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兒來了。”
“見過父王。”
老者端坐於書桌前,目光於大寒手中一掃,心中已隱隱有個猜測。他半垂了眼簾,不明晦暗地瞧著楚恆的麵色,心似古井無波。
那一摞書信皆是舊時之物,許些紙張的邊沿已些微泛黃,隻是依舊整整齊齊地碼在一起,不染一絲塵灰。楚王在心中暗暗歎了一口氣,無奈地牽出個難看的笑容來,仿佛已經知道楚恆此行前來的意思。
“今日早朝散得早,”老者尋了個旁的話題,道,“想來阿恆還未用早膳,便趕著過來了。”
“多謝父王體恤。”楚恆顯然不吃這一套,恭敬地拱手行禮,鄭重道,“兒臣今日前來,是為國事,而非私情。”
“國事?”楚王默然提了筆,用細膩柔順的狼毫筆尖輕蘸了朱墨,頭也不抬地埋入書中,“老三所稟之事,定是要緊的。”
楚恆頓了頓,察覺到了楚王心緒的變化。楚王一向待他十分疼愛,但那是建立在不提及陳年舊事的前提之下。如今他攜舊物而來,目的不言而喻,楚王便將他擱置一旁,連免禮都忘了告知。
少年默默直起了腰身,仰首望著那閉口不答的老者,苦澀道。
“兒臣,要狀告林氏。”他字字鏗鏘有力,赫然是將這些時日養下的氣力悉數留到了今日,大有破釜沉舟之感,“王後身為國母,罪行有三:一曰,縱族子弟不恥,累西南百姓無辜;二曰,私刨妾侍墳塚,致朝局動蕩不安;三曰……”
“夠了!”
“三曰,暗通他國……”
“夠了!”老者將朱筆一摔,怒極而起,“老三,自你幼時,孤便告知過你。林後,是你的嫡母,是楚國所有百姓的母親,怎容你在殿前汙人清名!”
楚恆自嘲一笑,眼中晶瑩,像是忽然釋懷一般,長出了一口氣。他抬手示意大寒將那些書信交予,繼而把那一大摞都擱置在自己毫無知覺的腿上,當著楚王的麵一本本翻開、一頁頁查看。
他口中喃喃,不知是否還在對楚王陳情。
“這本,是最近一迴,父王讓我帶去西南的萬民書;”他說著,將那一本拋在楚王麵前,接著是另一卷,“這卷,是西南書生遭山林大火後,為已故的老弱婦孺寫下的悼詞;這封,是兒臣府上暗衛,探得機密後臨終寫下的絕筆。”
書頁翻飛,一本本、一卷卷落在案前潔淨的長毯之上。
楚恆視野漸漸模糊,目光卻瞧見楚王身前案上的那一盤完好柑橘。
“清名?
“父王,你這般在意她的清名,可會在意我母妃的?”
……
在大寒和小寒等一眾暗衛的注目下,楚恆徹夜未曾合眼,獨自一人迎著冷風,在竹林中坐了一夜。他守著那一方破損的孤墳,任由跌落的竹葉劃傷他的靈魂,像是要將自己埋沒在枯槁之中。
小寒怕極了,生怕楚恆一時想不開,以自盡之法宣泄情緒。她想不明白,分明楚王對於秦氏女的態度昭然若揭,為何楚恆偏偏要再領著那些文稿、書頁,去宮中鬧上這一迴。
或許,隻有珈佑知道,他隻是想給楚王最後的一次機會。
數年的父子情誼,在這徹夜的冷風中煙消雲散。
……
“父王,林氏殺了我的母妃,您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可那是兒臣的母妃啊!”
“岩兒,父王一早就同你說過!林氏是為父的開國功臣,在朝中居不可撼動之地!你母妃之事已過多年,屍首迄今都無處可尋,你又要為父從何定罪!”
“沒有屍首,就不能定罪嗎?父王當西南這些罪證,都是一紙空文嗎!”
“林氏一倒,半個朝堂都要為之牽連!如今魯國新王登基,同梁國簽署了不戰之約,那梁賊自然將悉數兵力都放到了同大楚的邊境之上!楚國遭逢外患,若此刻下罰林氏,便是內憂外患相加!你身為公子,不談邊防社稷,反而來此同孤說些陳年舊事,意欲何為!”
“父王,我若有母妃,又怎會被欺淩至此!我若有母妃,又怎會被迫小小年紀就挨著您這一棵大樹!父王總說我同您親近,可我若有母妃,又怎會一雙腿到了如今還無法站立,生不如死!”
年邁的帝王怔住了,心髒狂躁地敲擊著胸膛,仿佛隨時要從喉中躍出。他本以為自己給了楚恆足夠的安全,甚至將自己的得力暗衛悉數給了他,應當能稍稍彌補他失去母妃的痛楚。可時至今日,聽他頭一迴以平靜而暗藏宣泄的語氣告知,心中竟隱隱作痛,茫然無措。
楚恆看他不答,眼中隱有熱淚,竟瘋魔地笑出了聲,似在諷刺自己的人生。
“父王,您現在知道了。”
知道我從一開始就記恨著你。
知道我從被太子欺淩的時候,就想著算計你。
知道我夜夜夢魘不斷,是因年幼時恐懼之故。
知道原來我這樣一個所謂公子,早已沒了父母疼愛。
孤苦伶仃,漂泊至今。
知我如此,不如無生。
……
晨起時分,大寒捧了一個漆黑的木盒,跪倒在楚恆身畔。他淡淡開口,聲音輕微,生怕吵亂了主上早已飄遠的思緒。
“主上,這是東南送來的一盒珍珠。先前小雪取走了一顆,剩下七十六顆,請主上示下。”
楚恆眼睫一抖,渾身打了個冷顫,緩緩迴神。他側眸瞥了眼那隻木盒,大寒便順勢將其打開,露出其中色澤溫潤的圓珠。單是一顆便罷了,若要集齊這顆顆大小相差無幾、質地醇厚的珍珠,怕是要費上不少功夫。
珍珠的柔和光澤,如同晨露般清新自然,它所散發的魅力猶如月落星沉,映照出大海的神秘與浩渺。
竹林裏,輕風陣陣,葉片相撞時發出瑟瑟之聲。楚恆眼神一空,感受著風中不再留存的溫和慈愛從自己周身剝離,仿佛連魂靈都空置了一半。
七六。
諧作妻留。
少年鬼使神差地抬手將蓋子摁下,一雙眼瞳黯淡無光,嘴角卻牽出一絲慘淡的笑容來。
……
楚王的桌案前一片狼藉,皆是林氏罄竹難書之罪。父子二人淹沒於洶湧的沉默中,溺亡了話語,唯神色各異,唿吸著炙人日影。
楚恆瞥見了那桌案上一盤橙黃的果子,隻是他父王同他一樣,一貫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公子。自他母妃之後,縱有近侍替楚王剝了橘皮,到底顧及不到其上微苦的橘絡。久而久之,楚王便是不喜,也還是漸漸習慣了。
少年深吸了一口氣,輕笑一聲,示意小寒推他出門。小寒順從地向楚王行了禮,便上前將自家主上往門外領去。
“父王可知,母妃待父王深情如許,每每思念父王時,便會替父王剝好柑橘、剔除橘絡。”楚恆笑容依舊,一雙瞳眸漆黑得沒了光澤,“兒臣自幼吃著母妃對父王的思念之果,迄今亦十分歡喜。可是父王,時至今日,您可還嚐過沒了橘絡的果子?”
“王上,若無意外,這間大殿,兒臣不會再踏足。”
年輕的公子被暗衛推出大殿時,屋外陽光正好,如飛瀑般傾瀉而下,落在少年的身上。陽光穿梭於微隙的氣息,舒緩,漫長。
殿外是滿目齊整泛光的青石板路,反射出銀色的光芒,照得人眼睛發花。少年身上是那件熟悉的深色朝服,衣袍上細密的繡線間隱匿著金輝,漸漸染白了他的麵容。
小寒推著他向三公子府的馬車行去,緘口不言,連大寒也隻是捧了那些書冊不敢開口。眾人遠遠瞧見石橋旁矗立的女子,神色古怪,可誰也不曾開口打破這詭異的安靜。尤其是小寒,麵上顯而易見地浮起一絲厭惡之色,不由地將楚恆的方向偏了偏,不願正麵對上那人。
“三公子。”
那美婦人蓮步輕移,從陽光中款款而來。一別數月,美婦人的麵上像是平白橫生了些枯槁和疲憊,雙唇是慘淡的微紅,發上也不見了那支象征地位的名貴鳳簪。
在場諸位皆知,林後拘了個年輕的林氏女子在宮中養著,大有培養繼承人的模樣。而一瞧林淑淇的情狀,連小寒心中都摸清了十之八九。楚恆不過瞥了她一眼,招了招手示意大寒將書冊先行裝上車,快速收拾了心緒,饒有興味地問道。
“聽聞二嫂數日不曾入宮,”他淡淡道,“今日倒是巧。”
“我見你方才眼底濡濕,大寒又帶了這樣多的物件兒……”林淑淇能成為林氏拉攏二公子的棋子,自也不是什麽愚笨之人,一眼就看穿了楚恆紊亂的情緒,“想來,這也是你最後一次踏足王上宮宇了。”
也?
楚恆心中似有所感,隻麵上不顯,心底已隱隱有了個猜測。
“二嫂有運籌帷幄之才。”楚恆幹幹地輕笑了一聲,不夾半分喜怒,“可是還想利用我,助你在王後麵前博一席之地?”
“我不欠林氏的。”林淑淇雙手搭在身前,也不曾同楚恆見禮,更似老友長談,“無論於你眼中,還是我自己看來,我林淑淇這一步,都已是必死之局了。”
“你我相識多年,既遇見了,我自當為你指一條明路——”楚恆見大寒返迴,頓了頓,答道,“二哥,才是你唯一的救命稻草。”
“可是阿恆,”林淑淇身形微顫,苦笑道,“我卻欠了你的。”
“二嫂與我……”
“你聽我說完。”林淑淇打斷道,苦澀翻湧,“我自幼便心悅於你,若我當年能堅定些,能……”
“二嫂。”楚恆不願再聽,“陳年舊事。”
少年抬手示意,大寒便立即上前,欲背了楚恆登上馬車。
“若真是陳年舊事,”林淑淇形似瘋魔,忽然歇斯底裏地高聲問道,“你又何必將我的家傳短匕珍藏至今!”
小寒渾身一顫,不知是被林淑淇的吼聲嚇到,還是被這驚人的事實震動了內心。在眾人審視般的目光中,楚恆依舊以那副狼狽的姿態登上馬車,艱難地扒著門框進入車廂。
因方才言語失態,林淑淇更是憤憤不甘,數日的心力交瘁顯得她的肌膚和容色愈發蒼白疲倦。原是高雅無暇的大家閨秀,享譽玉京的二公子婦,此刻在楚恆麵前卻形容枯槁,與徒有一層皮囊的行屍走肉無甚區別。
“楚青岩!你若當真理直氣壯,早就該將那物件還我!留存至今,你又從未利用我做過什麽,你敢說你心裏就當真坦坦蕩蕩麽!”
美婦人玉手潔白,緊緊攥住了自己袍袖的一角,露出一小截纖瘦修長的玉指。
“此事,原是我做錯了些。當年二嫂將那匕首贈予我,我一直不曾得空尋出,導致搬家時不知所蹤。如今二嫂若要,我也實在是尋不到了的。不如二嫂將其算作銀兩之數,我稍後迴府,自當派人給二嫂送去。”
林淑淇一直活在自己設想的故事裏。
她原以為,她出嫁前楚恆未將自己的家傳匕首送迴,是因為心中一直留有她的一席之地。那是一把不算鋒利的短匕,為顯其不同,林氏族人特地在上頭鑲嵌了七色寶石。而這樣一把名貴匕首,就在二人年幼不懂世事時,被林淑淇送給了楚恆作定情信物。
後來,她再也沒見過這把匕首。
她私心裏以為,定情信物必是要好好珍藏的,楚恆必定是將其束之高閣,再不示於人前。可今日聽他一言,竟是早已拋諸腦後,不知其所蹤。
如此,算是徹徹底底斬斷了她的念想了。
美婦人出神地站在原地,身子在輕微的晨風間搖搖欲墜,幸得有聽安在一旁攙扶,方不至跌倒在地。象征著三公子府權貴的馬車就這般在她眼前緩緩駛離,驟然帶走了她小半生的牽念,無聲無息地消失在宮牆之外。
林淑淇淒淒一笑,領著聽安,緩步向宮門外行去。
她沒有多少壽歲了。可在真正的決斷之日到來前,她要安置好自己的孩子,償還所有欠下的孽債。
是林後逼她的。
“見過父王。”
老者端坐於書桌前,目光於大寒手中一掃,心中已隱隱有個猜測。他半垂了眼簾,不明晦暗地瞧著楚恆的麵色,心似古井無波。
那一摞書信皆是舊時之物,許些紙張的邊沿已些微泛黃,隻是依舊整整齊齊地碼在一起,不染一絲塵灰。楚王在心中暗暗歎了一口氣,無奈地牽出個難看的笑容來,仿佛已經知道楚恆此行前來的意思。
“今日早朝散得早,”老者尋了個旁的話題,道,“想來阿恆還未用早膳,便趕著過來了。”
“多謝父王體恤。”楚恆顯然不吃這一套,恭敬地拱手行禮,鄭重道,“兒臣今日前來,是為國事,而非私情。”
“國事?”楚王默然提了筆,用細膩柔順的狼毫筆尖輕蘸了朱墨,頭也不抬地埋入書中,“老三所稟之事,定是要緊的。”
楚恆頓了頓,察覺到了楚王心緒的變化。楚王一向待他十分疼愛,但那是建立在不提及陳年舊事的前提之下。如今他攜舊物而來,目的不言而喻,楚王便將他擱置一旁,連免禮都忘了告知。
少年默默直起了腰身,仰首望著那閉口不答的老者,苦澀道。
“兒臣,要狀告林氏。”他字字鏗鏘有力,赫然是將這些時日養下的氣力悉數留到了今日,大有破釜沉舟之感,“王後身為國母,罪行有三:一曰,縱族子弟不恥,累西南百姓無辜;二曰,私刨妾侍墳塚,致朝局動蕩不安;三曰……”
“夠了!”
“三曰,暗通他國……”
“夠了!”老者將朱筆一摔,怒極而起,“老三,自你幼時,孤便告知過你。林後,是你的嫡母,是楚國所有百姓的母親,怎容你在殿前汙人清名!”
楚恆自嘲一笑,眼中晶瑩,像是忽然釋懷一般,長出了一口氣。他抬手示意大寒將那些書信交予,繼而把那一大摞都擱置在自己毫無知覺的腿上,當著楚王的麵一本本翻開、一頁頁查看。
他口中喃喃,不知是否還在對楚王陳情。
“這本,是最近一迴,父王讓我帶去西南的萬民書;”他說著,將那一本拋在楚王麵前,接著是另一卷,“這卷,是西南書生遭山林大火後,為已故的老弱婦孺寫下的悼詞;這封,是兒臣府上暗衛,探得機密後臨終寫下的絕筆。”
書頁翻飛,一本本、一卷卷落在案前潔淨的長毯之上。
楚恆視野漸漸模糊,目光卻瞧見楚王身前案上的那一盤完好柑橘。
“清名?
“父王,你這般在意她的清名,可會在意我母妃的?”
……
在大寒和小寒等一眾暗衛的注目下,楚恆徹夜未曾合眼,獨自一人迎著冷風,在竹林中坐了一夜。他守著那一方破損的孤墳,任由跌落的竹葉劃傷他的靈魂,像是要將自己埋沒在枯槁之中。
小寒怕極了,生怕楚恆一時想不開,以自盡之法宣泄情緒。她想不明白,分明楚王對於秦氏女的態度昭然若揭,為何楚恆偏偏要再領著那些文稿、書頁,去宮中鬧上這一迴。
或許,隻有珈佑知道,他隻是想給楚王最後的一次機會。
數年的父子情誼,在這徹夜的冷風中煙消雲散。
……
“父王,林氏殺了我的母妃,您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可那是兒臣的母妃啊!”
“岩兒,父王一早就同你說過!林氏是為父的開國功臣,在朝中居不可撼動之地!你母妃之事已過多年,屍首迄今都無處可尋,你又要為父從何定罪!”
“沒有屍首,就不能定罪嗎?父王當西南這些罪證,都是一紙空文嗎!”
“林氏一倒,半個朝堂都要為之牽連!如今魯國新王登基,同梁國簽署了不戰之約,那梁賊自然將悉數兵力都放到了同大楚的邊境之上!楚國遭逢外患,若此刻下罰林氏,便是內憂外患相加!你身為公子,不談邊防社稷,反而來此同孤說些陳年舊事,意欲何為!”
“父王,我若有母妃,又怎會被欺淩至此!我若有母妃,又怎會被迫小小年紀就挨著您這一棵大樹!父王總說我同您親近,可我若有母妃,又怎會一雙腿到了如今還無法站立,生不如死!”
年邁的帝王怔住了,心髒狂躁地敲擊著胸膛,仿佛隨時要從喉中躍出。他本以為自己給了楚恆足夠的安全,甚至將自己的得力暗衛悉數給了他,應當能稍稍彌補他失去母妃的痛楚。可時至今日,聽他頭一迴以平靜而暗藏宣泄的語氣告知,心中竟隱隱作痛,茫然無措。
楚恆看他不答,眼中隱有熱淚,竟瘋魔地笑出了聲,似在諷刺自己的人生。
“父王,您現在知道了。”
知道我從一開始就記恨著你。
知道我從被太子欺淩的時候,就想著算計你。
知道我夜夜夢魘不斷,是因年幼時恐懼之故。
知道原來我這樣一個所謂公子,早已沒了父母疼愛。
孤苦伶仃,漂泊至今。
知我如此,不如無生。
……
晨起時分,大寒捧了一個漆黑的木盒,跪倒在楚恆身畔。他淡淡開口,聲音輕微,生怕吵亂了主上早已飄遠的思緒。
“主上,這是東南送來的一盒珍珠。先前小雪取走了一顆,剩下七十六顆,請主上示下。”
楚恆眼睫一抖,渾身打了個冷顫,緩緩迴神。他側眸瞥了眼那隻木盒,大寒便順勢將其打開,露出其中色澤溫潤的圓珠。單是一顆便罷了,若要集齊這顆顆大小相差無幾、質地醇厚的珍珠,怕是要費上不少功夫。
珍珠的柔和光澤,如同晨露般清新自然,它所散發的魅力猶如月落星沉,映照出大海的神秘與浩渺。
竹林裏,輕風陣陣,葉片相撞時發出瑟瑟之聲。楚恆眼神一空,感受著風中不再留存的溫和慈愛從自己周身剝離,仿佛連魂靈都空置了一半。
七六。
諧作妻留。
少年鬼使神差地抬手將蓋子摁下,一雙眼瞳黯淡無光,嘴角卻牽出一絲慘淡的笑容來。
……
楚王的桌案前一片狼藉,皆是林氏罄竹難書之罪。父子二人淹沒於洶湧的沉默中,溺亡了話語,唯神色各異,唿吸著炙人日影。
楚恆瞥見了那桌案上一盤橙黃的果子,隻是他父王同他一樣,一貫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公子。自他母妃之後,縱有近侍替楚王剝了橘皮,到底顧及不到其上微苦的橘絡。久而久之,楚王便是不喜,也還是漸漸習慣了。
少年深吸了一口氣,輕笑一聲,示意小寒推他出門。小寒順從地向楚王行了禮,便上前將自家主上往門外領去。
“父王可知,母妃待父王深情如許,每每思念父王時,便會替父王剝好柑橘、剔除橘絡。”楚恆笑容依舊,一雙瞳眸漆黑得沒了光澤,“兒臣自幼吃著母妃對父王的思念之果,迄今亦十分歡喜。可是父王,時至今日,您可還嚐過沒了橘絡的果子?”
“王上,若無意外,這間大殿,兒臣不會再踏足。”
年輕的公子被暗衛推出大殿時,屋外陽光正好,如飛瀑般傾瀉而下,落在少年的身上。陽光穿梭於微隙的氣息,舒緩,漫長。
殿外是滿目齊整泛光的青石板路,反射出銀色的光芒,照得人眼睛發花。少年身上是那件熟悉的深色朝服,衣袍上細密的繡線間隱匿著金輝,漸漸染白了他的麵容。
小寒推著他向三公子府的馬車行去,緘口不言,連大寒也隻是捧了那些書冊不敢開口。眾人遠遠瞧見石橋旁矗立的女子,神色古怪,可誰也不曾開口打破這詭異的安靜。尤其是小寒,麵上顯而易見地浮起一絲厭惡之色,不由地將楚恆的方向偏了偏,不願正麵對上那人。
“三公子。”
那美婦人蓮步輕移,從陽光中款款而來。一別數月,美婦人的麵上像是平白橫生了些枯槁和疲憊,雙唇是慘淡的微紅,發上也不見了那支象征地位的名貴鳳簪。
在場諸位皆知,林後拘了個年輕的林氏女子在宮中養著,大有培養繼承人的模樣。而一瞧林淑淇的情狀,連小寒心中都摸清了十之八九。楚恆不過瞥了她一眼,招了招手示意大寒將書冊先行裝上車,快速收拾了心緒,饒有興味地問道。
“聽聞二嫂數日不曾入宮,”他淡淡道,“今日倒是巧。”
“我見你方才眼底濡濕,大寒又帶了這樣多的物件兒……”林淑淇能成為林氏拉攏二公子的棋子,自也不是什麽愚笨之人,一眼就看穿了楚恆紊亂的情緒,“想來,這也是你最後一次踏足王上宮宇了。”
也?
楚恆心中似有所感,隻麵上不顯,心底已隱隱有了個猜測。
“二嫂有運籌帷幄之才。”楚恆幹幹地輕笑了一聲,不夾半分喜怒,“可是還想利用我,助你在王後麵前博一席之地?”
“我不欠林氏的。”林淑淇雙手搭在身前,也不曾同楚恆見禮,更似老友長談,“無論於你眼中,還是我自己看來,我林淑淇這一步,都已是必死之局了。”
“你我相識多年,既遇見了,我自當為你指一條明路——”楚恆見大寒返迴,頓了頓,答道,“二哥,才是你唯一的救命稻草。”
“可是阿恆,”林淑淇身形微顫,苦笑道,“我卻欠了你的。”
“二嫂與我……”
“你聽我說完。”林淑淇打斷道,苦澀翻湧,“我自幼便心悅於你,若我當年能堅定些,能……”
“二嫂。”楚恆不願再聽,“陳年舊事。”
少年抬手示意,大寒便立即上前,欲背了楚恆登上馬車。
“若真是陳年舊事,”林淑淇形似瘋魔,忽然歇斯底裏地高聲問道,“你又何必將我的家傳短匕珍藏至今!”
小寒渾身一顫,不知是被林淑淇的吼聲嚇到,還是被這驚人的事實震動了內心。在眾人審視般的目光中,楚恆依舊以那副狼狽的姿態登上馬車,艱難地扒著門框進入車廂。
因方才言語失態,林淑淇更是憤憤不甘,數日的心力交瘁顯得她的肌膚和容色愈發蒼白疲倦。原是高雅無暇的大家閨秀,享譽玉京的二公子婦,此刻在楚恆麵前卻形容枯槁,與徒有一層皮囊的行屍走肉無甚區別。
“楚青岩!你若當真理直氣壯,早就該將那物件還我!留存至今,你又從未利用我做過什麽,你敢說你心裏就當真坦坦蕩蕩麽!”
美婦人玉手潔白,緊緊攥住了自己袍袖的一角,露出一小截纖瘦修長的玉指。
“此事,原是我做錯了些。當年二嫂將那匕首贈予我,我一直不曾得空尋出,導致搬家時不知所蹤。如今二嫂若要,我也實在是尋不到了的。不如二嫂將其算作銀兩之數,我稍後迴府,自當派人給二嫂送去。”
林淑淇一直活在自己設想的故事裏。
她原以為,她出嫁前楚恆未將自己的家傳匕首送迴,是因為心中一直留有她的一席之地。那是一把不算鋒利的短匕,為顯其不同,林氏族人特地在上頭鑲嵌了七色寶石。而這樣一把名貴匕首,就在二人年幼不懂世事時,被林淑淇送給了楚恆作定情信物。
後來,她再也沒見過這把匕首。
她私心裏以為,定情信物必是要好好珍藏的,楚恆必定是將其束之高閣,再不示於人前。可今日聽他一言,竟是早已拋諸腦後,不知其所蹤。
如此,算是徹徹底底斬斷了她的念想了。
美婦人出神地站在原地,身子在輕微的晨風間搖搖欲墜,幸得有聽安在一旁攙扶,方不至跌倒在地。象征著三公子府權貴的馬車就這般在她眼前緩緩駛離,驟然帶走了她小半生的牽念,無聲無息地消失在宮牆之外。
林淑淇淒淒一笑,領著聽安,緩步向宮門外行去。
她沒有多少壽歲了。可在真正的決斷之日到來前,她要安置好自己的孩子,償還所有欠下的孽債。
是林後逼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