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放火之人,已經被廷尉司拿住了。現下就關押在廷尉司中,究竟是否為大皇子指使,陛下派胡司卿一審便知。”何用昌胸有成竹道。
江擢臉上那古怪的笑意更濃,問道:
“好。那朕且問你,下令去拿張十二,是何人給廷尉司遞的文?廷尉司又是如何知道此人一定犯了案,緝拿歸獄?你們都給朕說清楚了!其中若是有人提前知情且不報,朕定不輕饒,連降數級,逐出京師!”
何用昌頭上直冒冷汗,忽然有點後悔接下了二皇子的這樁苦差。
想了很久,他戰戰兢兢地道:“迴陛下的話,遞文給廷尉司拿人的,是林相。這其餘事情,都和臣無關。”
眼見著兵部尚書把責任撇了個幹淨,江擢冷笑一聲,看向林明仕,道:“林相,解釋解釋吧。”
“陛下,這文是我遞的,不過事情實屬巧合。那日,這張十二逃竄迴京城,不知向誰複命;恰逢除妖司衙役在街上巡邏,見此人形跡可疑,便要瞧他的戶籍文書。誰知他立刻奔逃,在街上引起不小騷動。除妖司拿下他之後,不知如何是好。而臣湊巧路過,便給出了個主意,送到廷尉司去,交給胡大人處理。”
林明仕長出了一口氣,道:“這便是為何是我遞文的緣由了。”
江擢冷聲道:“就這麽湊巧?”
“是,陛下,就這麽湊巧。那日我正要去西城的茶樓,剛好目睹此事,便替除妖司的幾位衙役拿了個主意。”
“林相倒是好興致,這茶樓品茗的習慣,從未間斷過。”江擢又喊百裏相:“百裏大人,你是除妖伏魔兩司之主,除妖司拿了人,又送去廷尉司,可真有此事?”
“陛下,我是兩司之主不假,可我隻知殺妖,京中巡邏之事,我從不過問。在城中鬧事的地痞流氓太多了,這些騷亂,我若是樁樁件件都插手過問,我豈不是要忙死在衙門裏。”
百裏相語氣不善,皇帝卻不生氣,看向宋莫潯,繼續問道:“今日倒是巧了,剛考入除妖司衙門裏的宋莫潯今日也在此。”
宋莫潯立刻仔細迴憶起來。
“宋莫潯,你說說,前幾日,到底有沒有這件事?”
宋莫潯終於想了起來,迴道:
“迴陛下,確有其事。不過帶著我巡邏的衙役大哥說了,永安京中,幾乎每隔幾日,便會叫我們逮到幾個偷東西的摸兒、地痞流氓和登徒子。所以我們從不將此等小案放在心上,向來都是送到巡檢衙門了事。那日卻是湊巧,有林相授意,我們便做了迴主,將人送到了廷尉司。”
兵部尚書何用昌立刻接茬道:
“迴稟陛下,宋公子所言不差。京城巡檢衙門,人手不夠。兵部年年都上書,求戶部撥款,多招人手。可戶部每年都說國庫空虛,不能撥銀。所以這京內巡邏的差事,便由除妖司和伏魔司撥出些人手,暫時代著。”
江擢瞪眼,道:“你這是同朕討起錢來了?今日先說監察使放火一事,兵部和戶部的官司,他日再議。”
說完,皇帝喊道:“胡嶽山!人可是關在廷尉司裏了?”
廷尉司卿胡嶽山,正色道:“迴陛下,張十二現下就關在廷尉司裏,隻等著審訊完畢,刑部定罪,提到詔獄裏去等候秋後問斬呢。”
“可審出什麽結果來了?若是如這幾位卿家所言,大殿下朕有不臣之心。朕看呐,若是不治大殿下的罪,你們的那張嘴也不會饒過朕。”
“迴稟陛下,確實有審出是何人指使。”
胡嶽山的這句話,成功讓殿內幾位對此事知情的官員,都屏住了唿吸,提著一口氣,興奮和焦慮參半地靜待後半句。
胡嶽山的聲音激昂:“不過,臣審出的證詞,卻和幾位大人說得有異。張十二是受二殿下指使,才會假借民信局派出監察使之機,縱火燒符!”
江易寒不是沒有想過林相會倒戈。
隻是在這件事上倒戈,還拉攏了從來都站在牆頭上、不偏不倚的廷尉司卿進來,幫江風啟說話,他實在是沒想到。
已經緘默了有一陣子的禦史台中丞沈重,此時也開口道:“陛下,臣已接到了廷尉司卿胡嶽山彈劾二皇子的奏本。其中罪行,罄竹難書。”
胡嶽山道:“陛下,臣在京為官十五載,從不參與朝堂黨爭。臣所奏之事,皆證據確鑿,絕無半句虛言。”
江擢忽然有些疲憊,擺手道:“說下去。”
“臣從張十二口中得到口供,此人是江湖門派暗影成員,受二皇子指派,前往陪都昭陽,放火。”
“那朕的二皇子和這個江湖門派暗影,又是什麽關係啊?”
“臣未曾審出,也不敢妄斷。”
“沈中丞,這麽重要的事情,你怎麽壓到最後才議?”江擢矛頭一轉,指向了沈重。
沈重不慌不亂,道:“陛下,這事要一件一件議。有人要冤屈大殿下,我貿貿然將這事講出來,倒像是有意欺瞞陛下。”
“那你拖著不講,便不是欺瞞朕了?”
“臣知錯,臣下次不敢了。”沈重並不爭辯,絲滑認罪,堪稱幹脆。
“今日辰時已過,都是巳時了。上朝時間過長,朕瞧那幾個老臣都快站不住,要旁邊的人扶著了。朕實在是於心不忍,今日便先散朝吧。不過你們幾個知情的,都要留下,朕還有話問。”
那幾個年歲已高的臣子如蒙大赦,趕忙趔趔趄趄地出了殿。
方才在殿上便吵得不可開交的數位大臣,不得移步,等候問話。
而除此之外,百裏相、侯爺父子和兩位皇子也被皇帝留了下來。
胡嶽山覺得殿內人少了,唿吸都暢快了不少,話也便脫口而出:“陛下,臣要指認江湖門派暗影,威脅官府,擾亂朝綱,廟堂不容,罪不容誅。”
江擢臉上那古怪的笑意更濃,問道:
“好。那朕且問你,下令去拿張十二,是何人給廷尉司遞的文?廷尉司又是如何知道此人一定犯了案,緝拿歸獄?你們都給朕說清楚了!其中若是有人提前知情且不報,朕定不輕饒,連降數級,逐出京師!”
何用昌頭上直冒冷汗,忽然有點後悔接下了二皇子的這樁苦差。
想了很久,他戰戰兢兢地道:“迴陛下的話,遞文給廷尉司拿人的,是林相。這其餘事情,都和臣無關。”
眼見著兵部尚書把責任撇了個幹淨,江擢冷笑一聲,看向林明仕,道:“林相,解釋解釋吧。”
“陛下,這文是我遞的,不過事情實屬巧合。那日,這張十二逃竄迴京城,不知向誰複命;恰逢除妖司衙役在街上巡邏,見此人形跡可疑,便要瞧他的戶籍文書。誰知他立刻奔逃,在街上引起不小騷動。除妖司拿下他之後,不知如何是好。而臣湊巧路過,便給出了個主意,送到廷尉司去,交給胡大人處理。”
林明仕長出了一口氣,道:“這便是為何是我遞文的緣由了。”
江擢冷聲道:“就這麽湊巧?”
“是,陛下,就這麽湊巧。那日我正要去西城的茶樓,剛好目睹此事,便替除妖司的幾位衙役拿了個主意。”
“林相倒是好興致,這茶樓品茗的習慣,從未間斷過。”江擢又喊百裏相:“百裏大人,你是除妖伏魔兩司之主,除妖司拿了人,又送去廷尉司,可真有此事?”
“陛下,我是兩司之主不假,可我隻知殺妖,京中巡邏之事,我從不過問。在城中鬧事的地痞流氓太多了,這些騷亂,我若是樁樁件件都插手過問,我豈不是要忙死在衙門裏。”
百裏相語氣不善,皇帝卻不生氣,看向宋莫潯,繼續問道:“今日倒是巧了,剛考入除妖司衙門裏的宋莫潯今日也在此。”
宋莫潯立刻仔細迴憶起來。
“宋莫潯,你說說,前幾日,到底有沒有這件事?”
宋莫潯終於想了起來,迴道:
“迴陛下,確有其事。不過帶著我巡邏的衙役大哥說了,永安京中,幾乎每隔幾日,便會叫我們逮到幾個偷東西的摸兒、地痞流氓和登徒子。所以我們從不將此等小案放在心上,向來都是送到巡檢衙門了事。那日卻是湊巧,有林相授意,我們便做了迴主,將人送到了廷尉司。”
兵部尚書何用昌立刻接茬道:
“迴稟陛下,宋公子所言不差。京城巡檢衙門,人手不夠。兵部年年都上書,求戶部撥款,多招人手。可戶部每年都說國庫空虛,不能撥銀。所以這京內巡邏的差事,便由除妖司和伏魔司撥出些人手,暫時代著。”
江擢瞪眼,道:“你這是同朕討起錢來了?今日先說監察使放火一事,兵部和戶部的官司,他日再議。”
說完,皇帝喊道:“胡嶽山!人可是關在廷尉司裏了?”
廷尉司卿胡嶽山,正色道:“迴陛下,張十二現下就關在廷尉司裏,隻等著審訊完畢,刑部定罪,提到詔獄裏去等候秋後問斬呢。”
“可審出什麽結果來了?若是如這幾位卿家所言,大殿下朕有不臣之心。朕看呐,若是不治大殿下的罪,你們的那張嘴也不會饒過朕。”
“迴稟陛下,確實有審出是何人指使。”
胡嶽山的這句話,成功讓殿內幾位對此事知情的官員,都屏住了唿吸,提著一口氣,興奮和焦慮參半地靜待後半句。
胡嶽山的聲音激昂:“不過,臣審出的證詞,卻和幾位大人說得有異。張十二是受二殿下指使,才會假借民信局派出監察使之機,縱火燒符!”
江易寒不是沒有想過林相會倒戈。
隻是在這件事上倒戈,還拉攏了從來都站在牆頭上、不偏不倚的廷尉司卿進來,幫江風啟說話,他實在是沒想到。
已經緘默了有一陣子的禦史台中丞沈重,此時也開口道:“陛下,臣已接到了廷尉司卿胡嶽山彈劾二皇子的奏本。其中罪行,罄竹難書。”
胡嶽山道:“陛下,臣在京為官十五載,從不參與朝堂黨爭。臣所奏之事,皆證據確鑿,絕無半句虛言。”
江擢忽然有些疲憊,擺手道:“說下去。”
“臣從張十二口中得到口供,此人是江湖門派暗影成員,受二皇子指派,前往陪都昭陽,放火。”
“那朕的二皇子和這個江湖門派暗影,又是什麽關係啊?”
“臣未曾審出,也不敢妄斷。”
“沈中丞,這麽重要的事情,你怎麽壓到最後才議?”江擢矛頭一轉,指向了沈重。
沈重不慌不亂,道:“陛下,這事要一件一件議。有人要冤屈大殿下,我貿貿然將這事講出來,倒像是有意欺瞞陛下。”
“那你拖著不講,便不是欺瞞朕了?”
“臣知錯,臣下次不敢了。”沈重並不爭辯,絲滑認罪,堪稱幹脆。
“今日辰時已過,都是巳時了。上朝時間過長,朕瞧那幾個老臣都快站不住,要旁邊的人扶著了。朕實在是於心不忍,今日便先散朝吧。不過你們幾個知情的,都要留下,朕還有話問。”
那幾個年歲已高的臣子如蒙大赦,趕忙趔趔趄趄地出了殿。
方才在殿上便吵得不可開交的數位大臣,不得移步,等候問話。
而除此之外,百裏相、侯爺父子和兩位皇子也被皇帝留了下來。
胡嶽山覺得殿內人少了,唿吸都暢快了不少,話也便脫口而出:“陛下,臣要指認江湖門派暗影,威脅官府,擾亂朝綱,廟堂不容,罪不容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