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兵進宛城
三國:從縣丞開始的崛起之路 作者:予暗同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軍師,秦炎派兵二十萬先奪汝南,今日又往宛城而來,這可如何是好?”
曹仁得知秦炎在許昌整頓月餘之後,又一次起兵攻打宛城,有了之前的教訓,不敢輕視,便向程昱求教。
程昱略一思索,心中有了計策。
“秦軍來攻宛城,必經博望,博望左右山林,都可埋伏軍馬。”
“可讓牛金領一軍往左側山中埋伏,等秦軍到來,隻需放其經過,不與其接戰。”
“讓郝萌領一軍在右側林後的山穀中埋伏。”
“見南麵火起,便可殺出,截殺秦軍糧草輜重。”
“使韓浩領兵準備引火之物,在博望坡後兩邊等候,等秦軍來到,便可放火。”
等給諸將分配完畢,程昱又看向曹仁,“將軍此番也需親自上陣,以身涉險,作為前部,但見秦軍,不要贏,隻要輸。”
曹操雖然勢力大增,但四麵接敵,到處都需要戰將防守,因此此時能讓曹仁調動的戰將反倒少一些,有些捉襟見肘。
“在下自領一軍,以為接應。”
如此,程昱火燒博望之策定下,曹仁趕忙吩咐眾將依計行事。
秦炎這邊,徐晃領軍五萬作為先鋒,知曉程昱就在宛城,因此又讓沮授與他同行,作為參謀。
二人領軍來到博望,分了一半兵力作為前隊,其餘盡數護佑糧草輜重。
時值秋月,秋風徐起。
人馬行進間,望見前方煙塵驟起。
“將軍小心,必是曹軍來敵。”
沮授叮囑一軍,徐晃已經讓兵馬列陣,嚴陣以待。
“無知狂徒,膽敢犯我邊境,等我先將你等剿滅,再去許昌擒殺秦炎!”
曹仁領兵來到,見到徐晃,手指身前眾兵卒,口出狂言,囂張挑釁。
徐晃聞言,心中湧起一股火氣,策馬衝出軍陣,與曹仁交手。
兩馬交錯,不過數合,曹仁佯裝不敵,調轉馬頭,就往身後退走。
徐晃追擊一陣,走了十餘裏,曹仁又撥馬迴來迎戰,戰不數合,再次敗走。
徐晃還想領軍追擊,卻被沮授勸住。
“曹仁連番敗走,卻又去而複返,這是要引誘將軍進入埋伏,不可繼續追擊了。”
徐晃冷靜下來,細細思索,也感覺是這個道理。曹仁幾次與他交手,卻都不出全力,顯然心懷不軌。
“多虧軍師及時勸阻,否則末將必定要中了曹仁的埋伏。”
說罷,徐晃對沮授再三拜謝,若非是他,自己就要鑄成大錯。
“隻是曹仁在前方設下埋伏,我軍要如何應對?”
沮授聞言,微微一笑,心中早有決策。
“如今正是秋月,博望臨水,水畔多有蘆葦,前方道路狹窄,山川草木叢生,在下預料不錯的話,曹軍必定想要用火攻。一旦火起,必然有伏兵殺出,到時我軍身處火海,身後又有伏兵攔截,糧草輜重無法保全,注定損失慘重。”
徐晃心中大驚,冷汗連連。
“如今天色漸晚,不若就地安營紮寨,讓士卒多加戒備,防止曹仁夜晚劫營。等明日天明,再派幾支軍馬,在博望坡前後四周掃蕩。”
沮授斷定曹仁在前方設下埋伏,自然不願繼續在夜間行軍。
隻要大軍就此停止行軍趕路,曹仁的火攻之策不攻自破。
曹仁繼續後退,不時迴頭張望,始終都不見徐晃的蹤影。
心中疑惑,讓斥候返迴探查,這才知道徐晃已經原地駐軍,正在起灶燒飯。
“想不到竟然能夠看穿誘敵之計。”
曹仁見引誘失敗,隻能返迴宛城,途中遇到程昱,將今日之事全數告知。
“徐晃陣中有軍師參謀,已然看出我軍的謀劃,讓前往各處設伏的將領全都迴來吧。”
既然已經被徐晃看穿,也就沒有繼續埋伏的理由了。
“若是今夜我軍趁夜劫營如何?”
曹仁得知徐晃已經安營紮寨,心有不甘,想要趁今夜前往劫營。
程昱搖了搖頭,沒有認同曹仁的想法,
“秦軍既然能夠看穿我軍計策,必然也有應對劫營的方法,還是莫要徒勞了。”
曹仁歎息,隻能讓人通知各處埋伏的將領,領軍返迴宛城。
等到翌日天亮,沮授派出許多哨騎,前往博望坡上四周探查。
“果真如軍師所言,哨騎當真在四周探查到有埋伏的痕跡,還發現了許多引火之物。”
沮授聽罷點頭,這才放下心來,告訴徐晃可以讓大軍前進了。
果然路上再沒有遇到埋伏,一路順利,直抵宛城城下。
徐晃正欲出陣挑戰,就見西南方向有旌旗飄動,見到徐晃軍陣,二話不說,衝殺過來。
“李典奉主公之命,前來增援曹仁將軍!”
李典讓人朝城上大喊,曹仁等人這才知道是曹操派李典前來。
此時李典已經領軍與徐晃衝殺到一起,正是混亂之時,曹仁敏銳抓住戰機。
領著城中守軍,也殺出城來。
兩處兵馬合兵一處,徐晃拚命搏殺,也不能戰勝。
隻能邊打邊退,一路後撤。
曹仁與李典追擊出十幾裏,這才鳴金收兵。
“此番多虧曼成領兵前來,恰好遇到徐晃到來。”
曹仁對李典十分感激,若不是他帶兵及時趕來,免不了又要與徐晃進行一番苦戰。
“徐晃初來乍到就遭逢一敗,損失了兩萬多兵馬,秦炎必定親自領兵前來。”
李典雖然勝了徐晃,但是十分平靜,心中更加擔憂的是秦炎領大軍前來。
“如今主公四處征戰,劉備再次攻打襄陽,宛城能夠依靠的,隻有你我麾下不到十萬兵力了。”
卻說徐晃被曹仁李典二人逼退,折損了兩萬兵馬,不敢繼續深入,一直退到博望,這才停下來。
“本以為此番能夠順利圍攻宛城,不想李典竟然在關鍵時刻殺出,當真讓我軍措手不及。”
見徐晃有些沮喪,沮授開口勸解,李典會突然出現,隱瞞過了斥候哨騎,也是有些手段,並非徐晃的罪責。
“公明無需沮喪,勝敗乃兵家常事,等主公大軍前來,再與他廝殺,定能一雪前恥。”
聽了沮授的話,徐晃的心情這才緩解,重新燃起鬥誌。
曹仁得知秦炎在許昌整頓月餘之後,又一次起兵攻打宛城,有了之前的教訓,不敢輕視,便向程昱求教。
程昱略一思索,心中有了計策。
“秦軍來攻宛城,必經博望,博望左右山林,都可埋伏軍馬。”
“可讓牛金領一軍往左側山中埋伏,等秦軍到來,隻需放其經過,不與其接戰。”
“讓郝萌領一軍在右側林後的山穀中埋伏。”
“見南麵火起,便可殺出,截殺秦軍糧草輜重。”
“使韓浩領兵準備引火之物,在博望坡後兩邊等候,等秦軍來到,便可放火。”
等給諸將分配完畢,程昱又看向曹仁,“將軍此番也需親自上陣,以身涉險,作為前部,但見秦軍,不要贏,隻要輸。”
曹操雖然勢力大增,但四麵接敵,到處都需要戰將防守,因此此時能讓曹仁調動的戰將反倒少一些,有些捉襟見肘。
“在下自領一軍,以為接應。”
如此,程昱火燒博望之策定下,曹仁趕忙吩咐眾將依計行事。
秦炎這邊,徐晃領軍五萬作為先鋒,知曉程昱就在宛城,因此又讓沮授與他同行,作為參謀。
二人領軍來到博望,分了一半兵力作為前隊,其餘盡數護佑糧草輜重。
時值秋月,秋風徐起。
人馬行進間,望見前方煙塵驟起。
“將軍小心,必是曹軍來敵。”
沮授叮囑一軍,徐晃已經讓兵馬列陣,嚴陣以待。
“無知狂徒,膽敢犯我邊境,等我先將你等剿滅,再去許昌擒殺秦炎!”
曹仁領兵來到,見到徐晃,手指身前眾兵卒,口出狂言,囂張挑釁。
徐晃聞言,心中湧起一股火氣,策馬衝出軍陣,與曹仁交手。
兩馬交錯,不過數合,曹仁佯裝不敵,調轉馬頭,就往身後退走。
徐晃追擊一陣,走了十餘裏,曹仁又撥馬迴來迎戰,戰不數合,再次敗走。
徐晃還想領軍追擊,卻被沮授勸住。
“曹仁連番敗走,卻又去而複返,這是要引誘將軍進入埋伏,不可繼續追擊了。”
徐晃冷靜下來,細細思索,也感覺是這個道理。曹仁幾次與他交手,卻都不出全力,顯然心懷不軌。
“多虧軍師及時勸阻,否則末將必定要中了曹仁的埋伏。”
說罷,徐晃對沮授再三拜謝,若非是他,自己就要鑄成大錯。
“隻是曹仁在前方設下埋伏,我軍要如何應對?”
沮授聞言,微微一笑,心中早有決策。
“如今正是秋月,博望臨水,水畔多有蘆葦,前方道路狹窄,山川草木叢生,在下預料不錯的話,曹軍必定想要用火攻。一旦火起,必然有伏兵殺出,到時我軍身處火海,身後又有伏兵攔截,糧草輜重無法保全,注定損失慘重。”
徐晃心中大驚,冷汗連連。
“如今天色漸晚,不若就地安營紮寨,讓士卒多加戒備,防止曹仁夜晚劫營。等明日天明,再派幾支軍馬,在博望坡前後四周掃蕩。”
沮授斷定曹仁在前方設下埋伏,自然不願繼續在夜間行軍。
隻要大軍就此停止行軍趕路,曹仁的火攻之策不攻自破。
曹仁繼續後退,不時迴頭張望,始終都不見徐晃的蹤影。
心中疑惑,讓斥候返迴探查,這才知道徐晃已經原地駐軍,正在起灶燒飯。
“想不到竟然能夠看穿誘敵之計。”
曹仁見引誘失敗,隻能返迴宛城,途中遇到程昱,將今日之事全數告知。
“徐晃陣中有軍師參謀,已然看出我軍的謀劃,讓前往各處設伏的將領全都迴來吧。”
既然已經被徐晃看穿,也就沒有繼續埋伏的理由了。
“若是今夜我軍趁夜劫營如何?”
曹仁得知徐晃已經安營紮寨,心有不甘,想要趁今夜前往劫營。
程昱搖了搖頭,沒有認同曹仁的想法,
“秦軍既然能夠看穿我軍計策,必然也有應對劫營的方法,還是莫要徒勞了。”
曹仁歎息,隻能讓人通知各處埋伏的將領,領軍返迴宛城。
等到翌日天亮,沮授派出許多哨騎,前往博望坡上四周探查。
“果真如軍師所言,哨騎當真在四周探查到有埋伏的痕跡,還發現了許多引火之物。”
沮授聽罷點頭,這才放下心來,告訴徐晃可以讓大軍前進了。
果然路上再沒有遇到埋伏,一路順利,直抵宛城城下。
徐晃正欲出陣挑戰,就見西南方向有旌旗飄動,見到徐晃軍陣,二話不說,衝殺過來。
“李典奉主公之命,前來增援曹仁將軍!”
李典讓人朝城上大喊,曹仁等人這才知道是曹操派李典前來。
此時李典已經領軍與徐晃衝殺到一起,正是混亂之時,曹仁敏銳抓住戰機。
領著城中守軍,也殺出城來。
兩處兵馬合兵一處,徐晃拚命搏殺,也不能戰勝。
隻能邊打邊退,一路後撤。
曹仁與李典追擊出十幾裏,這才鳴金收兵。
“此番多虧曼成領兵前來,恰好遇到徐晃到來。”
曹仁對李典十分感激,若不是他帶兵及時趕來,免不了又要與徐晃進行一番苦戰。
“徐晃初來乍到就遭逢一敗,損失了兩萬多兵馬,秦炎必定親自領兵前來。”
李典雖然勝了徐晃,但是十分平靜,心中更加擔憂的是秦炎領大軍前來。
“如今主公四處征戰,劉備再次攻打襄陽,宛城能夠依靠的,隻有你我麾下不到十萬兵力了。”
卻說徐晃被曹仁李典二人逼退,折損了兩萬兵馬,不敢繼續深入,一直退到博望,這才停下來。
“本以為此番能夠順利圍攻宛城,不想李典竟然在關鍵時刻殺出,當真讓我軍措手不及。”
見徐晃有些沮喪,沮授開口勸解,李典會突然出現,隱瞞過了斥候哨騎,也是有些手段,並非徐晃的罪責。
“公明無需沮喪,勝敗乃兵家常事,等主公大軍前來,再與他廝殺,定能一雪前恥。”
聽了沮授的話,徐晃的心情這才緩解,重新燃起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