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召集工匠
穿越後,我每天在大秦收快遞 作者:晨昏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括展開圖紙指著圖紙上精細的齒輪和管道設計,語調依舊從容:
“這便是我的構思。以野火為熱源,以水循環為冷卻,自動化熔煉爐可以持續高溫冶煉礦石,而提煉黑鬆脂的裝置,則利用離心分離技術,極大提高純度。”
話音剛落,帳內立即響起一片輕哼和嗤笑聲,那些將領們似乎對他的迴答無動於衷。有人甚至用力拍了一下桌角,滿臉的嘲諷:
“離心?循環?沈大人,可否稍微講些咱們能聽懂的詞?”人群中,有人低聲重複著“自動化熔煉爐”,帶著壓抑不住的戲謔笑意,像是在聽一個毫無章法的笑話。
徐垣更是笑出了聲,半掩著下巴,眼中帶著幾分戲謔的寒意:
“沈大人,你這是把天方夜譚搬到了軍營裏來了?且不說這設計看著就離譜,單單這些裝置的原理,聽得我頭都大,如何實現?”
“難不成您還真信咱們這些劈柴都能砍歪的匠人,能造出這種天工利器?”
周圍附和的輕笑逐漸變成哄堂大笑,仿佛點燃了所有人的情緒。他們交頭接耳,言語中全是質疑。
侯宇站在沈括身後,目光冷冷地掃過這些“滿嘴官腔卻出不了一顆良策”的人,拳頭握得哢哢作響,但始終沒有開口。
沈括依舊神色平靜。他重新點燃手上的雪茄,吞吐著青白的霧氣,臉上的笑令人捉摸不透。
他沒有看那些嘲笑他的人,而是看向了帳篷角落裏一個默不作聲的人:“林峰,你怎麽看?”
角落裏的男人緩緩抬起頭。林峰身材瘦削,眼神銳利,麵上是常年風霜留下的侵蝕痕跡。
他並非軍中職將,而是少府下屬的技工,總是在各類器物製造上展現出異於常人的天賦。平日裏,他話不多,但卻在關鍵時刻經常一鳴驚人。
林峰沉默了片刻,平靜地開口道:
“以大秦現有的技術水平來看,雖然成本略高,但並非不可行。”
他站起身,任由眾人的目光聚集到他身上,“隻需要少許改造,我甚至可以設計出更加精巧的模塊。”
他一邊說著,一邊從懷中摸出一塊小型的齒輪模型。
“這個,是我最近研製出的一種結構原型。隻需替換沈大人設計圖中部分的連接組件,就能減少至少三成人力,效率還能翻倍。”
他將齒輪舉高了些,任眾人細看,那雕刻精細的齒輪反射著油燈的微光。
帳裏靜默了幾秒,而後忽然爆發出更響的喧嘩聲。這些將領哪裏料到,竟然還有人敢力挺沈括的“荒誕玩意”。
“莫非這兩人早就商量好了?”有人低聲嘀咕,語氣中分明帶著懷疑。
侯宇冷哼一聲,終於開口,聲音冷若寒霜:
“你們不是最喜歡讓事實說話嗎?既然兩位專家已經拿出方案,何不讓他們試上一試?還是說,各位將軍的勇氣都隨著這笑聲跑光了?”
他一句話噎得眾人啞口無言,營帳中再次恢複死寂。而沈括卻在此時勾了勾嘴角,任由雪茄燃盡,他眯起眼睛看著眾人道:
“既然如此,敢問各位,將這試驗賭注押在勝券未卜的未來上,與其固步自封守在此地,哪一個更危險?”
帳內沉寂片刻,帥椅上一直沉默不語的蒙恬終於開口了。
“沈大人,林峰師傅,你們說的這些,本將軍也聞所未聞。”
“但這雁門關的戰事,確實拖延太久,將士們也疲憊不堪,若真有速戰速決的法子,本將軍自然願意一試。”
他頓了頓,犀利的目光掃過帳內眾人,“何況,就算不成,又能損失什麽?難道還能比匈奴更可怕?”
這最後一句話,顯然是說給那些剛才嘲笑沈括的將領們聽的。眾人麵麵相覷,不敢再出聲。
蒙恬繼續說道:“雁門關的工匠雖不如皇宮裏的技藝精湛,但也都是能工巧匠。我這就下令,調撥一部分迴來,全力配合二位。”
“那就有勞蒙將軍了。”沈括微微一笑,將手中的雪茄掐滅在桌上的香爐裏,青煙嫋嫋升起,他眼中的笑意卻讓人捉摸不透。
侯宇站在沈括身後,緊握的拳頭終於鬆開,嘴角露出一絲冷笑。他早就看這些屍位素餐的家夥不順眼了,若不是沈括攔著,他早就……
接下來的幾天,雁門關內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一部分工匠被調迴,在沈括和林峰的指導下,開始建造自動化熔煉爐和黑鬆脂提煉裝置。
沈括拿出的設計圖紙,對這些古代工匠來說,無疑是天書一般。各種複雜的結構和符號,讓他們看得一頭霧水。
“這都是些什麽玩意兒啊?”一個工匠撓著頭,看著圖紙上的螺絲釘和螺母,滿臉疑惑,“這彎彎曲曲的,是蚯蚓爬出來的嗎?”
另一個工匠湊過來,指著圖紙上的一個符號問道:“林師傅,這個圈圈裏帶個點的,又是什麽意思?”
林峰耐心地解釋道:“這個是閥門,控製液體流動的。這個圈圈代表管道,點代表開關。”
即便林峰解釋得再詳細,這些工匠們理解起來還是十分困難。
這時,沈括走了過來,從懷裏掏出幾樣東西,遞給眾人。
“這是扳手,這是螺絲刀,這是卷尺,這是管鉗子……”
沈括一邊講解,一邊演示這些工具的用法。
這些工具都是他從係統空間裏拿出來的,在古代絕對是稀罕玩意兒。工匠們拿著這些新奇的工具,一個個都好奇的打量著。
“沈大人,這東西真是神奇啊!”一個工匠拿著扳手,試著擰動一個螺絲,感覺比以前用的工具省力多了,“輕輕一擰,就擰開了!”
“是啊,是啊!這卷尺也比咱們用的繩子方便多了!”另一個工匠拿著卷尺,拉出一段,上麵的刻度清晰可見,“這上麵的數字,是什麽意思啊?”
沈括耐心地解釋道:“這是計量工具,比你們的尺更精確。”
在沈括的指導下,工匠們逐漸掌握了這些現代工具的使用方法,建造速度也明顯加快。
日夜不停的加班加點,半個月後,雁門關外,寒風唿嘯。
“這便是我的構思。以野火為熱源,以水循環為冷卻,自動化熔煉爐可以持續高溫冶煉礦石,而提煉黑鬆脂的裝置,則利用離心分離技術,極大提高純度。”
話音剛落,帳內立即響起一片輕哼和嗤笑聲,那些將領們似乎對他的迴答無動於衷。有人甚至用力拍了一下桌角,滿臉的嘲諷:
“離心?循環?沈大人,可否稍微講些咱們能聽懂的詞?”人群中,有人低聲重複著“自動化熔煉爐”,帶著壓抑不住的戲謔笑意,像是在聽一個毫無章法的笑話。
徐垣更是笑出了聲,半掩著下巴,眼中帶著幾分戲謔的寒意:
“沈大人,你這是把天方夜譚搬到了軍營裏來了?且不說這設計看著就離譜,單單這些裝置的原理,聽得我頭都大,如何實現?”
“難不成您還真信咱們這些劈柴都能砍歪的匠人,能造出這種天工利器?”
周圍附和的輕笑逐漸變成哄堂大笑,仿佛點燃了所有人的情緒。他們交頭接耳,言語中全是質疑。
侯宇站在沈括身後,目光冷冷地掃過這些“滿嘴官腔卻出不了一顆良策”的人,拳頭握得哢哢作響,但始終沒有開口。
沈括依舊神色平靜。他重新點燃手上的雪茄,吞吐著青白的霧氣,臉上的笑令人捉摸不透。
他沒有看那些嘲笑他的人,而是看向了帳篷角落裏一個默不作聲的人:“林峰,你怎麽看?”
角落裏的男人緩緩抬起頭。林峰身材瘦削,眼神銳利,麵上是常年風霜留下的侵蝕痕跡。
他並非軍中職將,而是少府下屬的技工,總是在各類器物製造上展現出異於常人的天賦。平日裏,他話不多,但卻在關鍵時刻經常一鳴驚人。
林峰沉默了片刻,平靜地開口道:
“以大秦現有的技術水平來看,雖然成本略高,但並非不可行。”
他站起身,任由眾人的目光聚集到他身上,“隻需要少許改造,我甚至可以設計出更加精巧的模塊。”
他一邊說著,一邊從懷中摸出一塊小型的齒輪模型。
“這個,是我最近研製出的一種結構原型。隻需替換沈大人設計圖中部分的連接組件,就能減少至少三成人力,效率還能翻倍。”
他將齒輪舉高了些,任眾人細看,那雕刻精細的齒輪反射著油燈的微光。
帳裏靜默了幾秒,而後忽然爆發出更響的喧嘩聲。這些將領哪裏料到,竟然還有人敢力挺沈括的“荒誕玩意”。
“莫非這兩人早就商量好了?”有人低聲嘀咕,語氣中分明帶著懷疑。
侯宇冷哼一聲,終於開口,聲音冷若寒霜:
“你們不是最喜歡讓事實說話嗎?既然兩位專家已經拿出方案,何不讓他們試上一試?還是說,各位將軍的勇氣都隨著這笑聲跑光了?”
他一句話噎得眾人啞口無言,營帳中再次恢複死寂。而沈括卻在此時勾了勾嘴角,任由雪茄燃盡,他眯起眼睛看著眾人道:
“既然如此,敢問各位,將這試驗賭注押在勝券未卜的未來上,與其固步自封守在此地,哪一個更危險?”
帳內沉寂片刻,帥椅上一直沉默不語的蒙恬終於開口了。
“沈大人,林峰師傅,你們說的這些,本將軍也聞所未聞。”
“但這雁門關的戰事,確實拖延太久,將士們也疲憊不堪,若真有速戰速決的法子,本將軍自然願意一試。”
他頓了頓,犀利的目光掃過帳內眾人,“何況,就算不成,又能損失什麽?難道還能比匈奴更可怕?”
這最後一句話,顯然是說給那些剛才嘲笑沈括的將領們聽的。眾人麵麵相覷,不敢再出聲。
蒙恬繼續說道:“雁門關的工匠雖不如皇宮裏的技藝精湛,但也都是能工巧匠。我這就下令,調撥一部分迴來,全力配合二位。”
“那就有勞蒙將軍了。”沈括微微一笑,將手中的雪茄掐滅在桌上的香爐裏,青煙嫋嫋升起,他眼中的笑意卻讓人捉摸不透。
侯宇站在沈括身後,緊握的拳頭終於鬆開,嘴角露出一絲冷笑。他早就看這些屍位素餐的家夥不順眼了,若不是沈括攔著,他早就……
接下來的幾天,雁門關內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一部分工匠被調迴,在沈括和林峰的指導下,開始建造自動化熔煉爐和黑鬆脂提煉裝置。
沈括拿出的設計圖紙,對這些古代工匠來說,無疑是天書一般。各種複雜的結構和符號,讓他們看得一頭霧水。
“這都是些什麽玩意兒啊?”一個工匠撓著頭,看著圖紙上的螺絲釘和螺母,滿臉疑惑,“這彎彎曲曲的,是蚯蚓爬出來的嗎?”
另一個工匠湊過來,指著圖紙上的一個符號問道:“林師傅,這個圈圈裏帶個點的,又是什麽意思?”
林峰耐心地解釋道:“這個是閥門,控製液體流動的。這個圈圈代表管道,點代表開關。”
即便林峰解釋得再詳細,這些工匠們理解起來還是十分困難。
這時,沈括走了過來,從懷裏掏出幾樣東西,遞給眾人。
“這是扳手,這是螺絲刀,這是卷尺,這是管鉗子……”
沈括一邊講解,一邊演示這些工具的用法。
這些工具都是他從係統空間裏拿出來的,在古代絕對是稀罕玩意兒。工匠們拿著這些新奇的工具,一個個都好奇的打量著。
“沈大人,這東西真是神奇啊!”一個工匠拿著扳手,試著擰動一個螺絲,感覺比以前用的工具省力多了,“輕輕一擰,就擰開了!”
“是啊,是啊!這卷尺也比咱們用的繩子方便多了!”另一個工匠拿著卷尺,拉出一段,上麵的刻度清晰可見,“這上麵的數字,是什麽意思啊?”
沈括耐心地解釋道:“這是計量工具,比你們的尺更精確。”
在沈括的指導下,工匠們逐漸掌握了這些現代工具的使用方法,建造速度也明顯加快。
日夜不停的加班加點,半個月後,雁門關外,寒風唿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