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讓廢帝前往許都
三國:從縣丞開始的崛起之路 作者:予暗同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了秦炎的保證,崔琰也安心了許多。
秦炎此人雖然有野心,但日後多加規勸,想來應該能夠讓他重新遵從天子。
又過去了幾日,鄴城中百姓生活起居重迴正軌,荀彧也從薊城趕來,協助秦炎處理冀州大小事務。
“奉孝迴到薊城之後,稍作休整,又領了兩萬新卒,帶著高覽、田豫前往雁門去支援臧霸去了。”
荀彧與秦炎眾人寒暄之後,將幽州最近的軍力發展調動匯報給秦炎。
“奉孝為我四處征戰,勞苦功高,文若穩坐後方,日夜操勞,也是我能安心征戰的依仗。”
對於郭嘉和荀彧,秦炎都是十分尊重,沒有他二人相助,自己決然不會發展如此迅猛。
“子敬此次也帶著陸遜等一些小輩一同跟隨奉孝前往,如今每日情報傳遞事務都是甄堯在負責。”
“如今我軍手握河北兩州之地,子敬多年身居幕後,如今也時候走到台前了。”
勢力越大,秦炎越感覺麾下人才短缺的厲害,他對魯肅極為信任,這才讓他掌控情報工作,若不是真的人手緊缺,也不會想讓魯肅走進諸侯視野。
對此,荀彧自然同意,這些年他身邊隻有田疇一直在旁相助,也是辛苦。
魯肅徹底走到台前,也能替他分擔許多壓力。
“崔琰、王修還有你族兄荀諶,都是經天緯地之才,今後也都由你調遣。”
“辛評得知審配殺害他家眷,氣急攻心,死在來鄴城的路上,主公該如何處置?”
侍衛將辛評的死訊帶來,秦炎也感到一陣惋惜,沮授多次勸降都不能說動他,竟然就這般逝去。
“待遺體運來鄴城,與他家眷安葬在一起,好生照料,再傳信給辛毗,告訴他我軍允許他迴來祭拜,絕不讓他為難。”
消息傳到崔琰、王修等人耳中,心想秦炎對待辛評尚且如此,對待他們自然不用猜測,因此更加忠心,竭力協助荀彧處理政事。
曆時僅一年半時間,秦炎終於將袁紹勢力在冀州、並州拔除。
徐晃在沮授的協助下,斬殺淳於瓊,打退張燕,奪下上黨郡、西河兩郡。
張合高覽與郭嘉攻下九原,占了定襄、雲中等郡縣,將樊稠困在太原郡,動彈不得。
曹操雖然在冀州失利,沒能占領鄴城,但河東、平陽兩郡隨著張燕與郭援主動投靠,也都被他收複,至此,整個司隸隻有弘農與河內兩郡還在馬騰與張楊的控製中。
“我軍困守太原,如今已經孤立無援,如何是好?”
樊稠將李傕、郭汜、李儒幾人全都召集,商議對策。
“當初袁紹命我軍攻打臧霸,將軍不曾全力進攻,自然已經在秦炎心中想要交好的信息,如今他大軍撤去,並未有進攻我等的意圖,想來也是承了當日的情誼。”
李儒作為四人之中的智囊,此刻自然是他表現的時候,
“我軍此時不可再去襲擾臧霸,且在郡中鎮守,若日後秦炎大軍來到,我軍力戰不敵,也隻有他會收留我等。”
三人都深以為然,決定自今日後,堅守城池,隻在郡中活動,不去襲擾秦炎疆土。
對於樊稠幾人割據太原郡,秦炎也感到有些頭疼,到底是董卓西涼軍舊部,戰力不然不是袁紹在並州那些士卒可比,眼下大軍征戰日久,心中厭倦,急需休整。
因此郭嘉這才沒有提議趁機攻打樊稠,隻讓周圍郡縣加強戒備,與他互不侵擾。
等到荀彧、郭嘉、魯肅、沮授、田豐等謀臣與趙雲、張遼、徐晃、張合、黃忠、太史慈等一眾武將全都匯聚到鄴城,秦炎大擺宴席,為眾人請功。
席間,秦炎也正色向眾人詢問如何對待劉辯。
“主公既然決定不效仿袁紹、曹操之輩,又不屑與董卓一般,隻能好生招待。”
“最好的辦法,是讓弘農王離開我軍勢力,迴到封地,但此舉無異於讓他去諸侯那裏送死,反倒落人口實,授人以柄。”
“將他送往許都吧,這樣既能讓弘農王與天子團聚,我軍不失禮儀,也是尊崇天子的表現,還能將這個難題交給曹操。”
郭嘉一席話,讓眾人全都點頭認同,連崔琰都連連點頭,皇室血脈在許都重逢,得以保護,也免受離散的艱辛。
“若是曹操堅決不接受又該怎麽辦?”
“雖然不懼再有諸侯擁立劉辯,但二帝同朝的場麵,想來曹操也不願看到繼續發生。”
麵對眾人的疑問,郭嘉都能清晰的解答。
翌日,秦炎在崔琰的帶領下,進入鄴城行宮,麵見劉辯。
“幽州牧、征南將軍秦炎,見過弘農王。”
秦炎見麵行禮,尊稱劉辯為弘農王。
“將軍不必多禮,當日雒陽宴會一別,如今已經過去十餘年,實在令人唏噓。”
秦炎抬頭,見到劉辯的模樣,與他當時有過點頭之交的麵容漸漸重合。
“將軍來意,本王已經猜出大概,這天子之位乃是袁紹強加於我,今日將軍稱我為弘農王,看來是要將我從那個位子上拉下來了。”
劉辯早已不是當時那個少年,心智成熟,多年的隱忍,心思也變得深沉。
“既然將軍不打算再次扶我坐那個位子,今日又帶來季珪先生,我便知將軍也不願殺我。”
“不知將軍想要如何安置本王?”
劉辯此刻好似沒有了負擔,不用在皇位上受人擺布,也不用被殘忍殺害,心中反而好奇起來。
“在下與主公以及麾下眾臣商議,想請弘農王移駕許都,與天子團聚,保全皇室血脈。”
崔琰征得秦炎同意,親自向劉辯說要將他送往許都。
“皇弟啊,是有多年不曾相見了。”
劉辯仰頭,重重歎息一聲,像是在懷念,對崔琰的建議並不反對。
“能去許都也好,恰好也向他請罪,這冒充天子的罪名,還是需要他親自開口赦免。”
這麽多年的經曆,劉辯清醒了許多,對當初的皇位也不再留戀。
“久聞將軍麾下生意興隆,恰好本王這裏,也有一樁生意想與將軍商談。”
秦炎此人雖然有野心,但日後多加規勸,想來應該能夠讓他重新遵從天子。
又過去了幾日,鄴城中百姓生活起居重迴正軌,荀彧也從薊城趕來,協助秦炎處理冀州大小事務。
“奉孝迴到薊城之後,稍作休整,又領了兩萬新卒,帶著高覽、田豫前往雁門去支援臧霸去了。”
荀彧與秦炎眾人寒暄之後,將幽州最近的軍力發展調動匯報給秦炎。
“奉孝為我四處征戰,勞苦功高,文若穩坐後方,日夜操勞,也是我能安心征戰的依仗。”
對於郭嘉和荀彧,秦炎都是十分尊重,沒有他二人相助,自己決然不會發展如此迅猛。
“子敬此次也帶著陸遜等一些小輩一同跟隨奉孝前往,如今每日情報傳遞事務都是甄堯在負責。”
“如今我軍手握河北兩州之地,子敬多年身居幕後,如今也時候走到台前了。”
勢力越大,秦炎越感覺麾下人才短缺的厲害,他對魯肅極為信任,這才讓他掌控情報工作,若不是真的人手緊缺,也不會想讓魯肅走進諸侯視野。
對此,荀彧自然同意,這些年他身邊隻有田疇一直在旁相助,也是辛苦。
魯肅徹底走到台前,也能替他分擔許多壓力。
“崔琰、王修還有你族兄荀諶,都是經天緯地之才,今後也都由你調遣。”
“辛評得知審配殺害他家眷,氣急攻心,死在來鄴城的路上,主公該如何處置?”
侍衛將辛評的死訊帶來,秦炎也感到一陣惋惜,沮授多次勸降都不能說動他,竟然就這般逝去。
“待遺體運來鄴城,與他家眷安葬在一起,好生照料,再傳信給辛毗,告訴他我軍允許他迴來祭拜,絕不讓他為難。”
消息傳到崔琰、王修等人耳中,心想秦炎對待辛評尚且如此,對待他們自然不用猜測,因此更加忠心,竭力協助荀彧處理政事。
曆時僅一年半時間,秦炎終於將袁紹勢力在冀州、並州拔除。
徐晃在沮授的協助下,斬殺淳於瓊,打退張燕,奪下上黨郡、西河兩郡。
張合高覽與郭嘉攻下九原,占了定襄、雲中等郡縣,將樊稠困在太原郡,動彈不得。
曹操雖然在冀州失利,沒能占領鄴城,但河東、平陽兩郡隨著張燕與郭援主動投靠,也都被他收複,至此,整個司隸隻有弘農與河內兩郡還在馬騰與張楊的控製中。
“我軍困守太原,如今已經孤立無援,如何是好?”
樊稠將李傕、郭汜、李儒幾人全都召集,商議對策。
“當初袁紹命我軍攻打臧霸,將軍不曾全力進攻,自然已經在秦炎心中想要交好的信息,如今他大軍撤去,並未有進攻我等的意圖,想來也是承了當日的情誼。”
李儒作為四人之中的智囊,此刻自然是他表現的時候,
“我軍此時不可再去襲擾臧霸,且在郡中鎮守,若日後秦炎大軍來到,我軍力戰不敵,也隻有他會收留我等。”
三人都深以為然,決定自今日後,堅守城池,隻在郡中活動,不去襲擾秦炎疆土。
對於樊稠幾人割據太原郡,秦炎也感到有些頭疼,到底是董卓西涼軍舊部,戰力不然不是袁紹在並州那些士卒可比,眼下大軍征戰日久,心中厭倦,急需休整。
因此郭嘉這才沒有提議趁機攻打樊稠,隻讓周圍郡縣加強戒備,與他互不侵擾。
等到荀彧、郭嘉、魯肅、沮授、田豐等謀臣與趙雲、張遼、徐晃、張合、黃忠、太史慈等一眾武將全都匯聚到鄴城,秦炎大擺宴席,為眾人請功。
席間,秦炎也正色向眾人詢問如何對待劉辯。
“主公既然決定不效仿袁紹、曹操之輩,又不屑與董卓一般,隻能好生招待。”
“最好的辦法,是讓弘農王離開我軍勢力,迴到封地,但此舉無異於讓他去諸侯那裏送死,反倒落人口實,授人以柄。”
“將他送往許都吧,這樣既能讓弘農王與天子團聚,我軍不失禮儀,也是尊崇天子的表現,還能將這個難題交給曹操。”
郭嘉一席話,讓眾人全都點頭認同,連崔琰都連連點頭,皇室血脈在許都重逢,得以保護,也免受離散的艱辛。
“若是曹操堅決不接受又該怎麽辦?”
“雖然不懼再有諸侯擁立劉辯,但二帝同朝的場麵,想來曹操也不願看到繼續發生。”
麵對眾人的疑問,郭嘉都能清晰的解答。
翌日,秦炎在崔琰的帶領下,進入鄴城行宮,麵見劉辯。
“幽州牧、征南將軍秦炎,見過弘農王。”
秦炎見麵行禮,尊稱劉辯為弘農王。
“將軍不必多禮,當日雒陽宴會一別,如今已經過去十餘年,實在令人唏噓。”
秦炎抬頭,見到劉辯的模樣,與他當時有過點頭之交的麵容漸漸重合。
“將軍來意,本王已經猜出大概,這天子之位乃是袁紹強加於我,今日將軍稱我為弘農王,看來是要將我從那個位子上拉下來了。”
劉辯早已不是當時那個少年,心智成熟,多年的隱忍,心思也變得深沉。
“既然將軍不打算再次扶我坐那個位子,今日又帶來季珪先生,我便知將軍也不願殺我。”
“不知將軍想要如何安置本王?”
劉辯此刻好似沒有了負擔,不用在皇位上受人擺布,也不用被殘忍殺害,心中反而好奇起來。
“在下與主公以及麾下眾臣商議,想請弘農王移駕許都,與天子團聚,保全皇室血脈。”
崔琰征得秦炎同意,親自向劉辯說要將他送往許都。
“皇弟啊,是有多年不曾相見了。”
劉辯仰頭,重重歎息一聲,像是在懷念,對崔琰的建議並不反對。
“能去許都也好,恰好也向他請罪,這冒充天子的罪名,還是需要他親自開口赦免。”
這麽多年的經曆,劉辯清醒了許多,對當初的皇位也不再留戀。
“久聞將軍麾下生意興隆,恰好本王這裏,也有一樁生意想與將軍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