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元夕看燈


    似乎才剛吃完冬至餃子,轉眼就到了吃臘八粥的時候。


    古語有言,過了臘八就是年。


    過了年,很快又是一年元夕。


    有道是“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元夕,是大熙朝最盛大、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節日。


    從正月十三開始,汴京城裏已經開始放燈,放燈活動會一直持續到正月十八。最熱鬧的當屬正月十五元夕這天。


    傍晚時分,蘇明言早早換好了新衣服,然後開始催促家裏人:“阿爹阿娘,祖父祖母,二哥,阿姐,你們好了沒?燈會馬上開始了。”


    “好了好了,別催了。”蘇虞應了一聲,然後在阿鹿的幫忙下梳了個雙螺髻。發髻形似螺殼,別上兩朵小巧的玉茗花,發根再以絲綢發帶固定,絲絛垂下如流蘇,盡顯少女的活潑俏皮。


    這是誰家姑娘啊,怎麽能這麽好看呢?


    蘇虞對著銅鏡臭美了兩秒。晃了晃腦袋,發髻紮得結實,輕晃不散。蘇虞很滿意,站起身對阿鹿道:“阿鹿,走吧,看燈去。”


    出了房門,想到什麽,她又折迴到梳妝台前,打開抽屜,從裏麵拿出一個首飾盒子,裏頭放的正是周邑送的那枚海棠點翠發簪。


    對著發髻比畫一二,怕自己手笨,把阿鹿好不容易盤好的螺髻給插散了,蘇虞最後還是把這門專業活計交給了阿鹿。


    阿鹿拿著簪子,端詳一二,最後把發簪插到了左邊螺髻的發根處,然後又把剛剛別上的玉茗花調整下位置。


    海棠花簪素雅清麗,和鵝黃色的玉茗花放在一起,一點也不突兀,反而更添了一份明豔俏麗。


    蘇虞有點為阿鹿可惜,這姑娘還真是生錯了時代,若是現代,憑她這一手盤發的手藝,那些古裝劇的妝造組絕對搶著要她。


    老太太仔細端詳了下蘇虞,拉著她的手拍了拍道:“這樣才對,小姑娘就是得打扮得美美的。”


    她這個孫女,也不知道隨了誰,忒不愛打扮。平時在家,不是在腦後墜個低低的馬尾,就是隨便編個麻花辮了事。


    “好。”蘇虞笑著應下來。現在有阿鹿幫忙梳頭,她自然也願意美美地。


    說起來,阿鹿在裝造這方麵是真的有天分,不過是跟著巷子裏的梳頭娘子學了幾個月,就已經會梳很多種發髻了。


    蘇虞就不行了,在這個時代待了十年,她目前為止還是隻會梳馬尾、紮麻花辮。按理說她前世也是靠手藝活吃飯的,打得一手好手術結,怎麽一到梳頭就麻了呢?


    想不通,是真想不通。


    一家人出了甜水巷,慢慢往禦街的方向走去。元夕這幾日,汴京城的各大街坊都會掛燈,但最熱鬧的還要屬禦街。


    禦街宣德門城牆外的山棚,有整個汴京城最豪華最富麗的燈光表演。


    走了沒兩步,就聽得人群中爆發出一聲響亮的“好”。


    “我去看看。”蘇明言就像脫離了繩索束縛的猴,哧溜一下竄進了人群裏。


    蘇明致和蘇明言一個性子,也跟著要去看熱鬧,被蘇虞一拎領子揪了迴來。


    “蘇明致你就別添亂了。你看看你六哥的身高,再看看自己的個子。你跟著去你能看清嗎?別被人群一擠,就踩地上了。”


    蘇明致抬眼看去,這一路不是腿就是腰,哼了一聲,乖乖迴到了大姐身邊。


    蘇慎好笑,掐著他的腰,把人舉起來,坐到了自己的脖子上:“小七別急,大伯架著你看。”


    一家人擠進人群,原來是有人在表演雜耍——吞鐵劍。


    蘇明言又竄了迴來,站在蘇虞邊上,似模似樣地點評:“沒有張九哥厲害。九哥吞的可是雙麵鋒刃的絕世利劍。”


    蘇虞瞥了一眼那表演的伶人,抬手給了蘇明言一個爆栗子,“你看就看,瞎對比什麽?”


    旁邊一個拿著銅鑼的小廝,聞言對著蘇虞笑了笑:“小郎君說得沒錯,張九哥表演的吞鐵劍確實一絕。我們啊,就盼著哪一天能達到他那樣的境界。”


    說著,他當地一聲敲響了銅鑼,舉著銅鑼,圍著眾人轉了一圈,嘴裏說著俏皮話:“吞鐵劍嘞,都來看看。各位兄弟姊妹老少爺們,咱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啊。”


    吳氏從袖子裏摸出兩枚銅子放到銅鑼上,一家人退了出來繼續去看別的熱鬧。


    ——魔術、雜技、傀儡戲、說唱、說渾話(類似相聲)、說書、歌舞、雜劇、蹴鞠、猴戲、猜燈謎、弄蟲蟻、沙畫、武術表演、男女相撲比賽……,這一路隻看得人挪不開眼睛。


    蘇家人走走看看,到宣德門外時,剛好遇到放燈,霎時山棚萬燈齊亮。


    金碧相射,錦繡交輝。


    蘇虞看著燈,眼裏是遮不住的震撼。


    太美了,簡直美到心爆炸。


    就在這時,山棚頂端儲水櫃的出水口齊齊打開,水流直下,如瀑布奔騰,又似銀河下瀉,水汽蒙蒙,在萬燈的映照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這樣的磅礴和壯麗,是現代科技再如何先進都無法呈現出來的波瀾壯闊。


    難怪,前世南宋滅亡後,身在元朝的南宋遺民是那樣的懷念南宋,懷念臨安,懷念元夕。


    蘇虞想,就算是為了這萬千燈火,她也不希望大熙落入滅亡的境地。


    蘇虞看著燈,並不知道有人也在看著她。


    正如卞之琳《斷章》中所寫的那樣: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宣德門城樓上,霍珹隔著帷帳,一看就看到了身在人群中的蘇虞。山棚上的燈光亮起來時,火光落在了她的眼眸裏,那麽明亮,那麽灼熱。


    看燈的人那麽多,但是奇怪,他似乎就是能一眼從這萬千人中認出她來。


    霍珹下意識起身離開帷帳,馮進忠忙跟上去,低聲詢問:“官家,您這就迴宮嗎?”大熙朝的皇帝有與民同樂的習慣,每年元夕,皇帝都要來宣德門城樓上與百姓共賞萬千燈火。


    霍珹搖頭:“拿常服來,我出宮一趟。”


    馮進忠有些詫異,皇帝原本沒有出宮的計劃。畢竟每次出宮,都要調動很多護衛明麵暗中保護。麻煩且不說,出宮次數多了也不安全。


    況且今天元夕,汴京城裏四處都是遊人。人多得擠不開腳,用摩肩接踵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這便給皇帝的護衛工作增加了許多難度。


    不過皇帝既然提出了要去,他隻能安排下去。馮進忠很快拿來一套常服,伺候皇帝換上,然後又找到負責保護皇帝安全的羽林郎將衛知舟,讓他安排人手隨身保護皇帝。


    另一邊,瀑布落盡,水聲漸歇。


    蘇虞目光挪向了山棚左邊,那是一尊巨大的文殊菩薩塑像上,菩薩身騎巨獅,手持慧劍。


    山棚的右邊則是身跨白象的普賢菩薩。這二位菩薩,前者代表了智慧,後者代表了德行,強調實踐,意為行勝於言。


    二者相輔相成,共同詮釋佛祖理智、定慧,輔佐如來佛祖弘揚佛法。


    兩位菩薩的五指中皆有水流噴出,像極了後世的噴泉。


    不過此時,這菩薩指尖水應該有著獨特的寓意。


    短短時間,蘇虞已經看到不少穿著書生長袍的文人,排著隊擠在二位菩薩身前,雙手合捧接菩薩五指中噴出的清水喝。


    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年輕學子,但也不乏年長者。


    “二哥、五哥、七弟,走走,快去接水。讓文殊和普賢菩薩保佑二哥明年春闈高中,保佑我們三學業有成,將來科舉順利。”


    周明言見到菩薩指尖噴水了,忙往菩薩像前湊,不僅自己往前湊,還慫恿哥哥弟弟一起去。


    最後也不忘記拉上蘇虞:“阿姐也去,姑娘家也應德才兼備才是。”


    蘇虞被蘇明言裹挾著跑到了文殊菩薩身前,水流滋地打到了她的臉上。


    “……”蘇虞一摸臉,剛想罵兩句蘇明言這小子不靠譜,卻見小未婚夫周邑就站在她的麵前,含笑地看著她。


    蘇虞一甩手上的水,暗自慶幸,幸好出門前,阿鹿要給她抹粉時她沒同意,不然這會兒就隻能頂著一臉漿糊來見小未婚夫了。


    周邑看著蘇虞,她今天難得打扮了,穿著鮮亮的裙襖,頭上還盤了發髻,簪花紮帶,整個人顯得俏皮又靈動。


    正想著,周邑的目光落在了蘇虞發間的海棠花簪上,他的眸光一亮,心間生出歡喜。


    ——蘇虞戴上了他送的花簪。


    蘇虞也發現了周邑的目光,她下意識抬手摸了摸鬢角的那枚海棠花簪,問道:“好看嗎?”


    “嗯。”周邑點頭,壓低了聲音道,“很好看。”


    “那就好。”蘇虞道,“不枉我出門後還特意折迴去把簪子戴上。”


    見周邑不解,蘇虞解釋道:“我想著你們雖然要閉門備考,但元夕一年才一次,無論如何今夜也該出來透透氣,換換心情。這樣——看燈時若是遇上你,就能讓你看看我盤著發髻,戴著簪子的模樣了。”


    周邑聽到了心花綻放的聲音。


    他的眼裏就隻有麵前這個姑娘,怎麽會有這樣可愛的女孩子。


    周邑一喜,忍不住給出承諾:“那我以後給你買更多更好看的發簪。”


    “好啊。”蘇虞笑,“那我以後的發簪可都靠你了。”


    兩人對視一眼,都笑了起來。


    正好這時,教坊的男女藝人們頭戴紅巾,身穿彩服,從他們身旁走過。


    “教坊的藝人們來表演百戲了。”人群裏歡唿一聲,都朝著不遠處的荊盆奔去。


    出皇城宣德門,是一條非常寬闊的街道,名為禦街。


    過百來米,有一個非常寬闊的大廣場。每年元夕,官府都會在廣場上用荊棘圍一個大圈,長百餘丈,叫做“荊盆”。荊盆內搭建樂棚,教坊的藝人就在這裏表演音樂、百戲。


    教坊是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唐時開始設置,大熙延續了下來。教坊專掌雅樂以外的音樂、舞蹈與百戲等的教習、排練及演出等事務。


    教坊裏的藝人往往都身懷絕技,有的能歌善舞,有的擅長雜技。總之皆有一技之長,而能在元夕日被選上來荊盆的藝人絕對是人中龍鳳。


    “去看看百戲嗎?”周邑問道。


    蘇虞點了點頭,“去。”


    荊盆外,已經聚集滿了圍觀的群眾。


    周邑拜見過蘇家長輩後,便護著蘇虞往荊盆內圍走去。


    人太多,周圍又很吵鬧,兩人差點被擠散了。周邑努力護住蘇虞,他看了眼蘇虞的手,猶豫了一下,還是牽住了她的手。


    十指交握,蘇虞詫異地看了眼周邑。


    她能感覺到少年對她的喜歡,但她更清楚周邑是一個典型的封建時代的文人。文人,對於禮的推崇程度,遠比武將庶民要深,這是他們刻在骨子裏的信條。


    男女授受不親,即便兩人已經定親,可以稍微親近一些,但依然講究個“發乎情,止乎禮”。大庭廣眾悄悄牽手,絕對是違背禮教的。


    周邑沒想這麽多,他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他握著的那隻手上。蘇虞的手小小的,捏起來軟軟的,有一點點肉,卻更可愛,和他指節分明的手完全不一樣。


    周邑想著,紅暈再次上臉,他有些羞澀,更覺得刺激。


    察覺到蘇虞驚訝的眼神,周邑小聲解釋道:“人太多了,我怕把你弄丟了。”


    “這樣啊。”蘇虞說不上自己是什麽心情,貌似有點失望?


    她還以為他是想牽她的手呢!


    “表演開始了。”


    圍觀的群眾慢慢安靜下來,大家都專注地看著上場的教坊藝人做著各種高難度的動作,嘴裏不時發出一聲驚唿聲或者讚揚聲。


    周邑目光專注地看著麵前的表演,卻沒有鬆開蘇虞的手。似乎是怕她冷,他還把她的手往自己棉袍口袋裏塞了塞。


    蘇虞慢慢迴過神,嘴角翹起了一個好看的弧度。


    她將目光放到節目上,慢慢地就被場上藝人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碗注、踢瓶、筋鬥、擎戴……


    每一項都無比的驚險,好幾次蘇虞都覺得那個表演的小姑娘要掉下來了,她一個翻身又扭了迴去。


    要知道這時候的雜耍可沒有威亞保護,踩著比人還高的高竿,還能做出一係列的雜耍動作,真是不佩服不行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都以為和離後我會青燈古佛,誰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會飛的魚2024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會飛的魚2024並收藏都以為和離後我會青燈古佛,誰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