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廣寒糕


    比賽結束,蘇虞幫著幾個少年將那些花兒分發給想要的市民,然後才獨自前往智吾大師的禪院。


    周邑贏了何嘉,同隊的幾個少年約著要一起喝酒慶祝。蘇明言這個小跟屁蟲也跟著要去鬧鬧,最後就剩下蘇虞一人。


    蘇虞也樂得自在,十一二歲的男孩子,精力旺盛得很。帶在身邊,特別鬧騰。


    辯論賽結束已經接近午時,快到禪院時,小沙彌阿森剛好拎著食盒過來。


    看到蘇虞,阿森眼睛一亮,高高興興道:“師姐,今天香積廚的師兄們做了槐葉冷淘,師兄讓我給住持師傅送一些過來。是按照你送來的方子做的,味道可好了。”


    “真的嗎?”蘇虞也覺得高興。


    槐葉冷淘是她上一世那個宋朝出現的美食,不過蘇虞做了改良。尤其是醬汁,這可是她獨家秘方。讓這道菜即便沒有辣椒油,都能發揮出辣椒油的香辣誘人。


    “嗯嗯。”阿森點了點頭,“每次做這道麵食,我都能連吃兩大碗呢!”


    小沙彌饞得直咽口水。


    蘇虞笑:“那看樣子你確實愛吃。”


    她伸出手接過阿森手裏的食盒,笑道:“食盒給我吧,正好我要去見師傅,順道帶過去。你呢,迴去吃飯吧。”再不放他走,那口水都要把食盒淹沒了。


    蘇虞拎著食盒走進智吾大師的禪院,他還坐在石榴樹下,手裏拿著毛筆,正在寫字。


    蘇虞知道他在寫什麽,智吾大師有寫脈案的習慣,每次義診之後,他都會將遇到的病例、病症,開的脈方,治療效果一一記錄,方便以後參考比對。


    “師傅,先吃午飯吧。”蘇虞將食盒放到茶桌上,提醒了一聲。


    智吾大師迴過神,將手頭的病例寫完,然後才停下筆。去禪房裏打水,洗了手,再過來吃午飯。


    香積廚的師兄們知道蘇虞過來,一定會陪智吾大師一起吃頓午飯,所以這食盒裏也有她那一份。


    蘇虞先給智吾大師拌好,然後再弄自己那份。她口味重,放的茱萸油要多些,味道更辛辣。


    智吾大師嚐了一口,讚揚道:“確實不錯,清爽而味富,十分開胃。我剛迴來,小阿森就說你弄了個新鮮吃食來,說是極其美味。這樣一嚐,果然好吃。”


    “師傅覺得好就多吃點。”


    吃過午飯,又幫著智吾大師整理脈案,到了和馬車夫約定的時間,蘇虞才坐上馬車準備迴城。


    迴城的路上人也很多,大多都是那些出城看熱鬧的市民們。大家嘰嘰喳喳,議論紛紛,說的還是大相國寺的這場辯論。


    “你聽到沒,午朝門死的那些人可都是些貪官汙吏,這樣的人該殺,皇帝殺得好。”


    “那小書生說得不錯,皇帝是個好皇帝,會為了咱老百姓著想。”


    “有這樣的好皇帝在,咱們以後的日子可有盼頭咯。”


    一行人喜氣洋洋,一掃前些日子的低迷和驚慌。


    蘇虞聽著,嘴角也浮起一絲微笑。


    遠山的夕陽,還不曾沉沒在幽寂而冰冷的暗夜之中,它散發出來的光芒,依然是明媚而耀眼的。


    蘇虞並不知道,原本的大熙正是從此時開始落寞。


    萬民書一事越鬧越大,不知情的百姓被裹挾其中。


    皇帝為了平息紛亂,最後還是采取了武力手段,於是原本就傳得紛紛揚揚的暴君一名徹底化為實證。


    民意這種東西是極其虛無縹緲的,看似不重要,實則極為重要。百姓畏懼皇帝,皇帝嚐到了用殺人解決問題的甜頭,百官忙著爭權奪利和皇帝博弈,人心渙散之際,偏又爆發了更多的天災人禍。


    旱災蝗災瘟疫接踵而至,邪教伺機而動,煽風點火,蠱惑了心有間隙的百姓,內亂爆發。


    平亂,加稅,百姓苦不堪言。然而此時,北方的遊牧民族也在趁虛而入……


    大熙朝就如同一艘老舊的巨輪,在各方的撕扯下,船艙破了,船進了水;桅杆斷了,巨船不再揚帆;人心散了,船上的舵手隻想著找條小船,拿著搶來的金銀珠寶跑路,不再努力維係這條巨船。


    最後,巨船沉入水底。


    船上的百姓四分五裂,陷入了動亂和戰爭之中。


    *


    江州郡


    蘇家老宅


    八月金秋,桂花香滿城。八月八號一早,蘇虞就帶著阿鹿去市集買了一籃子桂花迴來。


    每年秋天,蘇家都要做一些廣寒糕來吃。況且今年八月還迎來了大熙朝三年一度的秋闈,這寓意著蟾宮折桂的廣寒糕就更是要做了。


    蘇虞帶著阿鹿將買迴來的桂花淘洗幹淨,放在簸箕上晾幹,然後就趕緊去處理其他配料。


    半斤糯米粉、三兩麵粉,加入一兩半的白砂糖,以及適量的糖漬桂花,混合均勻,再加入適量的清水,攪拌均勻至麵糊黏稠,掛筷而不斷。


    麵糊上蒸籠蒸熟,趁熱將蒸熟的糕體用濕紗布裹住,不斷地翻掀,揉捏直至麵團光滑,糕體細膩。


    揉好的糕團放入模具,整平,切成小塊。再淋上桂花蜜或者撒上晾幹的桂花,這道廣寒糕便算是完成了。


    除了廣寒糕,蘇虞還做了三樣糕點——狀元糕、步步糕以及定勝糕。


    而遠在汴京城的蘇家,也做了這四樣糕點。除了自家吃,吳氏還特意找人定了一些比較高檔的食盒,將四樣點心每種都裝一些,然後讓五郎六郎給蘇家姻親以及蘇慎交好的同僚家送去。


    很快,其他家也做了糕點送到蘇家。這些糕點做法都很簡單,用料也不外乎糖、油和粘糯米粉,取的就是個好寓意。


    不過每家有各家的做法,填料也有講究,所以還是能吃到很多不同的口味。


    就比如那狀元糕,家境一般的就做最基礎的版本。


    糯米洗淨晾幹,入鍋小火炒熟炒香,用碾子碾成粉末,過篩後混入白糖、燒熱的豬油,揉捏光滑。再分成小份,搓圓,入模具,按出狀元二字,蒸熟即可。


    若是家境好的,就會在糕裏加入各色餡兒——芝麻糖餡兒、花生餡兒、玫瑰豆沙餡兒,甚至是豬肉餡兒。愛吃啥加啥,畢竟這道糕點,重點在於糕皮上印出的狀元二字。


    除了糕點,吳氏在給家裏四個學子準備秋闈用品時,也給三個姻親家的學子送去了一份考生專用清單。


    秋闈考三場,每場考三天兩夜,合起來就是九天六夜。


    這九天,吃喝拉撒都在那小小的號房裏,對於考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是不小的挑戰。


    往屆那麽多年,年年都有學子病倒累倒,甚至死在號房裏的情況。


    所以不論秋闈還是春闈,這都是大事,疏忽不得。


    吳氏準備東西時,蘇虞也看了眼,想著如有疏漏也好補充一二。看完,蘇虞就發現,嗯,這還真不用她多事。


    吳氏準備得十分齊全,科舉考試時用的文房四寶都是專製的。


    毛筆要用筆杆鏤空的,墨條和硯台要用薄的,鎮紙、水注都要用瓷的,這是為了預防作弊,也是為了避嫌。免得考場還沒進,考試用的家夥就被進場檢查的號軍銷毀或者沒收了。


    生活用品準備了桐油布、羊毛卷布、兩套單衣,兔毛大衣、擦汗布巾以及照明用的蠟燭。


    油布是為了擋風防雨。羊毛卷布,答卷時做氈布,吃東西墊桌,睡覺時做下臨時床墊。至於兔毛大衣則是為了防寒。


    八月暑熱未退,寒意將至。穿棉衣未免誇張,穿單衣就怕下雨。秋天是一層秋雨一層寒,落了雨,考生很容易得風寒。有兔毛大衣,冷了裹著,晚上睡覺也能當被褥蓋著。


    最關鍵是這東西隻有一層,不至於像棉衣那般有夾帶的風險,也就不會在入場檢查時被拆卸成四分五裂。


    藥品有艾草、雄黃、錠子藥、生薑、茶葉以及一些小藥丸子。


    艾草雄黃用來驅蟲祛蛇,錠子藥是用多種中草藥熬製濃縮而成的固體膏狀藥,有點類似現代的風油精,起提神醒腦、消暑解毒的功效。生薑驅寒,茶葉則是為了清新口氣以及提神醒腦。


    小藥丸子主要有四種——治療風寒、發熱、中暑,以及腹瀉。每種藥丸子都拿瓷瓶分裝好,寫上小標簽,用時一目了然。


    食物有米麵鹽糖、肉幹和雞蛋和清水。蘇虞還額外推薦兩樣食物——烤饅頭片和油茶。


    肉幹雞蛋補充蛋白質,鹽糖是好東西,秋闈九天,天氣悶熱,環境簡陋,吃不好睡不好,很容易生病或者腹瀉,有鹽糖水能及時補充能量和電解質,不至於因為脫水昏迷。


    至於蘇虞著重推薦的烤饅頭片和油茶則是因為八月份天氣溫度還比較高,食物很容易變質。烤幹的饅頭片,以及重油重糖的油茶(炒麵)不容易變質吃壞肚子。


    且她還有另外一重考慮。


    這兩樣都是熟食,不需要怎麽加工就能吃。


    秋闈九天,但是真正能拿來考試的時間非常緊促。晚上天黑不能答卷,淩晨和傍晚最好也不要答卷,天黑看不清,寫個錯字就完了。


    中午時分光線最好,但最好還是不要答卷,天熱容易流汗,萬一汗水打濕了卷麵,卷麵有瑕,結果也隻能是個不錄。


    最後能答卷的時間就剩下早上辰時、巳時以及下午申時,這麽點時間,要寫詩賦、經義、策論,時間非常緊促。


    這就導致一些學子考完連卷子都沒寫完,或者倉促之下,牛頭不對馬嘴、字跡潦草,完全發揮不出自己平時應有的水平。


    萬一時間不夠,節省下來的煮飯時間沒準就幫到了自己。


    此外還要帶打火石、木炭、小爐子以及一個小巧的銅鍋。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煮點熱水喝或者熬點米粥喝對身體更好。一連九天的考試,強度不可謂不大,身體舒服了才能堅持得更久。


    吳氏寫完清單,蘇虞猶豫了一下,還是在吳氏送去的單子裏加上一項——臭號免疫訓練。


    強烈建議諸位準備下場的考生們可提前在家中茅廁附近進行臭味免疫訓練,免得不幸分到了臭號附近,被熏得頭暈腦脹寫不了卷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都以為和離後我會青燈古佛,誰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會飛的魚2024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會飛的魚2024並收藏都以為和離後我會青燈古佛,誰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