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反轉,震驚!
大明戰神馬踏六國,震驚朱元璋! 作者:浩然正氣的哥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報——”
“八百裏加急!”
“徐大元帥血書一封!”
哄——
血書!
徐元帥的血書?
整個金鑾殿瞬間炸開了鍋!
一股悲嗆的情緒迅速在大殿裏彌漫開來。
血書,是寫來明誌的!
看來徐達與麾下的十萬將軍,如今已經是兇多吉少了!
當那封血書被遞到朱元璋的麵前時,這位從底層一路拚殺出來,坐上了龍椅的洪武大帝都忍不住手顫了。
打開那被鮮血染紅的白布一看,那上邊隻有一句話:我誓與大明將士共存亡,馬革裹屍,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朱元璋莫名感到鼻子一酸,那冷峻的臉上,雙眼也不由一紅……
血書很快遞到了太子朱標的手上,他低聲地對朱標說:“標兒,把徐達的血書念給眾愛卿們聽。”
“是,父皇。”
太子朱標接過血書看過,心裏也是莫名一酸,不過他很快就控製住了情緒,沉穩地吐氣開聲:
“徐達元帥的血書隻有一句話,我誓與大明將士共存亡,馬革裹屍,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雖然隻有一句話,但朱標讀出來,卻讓滿朝文武強烈地感受到了徐達的死誌!
作為三軍元帥,就算是被圍,如果執意犧牲部下突圍逃命的話,那也絕對不是沒有一線生機的。
但徐師此時,卻放棄了逃命,發誓與麾下將士共存亡!
實在是忠烈得很。
如此悲壯,實是雖敗猶榮!
不過,金鑾殿內聚集的,可是整個大明的精英人士,他們為徐達的忠烈所感動的同時,都能透過這血書迅速看到那背後的形勢。
那就是一旦徐達與十萬將死戰死大漠,那麽其他兩路人馬多半也會兇多吉少。
一旦北伐蒙古餘部失敗,那麽大明與北元的軍事優勢就會發生反轉。
失去了那二十五萬北伐大軍,大明在二十年內將無力對北元進行追擊,同時北方諸州還將無力對蒙古形成威脅。
相反,還要被蒙古的鐵騎威脅到。
很顯然,此戰過後,大明的國運也將要發生改變了。
為此,滿文武,皆是憂心忡忡地商議著,要如何應對徐達北伐元軍大敗之後的危機。
正所謂是,前方失勢,後方失運。
一步失敗,若是應對不當,那就很可能會失去之前所有一切,變成滿盤皆輸!
今天的朝會,被無限延長了。
朱元璋沒叫下朝,滿朝文官不敢下朝,也無心下朝。
因為大明接下來要麵對的危機,壓得他們都有些喘不過氣來。
好不容易從元朝那些蒙古韃子們手裏搶迴來的萬裏河山,誰都不願再拱手讓到敵人手裏。
到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普天之下也無棲身之處。
那將是何等的淒慘?
故而此時,雖然皇帝陰沉著臉坐在上邊一言不發,但底下文武百官皆是上下一心,不遺餘力地商討著對策。
太子朱標,更是參與其中,積極聽取著眾臣的意見。
“父皇,元帥血書明誌,著實可敬。”
“然而前方敗局既定,那麽我們最先要做的,當是派人快馬前往燕雲十六州,調集兵馬,在那邊嚴防死守,防止北元反撲!”
“隻要守住北邊,便可保我大明江山及百姓不受蒙古韃子的侵害!”
朱元璋聞言,自然知道這其實也是殿內文武百官商議出來的對策,隻是經由太子之嘴向他傳達罷了。
此舉,也是應對目前形勢的最好的策略了。
老朱點了點頭,令身旁太監準備四寶,提筆就要下旨。
這時,殿外又傳來了令人不得不動容的馬蹄聲。
“報——”
“八百裏加急捷報!”
“捷報?”
第六道八百裏加急,讓正打算下旨調兵遣將的老朱瞬間停手,與此同時太子朱標以及眾文武也望向殿外。
此時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疑問。
到底是急報,還是捷報?
一字之差,那可是天壤之別啊。
不過,血書都送迴來了,還能有什麽捷報?
瞬息之間,朱元璋的心裏早已經閃過萬千念頭……
殿外斥候很快飛撲而至。
“報陛下——”
“喜訊啊!”
“喜訊?”老朱的手都不由一顫,殿內文武百官也是遲疑不定:“什麽喜訊,快快報來!”
“陛下!原本徐達元帥的人馬已經被圍困,突圍無望,決心死戰報國了!可就在我方大軍將要大敗之時,戰場之上卻出現了一鮮衣怒馬的少年英雄!”
“少年英雄?”
那從快馬上下來的士兵喘息了幾口氣之後,又激動地說:“是啊是啊,那少年厲害得很!他一出現,便如天神下凡,隻他自己一人一騎,便挑殺十五名元軍大將!”
“我方將士見此,士氣大振,居然穩定局勢!”
“如今,我軍將士雖還被包圍但已經穩住了軍心!”
這迴聽到比之前詳細得多戰報,自皇帝朱元璋,太子朱標以下,文武百官甚至是殿外的侍衛以及殿內的宮女太監在內,都是瞪大了眼睛,露出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
等那傳急報的士兵離開之後,殿內一時依然落針可聞。
一人一馬,便能斬殺敵方十五員大將?
這種戰績恐怕是年輕的常遇春都做不到吧?
是何人如此厲害?
若不是明軍的八百裏加急無人敢冒充,而且也冒充不了,現在整個金鑾殿裏的人都讓人查一下,他是不是元軍的間細。
這下,燕雲十六州不用遣將增兵了。
然而老朱的眉頭卻依然皺著。
“到底是何人如此厲害?”
遇怪事不決,老朱就習慣性地望向軍師劉伯溫。
不過此時,洪武大帝發現這位以往能掐會算的劉半仙也是眉頭緊皺,看起來是沒盜到天機呀。
沒辦法,試試眾人的智慧怎麽樣吧。
“眾位愛卿,八百裏加急戰報不會有假,但是所報的內容又太過神乎……此事,你們怎麽看?”
“這個……請陛下恕罪,微臣實在是想破了腦袋也沒想通。”
“微臣也覺得難以置信。”
“陛下,微臣希望這事是真的,但卻又覺得這事是……咳,這個……”
“陛下,如果真有那麽神勇的一位少年助我大明,實是我大明之福,但是這戰報聽起來……讓微臣感覺如在夢中。”
百官也是實話實說。
但老朱卻聽得一臉陰沉。
太子朱標在一旁聽得有些哭笑不得。
他再次看向了自己的老師李善長,以及那正在低著頭暗中掐算的劉伯溫,一時間,朱標也不知說什麽好。
詭異的氣氛沒有持續多久,便又被殿外的馬蹄聲打破。
果然……
“八百裏加急,讓開,快點讓開!”
這迴似乎有些不對勁啊,眾人心裏暗道,如果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今天的第七道加急了吧?
又有什麽情況?
“報——”
“皇上!”
“前方大捷!”
大……大捷?
“八百裏加急!”
“徐大元帥血書一封!”
哄——
血書!
徐元帥的血書?
整個金鑾殿瞬間炸開了鍋!
一股悲嗆的情緒迅速在大殿裏彌漫開來。
血書,是寫來明誌的!
看來徐達與麾下的十萬將軍,如今已經是兇多吉少了!
當那封血書被遞到朱元璋的麵前時,這位從底層一路拚殺出來,坐上了龍椅的洪武大帝都忍不住手顫了。
打開那被鮮血染紅的白布一看,那上邊隻有一句話:我誓與大明將士共存亡,馬革裹屍,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朱元璋莫名感到鼻子一酸,那冷峻的臉上,雙眼也不由一紅……
血書很快遞到了太子朱標的手上,他低聲地對朱標說:“標兒,把徐達的血書念給眾愛卿們聽。”
“是,父皇。”
太子朱標接過血書看過,心裏也是莫名一酸,不過他很快就控製住了情緒,沉穩地吐氣開聲:
“徐達元帥的血書隻有一句話,我誓與大明將士共存亡,馬革裹屍,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雖然隻有一句話,但朱標讀出來,卻讓滿朝文武強烈地感受到了徐達的死誌!
作為三軍元帥,就算是被圍,如果執意犧牲部下突圍逃命的話,那也絕對不是沒有一線生機的。
但徐師此時,卻放棄了逃命,發誓與麾下將士共存亡!
實在是忠烈得很。
如此悲壯,實是雖敗猶榮!
不過,金鑾殿內聚集的,可是整個大明的精英人士,他們為徐達的忠烈所感動的同時,都能透過這血書迅速看到那背後的形勢。
那就是一旦徐達與十萬將死戰死大漠,那麽其他兩路人馬多半也會兇多吉少。
一旦北伐蒙古餘部失敗,那麽大明與北元的軍事優勢就會發生反轉。
失去了那二十五萬北伐大軍,大明在二十年內將無力對北元進行追擊,同時北方諸州還將無力對蒙古形成威脅。
相反,還要被蒙古的鐵騎威脅到。
很顯然,此戰過後,大明的國運也將要發生改變了。
為此,滿文武,皆是憂心忡忡地商議著,要如何應對徐達北伐元軍大敗之後的危機。
正所謂是,前方失勢,後方失運。
一步失敗,若是應對不當,那就很可能會失去之前所有一切,變成滿盤皆輸!
今天的朝會,被無限延長了。
朱元璋沒叫下朝,滿朝文官不敢下朝,也無心下朝。
因為大明接下來要麵對的危機,壓得他們都有些喘不過氣來。
好不容易從元朝那些蒙古韃子們手裏搶迴來的萬裏河山,誰都不願再拱手讓到敵人手裏。
到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普天之下也無棲身之處。
那將是何等的淒慘?
故而此時,雖然皇帝陰沉著臉坐在上邊一言不發,但底下文武百官皆是上下一心,不遺餘力地商討著對策。
太子朱標,更是參與其中,積極聽取著眾臣的意見。
“父皇,元帥血書明誌,著實可敬。”
“然而前方敗局既定,那麽我們最先要做的,當是派人快馬前往燕雲十六州,調集兵馬,在那邊嚴防死守,防止北元反撲!”
“隻要守住北邊,便可保我大明江山及百姓不受蒙古韃子的侵害!”
朱元璋聞言,自然知道這其實也是殿內文武百官商議出來的對策,隻是經由太子之嘴向他傳達罷了。
此舉,也是應對目前形勢的最好的策略了。
老朱點了點頭,令身旁太監準備四寶,提筆就要下旨。
這時,殿外又傳來了令人不得不動容的馬蹄聲。
“報——”
“八百裏加急捷報!”
“捷報?”
第六道八百裏加急,讓正打算下旨調兵遣將的老朱瞬間停手,與此同時太子朱標以及眾文武也望向殿外。
此時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疑問。
到底是急報,還是捷報?
一字之差,那可是天壤之別啊。
不過,血書都送迴來了,還能有什麽捷報?
瞬息之間,朱元璋的心裏早已經閃過萬千念頭……
殿外斥候很快飛撲而至。
“報陛下——”
“喜訊啊!”
“喜訊?”老朱的手都不由一顫,殿內文武百官也是遲疑不定:“什麽喜訊,快快報來!”
“陛下!原本徐達元帥的人馬已經被圍困,突圍無望,決心死戰報國了!可就在我方大軍將要大敗之時,戰場之上卻出現了一鮮衣怒馬的少年英雄!”
“少年英雄?”
那從快馬上下來的士兵喘息了幾口氣之後,又激動地說:“是啊是啊,那少年厲害得很!他一出現,便如天神下凡,隻他自己一人一騎,便挑殺十五名元軍大將!”
“我方將士見此,士氣大振,居然穩定局勢!”
“如今,我軍將士雖還被包圍但已經穩住了軍心!”
這迴聽到比之前詳細得多戰報,自皇帝朱元璋,太子朱標以下,文武百官甚至是殿外的侍衛以及殿內的宮女太監在內,都是瞪大了眼睛,露出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
等那傳急報的士兵離開之後,殿內一時依然落針可聞。
一人一馬,便能斬殺敵方十五員大將?
這種戰績恐怕是年輕的常遇春都做不到吧?
是何人如此厲害?
若不是明軍的八百裏加急無人敢冒充,而且也冒充不了,現在整個金鑾殿裏的人都讓人查一下,他是不是元軍的間細。
這下,燕雲十六州不用遣將增兵了。
然而老朱的眉頭卻依然皺著。
“到底是何人如此厲害?”
遇怪事不決,老朱就習慣性地望向軍師劉伯溫。
不過此時,洪武大帝發現這位以往能掐會算的劉半仙也是眉頭緊皺,看起來是沒盜到天機呀。
沒辦法,試試眾人的智慧怎麽樣吧。
“眾位愛卿,八百裏加急戰報不會有假,但是所報的內容又太過神乎……此事,你們怎麽看?”
“這個……請陛下恕罪,微臣實在是想破了腦袋也沒想通。”
“微臣也覺得難以置信。”
“陛下,微臣希望這事是真的,但卻又覺得這事是……咳,這個……”
“陛下,如果真有那麽神勇的一位少年助我大明,實是我大明之福,但是這戰報聽起來……讓微臣感覺如在夢中。”
百官也是實話實說。
但老朱卻聽得一臉陰沉。
太子朱標在一旁聽得有些哭笑不得。
他再次看向了自己的老師李善長,以及那正在低著頭暗中掐算的劉伯溫,一時間,朱標也不知說什麽好。
詭異的氣氛沒有持續多久,便又被殿外的馬蹄聲打破。
果然……
“八百裏加急,讓開,快點讓開!”
這迴似乎有些不對勁啊,眾人心裏暗道,如果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今天的第七道加急了吧?
又有什麽情況?
“報——”
“皇上!”
“前方大捷!”
大……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