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二皇子的試探
穿到荒年,我帶著三個姐姐吃香喝辣 作者:洛陽花下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常明義臉上的笑容僵了一瞬。
心中暗道:這柳絮是長姐的貼身侍女,怎會出現在此?
難道長姐也終於打算支持他們中的哪位了?
他原本打算開門見山地談合作,如今卻不得不謹慎起來。
“李太傅文采斐然,名動天下,常某仰慕已久。”
常明義話鋒一轉,將話題引向了詩詞歌賦。
“今日得見,實乃三生有幸。不知太傅可否出題一試,也好讓常某向太傅討教一番?”
李太傅捋了捋胡須,笑道。
“二皇子過譽了,老夫不過略通文墨而已。既是二皇子有此雅興,那老夫便出一題,就以‘山水’為題,如何?”
常明義聞言,立刻正襟危坐,目光灼灼地望向李太傅,語氣愈發恭敬。
“實不相瞞,常某年少時便對太傅的詩詞文章欽佩不已,尤其喜愛太傅所作的《秋水長天》,至今仍能吟誦出其中佳句。此番題目,算是太傅照顧我了!”
他略作沉思,便朗聲吟道:
峰巒疊嶂入雲端,溪水潺潺繞山巒。
飛瀑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古木參天遮日月,奇峰怪石隱神仙。
人間仙境何處尋,此地便是世外天。
這首詩氣勢磅礴,意境開闊,將山水的雄偉壯麗描繪得淋漓盡致。
李太傅聽後,撫掌讚歎。
“好詩!好詩!二皇子果然才華橫溢,這首詩意境高遠,氣勢磅礴,令人歎服!”
秦賀不動聲色地聽著。
心中暗道:不愧是二皇子,詩才果真名不虛傳。隻是不知這番作態,又有幾分真心?
常明義謙虛地笑了笑,隨即目光轉向秦賀,說道。
“秦公子乃是太傅高徒,想必也頗有文名,不如也以此題賦詩一首,也好讓常某開開眼界。”
秦賀也不推辭,略一沉吟,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
空山鳥語溪流轉,落日熔金染峰巒。
一葉扁舟江上漂,漁歌晚唱入雲端。
青山綠水皆有意,清風明月兩相歡。
何須尋覓蓬萊島,此間自在是人間。
秦賀的詩作一氣嗬成,筆力雄健,意境深遠,與常明義的詩相比,更勝一籌。
在場眾人皆是飽讀詩書之輩,自然能品出其中高妙之處。
一時間,廳內鴉雀無聲,唯有秦賀的詩句在眾人心中迴蕩。
片刻之後,李太傅率先打破了沉默,讚歎道。
“妙哉!妙哉!秦公子的詩,意境深遠,辭藻華麗,更勝二皇子一籌啊!”
常明義聞言,立即露出一副由衷讚歎的神情。
他站起身來,朝秦賀拱手,語氣裏盛滿欽佩之意。
“秦公子果然不負盛名!這一首山水詩,意境幽遠,字裏行間皆是通透清絕之氣,我等旁人,實在難以望其項背。”
他稍頓,又繼續說道。
“尤其是‘青山綠水皆有意,清風明月兩相歡’這一聯,簡直已將天地風物與人心寫到極至,真教人暗生景仰。”
他說著,語速卻也稍顯急促,仿佛唯恐自己言辭不足以表達對秦賀詩才的崇拜。
目光中尤帶幾分驚歎,轉頭對李太傅說道。
“太傅高徒,當真驚才絕豔!有此一作傳世,恐百世之後,仍為人稱道。”
然而,他的掌心卻早已微微滲出冷汗,唇邊的笑意雖未減。
他看似慷慨地將讚譽一字不漏地奉上,但心底卻掠過一抹深沉的忌憚與陰鬱:秦賀才名文韜,竟然目下無虛聲
常明義深吸一口氣,卻將這些思緒藏得分毫不露,待目光再次投向秦賀時。
已然恢複了溫文笑意,舉起酒盞道。
“此詩必當千古流芳,公子才名無雙,常某不勝欽佩,敬公子一杯。”
常明義見秦賀寂寂無名,本以為隻是個有些小聰明,投了李太傅喜好的書生。
如今看來,此人深藏不露,絕非等閑之輩。
柳絮黛眉微蹙,目光在常明義和李太傅之間來迴梭巡。
這二皇子今日邀請李太傅,又這般殷勤討好,顯然是為拉攏李太傅。
隻是,這常明義吟詩作對之後,卻遲遲不肯切入正題,反而像是在試探秦賀的深淺。
莫非他已察覺到秦賀與李太傅的關係非同一般?
又或者,他是在衡量秦賀的才華,以此來判斷是否值得拉攏?
柳絮心中疑竇叢生,一時難以揣測常明義的真正用意。
她不動聲色地觀察著常明義的一舉一動,試圖從他細微的表情變化中找到答案。
常明義滿麵含笑,語氣熱切地說道。
“兩位大才今日賜教,實在令明義開懷。如此佳聚,怎能草草相散?不如移步偏殿,常某略備薄宴,以謝兩位大駕光臨。”
他親自領路,將秦賀與李太傅引至偏殿。
殿內陳設素雅,雕欄畫棟間透著幾分溫潤的書卷氣。
長桌已擺好,白玉般的瓷盤中盛著珍饈美饌,佳釀清香若蘭。
殿外則有絲竹樂聲飄入,清新淡雅,別有一番風味。
常明義殷勤地為二人斟酒,舉杯婉言說道。
“今日能與兩位高賢暢談,常某是榮幸之至。雖明義才疏學淺,但卻有一心結交天下英才之誌,還望日後多予指點。”
他說得誠懇,目光柔和,但內裏情緒卻被掩藏得滴水不漏。
李太傅捋須笑道。
“二皇子言重了,殿下胸懷奇誌,老夫與賀公子不過略通一二皮毛。有此盛會,實乃三幸之事。”
秦賀則舉杯一飲而盡,目光深幽地看向常明義,似笑非笑道。、
“二皇子如此厚待,在下與太傅都該飲盡此杯,以表謝忱。”
常明義連忙說道。
“秦公子說得是,我等不醉不歸!”
隨即舉杯與二人豪飲。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常明義斟滿一杯酒,轉向李太傅,狀似不經意地開口道。
“太傅飽讀史書,學究天人,不知對如今大乾立儲之事,有何高見?”
李太傅撚須一笑,目光深邃悠遠,仿佛洞悉一切。
“二皇子說笑了,老夫不過一介腐儒,隻讀聖賢書,哪敢妄議國之大事?儲君之事,自有陛下聖裁,我等臣子隻需盡心輔佐即可。”
常明義聞言,心中暗道老狐狸果然滴水不漏,麵上卻堆起更殷切的笑容。
心中暗道:這柳絮是長姐的貼身侍女,怎會出現在此?
難道長姐也終於打算支持他們中的哪位了?
他原本打算開門見山地談合作,如今卻不得不謹慎起來。
“李太傅文采斐然,名動天下,常某仰慕已久。”
常明義話鋒一轉,將話題引向了詩詞歌賦。
“今日得見,實乃三生有幸。不知太傅可否出題一試,也好讓常某向太傅討教一番?”
李太傅捋了捋胡須,笑道。
“二皇子過譽了,老夫不過略通文墨而已。既是二皇子有此雅興,那老夫便出一題,就以‘山水’為題,如何?”
常明義聞言,立刻正襟危坐,目光灼灼地望向李太傅,語氣愈發恭敬。
“實不相瞞,常某年少時便對太傅的詩詞文章欽佩不已,尤其喜愛太傅所作的《秋水長天》,至今仍能吟誦出其中佳句。此番題目,算是太傅照顧我了!”
他略作沉思,便朗聲吟道:
峰巒疊嶂入雲端,溪水潺潺繞山巒。
飛瀑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古木參天遮日月,奇峰怪石隱神仙。
人間仙境何處尋,此地便是世外天。
這首詩氣勢磅礴,意境開闊,將山水的雄偉壯麗描繪得淋漓盡致。
李太傅聽後,撫掌讚歎。
“好詩!好詩!二皇子果然才華橫溢,這首詩意境高遠,氣勢磅礴,令人歎服!”
秦賀不動聲色地聽著。
心中暗道:不愧是二皇子,詩才果真名不虛傳。隻是不知這番作態,又有幾分真心?
常明義謙虛地笑了笑,隨即目光轉向秦賀,說道。
“秦公子乃是太傅高徒,想必也頗有文名,不如也以此題賦詩一首,也好讓常某開開眼界。”
秦賀也不推辭,略一沉吟,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
空山鳥語溪流轉,落日熔金染峰巒。
一葉扁舟江上漂,漁歌晚唱入雲端。
青山綠水皆有意,清風明月兩相歡。
何須尋覓蓬萊島,此間自在是人間。
秦賀的詩作一氣嗬成,筆力雄健,意境深遠,與常明義的詩相比,更勝一籌。
在場眾人皆是飽讀詩書之輩,自然能品出其中高妙之處。
一時間,廳內鴉雀無聲,唯有秦賀的詩句在眾人心中迴蕩。
片刻之後,李太傅率先打破了沉默,讚歎道。
“妙哉!妙哉!秦公子的詩,意境深遠,辭藻華麗,更勝二皇子一籌啊!”
常明義聞言,立即露出一副由衷讚歎的神情。
他站起身來,朝秦賀拱手,語氣裏盛滿欽佩之意。
“秦公子果然不負盛名!這一首山水詩,意境幽遠,字裏行間皆是通透清絕之氣,我等旁人,實在難以望其項背。”
他稍頓,又繼續說道。
“尤其是‘青山綠水皆有意,清風明月兩相歡’這一聯,簡直已將天地風物與人心寫到極至,真教人暗生景仰。”
他說著,語速卻也稍顯急促,仿佛唯恐自己言辭不足以表達對秦賀詩才的崇拜。
目光中尤帶幾分驚歎,轉頭對李太傅說道。
“太傅高徒,當真驚才絕豔!有此一作傳世,恐百世之後,仍為人稱道。”
然而,他的掌心卻早已微微滲出冷汗,唇邊的笑意雖未減。
他看似慷慨地將讚譽一字不漏地奉上,但心底卻掠過一抹深沉的忌憚與陰鬱:秦賀才名文韜,竟然目下無虛聲
常明義深吸一口氣,卻將這些思緒藏得分毫不露,待目光再次投向秦賀時。
已然恢複了溫文笑意,舉起酒盞道。
“此詩必當千古流芳,公子才名無雙,常某不勝欽佩,敬公子一杯。”
常明義見秦賀寂寂無名,本以為隻是個有些小聰明,投了李太傅喜好的書生。
如今看來,此人深藏不露,絕非等閑之輩。
柳絮黛眉微蹙,目光在常明義和李太傅之間來迴梭巡。
這二皇子今日邀請李太傅,又這般殷勤討好,顯然是為拉攏李太傅。
隻是,這常明義吟詩作對之後,卻遲遲不肯切入正題,反而像是在試探秦賀的深淺。
莫非他已察覺到秦賀與李太傅的關係非同一般?
又或者,他是在衡量秦賀的才華,以此來判斷是否值得拉攏?
柳絮心中疑竇叢生,一時難以揣測常明義的真正用意。
她不動聲色地觀察著常明義的一舉一動,試圖從他細微的表情變化中找到答案。
常明義滿麵含笑,語氣熱切地說道。
“兩位大才今日賜教,實在令明義開懷。如此佳聚,怎能草草相散?不如移步偏殿,常某略備薄宴,以謝兩位大駕光臨。”
他親自領路,將秦賀與李太傅引至偏殿。
殿內陳設素雅,雕欄畫棟間透著幾分溫潤的書卷氣。
長桌已擺好,白玉般的瓷盤中盛著珍饈美饌,佳釀清香若蘭。
殿外則有絲竹樂聲飄入,清新淡雅,別有一番風味。
常明義殷勤地為二人斟酒,舉杯婉言說道。
“今日能與兩位高賢暢談,常某是榮幸之至。雖明義才疏學淺,但卻有一心結交天下英才之誌,還望日後多予指點。”
他說得誠懇,目光柔和,但內裏情緒卻被掩藏得滴水不漏。
李太傅捋須笑道。
“二皇子言重了,殿下胸懷奇誌,老夫與賀公子不過略通一二皮毛。有此盛會,實乃三幸之事。”
秦賀則舉杯一飲而盡,目光深幽地看向常明義,似笑非笑道。、
“二皇子如此厚待,在下與太傅都該飲盡此杯,以表謝忱。”
常明義連忙說道。
“秦公子說得是,我等不醉不歸!”
隨即舉杯與二人豪飲。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常明義斟滿一杯酒,轉向李太傅,狀似不經意地開口道。
“太傅飽讀史書,學究天人,不知對如今大乾立儲之事,有何高見?”
李太傅撚須一笑,目光深邃悠遠,仿佛洞悉一切。
“二皇子說笑了,老夫不過一介腐儒,隻讀聖賢書,哪敢妄議國之大事?儲君之事,自有陛下聖裁,我等臣子隻需盡心輔佐即可。”
常明義聞言,心中暗道老狐狸果然滴水不漏,麵上卻堆起更殷切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