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縹緲無垠的佛界淨土,我本是伴隨佛祖修行的一介清修者,每日沉浸在佛光的慈悲與智慧之中,參禪悟法,心向菩提。一日,於修行的靜謐之地,我不經意間瞥見了那石猴,它靈動活潑,雖未開靈智,卻充滿著不羈的生機。那一刻,我的心湖泛起了一絲莫名的漣漪,似有一縷凡心悄然萌動。
這一絲凡心的異動,未能逃過佛祖的慧眼。佛祖慈悲且洞察一切,或許是看到我這顆略有動搖的心,需要在塵世的磨礪中尋迴堅定;又或許是感應到人間一位婦人內心那如淵的痛苦。那婦人因一時疏忽,在為親生兒子煎藥時,誤下了藥引,致使幼子夭折。她悔恨交加,每日以淚洗麵,向佛祖虔誠祈求,渴望能有一個悔過的機會,救贖自己破碎的靈魂。
於是,在佛祖的慈悲安排下,我的原神自無盡的佛界深淵緩緩飄落,投身到了這位婦人的家中,成為了她的第五個孩子。當我呱呱墜地,睜開懵懂的雙眼,打量著這個陌生而又充滿煙火氣的世界時,命運的齒輪已然開始轉動。
起初,我是個乖巧懂事的嬰兒,仿佛帶著佛界的寧靜與溫和。村子裏的人們都對我寵愛有加,然而,上天似乎有意要給我別樣的曆練。一日,大姨家的大姐抱著我去看地方戲。那時的農村,娛樂匱乏,一場地方戲便是全村人的盛宴。大姐抱著我,在人群中穿梭,而我,被周圍的熱鬧吸引,眼睛滴溜溜地轉。
突然,意外發生了。我不慎掉進了一個深不見底的水漏之中。那水漏,據母親後來描述,足有好幾方子深。就在眾人驚慌失措之時,奇跡發生了。或許是姑姑精心縫製的小被褥,被母親包裹得嚴實,起到了緩衝的作用;又或許是冥冥之中,真有上天的垂憐。我竟毫發無損,隻是在那黑暗的水漏中,短暫地經曆了恐懼。
眾人紛紛圍過來,就連戲台上的大燈也轉向了這邊。大姨家的大姐因自責,不小心扭到了腰,卻不敢聲張。母親心急如焚,趕忙將我抱到一戶老中醫家。當我被抱進屋裏時,看到老中醫一家正在吃豆角,我那靈動的大眼睛直直地盯著,心中滿是渴望。老中醫見狀,笑著拿了一根豆角到我嘴邊,說:“吃吧,小寶貝。”我一把接過,便往嘴裏塞。老中醫看我這模樣,笑著說:“這孩子沒啥事,抱迴家吧,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啊。”
此事之後,大姨夫數落了大姐好久。而我,也在這場意外中,開始了自己在塵世的獨特經曆,仿佛是命運為我開啟了一扇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大門,讓我在這凡世的波瀾中,漸漸領悟生命的奇妙與無常。
時光如潺潺溪流,悄然流淌,轉眼間,我已三歲多。家中的親屬,父親同父異母的三大爺,要搬到一個據說很美很好的地方——寧夏。三大爺是個木匠,臨行前,他找到我,手裏拿著一把小斧子,說:“小峰啊,三大爺要走了,這把小斧子給你留個念想。”我看著那把小斧子,不知怎的,竟說:“這個太小了,我不喜歡,我想要個大的。”三大爺無奈地笑了笑,便把他平日裏常用的大斧子遞給了我。這件事,還是後來母親講給我聽的,那時的我,記憶尚淺,隻留下些許模糊的影子。
那時家中的窗戶是上下開的,我生性淘氣,常和三大姨家的小哥站在窗台上撒尿,那無憂無慮的笑聲,仿佛還在耳邊迴蕩。我們還會把絲袋子拆成碎片,做成簡易的骰子,雖然簡陋,卻充滿了童趣。在那個沒有手機、沒有太多娛樂設施的年代,這些簡單的遊戲,便是我們童年最珍貴的迴憶。
五歲那年,記憶開始逐漸清晰。奶奶還健在,她雖然腰有些駝背,但對我和三姐格外疼愛。記得有一次,爸爸媽媽去地裏幹活,三姐非要跟著去湊熱鬧,而我則乖巧地留在家裏陪奶奶。臨近中午,奶奶說肚子餓了,我拍著胸脯說:“放心吧,奶奶,我去給你做炒韭菜。”
奶奶笑著點頭,拿著刀具去後院割了一把韭菜,洗淨後放在一旁。我站在小板凳上,拿起菜刀,用那稚嫩的小手,一刀一刀地切著韭菜。奶奶在一旁不停地叮囑:“小心啊,別切到手。”我嘴上說著放心,可切出來的韭菜,上短下長,參差不齊地堆在菜板上。
那時家裏窮,豆油非常緊俏,一年也就吃個五六斤,平時大多吃葷油。所謂葷油,就是用豬肚子裏的油膘熬製出來的油。小朋友們常用來拌飯吃,那豬油拌飯的香味,至今想起,仍讓我迴味無窮。就是把蒸熟的米飯,放上一勺葷油,再加些蔥段和大醬,攪拌均勻,那味道,簡直是人間美味。
切好韭菜,我往鍋裏倒了一小點豆油,便將韭菜翻炒進去,又打了一個雞蛋。要知道,當時雞蛋非常緊缺,很多家裏都沒有養雞的習慣,因為剛剛分產到戶,改革開放初期,生活條件有限。而我們家好不容易養了兩隻小雞,下的蛋大多用來賣錢,很少舍得吃。
我在鍋裏一通翻炒,那時的鹽還是大粒鹽,我抓了一把撒進去,也沒顧上鹽粒是否融化。翻炒入味後,我盛出來,端到奶奶麵前說:“奶奶,吃吧。”奶奶看著那盤韭菜,眼淚在眼眶裏打轉,一口一口地吃著,嘴裏還傳來嘎巴嘎巴的聲響,那是因為精鹽粒子太大,沒有融化。可奶奶依舊吃得很滿足,或許這就是隔輩親,她從這盤充滿愛意卻略顯粗糙的炒韭菜中,感受到了我對她的愛。
然而,時光無情,又過了兩年,奶奶還是離開了我們。當我看到奶奶靜靜地躺在那口大棺材裏時,我天真地問:“奶奶,你為什麽躺進這裏麵呢?為什麽不出來呀?”那時的我,還不懂得死亡的含義,隻是單純地擔心奶奶。就這樣,奶奶下葬了,而我,也在這悲痛中,漸漸懂事,開始明白人生的無常與生命的珍貴。
在我將近八歲的時候,聽聞姥姥和姥爺要過 66 大壽,媽媽便帶著我前往山東。一路上,發生了幾件讓我難忘的事。那時我長得比較高大,七歲多就已經超過 1 米 2 了。大家都知道,1 米 2 的兒童坐火車需要買半票。我當時鬼靈精怪,想著不買票,一下子就鑽到了火車座位底下。售票員發現後,說:“小朋友,小朋友,這可不行,趕快出來,我去給你量量身高。”我不聽,固執地躲在裏麵。後來媽媽沒辦法,叫我出來,一量身高,已經 1 米 30 多了,媽媽隻好給我補了票。
就這樣,我們坐著火車到了菏澤,又坐著姥爺趕著的牛車,從菏澤前往山東省巨野縣陶廟鄉楚莊村。在那裏,我遇到了一群鄰家的小朋友,我們很快就玩到了一起。我們在大樹上係了兩根繩子,底下擱個木板,做成了簡易的秋千。大家玩得不亦樂乎,秋千越蕩越高,幾乎要碰到房頂了。姥爺和那家的大人見狀,趕忙製止,說:“別玩得這麽瘋,掉下來可怎麽辦?”後來,我便很少去玩秋千了。
我又和二柱家的妹妹、兩個弟弟一起玩耍。他家女兒叫大紅,老二的名字我已記不太清,老小叫二狗子。二狗子特別好玩,他穿得像個小球,我經常忍不住欺負他,把他推倒。可每次姥爺都特別生氣,嚴肅地說:“不要欺負他,這樣是不對的。”
姥爺還為我們做了很多類似現在砸炮的玩意兒。那時沒有摔炮,我們就用黃泥做成炮的形狀,把火藥放進去,然後放在太陽光下曬幹。我和小夥伴們爬到老姨家的房頂上,做了好多這樣的水泡,曬幹後就摔著玩,那一聲聲清脆的響聲,仿佛是童年最歡快的樂章。
我特別喜歡吃花生,看到姥爺家缸裏有很多花生,便忍不住拿來吃。姥爺看到後,說:“這怎麽能偷吃呢?這是來年的種子。”我聽了,心裏特別委屈,從此便再也不去偷吃花生了。
後來,我們拿著砍刀出去玩。二舅家的二狗子不小心把姥爺的砍刀砍出了豁口,迴來後卻跟姥爺說是我弄的。姥爺一聽,非常生氣,打了我一頓。媽媽知道後,心疼地哭了好久。這件事讓我深刻地明白,做人一定要誠實,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母親對我的疼愛。無論何時,母親都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我們一定要孝敬她。
在大舅家睡覺的時候,有一次醒來沒看到媽媽,我便大哭大鬧,又踢又打,還罵了起來。大舅無奈地抱著我,說媽媽一會兒就迴來。現在想想,那時的我真是無知又任性,或許這就是孩子對母親的依賴吧。
就這樣,在姥爺家度過了 20 多天,為姥爺姥姥熱熱鬧鬧地過了 66 大壽。記得當時老舅爬到一棵大約五六十米高的大樹上,栓起了一掛長長的鞭炮,那鞭炮聲震耳欲聾,仿佛在宣告著這個喜慶的日子。姥爺家那裏有水庫,村裏一起把水庫裏的魚打撈出來,小的放生,大的撈出來分給各家。人們把魚用麵糊上,炸熟後吃,那味道至今難忘。還有姥爺家的果子,既漂亮又好吃。老姨家的缸很特別,是用水泥做的,底下大,上邊口小,用東西一蓋,什麽偷吃的東西都鑽不進去。
在姥爺家的這段日子,充滿了歡樂與新奇,也讓我在與親人朋友的相處中,學會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當我要離開老家時,還跟小夥伴們吹噓自己會武術,躺在地上像打靶似的比劃著。大哥家的大兒子王大紅還誇我耍得好,現在想來,真是天真可笑。
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轉眼間我已長大 14 歲。從八歲起,我就對體育運動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天賦,經常參加學校的體育運動會,並且總能在比賽中脫穎而出,拿得頭籌。
在跳高比賽中,我曾跳過 1 米 7 的高度,一舉奪得全校冠軍,還贏得了獎品。長跑更是我的強項,在全縣小學將近升初中學生一起參加的 1 萬米長跑比賽中,我憑借頑強的毅力和出色的耐力,拔得頭籌。
我的這些優異表現,引起了二哥的注意。二哥是初中的一位老教師,雖因生病身體變成半身不遂,走路一瘸一拐,但他對教育事業的熱情絲毫未減,後來在學校保衛部當保衛員。因為他的關係,在我初一的時候,我被保送到了昌圖縣體育學校。
在體育學校,我享受著保送的優待,隻需交吃飯費,學費全免。在這裏,我結識了許多誌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為了體育夢想而努力訓練。我經常在訓練的時候帶頭長跑,激勵著同學們一起進步,教練對我也格外關照。
當時一同保送的有三個學生,初一、初二、初三各一個。然而,他們在訓練過程中卻遇到了各種不適應。初二的同學腳被崴得比饅頭還大,無法繼續正常訓練;初三的那個女孩兒,因乳房較大,跑步時一晃一晃,引得同學們分心,最終兩人都被學校送迴了原學校。
而我,在一次體檢中,醫生通過拍手指預測我長大後身高沒有太大發展,認為我在學校隻能以後當個教練,沒辦法參加國際比賽。或許是同學的議論,又或許是我自己對未來感到迷茫,最終,我也選擇迴到了自己原來的學校。
迴顧我的童年,從那帶著神秘色彩的下凡經曆,到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每一件事都像是一顆璀璨的珍珠,串聯起我豐富多彩的人生。這些經曆,不僅讓我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友情的珍貴,更讓我在挫折與困難中,不斷領悟人生的真諦,明白了誠實、善良、孝順等品質的重要性。雖然我的體育夢想暫時遭遇了波折,但我知道,人生的道路還很長,未來還有無數的可能等待著我去探索。就如同佛祖讓我下凡修自心,這塵世的種種曆練,都是我修行路上的寶貴財富,指引著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尋找真正的自我。
這一絲凡心的異動,未能逃過佛祖的慧眼。佛祖慈悲且洞察一切,或許是看到我這顆略有動搖的心,需要在塵世的磨礪中尋迴堅定;又或許是感應到人間一位婦人內心那如淵的痛苦。那婦人因一時疏忽,在為親生兒子煎藥時,誤下了藥引,致使幼子夭折。她悔恨交加,每日以淚洗麵,向佛祖虔誠祈求,渴望能有一個悔過的機會,救贖自己破碎的靈魂。
於是,在佛祖的慈悲安排下,我的原神自無盡的佛界深淵緩緩飄落,投身到了這位婦人的家中,成為了她的第五個孩子。當我呱呱墜地,睜開懵懂的雙眼,打量著這個陌生而又充滿煙火氣的世界時,命運的齒輪已然開始轉動。
起初,我是個乖巧懂事的嬰兒,仿佛帶著佛界的寧靜與溫和。村子裏的人們都對我寵愛有加,然而,上天似乎有意要給我別樣的曆練。一日,大姨家的大姐抱著我去看地方戲。那時的農村,娛樂匱乏,一場地方戲便是全村人的盛宴。大姐抱著我,在人群中穿梭,而我,被周圍的熱鬧吸引,眼睛滴溜溜地轉。
突然,意外發生了。我不慎掉進了一個深不見底的水漏之中。那水漏,據母親後來描述,足有好幾方子深。就在眾人驚慌失措之時,奇跡發生了。或許是姑姑精心縫製的小被褥,被母親包裹得嚴實,起到了緩衝的作用;又或許是冥冥之中,真有上天的垂憐。我竟毫發無損,隻是在那黑暗的水漏中,短暫地經曆了恐懼。
眾人紛紛圍過來,就連戲台上的大燈也轉向了這邊。大姨家的大姐因自責,不小心扭到了腰,卻不敢聲張。母親心急如焚,趕忙將我抱到一戶老中醫家。當我被抱進屋裏時,看到老中醫一家正在吃豆角,我那靈動的大眼睛直直地盯著,心中滿是渴望。老中醫見狀,笑著拿了一根豆角到我嘴邊,說:“吃吧,小寶貝。”我一把接過,便往嘴裏塞。老中醫看我這模樣,笑著說:“這孩子沒啥事,抱迴家吧,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啊。”
此事之後,大姨夫數落了大姐好久。而我,也在這場意外中,開始了自己在塵世的獨特經曆,仿佛是命運為我開啟了一扇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大門,讓我在這凡世的波瀾中,漸漸領悟生命的奇妙與無常。
時光如潺潺溪流,悄然流淌,轉眼間,我已三歲多。家中的親屬,父親同父異母的三大爺,要搬到一個據說很美很好的地方——寧夏。三大爺是個木匠,臨行前,他找到我,手裏拿著一把小斧子,說:“小峰啊,三大爺要走了,這把小斧子給你留個念想。”我看著那把小斧子,不知怎的,竟說:“這個太小了,我不喜歡,我想要個大的。”三大爺無奈地笑了笑,便把他平日裏常用的大斧子遞給了我。這件事,還是後來母親講給我聽的,那時的我,記憶尚淺,隻留下些許模糊的影子。
那時家中的窗戶是上下開的,我生性淘氣,常和三大姨家的小哥站在窗台上撒尿,那無憂無慮的笑聲,仿佛還在耳邊迴蕩。我們還會把絲袋子拆成碎片,做成簡易的骰子,雖然簡陋,卻充滿了童趣。在那個沒有手機、沒有太多娛樂設施的年代,這些簡單的遊戲,便是我們童年最珍貴的迴憶。
五歲那年,記憶開始逐漸清晰。奶奶還健在,她雖然腰有些駝背,但對我和三姐格外疼愛。記得有一次,爸爸媽媽去地裏幹活,三姐非要跟著去湊熱鬧,而我則乖巧地留在家裏陪奶奶。臨近中午,奶奶說肚子餓了,我拍著胸脯說:“放心吧,奶奶,我去給你做炒韭菜。”
奶奶笑著點頭,拿著刀具去後院割了一把韭菜,洗淨後放在一旁。我站在小板凳上,拿起菜刀,用那稚嫩的小手,一刀一刀地切著韭菜。奶奶在一旁不停地叮囑:“小心啊,別切到手。”我嘴上說著放心,可切出來的韭菜,上短下長,參差不齊地堆在菜板上。
那時家裏窮,豆油非常緊俏,一年也就吃個五六斤,平時大多吃葷油。所謂葷油,就是用豬肚子裏的油膘熬製出來的油。小朋友們常用來拌飯吃,那豬油拌飯的香味,至今想起,仍讓我迴味無窮。就是把蒸熟的米飯,放上一勺葷油,再加些蔥段和大醬,攪拌均勻,那味道,簡直是人間美味。
切好韭菜,我往鍋裏倒了一小點豆油,便將韭菜翻炒進去,又打了一個雞蛋。要知道,當時雞蛋非常緊缺,很多家裏都沒有養雞的習慣,因為剛剛分產到戶,改革開放初期,生活條件有限。而我們家好不容易養了兩隻小雞,下的蛋大多用來賣錢,很少舍得吃。
我在鍋裏一通翻炒,那時的鹽還是大粒鹽,我抓了一把撒進去,也沒顧上鹽粒是否融化。翻炒入味後,我盛出來,端到奶奶麵前說:“奶奶,吃吧。”奶奶看著那盤韭菜,眼淚在眼眶裏打轉,一口一口地吃著,嘴裏還傳來嘎巴嘎巴的聲響,那是因為精鹽粒子太大,沒有融化。可奶奶依舊吃得很滿足,或許這就是隔輩親,她從這盤充滿愛意卻略顯粗糙的炒韭菜中,感受到了我對她的愛。
然而,時光無情,又過了兩年,奶奶還是離開了我們。當我看到奶奶靜靜地躺在那口大棺材裏時,我天真地問:“奶奶,你為什麽躺進這裏麵呢?為什麽不出來呀?”那時的我,還不懂得死亡的含義,隻是單純地擔心奶奶。就這樣,奶奶下葬了,而我,也在這悲痛中,漸漸懂事,開始明白人生的無常與生命的珍貴。
在我將近八歲的時候,聽聞姥姥和姥爺要過 66 大壽,媽媽便帶著我前往山東。一路上,發生了幾件讓我難忘的事。那時我長得比較高大,七歲多就已經超過 1 米 2 了。大家都知道,1 米 2 的兒童坐火車需要買半票。我當時鬼靈精怪,想著不買票,一下子就鑽到了火車座位底下。售票員發現後,說:“小朋友,小朋友,這可不行,趕快出來,我去給你量量身高。”我不聽,固執地躲在裏麵。後來媽媽沒辦法,叫我出來,一量身高,已經 1 米 30 多了,媽媽隻好給我補了票。
就這樣,我們坐著火車到了菏澤,又坐著姥爺趕著的牛車,從菏澤前往山東省巨野縣陶廟鄉楚莊村。在那裏,我遇到了一群鄰家的小朋友,我們很快就玩到了一起。我們在大樹上係了兩根繩子,底下擱個木板,做成了簡易的秋千。大家玩得不亦樂乎,秋千越蕩越高,幾乎要碰到房頂了。姥爺和那家的大人見狀,趕忙製止,說:“別玩得這麽瘋,掉下來可怎麽辦?”後來,我便很少去玩秋千了。
我又和二柱家的妹妹、兩個弟弟一起玩耍。他家女兒叫大紅,老二的名字我已記不太清,老小叫二狗子。二狗子特別好玩,他穿得像個小球,我經常忍不住欺負他,把他推倒。可每次姥爺都特別生氣,嚴肅地說:“不要欺負他,這樣是不對的。”
姥爺還為我們做了很多類似現在砸炮的玩意兒。那時沒有摔炮,我們就用黃泥做成炮的形狀,把火藥放進去,然後放在太陽光下曬幹。我和小夥伴們爬到老姨家的房頂上,做了好多這樣的水泡,曬幹後就摔著玩,那一聲聲清脆的響聲,仿佛是童年最歡快的樂章。
我特別喜歡吃花生,看到姥爺家缸裏有很多花生,便忍不住拿來吃。姥爺看到後,說:“這怎麽能偷吃呢?這是來年的種子。”我聽了,心裏特別委屈,從此便再也不去偷吃花生了。
後來,我們拿著砍刀出去玩。二舅家的二狗子不小心把姥爺的砍刀砍出了豁口,迴來後卻跟姥爺說是我弄的。姥爺一聽,非常生氣,打了我一頓。媽媽知道後,心疼地哭了好久。這件事讓我深刻地明白,做人一定要誠實,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母親對我的疼愛。無論何時,母親都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我們一定要孝敬她。
在大舅家睡覺的時候,有一次醒來沒看到媽媽,我便大哭大鬧,又踢又打,還罵了起來。大舅無奈地抱著我,說媽媽一會兒就迴來。現在想想,那時的我真是無知又任性,或許這就是孩子對母親的依賴吧。
就這樣,在姥爺家度過了 20 多天,為姥爺姥姥熱熱鬧鬧地過了 66 大壽。記得當時老舅爬到一棵大約五六十米高的大樹上,栓起了一掛長長的鞭炮,那鞭炮聲震耳欲聾,仿佛在宣告著這個喜慶的日子。姥爺家那裏有水庫,村裏一起把水庫裏的魚打撈出來,小的放生,大的撈出來分給各家。人們把魚用麵糊上,炸熟後吃,那味道至今難忘。還有姥爺家的果子,既漂亮又好吃。老姨家的缸很特別,是用水泥做的,底下大,上邊口小,用東西一蓋,什麽偷吃的東西都鑽不進去。
在姥爺家的這段日子,充滿了歡樂與新奇,也讓我在與親人朋友的相處中,學會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當我要離開老家時,還跟小夥伴們吹噓自己會武術,躺在地上像打靶似的比劃著。大哥家的大兒子王大紅還誇我耍得好,現在想來,真是天真可笑。
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轉眼間我已長大 14 歲。從八歲起,我就對體育運動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天賦,經常參加學校的體育運動會,並且總能在比賽中脫穎而出,拿得頭籌。
在跳高比賽中,我曾跳過 1 米 7 的高度,一舉奪得全校冠軍,還贏得了獎品。長跑更是我的強項,在全縣小學將近升初中學生一起參加的 1 萬米長跑比賽中,我憑借頑強的毅力和出色的耐力,拔得頭籌。
我的這些優異表現,引起了二哥的注意。二哥是初中的一位老教師,雖因生病身體變成半身不遂,走路一瘸一拐,但他對教育事業的熱情絲毫未減,後來在學校保衛部當保衛員。因為他的關係,在我初一的時候,我被保送到了昌圖縣體育學校。
在體育學校,我享受著保送的優待,隻需交吃飯費,學費全免。在這裏,我結識了許多誌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為了體育夢想而努力訓練。我經常在訓練的時候帶頭長跑,激勵著同學們一起進步,教練對我也格外關照。
當時一同保送的有三個學生,初一、初二、初三各一個。然而,他們在訓練過程中卻遇到了各種不適應。初二的同學腳被崴得比饅頭還大,無法繼續正常訓練;初三的那個女孩兒,因乳房較大,跑步時一晃一晃,引得同學們分心,最終兩人都被學校送迴了原學校。
而我,在一次體檢中,醫生通過拍手指預測我長大後身高沒有太大發展,認為我在學校隻能以後當個教練,沒辦法參加國際比賽。或許是同學的議論,又或許是我自己對未來感到迷茫,最終,我也選擇迴到了自己原來的學校。
迴顧我的童年,從那帶著神秘色彩的下凡經曆,到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每一件事都像是一顆璀璨的珍珠,串聯起我豐富多彩的人生。這些經曆,不僅讓我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友情的珍貴,更讓我在挫折與困難中,不斷領悟人生的真諦,明白了誠實、善良、孝順等品質的重要性。雖然我的體育夢想暫時遭遇了波折,但我知道,人生的道路還很長,未來還有無數的可能等待著我去探索。就如同佛祖讓我下凡修自心,這塵世的種種曆練,都是我修行路上的寶貴財富,指引著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尋找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