國力。
第九策,加強訓練,提高軍隊戰鬥力。
第十策,修築工事,鞏固防邊。
十一策,發展火器,增強火力優勢。
十二策,重視情報,掌握敵情。
十三策,穩定後方,保障供給。
朱標越看越激動,臉上的喜色越來越濃。他時而點頭讚許,時而皺眉沉思,時而拍案叫絕。
良久,朱標合上書簡,長舒一口氣,讚歎道:“冠軍侯,你的北伐十三策,真是精彩絕倫,令人歎服!如此精妙的戰略,定能助我大明一統北方!”
朱楓謙虛道:“殿下謬讚,臣弟隻是盡綿薄之力而已。”
朱標目光炯炯地注視著朱楓,語氣堅定地說道:“冠軍侯,你若出兵北伐,本宮願給你二十萬精銳之師!”
朱楓聞言,心中一震,他知道,朱標這是在表達對他的信任和支持。他起身,鄭重地向朱標行了一禮:“臣弟定不辜負殿下的期望,誓死完成北伐大業!”
姚廣孝在一旁,默默地注視著這一切,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他知道,大明的未來,將因這北伐十三策而改變。
夜幕降臨,太子朱標盡興而歸,朱楓府邸恢複了寧靜。姚廣孝並未離去,而是留宿於此。庭院中,兩人相對而坐,品茗賞月。
“恭喜冠軍侯,得太子如此賞識,北伐大業指日可待。”姚廣孝舉杯示意。
朱楓輕輕抿了一口茶,神情卻並不輕鬆:“大師,二十萬大軍,非同小可,我肩上的擔子很重啊。”
姚廣孝笑道:“冠軍侯智勇雙全,又有北伐十三策,何須擔憂?貧僧觀太子殿下,對你也是信賴有加。”
朱楓歎了口氣:“殿下信任我,我自然感激。隻是這朝中局勢複雜,北元實力也依然不容小覷,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
姚廣孝放下茶杯,目光深邃:“冠軍侯所慮極是。北伐並非一蹴而就之事,需步步為營,謹慎行事。如今,冠軍侯已得太子支持,接下來便是要爭取朝中大臣的支持,以及穩固後方,方能無後顧之憂。”
朱楓點點頭:“大師所言甚是。隻是這朝中大臣,各有心思,想要讓他們齊心協力,談何容易?”
姚廣孝微微一笑:“冠軍侯莫急,貧僧有一計,可助冠軍侯一臂之力……”
月光下,姚廣孝附在朱楓耳邊,低聲細語,將自己的計策娓娓道來。朱楓聽後,眼睛一亮,連聲稱妙。
後宮,朱元璋一身明黃龍袍,正襟危坐。他手中握著一份奏折。
殿內空無一人,隻有香爐中嫋嫋升起的青煙,彌漫著淡淡的檀香味。
“重八,還在為科舉的事情煩心嗎?”馬皇後輕移蓮步,走到朱元璋身旁,關切地問道。
朱元璋放下奏折,揉了揉眉心,歎道:“是啊,咱這心裏總是不踏實。洪武三年,咱下令暫停科舉,如今已過去兩年,這讀書人的事,可不能耽擱太久啊。”
馬皇後溫婉一笑,輕聲道:“陛下聖明,這武舉取士,真是高瞻遠矚之舉,朝野上下,無不稱讚陛下的英明決斷。有了這武狀元在前,科舉取士,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朱元璋點點頭:“皇後所言極是。這武舉,既選拔了武藝超群的將才,也安撫了武將們的心。如今科舉重啟,他們也就沒什麽可說的了。”
“陛下這一步棋,走得真是妙啊!”馬皇後讚歎道,“先武後文,恩威並施,既展現了皇上的雄才偉略,也穩定了朝局,真是一舉兩得。”
朱元璋哈哈大笑:“皇後過獎了。咱隻是想為大明江山,選拔更多的人才。這武將固然重要,文臣也同樣不可或缺啊。”
“重八所言甚是。”馬皇後深以為然,“文武兼備,方能長治久安。如今武舉已畢,科舉也該提上日程了。”
朱元璋沉吟片刻,說道:“是啊,科舉之事,不可再拖了。隻是這科舉取士,關係重大,容不得半點馬虎。咱得好好想想,如何才能選拔出真正有才學、有德行的人才。”
“重八,臣妾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馬皇後試探著問道。
“皇後但說無妨。”朱元璋鼓勵道。
“臣妾以為,這科舉取士,除了考察才學之外,還應注重品德。畢竟,一個人的才學再高,若是品行不端,也難堪大任。”馬皇後緩緩說道。
朱元璋深以為然地點頭:“皇後說得對,德才兼備,方為良才。咱這就下旨,命禮部製定科舉章程,務必將品德考核納入其中。”
“陛下聖明!”馬皇後欣慰地笑道,“有了陛下的英明領導,大明江山,必將更加繁榮昌盛!”
朱元璋望著馬皇後,眼中充滿了柔情:“哈哈,你還誇讚上我了,你可很少稱唿我為陛下啊,不過,還是聽著重八順耳一些,有你在咱身邊,咱就放心多了。”
馬皇後輕輕依偎在朱元璋身旁,柔聲道:“重八,為了大明江山,為了黎民百姓,我願永遠陪伴在你身邊。”
朱元璋握著馬皇後的手,兩人並肩坐在龍椅上,殿內的宮燈散發著柔和的光芒,映照著兩人臉上幸福的笑容。
“皇後,你說這武舉,最終誰能奪魁啊?”朱元璋饒有興致地問道。
馬皇後掩嘴輕笑:“臣妾哪知道啊,不過,臣妾倒是知道,冠軍侯一人一騎破萬甲。”
“哦?皇後也聽說了?” 朱元璋挑了挑眉,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光芒。
“可不是嘛。” 馬皇後笑著說道,“你總是說,宮裏宮外都在傳,說冠軍侯武藝高強,他若不放水,誰能做武狀元。”
“冠軍侯確實天下無雙。” 朱元璋點點頭,語氣中帶著一絲讚賞,“咱也聽說了,那些跟著我的老夥計,沒有能在他麵前走過一個迴合的,他的鳳翅鎦金镋四百多!當初我送給張真人,就是因為常遇春,常茂等人,用不了這種武器。”
“可不是嘛,臣妾聽說,他鳳翅鎦金镋使得出神入化,簡直就像天神下凡一般,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馬皇後語氣中帶著一絲興奮,“臣妾真想親眼看看他的本事。”
朱元璋哈哈大笑:“等殿試的時候,皇後就可以一睹他的風采了。”
“那臣妾可要好好期待一下了。” 馬皇後笑著說道,“重八,你說,這朱楓要是科舉也奪了魁當了狀元,那可真是文武雙全啊。”
朱元璋沉吟片刻,說道:“文武雙全固然好,但更重要的是品行端正。冠軍侯的品行讓咱安心。”
“重八說得是。” 馬皇後讚同地點了點頭,“這武狀元,不僅要武藝超群,更要品德兼優,才能成為我大明的棟梁之材。”
“希望冠軍侯,能不負眾望,力壓群雄吧。” 朱元璋望著殿外的夜空,眼中充滿了期許。
武狀元!
即將上演!
……
好涼涼!
還有朋友看書嗎?
有的話吱一聲。
“冠軍侯何在?”朱元璋的聲音低沉而威嚴。
太子朱標上前一步,躬身答道:“父皇,冠軍侯正在府中潛心籌備北伐十三策,故而未能及時上殿。”
“北伐十三策?”朱元璋的語氣中透出一絲好奇,“這冠軍侯,莫非又有什麽奇謀妙計?”
朱標微微一笑,說道:“父皇,冠軍侯胸懷韜略,見識非凡,此次定能為我大明江山社稷再立新功。”
朱元璋撫須大笑,說道:“好!好!咱正準備開疆拓土,這北伐十三策來得正是時候!”
殿上群臣聞言,神色各異。
李善長麵色凝重,眉頭緊鎖。他深知朱元璋雄心勃勃,一直想要徹底掃平北元殘餘勢力,一統天下。
冠軍侯的出現,無疑為朱元璋的雄心壯誌增添了新的動力。
胡惟庸眼珠轉動,心中暗自盤算,如今冠軍侯聲名鵲起,深得聖上器重,讓他感到一絲威脅。
徐達則是一臉欣慰。
他與冠軍侯同為武將,深知冠軍侯的勇武和才能。他相信,冠軍侯定能不負聖望,為大明王朝再創輝煌。
劉伯溫則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他早已看透世事,對朝堂中的權力爭鬥早已心生厭倦。他隻希望大明王朝能夠長治久安,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其餘文武百官,有的麵露喜色,有的心懷忐忑,有的則是一臉漠然。
他們都在揣測著冠軍侯的北伐十三策究竟有何妙計,又會對大明王朝的未來產生怎樣的影響。
金鑾殿上,氣氛莊嚴肅穆,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冷酷而無情的氣息。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麵具,隱藏著各自的思緒和情感。
朱元璋的目光再次掃過殿下群臣,最終落在了太子朱標身上。
“標兒,你對這北伐十三策,有何看法?”
朱標沉吟片刻,答道:“父皇,兒臣以為,冠軍侯的北伐十三策,定能為我大明王朝的北伐大業提供重要的戰略指導。兒臣建議,待冠軍侯完成北伐十三策後,立即召開朝議,共同商討北伐事宜。”
朱元璋點了點頭,說道:“準奏。”
他的聲音依舊低沉而威嚴,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決斷。
金鑾殿上,群臣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太子朱標身上。他們知道,一場新的風暴即將到來,而這場風暴的中心,正是那位年輕的冠軍侯朱楓。
朱元璋龍目掃視殿下群臣,最終停留在李善長和胡惟庸身上,沉聲問道:“李愛卿,胡愛卿,武狀元一事,準備得如何了?”
李善長躬身答道:“啟稟陛下,武狀元各項事宜已準備妥當,可如期舉行。”
胡惟庸亦出列附和:“臣附議,一切均已安排妥當,靜候陛下旨意。”
朱元璋聞言,龍顏大悅,一拍龍椅扶手,高聲道:“好!三日後,洪武第一場武狀元,正式開啟!”
此言一出,金鑾殿上頓時一片嘩然。武將們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們早就聽聞皇上要舉辦武狀元選拔,如今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徐達撫須而笑,雖然他知道朱楓天下無雙,但是此時不能丟了場麵:“我兒徐允恭習武多年,武藝高強,此次武狀元,定能奪得魁首!”
常遇春則是一臉躍躍欲試的表情,恨不得現在就上場比試一番。
他年輕氣盛,自負武功除了朱楓以外,天下無雙,早就想在眾人麵前一展身手。
就在這時,燕王朱棣昂首闊步,走出隊列,朗聲道:“父皇,這武狀元,兒臣拿定了!”
朱元璋聞言,不禁哈哈大笑:“棣兒,你有這份雄心壯誌,朕甚是欣慰!但武狀元可不是兒戲,需得憑真本事說話。你可切莫輕敵,須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朱棣拱手道:“父皇教誨,兒臣銘記於心。兒臣自幼習武,從未懈怠,此次定當全力以赴,不負父皇期望!”
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目光再次掃過殿下的武將們,高聲道:“此次武狀元,朕希望爾等都能拿出真本事,為大明選拔出真正的良將!朕已備下豐厚獎賞,勝者不僅可以獲得‘武狀元’的稱號,還能得到朕親賜的寶劍和戰馬!希望爾等都能奮勇爭先!”
退朝的鍾聲悠長地響徹紫禁城,文武百官魚貫而出,朱標的儀仗緩緩駛向冠軍侯府。朱楓早已得到消息,立於府門前迎接。
“臣弟朱楓,恭迎太子殿下。”朱楓躬身行禮,神態恭敬。
朱標快步上前,一把扶起朱楓,笑道:“冠軍侯不必多禮,你我兄弟,何須如此拘謹?”
朱楓起身,側身引路:“殿下,府內略備薄酒,還請殿下移步。”
朱標欣然應允,隨朱楓步入府內。穿過曲折的長廊,來到一處雅致的庭院。院內古木參天,綠蔭如蓋,假山流水,景色宜人。
“殿下,這位是姚廣孝,臣弟的摯友。”朱楓向朱標介紹道。
一名身著青衫,麵容清瘦,眼神深邃的黑袍僧侶上前一步,躬身行禮:“小僧姚廣孝,拜見太子殿下。”
朱標打量著姚廣孝,此人雖貌不驚人,卻有一股沉穩內斂的氣質,令人不敢小覷。“久聞師傅大名,今日得見,果然名不虛傳。”
朱標隻是給朱楓一個麵子。
若不是看在朱楓的麵子上,太子根本不理會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僧人。
賓主落座,酒過三巡,朱標放下酒杯,正色道:“冠軍侯,今日前來,是想聽聽你的北伐十三策。”
朱楓微微一笑,命人取來一卷書簡,雙手呈給朱標。“殿下請過目。”
朱標接過書簡,仔細閱讀起來。書簡上,朱楓用精煉的文字,闡述了北伐的戰略構想,從兵力署部到後勤保障,從戰術運用到外交策略,麵麵俱到,環環相扣。
第一策,以奇兵突襲,攻其不備。
第二策,圍點打援,各個擊破。
第三策,聲東擊西,迷惑敵人。
第四策,堅壁清野,斷其糧草。
第五策,利用地形,以逸待勞。
第六策,招降納叛,瓦解敵軍。
第七策,聯絡蒙古各部,共同抗敵。
第八策,發展經濟,增強國力。
第九策,加強訓練,提高軍隊戰鬥力。
第十策,修築工事,鞏固防邊。
十一策,發展火器,增強火力優勢。
十二策,重視情報,掌握敵情。
十三策,穩定後方,保障供給。
朱標越看越激動,臉上的喜色越來越濃。他時而點頭讚許,時而皺眉沉思,時而拍案叫絕。
良久,朱標合上書簡,長舒一口氣,讚歎道:“冠軍侯,你的北伐十三策,真是精彩絕倫,令人歎服!如此精妙的戰略,定能助我大明一統北方!”
朱楓謙虛道:“殿下謬讚,臣弟隻是盡綿薄之力而已。”
朱標目光炯炯地注視著朱楓,語氣堅定地說道:“冠軍侯,你若出兵北伐,本宮願給你二十萬精銳之師!”
朱楓聞言,心中一震,他知道,朱標這是在表達對他的信任和支持。他起身,鄭重地向朱標行了一禮:“臣弟定不辜負殿下的期望,誓死完成北伐大業!”
姚廣孝在一旁,默默地注視著這一切,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他知道,大明的未來,將因這北伐十三策而改變。
夜幕降臨,太子朱標盡興而歸,朱楓府邸恢複了寧靜。姚廣孝並未離去,而是留宿於此。庭院中,兩人相對而坐,品茗賞月。
“恭喜冠軍侯,得太子如此賞識,北伐大業指日可待。”姚廣孝舉杯示意。
朱楓輕輕抿了一口茶,神情卻並不輕鬆:“大師,二十萬大軍,非同小可,我肩上的擔子很重啊。”
姚廣孝笑道:“冠軍侯智勇雙全,又有北伐十三策,何須擔憂?貧僧觀太子殿下,對你也是信賴有加。”
朱楓歎了口氣:“殿下信任我,我自然感激。隻是這朝中局勢複雜,北元實力也依然不容小覷,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
姚廣孝放下茶杯,目光深邃:“冠軍侯所慮極是。北伐並非一蹴而就之事,需步步為營,謹慎行事。如今,冠軍侯已得太子支持,接下來便是要爭取朝中大臣的支持,以及穩固後方,方能無後顧之憂。”
朱楓點點頭:“大師所言甚是。隻是這朝中大臣,各有心思,想要讓他們齊心協力,談何容易?”
姚廣孝微微一笑:“冠軍侯莫急,貧僧有一計,可助冠軍侯一臂之力……”
月光下,姚廣孝附在朱楓耳邊,低聲細語,將自己的計策娓娓道來。朱楓聽後,眼睛一亮,連聲稱妙。
後宮,朱元璋一身明黃龍袍,正襟危坐。他手中握著一份奏折。
殿內空無一人,隻有香爐中嫋嫋升起的青煙,彌漫著淡淡的檀香味。
“重八,還在為科舉的事情煩心嗎?”馬皇後輕移蓮步,走到朱元璋身旁,關切地問道。
朱元璋放下奏折,揉了揉眉心,歎道:“是啊,咱這心裏總是不踏實。洪武三年,咱下令暫停科舉,如今已過去兩年,這讀書人的事,可不能耽擱太久啊。”
馬皇後溫婉一笑,輕聲道:“陛下聖明,這武舉取士,真是高瞻遠矚之舉,朝野上下,無不稱讚陛下的英明決斷。有了這武狀元在前,科舉取士,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朱元璋點點頭:“皇後所言極是。這武舉,既選拔了武藝超群的將才,也安撫了武將們的心。如今科舉重啟,他們也就沒什麽可說的了。”
“陛下這一步棋,走得真是妙啊!”馬皇後讚歎道,“先武後文,恩威並施,既展現了皇上的雄才偉略,也穩定了朝局,真是一舉兩得。”
朱元璋哈哈大笑:“皇後過獎了。咱隻是想為大明江山,選拔更多的人才。這武將固然重要,文臣也同樣不可或缺啊。”
“重八所言甚是。”馬皇後深以為然,“文武兼備,方能長治久安。如今武舉已畢,科舉也該提上日程了。”
朱元璋沉吟片刻,說道:“是啊,科舉之事,不可再拖了。隻是這科舉取士,關係重大,容不得半點馬虎。咱得好好想想,如何才能選拔出真正有才學、有德行的人才。”
“重八,臣妾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馬皇後試探著問道。
“皇後但說無妨。”朱元璋鼓勵道。
“臣妾以為,這科舉取士,除了考察才學之外,還應注重品德。畢竟,一個人的才學再高,若是品行不端,也難堪大任。”馬皇後緩緩說道。
朱元璋深以為然地點頭:“皇後說得對,德才兼備,方為良才。咱這就下旨,命禮部製定科舉章程,務必將品德考核納入其中。”
“陛下聖明!”馬皇後欣慰地笑道,“有了陛下的英明領導,大明江山,必將更加繁榮昌盛!”
朱元璋望著馬皇後,眼中充滿了柔情:“哈哈,你還誇讚上我了,你可很少稱唿我為陛下啊,不過,還是聽著重八順耳一些,有你在咱身邊,咱就放心多了。”
馬皇後輕輕依偎在朱元璋身旁,柔聲道:“重八,為了大明江山,為了黎民百姓,我願永遠陪伴在你身邊。”
朱元璋握著馬皇後的手,兩人並肩坐在龍椅上,殿內的宮燈散發著柔和的光芒,映照著兩人臉上幸福的笑容。
“皇後,你說這武舉,最終誰能奪魁啊?”朱元璋饒有興致地問道。
馬皇後掩嘴輕笑:“臣妾哪知道啊,不過,臣妾倒是知道,冠軍侯一人一騎破萬甲。”
“哦?皇後也聽說了?” 朱元璋挑了挑眉,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光芒。
“可不是嘛。” 馬皇後笑著說道,“你總是說,宮裏宮外都在傳,說冠軍侯武藝高強,他若不放水,誰能做武狀元。”
“冠軍侯確實天下無雙。” 朱元璋點點頭,語氣中帶著一絲讚賞,“咱也聽說了,那些跟著我的老夥計,沒有能在他麵前走過一個迴合的,他的鳳翅鎦金镋四百多!當初我送給張真人,就是因為常遇春,常茂等人,用不了這種武器。”
“可不是嘛,臣妾聽說,他鳳翅鎦金镋使得出神入化,簡直就像天神下凡一般,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馬皇後語氣中帶著一絲興奮,“臣妾真想親眼看看他的本事。”
朱元璋哈哈大笑:“等殿試的時候,皇後就可以一睹他的風采了。”
“那臣妾可要好好期待一下了。” 馬皇後笑著說道,“重八,你說,這朱楓要是科舉也奪了魁當了狀元,那可真是文武雙全啊。”
朱元璋沉吟片刻,說道:“文武雙全固然好,但更重要的是品行端正。冠軍侯的品行讓咱安心。”
“重八說得是。” 馬皇後讚同地點了點頭,“這武狀元,不僅要武藝超群,更要品德兼優,才能成為我大明的棟梁之材。”
“希望冠軍侯,能不負眾望,力壓群雄吧。” 朱元璋望著殿外的夜空,眼中充滿了期許。
武狀元!
即將上演!
……
好涼涼!
還有朋友看書嗎?
有的話吱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