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慈善之光
節奏人生:林逸的傳奇 作者:竹溪一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米迪音樂學習基地,陽光透過窗戶,暖暖地灑在孩子們專注練琴的身上,吉他聲悠揚飄蕩。林逸站在角落,靜靜地看著這一切,心中卻如翻湧的海浪。
“王焱,”林逸突然走向正在整理樂譜的王焱,眼神裏透著從未有過的堅定,“咱這基地算是站住腳了,可我這心裏啊,空落落的。”
王焱抬起頭,有些疑惑:“怎麽了?這不是挺好的嗎?”
林逸皺了皺眉頭,微微搖頭說:“是挺好,但每次看到外麵那些為生活奔波的人,我就想,咱們這音樂的好,不能就鎖在這基地裏。音樂是有魂的,它能給人力量,能讓人在苦日子裏找到光。我想讓更多人,不管是啥身份啥處境,都能被音樂抱抱,能有個盼頭。”
王焱若有所思地放下手中的樂譜,問:“那你打算咋做?這可不是個簡單事兒。”
林逸嘴角上揚,露出一絲自信的笑:“我想好了,咱得幹一票大的。弄個慈善基金會,專門給那些愛音樂但沒條件的孩子搭台子,把高雅音樂往那些偏遠地兒送,再給那些有難處的人拉把手。我要讓音樂變成橋,連接起大家的心,讓世界因為音樂能有點不一樣。”
王焱微微皺起眉頭,思考片刻後問道:“你是說,你想把我們在這有限範圍內所積累起來的影響力,像水波一樣,擴散到更廣闊、更複雜的社會層麵去?可是,這談何容易啊,我們該從哪裏入手呢?”
林逸猛地站起身,大步邁向窗前,雙手緊緊握拳,眼神中透著一股堅毅,死死地盯著窗外那片廣闊無垠的藍天,像是要從天空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王焱,”林逸轉過頭,目光灼灼地看著王焱,“我心裏門兒清,往後這道兒指定不好走,可咱怕過啥?隻要心夠決,辦法總比困難多!我琢磨著,咱先盤盤身邊的資源,找找那些和咱一樣對音樂愛得死心塌地,還滿心想著為社會做點啥的朋友和夥伴,聽聽他們咋說。沒準兒,咱能搞出一個專門的組織,就專門幹扶持音樂教育、推廣藝術文化、幫扶弱勢群體這些事兒的慈善基金會。”
王焱也跟著站起身,緩緩走到林逸身旁,眼睛盯著窗外的綠樹,眉頭微皺,陷入了沉思。片刻後,他開口道:“逸哥,這主意夠大膽,不過確實值得搏一把。但咱也得明白,弄基金會可不是鬧著玩兒的。錢咋籌?項目咋規劃?人咋安排?這些事兒都得好好琢磨透了。”
林逸重重地點了點頭,眼神愈發堅定:“那肯定。你也知道,音樂這玩意兒厲害著呢,啥文化、語言的界限,在它跟前都不好使,能直直地紮進人心裏頭。我就想著弄這麽個基金會,把勁兒往音樂教育、藝術文化推廣還有幫那些困難的人上使。”
王焱嘴角微微上揚,眼中滿是讚賞:“逸哥,這想法靠譜!音樂真能改變不少人的生活,特別是那些眼巴巴盼著能學音樂,卻沒那條件的人。就憑你這吉他彈得,那不得把他們迷得死死的,能教給他們老多東西了。”
“對!”林逸激動地說,眼中閃爍著光芒,“我想要為那些有才華但經濟條件有限的孩子提供機會,讓他們能夠學習音樂,展現自己的才華。你知道嗎,有些孩子在街頭賣藝,他們的音樂天賦被埋沒了。我想給他們一個舞台。”
王焱點頭同意,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這不僅能夠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也能夠讓我們的音樂理念傳播得更遠。你想過怎麽開始嗎?”
林逸在教室裏調整著吉他的音準,對王焱說:“我們的音樂已經觸動了這麽多孩子的心靈,我想讓這份感動延伸到每一個需要幫助的角落。”
王焱停下手中的工作,認真地迴應:“你的意思是?”
林逸彈奏了幾個和弦,然後說:“我想通過基金會,不僅支持音樂教育,還要關注那些生病或家庭困難的孩子。他們需要的不隻是金錢,更是關愛。”
王焱點頭,眼中閃爍著讚許:“小事做起,逐步擴大。我們可以從組織小型音樂會開始,讓愛傳遞。”
林逸繼續道:“對,我們可以邀請更多音樂人加入。音樂節、音樂會,甚至在偏遠地區開設音樂學校。”
王焱笑了:“你總是有辦法,林逸。我們一起,讓這個想法成真。”
林逸召集了幾個好友和合作夥伴,他站在他們麵前,眼中閃爍著期待:“我想成立一個慈善基金會,用音樂去幫助那些需要我們的人。”
王焱激動地站起身:“林逸,這不僅是你的夢想,也是我們所有人的期待。你的理念,就像音樂的鑰匙,打開了孩子們的夢想之門。”
一個年輕的夥伴興奮地補充:“林逸哥,你就像那引領我們的光,現在你要把這光帶到更遠的地方,我們當然全力支持!”
林逸靜靜地看著大家這熱情似火的模樣,眼眶微微有些濕潤,心裏像是被一股暖流緊緊包裹著,滿是感動。他深吸一口氣,嘴角上揚,露出一個自信而堅定的笑容,大聲說道:“好!既然大家都這麽齊心,那咱們就別光說不練,說幹就幹!”
在米迪音樂學習基地的禮堂內,孩子們的期待與緊張交織成一種特殊的氛圍。林逸站在後台,深吸一口氣,平靜自己的情緒。他知道,今天的選拔對這些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麽。
“林逸,你看那個孩子,他的眼神充滿了對音樂的渴望。”王焱指著一個緊張地調整吉他弦的小男孩。
林逸點頭,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未來的音樂之星。我們的任務是幫助他們發現並追求自己的潛力。”
隨著選拔的進行,孩子們一個接一個地上台展示自己的才華。林逸認真地觀察著,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著他們的表現。
“那個孩子,他的吉他彈得太有感染力了。”林逸對評委說,他的聲音中充滿了讚賞。
王焱也點頭同意:“是的,他的音樂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
林逸在每個孩子表演結束後,都會給予他們鼓勵和建議。他走到一個剛剛彈奏完吉他的孩子身邊,輕拍他的肩膀:“你的演奏讓我看到了希望。”
孩子的眼睛立刻亮了起來,仿佛所有的努力都在這一刻得到了迴報。
在公益音樂會的籌備中,林逸親自參與每一個細節。他檢查音響設備,確保音效完美,同時關注觀眾的舒適度。
“我們要讓每一個到場的人,無論是在繁華都市長大的孩子,還是在大山深處從未走出過的孩子,都能夠毫無阻礙地、全身心地沉浸在音樂的美妙之中,感受到音樂那跨越一切界限的魅力。”林逸神色堅定地對籌備音樂會的團隊成員們說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決心,仿佛在向大家描繪一幅美好的音樂藍圖,讓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這份事業的偉大與光榮。
在逸音慈善基金會的辦公室裏,林逸正忙碌地處理著文件。助手匆匆進來,放下兩份資料:“林總,這是王炎和林英帆的資料。”
林逸放下筆,翻看資料,眉頭緊鎖。他的目光在兩個孩子的照片上停留,一個是充滿渴望的大眼睛,另一個是堅強的微笑。
“我們必須幫助他們。”林逸抬頭,語氣堅定,“聯係最好的醫院,找最權威的專家,確保他們得到最好的治療。”
助理點頭,迅速開始安排。不久後,王炎和林英帆的家人接到了基金會的電話,告知他們醫療費用已經解決,治療方案也已經準備就緒。孩子的母親泣不成聲,不停地說著謝謝。
吳博涵和吳博遠的家也迎來了改變。義工隊第一次來訪時,姐弟倆坐在昏暗的房間裏,眼神迷茫。
“我們是逸音慈善基金會的義工。”領隊的義工微笑著伸出手,“我們會陪你們度過這段艱難的時間。”
吳博涵緊握弟弟的手,警惕地打量著義工們。但義工們沒有退縮,他們每天準時到來,幫忙做家務,耐心輔導作業。
隨著時間的推移,義工們的關愛逐漸溫暖了姐弟倆的心。一次郊外放風箏的活動,讓吳博涵看到了弟弟久違的笑容,她的心牆也開始融化。他們開始接受義工的幫助,願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夢想。
“你知道嗎?我一直想學吉他。”一天午後,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地板上,吳博遠突然抬起頭,眼睛亮晶晶地看著正在陪他們做手工的義工,那眼中閃爍著的光芒,仿佛是黑暗中燃起的希望之火。
義工被林逸的話驚了一下,隨即燦爛一笑,點頭說道:“太好了,我們基金會正好有吉他,也有會彈的老師,能一起學。”
就這樣,在義工幫助下,吳博遠開啟吉他學習之旅。每次抱起吉他,輕輕撥弦發出清脆聲響時,他臉上都洋溢著專注幸福的神情。吳博涵也在鼓勵下拿起畫筆,開始羞澀不自信,但畫出第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後,仿佛內心世界的窗戶打開了。義工們誇讚她有天賦,讓她眼中多了自信堅定。
林逸工作繁忙,但常抽空看望孩子。每次去,他像親切大哥哥般坐在旁邊,拿起心愛的吉他彈奏舒緩動聽的曲子。悠揚旋律讓喧鬧房間瞬間安靜,孩子們眼神變得柔和寧靜,仿佛煩惱都被音樂帶走,隻留下對生活的美好向往。
“音樂是治愈心靈的良藥。”一次探望結束,林逸和助理走在迴家路上,若有所思地對助理說:“你看這些孩子,音樂讓他們重新找迴快樂自信,我們一定要讓更多身處困境的人感受這份力量。”
隨著基金會名聲增大,林逸收到社會各界邀請分享成功經驗。在一次演講中,他站在台上,目光堅定,聲音充滿力量:“音樂不僅是旋律節奏的堆砌,它是能直抵人心深處的語言,有神奇魔力,跨越界限,將孤獨靈魂相連。”
聽眾中,一位身著深色西裝、眼神精明銳利的年輕企業家起身提問:“林先生,您創立的基金會在社會上頗具影響力,令人欽佩。但我想知道,在實際操作中,如何確保有限資源精準幫助真正需要的人?如今公益領域資源錯配時有發生。”
林逸臉上浮現溫和自信的微笑,不慌不忙迴答:“這確實關鍵。我們基金會一直秉持嚴謹負責態度,采用實地考察和與當地社區緊密合作方式。工作人員深入每個幫扶地區,與居民、學校、社區組織等深入交流溝通,詳細了解受助對象情況和需求,建立精準幫扶檔案。隻有這樣,才能確保捐助像精準投放的種子,在需要地方生根發芽。我們始終堅信,再小的善舉也如同投入湖中的小石子,能引發擴散的漣漪,最終匯聚成巨大改變力量。”
在基金會的日常忙碌而充實的運作中,林逸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領航者,經常與團隊成員們並肩作戰,親自參與到每一個項目的策劃與執行細節中。一次,在辦公室裏,林逸正與團隊成員小李討論著即將盛大舉行的慈善音樂會的相關事宜。
“小李,這次音樂會對於咱們基金會至關重要,它是向社會展現音樂力量和公益成果的重要窗口。所以,每個環節都得完美,從舞台布置到節目編排,再到現場氛圍營造,都要把音樂動人心弦的力量完美呈現出來,讓觀眾沉浸其中,感受到音樂的愛與希望。”林逸神情專注認真地說著,眼神滿是期待。
小李邊記錄邊點頭,思索後抬頭說道:“林老師,我有個想法。咱們邀請些受基金會幫助的孩子上台表演咋樣?他們在音樂方麵進步很大,故事就是基金會成果的見證。讓他們上台演奏,表達感激和對未來的希望,既能展示才華,又能讓公眾直觀看到工作成效,吸引更多人關注支持咱們公益事業。”
林逸眼中閃過讚許光芒,輕拍小李肩膀興奮道:“這主意太棒啦!小李,你真用心。這樣安排能增添獨特情感色彩和真實感,還能讓孩子們在舞台上找到自信價值,知道自己也能成為傳遞愛與希望的使者。”
音樂會當天,會場張燈結彩,座無虛席,觀眾滿懷期待。受助的孩子們穿著整潔演出服,懷著激動緊張的心情依次上台。他們拿起樂器,演奏精心準備的曲目,稚嫩卻真誠有力的音符流淌而出,仿佛訴說著與音樂、基金會之間的故事。最後一個音符落下,會場爆發出雷鳴般掌聲,經久不息,飽含著對孩子們的鼓勵和對基金會工作的認可。林逸站在舞台幕後,靜靜看著,心中滿是滿足和驕傲。
在活動結束後的慶功宴上,王俊生向林逸舉杯:“林逸,你做到了,你用音樂改變了世界。”
林逸迴以微笑:“這隻是開始,音樂的力量還有更多可能等待我們去發掘。”
在慈善音樂會後台,林逸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擦拭著他那把心愛的吉他,修長的手指輕輕撫過琴弦,嘴裏還念念有詞:“老夥計,今晚可就靠你了,咱得一起給大夥來一場難忘的演出。” 他的額頭上掛著細密的汗珠,眼睛緊緊盯著吉他,那眼神裏既有對即將開始演出的緊張,又有按捺不住的興奮。
這時,王俊生大步走過來,一巴掌重重地拍在林逸的肩膀上,咧著嘴笑道:“嘿,林逸!瞅你這精神頭,不錯啊!”
林逸猛地站起身,深吸一口氣,胸膛微微起伏,眼睛亮晶晶地說:“俊生,我這心裏啊,跟揣了隻小兔子似的,又蹦又跳。不過,我更盼著能通過今晚的演出,讓所有人都知道音樂有多厲害,能直直地紮進人心裏。”
王俊生雙手抱胸,用力地點點頭,眼神中滿是信任:“林逸,你就放一百個心。你這場音樂會可不簡單,那就是一場能把人的心都給攪和得熱乎乎的盛宴。我敢打包票,你一上台,準能把大家都給鎮住,讓他們跟著你的音符一起哭、一起笑。”
林逸嘴角上揚,露出一個自信的微笑,目光突然被角落裏一群熟悉的身影吸引住了。那是他資助的孩子們和他們的家人。他快步走過去,蹲下身,和孩子們平視,眼神裏滿是慈愛和鼓勵:“寶貝們,別緊張。今晚這舞台,就是你們的地盤,你們就是最亮的星星,盡情地閃,把你們對音樂的愛都釋放出來。”
孩子們用力地點點頭,眼神裏的緊張漸漸被堅定取代。林逸站起身,再次深吸一口氣,穩步走上舞台。
舞台上的林逸,仿佛被一層光籠罩著。他輕輕抬起手,指尖觸碰到吉他弦的那一刻,悠揚的旋律如同一股清泉,緩緩流淌出來。他微微閉上眼睛,沉浸在音樂中,身體隨著節奏輕輕晃動,臉上的表情時而舒緩,時而激昂。每一個音符都像是從他心底蹦出來的小精靈,帶著愛與希望,在空氣中翩翩起舞,台下的觀眾也漸漸被這美妙的音樂吸引,沉浸其中,仿佛整個世界都隻剩下林逸和他的吉他聲。
“音樂是我的語言,它讓我與世界對話。”林逸的聲音在會場中迴蕩,“今晚,我想用音樂與你們分享愛與希望。”
台下的觀眾被林逸的表演深深打動,他們隨著旋律搖擺,臉上洋溢著感動和共鳴。音樂會結束後,觀眾們紛紛起立,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在音樂會的餘韻中,林逸與團隊成員小李討論著下一個項目——“音樂教室”。
“林老師,我覺得我們可以在更多的學校開設‘音樂教室’,讓孩子們從小就接觸音樂。”小李充滿激情地說。
林逸微微頷首,眼神閃爍著期待之光,語氣堅定充滿希望:“沒錯,音樂就像神奇鑰匙,能開啟孩子封閉的心門,讓他們世界變得五彩斑斕。能為他們帶去快樂、勇氣和力量,在艱難生活中感受美好,找到屬於自己的天空。”
眾人圍坐在簡陋會議室,桌上堆滿“音樂教室”項目資料和地圖,熱烈討論項目擴展。林逸雙手交疊撐著下巴,靜靜聆聽團隊成員意見,心中已勾勒出宏偉藍圖。他深知這隻是開始,慈善之路漫長崎嶇,但眼神毫無退縮畏懼,反而鬥誌昂揚,仿佛向世界宣告已做好準備,要用音樂觸動孩子心靈,點亮被陰霾掩蓋的夢想之光。
在“音樂教室”項目行程中,林逸帶團隊深入大山。汽車在蜿蜒山路艱難前行,塵土飛揚。數小時後抵達一所破舊小學。車子剛停,孩子們像歡快小鳥圍上來。他們穿著樸素整潔,小臉紅撲撲,眼中閃爍好奇渴望,像璀璨星星。
林逸推開車門,滿臉溫暖微笑,不顧疲憊搬下吉他和樂譜,蹲下身子與孩子們平齊,溫柔地說:“孩子們,叔叔和哥哥姐姐來陪你們學音樂,知道嗎?音樂是最美妙的東西,能讓我們表達內心快樂夢想,一起去探索神奇音樂世界!”
孩子們先是一愣,隨後興奮歡唿,圍坐成圈。幾個膽大的孩子緊盯吉他,眼神新奇向往;羞澀的孩子低頭揪衣角,又忍不住偷看。林逸輕撫吉他琴弦,仿佛與老友打招唿,緩緩撥動,清脆悅耳旋律響起,如清澈溪流流入孩子心田。隨著音樂響起,孩子們嘈雜聲漸靜,眼神專注明亮,沉浸在魅力音樂世界。
“來,跟我一起唱。”林逸鼓勵著孩子們,他的聲音溫暖而富有感染力。孩子們跟著林逸一起唱起了歌,他們的聲音雖然不夠整齊,但卻充滿了真摯和熱情。
在音樂教室裏,林逸不僅教授孩子們音樂知識,還鼓勵他們通過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他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去彈奏吉他,去創作屬於自己的音樂。孩子們的臉上逐漸綻放出了自信和快樂的笑容。
在“音樂教室”項目的一個活動中,林逸和孩子們圍坐在一起,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興奮和期待。
“看,我也能彈出美妙的旋律!”一個孩子興奮地喊道,他的眼中閃爍著自豪的光芒。
林逸微笑著鼓勵他:“音樂是你的,讓它表達你的心聲。”
另一個孩子猶豫地舉起手,林逸溫柔地鼓勵:“來吧,你的音樂一定獨一無二。”
孩子小心翼翼地撥動吉他弦,旋律簡單卻真摯。林逸帶頭鼓掌,教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在“藝術療愈計劃”中,林逸和音樂家們在康複中心為心理受創或身體殘疾的人士演奏。他們的音樂和歌聲傳遞著溫暖和希望。
“音樂能觸動我們內心深處。”林逸對一位失去雙腿的女孩說,“讓我們一起用音樂療愈心靈。”
女孩眼中含淚,緊握林逸的手,點頭。在音樂的陪伴下,她逐漸放下心中的陰霾,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熱愛。
“我以前從未想過還能感受到這樣的美好。”女孩輕聲說,眼中閃爍著希望。
林逸和誌願者們與他們分享故事和經曆,在音樂的共鳴中找到共同的語言和情感紐帶。
“你的經曆讓我更堅強。”一位誌願者對女孩說,“我們一起麵對,一起成長。”
逸音慈善基金會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在國內,它已成為公益領域的標杆。國際上,它也開始嶄露頭角。
一天,林逸在辦公室裏查看資料,手機鈴聲打破了寧靜。他接起電話,是一個陌生的國際號碼。
“林先生,您好!我是來自史密斯國際公益組織的約翰。我們一直在關注逸音慈善基金會的工作,希望能與您合作,共同推動公益事業。”電話那頭傳來熱情的聲音。
林逸眼睛一亮,興奮地迴應:“這太好了,約翰先生。我們一直希望能將公益理念傳播得更遠。音樂和愛無國界,我相信我們的合作能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帶去希望。”
就這樣,林逸毫不猶豫地開始積極與國際公益組織展開合作。他參與到每一個策劃細節中,與國際夥伴們頻繁地溝通交流,就像一個不知疲倦的領航者。
“兄弟們,加把勁,咱們快到了!”林逸一邊擦著額頭的汗水,一邊給團隊成員打氣。經過漫長的旅程,他們終於抵達非洲的貧困地區。
眼前的景象讓大家心頭一緊,孩子們衣衫襤褸,瘦骨嶙峋,但眼神卻出奇地明亮。林逸眼眶微紅,他找了塊石頭坐下,輕輕撫了撫懷中的吉他,笑著對圍過來的孩子們說:“孩子們,別怕,叔叔給你們彈首曲子。”說罷,手指靈動地撥弦,歡快的音符瞬間彌漫開來。
孩子們先是一愣,隨即眼睛越睜越大,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跟著節奏輕輕搖擺起來。林逸看著他們,眼裏滿是慈愛:“音樂這東西,不分國界,就像陽光,能把咱生活照亮。”
“林哥,這次‘跨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來了好多厲害的藝術家!”助手興奮地跑過來告訴林逸。
林逸滿臉期待地走向他們,熱情地伸出手:“歡迎各位!咱們一起搞點大動靜!”
創作時,會議室裏熱鬧非凡。一位外國音樂家手舞足蹈地說:“哇哦!你們的傳統音樂元素太酷了,給了我好多靈感!”中國藝術家們也頻頻點頭,從外國友人那學到不少新招。
演出當晚,舞台上光芒四射。不同風格的音樂交織在一起,像一場奇幻的盛宴。台下觀眾如癡如醉,掌聲雷動。
在研討會現場,一位外國藝術家激動地站起來:“這次交流,簡直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中國文化太震撼了,這力量能穿透一切!”
林逸笑著迴應:“咱搞這些活動,就是想拆掉文化的牆,搭座橋,讓大家能欣賞不同的美。這隻是開頭,路還長著呢。”
基金會會議室裏,氣氛凝重。林逸目光堅毅地掃視一圈:“咱們做了不少,但還不夠。要像火種一樣,把溫暖傳得更遠,讓更多人加入。這是場沒終點的長跑,不能歇。”
成員們紛紛點頭,一個年輕人問道:“林哥,那咋吸引更多人呢?”
林逸手指輕敲桌麵,思索片刻說:“這得好好琢磨,不能隻靠音樂,得把其他藝術形式也拉進來,搞些新花樣……”
當“全球音樂公益行”的計劃正式啟動,林逸帶著他那支充滿熱情與愛心的團隊,踏上了這意義非凡的旅程。
林逸和他的團隊抵達了一個國家的貧困地區,眼前的村落簡陋,孩子們的眼神中帶著迷茫。林逸對團隊說:“我們要把音樂的種子播撒在這裏。”
他們迅速搭建起一個簡易音樂教室,擺放好吉他、手鼓等樂器。林逸彈起一首民謠,孩子們好奇地圍攏過來。
“想試試嗎?”林逸問,孩子們興奮地點頭。他們開始教孩子們認識音符、彈奏和弦。
一個小男孩很快學會了幾個和弦,興奮地說:“music is so cool!”林逸鼓勵他:“you are very talented! keep going!”
孩子們用當地語言唱著歌謠,林逸和團隊也跟著哼唱,盡管語言不通,但音樂讓他們的心緊緊相連。
在“跨文化藝術交流”項目中,林逸向國際藝術家和音樂家發出邀請:“我相信,我們能創造出驚人的藝術火花。”
林逸的努力讓逸音慈善基金會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一位誌願者對新夥伴說:“林逸的基金會讓我們感受到世界的溫暖。”
新夥伴崇敬地說:“我就是因為他才決定投身公益的。”
越來越多的人被林逸和他的基金會所觸動,加入到公益事業中來,用自己的方式為世界帶來改變。
林逸沒有滿足,他目光堅定,知道前方的路漫長而充滿挑戰。
“林逸,你已經做得夠多了,也該休息一下了。”好友擔憂地勸道。
林逸卻輕輕搖頭,抱緊懷中的吉他說:“不行啊,還有太多人在等待援助。我不能停下,每一個等待幫助的眼神都像在催促我前進。”
林逸就像個不知疲倦的趕路人,心裏頭揣著對音樂和公益的那團火,一步一個腳印地在這條路上奔著,一心想著用音樂和愛繪出自己的絢麗篇章。
這一路,麻煩事兒可不少,一會兒資金斷鏈,公益活動眼看要黃;一會兒又被人戳脊梁骨,說他是在博眼球。可林逸壓根兒沒打過退堂鼓。
有人瞅著他,撇撇嘴問:“被人這麽誤會,你咋還不撒手?”
林逸下巴一揚,眼神亮得像星星:“怕啥?我心裏透亮,知道自己沒做錯。有愛、有夢、有恆心,啥坎兒過不去?好日子肯定在前麵等著咱。”
也是這時候,林逸一頭紮進了新的音樂天地。他明白,音樂就是全世界通用的話,能衝破那些國界、文化、語言的牆,直直地紮進人心裏。這不,他琢磨著把中國老祖宗留下來的音樂寶貝和現代音樂攪和到一塊兒,弄出點新鮮玩意兒。
有一迴音樂創作聚會,林逸把幾個國外的音樂大拿請來,大夥圍著桌子,你一言我一語地嘮著各自的音樂經。
林逸一邊輕輕撥著吉他弦,一邊慢悠悠地說:“我覺著,音樂這東西,就得混搭創新。咱中國的傳統音樂,那是老祖宗的寶貝,底蘊厚著呢;現代音樂花樣多,自由得很。把它們湊一塊兒,準能整出個新花樣。”
話剛落音,那些外國音樂家眼睛一下子瞪得溜圓,興奮得直拍大腿。一個法國的小提琴手扯著嗓子喊:“林逸,這主意絕了!我都等不及要動手了。”
說幹就幹,在那滿是靈感的音樂工作室裏,林逸抱著吉他,指頭在弦上跳舞,東方味兒的調子就飄出來了。拉二胡的中國師傅閉著眼,跟著音樂晃悠,弓弦在弦上摩挲,聲音悲悲切切,像是講著過去的事兒。吹笛子的把笛子擱在嘴邊,清亮的音就像山裏的泉水,叮叮咚咚。那些外國音樂家也不含糊,把現代音樂的節奏、和聲、編曲的本事都使出來,把這些樂器的聲兒揉成一團,弄出個又神秘又時髦的調調。
熬了好些日子,作品一亮相,好家夥,跟在平靜湖麵炸了個雷似的,國內外都炸開了鍋。音樂迷們被這新鮮玩意兒勾了魂兒,社交媒體上全是誇的、聊的。一個年輕的音樂博主跟打了雞血似的寫道:“這就是音樂的狂歡啊!林逸他們把老和新、東和西的界限都給抹了,弄出個新的音樂話兒,讓我對音樂有了新看法。”
就這麽著,林逸在音樂圈裏出了大名,獎杯、獎狀跟雪片似的往他懷裏飛,各種音樂頒獎禮上都有他的名兒,成了一幫音樂人眼裏的香餑餑,都跟著學他。
林逸也沒閑著,跟國際音樂家們打成一片,一塊兒開音樂會、辦音樂工坊,到處找音樂的新可能。有場叫“音樂無界”的音樂會,林逸他們把世界各地的經典曲子挑出來,跟自己弄的混合音樂搭一塊兒。演出現場,燈光賊亮,座無虛席。林逸他們一上台,掌聲跟打雷似的。樂器一響,觀眾們都掉進音樂的坑裏,一臉沉醉。音樂會完了,一個老樂評人寫道:“林逸他們用音樂搭了座橋,把文化的溝給填平了,讓咱聽著音樂,還能覺著不同文化的好。這哪是音樂會,這是心靈的旅遊啊。”
在那場國際音樂節的後台,林逸緊緊握著那位非洲鼓手的手,眼睛亮晶晶的,滿是期待地說:“兄弟,這次咱倆可得玩把大的,讓全世界瞅瞅中西方音樂湊一塊兒能有多炸!”
那非洲鼓手咧嘴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身上的彩衣隨著他的動作晃悠:“放心吧!看我怎麽用這鼓敲出咱非洲的火熱!”
舞台上,燈光“唰”地一下亮起來。非洲鼓手像被點燃了一樣,手中的鼓棒上下翻飛,敲在鼓麵上,“咚咚咚”的聲音就像打雷,帶著非洲大草原的狂野勁兒。林逸也不含糊,手指在吉他弦上快速滑動,優美的旋律飄出來,和著鼓聲,一剛一柔,就像兩個舞者配合得天衣無縫。
台下的觀眾先是一愣,下一秒就像瘋了似的,“噌”地一下全站起來,巴掌拍得通紅,嘴裏喊著:“太牛了!這才是音樂!”
一個年輕人扯著嗓子喊:“這啥神仙組合啊!我這輩子都沒聽過這麽帶勁的!”
林逸一邊彈,一邊瞅著觀眾那興奮樣兒,心裏別提多得意了,跟那鼓手對視一眼,兩人更起勁兒了。
過了些日子,林逸又忙活著籌備公益音樂會。助手在旁邊急得直打轉:“林哥,這次活動可不少人盯著呢,壓力大啊!”
林逸拍拍他肩膀,眼神堅定得像石頭:“怕啥?咱幹的是好事兒,用音樂給那些苦孩子送點甜,準沒錯!”
音樂會那天,林逸深吸一口氣,穩步走上台。看著台下那些眼睛亮晶晶的孩子和一臉期待的觀眾,他笑了,笑得特溫暖:“各位朋友,音樂這玩意兒厲害著呢,它能飛過高山大海,不管你是誰,不管你在哪,都能被它抱住。我就盼著通過這些活動,讓那些在角落裏的孩子也能摸摸吉他,聽聽音符,讓音樂把他們心裏的燈點亮。咱一起使勁兒,讓這世界因為音樂,多點愛,少點苦,大夥都能暖烘烘的!”
林逸說完,手指輕輕撥弦,音樂聲緩緩流淌,帶著希望,飄向遠方……
“王焱,”林逸突然走向正在整理樂譜的王焱,眼神裏透著從未有過的堅定,“咱這基地算是站住腳了,可我這心裏啊,空落落的。”
王焱抬起頭,有些疑惑:“怎麽了?這不是挺好的嗎?”
林逸皺了皺眉頭,微微搖頭說:“是挺好,但每次看到外麵那些為生活奔波的人,我就想,咱們這音樂的好,不能就鎖在這基地裏。音樂是有魂的,它能給人力量,能讓人在苦日子裏找到光。我想讓更多人,不管是啥身份啥處境,都能被音樂抱抱,能有個盼頭。”
王焱若有所思地放下手中的樂譜,問:“那你打算咋做?這可不是個簡單事兒。”
林逸嘴角上揚,露出一絲自信的笑:“我想好了,咱得幹一票大的。弄個慈善基金會,專門給那些愛音樂但沒條件的孩子搭台子,把高雅音樂往那些偏遠地兒送,再給那些有難處的人拉把手。我要讓音樂變成橋,連接起大家的心,讓世界因為音樂能有點不一樣。”
王焱微微皺起眉頭,思考片刻後問道:“你是說,你想把我們在這有限範圍內所積累起來的影響力,像水波一樣,擴散到更廣闊、更複雜的社會層麵去?可是,這談何容易啊,我們該從哪裏入手呢?”
林逸猛地站起身,大步邁向窗前,雙手緊緊握拳,眼神中透著一股堅毅,死死地盯著窗外那片廣闊無垠的藍天,像是要從天空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王焱,”林逸轉過頭,目光灼灼地看著王焱,“我心裏門兒清,往後這道兒指定不好走,可咱怕過啥?隻要心夠決,辦法總比困難多!我琢磨著,咱先盤盤身邊的資源,找找那些和咱一樣對音樂愛得死心塌地,還滿心想著為社會做點啥的朋友和夥伴,聽聽他們咋說。沒準兒,咱能搞出一個專門的組織,就專門幹扶持音樂教育、推廣藝術文化、幫扶弱勢群體這些事兒的慈善基金會。”
王焱也跟著站起身,緩緩走到林逸身旁,眼睛盯著窗外的綠樹,眉頭微皺,陷入了沉思。片刻後,他開口道:“逸哥,這主意夠大膽,不過確實值得搏一把。但咱也得明白,弄基金會可不是鬧著玩兒的。錢咋籌?項目咋規劃?人咋安排?這些事兒都得好好琢磨透了。”
林逸重重地點了點頭,眼神愈發堅定:“那肯定。你也知道,音樂這玩意兒厲害著呢,啥文化、語言的界限,在它跟前都不好使,能直直地紮進人心裏頭。我就想著弄這麽個基金會,把勁兒往音樂教育、藝術文化推廣還有幫那些困難的人上使。”
王焱嘴角微微上揚,眼中滿是讚賞:“逸哥,這想法靠譜!音樂真能改變不少人的生活,特別是那些眼巴巴盼著能學音樂,卻沒那條件的人。就憑你這吉他彈得,那不得把他們迷得死死的,能教給他們老多東西了。”
“對!”林逸激動地說,眼中閃爍著光芒,“我想要為那些有才華但經濟條件有限的孩子提供機會,讓他們能夠學習音樂,展現自己的才華。你知道嗎,有些孩子在街頭賣藝,他們的音樂天賦被埋沒了。我想給他們一個舞台。”
王焱點頭同意,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這不僅能夠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也能夠讓我們的音樂理念傳播得更遠。你想過怎麽開始嗎?”
林逸在教室裏調整著吉他的音準,對王焱說:“我們的音樂已經觸動了這麽多孩子的心靈,我想讓這份感動延伸到每一個需要幫助的角落。”
王焱停下手中的工作,認真地迴應:“你的意思是?”
林逸彈奏了幾個和弦,然後說:“我想通過基金會,不僅支持音樂教育,還要關注那些生病或家庭困難的孩子。他們需要的不隻是金錢,更是關愛。”
王焱點頭,眼中閃爍著讚許:“小事做起,逐步擴大。我們可以從組織小型音樂會開始,讓愛傳遞。”
林逸繼續道:“對,我們可以邀請更多音樂人加入。音樂節、音樂會,甚至在偏遠地區開設音樂學校。”
王焱笑了:“你總是有辦法,林逸。我們一起,讓這個想法成真。”
林逸召集了幾個好友和合作夥伴,他站在他們麵前,眼中閃爍著期待:“我想成立一個慈善基金會,用音樂去幫助那些需要我們的人。”
王焱激動地站起身:“林逸,這不僅是你的夢想,也是我們所有人的期待。你的理念,就像音樂的鑰匙,打開了孩子們的夢想之門。”
一個年輕的夥伴興奮地補充:“林逸哥,你就像那引領我們的光,現在你要把這光帶到更遠的地方,我們當然全力支持!”
林逸靜靜地看著大家這熱情似火的模樣,眼眶微微有些濕潤,心裏像是被一股暖流緊緊包裹著,滿是感動。他深吸一口氣,嘴角上揚,露出一個自信而堅定的笑容,大聲說道:“好!既然大家都這麽齊心,那咱們就別光說不練,說幹就幹!”
在米迪音樂學習基地的禮堂內,孩子們的期待與緊張交織成一種特殊的氛圍。林逸站在後台,深吸一口氣,平靜自己的情緒。他知道,今天的選拔對這些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麽。
“林逸,你看那個孩子,他的眼神充滿了對音樂的渴望。”王焱指著一個緊張地調整吉他弦的小男孩。
林逸點頭,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未來的音樂之星。我們的任務是幫助他們發現並追求自己的潛力。”
隨著選拔的進行,孩子們一個接一個地上台展示自己的才華。林逸認真地觀察著,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著他們的表現。
“那個孩子,他的吉他彈得太有感染力了。”林逸對評委說,他的聲音中充滿了讚賞。
王焱也點頭同意:“是的,他的音樂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
林逸在每個孩子表演結束後,都會給予他們鼓勵和建議。他走到一個剛剛彈奏完吉他的孩子身邊,輕拍他的肩膀:“你的演奏讓我看到了希望。”
孩子的眼睛立刻亮了起來,仿佛所有的努力都在這一刻得到了迴報。
在公益音樂會的籌備中,林逸親自參與每一個細節。他檢查音響設備,確保音效完美,同時關注觀眾的舒適度。
“我們要讓每一個到場的人,無論是在繁華都市長大的孩子,還是在大山深處從未走出過的孩子,都能夠毫無阻礙地、全身心地沉浸在音樂的美妙之中,感受到音樂那跨越一切界限的魅力。”林逸神色堅定地對籌備音樂會的團隊成員們說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決心,仿佛在向大家描繪一幅美好的音樂藍圖,讓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這份事業的偉大與光榮。
在逸音慈善基金會的辦公室裏,林逸正忙碌地處理著文件。助手匆匆進來,放下兩份資料:“林總,這是王炎和林英帆的資料。”
林逸放下筆,翻看資料,眉頭緊鎖。他的目光在兩個孩子的照片上停留,一個是充滿渴望的大眼睛,另一個是堅強的微笑。
“我們必須幫助他們。”林逸抬頭,語氣堅定,“聯係最好的醫院,找最權威的專家,確保他們得到最好的治療。”
助理點頭,迅速開始安排。不久後,王炎和林英帆的家人接到了基金會的電話,告知他們醫療費用已經解決,治療方案也已經準備就緒。孩子的母親泣不成聲,不停地說著謝謝。
吳博涵和吳博遠的家也迎來了改變。義工隊第一次來訪時,姐弟倆坐在昏暗的房間裏,眼神迷茫。
“我們是逸音慈善基金會的義工。”領隊的義工微笑著伸出手,“我們會陪你們度過這段艱難的時間。”
吳博涵緊握弟弟的手,警惕地打量著義工們。但義工們沒有退縮,他們每天準時到來,幫忙做家務,耐心輔導作業。
隨著時間的推移,義工們的關愛逐漸溫暖了姐弟倆的心。一次郊外放風箏的活動,讓吳博涵看到了弟弟久違的笑容,她的心牆也開始融化。他們開始接受義工的幫助,願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夢想。
“你知道嗎?我一直想學吉他。”一天午後,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地板上,吳博遠突然抬起頭,眼睛亮晶晶地看著正在陪他們做手工的義工,那眼中閃爍著的光芒,仿佛是黑暗中燃起的希望之火。
義工被林逸的話驚了一下,隨即燦爛一笑,點頭說道:“太好了,我們基金會正好有吉他,也有會彈的老師,能一起學。”
就這樣,在義工幫助下,吳博遠開啟吉他學習之旅。每次抱起吉他,輕輕撥弦發出清脆聲響時,他臉上都洋溢著專注幸福的神情。吳博涵也在鼓勵下拿起畫筆,開始羞澀不自信,但畫出第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後,仿佛內心世界的窗戶打開了。義工們誇讚她有天賦,讓她眼中多了自信堅定。
林逸工作繁忙,但常抽空看望孩子。每次去,他像親切大哥哥般坐在旁邊,拿起心愛的吉他彈奏舒緩動聽的曲子。悠揚旋律讓喧鬧房間瞬間安靜,孩子們眼神變得柔和寧靜,仿佛煩惱都被音樂帶走,隻留下對生活的美好向往。
“音樂是治愈心靈的良藥。”一次探望結束,林逸和助理走在迴家路上,若有所思地對助理說:“你看這些孩子,音樂讓他們重新找迴快樂自信,我們一定要讓更多身處困境的人感受這份力量。”
隨著基金會名聲增大,林逸收到社會各界邀請分享成功經驗。在一次演講中,他站在台上,目光堅定,聲音充滿力量:“音樂不僅是旋律節奏的堆砌,它是能直抵人心深處的語言,有神奇魔力,跨越界限,將孤獨靈魂相連。”
聽眾中,一位身著深色西裝、眼神精明銳利的年輕企業家起身提問:“林先生,您創立的基金會在社會上頗具影響力,令人欽佩。但我想知道,在實際操作中,如何確保有限資源精準幫助真正需要的人?如今公益領域資源錯配時有發生。”
林逸臉上浮現溫和自信的微笑,不慌不忙迴答:“這確實關鍵。我們基金會一直秉持嚴謹負責態度,采用實地考察和與當地社區緊密合作方式。工作人員深入每個幫扶地區,與居民、學校、社區組織等深入交流溝通,詳細了解受助對象情況和需求,建立精準幫扶檔案。隻有這樣,才能確保捐助像精準投放的種子,在需要地方生根發芽。我們始終堅信,再小的善舉也如同投入湖中的小石子,能引發擴散的漣漪,最終匯聚成巨大改變力量。”
在基金會的日常忙碌而充實的運作中,林逸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領航者,經常與團隊成員們並肩作戰,親自參與到每一個項目的策劃與執行細節中。一次,在辦公室裏,林逸正與團隊成員小李討論著即將盛大舉行的慈善音樂會的相關事宜。
“小李,這次音樂會對於咱們基金會至關重要,它是向社會展現音樂力量和公益成果的重要窗口。所以,每個環節都得完美,從舞台布置到節目編排,再到現場氛圍營造,都要把音樂動人心弦的力量完美呈現出來,讓觀眾沉浸其中,感受到音樂的愛與希望。”林逸神情專注認真地說著,眼神滿是期待。
小李邊記錄邊點頭,思索後抬頭說道:“林老師,我有個想法。咱們邀請些受基金會幫助的孩子上台表演咋樣?他們在音樂方麵進步很大,故事就是基金會成果的見證。讓他們上台演奏,表達感激和對未來的希望,既能展示才華,又能讓公眾直觀看到工作成效,吸引更多人關注支持咱們公益事業。”
林逸眼中閃過讚許光芒,輕拍小李肩膀興奮道:“這主意太棒啦!小李,你真用心。這樣安排能增添獨特情感色彩和真實感,還能讓孩子們在舞台上找到自信價值,知道自己也能成為傳遞愛與希望的使者。”
音樂會當天,會場張燈結彩,座無虛席,觀眾滿懷期待。受助的孩子們穿著整潔演出服,懷著激動緊張的心情依次上台。他們拿起樂器,演奏精心準備的曲目,稚嫩卻真誠有力的音符流淌而出,仿佛訴說著與音樂、基金會之間的故事。最後一個音符落下,會場爆發出雷鳴般掌聲,經久不息,飽含著對孩子們的鼓勵和對基金會工作的認可。林逸站在舞台幕後,靜靜看著,心中滿是滿足和驕傲。
在活動結束後的慶功宴上,王俊生向林逸舉杯:“林逸,你做到了,你用音樂改變了世界。”
林逸迴以微笑:“這隻是開始,音樂的力量還有更多可能等待我們去發掘。”
在慈善音樂會後台,林逸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擦拭著他那把心愛的吉他,修長的手指輕輕撫過琴弦,嘴裏還念念有詞:“老夥計,今晚可就靠你了,咱得一起給大夥來一場難忘的演出。” 他的額頭上掛著細密的汗珠,眼睛緊緊盯著吉他,那眼神裏既有對即將開始演出的緊張,又有按捺不住的興奮。
這時,王俊生大步走過來,一巴掌重重地拍在林逸的肩膀上,咧著嘴笑道:“嘿,林逸!瞅你這精神頭,不錯啊!”
林逸猛地站起身,深吸一口氣,胸膛微微起伏,眼睛亮晶晶地說:“俊生,我這心裏啊,跟揣了隻小兔子似的,又蹦又跳。不過,我更盼著能通過今晚的演出,讓所有人都知道音樂有多厲害,能直直地紮進人心裏。”
王俊生雙手抱胸,用力地點點頭,眼神中滿是信任:“林逸,你就放一百個心。你這場音樂會可不簡單,那就是一場能把人的心都給攪和得熱乎乎的盛宴。我敢打包票,你一上台,準能把大家都給鎮住,讓他們跟著你的音符一起哭、一起笑。”
林逸嘴角上揚,露出一個自信的微笑,目光突然被角落裏一群熟悉的身影吸引住了。那是他資助的孩子們和他們的家人。他快步走過去,蹲下身,和孩子們平視,眼神裏滿是慈愛和鼓勵:“寶貝們,別緊張。今晚這舞台,就是你們的地盤,你們就是最亮的星星,盡情地閃,把你們對音樂的愛都釋放出來。”
孩子們用力地點點頭,眼神裏的緊張漸漸被堅定取代。林逸站起身,再次深吸一口氣,穩步走上舞台。
舞台上的林逸,仿佛被一層光籠罩著。他輕輕抬起手,指尖觸碰到吉他弦的那一刻,悠揚的旋律如同一股清泉,緩緩流淌出來。他微微閉上眼睛,沉浸在音樂中,身體隨著節奏輕輕晃動,臉上的表情時而舒緩,時而激昂。每一個音符都像是從他心底蹦出來的小精靈,帶著愛與希望,在空氣中翩翩起舞,台下的觀眾也漸漸被這美妙的音樂吸引,沉浸其中,仿佛整個世界都隻剩下林逸和他的吉他聲。
“音樂是我的語言,它讓我與世界對話。”林逸的聲音在會場中迴蕩,“今晚,我想用音樂與你們分享愛與希望。”
台下的觀眾被林逸的表演深深打動,他們隨著旋律搖擺,臉上洋溢著感動和共鳴。音樂會結束後,觀眾們紛紛起立,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在音樂會的餘韻中,林逸與團隊成員小李討論著下一個項目——“音樂教室”。
“林老師,我覺得我們可以在更多的學校開設‘音樂教室’,讓孩子們從小就接觸音樂。”小李充滿激情地說。
林逸微微頷首,眼神閃爍著期待之光,語氣堅定充滿希望:“沒錯,音樂就像神奇鑰匙,能開啟孩子封閉的心門,讓他們世界變得五彩斑斕。能為他們帶去快樂、勇氣和力量,在艱難生活中感受美好,找到屬於自己的天空。”
眾人圍坐在簡陋會議室,桌上堆滿“音樂教室”項目資料和地圖,熱烈討論項目擴展。林逸雙手交疊撐著下巴,靜靜聆聽團隊成員意見,心中已勾勒出宏偉藍圖。他深知這隻是開始,慈善之路漫長崎嶇,但眼神毫無退縮畏懼,反而鬥誌昂揚,仿佛向世界宣告已做好準備,要用音樂觸動孩子心靈,點亮被陰霾掩蓋的夢想之光。
在“音樂教室”項目行程中,林逸帶團隊深入大山。汽車在蜿蜒山路艱難前行,塵土飛揚。數小時後抵達一所破舊小學。車子剛停,孩子們像歡快小鳥圍上來。他們穿著樸素整潔,小臉紅撲撲,眼中閃爍好奇渴望,像璀璨星星。
林逸推開車門,滿臉溫暖微笑,不顧疲憊搬下吉他和樂譜,蹲下身子與孩子們平齊,溫柔地說:“孩子們,叔叔和哥哥姐姐來陪你們學音樂,知道嗎?音樂是最美妙的東西,能讓我們表達內心快樂夢想,一起去探索神奇音樂世界!”
孩子們先是一愣,隨後興奮歡唿,圍坐成圈。幾個膽大的孩子緊盯吉他,眼神新奇向往;羞澀的孩子低頭揪衣角,又忍不住偷看。林逸輕撫吉他琴弦,仿佛與老友打招唿,緩緩撥動,清脆悅耳旋律響起,如清澈溪流流入孩子心田。隨著音樂響起,孩子們嘈雜聲漸靜,眼神專注明亮,沉浸在魅力音樂世界。
“來,跟我一起唱。”林逸鼓勵著孩子們,他的聲音溫暖而富有感染力。孩子們跟著林逸一起唱起了歌,他們的聲音雖然不夠整齊,但卻充滿了真摯和熱情。
在音樂教室裏,林逸不僅教授孩子們音樂知識,還鼓勵他們通過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他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去彈奏吉他,去創作屬於自己的音樂。孩子們的臉上逐漸綻放出了自信和快樂的笑容。
在“音樂教室”項目的一個活動中,林逸和孩子們圍坐在一起,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興奮和期待。
“看,我也能彈出美妙的旋律!”一個孩子興奮地喊道,他的眼中閃爍著自豪的光芒。
林逸微笑著鼓勵他:“音樂是你的,讓它表達你的心聲。”
另一個孩子猶豫地舉起手,林逸溫柔地鼓勵:“來吧,你的音樂一定獨一無二。”
孩子小心翼翼地撥動吉他弦,旋律簡單卻真摯。林逸帶頭鼓掌,教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在“藝術療愈計劃”中,林逸和音樂家們在康複中心為心理受創或身體殘疾的人士演奏。他們的音樂和歌聲傳遞著溫暖和希望。
“音樂能觸動我們內心深處。”林逸對一位失去雙腿的女孩說,“讓我們一起用音樂療愈心靈。”
女孩眼中含淚,緊握林逸的手,點頭。在音樂的陪伴下,她逐漸放下心中的陰霾,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熱愛。
“我以前從未想過還能感受到這樣的美好。”女孩輕聲說,眼中閃爍著希望。
林逸和誌願者們與他們分享故事和經曆,在音樂的共鳴中找到共同的語言和情感紐帶。
“你的經曆讓我更堅強。”一位誌願者對女孩說,“我們一起麵對,一起成長。”
逸音慈善基金會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在國內,它已成為公益領域的標杆。國際上,它也開始嶄露頭角。
一天,林逸在辦公室裏查看資料,手機鈴聲打破了寧靜。他接起電話,是一個陌生的國際號碼。
“林先生,您好!我是來自史密斯國際公益組織的約翰。我們一直在關注逸音慈善基金會的工作,希望能與您合作,共同推動公益事業。”電話那頭傳來熱情的聲音。
林逸眼睛一亮,興奮地迴應:“這太好了,約翰先生。我們一直希望能將公益理念傳播得更遠。音樂和愛無國界,我相信我們的合作能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帶去希望。”
就這樣,林逸毫不猶豫地開始積極與國際公益組織展開合作。他參與到每一個策劃細節中,與國際夥伴們頻繁地溝通交流,就像一個不知疲倦的領航者。
“兄弟們,加把勁,咱們快到了!”林逸一邊擦著額頭的汗水,一邊給團隊成員打氣。經過漫長的旅程,他們終於抵達非洲的貧困地區。
眼前的景象讓大家心頭一緊,孩子們衣衫襤褸,瘦骨嶙峋,但眼神卻出奇地明亮。林逸眼眶微紅,他找了塊石頭坐下,輕輕撫了撫懷中的吉他,笑著對圍過來的孩子們說:“孩子們,別怕,叔叔給你們彈首曲子。”說罷,手指靈動地撥弦,歡快的音符瞬間彌漫開來。
孩子們先是一愣,隨即眼睛越睜越大,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跟著節奏輕輕搖擺起來。林逸看著他們,眼裏滿是慈愛:“音樂這東西,不分國界,就像陽光,能把咱生活照亮。”
“林哥,這次‘跨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來了好多厲害的藝術家!”助手興奮地跑過來告訴林逸。
林逸滿臉期待地走向他們,熱情地伸出手:“歡迎各位!咱們一起搞點大動靜!”
創作時,會議室裏熱鬧非凡。一位外國音樂家手舞足蹈地說:“哇哦!你們的傳統音樂元素太酷了,給了我好多靈感!”中國藝術家們也頻頻點頭,從外國友人那學到不少新招。
演出當晚,舞台上光芒四射。不同風格的音樂交織在一起,像一場奇幻的盛宴。台下觀眾如癡如醉,掌聲雷動。
在研討會現場,一位外國藝術家激動地站起來:“這次交流,簡直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中國文化太震撼了,這力量能穿透一切!”
林逸笑著迴應:“咱搞這些活動,就是想拆掉文化的牆,搭座橋,讓大家能欣賞不同的美。這隻是開頭,路還長著呢。”
基金會會議室裏,氣氛凝重。林逸目光堅毅地掃視一圈:“咱們做了不少,但還不夠。要像火種一樣,把溫暖傳得更遠,讓更多人加入。這是場沒終點的長跑,不能歇。”
成員們紛紛點頭,一個年輕人問道:“林哥,那咋吸引更多人呢?”
林逸手指輕敲桌麵,思索片刻說:“這得好好琢磨,不能隻靠音樂,得把其他藝術形式也拉進來,搞些新花樣……”
當“全球音樂公益行”的計劃正式啟動,林逸帶著他那支充滿熱情與愛心的團隊,踏上了這意義非凡的旅程。
林逸和他的團隊抵達了一個國家的貧困地區,眼前的村落簡陋,孩子們的眼神中帶著迷茫。林逸對團隊說:“我們要把音樂的種子播撒在這裏。”
他們迅速搭建起一個簡易音樂教室,擺放好吉他、手鼓等樂器。林逸彈起一首民謠,孩子們好奇地圍攏過來。
“想試試嗎?”林逸問,孩子們興奮地點頭。他們開始教孩子們認識音符、彈奏和弦。
一個小男孩很快學會了幾個和弦,興奮地說:“music is so cool!”林逸鼓勵他:“you are very talented! keep going!”
孩子們用當地語言唱著歌謠,林逸和團隊也跟著哼唱,盡管語言不通,但音樂讓他們的心緊緊相連。
在“跨文化藝術交流”項目中,林逸向國際藝術家和音樂家發出邀請:“我相信,我們能創造出驚人的藝術火花。”
林逸的努力讓逸音慈善基金會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一位誌願者對新夥伴說:“林逸的基金會讓我們感受到世界的溫暖。”
新夥伴崇敬地說:“我就是因為他才決定投身公益的。”
越來越多的人被林逸和他的基金會所觸動,加入到公益事業中來,用自己的方式為世界帶來改變。
林逸沒有滿足,他目光堅定,知道前方的路漫長而充滿挑戰。
“林逸,你已經做得夠多了,也該休息一下了。”好友擔憂地勸道。
林逸卻輕輕搖頭,抱緊懷中的吉他說:“不行啊,還有太多人在等待援助。我不能停下,每一個等待幫助的眼神都像在催促我前進。”
林逸就像個不知疲倦的趕路人,心裏頭揣著對音樂和公益的那團火,一步一個腳印地在這條路上奔著,一心想著用音樂和愛繪出自己的絢麗篇章。
這一路,麻煩事兒可不少,一會兒資金斷鏈,公益活動眼看要黃;一會兒又被人戳脊梁骨,說他是在博眼球。可林逸壓根兒沒打過退堂鼓。
有人瞅著他,撇撇嘴問:“被人這麽誤會,你咋還不撒手?”
林逸下巴一揚,眼神亮得像星星:“怕啥?我心裏透亮,知道自己沒做錯。有愛、有夢、有恆心,啥坎兒過不去?好日子肯定在前麵等著咱。”
也是這時候,林逸一頭紮進了新的音樂天地。他明白,音樂就是全世界通用的話,能衝破那些國界、文化、語言的牆,直直地紮進人心裏。這不,他琢磨著把中國老祖宗留下來的音樂寶貝和現代音樂攪和到一塊兒,弄出點新鮮玩意兒。
有一迴音樂創作聚會,林逸把幾個國外的音樂大拿請來,大夥圍著桌子,你一言我一語地嘮著各自的音樂經。
林逸一邊輕輕撥著吉他弦,一邊慢悠悠地說:“我覺著,音樂這東西,就得混搭創新。咱中國的傳統音樂,那是老祖宗的寶貝,底蘊厚著呢;現代音樂花樣多,自由得很。把它們湊一塊兒,準能整出個新花樣。”
話剛落音,那些外國音樂家眼睛一下子瞪得溜圓,興奮得直拍大腿。一個法國的小提琴手扯著嗓子喊:“林逸,這主意絕了!我都等不及要動手了。”
說幹就幹,在那滿是靈感的音樂工作室裏,林逸抱著吉他,指頭在弦上跳舞,東方味兒的調子就飄出來了。拉二胡的中國師傅閉著眼,跟著音樂晃悠,弓弦在弦上摩挲,聲音悲悲切切,像是講著過去的事兒。吹笛子的把笛子擱在嘴邊,清亮的音就像山裏的泉水,叮叮咚咚。那些外國音樂家也不含糊,把現代音樂的節奏、和聲、編曲的本事都使出來,把這些樂器的聲兒揉成一團,弄出個又神秘又時髦的調調。
熬了好些日子,作品一亮相,好家夥,跟在平靜湖麵炸了個雷似的,國內外都炸開了鍋。音樂迷們被這新鮮玩意兒勾了魂兒,社交媒體上全是誇的、聊的。一個年輕的音樂博主跟打了雞血似的寫道:“這就是音樂的狂歡啊!林逸他們把老和新、東和西的界限都給抹了,弄出個新的音樂話兒,讓我對音樂有了新看法。”
就這麽著,林逸在音樂圈裏出了大名,獎杯、獎狀跟雪片似的往他懷裏飛,各種音樂頒獎禮上都有他的名兒,成了一幫音樂人眼裏的香餑餑,都跟著學他。
林逸也沒閑著,跟國際音樂家們打成一片,一塊兒開音樂會、辦音樂工坊,到處找音樂的新可能。有場叫“音樂無界”的音樂會,林逸他們把世界各地的經典曲子挑出來,跟自己弄的混合音樂搭一塊兒。演出現場,燈光賊亮,座無虛席。林逸他們一上台,掌聲跟打雷似的。樂器一響,觀眾們都掉進音樂的坑裏,一臉沉醉。音樂會完了,一個老樂評人寫道:“林逸他們用音樂搭了座橋,把文化的溝給填平了,讓咱聽著音樂,還能覺著不同文化的好。這哪是音樂會,這是心靈的旅遊啊。”
在那場國際音樂節的後台,林逸緊緊握著那位非洲鼓手的手,眼睛亮晶晶的,滿是期待地說:“兄弟,這次咱倆可得玩把大的,讓全世界瞅瞅中西方音樂湊一塊兒能有多炸!”
那非洲鼓手咧嘴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身上的彩衣隨著他的動作晃悠:“放心吧!看我怎麽用這鼓敲出咱非洲的火熱!”
舞台上,燈光“唰”地一下亮起來。非洲鼓手像被點燃了一樣,手中的鼓棒上下翻飛,敲在鼓麵上,“咚咚咚”的聲音就像打雷,帶著非洲大草原的狂野勁兒。林逸也不含糊,手指在吉他弦上快速滑動,優美的旋律飄出來,和著鼓聲,一剛一柔,就像兩個舞者配合得天衣無縫。
台下的觀眾先是一愣,下一秒就像瘋了似的,“噌”地一下全站起來,巴掌拍得通紅,嘴裏喊著:“太牛了!這才是音樂!”
一個年輕人扯著嗓子喊:“這啥神仙組合啊!我這輩子都沒聽過這麽帶勁的!”
林逸一邊彈,一邊瞅著觀眾那興奮樣兒,心裏別提多得意了,跟那鼓手對視一眼,兩人更起勁兒了。
過了些日子,林逸又忙活著籌備公益音樂會。助手在旁邊急得直打轉:“林哥,這次活動可不少人盯著呢,壓力大啊!”
林逸拍拍他肩膀,眼神堅定得像石頭:“怕啥?咱幹的是好事兒,用音樂給那些苦孩子送點甜,準沒錯!”
音樂會那天,林逸深吸一口氣,穩步走上台。看著台下那些眼睛亮晶晶的孩子和一臉期待的觀眾,他笑了,笑得特溫暖:“各位朋友,音樂這玩意兒厲害著呢,它能飛過高山大海,不管你是誰,不管你在哪,都能被它抱住。我就盼著通過這些活動,讓那些在角落裏的孩子也能摸摸吉他,聽聽音符,讓音樂把他們心裏的燈點亮。咱一起使勁兒,讓這世界因為音樂,多點愛,少點苦,大夥都能暖烘烘的!”
林逸說完,手指輕輕撥弦,音樂聲緩緩流淌,帶著希望,飄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