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攀親戚他們會啊
七零之八個扶弟魔的弟弟重生了 作者:一抹重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齊躍進和邢立陽就在原地熱情的你來我往寒暄了好大一會兒,這個恭維那個領導得好,養黑蜂的名聲都傳遍整個東北了;那個誇這個年輕有為,勇於冒險和打破常規。什麽村長嚴格把控品質、格局大、眼光長遠;齊知青眼光獨到、知識淵博。接著便是叔親切開明、前途必然廣闊,隻差一個上升契機;小齊腦袋瓜靈活,往後步步高升輕而易舉……
互相吹捧的彼此見牙不見眼,等他們肚子裏誇讚的詞快要掏空的時候,江勝景趕忙笑道:“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兩位同誌一見如故,相信接下來的學習與合作,會相當愉快的。
咱們大家到門口拍一張照片吧?”
“對對對,這邊光線暗,我們去車站門口。我們村長還特意交代,說讓我們好好學習養蜂的技術,上林村的每一位村民都是咱們的老師,要懂得感恩,兩個村當成親戚走。
以後叔就是我親叔!”齊躍進已經攬著邢村長往外走了。
陸明康也上前鞠躬說:“老舅認您是親戚,那您就是我親叔公。”
攀親戚他們會啊!喬大嬸和王成山喊邢村長老哥,趙嫂子和叫李紅亮的小夥也跟著喊叔公。
齊躍進將話又攬了迴來,笑著對有些蒙圈的邢村長說:“叔,雖然我年紀小,可我輩分可大了。不然我們村長和村民們,也不放心讓我帶隊過來,這不是將這麽重要的經濟交流學習活動當成了兒戲?
江記者,待會記得將條幅給拍上……叔就是個幹實事的人,忒實在熱情了,咱們組織缺的就是這樣的人才……”
被一群人哄著,邢村長更是腦袋發熱,樂嗬嗬地恨不能掏心掏肺了。
將邢立陽讓到中間,兩個女同誌站在前麵,其他人緊湊地圍在一起麵對鏡頭。
邢立陽還行,他好歹見過世麵,跟著公社和縣裏的領導到處學習參觀,這會兒站得筆直,隻是下巴都快跟鼻子相齊了。
但是村民們哪裏拍過照啊,一個個拘束地不停地眨眼、吞口水,麵容僵直、身體抖成篩了,努力克製著拔腿逃跑的念頭。
齊躍進笑著喊道:“同誌們,咱們祖國美不美?”
“美!”
“咱們心裏甜不甜?”
“甜!”
“喝點蜂蜜要不要?”
“要!”
吼了幾嗓子,大家夥整個的狀態放鬆下來,臉上燦爛的笑容被江勝景用相機哢嚓定格。
等他們到了上林村,齊躍進都沒想到村裏還給他們舉辦了歡迎會,嗩呐、二胡、鑼鼓和鑔等打擊樂隊表演,還有秧歌和踩高蹺的節目,熱鬧得跟過年似的。
齊躍進一個眼神,江勝景趕忙裝模作樣地給大家夥拍照。
看似他不停地哢嚓地按著,實際上他隻拍了幾個比較典型的場麵,其他時候都是沒有安裝膠卷,演給大家夥看的。
上林村的村民們不知道啊,他們隻想著自己可能上報紙,舞動的那叫一個開心歡暢,動了真情,將自個兒都給感動了……
齊躍進則開始從隨身的兜裏掏出各種水果糖,分給圍上來的孩子們,還有家人郵寄過來小包裝的麻花,又時不時往周圍撒一把。
雖然糖果和麻花不多,村民們不能每人分一點,可是齊躍進這個態度,讓人覺得辦事敞亮、謙遜有禮。
尤其是他模樣長得好,讓見到他的男女老少心裏先給了三個印象分。
進了大隊部,齊躍進和邢立陽喝了會兒茶,才開始談正事了。
“小齊啊,我們已經接到了組織的吩咐,全麵配合你們的需求,將自己養蜂的經驗教授給你們。
咱們都是華國人,是同胞兄弟,應該互幫互助!
隻是我們沒啥文化,能養好蜂,不見得能帶好徒弟。你們有沒有什麽學習計劃?
養蜂可不容易,就是在我們村裏,也不是家家戶戶都養蜂的,你們得慎重……”
邢立陽說得是掏心窩的話。他們不排斥幫扶豐安村的村民養蜂發展副業,隻是養蜂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應該說養殖業看著利潤大,可要承擔的風險也很多,有時候會虧得血本無歸。他們不想被牽連。
齊躍進笑著說:“叔,您說的這些我們都知道。您看能不能給我們每一位尋找三名厲害點的老師啊?
這樣每個老師教授的方式和細節不同,方便我們快速掌握知識和技能,而且占用他們的時間也不會太長。
您放心,組織為我們提供了便利,我們也不是那種知恩不報的人,都準備了學費呢!
咱們不遠萬裏過來,帶了十足的誠意,更是想為咱們祖國的發展,以自己的方式添磚加瓦……
決定養蜂是我們村幹部和公社商討後的結論,先學好技術,買迴去蜜蜂慢慢摸索,成功與否,我們都認!”
陸明康得了齊躍進的眼色,趕忙哐哐將兩個沉重的包放到桌子上,笑得誠懇指指這兩包,又指指地上的幾包:“叔公,這些,還有那些,都是我們村民準備的學費。
東西不算貴重,上林村也不缺這些,卻都是村民們能拿出手的最大誠意了。”
不說包裏是什麽東西,單看他們幾個人將這麽沉重的八個大包給拎過來,就知道他們是實在人。
邢立陽露出滿意的笑容,“行,就按小齊說得來,我從村裏尋找十八位最有經驗的養蜂人帶帶你們。
至於能學多少,就看你們自己的能力了。”
說著他便打開設備,從喇叭上一口氣喊了十八位村民的名字。而他也注意到豐安村有兩位女同誌,特意安排了六位女老師呢。
沒多大會就有村民們陸陸續續地過來,除了那些村民,還有不少跟著瞧熱鬧的。
邢立陽倒沒有避諱其他村民,將帶徒弟的事情給說了,怕他們不樂意,特意點了幾句:“這些同誌們是從安寧省來的,離咱們這裏遠著呢,是組織派來跟咱們學習的。
你們都是咱們村養蜂經驗十足的老人。你們也希望咱們通過努力,為祖國的發展做貢獻吧?
如今機會來了,咱們將一身所學傳授出去,把養蜂事業發揚光大,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
你們有沒有信心帶好徒弟?”
互相吹捧的彼此見牙不見眼,等他們肚子裏誇讚的詞快要掏空的時候,江勝景趕忙笑道:“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兩位同誌一見如故,相信接下來的學習與合作,會相當愉快的。
咱們大家到門口拍一張照片吧?”
“對對對,這邊光線暗,我們去車站門口。我們村長還特意交代,說讓我們好好學習養蜂的技術,上林村的每一位村民都是咱們的老師,要懂得感恩,兩個村當成親戚走。
以後叔就是我親叔!”齊躍進已經攬著邢村長往外走了。
陸明康也上前鞠躬說:“老舅認您是親戚,那您就是我親叔公。”
攀親戚他們會啊!喬大嬸和王成山喊邢村長老哥,趙嫂子和叫李紅亮的小夥也跟著喊叔公。
齊躍進將話又攬了迴來,笑著對有些蒙圈的邢村長說:“叔,雖然我年紀小,可我輩分可大了。不然我們村長和村民們,也不放心讓我帶隊過來,這不是將這麽重要的經濟交流學習活動當成了兒戲?
江記者,待會記得將條幅給拍上……叔就是個幹實事的人,忒實在熱情了,咱們組織缺的就是這樣的人才……”
被一群人哄著,邢村長更是腦袋發熱,樂嗬嗬地恨不能掏心掏肺了。
將邢立陽讓到中間,兩個女同誌站在前麵,其他人緊湊地圍在一起麵對鏡頭。
邢立陽還行,他好歹見過世麵,跟著公社和縣裏的領導到處學習參觀,這會兒站得筆直,隻是下巴都快跟鼻子相齊了。
但是村民們哪裏拍過照啊,一個個拘束地不停地眨眼、吞口水,麵容僵直、身體抖成篩了,努力克製著拔腿逃跑的念頭。
齊躍進笑著喊道:“同誌們,咱們祖國美不美?”
“美!”
“咱們心裏甜不甜?”
“甜!”
“喝點蜂蜜要不要?”
“要!”
吼了幾嗓子,大家夥整個的狀態放鬆下來,臉上燦爛的笑容被江勝景用相機哢嚓定格。
等他們到了上林村,齊躍進都沒想到村裏還給他們舉辦了歡迎會,嗩呐、二胡、鑼鼓和鑔等打擊樂隊表演,還有秧歌和踩高蹺的節目,熱鬧得跟過年似的。
齊躍進一個眼神,江勝景趕忙裝模作樣地給大家夥拍照。
看似他不停地哢嚓地按著,實際上他隻拍了幾個比較典型的場麵,其他時候都是沒有安裝膠卷,演給大家夥看的。
上林村的村民們不知道啊,他們隻想著自己可能上報紙,舞動的那叫一個開心歡暢,動了真情,將自個兒都給感動了……
齊躍進則開始從隨身的兜裏掏出各種水果糖,分給圍上來的孩子們,還有家人郵寄過來小包裝的麻花,又時不時往周圍撒一把。
雖然糖果和麻花不多,村民們不能每人分一點,可是齊躍進這個態度,讓人覺得辦事敞亮、謙遜有禮。
尤其是他模樣長得好,讓見到他的男女老少心裏先給了三個印象分。
進了大隊部,齊躍進和邢立陽喝了會兒茶,才開始談正事了。
“小齊啊,我們已經接到了組織的吩咐,全麵配合你們的需求,將自己養蜂的經驗教授給你們。
咱們都是華國人,是同胞兄弟,應該互幫互助!
隻是我們沒啥文化,能養好蜂,不見得能帶好徒弟。你們有沒有什麽學習計劃?
養蜂可不容易,就是在我們村裏,也不是家家戶戶都養蜂的,你們得慎重……”
邢立陽說得是掏心窩的話。他們不排斥幫扶豐安村的村民養蜂發展副業,隻是養蜂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應該說養殖業看著利潤大,可要承擔的風險也很多,有時候會虧得血本無歸。他們不想被牽連。
齊躍進笑著說:“叔,您說的這些我們都知道。您看能不能給我們每一位尋找三名厲害點的老師啊?
這樣每個老師教授的方式和細節不同,方便我們快速掌握知識和技能,而且占用他們的時間也不會太長。
您放心,組織為我們提供了便利,我們也不是那種知恩不報的人,都準備了學費呢!
咱們不遠萬裏過來,帶了十足的誠意,更是想為咱們祖國的發展,以自己的方式添磚加瓦……
決定養蜂是我們村幹部和公社商討後的結論,先學好技術,買迴去蜜蜂慢慢摸索,成功與否,我們都認!”
陸明康得了齊躍進的眼色,趕忙哐哐將兩個沉重的包放到桌子上,笑得誠懇指指這兩包,又指指地上的幾包:“叔公,這些,還有那些,都是我們村民準備的學費。
東西不算貴重,上林村也不缺這些,卻都是村民們能拿出手的最大誠意了。”
不說包裏是什麽東西,單看他們幾個人將這麽沉重的八個大包給拎過來,就知道他們是實在人。
邢立陽露出滿意的笑容,“行,就按小齊說得來,我從村裏尋找十八位最有經驗的養蜂人帶帶你們。
至於能學多少,就看你們自己的能力了。”
說著他便打開設備,從喇叭上一口氣喊了十八位村民的名字。而他也注意到豐安村有兩位女同誌,特意安排了六位女老師呢。
沒多大會就有村民們陸陸續續地過來,除了那些村民,還有不少跟著瞧熱鬧的。
邢立陽倒沒有避諱其他村民,將帶徒弟的事情給說了,怕他們不樂意,特意點了幾句:“這些同誌們是從安寧省來的,離咱們這裏遠著呢,是組織派來跟咱們學習的。
你們都是咱們村養蜂經驗十足的老人。你們也希望咱們通過努力,為祖國的發展做貢獻吧?
如今機會來了,咱們將一身所學傳授出去,把養蜂事業發揚光大,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
你們有沒有信心帶好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