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外,青山上,荒草地。
一眾茅山弟子,在掌門的帶領下,聚集在這裏。
於清淵看著趙歸真脫光了衣服,在身上塗抹他自己調配的秘藥,又服下一個不知是什麽的丹藥,隨後躺進了挖好的坑中。
“將螞蟻放出來。”
隨著掌門一聲令下,茅山弟子狠了狠心,將早已備好的螞蟻都放了出來。
蟻群一出,瞬間如嗅到血腥味的鯊魚般朝著趙歸真蜂擁而去,順著他的軀體,爬進他的七竅,瘋狂撕咬他的血肉。
趙歸真痛苦的呻吟著,姚乾作為大師兄不忍再聽,邁步向前,運起掌力,卻站在坑邊猶豫著遲遲沒有拍下。
他,不忍師弟受苦,卻也無法對師弟下殺手。
“師兄!這是…我!該受的!……莫要…婦人之仁!”
趙歸真因痛苦而走音的話語響起,讓姚乾心中不由得一痛,閉上眼不敢再看。
片刻後,趙歸真死了,被螞蟻撕咬的體無完膚,心髒和七竅皆被掏空。
所有茅山弟子都沉默著沒有說話,現場詭異的安靜。
這時,茅山掌門開口訓斥道:
“他已經過了心關!你們呢?何時才能邁過心裏那道坎?!
這是他用命給你們上的一課,好生參悟吧。”
訓斥完,掌門轉過身,同時說道:“封土!鎮碑!”
隨著他一聲令下,茅山弟子們沉默著連同螞蟻一同掩埋,然後開始現場雕刻鎮魂碑。
於清淵和馬仙洪默默看著,心中皆是感到沉甸甸的,好似有某種沉重的東西被放進了心裏。
抬頭望天,於清淵忽然想道:
‘趙歸真這樣算贖罪了麽?應該不算吧?那些做過的事,怎麽可能就此償還?’
一句老話,突然蹦進腦海。
[人死如燈滅,人死債盡消。]
可…人死了,債怎麽就算消了呢?
他想不通,眼前似有迷霧般,讓他看不真切。
就在他皺眉思考時,茅山掌門不知何時走到了他麵前。
“小友,觀你樣子,似有所悟,可曾想明白?”
迴過神,於清淵搖了搖頭。
“不曾,我不明白,為何說人死債消,他的債,這不是沒消麽?這樣就算有個交代了麽?”
“算,也不算。”掌門為他解惑道:“消與不消,因人而異。
於那些枉死的冤魂而言,就算他死了,債也不算消,哪怕伏法也是一樣。
可小友並非那些冤魂不是麽?你隻是替那些冤魂感到惋惜,替他們打抱不平。
你覺得債不算消,是因為你站在了受害者的角度去思考。
可對於天下蒼生而言,這就是個交代。
交代有了,人也死了,於這天下而言,事情就算是蓋棺定論。”
掌門這番話的確在理,可於清淵卻覺得哪裏不對。
“站在我的角度確實已經是個了結,但那些受害者的親屬怎麽辦?餘生真的能夠治愈他們麽?”
“當然是不可能的。”茅山掌門看著已經封土的坑,沉聲道:“所以無論是我們道教還是佛教,都有陰曹地府之說。
事實上真的有麽?
誰知道呢。
那,不過是給予世人和我們自身的一個安慰,讓受到迫害卻無力反抗的人,有一個可以放過自己的理由。
‘死後定下十八層地獄’、轉世必入六畜輪迴’。
隻要這麽一想,是不是心裏就會好受許多呢?
這樣,至少可以給那些看不到希望,卻不想死去的人,一個繼續活下去的理由。
普羅大眾需要這樣一個理由,去支撐他們活下去。
如果連這虛假的希望都沒有,那對有些人來說,活著未免太過痛苦。
我們修行中人,不需要那虛假的希望,我們一群人就是希望。
思我所思、想我所想、隨心而動,隨念而行。
天下無可救藥,看不慣,那便下山去救這無可救藥的天下,哪怕明知必輸,哪怕明知必死,也義無反顧。
若是昌平時代,那便守心,不做會引起禍亂之事,穩固這能讓蒼生活下去的時代。
這,就是我們修行中人。
我心即是我道,我道非天下之道,故不得隨眾,孤身獨行,紅塵不可亂我心,妄念不可奪我誌,六欲不可沾我身。
修行注定孤獨,所以我們講法侶財地,有法,還需有侶才可啊。
如此說,小友可覺得能通透否?”
“不能。”於清淵聽懂了茅山掌門的言外之意,迴了一句後,轉而卻又說道:
“雖不通透,但我覺得,相比於拿起和放下,拿下更適合我。
看不慣,那就揍他,甚至殺了他,不是所有人都能講得通道理,先讓我自己念頭通達再說。”
“哈哈!”掌門撫須而笑。“小友當真是個妙人,有我道門風範。”
說完,掌門轉頭對著姚乾吩咐道:
“小友於我茅山有恩,你等好生招待。”
吩咐了姚乾等弟子,掌門和於清淵兩人打了聲招唿後就徑直離去。
等他走後,姚乾抬手做請。
“兩位居士,此地不適合交談,還請跟我來。”
引著兩人朝茅山靜謐處走去的時候,姚乾又叫上兩個道士。
“靜安、靜雨,你們也過來。”
“是,師兄。”
在姚乾的帶領下,一行五人朝著茅山的演武場走去。
路上,姚乾開口問道:
“馬居士、於居士,你們都是煉器師吧?”
兩人點點頭,馬仙洪問道:
“清淵老弟被看出來是煉器師很正常,可姚道長是如何看出我也是煉器師的?”
隻聽姚乾解釋道:
“看到於居士的那個葫蘆時,我隻以為那葫蘆是那個煉器宗師送給他防身的,等到他和我師弟過手,這才發現於居士是煉器師。
至於馬居士你就比較簡單了,你手腕上那兩串珠子,不就是法寶麽?”
馬仙洪了然,看了看自己手腕上的珠子,念叨道:“原來如此。”
接著就聽姚乾又說道:
“剛好我這兩位師弟也是煉器師,在煉器一道上也還算小有建樹,便想著讓你們互相交流一下心得。”
聽到這話,於清淵和馬仙洪對視一眼,眼底裏皆是有些笑意。
倒也不是他們兩個狂,隻不過這世上能和他們兩個比肩的煉器師,怕是沒幾個。
一眾茅山弟子,在掌門的帶領下,聚集在這裏。
於清淵看著趙歸真脫光了衣服,在身上塗抹他自己調配的秘藥,又服下一個不知是什麽的丹藥,隨後躺進了挖好的坑中。
“將螞蟻放出來。”
隨著掌門一聲令下,茅山弟子狠了狠心,將早已備好的螞蟻都放了出來。
蟻群一出,瞬間如嗅到血腥味的鯊魚般朝著趙歸真蜂擁而去,順著他的軀體,爬進他的七竅,瘋狂撕咬他的血肉。
趙歸真痛苦的呻吟著,姚乾作為大師兄不忍再聽,邁步向前,運起掌力,卻站在坑邊猶豫著遲遲沒有拍下。
他,不忍師弟受苦,卻也無法對師弟下殺手。
“師兄!這是…我!該受的!……莫要…婦人之仁!”
趙歸真因痛苦而走音的話語響起,讓姚乾心中不由得一痛,閉上眼不敢再看。
片刻後,趙歸真死了,被螞蟻撕咬的體無完膚,心髒和七竅皆被掏空。
所有茅山弟子都沉默著沒有說話,現場詭異的安靜。
這時,茅山掌門開口訓斥道:
“他已經過了心關!你們呢?何時才能邁過心裏那道坎?!
這是他用命給你們上的一課,好生參悟吧。”
訓斥完,掌門轉過身,同時說道:“封土!鎮碑!”
隨著他一聲令下,茅山弟子們沉默著連同螞蟻一同掩埋,然後開始現場雕刻鎮魂碑。
於清淵和馬仙洪默默看著,心中皆是感到沉甸甸的,好似有某種沉重的東西被放進了心裏。
抬頭望天,於清淵忽然想道:
‘趙歸真這樣算贖罪了麽?應該不算吧?那些做過的事,怎麽可能就此償還?’
一句老話,突然蹦進腦海。
[人死如燈滅,人死債盡消。]
可…人死了,債怎麽就算消了呢?
他想不通,眼前似有迷霧般,讓他看不真切。
就在他皺眉思考時,茅山掌門不知何時走到了他麵前。
“小友,觀你樣子,似有所悟,可曾想明白?”
迴過神,於清淵搖了搖頭。
“不曾,我不明白,為何說人死債消,他的債,這不是沒消麽?這樣就算有個交代了麽?”
“算,也不算。”掌門為他解惑道:“消與不消,因人而異。
於那些枉死的冤魂而言,就算他死了,債也不算消,哪怕伏法也是一樣。
可小友並非那些冤魂不是麽?你隻是替那些冤魂感到惋惜,替他們打抱不平。
你覺得債不算消,是因為你站在了受害者的角度去思考。
可對於天下蒼生而言,這就是個交代。
交代有了,人也死了,於這天下而言,事情就算是蓋棺定論。”
掌門這番話的確在理,可於清淵卻覺得哪裏不對。
“站在我的角度確實已經是個了結,但那些受害者的親屬怎麽辦?餘生真的能夠治愈他們麽?”
“當然是不可能的。”茅山掌門看著已經封土的坑,沉聲道:“所以無論是我們道教還是佛教,都有陰曹地府之說。
事實上真的有麽?
誰知道呢。
那,不過是給予世人和我們自身的一個安慰,讓受到迫害卻無力反抗的人,有一個可以放過自己的理由。
‘死後定下十八層地獄’、轉世必入六畜輪迴’。
隻要這麽一想,是不是心裏就會好受許多呢?
這樣,至少可以給那些看不到希望,卻不想死去的人,一個繼續活下去的理由。
普羅大眾需要這樣一個理由,去支撐他們活下去。
如果連這虛假的希望都沒有,那對有些人來說,活著未免太過痛苦。
我們修行中人,不需要那虛假的希望,我們一群人就是希望。
思我所思、想我所想、隨心而動,隨念而行。
天下無可救藥,看不慣,那便下山去救這無可救藥的天下,哪怕明知必輸,哪怕明知必死,也義無反顧。
若是昌平時代,那便守心,不做會引起禍亂之事,穩固這能讓蒼生活下去的時代。
這,就是我們修行中人。
我心即是我道,我道非天下之道,故不得隨眾,孤身獨行,紅塵不可亂我心,妄念不可奪我誌,六欲不可沾我身。
修行注定孤獨,所以我們講法侶財地,有法,還需有侶才可啊。
如此說,小友可覺得能通透否?”
“不能。”於清淵聽懂了茅山掌門的言外之意,迴了一句後,轉而卻又說道:
“雖不通透,但我覺得,相比於拿起和放下,拿下更適合我。
看不慣,那就揍他,甚至殺了他,不是所有人都能講得通道理,先讓我自己念頭通達再說。”
“哈哈!”掌門撫須而笑。“小友當真是個妙人,有我道門風範。”
說完,掌門轉頭對著姚乾吩咐道:
“小友於我茅山有恩,你等好生招待。”
吩咐了姚乾等弟子,掌門和於清淵兩人打了聲招唿後就徑直離去。
等他走後,姚乾抬手做請。
“兩位居士,此地不適合交談,還請跟我來。”
引著兩人朝茅山靜謐處走去的時候,姚乾又叫上兩個道士。
“靜安、靜雨,你們也過來。”
“是,師兄。”
在姚乾的帶領下,一行五人朝著茅山的演武場走去。
路上,姚乾開口問道:
“馬居士、於居士,你們都是煉器師吧?”
兩人點點頭,馬仙洪問道:
“清淵老弟被看出來是煉器師很正常,可姚道長是如何看出我也是煉器師的?”
隻聽姚乾解釋道:
“看到於居士的那個葫蘆時,我隻以為那葫蘆是那個煉器宗師送給他防身的,等到他和我師弟過手,這才發現於居士是煉器師。
至於馬居士你就比較簡單了,你手腕上那兩串珠子,不就是法寶麽?”
馬仙洪了然,看了看自己手腕上的珠子,念叨道:“原來如此。”
接著就聽姚乾又說道:
“剛好我這兩位師弟也是煉器師,在煉器一道上也還算小有建樹,便想著讓你們互相交流一下心得。”
聽到這話,於清淵和馬仙洪對視一眼,眼底裏皆是有些笑意。
倒也不是他們兩個狂,隻不過這世上能和他們兩個比肩的煉器師,怕是沒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