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本草綱目
都以為和離後我會青燈古佛,誰知 作者:會飛的魚2024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邑這才發現母親居然站在妹妹院外。
他眉頭微蹙,想到剛剛和妹妹的談話,周邑不由得探究地看了一眼母親秦氏。母親她是否聽到了妹妹和他的對話,尤其是關於生育那段?
周邑不希望母親聽見,他母親的性子他了解,自他高中狀元後,母親的心就有些飄了。若是再知道阿虞的身體出了問題,怕是會生出許多事端。
但很可惜,秦氏來得夠早,兄妹倆的對話她從頭到尾聽了個全。
因此,秦氏這才攔住了他,“三郎,你是不是要去蘇家?”
此話一出,周邑就明白了,他暗歎一口氣,神色如常道:“是的,蘇家大姑娘救了妹妹,我要去一趟蘇家向她表達感謝。”
秦氏問道:“那蘇家大姑娘真的不能生育了?”
周邑道:“母親,太醫隻說蛇毒對生育有影響,並不代表不能生育。”
秦氏卻聽不進去:“三郎你就別自欺欺人了。大夫嘴裏的話你還能不明白?他們啊,總是習慣把問題往好了說。那蘇家大姑娘定然是不能生育了,太醫說得那麽委婉不過是不想得罪她,給她一個心理安慰而已。”
秦氏拉住了周邑的手,焦急道:“三郎,這個時候你可不能往那蘇家湊。那姑娘不能生育,她現在看到你,肯定就像看到那救命稻草,非要綁死在你身上的。
本來她家世就比不上咱們家,現在連孩子都生不了,這樣的兒媳婦咱們可不能要。”
周邑看著麵前的秦氏,隻覺得十分陌生。
周邑道:“母親,既然我和阿姝的話您都聽到了,那您應該明白蘇家大姑娘是為了救阿姝才會被毒蛇咬傷,才會留下後遺症的。她對我們家有恩。
如果她真的不能生育了,那我更應該迎娶她迴家,好好照顧她。
如果我這個有婚約的未婚夫都嫌棄她,拋棄她,不願意迎娶她,還會有好人家願意迎她進門嗎?你讓她以後怎麽辦?”
秦氏道:“我顧不了那麽多!是,她是救了阿姝,對我們家有恩。我們可以補償她,我可以給她錢,很多很多錢。或者等你妹妹當了娘娘,就向官家進言提拔她父親。
報恩的方法那麽多,但我不能拿你去填這個窟窿。
況且我本來就不喜歡她。那姑娘從小是在寺廟長大的,成天跟著一群粗鄙蠻僧混在一起,缺乏教養不說,還喜歡四處拋頭露麵……這樣的姑娘她配不上你,她——”
“母親。”周邑有些生氣地打斷了秦氏的話,但還是耐著性子道,“母親,人無信則不立。而且這樁婚事是阿爹親定的,他不會允許咱們隨便毀約。”
聽到周邑提到丈夫,秦氏頓時有些心虛。
丈夫的性子確實如三郎所說的,執拗又固執,更不聽人言。
周邑接著表明自己的態度:“母親,自從定親後我就已經認定了蘇家大姑娘。在我心裏,她就是我未來的妻子。更不用說她還救了阿姝,於我們周家有恩。
背棄婚約,拋棄恩人,此等不仁不義之事,我們周家人斷不能為之。所以母親,請您成全兒子,看在兒子的份上接納這門婚事。”
周邑隻談信義,不說情愛。
因為他知道,如果他在母親麵前說他對阿虞的喜歡,說他的非卿不娶,不僅不會打動母親,反而會讓她更加反感阿虞,反對這樁婚事。
“母親,我還有差事要處理,就先去書房處理公務了。您早點迴屋歇息。”
周邑說完,便提出了告辭。坐在書房裏,他的心已經飛到了蘇家。他很擔心阿虞。
但他隻能極力地忍耐,他不能在母親極力反對的時候再去蘇家。不然他怕秦氏生氣之下,失去理智,做出什麽無法挽迴的事情。
秦氏看著兒子的背影,眼裏閃過一絲怒其不爭。
“嬤嬤你說,這孩子怎麽這麽死心眼?這般不懂變通,和他那個父親一樣執拗固執。”
聽到主母吐槽男主人,唐嬤嬤微垂著腦袋,並不敢搭話。老爺不會和夫人計較,卻不會放任一個下人對他指指點點。
蘇虞還不知道周家母子因為她而大鬧一場。
一家人美美地吃了個晚飯,蘇明言就跟著蘇虞打工幹活去了。除了父親蘇慎晚上又沒有迴家外,一切如常。
蘇明言抄書,蘇虞開始整理在宮裏那段時間遇到比較典型的脈案。
另一邊,結束值班迴家的王太醫聽說蘇家母女上門,還送了禮物後,臉色當即一黑。
“夫人,我不是說過了不能隨便收人禮物——嗎?”王夫人瞥了他一眼,將蘇虞送來的厚厚一遝,足足十本手抄本往他麵前一放。
王太醫說話的聲音低了下來,他翻開書皮,隻見扉頁上赫然寫著偌大的四個字——《本草綱目》。
第三頁,是蘇虞為這本書所寫的序言——
《本草綱目》,藥聖李時珍所著。
為著寫此書,李時珍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夫、藥工、捕蛇者為師,記錄上千萬字劄記,曆經二十七個寒暑,三易其稿,終於完成了這本足有一百九十二萬字的醫學巨著《本草綱目》。
……
學中醫者,無不要學這本《本草綱目》。
這本書不僅是當時最係統、最完整、最科學的一部醫藥學著作,為華國的藥物學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也對世界醫藥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
蘇虞前世並不是中醫,但她喜歡看醫書,不管是外國先進的醫學著作,還是華國傳統的中醫著作,她都愛看。
李時珍這本《本草綱目》更是看了不下十遍。
她本來就有過目不忘的技能,來到這裏發現這個時代根本沒有一本統一完備的藥草書。因為藥名混雜,大夫開方經常弄不清楚藥物的形狀和生長狀況。
便動了將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默寫下來的念頭。
一百九十二萬字,再加上繪圖,曆經八年,蘇虞才將這本醫藥巨典完整抄錄下來。
除了時間朝代和一些特殊信息,蘇虞隱去之後,有關藥聖李時珍以及李時珍著書過程的完整記錄,蘇虞都寫在了序言之上。
她不知道這個朝代延續下去還會不會出現一位叫做李時珍的醫者,也不知道他還會不會寫出這樣一本史詩級的醫藥著作。
但她覺得藥聖為這本書所貢獻的所有努力,都應當被這個時代的醫者、百姓所知曉。
“二十七載,三易其稿。”王太醫看著序言上力透紙背的文字,眼淚落了下來,他仿佛從這寥寥八個字中看到了一位醫者聖人沉默而堅定的身影。
王太醫幾乎是熬著夜看完一冊書,第二天一早,王太醫便抱著十冊書去了太醫院。他要奏請陛下,以太醫院的名義,將這十冊書刊印發表,以供天下醫者使用。
他眉頭微蹙,想到剛剛和妹妹的談話,周邑不由得探究地看了一眼母親秦氏。母親她是否聽到了妹妹和他的對話,尤其是關於生育那段?
周邑不希望母親聽見,他母親的性子他了解,自他高中狀元後,母親的心就有些飄了。若是再知道阿虞的身體出了問題,怕是會生出許多事端。
但很可惜,秦氏來得夠早,兄妹倆的對話她從頭到尾聽了個全。
因此,秦氏這才攔住了他,“三郎,你是不是要去蘇家?”
此話一出,周邑就明白了,他暗歎一口氣,神色如常道:“是的,蘇家大姑娘救了妹妹,我要去一趟蘇家向她表達感謝。”
秦氏問道:“那蘇家大姑娘真的不能生育了?”
周邑道:“母親,太醫隻說蛇毒對生育有影響,並不代表不能生育。”
秦氏卻聽不進去:“三郎你就別自欺欺人了。大夫嘴裏的話你還能不明白?他們啊,總是習慣把問題往好了說。那蘇家大姑娘定然是不能生育了,太醫說得那麽委婉不過是不想得罪她,給她一個心理安慰而已。”
秦氏拉住了周邑的手,焦急道:“三郎,這個時候你可不能往那蘇家湊。那姑娘不能生育,她現在看到你,肯定就像看到那救命稻草,非要綁死在你身上的。
本來她家世就比不上咱們家,現在連孩子都生不了,這樣的兒媳婦咱們可不能要。”
周邑看著麵前的秦氏,隻覺得十分陌生。
周邑道:“母親,既然我和阿姝的話您都聽到了,那您應該明白蘇家大姑娘是為了救阿姝才會被毒蛇咬傷,才會留下後遺症的。她對我們家有恩。
如果她真的不能生育了,那我更應該迎娶她迴家,好好照顧她。
如果我這個有婚約的未婚夫都嫌棄她,拋棄她,不願意迎娶她,還會有好人家願意迎她進門嗎?你讓她以後怎麽辦?”
秦氏道:“我顧不了那麽多!是,她是救了阿姝,對我們家有恩。我們可以補償她,我可以給她錢,很多很多錢。或者等你妹妹當了娘娘,就向官家進言提拔她父親。
報恩的方法那麽多,但我不能拿你去填這個窟窿。
況且我本來就不喜歡她。那姑娘從小是在寺廟長大的,成天跟著一群粗鄙蠻僧混在一起,缺乏教養不說,還喜歡四處拋頭露麵……這樣的姑娘她配不上你,她——”
“母親。”周邑有些生氣地打斷了秦氏的話,但還是耐著性子道,“母親,人無信則不立。而且這樁婚事是阿爹親定的,他不會允許咱們隨便毀約。”
聽到周邑提到丈夫,秦氏頓時有些心虛。
丈夫的性子確實如三郎所說的,執拗又固執,更不聽人言。
周邑接著表明自己的態度:“母親,自從定親後我就已經認定了蘇家大姑娘。在我心裏,她就是我未來的妻子。更不用說她還救了阿姝,於我們周家有恩。
背棄婚約,拋棄恩人,此等不仁不義之事,我們周家人斷不能為之。所以母親,請您成全兒子,看在兒子的份上接納這門婚事。”
周邑隻談信義,不說情愛。
因為他知道,如果他在母親麵前說他對阿虞的喜歡,說他的非卿不娶,不僅不會打動母親,反而會讓她更加反感阿虞,反對這樁婚事。
“母親,我還有差事要處理,就先去書房處理公務了。您早點迴屋歇息。”
周邑說完,便提出了告辭。坐在書房裏,他的心已經飛到了蘇家。他很擔心阿虞。
但他隻能極力地忍耐,他不能在母親極力反對的時候再去蘇家。不然他怕秦氏生氣之下,失去理智,做出什麽無法挽迴的事情。
秦氏看著兒子的背影,眼裏閃過一絲怒其不爭。
“嬤嬤你說,這孩子怎麽這麽死心眼?這般不懂變通,和他那個父親一樣執拗固執。”
聽到主母吐槽男主人,唐嬤嬤微垂著腦袋,並不敢搭話。老爺不會和夫人計較,卻不會放任一個下人對他指指點點。
蘇虞還不知道周家母子因為她而大鬧一場。
一家人美美地吃了個晚飯,蘇明言就跟著蘇虞打工幹活去了。除了父親蘇慎晚上又沒有迴家外,一切如常。
蘇明言抄書,蘇虞開始整理在宮裏那段時間遇到比較典型的脈案。
另一邊,結束值班迴家的王太醫聽說蘇家母女上門,還送了禮物後,臉色當即一黑。
“夫人,我不是說過了不能隨便收人禮物——嗎?”王夫人瞥了他一眼,將蘇虞送來的厚厚一遝,足足十本手抄本往他麵前一放。
王太醫說話的聲音低了下來,他翻開書皮,隻見扉頁上赫然寫著偌大的四個字——《本草綱目》。
第三頁,是蘇虞為這本書所寫的序言——
《本草綱目》,藥聖李時珍所著。
為著寫此書,李時珍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夫、藥工、捕蛇者為師,記錄上千萬字劄記,曆經二十七個寒暑,三易其稿,終於完成了這本足有一百九十二萬字的醫學巨著《本草綱目》。
……
學中醫者,無不要學這本《本草綱目》。
這本書不僅是當時最係統、最完整、最科學的一部醫藥學著作,為華國的藥物學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也對世界醫藥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
蘇虞前世並不是中醫,但她喜歡看醫書,不管是外國先進的醫學著作,還是華國傳統的中醫著作,她都愛看。
李時珍這本《本草綱目》更是看了不下十遍。
她本來就有過目不忘的技能,來到這裏發現這個時代根本沒有一本統一完備的藥草書。因為藥名混雜,大夫開方經常弄不清楚藥物的形狀和生長狀況。
便動了將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默寫下來的念頭。
一百九十二萬字,再加上繪圖,曆經八年,蘇虞才將這本醫藥巨典完整抄錄下來。
除了時間朝代和一些特殊信息,蘇虞隱去之後,有關藥聖李時珍以及李時珍著書過程的完整記錄,蘇虞都寫在了序言之上。
她不知道這個朝代延續下去還會不會出現一位叫做李時珍的醫者,也不知道他還會不會寫出這樣一本史詩級的醫藥著作。
但她覺得藥聖為這本書所貢獻的所有努力,都應當被這個時代的醫者、百姓所知曉。
“二十七載,三易其稿。”王太醫看著序言上力透紙背的文字,眼淚落了下來,他仿佛從這寥寥八個字中看到了一位醫者聖人沉默而堅定的身影。
王太醫幾乎是熬著夜看完一冊書,第二天一早,王太醫便抱著十冊書去了太醫院。他要奏請陛下,以太醫院的名義,將這十冊書刊印發表,以供天下醫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