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埃及人的暴亂以及工人的抵製,蘇伊士運河挖掘工程很快陷入停滯狀態。


    這一消息通過媒體,如疾風般迅速傳遍全球,彼時遠在東方的朱由檢敏銳捕捉到了其中的機遇。他果斷下令,命人帶頭在金融市場上瘋狂拋售蘇伊士運河公司的股票,開啟砸盤行動。在這場精心策劃的資本風暴中,蘇伊士運河公司的股票價格如斷了線的風箏,直線暴跌。僅僅一個月的時間,股價便如自由落體般狂瀉,已跌至不足十兩銀子,曾經的輝煌瞬間化為泡影。


    法國方麵得知股價暴跌的消息後,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國內的投資者們如同驚弓之鳥,紛紛匆忙拋售手中持有的股票,生怕自己手中的財富化為烏有。這一波拋售潮如同推倒了多米諾骨牌,進一步加劇了股票價格的崩潰,使其本就岌岌可危的態勢雪上加霜。與此同時,美國人和俄羅斯人也被這緊張的市場氛圍所感染,內心的恐慌逐漸蔓延,最終也加入了這場瘋狂的股票拋售浪潮之中。


    刹那間,蘇伊士運河公司的股票從曾經人人追捧、炙手可熱的香餑餑,徹底淪為了無人問津、人人嫌棄的醜小鴨,在資本市場上被無情拋棄。運河公司股票已經淪為垃圾股,每股已經跌到不足一兩銀子了。


    然而,在這場看似毫無生機的拋售狂潮中,老牌海上強國英國卻獨具慧眼,憑借其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一眼看穿了運河公司股票潛藏的巨大價值。腓特烈大帝堅信,蘇伊士運河的戰略意義和未來收益不可估量,此刻的低價正是千載難逢的投資良機。於是,英國開始有條不紊地逢低大量買進股票,展現出了其作為金融強國的自信與果敢。


    而在世界的另一端,朱由檢所代表的大明王朝,同樣在這場資本博弈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作為全球最大的買家,朱由檢指揮著一係列精準的投資操作,持續不斷地吸納股票。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明王朝的持股比例一路飆升,一度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之五十,成功成為蘇伊士運河公司的絕對控股大股東。


    在這場激烈的股權爭奪戰中,英國最終持股占百分之三十,德國在朱由檢的暗示下,出於對自身發展戰略的考量,謹慎地買入了百分之五的股票。而法國則在這場風暴中徹底出局,俄羅斯和美國人也未能幸免。剩餘的百分之十五的股票則分散在眾多散戶手中,在資本市場的風浪中隨波逐流。


    法國之所以會在這場股權大戰中黯然出局,背後有著其深層次的戰略誤判。法國統治者認為,蘇伊士運河位於其殖民地埃及境內,即便法國手中一股股票也沒有,憑借其對殖民地的掌控力,依然能夠牢牢控製運河的運營。路易十四心中打著如意算盤,自以為穩操勝券,卻未曾料到這一決策將使其錯失巨大的財富和戰略利益。


    而德國,此時正處於一心發展經濟和大力擴軍的關鍵時期,國內事務繁忙,無暇顧及在中東地區拓展勢力。在朱由檢的暗示下,德國小心翼翼地購入了百分之五的股票,其投資決策更多是出於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一種微妙平衡,而非全力投入這場運河股權的爭奪。


    當大明王朝成功拿到足夠多的蘇伊士運河公司股票後,朱由檢迅速對公司董事會進行了改組。他任命大明王朝的代表何文龍出任董事長,全麵掌控公司的運營方向,並決定繼續推進蘇伊士運河的開鑿工程。然而,擺在眼前的難題是如何安撫埃及民眾,確保工程能夠順利進行。為此,朱由檢施展了兩招巧妙的策略。


    第一招,他鄭重承諾,一旦蘇伊士運河完工,每年將從運河的豐厚收入中拿出百分之二十,用於組建一個別具一格的“一分錢大餅計劃”。該計劃旨在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即一分錢一個大餅的價格向埃及人出售大餅,直至專項資金用完為止。如有結餘,則自動轉入下一年度繼續執行。這一計劃猶如一場及時雨,給埃及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生活保障,確保他們不至於因饑餓而陷入困境。免費的大餅對於普通民眾來說,無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也讓埃及人民看到了運河建成後所帶來的福祉。這一舉措贏得了埃及人民的廣泛支持與擁護,使得他們從抵製運河工程轉變為積極支持,因為他們深知,有了運河,就如同擁有了一隻源源不斷下蛋的金雞,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希望。


    第二招,朱由檢果斷從大明王朝調集了大量先進的挖掘機和重型自卸卡車,投入到蘇伊士運河的建設中。這些現代化的機械設備,極大地提高了工程效率,避免了對大量人工的依賴,從而有效減少了因人工問題可能引發的各種矛盾和衝突。


    這兩招雙管齊下,迅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埃及當地民眾的態度也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原本抵製工程的埃及殖民政權和當地人,如今也被這兩大舉措所打動,紛紛熱情地參與到運河建設中來。在現代化機械設備的助力下,工程進展飛速,不到三年時間,蘇伊士運河便順利完工。這些挖掘機在挖掘土方時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大大節省了工時,成為運河快速建成的關鍵因素。


    在運河挖掘期間,法國方麵看到大明王朝那些不知從何處弄來的先進挖掘機,心中懊悔不已。他們明白一旦運河工程完工,就會日進鬥金。如今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白花花的銀子,即將如同流水一般,進了大明王朝和英國的口袋。法王路易十四得知此事後,更是窩火帶憋氣,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懊惱和悔恨。


    在倫敦的金融市場上,當運河繼續正常挖掘的消息傳來,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引發了蘇伊士運河股票的劇烈波動。股票價格瞬間開啟了暴漲模式,一路連續攀升,最高時竟衝擊到一百八十兩白銀上方,隨後長期穩定在一百二十兩銀子附近徘徊。這一驚人的漲幅意味著整個蘇伊士運河公司的股票市值如火箭般躥升,暴漲到二百四十億兩白銀左右。


    在這一輪波瀾壯闊的暴漲行情中,無論是大明王朝還是英國,都憑借著前期的精準布局和果斷投資,賺得盆滿缽滿,收獲了巨額的財富。就連德國,雖然持股比例相對較小,但也在這場資本盛宴中分得一杯羹,賺了十二億兩白銀。在德國的首都柏林,希特勒得意洋洋地向財政部長和國防部長吹噓道:“我和大明王朝的皇帝,私交深厚,擁有超乎尋常的友誼,這運河公司的股票,就是兩人友誼的見證。”他試圖將這筆意外之財歸功於自己與朱由檢的特殊關係,以彰顯自己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


    而在法國的巴黎,路易十四麵對痛失百億兩白銀的殘酷現實,怒不可遏。他在皇宮之內大發雷霆,情緒失控地到處摔砸東西,以此來發泄心中那無盡的鬱悶和憤怒。他心中的貪婪和不甘愈發膨脹,竟下令要求埃及方麵收迴運河公司的所有權,歸法國所有。路易十四這種毫無道理的貪婪行為,無疑是赤裸裸的耍賴,是典型的強盜行徑,嚴重違背了商業規則和國際道義。


    這一蠻橫無理的要求,立即引起了大明王朝和英國的強烈不滿。麵對法國的無理取鬧,大明王朝和英國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應對方法。


    大明王朝作為蘇伊士運河公司的第一大股東,雖然在經濟利益上占據著主導地位,但並不希望與法國輕易開戰。畢竟埃及是法國的殖民地,在當地法國有著深厚的勢力基礎,而且當地人在長期的殖民統治下,在一定程度上比較服從法國人的管理。基於這樣的現實考量,朱由檢決定采取溫和的外交手段,派出特使與法王進行善意的溝通,試圖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爭端。然而,法王路易十四卻獅子大開口,提出要運河公司百分之四十的股票,這一要求無異於從大明和英國身上強行割肉,完全超出了合理的談判範圍,自然被朱由檢無情地拒絕。


    談判破裂後,局勢迅速惡化。埃及殖民政權在法國的指示下,悍然扣押了大明王朝用於運河建設的挖掘機和載重汽車,同時拘捕了大量的司機。英國方麵的一些測量人員和技術人員也未能幸免,遭到了埃及殖民政權的拘捕。這一消息一經傳出,舉世震驚,國際輿論一片嘩然。


    英國的腓烈特大帝得知此事後,怒氣衝衝,他認為法國的這種行為等同於向大英帝國宣戰。在他看來,英國在蘇伊士運河項目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法國的無理舉動嚴重侵犯了英國的利益。於是,腓烈特大帝毫不猶豫地邀請大明王朝一起出兵,共同攻擊埃及,以奪迴蘇伊士運河的控製權。


    有了英國人的積極配合,朱由檢也不再猶豫,決定給法國一個深刻的教訓,讓其明白肆意踐踏規則的後果。於是,大明王朝的印度洋艦隊迅速從南洋出發,一路乘風破浪,經紅海直逼埃及。與此同時,英國的皇家艦隊也緊急集結,浩浩蕩蕩地經直布羅陀海峽,穿越地中海,直撲埃及的開羅。


    此時駐守在埃及的法軍,總共不到五萬人。麵對大明王朝和英國兩國聯軍的強大攻勢,法軍很快便陷入了絕境,毫無招架之力。戰鬥沒有幾天就結束了,大部分法軍淪為了聯軍的俘虜,開羅也隨之落入了聯軍的手中。至此,聯軍成功控製了運河的轄區,蘇伊士運河的命運似乎已經塵埃落定。


    戰爭進行到這個階段,本應畫上句號。如果法王能夠及時服軟,承認運河公司的合法地位,承諾以後不再幹涉運河的正常經營,並按照國際慣例賠償一筆戰爭損失,這場因運河而起的紛爭或許便能就此平息。但是法王不肯低頭認輸。


    法王的不合作態度恰好被英國利用了。英國不甘心僅僅控製運河轄區,而是希望進一步擴大戰果,徹底控製整個埃及。於是,英國繼續增兵,憑借其強大的軍事力量,迅速占領了埃及的各個關鍵地區,成功將埃及納入了自己的殖民版圖。


    由於大明王朝在開羅擁有駐軍,為了平衡雙方的利益和勢力範圍,開羅的地位最終變成了兩國共管。法國在這場爭鬥中,麵對大明和英國兩大強國的聯合打壓,在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上都遭受了沉重的打擊。此時的法王路易十四,麵對兩國強大的國力和軍力,深知已無力迴天,隻能無奈地咽下這顆苦果,接受了這一殘酷的現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塞外一片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塞外一片雪並收藏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