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朱元璋的試探!
大明戰神馬踏六國,震驚朱元璋! 作者:浩然正氣的哥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金鑾殿上,朱元璋話音剛落,群臣嘩然。太子之位,曆來是國之根本,如今朱元璋竟要將太子之位傳給剛剛認迴的二皇子朱楓,如何不讓他們震驚?
朱楓卻在此刻跪了下來,聲音清澈而堅定:“父皇,兒臣不敢受封太子之位。十五年來,兒臣流落民間,未曾為大明盡過一絲一毫之力,如今驟然受封太子,兒臣心中不安。況且,大哥朱標仁厚德昭,深得父皇真傳,更適合繼承大統。”
朱元璋聞言,眉頭緊鎖。他何嚐不知朱標的優秀,可失而複得的骨肉之情,讓他難以割舍。他看著朱楓,眼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
“楓兒,你這是為何?你乃朕的親生骨肉,這太子之位,理應由你來繼承。”
“父皇,兒臣並非推辭,而是真心實意。兒臣隻想為大明效力,為大哥鎮守邊疆,保我大明江山永固。請父皇成全!”朱楓語氣堅定,不卑不亢。
李善長和胡惟庸交換了一個眼神,兩人心中都認定,這是朱元璋在試探朱楓。李善長捋了捋胡須,上前一步,躬身說道:“陛下,臣以為,二皇子殿下所言極是。太子殿下仁德兼備,深孚眾望,實乃儲君的不二人選。二皇子殿下初入朝堂,根基未穩,驟然立為太子,恐難以服眾。”
胡惟庸也緊跟著說道:“臣附議。二皇子殿下年少有為,將來必能成為大明的棟梁之才,但太子之位事關重大,還需從長計議。”
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認為立朱標為太子才是正途。朱元璋看著群臣,心中思緒萬千。他原本是想借此機會試探朱楓,看看他是否有奪嫡之心,如今看來,朱楓似乎並沒有這樣的野心。
朱元璋的目光落在朱標身上,朱標神色平靜,看不出任何喜怒。朱元璋心中暗歎,朱標的仁厚,或許正是他最大的弱點。
沉吟片刻,朱元璋緩緩開口:“既然眾卿都如此認為,那此事就容後再議。楓兒,你初來乍到,先熟悉一下宮中規矩,等過段時間,朕再為你安排合適的職位。”
朱楓再次叩首:“兒臣遵旨。”
退朝之後,朱元璋將朱楓單獨留下。他看著朱楓,語重心長地說道:“楓兒,你今日的舉動,讓朕很欣慰。你沒有被權力衝昏頭腦,這很好。但你要記住,身為皇子,你必須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人雲亦雲。”
朱楓恭敬地迴答:“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朱元璋看著朱楓堅毅的眼神,心中五味雜陳。他想起當年自己許下的承諾,要立朱標為太子,如今卻要食言而肥,心中愧疚不已。
“唉……”朱元璋長歎一聲,“罷了,朕尊重你的選擇。既然你無心太子之位,朕也不強求。隻是,朕心中甚是欣慰,能有你這樣的兒子。”
朱元璋深知自己食言了,心中愧對朱標,也愧對張三豐。為了彌補心中的愧疚,他當即下令,在宮中設下宴席,宴請張三豐。
是夜,宮廷燈火通明,歌舞升平。朱元璋親自為張三豐斟酒,表達感激之情。
“真人之恩,朕沒齒難忘。若非真人,朕今日焉能與楓兒團聚?”
張三豐捋著胡須,微笑道:“陛下言重了,貧道隻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二皇子天資聰穎,俠肝義膽,將來必成大器,貧道也甚感欣慰。”
酒過三巡,朱元璋向張三豐請教治國之道,張三豐也傾囊相授,君臣二人相談甚歡。
與此同時,朱楓認祖歸宗的消息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百姓們議論紛紛,對這位失而複得的皇子充滿了好奇和敬佩。
“聽說了嗎?咱們的二皇子迴來了!還是張真人給找迴來的!”
“可不是嘛!聽說二皇子武功蓋世,在北伐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
“我就說嘛,二皇子一看就不是普通人,果然是人中龍鳳!”
“可不是嘛,那可是張真人的弟子,能差到哪兒去?”
“聽說皇上要立二皇子為太子呢!”
“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咱們大明又要出一位明君了!”
百姓們奔走相告,歡欣鼓舞,仿佛過年一般熱鬧。他們紛紛猜測著朱楓的身份,對他充滿了期待和敬仰。
“你們說,二皇子真的是張真人的弟子嗎?”
“那還能有假?張真人親自把他送迴來的!”
“我聽說,二皇子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專門來保佑咱們大明的!”
“我看也是,你看他長得多俊俏,一看就是有福之人!”
在百姓的議論聲中,朱楓的名字和張三豐的名字緊緊地聯係在了一起。人們對這位皇子充滿了敬佩和好奇,也對張三豐充滿了感激和崇敬。在他們心中,朱楓是英雄,是皇子,更是張真人的弟子,是大明的希望。
第4章 傳承信物付賢徒
“楓兒,”張三豐緩緩開口,目光炯炯地注視著朱楓,從寬大的袖袍中取出一把古樸的長劍,劍鞘烏黑,劍柄處雕刻著陰陽太極圖,一股凜然之氣彌漫開來。
“此乃太極劍,是我武當的傳承信物,亦是武當武學之精髓所在。”他將劍遞到朱楓麵前,語氣莊重肅穆,“今日,我便將它交予你。”
殿內一時寂靜無聲,眾人皆屏息凝視,太極劍在昏黃的燭光下閃爍著淡淡的光芒,仿佛凝聚著百年武當的榮光與傳承。
朱元璋和馬皇後看著這一幕,心中既是欣慰又是感慨,他們的兒子,如今已是名震天下的將軍,更是即將繼承武當衣缽的傳人。
“楓兒,這太極劍不僅代表著武當至高武學,更代表著一種精神,一種俠義之道。”張三豐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仿佛穿透了曆史的塵埃,“我希望你能將它發揚光大,守護天下蒼生。”他目光灼灼,言辭懇切,將畢生的期盼都傾注於此。
朱楓看著眼前的太極劍,感受到它散發出的厚重曆史感,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敬畏之情。
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把劍,更是一份責任,一份傳承。
張三豐繼續說道:“待天下太平之後,你便可接手武當,成為武當掌門,帶領武當弟子,繼續守護這片土地。”他語重心長,聲音中充滿了信任與期盼。
朱元璋聞言,心中一凜,他沒想到張三豐竟然如此看重朱楓,竟要將武當掌門之位傳給他。
他看向朱楓,眼中滿是欣慰和驕傲。
張三豐話音剛落,殿外傳來一聲高唿:“太子殿下駕到——”
太子朱標闊步走入大殿,見到殿內眾人和張三豐手中的太極劍,先是一愣,隨即向朱元璋和馬皇後行禮:“兒臣參見父皇,母後。”
朱楓雙手接過太極劍,劍身入手冰涼,卻有一股暖流順著手臂湧入心田。
他躬身向張三豐行禮,語氣恭敬而堅定:“弟子定不負師父厚望,努力修煉,為國為民,護佑蒼生!” 少年郎的聲音清朗,迴蕩在大殿之中,帶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更有一份俠之大者的擔當。
張三豐欣慰地點了點頭,撫須而笑。
這孩子,果然沒讓他失望。
他仿佛看到了武當的未來,看到了一個更加輝煌的時代。
殿內氣氛莊重而溫馨,燭火搖曳,映照著每個人的臉龐。
馬皇後眼含熱淚,看著眼前英姿勃發的兒子,心中充滿了驕傲和自豪。
她輕輕地撫摸著朱楓的臉頰,仿佛要將這些年錯過的時光都彌補迴來。
朱元璋則是一臉威嚴,目光中卻難掩激動之情。
他看著朱楓,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一樣的英勇無畏,一樣的胸懷天下。
“好!好!好!”朱元璋連說了三個好字,聲音洪亮,震動著大殿的梁柱,“朕心甚慰!朕的楓兒,不愧是朕的兒子!”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最終落在朱楓身上,語氣威嚴而果斷:“傳朕旨意……”
朱元璋龍顏大悅,聲如洪鍾:“傳朕旨意,即日起,為朕之子朱楓舉辦盛大的認祖歸宗儀式,昭告天下!” 他頓了頓,目光炯炯地注視著朱楓,飽含著期許和驕傲,“朕之子,當享萬民敬仰!”
聖旨一下,整個皇宮都沸騰了。
宮人們奔走相告,張燈結彩,準備著這場盛大的儀式。
紅綢飄揚,喜樂奏響,整個皇宮都沉浸在一片喜慶的氛圍之中。
認祖歸宗儀式在太廟舉行,香煙繚繞,莊嚴肅穆。
朱元璋親自主祭,馬皇後陪伴在側,文武百官肅立兩旁。
朱楓身著皇子蟒袍,頭戴金冠,英姿挺拔,接受著百官的朝拜。
他感受到身上蟒袍的重量,也感受到肩上責任的重大。
儀式結束後,朱元璋設宴款待張三豐,席間君臣相談甚歡。
張三豐對朱元璋治國安邦的策略讚賞有加,朱元璋則對張三豐的武學修為和高尚品德敬佩不已。
酒過三巡,朱元璋再次看向朱楓,目光中充滿了讚賞和認可。
他舉起酒杯,朗聲道:“楓兒,你為大明立下赫赫戰功,朕心甚慰!朕欲冊封你為‘大明冠軍王’,享親王俸祿,賜你府邸,不知你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皆驚。
冠軍王,這可是無上榮耀!
可見皇上對這位失而複得的兒子的重視。
朱楓起身,躬身行禮,聲音鏗鏘有力:“兒臣謝父皇隆恩!兒臣定當盡心竭力,為大明江山社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下旨,正式冊封朱楓為“大明冠軍王”。
金冊金印,閃耀著奪目的光芒,象征著無上的榮耀與權力。
冊封儀式結束後,張三豐起身告辭,準備返迴武當山。
朱元璋親自送他到宮門口,並賜予了大量的金銀財寶,以示感謝。
看著張三豐遠去的背影,朱元璋心中感慨萬千。
他轉頭看向朱楓,沉聲道:“楓兒,你如今的地位,僅次於太子……”
朱元璋的話音落下,大殿內頓時安靜下來,文武百官的目光紛紛聚焦在朱楓身上。
朱楓感受到眾人的注視,心中既有自豪,也有壓力。
他的父親,這位大明的開國皇帝,對他的期望之高,不言而喻。
朱元璋繼續說道:“楓兒,你如今的地位,僅次於太子……”他的話語中帶著幾分凝重,仿佛在告誡朱楓,未來的路不會一帆風順,但隻要堅持正義,不忘初心,便能克服一切困難。
朱楓心中湧動著複雜的情感,他抬起頭,堅定地看向父親:“兒臣明白。兒臣定不負父皇重托,定當竭盡全力,為大明的繁榮昌盛貢獻一切。”他的聲音雖然不高,卻字字鏗鏘,迴蕩在大殿之中,令眾人皆為之動容。
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旋即目光轉向一旁的太子朱標,溫和地說道:“標兒,你也要以楓兒為榜樣,勤勉治國,共赴大明的盛世。”朱標聞言,立刻躬身行禮:“兒臣遵命。”
殿內的氣氛莊重而有序,文武百官無不心生敬畏,對朱楓的未來充滿期待。
朱楓在心中默默立誓,他不僅要繼承父親的基業,更要完成張三豐的期望,成為一位真正的英雄。
儀式結束後,朱楓獨自漫步在皇宮的走廊上,心中思緒萬千。
他撫摸著手中的太極劍,感受著劍身傳來的寒意和暖意。
這把劍不僅是武當的傳承,更是他責任的象征。
他閉上眼睛,仿佛能看到未來的道路,既有輝煌的榮耀,也有艱難的挑戰。
朱楓深吸一口氣,堅定地邁步向前。
他知道,未來的路雖然漫長,但隻要心懷正義,便能無往不勝。
忽然,耳邊傳來父親的聲音:“楓兒,今日之宴,亦是對張三豐前輩的答謝,你可願一同前往?”
朱楓轉過身,眼神堅定地迴答:“兒臣願往。”
朱楓卻在此刻跪了下來,聲音清澈而堅定:“父皇,兒臣不敢受封太子之位。十五年來,兒臣流落民間,未曾為大明盡過一絲一毫之力,如今驟然受封太子,兒臣心中不安。況且,大哥朱標仁厚德昭,深得父皇真傳,更適合繼承大統。”
朱元璋聞言,眉頭緊鎖。他何嚐不知朱標的優秀,可失而複得的骨肉之情,讓他難以割舍。他看著朱楓,眼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
“楓兒,你這是為何?你乃朕的親生骨肉,這太子之位,理應由你來繼承。”
“父皇,兒臣並非推辭,而是真心實意。兒臣隻想為大明效力,為大哥鎮守邊疆,保我大明江山永固。請父皇成全!”朱楓語氣堅定,不卑不亢。
李善長和胡惟庸交換了一個眼神,兩人心中都認定,這是朱元璋在試探朱楓。李善長捋了捋胡須,上前一步,躬身說道:“陛下,臣以為,二皇子殿下所言極是。太子殿下仁德兼備,深孚眾望,實乃儲君的不二人選。二皇子殿下初入朝堂,根基未穩,驟然立為太子,恐難以服眾。”
胡惟庸也緊跟著說道:“臣附議。二皇子殿下年少有為,將來必能成為大明的棟梁之才,但太子之位事關重大,還需從長計議。”
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認為立朱標為太子才是正途。朱元璋看著群臣,心中思緒萬千。他原本是想借此機會試探朱楓,看看他是否有奪嫡之心,如今看來,朱楓似乎並沒有這樣的野心。
朱元璋的目光落在朱標身上,朱標神色平靜,看不出任何喜怒。朱元璋心中暗歎,朱標的仁厚,或許正是他最大的弱點。
沉吟片刻,朱元璋緩緩開口:“既然眾卿都如此認為,那此事就容後再議。楓兒,你初來乍到,先熟悉一下宮中規矩,等過段時間,朕再為你安排合適的職位。”
朱楓再次叩首:“兒臣遵旨。”
退朝之後,朱元璋將朱楓單獨留下。他看著朱楓,語重心長地說道:“楓兒,你今日的舉動,讓朕很欣慰。你沒有被權力衝昏頭腦,這很好。但你要記住,身為皇子,你必須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人雲亦雲。”
朱楓恭敬地迴答:“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朱元璋看著朱楓堅毅的眼神,心中五味雜陳。他想起當年自己許下的承諾,要立朱標為太子,如今卻要食言而肥,心中愧疚不已。
“唉……”朱元璋長歎一聲,“罷了,朕尊重你的選擇。既然你無心太子之位,朕也不強求。隻是,朕心中甚是欣慰,能有你這樣的兒子。”
朱元璋深知自己食言了,心中愧對朱標,也愧對張三豐。為了彌補心中的愧疚,他當即下令,在宮中設下宴席,宴請張三豐。
是夜,宮廷燈火通明,歌舞升平。朱元璋親自為張三豐斟酒,表達感激之情。
“真人之恩,朕沒齒難忘。若非真人,朕今日焉能與楓兒團聚?”
張三豐捋著胡須,微笑道:“陛下言重了,貧道隻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二皇子天資聰穎,俠肝義膽,將來必成大器,貧道也甚感欣慰。”
酒過三巡,朱元璋向張三豐請教治國之道,張三豐也傾囊相授,君臣二人相談甚歡。
與此同時,朱楓認祖歸宗的消息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百姓們議論紛紛,對這位失而複得的皇子充滿了好奇和敬佩。
“聽說了嗎?咱們的二皇子迴來了!還是張真人給找迴來的!”
“可不是嘛!聽說二皇子武功蓋世,在北伐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
“我就說嘛,二皇子一看就不是普通人,果然是人中龍鳳!”
“可不是嘛,那可是張真人的弟子,能差到哪兒去?”
“聽說皇上要立二皇子為太子呢!”
“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咱們大明又要出一位明君了!”
百姓們奔走相告,歡欣鼓舞,仿佛過年一般熱鬧。他們紛紛猜測著朱楓的身份,對他充滿了期待和敬仰。
“你們說,二皇子真的是張真人的弟子嗎?”
“那還能有假?張真人親自把他送迴來的!”
“我聽說,二皇子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專門來保佑咱們大明的!”
“我看也是,你看他長得多俊俏,一看就是有福之人!”
在百姓的議論聲中,朱楓的名字和張三豐的名字緊緊地聯係在了一起。人們對這位皇子充滿了敬佩和好奇,也對張三豐充滿了感激和崇敬。在他們心中,朱楓是英雄,是皇子,更是張真人的弟子,是大明的希望。
第4章 傳承信物付賢徒
“楓兒,”張三豐緩緩開口,目光炯炯地注視著朱楓,從寬大的袖袍中取出一把古樸的長劍,劍鞘烏黑,劍柄處雕刻著陰陽太極圖,一股凜然之氣彌漫開來。
“此乃太極劍,是我武當的傳承信物,亦是武當武學之精髓所在。”他將劍遞到朱楓麵前,語氣莊重肅穆,“今日,我便將它交予你。”
殿內一時寂靜無聲,眾人皆屏息凝視,太極劍在昏黃的燭光下閃爍著淡淡的光芒,仿佛凝聚著百年武當的榮光與傳承。
朱元璋和馬皇後看著這一幕,心中既是欣慰又是感慨,他們的兒子,如今已是名震天下的將軍,更是即將繼承武當衣缽的傳人。
“楓兒,這太極劍不僅代表著武當至高武學,更代表著一種精神,一種俠義之道。”張三豐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仿佛穿透了曆史的塵埃,“我希望你能將它發揚光大,守護天下蒼生。”他目光灼灼,言辭懇切,將畢生的期盼都傾注於此。
朱楓看著眼前的太極劍,感受到它散發出的厚重曆史感,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敬畏之情。
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把劍,更是一份責任,一份傳承。
張三豐繼續說道:“待天下太平之後,你便可接手武當,成為武當掌門,帶領武當弟子,繼續守護這片土地。”他語重心長,聲音中充滿了信任與期盼。
朱元璋聞言,心中一凜,他沒想到張三豐竟然如此看重朱楓,竟要將武當掌門之位傳給他。
他看向朱楓,眼中滿是欣慰和驕傲。
張三豐話音剛落,殿外傳來一聲高唿:“太子殿下駕到——”
太子朱標闊步走入大殿,見到殿內眾人和張三豐手中的太極劍,先是一愣,隨即向朱元璋和馬皇後行禮:“兒臣參見父皇,母後。”
朱楓雙手接過太極劍,劍身入手冰涼,卻有一股暖流順著手臂湧入心田。
他躬身向張三豐行禮,語氣恭敬而堅定:“弟子定不負師父厚望,努力修煉,為國為民,護佑蒼生!” 少年郎的聲音清朗,迴蕩在大殿之中,帶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更有一份俠之大者的擔當。
張三豐欣慰地點了點頭,撫須而笑。
這孩子,果然沒讓他失望。
他仿佛看到了武當的未來,看到了一個更加輝煌的時代。
殿內氣氛莊重而溫馨,燭火搖曳,映照著每個人的臉龐。
馬皇後眼含熱淚,看著眼前英姿勃發的兒子,心中充滿了驕傲和自豪。
她輕輕地撫摸著朱楓的臉頰,仿佛要將這些年錯過的時光都彌補迴來。
朱元璋則是一臉威嚴,目光中卻難掩激動之情。
他看著朱楓,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一樣的英勇無畏,一樣的胸懷天下。
“好!好!好!”朱元璋連說了三個好字,聲音洪亮,震動著大殿的梁柱,“朕心甚慰!朕的楓兒,不愧是朕的兒子!”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最終落在朱楓身上,語氣威嚴而果斷:“傳朕旨意……”
朱元璋龍顏大悅,聲如洪鍾:“傳朕旨意,即日起,為朕之子朱楓舉辦盛大的認祖歸宗儀式,昭告天下!” 他頓了頓,目光炯炯地注視著朱楓,飽含著期許和驕傲,“朕之子,當享萬民敬仰!”
聖旨一下,整個皇宮都沸騰了。
宮人們奔走相告,張燈結彩,準備著這場盛大的儀式。
紅綢飄揚,喜樂奏響,整個皇宮都沉浸在一片喜慶的氛圍之中。
認祖歸宗儀式在太廟舉行,香煙繚繞,莊嚴肅穆。
朱元璋親自主祭,馬皇後陪伴在側,文武百官肅立兩旁。
朱楓身著皇子蟒袍,頭戴金冠,英姿挺拔,接受著百官的朝拜。
他感受到身上蟒袍的重量,也感受到肩上責任的重大。
儀式結束後,朱元璋設宴款待張三豐,席間君臣相談甚歡。
張三豐對朱元璋治國安邦的策略讚賞有加,朱元璋則對張三豐的武學修為和高尚品德敬佩不已。
酒過三巡,朱元璋再次看向朱楓,目光中充滿了讚賞和認可。
他舉起酒杯,朗聲道:“楓兒,你為大明立下赫赫戰功,朕心甚慰!朕欲冊封你為‘大明冠軍王’,享親王俸祿,賜你府邸,不知你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皆驚。
冠軍王,這可是無上榮耀!
可見皇上對這位失而複得的兒子的重視。
朱楓起身,躬身行禮,聲音鏗鏘有力:“兒臣謝父皇隆恩!兒臣定當盡心竭力,為大明江山社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下旨,正式冊封朱楓為“大明冠軍王”。
金冊金印,閃耀著奪目的光芒,象征著無上的榮耀與權力。
冊封儀式結束後,張三豐起身告辭,準備返迴武當山。
朱元璋親自送他到宮門口,並賜予了大量的金銀財寶,以示感謝。
看著張三豐遠去的背影,朱元璋心中感慨萬千。
他轉頭看向朱楓,沉聲道:“楓兒,你如今的地位,僅次於太子……”
朱元璋的話音落下,大殿內頓時安靜下來,文武百官的目光紛紛聚焦在朱楓身上。
朱楓感受到眾人的注視,心中既有自豪,也有壓力。
他的父親,這位大明的開國皇帝,對他的期望之高,不言而喻。
朱元璋繼續說道:“楓兒,你如今的地位,僅次於太子……”他的話語中帶著幾分凝重,仿佛在告誡朱楓,未來的路不會一帆風順,但隻要堅持正義,不忘初心,便能克服一切困難。
朱楓心中湧動著複雜的情感,他抬起頭,堅定地看向父親:“兒臣明白。兒臣定不負父皇重托,定當竭盡全力,為大明的繁榮昌盛貢獻一切。”他的聲音雖然不高,卻字字鏗鏘,迴蕩在大殿之中,令眾人皆為之動容。
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旋即目光轉向一旁的太子朱標,溫和地說道:“標兒,你也要以楓兒為榜樣,勤勉治國,共赴大明的盛世。”朱標聞言,立刻躬身行禮:“兒臣遵命。”
殿內的氣氛莊重而有序,文武百官無不心生敬畏,對朱楓的未來充滿期待。
朱楓在心中默默立誓,他不僅要繼承父親的基業,更要完成張三豐的期望,成為一位真正的英雄。
儀式結束後,朱楓獨自漫步在皇宮的走廊上,心中思緒萬千。
他撫摸著手中的太極劍,感受著劍身傳來的寒意和暖意。
這把劍不僅是武當的傳承,更是他責任的象征。
他閉上眼睛,仿佛能看到未來的道路,既有輝煌的榮耀,也有艱難的挑戰。
朱楓深吸一口氣,堅定地邁步向前。
他知道,未來的路雖然漫長,但隻要心懷正義,便能無往不勝。
忽然,耳邊傳來父親的聲音:“楓兒,今日之宴,亦是對張三豐前輩的答謝,你可願一同前往?”
朱楓轉過身,眼神堅定地迴答:“兒臣願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