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唐書·宰相世係表》及相關記載,西漢徐明是東海人,字長君,為東海徐氏北支祖徐豐之子。據《漢書·王尊傳》及相關資料,其主要活躍於漢元帝時期,元帝在位時間是前75年至前33年,可大致推測徐明生活在這一期間。


    徐明是西漢時期的涿郡太守,其生平事跡主要是舉薦王尊。


    早年間,命運就像一個喜怒無常的頑童,肆意捉弄著王尊。在他尚處於懵懂無知的年紀時,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無情地奪走了他父母的生命,從此他淪為了無依無靠的孤兒。生活對於這個年幼的孩子來說,猶如一片荒蕪貧瘠的沙漠,充滿了無盡的困苦與艱辛。


    自幼失去雙親的庇護,王尊不得不寄人籬下,依靠叔伯們微薄的接濟勉強度日。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但即便生活貧苦到這般地步,年幼的王尊也從未向命運低頭,而是以超乎常人想象的堅韌和毅力頑強地抗爭著。


    無論是晨曦剛剛破曉,還是夕陽緩緩西沉,在那寧靜的河澱之畔,總會出現一個瘦弱而堅定的身影——那就是王尊。隻見他手握著長長的羊鞭,小心翼翼地驅趕著羊群,宛如一位盡職盡責的牧羊人。每天,他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照顧這些羊群,因為它們不僅是他生活的來源,更是他未來的希望所在。


    盡管整日為了維持生計而四處奔波勞碌,但王尊內心深處對於知識的渴望之火卻始終熊熊燃燒著。哪怕生活再怎麽艱難,他也從未放棄過對知識的追求。在旁人早已進入夢鄉的時候,王尊依然借著微弱的燭光,如饑似渴地閱讀著一本本厚重的史書。那些古老而神秘的文字仿佛具有一種無形的魔力,深深地吸引著他,引領著他穿越時空的隧道,走進一個個波瀾壯闊的曆史場景。


    在書海的遨遊中,王尊見證了無數英雄豪傑的崛起與隕落,領略了王朝興衰更替的滄桑變遷。每一段曆史故事都像是一首激昂澎湃的樂章,在他心中奏響,令他心潮起伏、沉醉不已。漸漸地,這些寶貴的知識不僅充實了他的頭腦,更塑造了他堅毅果敢的性格和廣闊深邃的視野。


    時光如白駒過隙般匆匆流逝,眨眼之間,王尊已然度過了十三個春秋寒暑。如今的他,雖然年紀尚輕,但內心卻早已燃燒起熊熊烈火,那是對未來充滿無限憧憬與渴望所點燃的激情火焰。他的胸膛之中,懷揣著遠大的抱負和宏偉的夢想,猶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一般閃耀奪目。


    於是,在這個青春年少之際,王尊毫不猶豫地向長官提出申請,希望能夠擔任獄中的一名小官吏。在外人看來,這樣一份工作不僅地位低微,而且還異常艱辛勞累,然而對於心懷壯誌的王尊而言,這卻是他邁向成功道路上至關重要的第一步。因為隻有從基層做起,親身經曆種種磨難與挑戰,才能夠積累寶貴的經驗,不斷磨礪自己的意誌品質。


    憑借著自身的勤奮努力以及對待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沒過多久,王尊便得到了上級的賞識與認可。他很快就被提拔晉升為涿郡的書佐一職,從此開始肩負起管理當地監獄事務的重任。麵對新的崗位和職責,王尊並沒有絲毫畏懼退縮之意,反而充分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精心策劃、合理安排每一項工作任務。無論是囚犯的監管、案件的審理還是監獄設施的維護等諸多方麵,他都能做到有條不紊、遊刃有餘。正因如此,王尊出色的表現贏得了眾人的一致好評與高度讚揚,大家紛紛對這位年輕有為的官員投來欽佩與敬重的目光。


    而就在王尊的事業蒸蒸日上之時,命運再次眷顧了這個充滿朝氣與活力的年輕人。這一年,他迎來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轉折——被朝廷正式任命為虢縣令,並同時兼任美陽縣令之職。從此刻起,王尊真正踏上了屬於他的仕途之旅,前方等待著他的將會是更多未知的機遇與挑戰……


    美陽縣,這個看似平靜的地方,卻隱藏著一起令人矚目的案件。一名婦女神色悲憤地來到縣衙,她要狀告自己的義子。原來,那義子平日裏遊手好閑、不務正業,不僅對養母不敬,還時常欺淩鄰裏。王尊聽聞此事後,沒有絲毫猶豫,立刻著手調查。經過一番明察暗訪和細致審訊,他終於掌握了確鑿證據,將那惡貫滿盈的義子繩之以法,還了這位可憐婦人一個公道。


    時光荏苒,轉眼間便到了初元五年。這期間,王尊因其出色的政績逐漸嶄露頭角。恰在此時,皇帝決定出宮巡視各地。而負責安排皇帝出巡食宿等諸多繁雜事務的重任,就落在了王尊的肩上。麵對如此艱巨的任務,王尊展現出了非凡的組織能力和應變智慧。他事無巨細地籌劃每一個環節,確保皇帝一行人的行程安全順暢、衣食無憂。最終,這次出巡圓滿完成,王尊也因此受到了皇帝的賞識與讚譽。


    不久之後,王尊榮升為安定太守。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深知當地吏治腐敗、貪汙成風,百姓苦不堪言。於是,他雷厲風行地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整頓行動。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們紛紛落馬,受到應有的懲處。同時,王尊大力選拔清正廉潔、有才能之士充實官場。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郡內風氣煥然一新,社會秩序井然有序,百姓們安居樂業,對這位新來的太守無不交口稱讚。


    公元前42年即永光二年曆史中極其普通的一年,因時局需要王尊隨護羌將軍任轉校尉,時局動蕩漢羌矛盾愈演愈烈王尊護運前線軍糧時因遭走投無路的羌民起義而被圍困,突圍後因罪被皇帝所免職。後經涿郡太守徐明賞識而被舉薦,任郿縣令,後又因功升任益州刺史等職,但因多次不畏權貴執法,遭人誣陷被免官,又多次被起用,這一生真可謂是試圖坎坷啊,平常人曆經大起大落要麽辭官歸隱逃避現實,要麽怨天尤人 而王尊卻能以平常心去待之著實令人欽佩。


    漢成帝時,王尊任東郡太守,遇黃河漲水,在如此危險的時候正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去保全自己而他卻親率屬吏民役冒死防洪搶險,甚至欲以身填堤,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最終大堤得以保全,其勇節受到吏民讚譽和皇帝嘉獎。在他身上我仿佛看見了97年抗洪搶險時的人民子弟兵那種毫不畏懼的犧牲精神。


    晚年王尊最終卒於任上,其一生廉潔奉公,執法如山,不畏豪強,與王章、王駿齊名,號稱“三王”,東郡吏民勒石紀念其功績。


    王尊,西漢良臣,盡顯剛正風範。出身孤貧卻自學成才,初入仕途便鋒芒展露,任官各地,嚴懲貪腐、豪強,安定郡縣,執法嚴明無畏。諫東平王,忠言直陳不阿權貴。抗洪守堤,身先士卒,願舍己護民。一生仕途波折,屢遭誣陷,然其誌不改,廉正奉公,青史留名,堪為後世楷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徐氏略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緩安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緩安甫並收藏徐氏略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