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絕地突圍險境,官場轉機漸顯
穿越大明成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作者:常看常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絕地突圍險境,官場轉機漸顯
李明背抵著雕花磚牆,指尖在官服補子上的獬豸紋繡處輕輕摩挲。
晨霧裹著未散盡的硝煙在巷口翻湧,繡春刀折射的血光在他眉骨處投下細碎陰影,倒映在瞳孔裏卻凝成兩點寒星。
\"李大人還是這般鎮定。\"郭桓撫著玉帶銙從緹騎隊列中踱出,蟒紋曳撒掃過青石板上凝結的血漬,\"倒教本官想起應天城隍廟裏的泥胎,任香火熏了百年也不改顏色。\"
碎瓦片在王景弘刀尖震顫,李明卻將染血的賬冊緩緩收入懷中。
他望著遠處鍾鼓樓飛簷上微顫的箭簇,忽然輕笑道:\"郭侍郎可曾見過海東青捕雁?\"話音未落,數十張硬弓同時繃緊的吱呀聲刺破死寂。
\"雁陣被衝散時,總有幾隻會啄瞎同伴的眼睛。\"李明突然提高聲調,目光如刀劃過那些藏在緹騎隊伍裏的空印案官員,\"就像去年秋稅船沉在燕子磯,那些泡爛的漕糧賬簿......\"
貪官隊列中傳來鐵甲碰撞的亂響。
郭桓眼角抽動,蟒袍廣袖裏突然抖出半截寒刃:\"妖言惑眾!
弓弩手——\"
\"且慢!\"李明猛地撕開官服前襟,露出貼身綁著的牛皮卷宗。
晨光穿透他染血的單衣,隱約照見卷首\"洪武三年鹽引\"幾個朱砂小楷。
數支即將離弦的箭簇頓時僵在半空。
王景弘的刀鋒在青石板上劃出火星,借著這刹那寂靜,他突然暴喝:\"大明律令!
舉弩者當誅九族!\"這聲裹挾著戰場殺伐氣的怒吼,竟震得前排緹騎後退半步。
郭桓的玉帶銙撞得叮當作響,他忽然瞥見李明唇角若有似無的笑意,心頭猛地揪緊。
但未及開口,東南角突然傳來瓦片碎裂的脆響——二十餘名青袍禦史如鷂鷹撲食般自屋脊躍下,當先之人高舉的玄鐵令牌在朝陽下泛著冷光。
\"是都察院的虎符!\"不知哪個貪官尖叫出聲,原本嚴整的包圍圈頓時如沸水潑雪。
王景弘的繡春刀已劈開兩名擋路緹騎的鎖子甲,刀背上的血槽在廝殺中發出嗚嗚悲鳴。
李明卻像置身事外地立在戰圈中央,甚至俯身拾起片染血的賬頁。
當郭桓的親衛揮刀砍來時,他忽然旋身用賬冊格住刀刃,紙頁紛飛間竟露出夾層裏暗繡的龍紋:\"郭侍郎可認得這個?\"
那親衛的刀鋒硬生生停在李明喉前三寸。
遠處傳來郭桓撕心裂肺的\"留活口\",卻被王景弘一刀斬斷的慘叫淹沒。
混戰中,李明靴底突然踩到塊溫熱的玉牌——正是方才郭桓情急之下扯落的腰牌,背麵還沾著新鮮墨跡。
血霧彌漫的街巷裏,沒人注意到李明將某頁染血的賬冊悄悄塞進玉牌暗格。
當第一縷陽光刺破鍾鼓樓飛簷時,他望著皇城方向飄散的灰燼,嘴角終於浮起真正的笑意。
(本章完)
暮色漫過皇城根時,二十三名青袍禦史齊刷刷跪在都察院正堂。
王景弘將染血的卷宗重重拍在紫檀案上,驚得銅鶴銜著的宮燈都晃了三晃:\"三百七十八萬石!\"他聲如洪鍾,震得梁上積灰簌簌而落,\"郭桓這廝竟敢在秋糧賬上玩空印!\"
滿堂清流們突然像被春雷炸醒的蟄蟲,此起彼伏的吸氣聲裏混著茶盞墜地的脆響。
有個白發蒼蒼的老禦史顫巍巍摘下烏紗,露出額角陳年杖痕:\"二十年了...當年他們往老夫賬冊潑墨時,可想過還有今日!\"
李明卻倚著雕花窗欞,指尖在琉璃瓦當滴落的雨水裏畫圈。
斜陽穿過他指尖,將賬冊上\"洪武三年漕運\"幾個朱砂字映得血般刺目。
忽然有鷓鴣斑的墨點洇開,他抬眼望去,正見蹇義提著官袍下擺跨過門檻,腰間玉帶竟換成粗麻繩。
\"下官願為都察院執鞭!\"蹇義突然單膝跪地,官靴重重磕在青磚縫裏嵌著的銅錢上。
他從袖中掏出半塊摔裂的象牙笏,當著眾人麵\"哢嚓\"折斷,\"這物件浸了二十年髒水,早該碎了!\"
王景弘的刀鞘\"當啷\"杵地,震得案上驚堂木都跳起來:\"好!
這才像我們讀書人的骨頭!\"滿堂頓時響起竹簡相擊的脆響,三十多歲的禦史們竟像蒙童似的,把懷中奏本敲得劈啪作響。
有個年輕禦史漲紅著臉要唱《正氣歌》,卻被簷下突然掠過的信鴿撲棱聲打斷。
李明卻盯著蹇義折斷的玉笏,忽然伸手接住一片飄進來的槐花。
花蕊裏藏著星點墨跡,竟與今晨在郭桓玉牌暗格裏發現的密信如出一轍。
他撚著花瓣的手指微微發緊,麵上卻笑道:\"蹇大人既肯來,不妨瞧瞧這個——\"
話音未落,門外突然傳來駿馬嘶鳴。
八名錦衣衛扛著鎏金箱籠魚貫而入,箱蓋掀開時,滿堂燭火都為之一暗。
王景弘抓起把泛著青光的銅鑰匙,鑰匙柄上竟刻著戶部侍郎的私印:\"好家夥!
連國庫鑰匙都敢私鑄!\"
清流們頓時如沸水潑雪,有個禦史激動得撞翻了硯台,墨汁濺在雪白的中衣上竟渾然不覺。
蹇義卻注意到李明悄然退到陰影裏,正用銀針挑開某本賬冊的裝訂線。
他剛要開口,忽見李明瞳孔驟縮——那賬冊內頁的桑皮紙上,竟用明礬水畫著半幅應天府輿圖!
\"諸位!\"王景弘突然高舉郭桓的蟠龍玉帶,\"今夜當浮一大白!\"歡唿聲霎時掀翻屋頂,幾個年輕禦史把烏紗帽拋向空中,撞得梁間燕子驚飛四散。
老禦史們相擁而泣,二十年陳冤化作淚水浸透彼此補服上的鷺鷥紋。
李明卻悄無聲息地退到廊下。
暮色中,他借著燈籠展開那片槐花瓣,指尖蘸著雨水在石欄上描摹。
當輿圖上的暗紋與賬冊裏的標記重合時,他忽然覺得後頸發涼——那些看似雜亂的墨點,分明組成了北鬥七星的形狀,而鬥柄所指...
\"李大人!\"蹇義捧著酒盞追出來,卻見李明猛然轉身。
晚風卷起他官服下擺,露出腰間暗藏的龍紋密匣。
蹇義到嘴邊的祝酒詞突然噎住,他從未見過永遠從容的李明露出這般神色——仿佛獵鷹發現了藏在雲層後的金雕。
正堂裏的喧囂漸漸低下去,王景弘粗獷的笑聲混著更鼓傳來。
李明突然將槐花瓣按在蹇義掌心:\"勞煩蹇大人,將今年所有涉及星象的奏本謄抄給我。\"他目光掃過蹇義驟然蒼白的臉色,又補了句:\"要原樣的朱批。\"
子時的梆子聲撞碎滿城歡慶時,李明獨坐在簽押房。
燭淚在青銅龜鈕印上堆成小山,映得攤開的十二本賬冊鬼影幢幢。
他忽然用銀刀挑開某頁裝裱的絹布,夾層裏赫然露出半張焦黃的紙——正是那夜郭桓玉牌暗格裏缺失的殘頁!
窗外飄來燒紙錢的灰燼,沾在\"天象異動\"四個鐵畫銀鉤的字上。
李明用鎮紙壓住亂飛的紙頁,忽然發現所有賬冊的墨跡都透著詭異的青紫。
他蘸了點唾沫抹在字跡上,指尖頓時染上熟悉的槐花甜香——與清晨那支射偏的弩箭味道一模一樣。
李明背抵著雕花磚牆,指尖在官服補子上的獬豸紋繡處輕輕摩挲。
晨霧裹著未散盡的硝煙在巷口翻湧,繡春刀折射的血光在他眉骨處投下細碎陰影,倒映在瞳孔裏卻凝成兩點寒星。
\"李大人還是這般鎮定。\"郭桓撫著玉帶銙從緹騎隊列中踱出,蟒紋曳撒掃過青石板上凝結的血漬,\"倒教本官想起應天城隍廟裏的泥胎,任香火熏了百年也不改顏色。\"
碎瓦片在王景弘刀尖震顫,李明卻將染血的賬冊緩緩收入懷中。
他望著遠處鍾鼓樓飛簷上微顫的箭簇,忽然輕笑道:\"郭侍郎可曾見過海東青捕雁?\"話音未落,數十張硬弓同時繃緊的吱呀聲刺破死寂。
\"雁陣被衝散時,總有幾隻會啄瞎同伴的眼睛。\"李明突然提高聲調,目光如刀劃過那些藏在緹騎隊伍裏的空印案官員,\"就像去年秋稅船沉在燕子磯,那些泡爛的漕糧賬簿......\"
貪官隊列中傳來鐵甲碰撞的亂響。
郭桓眼角抽動,蟒袍廣袖裏突然抖出半截寒刃:\"妖言惑眾!
弓弩手——\"
\"且慢!\"李明猛地撕開官服前襟,露出貼身綁著的牛皮卷宗。
晨光穿透他染血的單衣,隱約照見卷首\"洪武三年鹽引\"幾個朱砂小楷。
數支即將離弦的箭簇頓時僵在半空。
王景弘的刀鋒在青石板上劃出火星,借著這刹那寂靜,他突然暴喝:\"大明律令!
舉弩者當誅九族!\"這聲裹挾著戰場殺伐氣的怒吼,竟震得前排緹騎後退半步。
郭桓的玉帶銙撞得叮當作響,他忽然瞥見李明唇角若有似無的笑意,心頭猛地揪緊。
但未及開口,東南角突然傳來瓦片碎裂的脆響——二十餘名青袍禦史如鷂鷹撲食般自屋脊躍下,當先之人高舉的玄鐵令牌在朝陽下泛著冷光。
\"是都察院的虎符!\"不知哪個貪官尖叫出聲,原本嚴整的包圍圈頓時如沸水潑雪。
王景弘的繡春刀已劈開兩名擋路緹騎的鎖子甲,刀背上的血槽在廝殺中發出嗚嗚悲鳴。
李明卻像置身事外地立在戰圈中央,甚至俯身拾起片染血的賬頁。
當郭桓的親衛揮刀砍來時,他忽然旋身用賬冊格住刀刃,紙頁紛飛間竟露出夾層裏暗繡的龍紋:\"郭侍郎可認得這個?\"
那親衛的刀鋒硬生生停在李明喉前三寸。
遠處傳來郭桓撕心裂肺的\"留活口\",卻被王景弘一刀斬斷的慘叫淹沒。
混戰中,李明靴底突然踩到塊溫熱的玉牌——正是方才郭桓情急之下扯落的腰牌,背麵還沾著新鮮墨跡。
血霧彌漫的街巷裏,沒人注意到李明將某頁染血的賬冊悄悄塞進玉牌暗格。
當第一縷陽光刺破鍾鼓樓飛簷時,他望著皇城方向飄散的灰燼,嘴角終於浮起真正的笑意。
(本章完)
暮色漫過皇城根時,二十三名青袍禦史齊刷刷跪在都察院正堂。
王景弘將染血的卷宗重重拍在紫檀案上,驚得銅鶴銜著的宮燈都晃了三晃:\"三百七十八萬石!\"他聲如洪鍾,震得梁上積灰簌簌而落,\"郭桓這廝竟敢在秋糧賬上玩空印!\"
滿堂清流們突然像被春雷炸醒的蟄蟲,此起彼伏的吸氣聲裏混著茶盞墜地的脆響。
有個白發蒼蒼的老禦史顫巍巍摘下烏紗,露出額角陳年杖痕:\"二十年了...當年他們往老夫賬冊潑墨時,可想過還有今日!\"
李明卻倚著雕花窗欞,指尖在琉璃瓦當滴落的雨水裏畫圈。
斜陽穿過他指尖,將賬冊上\"洪武三年漕運\"幾個朱砂字映得血般刺目。
忽然有鷓鴣斑的墨點洇開,他抬眼望去,正見蹇義提著官袍下擺跨過門檻,腰間玉帶竟換成粗麻繩。
\"下官願為都察院執鞭!\"蹇義突然單膝跪地,官靴重重磕在青磚縫裏嵌著的銅錢上。
他從袖中掏出半塊摔裂的象牙笏,當著眾人麵\"哢嚓\"折斷,\"這物件浸了二十年髒水,早該碎了!\"
王景弘的刀鞘\"當啷\"杵地,震得案上驚堂木都跳起來:\"好!
這才像我們讀書人的骨頭!\"滿堂頓時響起竹簡相擊的脆響,三十多歲的禦史們竟像蒙童似的,把懷中奏本敲得劈啪作響。
有個年輕禦史漲紅著臉要唱《正氣歌》,卻被簷下突然掠過的信鴿撲棱聲打斷。
李明卻盯著蹇義折斷的玉笏,忽然伸手接住一片飄進來的槐花。
花蕊裏藏著星點墨跡,竟與今晨在郭桓玉牌暗格裏發現的密信如出一轍。
他撚著花瓣的手指微微發緊,麵上卻笑道:\"蹇大人既肯來,不妨瞧瞧這個——\"
話音未落,門外突然傳來駿馬嘶鳴。
八名錦衣衛扛著鎏金箱籠魚貫而入,箱蓋掀開時,滿堂燭火都為之一暗。
王景弘抓起把泛著青光的銅鑰匙,鑰匙柄上竟刻著戶部侍郎的私印:\"好家夥!
連國庫鑰匙都敢私鑄!\"
清流們頓時如沸水潑雪,有個禦史激動得撞翻了硯台,墨汁濺在雪白的中衣上竟渾然不覺。
蹇義卻注意到李明悄然退到陰影裏,正用銀針挑開某本賬冊的裝訂線。
他剛要開口,忽見李明瞳孔驟縮——那賬冊內頁的桑皮紙上,竟用明礬水畫著半幅應天府輿圖!
\"諸位!\"王景弘突然高舉郭桓的蟠龍玉帶,\"今夜當浮一大白!\"歡唿聲霎時掀翻屋頂,幾個年輕禦史把烏紗帽拋向空中,撞得梁間燕子驚飛四散。
老禦史們相擁而泣,二十年陳冤化作淚水浸透彼此補服上的鷺鷥紋。
李明卻悄無聲息地退到廊下。
暮色中,他借著燈籠展開那片槐花瓣,指尖蘸著雨水在石欄上描摹。
當輿圖上的暗紋與賬冊裏的標記重合時,他忽然覺得後頸發涼——那些看似雜亂的墨點,分明組成了北鬥七星的形狀,而鬥柄所指...
\"李大人!\"蹇義捧著酒盞追出來,卻見李明猛然轉身。
晚風卷起他官服下擺,露出腰間暗藏的龍紋密匣。
蹇義到嘴邊的祝酒詞突然噎住,他從未見過永遠從容的李明露出這般神色——仿佛獵鷹發現了藏在雲層後的金雕。
正堂裏的喧囂漸漸低下去,王景弘粗獷的笑聲混著更鼓傳來。
李明突然將槐花瓣按在蹇義掌心:\"勞煩蹇大人,將今年所有涉及星象的奏本謄抄給我。\"他目光掃過蹇義驟然蒼白的臉色,又補了句:\"要原樣的朱批。\"
子時的梆子聲撞碎滿城歡慶時,李明獨坐在簽押房。
燭淚在青銅龜鈕印上堆成小山,映得攤開的十二本賬冊鬼影幢幢。
他忽然用銀刀挑開某頁裝裱的絹布,夾層裏赫然露出半張焦黃的紙——正是那夜郭桓玉牌暗格裏缺失的殘頁!
窗外飄來燒紙錢的灰燼,沾在\"天象異動\"四個鐵畫銀鉤的字上。
李明用鎮紙壓住亂飛的紙頁,忽然發現所有賬冊的墨跡都透著詭異的青紫。
他蘸了點唾沫抹在字跡上,指尖頓時染上熟悉的槐花甜香——與清晨那支射偏的弩箭味道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