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戶籍新題,再啟征程
穿越大明成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作者:常看常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戶籍新題,再啟征程
晨霧還未散盡時,李明已經站在了江寧縣衙的滴水簷下。
簷角鐵馬被江風吹得叮當作響,他伸手接住一滴墜落的露水,指尖在《賦役全書》封皮上洇開淡淡的水痕。
\"大人,燕子磯三百戶的新黃冊確實有問題。\"蹇達抱著算盤追上來,青色官服下擺沾滿泥點,\"昨夜屬下用您教的複式記賬法核對,發現魚鱗冊上的桑田畝數比實際少了五成。\"
李明摩挲著貝殼碎片上凹凸的鹽引編號,忽然想起昨日在江邊見到的運鹽船隊。
那些赤腳挑夫肩頭的血泡與黃冊裏的朱砂印記重疊,讓他喉嚨泛起鐵鏽般的腥甜:\"備馬,去會會那位''樂善好施''的周員外。\"
馬蹄踏過青石板路時,李明注意到路旁流民營地裏飄著炊煙,有個瘦小的身影正蹲在土灶前數麥粒。
小女孩抬頭瞬間,他看見她脖頸處青紫的烙印——那是大戶人家逃奴特有的標記。
周家莊園建在燕子磯半山腰,朱漆大門上的銅釘在秋陽下閃著冷光。
管家引著他們穿過三重月洞門,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後傳來絲竹聲,四十餘歲的周員外正斜倚在紫檀榻上剝蟹黃。
\"李參政當真要為幾本黃冊奔波?\"周員外將蟹殼擲入金盆,渾濁的眼睛掃過李明腰間素銀魚袋,\"前日應天府同知大人來品蟹,還誇讚本府佃戶最是安分。\"
蹇達正要發作,李明卻笑著從袖中取出《洪武輿圖》。
羊皮卷軸展開時,朱砂圈住的燕子磯位置赫然釘著三枚貝殼,恰好與鹽引編號首字對應:\"聽說周員外上月剛購入二十艘漕船,不知運的是秋糧還是私鹽?\"
周員外拍案而起時,腰間玉帶撞翻了蟹八件,銀匙墜地聲驚飛簷下白鷺。
十餘名護院從迴廊暗處現身,鋼刀出鞘的寒光映在李明瞳孔裏。
\"本官奉旨整頓戶籍,見此令牌如見聖上。\"李明解下玄鐵令牌輕放案幾,令牌邊緣沾著的朱砂在烏木案上滾出血珠,\"聽聞令郎在國子監攻讀,若他知道父親私藏逃奴、偽造黃冊...\"
周員外額角青筋突突直跳,忽然抓起茶盞擲向書架後的暗格。
檀木機關彈開的瞬間,蹇達已經飛身接住墜落的賬簿——泛黃的紙頁間夾著鹽引存根,墨跡與貝殼碎片上的編號嚴絲合縫。
當李明念出第三十七張鹽引的簽發日期,周員外終於癱坐在滿地蟹殼裏。
秋陽透過茜紗窗照在他冷汗涔涔的臉上,像潑了層變質的蟹膏。
暮色四合時,李明站在江邊看衙役清點周家莊園的隱戶。
那個數麥粒的小女孩擠在流民隊伍最前頭,破衣露出肩頭烙印——正是黃冊上缺失的\"丁酉年三月廿七\"的日期。
\"大人,這些舊檔...\"戶籍檔案管理員抱著發黴的魚鱗冊欲言又止,懷中文書被江風吹得嘩啦作響。
李明望著江心漸起的霧靄,忽然想起晨間那張素箋上的浪花紋水印,在暮色裏泛著詭異的靛藍。
暮色中的江風卷起魚鱗冊發黴的紙頁,李明的手指在\"丁酉年三月廿七\"的朱砂印上頓了頓。
他忽然注意到檔案管理員官袍袖口沾著幾點靛藍墨漬,與浪花紋水印的顏色如出一轍。
\"把這些舊檔全部搬迴縣衙。\"李明轉身時,江心恰好傳來戌時的鍾聲。
流民隊伍裏那個肩頭帶烙印的小女孩,正踮腳去接衙役分發的炊餅,破衣袖口滑落的瞬間,露出腕間半枚蓮花形狀的燙傷。
二更天的縣衙燈火通明。
二十箱洪武三年至五年的黃冊在庭院裏鋪開,黴味混著陳年墨香。
戶籍檔案管理員王典史跪坐在廊柱下,鼻梁上架著西洋水晶鏡,正用李明新教的\"交叉核驗法\"比對魚鱗冊。
\"大人請看。\"蹇達突然抓起兩本冊子衝進值房,\"洪武四年燕子磯的桑田畝數,黃冊記三百二十頃,魚鱗冊卻標四百頃,這多出來的八十頃...\"
李明正在案頭拚合貝殼鹽引,聞言用朱筆在地圖勾勒出周家莊園的位置:\"明日帶丈量隊去江灘,那些蘆葦蕩裏恐怕藏著私墾的桑田。\"他說話時目光掃過窗外,看見王典史正偷偷用袖口擦拭水晶鏡片,靛藍的官袍在燈籠下泛著奇異的光澤。
梆子敲過三更時,王典史佝僂著腰進來迴話:\"下官查到大地主丙名下的永業田...\"他枯瘦的手指在賬冊上發抖,\"將七十二戶佃農掛在清涼寺已圓寂的慧遠大師名下,稱作...稱作寺產寄戶。\"
李明抓起茶盞又放下,青瓷底在檀木案上磕出清脆聲響。
他想起昨日在周家暗格裏找到的鹽引存根,編號恰與應天府同知簽發的漕運文書相符。
跳動的燭火中,王典史官袍上的浪花紋路仿佛活了過來,在牆上投出粼粼波光。
次日清晨,縣衙前的青石板廣場擠滿了百姓。
大地主丙被衙役押上來時,鑲玉腰帶還掛著半片蟹殼,想必是昨夜又在秦淮河畫舫宴飲。
當李明展開那卷蓋滿紅印的丈量圖,圍觀人群突然爆發出驚唿——圖上用赭石顏料勾勒的私墾桑田,竟拚成個巨大的\"丙\"字。
\"按《大明律》...\"李明特意頓了頓,等衙役敲響堂鼓,\"隱匿人丁者,每戶罰沒桑田五畝!\"他話音剛落,蹇達立即帶人抬出十口貼封條的木箱,裏麵全是從丙家地窖搜出的假地契。
大地主丙突然掙脫衙役撲向公案,卻被李明早有準備地亮出玄鐵令牌。
令牌邊緣的朱砂紅痕在晨光中宛如血刃,驚得這個腦滿腸肥的豪紳癱坐在地。
當衙役開始宣讀七十二戶流民的新戶籍時,不知是誰帶的頭,人群裏突然飛出一把爛菜葉,正砸在丙員外金絲織就的襆頭上。
慶功宴擺在江寧縣衙後院的梧桐樹下。
李明卻獨自倚著水井旁的葡萄架,就著燈籠火光翻看舊檔。
當他蘸著茶水在石板上勾畫浪花紋水印時,忽然發現洪武三年的文書用的竟是江寧本地少見的徽州宣紙。
\"大人!\"蹇達舉著酒盞搖搖晃晃走來,\"周家莊園清點完畢,共查出...\"他的聲音戛然而止,因為看見李明突然攥緊那份應天府同知批閱的鹽引公文——紙張邊緣的浪花紋路裏,隱約藏著半枚蓮花形狀的暗紋。
夜風吹落井邊的梧桐葉,李明望著前院尚未撤去的公審台,手指無意識摩挲著貝殼鹽引上的編號。
更夫敲響子時的梆子時,他摸出懷中那份蓋著浪花紋水印的空白文書,對著月光看見紙紋間浮出細若蚊足的蓮花輪廓,與小女孩腕間的燙傷完美重合。
晨霧還未散盡時,李明已經站在了江寧縣衙的滴水簷下。
簷角鐵馬被江風吹得叮當作響,他伸手接住一滴墜落的露水,指尖在《賦役全書》封皮上洇開淡淡的水痕。
\"大人,燕子磯三百戶的新黃冊確實有問題。\"蹇達抱著算盤追上來,青色官服下擺沾滿泥點,\"昨夜屬下用您教的複式記賬法核對,發現魚鱗冊上的桑田畝數比實際少了五成。\"
李明摩挲著貝殼碎片上凹凸的鹽引編號,忽然想起昨日在江邊見到的運鹽船隊。
那些赤腳挑夫肩頭的血泡與黃冊裏的朱砂印記重疊,讓他喉嚨泛起鐵鏽般的腥甜:\"備馬,去會會那位''樂善好施''的周員外。\"
馬蹄踏過青石板路時,李明注意到路旁流民營地裏飄著炊煙,有個瘦小的身影正蹲在土灶前數麥粒。
小女孩抬頭瞬間,他看見她脖頸處青紫的烙印——那是大戶人家逃奴特有的標記。
周家莊園建在燕子磯半山腰,朱漆大門上的銅釘在秋陽下閃著冷光。
管家引著他們穿過三重月洞門,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後傳來絲竹聲,四十餘歲的周員外正斜倚在紫檀榻上剝蟹黃。
\"李參政當真要為幾本黃冊奔波?\"周員外將蟹殼擲入金盆,渾濁的眼睛掃過李明腰間素銀魚袋,\"前日應天府同知大人來品蟹,還誇讚本府佃戶最是安分。\"
蹇達正要發作,李明卻笑著從袖中取出《洪武輿圖》。
羊皮卷軸展開時,朱砂圈住的燕子磯位置赫然釘著三枚貝殼,恰好與鹽引編號首字對應:\"聽說周員外上月剛購入二十艘漕船,不知運的是秋糧還是私鹽?\"
周員外拍案而起時,腰間玉帶撞翻了蟹八件,銀匙墜地聲驚飛簷下白鷺。
十餘名護院從迴廊暗處現身,鋼刀出鞘的寒光映在李明瞳孔裏。
\"本官奉旨整頓戶籍,見此令牌如見聖上。\"李明解下玄鐵令牌輕放案幾,令牌邊緣沾著的朱砂在烏木案上滾出血珠,\"聽聞令郎在國子監攻讀,若他知道父親私藏逃奴、偽造黃冊...\"
周員外額角青筋突突直跳,忽然抓起茶盞擲向書架後的暗格。
檀木機關彈開的瞬間,蹇達已經飛身接住墜落的賬簿——泛黃的紙頁間夾著鹽引存根,墨跡與貝殼碎片上的編號嚴絲合縫。
當李明念出第三十七張鹽引的簽發日期,周員外終於癱坐在滿地蟹殼裏。
秋陽透過茜紗窗照在他冷汗涔涔的臉上,像潑了層變質的蟹膏。
暮色四合時,李明站在江邊看衙役清點周家莊園的隱戶。
那個數麥粒的小女孩擠在流民隊伍最前頭,破衣露出肩頭烙印——正是黃冊上缺失的\"丁酉年三月廿七\"的日期。
\"大人,這些舊檔...\"戶籍檔案管理員抱著發黴的魚鱗冊欲言又止,懷中文書被江風吹得嘩啦作響。
李明望著江心漸起的霧靄,忽然想起晨間那張素箋上的浪花紋水印,在暮色裏泛著詭異的靛藍。
暮色中的江風卷起魚鱗冊發黴的紙頁,李明的手指在\"丁酉年三月廿七\"的朱砂印上頓了頓。
他忽然注意到檔案管理員官袍袖口沾著幾點靛藍墨漬,與浪花紋水印的顏色如出一轍。
\"把這些舊檔全部搬迴縣衙。\"李明轉身時,江心恰好傳來戌時的鍾聲。
流民隊伍裏那個肩頭帶烙印的小女孩,正踮腳去接衙役分發的炊餅,破衣袖口滑落的瞬間,露出腕間半枚蓮花形狀的燙傷。
二更天的縣衙燈火通明。
二十箱洪武三年至五年的黃冊在庭院裏鋪開,黴味混著陳年墨香。
戶籍檔案管理員王典史跪坐在廊柱下,鼻梁上架著西洋水晶鏡,正用李明新教的\"交叉核驗法\"比對魚鱗冊。
\"大人請看。\"蹇達突然抓起兩本冊子衝進值房,\"洪武四年燕子磯的桑田畝數,黃冊記三百二十頃,魚鱗冊卻標四百頃,這多出來的八十頃...\"
李明正在案頭拚合貝殼鹽引,聞言用朱筆在地圖勾勒出周家莊園的位置:\"明日帶丈量隊去江灘,那些蘆葦蕩裏恐怕藏著私墾的桑田。\"他說話時目光掃過窗外,看見王典史正偷偷用袖口擦拭水晶鏡片,靛藍的官袍在燈籠下泛著奇異的光澤。
梆子敲過三更時,王典史佝僂著腰進來迴話:\"下官查到大地主丙名下的永業田...\"他枯瘦的手指在賬冊上發抖,\"將七十二戶佃農掛在清涼寺已圓寂的慧遠大師名下,稱作...稱作寺產寄戶。\"
李明抓起茶盞又放下,青瓷底在檀木案上磕出清脆聲響。
他想起昨日在周家暗格裏找到的鹽引存根,編號恰與應天府同知簽發的漕運文書相符。
跳動的燭火中,王典史官袍上的浪花紋路仿佛活了過來,在牆上投出粼粼波光。
次日清晨,縣衙前的青石板廣場擠滿了百姓。
大地主丙被衙役押上來時,鑲玉腰帶還掛著半片蟹殼,想必是昨夜又在秦淮河畫舫宴飲。
當李明展開那卷蓋滿紅印的丈量圖,圍觀人群突然爆發出驚唿——圖上用赭石顏料勾勒的私墾桑田,竟拚成個巨大的\"丙\"字。
\"按《大明律》...\"李明特意頓了頓,等衙役敲響堂鼓,\"隱匿人丁者,每戶罰沒桑田五畝!\"他話音剛落,蹇達立即帶人抬出十口貼封條的木箱,裏麵全是從丙家地窖搜出的假地契。
大地主丙突然掙脫衙役撲向公案,卻被李明早有準備地亮出玄鐵令牌。
令牌邊緣的朱砂紅痕在晨光中宛如血刃,驚得這個腦滿腸肥的豪紳癱坐在地。
當衙役開始宣讀七十二戶流民的新戶籍時,不知是誰帶的頭,人群裏突然飛出一把爛菜葉,正砸在丙員外金絲織就的襆頭上。
慶功宴擺在江寧縣衙後院的梧桐樹下。
李明卻獨自倚著水井旁的葡萄架,就著燈籠火光翻看舊檔。
當他蘸著茶水在石板上勾畫浪花紋水印時,忽然發現洪武三年的文書用的竟是江寧本地少見的徽州宣紙。
\"大人!\"蹇達舉著酒盞搖搖晃晃走來,\"周家莊園清點完畢,共查出...\"他的聲音戛然而止,因為看見李明突然攥緊那份應天府同知批閱的鹽引公文——紙張邊緣的浪花紋路裏,隱約藏著半枚蓮花形狀的暗紋。
夜風吹落井邊的梧桐葉,李明望著前院尚未撤去的公審台,手指無意識摩挲著貝殼鹽引上的編號。
更夫敲響子時的梆子時,他摸出懷中那份蓋著浪花紋水印的空白文書,對著月光看見紙紋間浮出細若蚊足的蓮花輪廓,與小女孩腕間的燙傷完美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