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曹操末路
三國:從縣丞開始的崛起之路 作者:予暗同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驚聞陸遜進攻上庸,劉備心中的戰意退了一半,想要立刻返迴救援漢中。
“孟達叛逃,又勾結陸遜,以我軍如今的情形,蜀中也難以調動兵力支援。”
對於蜀中的形勢,劉備也是心知肚明。
這一次北上進攻,接連調動兵力增援,已經將蜀中可用之兵全都調動,剩下兵力還要鎮守南川,防備南蠻入侵,還有永安也有兵力駐守,防備荊州的來犯之敵。
“可讓霍峻、嚴顏兩將帶領郡中守軍出征,前往漢中增援,主公暫且安心。”
諸葛亮此刻依舊保持著鎮定,讓梓潼與閬中兩城的守軍前往漢中增援,也能讓劉備稍稍安心,能夠在陳倉堅守。
“事到如今,隻好如此了。”
劉備長歎一聲,傳信給霍峻與嚴顏兩將,讓他們各自帶領五千守軍前往上庸進行支援。
相比於劉備此時的困境,秦炎則是輕鬆許多,盡管劉備已經決定堅守陳倉。
“我軍能否攻下陳倉,不在於我,而在於伯言。”
秦炎對陸遜十分看重,得知他已經出兵進攻上庸,便不決定強攻陳倉,隻讓馬超與龐德領兵在陳倉前駐紮,他率領主力大軍折返迴長安,準備進攻長安。
此時長安城中,曹操已經蘇醒,得知正被秦炎大軍圍城,心情十分沉重。
“我命不久矣,趁此時還有精力,便將身後之事全都交代清楚。”
曹操尋來荀攸、程昱、劉曄、夏侯惇、夏侯淵、司馬懿等一眾官員,當著眾人的麵,親口立下曹丕為繼承人,這也讓持續多年的世子之爭終於有了結果。
對於這個結果,眾人早有預料,曹植與曹彰如今兩人的勢力聯合起來也無法與曹丕抗衡,因此這也算是順理成章。
“秦炎如今大勢已成,我軍已是強弩之末,若最後當真兵敗,是繼續抵抗還是主動投降,全都讓麾下臣子自行決斷,你不可幹預。”
曹操看著曹丕,語重心長的叮囑著,心中也有些愧疚,他已經是風中殘燭,最後還需要曹丕為他收拾殘局。
他還想繼續交代些什麽,就聽到城外忽然響起一聲聲鍾鼓鳴響。
“稟主公,秦炎命人在城外吟唱各地的歌謠,想要動搖我軍軍心。”
曹仁從外麵歸來,神色憂慮,將秦炎的計謀說了出來。
“難怪他對城池圍而不攻,卻是想要用四麵楚歌之計。”
曹操軍中士卒組成混亂,多年征戰,尚有中原的老卒,也有荊襄的士兵,還有東川的蜀人,亦有雍涼的土人。
因此秦炎想要施展四麵楚歌之計,也並非易事。
隻能在城池四方各自部署一支隊伍,專門吟唱屬於某一地的歌謠。
盡管如此,依舊讓長安城中的守軍產生了動搖。
尤其是那些跟隨曹操征戰多年的中原與荊襄的老卒,此時再聽到鄉音,瞬間就被濃鬱的思鄉之情包裹。
哪怕是曹操軍中那些將領,此刻聽到鄉音,都不禁眼眶微紅。
“想想我已經有十幾年未曾迴鄉了,也不知家中可還安好?”
“離鄉之前,我曾說打完這一仗就迴家娶妻,怕是此時相好的孩子都已經滿地跑了。”
……
一時間,整個長安城中都彌漫著一副悲傷的氣氛。
就連曹操聽著中原的歌謠,也不禁輕聲哼唱。
他在曹丕的攙扶下,來到城牆上,見到對麵秦軍正在吟唱,心中也有些傷感。
“想我曹操一生征戰,最後也不免落得個四麵楚歌的下場。”
“當真是天要亡我。”
曹操仰天長歎,在一聲聲中原民謠中,不甘的閉上了雙眼。
一代梟雄,就此落幕。
本就低迷的士氣,更因為曹操的崩殂愈加低落。
看著長安城中突然掛起的素縞白綾,秦炎也有些驚訝,一番打探才知道是曹操已經崩逝,心中不免也有些唏噓。
“主公,曹操一死,我軍攻城的時機已經到了。”
沒有了曹操給長安守軍做主心骨,此時進攻長安確實是良機。
翌日,秦炎親自率領麾下十萬大軍出現在長安城下,正在準備進攻城池,就見城門忽然打開,城牆上也飄出一張白旗。
秦炎也有些驚訝,他已經做好大戰的準備,卻不想城中竟然已經選擇放棄。
“荀攸、鍾繇攜城中兩萬士卒,向燕王請降。”
兩人走在最前麵,身後跟隨著還有一些曹操昔日臣下,陸續還有士卒從城中走出,來到秦炎大軍麵前,將兵器甲胄全都上繳。
“看來是我軍四麵楚歌的計策到底還是成功了。”
秦炎看著郭嘉,對他說著心中的喜悅。
經過鍾繇的解釋,眾人這才得知。
曹丕已經在前幾日趁夜色出城,身邊除了夏侯惇、夏侯淵、曹仁這些曹氏親族之人,還有司馬懿、陳群、於禁、許褚、劉曄、滿寵、董昭等一些心腹重臣也都追隨他而去。
“城中五萬守軍,除了這兩萬投降,曹丕帶走兩萬涼州本土士卒,還有一萬士卒趁夜逃離,不知所蹤。”
對於這些主動來降的文臣武將,秦炎都一律接納,對他們大加賞賜。
更是對鍾繇、荀攸加以重用。
“荀氏之中,荀彧、荀諶等人皆在我軍中,如今公達也來,真是一大幸事。”
對於那些士卒,秦炎則是並未強製將他們收編,願意繼續在他軍中從軍的,一律接納,想要棄軍返鄉的,秦炎也都準備了路費幹糧還有一些銀錢補貼。
“至於那萬餘逃兵,還需要公明多多費心了。”
逃兵若是聚集起來,隻怕還會為禍鄉裏,因此秦炎才讓徐晃領兵追剿。
等到進入長安城中,秦炎依舊對麾下約法三章,同時也開始張榜安民。
種種手段,讓他迅速在長安站穩腳跟,也不但收到當地百姓對他的認可,也讓新來投效的眾人都對他心悅誠服。
“燕王禦下嚴謹有方,對百姓又寬厚仁德,難怪能夠在亂世之中崛起。”
早就聽聞秦炎的名聲,直到今日與他接觸,這讓鍾繇等人對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更加讓鍾繇堅定重新選擇秦炎的決定。
“孟達叛逃,又勾結陸遜,以我軍如今的情形,蜀中也難以調動兵力支援。”
對於蜀中的形勢,劉備也是心知肚明。
這一次北上進攻,接連調動兵力增援,已經將蜀中可用之兵全都調動,剩下兵力還要鎮守南川,防備南蠻入侵,還有永安也有兵力駐守,防備荊州的來犯之敵。
“可讓霍峻、嚴顏兩將帶領郡中守軍出征,前往漢中增援,主公暫且安心。”
諸葛亮此刻依舊保持著鎮定,讓梓潼與閬中兩城的守軍前往漢中增援,也能讓劉備稍稍安心,能夠在陳倉堅守。
“事到如今,隻好如此了。”
劉備長歎一聲,傳信給霍峻與嚴顏兩將,讓他們各自帶領五千守軍前往上庸進行支援。
相比於劉備此時的困境,秦炎則是輕鬆許多,盡管劉備已經決定堅守陳倉。
“我軍能否攻下陳倉,不在於我,而在於伯言。”
秦炎對陸遜十分看重,得知他已經出兵進攻上庸,便不決定強攻陳倉,隻讓馬超與龐德領兵在陳倉前駐紮,他率領主力大軍折返迴長安,準備進攻長安。
此時長安城中,曹操已經蘇醒,得知正被秦炎大軍圍城,心情十分沉重。
“我命不久矣,趁此時還有精力,便將身後之事全都交代清楚。”
曹操尋來荀攸、程昱、劉曄、夏侯惇、夏侯淵、司馬懿等一眾官員,當著眾人的麵,親口立下曹丕為繼承人,這也讓持續多年的世子之爭終於有了結果。
對於這個結果,眾人早有預料,曹植與曹彰如今兩人的勢力聯合起來也無法與曹丕抗衡,因此這也算是順理成章。
“秦炎如今大勢已成,我軍已是強弩之末,若最後當真兵敗,是繼續抵抗還是主動投降,全都讓麾下臣子自行決斷,你不可幹預。”
曹操看著曹丕,語重心長的叮囑著,心中也有些愧疚,他已經是風中殘燭,最後還需要曹丕為他收拾殘局。
他還想繼續交代些什麽,就聽到城外忽然響起一聲聲鍾鼓鳴響。
“稟主公,秦炎命人在城外吟唱各地的歌謠,想要動搖我軍軍心。”
曹仁從外麵歸來,神色憂慮,將秦炎的計謀說了出來。
“難怪他對城池圍而不攻,卻是想要用四麵楚歌之計。”
曹操軍中士卒組成混亂,多年征戰,尚有中原的老卒,也有荊襄的士兵,還有東川的蜀人,亦有雍涼的土人。
因此秦炎想要施展四麵楚歌之計,也並非易事。
隻能在城池四方各自部署一支隊伍,專門吟唱屬於某一地的歌謠。
盡管如此,依舊讓長安城中的守軍產生了動搖。
尤其是那些跟隨曹操征戰多年的中原與荊襄的老卒,此時再聽到鄉音,瞬間就被濃鬱的思鄉之情包裹。
哪怕是曹操軍中那些將領,此刻聽到鄉音,都不禁眼眶微紅。
“想想我已經有十幾年未曾迴鄉了,也不知家中可還安好?”
“離鄉之前,我曾說打完這一仗就迴家娶妻,怕是此時相好的孩子都已經滿地跑了。”
……
一時間,整個長安城中都彌漫著一副悲傷的氣氛。
就連曹操聽著中原的歌謠,也不禁輕聲哼唱。
他在曹丕的攙扶下,來到城牆上,見到對麵秦軍正在吟唱,心中也有些傷感。
“想我曹操一生征戰,最後也不免落得個四麵楚歌的下場。”
“當真是天要亡我。”
曹操仰天長歎,在一聲聲中原民謠中,不甘的閉上了雙眼。
一代梟雄,就此落幕。
本就低迷的士氣,更因為曹操的崩殂愈加低落。
看著長安城中突然掛起的素縞白綾,秦炎也有些驚訝,一番打探才知道是曹操已經崩逝,心中不免也有些唏噓。
“主公,曹操一死,我軍攻城的時機已經到了。”
沒有了曹操給長安守軍做主心骨,此時進攻長安確實是良機。
翌日,秦炎親自率領麾下十萬大軍出現在長安城下,正在準備進攻城池,就見城門忽然打開,城牆上也飄出一張白旗。
秦炎也有些驚訝,他已經做好大戰的準備,卻不想城中竟然已經選擇放棄。
“荀攸、鍾繇攜城中兩萬士卒,向燕王請降。”
兩人走在最前麵,身後跟隨著還有一些曹操昔日臣下,陸續還有士卒從城中走出,來到秦炎大軍麵前,將兵器甲胄全都上繳。
“看來是我軍四麵楚歌的計策到底還是成功了。”
秦炎看著郭嘉,對他說著心中的喜悅。
經過鍾繇的解釋,眾人這才得知。
曹丕已經在前幾日趁夜色出城,身邊除了夏侯惇、夏侯淵、曹仁這些曹氏親族之人,還有司馬懿、陳群、於禁、許褚、劉曄、滿寵、董昭等一些心腹重臣也都追隨他而去。
“城中五萬守軍,除了這兩萬投降,曹丕帶走兩萬涼州本土士卒,還有一萬士卒趁夜逃離,不知所蹤。”
對於這些主動來降的文臣武將,秦炎都一律接納,對他們大加賞賜。
更是對鍾繇、荀攸加以重用。
“荀氏之中,荀彧、荀諶等人皆在我軍中,如今公達也來,真是一大幸事。”
對於那些士卒,秦炎則是並未強製將他們收編,願意繼續在他軍中從軍的,一律接納,想要棄軍返鄉的,秦炎也都準備了路費幹糧還有一些銀錢補貼。
“至於那萬餘逃兵,還需要公明多多費心了。”
逃兵若是聚集起來,隻怕還會為禍鄉裏,因此秦炎才讓徐晃領兵追剿。
等到進入長安城中,秦炎依舊對麾下約法三章,同時也開始張榜安民。
種種手段,讓他迅速在長安站穩腳跟,也不但收到當地百姓對他的認可,也讓新來投效的眾人都對他心悅誠服。
“燕王禦下嚴謹有方,對百姓又寬厚仁德,難怪能夠在亂世之中崛起。”
早就聽聞秦炎的名聲,直到今日與他接觸,這讓鍾繇等人對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更加讓鍾繇堅定重新選擇秦炎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