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勝利
三國:從縣丞開始的崛起之路 作者:予暗同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04章 節節勝利
“軍師,那郭淮早有預料,我軍折損了兩千多兵馬,陳到將軍領兵死戰,這才讓我二人逃迴成都。”
關興與張苞迴到成都,將殘兵安頓之後,便一路疾行,來見諸葛亮,將戰事如實告知。
“秦軍之中,有如此多俊才,倒是我小瞧了郭淮。”
諸葛亮歎息一聲,讓關興與張苞暫且去休整,又派人前去打探陳到的消息。
“我知將軍忠義,想來也不願投降我主,隻能暫且委屈將軍了。”
陳到麵對郭淮、鄧艾、王基三人合力圍攻,最終被生擒下來,此時被單獨羈押起來。
“諸葛亮折損了兵馬,又讓大將陳到被我軍生擒,這一次是他敗在我等手中了。”
等大軍安營紮寨之後,郭淮便領兵前往成都。
“那就是成都城嗎?看起來也是頗為雄壯。”
看著高聳的城牆,郭淮幾人都不禁發出感歎。
等他領兵來到成都近前,就見諸葛亮正坐在城樓上,身旁隻有兩名書童侍奉左右。
城上也隻有幾名守軍,好似並未受到大軍兵臨城下的影響。
城中商鋪行人依舊如初,一副寧靜的模樣。
“這必定又是諸葛亮的空城計,此計我主昔日也曾用過,如今又被施展出來,真以為我看不來?”
郭淮早就聽聞秦炎使用空城計退敵,想不到今日還能見到諸葛亮故技重施,自以為看破了他的計策,就要領兵進攻入城中。
“將軍且慢!”
順著王基的目光,郭淮這才發現遠處隱隱有旌旗閃過,心中猛地一驚。
“若是我軍就這般入城,怕真是要被甕中捉鱉。”
此刻他也反應過來,諸葛亮這一手空城計,後麵還隱藏著伏兵,不禁也有些後怕。
“眼下還不清楚敵軍虛實,暫且後退。”
如今蜀地的局勢瞬息萬變,即便是身在前線,郭淮也不能及時得知蜀軍是否已經有援軍趕到,因此才做出穩妥的選擇,讓大軍暫且後撤迴營。
等郭淮領兵退走,城外關平、張苞兩人這才領兵返迴城中。
“可惜郭淮並未中計,不然我軍有漢嘉郡支援的三千士卒,定能讓他大敗而歸。”
看著兩人都是一臉惋惜的樣子,諸葛亮倒是神色嚴肅。
“郭淮這一路兵馬,有鄧艾、王基輔佐,絲毫與不遜於陸遜。”
關興與張苞聽到諸葛亮對郭淮三人評價頗高,心中雖然不服氣,但也找不到反駁的地方,隻能默不作聲。
“軍師,梓潼在李嚴、黃權幾人的強攻之下,已經陷落,守將霍峻與伊籍盡皆被生擒!”
諸葛亮計退郭淮,還未來得及喘息,就接到梓潼陷落的消息。
當即他神色大變,感覺有些恍惚。
“梓潼丟失,劍閣、葭萌關、白水關便陷入內外圍困,怕是過不了幾日,秦軍就要破關,大舉進攻了。”
吳班與吳懿陷入苦戰,忽然接到梓潼陷落,劍閣正麵臨李嚴進攻的消息。
趁著秦軍暫時休整的間隙,兩人聚到一處。
“如今我兄弟兩個深陷圍困之中,沒有了後方的支援,怕是兩處關隘不過幾日就要被攻破,不如依靠劍閣地勢險峻,易守難攻,集中兩處兵力,堅守劍閣。”
吳懿聽了吳班的建議,與他分別之後,便開始著手從關隘撤退。
等兩人再次在劍閣會合,才得知蜀地的局勢已經到了難以扭轉的地步。
“想不到就連成都都要麵臨兵臨城下的危局。”
此時兩人心中早已經存了死誌,不僅是因為劉備與吳氏的關係,更是為了心中的忠義,想要替劉禪守住最後一絲疆土。
旬日之後,李嚴領兵抵達劍閣,翌日,馬超與龐德會合,也紛紛趕到劍閣。
轉眼之間,劍閣就陷入內外圍困的局麵。
“李嚴,枉你還是托孤重臣,就是這般迴報先主的嗎?”
麵對李嚴,吳班與吳懿都是滿腔怒火,本以為他能夠堅守劉備的托付,沒有想到他竟然投靠了秦軍,還領兵深入蜀地,為秦炎攻城略地。
“識時務者為俊傑,秦王乃是天命所歸,蜀地如今隻有你這劍閣、諸葛亮的成都、魏延的江州還在頑抗,其餘郡縣盡皆歸入我軍掌控之中。”
“似你等這般負隅頑抗,才是愚忠!”
麵對吳班與吳懿的指責,李嚴毫無羞愧之意,如今他在秦炎軍中也受到重用,更有攻城的戰功,未來可期。
反觀劉備留下的勢力,如今隻有彈丸之地還在劉禪的掌控之中,比起羞愧,他更慶幸自己早做選擇。
李嚴說罷,便不再與他兩人爭辯,隻與馬超龐德一般,隻是圍困,全然不想要進攻。
“劍閣中糧草隻有那些,如今陷入圍困,沒有糧草輜重補給,等到糧草用盡,不攻自破。”
這也是郭嘉為馬超、龐德兩人製定的策略。
隨著蜀中各地的戰果匯報給陸遜,讓他感到十分驚喜。
“將這些戰報全都謄抄下來,再用箭矢射到江州城中,讓魏延與他軍中的將士還有城中的百姓都好好看看,我軍如今的兵鋒!”
魏延雖然勇猛,幾次守住城池,但陸遜也並未用盡全力,如今隨著局勢的變化,陸遜更想用攻心之計奪取江州。
魏延也明白陸遜的攻心計策,因此每當有箭矢射入城中,他都會讓人將這些書信收集起來,集中焚毀,不讓軍中士氣受到影響。
但後來陸遜也加大了攻勢,每日投石機不再拋射石塊,而是載著戰報被投到城中。
這般攻勢之下,魏延也難以阻止,很快,蜀地的緊張局勢就在城中傳遍。
就連軍中也已經傳遍,一股投降的氣息不知不覺間就蔓延起來。
“如此下去,怕是過不了幾日,不等我軍將士主動投降,城中百姓就要主動獻城了。”
魏延眼看城中的氣氛也緊張起來,決定不能再任由這股風氣繼續蔓延下去,便想著主動出擊,趁夜劫營,提振士氣。
“我去之後,城中防務全都拜托你了。”
魏延心意已定,將城中防務交給廖化,便帶領五千士卒趁夜出城,直奔陸遜營寨。
“軍師,那郭淮早有預料,我軍折損了兩千多兵馬,陳到將軍領兵死戰,這才讓我二人逃迴成都。”
關興與張苞迴到成都,將殘兵安頓之後,便一路疾行,來見諸葛亮,將戰事如實告知。
“秦軍之中,有如此多俊才,倒是我小瞧了郭淮。”
諸葛亮歎息一聲,讓關興與張苞暫且去休整,又派人前去打探陳到的消息。
“我知將軍忠義,想來也不願投降我主,隻能暫且委屈將軍了。”
陳到麵對郭淮、鄧艾、王基三人合力圍攻,最終被生擒下來,此時被單獨羈押起來。
“諸葛亮折損了兵馬,又讓大將陳到被我軍生擒,這一次是他敗在我等手中了。”
等大軍安營紮寨之後,郭淮便領兵前往成都。
“那就是成都城嗎?看起來也是頗為雄壯。”
看著高聳的城牆,郭淮幾人都不禁發出感歎。
等他領兵來到成都近前,就見諸葛亮正坐在城樓上,身旁隻有兩名書童侍奉左右。
城上也隻有幾名守軍,好似並未受到大軍兵臨城下的影響。
城中商鋪行人依舊如初,一副寧靜的模樣。
“這必定又是諸葛亮的空城計,此計我主昔日也曾用過,如今又被施展出來,真以為我看不來?”
郭淮早就聽聞秦炎使用空城計退敵,想不到今日還能見到諸葛亮故技重施,自以為看破了他的計策,就要領兵進攻入城中。
“將軍且慢!”
順著王基的目光,郭淮這才發現遠處隱隱有旌旗閃過,心中猛地一驚。
“若是我軍就這般入城,怕真是要被甕中捉鱉。”
此刻他也反應過來,諸葛亮這一手空城計,後麵還隱藏著伏兵,不禁也有些後怕。
“眼下還不清楚敵軍虛實,暫且後退。”
如今蜀地的局勢瞬息萬變,即便是身在前線,郭淮也不能及時得知蜀軍是否已經有援軍趕到,因此才做出穩妥的選擇,讓大軍暫且後撤迴營。
等郭淮領兵退走,城外關平、張苞兩人這才領兵返迴城中。
“可惜郭淮並未中計,不然我軍有漢嘉郡支援的三千士卒,定能讓他大敗而歸。”
看著兩人都是一臉惋惜的樣子,諸葛亮倒是神色嚴肅。
“郭淮這一路兵馬,有鄧艾、王基輔佐,絲毫與不遜於陸遜。”
關興與張苞聽到諸葛亮對郭淮三人評價頗高,心中雖然不服氣,但也找不到反駁的地方,隻能默不作聲。
“軍師,梓潼在李嚴、黃權幾人的強攻之下,已經陷落,守將霍峻與伊籍盡皆被生擒!”
諸葛亮計退郭淮,還未來得及喘息,就接到梓潼陷落的消息。
當即他神色大變,感覺有些恍惚。
“梓潼丟失,劍閣、葭萌關、白水關便陷入內外圍困,怕是過不了幾日,秦軍就要破關,大舉進攻了。”
吳班與吳懿陷入苦戰,忽然接到梓潼陷落,劍閣正麵臨李嚴進攻的消息。
趁著秦軍暫時休整的間隙,兩人聚到一處。
“如今我兄弟兩個深陷圍困之中,沒有了後方的支援,怕是兩處關隘不過幾日就要被攻破,不如依靠劍閣地勢險峻,易守難攻,集中兩處兵力,堅守劍閣。”
吳懿聽了吳班的建議,與他分別之後,便開始著手從關隘撤退。
等兩人再次在劍閣會合,才得知蜀地的局勢已經到了難以扭轉的地步。
“想不到就連成都都要麵臨兵臨城下的危局。”
此時兩人心中早已經存了死誌,不僅是因為劉備與吳氏的關係,更是為了心中的忠義,想要替劉禪守住最後一絲疆土。
旬日之後,李嚴領兵抵達劍閣,翌日,馬超與龐德會合,也紛紛趕到劍閣。
轉眼之間,劍閣就陷入內外圍困的局麵。
“李嚴,枉你還是托孤重臣,就是這般迴報先主的嗎?”
麵對李嚴,吳班與吳懿都是滿腔怒火,本以為他能夠堅守劉備的托付,沒有想到他竟然投靠了秦軍,還領兵深入蜀地,為秦炎攻城略地。
“識時務者為俊傑,秦王乃是天命所歸,蜀地如今隻有你這劍閣、諸葛亮的成都、魏延的江州還在頑抗,其餘郡縣盡皆歸入我軍掌控之中。”
“似你等這般負隅頑抗,才是愚忠!”
麵對吳班與吳懿的指責,李嚴毫無羞愧之意,如今他在秦炎軍中也受到重用,更有攻城的戰功,未來可期。
反觀劉備留下的勢力,如今隻有彈丸之地還在劉禪的掌控之中,比起羞愧,他更慶幸自己早做選擇。
李嚴說罷,便不再與他兩人爭辯,隻與馬超龐德一般,隻是圍困,全然不想要進攻。
“劍閣中糧草隻有那些,如今陷入圍困,沒有糧草輜重補給,等到糧草用盡,不攻自破。”
這也是郭嘉為馬超、龐德兩人製定的策略。
隨著蜀中各地的戰果匯報給陸遜,讓他感到十分驚喜。
“將這些戰報全都謄抄下來,再用箭矢射到江州城中,讓魏延與他軍中的將士還有城中的百姓都好好看看,我軍如今的兵鋒!”
魏延雖然勇猛,幾次守住城池,但陸遜也並未用盡全力,如今隨著局勢的變化,陸遜更想用攻心之計奪取江州。
魏延也明白陸遜的攻心計策,因此每當有箭矢射入城中,他都會讓人將這些書信收集起來,集中焚毀,不讓軍中士氣受到影響。
但後來陸遜也加大了攻勢,每日投石機不再拋射石塊,而是載著戰報被投到城中。
這般攻勢之下,魏延也難以阻止,很快,蜀地的緊張局勢就在城中傳遍。
就連軍中也已經傳遍,一股投降的氣息不知不覺間就蔓延起來。
“如此下去,怕是過不了幾日,不等我軍將士主動投降,城中百姓就要主動獻城了。”
魏延眼看城中的氣氛也緊張起來,決定不能再任由這股風氣繼續蔓延下去,便想著主動出擊,趁夜劫營,提振士氣。
“我去之後,城中防務全都拜托你了。”
魏延心意已定,將城中防務交給廖化,便帶領五千士卒趁夜出城,直奔陸遜營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