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川青鎖鑰無雙地
西寧,城牆上一個老兵凍得瑟瑟發抖,“媽的,都想烤火,讓老子上城牆來挨凍,這幫沒良心的”老兵一邊罵罵咧咧,一邊冒著風雪向城牆四周張望,但是,除了漫天的白色,他什麽都沒看到。
“媽的,哪有什麽動靜,這麽大的風雪,算了,老子烤火去了”老兵說著準備下城牆,忽然看到成群結隊的老鼠從洞裏鑽出,沒命的往城外逃走。
“這是..”老兵正在疑惑,從西麵忽然傳來雷鳴般的馬蹄聲和呐喊聲。
日月山的山腰處,海都與高昌王牽著馬站在一塊大石上,在風雪中談笑風生,眼見一隊隊士兵和馬匹走下山去,高昌王笑道“西寧城估計根本沒想到大軍會突然殺到,我們甚至都不用太多的攻城器械,直接殺進去就好了”。
海都也笑了起來,說道“迴迴炮就先不用了,但是小的攻城錘還是要的,大盾掩護,速戰速決,要最大限度減少我軍的傷亡”。
高昌王點點頭說道“汗王仁義,如此關心士卒的生命,兒郎們必奮勇報效”。
海都也點了點頭,這時,一個斥候打馬上來,躬身一揖道“汗王,高昌王,西寧城外護城河已全部封凍,人馬甚至輜重器械都可以過去,不過城門已關,上麵已開始布防軍兵”。
海都點點頭,對高昌王說道“開始吧”,高昌王連忙抽出寶劍,對著自己的一隊親兵喊道“兒郎們,隨本王來”,說罷帶隊衝下山去。
西寧城矮小的城牆上,總管滿麵憂慮的看著城外在風雪中列陣的大軍,“撤吧,總管,這裏沒法擋住海都的大軍,護城河已經封凍,城牆早已毀棄,這些年也未怎麽修繕,我們在這裏抵抗,根本就是送死啊,總管”一個萬戶說道,其他守城文武也大多點頭。
總管歎了口氣道“未料到海都大軍居然翻越雪山而來,近在咫尺的善、庭二州都不取,卻突然南下青藏,如此用兵,真猶如天降啊”。
“我們撤往何處,城內糧食物資柴火怎麽辦,這麽冷的天,沒有柴火,士卒都會凍死,大雪封山,這些柴火也是我們兩個多月辛辛苦苦的儲備啊,總管”另一個萬戶說道。
“能帶走的盡量帶走,不能帶的一把火燒了,我看我們主要就帶上糧食和柴火,再加上一點草料就行了,撤就撤往離這裏不到百裏的海東關,那裏也還有兵駐紮,而且地勢險要,海都未必就能攻到那裏;
而且,前幾日到的塘報中說道,永定王(出伯)已率大軍來援,已經出發半個月了,想來這幾天就能趕到,那時,我們在海東,再從長計議”管勾說道。
總管點點頭,剛準備下達命令,城牆上忽然氣喘籲籲的跑上來一個千戶,說道“稟總管,小的是守護東門的千戶,剛才東門外出現大隊人馬,風雪太大,看不清旗幟”。
“東門外”總管頓時驚疑不定,要撤往海東,必經過東門,這怎麽迴事,難道是海都四麵圍城。
“實在不行,就投降海都汗王吧,總管,反正都是陛下一脈,也不算背叛蒙元”色目副總管說道。
“總管,大喜事,大喜事,永定王率大軍來了”守衛東門的副千戶來不及上城牆,在城下大喊道。
“永定王,這麽快”總管喃喃道,隨後吩咐“這裏還是要加派人手,小心防守,我去去就來”。
“那個總管怎麽說”眼見列陣完畢,已隨時作好攻擊準備的大隊,高昌王問一名進城送信的萬戶道,萬戶連忙迴道“那總管猶豫不決,說是等他與其他人商量商量再迴複”;
“哼,想拖延時間,等那出伯的大軍來援吧”高昌王冷哼一聲,接著下令“前隊前進,大盾掩護,攻城錘攻城,後隊上馬,準備衝擊”,“遵令”、“遵令”。
東門大開,總管等一眾官員將領冒著風雪站在門邊,迎接出伯的到來,出伯見到總管等人,剛準備下馬問備戰情況,西麵傳來了轟鳴般的撞門聲。
眼見自己的大軍還來不及進城,海都估計就要攻破城防,出伯在馬上大聲下令道“總管,你馬上去下令,留少數人在城牆上堅守,其他人馬上轉入內城”。
一個萬戶哆哆嗦嗦道“可我們的柴火還都在外城,沒有柴火,我們...”一個“們”字還沒說完,出伯長劍一揮,萬戶的腦袋飛上了半空,“馬上轉入,你還沒有聽清嗎,這是打仗,總管”出伯大喝道。
總管已經多年未經戰陣,哪裏見過這種場麵,剛開始也是嚇呆了,這會才迴過神來,趕緊應了一聲“遵令”,說罷哆哆嗦嗦的走了,他感覺,褲襠好像濕了。
";去看看內城大概能容納多少兵卒,糧草輜重可以先不入城”出伯對一名親兵頭目吩咐道,“遵令”。
“你馬上帶後麵的2萬人馬和所有民夫,去東麵20裏外的地方紮起寨柵,糧草輜重大部先放在那裏”出伯對侍衛親軍副都元帥下令道,“遵令”。
須臾,親兵頭目跑來報告“內城如果還要堆放一些糧草軍資的話,最多容納人”,糧草軍資,多少也是要存放一點的,隻能容納人,出伯看了看還守在城門寒風中的老卒們,心裏有了主意。
“啪”的一聲,破爛的城門被攻城錘砸開了,高昌王長劍一揮,海都的大隊人馬唿嘯著衝進了城。
“所有人,馬上撤往內城”一個老卒聲嘶力竭的還在喊叫,“內城已經關了”一個老卒滿麵驚慌的跑過來喊道,“啊”正在號召大家撤退的老卒驚恐的張大了嘴,但也隻能張大嘴了,一個騎兵飛馬跑來,彎刀一揮,驚恐的臉永遠定格在了空中。
眼見越來越多的人擠往內城,出伯對護衛親兵萬戶喊道“你馬上帶人把老弱集合起來,加固內城城防,違令者斬,包括此城的總管”,“遵令”。
接著又對探馬赤軍副都元帥吩咐道“除留3000人跟我的護衛親軍在內城外,其餘人馬,由你統領,控製好內城通往後方寨柵的通道,海都如果來攻,內城的將士沒有撤出之前,你就算給我打到最後一人,也要給我打下去”,“遵令”。
可憐的老弱兵卒在風雪寒風中被親兵們趕著,搬石抬土加固內城城防,土不夠,不得不用刀劍劃開凍土,然後一點一點的砸開挖出抬走,稍有遲慢,便是棍棒鞭子加身,一時間,哀嚎連天,不斷有人倒下。
沒辦法,這就是戰爭,出伯和海都在此時都不會有任何的憐憫和仁慈,何況,出伯還正想借此機會消滅一些空耗糧食的老弱,同時還能適當加固城牆,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天色已晚,汗王,我們先在城裏歇息吧”高昌王對隨後趕來的海都說道,“城池還沒完全拿下來嗎”海都沉聲問道,“迴,迴汗王,跑了一部分敵寇,躲進了內城,小王見天色已晚,暫停了進攻”高昌王抖抖索索的迴道。
海都笑了笑道“不急,我們大隊還在後麵,如此風雪之夜,兒郎們也應該休整一下,正好也等等大隊,至於這小小的內城”海都踢了一下腳邊一個已被砍死的老卒的屍體道“就這些老弱,還是剩下的殘兵,明日再說;
本王體長生天好生之德,不忍見這些老弱凍餒於風雪,無謂死於刀劍,特許總管再考慮降順之事,高昌王可遣人書信一封,鳴鏑入城,待明日再看”,“遵令”。
“王爺,加固內城的老弱兵卒凍餓交加,死傷不少,又沒法抬出內城,是否從城牆上扔出去”親兵萬戶過來報告,“不用,這樣大張旗鼓,會損傷士氣,把這些屍體壘進城牆,既可加固城防,又解決屍體堆滿內城之患,還不至於傷了大軍士氣”出伯冷冷的迴道。
勸降書沒有任何迴應,倒是內城城牆,第二天一早讓海都大吃了一驚,一夜之間,城防既加高又加厚了,大雪已經掩蓋了築城的血跡,隻有少數雪下的不算太厚的地方,依稀能夠看見人的輪廓,壘砌在石土之間。
這麽殘忍地築城,讓海都也倒吸了一口涼氣,看著已經比昨日堅固得多的內城,海都心裏隱隱有些不安“這絕不會是那什麽總管所為,守將究竟是誰呢”
海都還在思考中,忽然一騎快馬從北門跑來,一名斥候在馬上作揖道“稟汗王、高昌王,小的們已經打探清楚,那出伯昨日酉時到達西寧,現在內城兵馬,已是出伯所率侍衛親軍和探馬赤軍”。
海都點了點頭“原來如此”,又搖了搖頭,自言自語道“沒想到,這麽快就到了跟他對決的一天”,說罷歎了口氣,又問道“這內城如此窄小,出伯所率大軍不可能全在裏麵”,“迴汗王,小的們在東門外還發現有大隊的兵馬”斥候迴道。
高昌王點了點頭道“看來是出伯在這裏,汗王,出伯也沒有什麽,我們先拿下東門,截斷他的歸路,然後全力攻內城,出伯一戰可擒”。
海都沒有答話,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問道“東門外大約有多少人馬”,斥候愣了一下,想了下迴道“大雪紛飛,看的也不是很清楚,大約多”。
“大雪紛飛,看不清楚”海都怒道“近點再探”,“遵令”斥候迴複後剛準備走,海都忽然喊道“且慢,陽吉察”,海都的次子正好跟在身邊,連忙應了一聲道“父王,孩兒在”。
“你帶500王庭護衛親軍跟幾個斥候一起去看,一定要走近點探查清楚,如果遭遇攻擊,留少數人斷後,其餘的馬上迴來報告”,“遵父王令”,陽吉察說罷對著周圍的護衛親軍大喊一聲“跟我來”,隨即飛馳而去。
陽吉察剛走,海都又對一名王府近侍說道“你去看看後隊到了沒有,到了的話讓阿隻吉來本王這裏”,“遵令”。
高昌王見海都如此布置,心裏暗暗點頭,難怪元廷如此懼怕汗王,用兵果然是膽大包天又心細如發啊。
“我們進不進攻內城”高昌王問道,海都點點頭道“先不要全力進攻,試試出伯在內城布置了多少兵馬再說”,“遵汗王令”。
城牆上的出伯也在思考,他看到了海都的大軍,雖然雪花紛飛,不太看得清楚,還是大約能看到各處兵馬合計在10萬左右,還有約多奴隸。
海都不可能隻有這點人馬,他這次可是傾兵而出,甚至善、庭二州外的倉城都沒有留守兵力,即使在翻越雪山時損失了一二停的人馬,也應該還有約10萬兵力才對,何況,翻越雪山時損失的絕大部分是奴隸。
“傳令,一半人馬隨本王守城,還有一半人馬馬上趕往東門,增援那裏,確保撤退通道暢通”出伯對探馬赤軍的一名總管下令道;
總管猶豫了一下道“王爺,這是不是太冒險了,內城總共隻有不到9000人馬,3000探馬赤軍、王爺您的2000多護軍和西寧城原有的3000多老弱殘兵,撤出一半,萬一海都大舉來攻,這內城...,特別是王爺您的安危”。
“戰陣生死,本是尋常,不能因為我是王爺,長生天就要特別眷顧,何況,東門通道還在我們手上,怕什麽呢,你快...”話還沒說完,內城跑進來一個氣喘籲籲的侍衛親軍千戶,喊道“王爺,海都派兵到東門來了”。
西寧,城牆上一個老兵凍得瑟瑟發抖,“媽的,都想烤火,讓老子上城牆來挨凍,這幫沒良心的”老兵一邊罵罵咧咧,一邊冒著風雪向城牆四周張望,但是,除了漫天的白色,他什麽都沒看到。
“媽的,哪有什麽動靜,這麽大的風雪,算了,老子烤火去了”老兵說著準備下城牆,忽然看到成群結隊的老鼠從洞裏鑽出,沒命的往城外逃走。
“這是..”老兵正在疑惑,從西麵忽然傳來雷鳴般的馬蹄聲和呐喊聲。
日月山的山腰處,海都與高昌王牽著馬站在一塊大石上,在風雪中談笑風生,眼見一隊隊士兵和馬匹走下山去,高昌王笑道“西寧城估計根本沒想到大軍會突然殺到,我們甚至都不用太多的攻城器械,直接殺進去就好了”。
海都也笑了起來,說道“迴迴炮就先不用了,但是小的攻城錘還是要的,大盾掩護,速戰速決,要最大限度減少我軍的傷亡”。
高昌王點點頭說道“汗王仁義,如此關心士卒的生命,兒郎們必奮勇報效”。
海都也點了點頭,這時,一個斥候打馬上來,躬身一揖道“汗王,高昌王,西寧城外護城河已全部封凍,人馬甚至輜重器械都可以過去,不過城門已關,上麵已開始布防軍兵”。
海都點點頭,對高昌王說道“開始吧”,高昌王連忙抽出寶劍,對著自己的一隊親兵喊道“兒郎們,隨本王來”,說罷帶隊衝下山去。
西寧城矮小的城牆上,總管滿麵憂慮的看著城外在風雪中列陣的大軍,“撤吧,總管,這裏沒法擋住海都的大軍,護城河已經封凍,城牆早已毀棄,這些年也未怎麽修繕,我們在這裏抵抗,根本就是送死啊,總管”一個萬戶說道,其他守城文武也大多點頭。
總管歎了口氣道“未料到海都大軍居然翻越雪山而來,近在咫尺的善、庭二州都不取,卻突然南下青藏,如此用兵,真猶如天降啊”。
“我們撤往何處,城內糧食物資柴火怎麽辦,這麽冷的天,沒有柴火,士卒都會凍死,大雪封山,這些柴火也是我們兩個多月辛辛苦苦的儲備啊,總管”另一個萬戶說道。
“能帶走的盡量帶走,不能帶的一把火燒了,我看我們主要就帶上糧食和柴火,再加上一點草料就行了,撤就撤往離這裏不到百裏的海東關,那裏也還有兵駐紮,而且地勢險要,海都未必就能攻到那裏;
而且,前幾日到的塘報中說道,永定王(出伯)已率大軍來援,已經出發半個月了,想來這幾天就能趕到,那時,我們在海東,再從長計議”管勾說道。
總管點點頭,剛準備下達命令,城牆上忽然氣喘籲籲的跑上來一個千戶,說道“稟總管,小的是守護東門的千戶,剛才東門外出現大隊人馬,風雪太大,看不清旗幟”。
“東門外”總管頓時驚疑不定,要撤往海東,必經過東門,這怎麽迴事,難道是海都四麵圍城。
“實在不行,就投降海都汗王吧,總管,反正都是陛下一脈,也不算背叛蒙元”色目副總管說道。
“總管,大喜事,大喜事,永定王率大軍來了”守衛東門的副千戶來不及上城牆,在城下大喊道。
“永定王,這麽快”總管喃喃道,隨後吩咐“這裏還是要加派人手,小心防守,我去去就來”。
“那個總管怎麽說”眼見列陣完畢,已隨時作好攻擊準備的大隊,高昌王問一名進城送信的萬戶道,萬戶連忙迴道“那總管猶豫不決,說是等他與其他人商量商量再迴複”;
“哼,想拖延時間,等那出伯的大軍來援吧”高昌王冷哼一聲,接著下令“前隊前進,大盾掩護,攻城錘攻城,後隊上馬,準備衝擊”,“遵令”、“遵令”。
東門大開,總管等一眾官員將領冒著風雪站在門邊,迎接出伯的到來,出伯見到總管等人,剛準備下馬問備戰情況,西麵傳來了轟鳴般的撞門聲。
眼見自己的大軍還來不及進城,海都估計就要攻破城防,出伯在馬上大聲下令道“總管,你馬上去下令,留少數人在城牆上堅守,其他人馬上轉入內城”。
一個萬戶哆哆嗦嗦道“可我們的柴火還都在外城,沒有柴火,我們...”一個“們”字還沒說完,出伯長劍一揮,萬戶的腦袋飛上了半空,“馬上轉入,你還沒有聽清嗎,這是打仗,總管”出伯大喝道。
總管已經多年未經戰陣,哪裏見過這種場麵,剛開始也是嚇呆了,這會才迴過神來,趕緊應了一聲“遵令”,說罷哆哆嗦嗦的走了,他感覺,褲襠好像濕了。
";去看看內城大概能容納多少兵卒,糧草輜重可以先不入城”出伯對一名親兵頭目吩咐道,“遵令”。
“你馬上帶後麵的2萬人馬和所有民夫,去東麵20裏外的地方紮起寨柵,糧草輜重大部先放在那裏”出伯對侍衛親軍副都元帥下令道,“遵令”。
須臾,親兵頭目跑來報告“內城如果還要堆放一些糧草軍資的話,最多容納人”,糧草軍資,多少也是要存放一點的,隻能容納人,出伯看了看還守在城門寒風中的老卒們,心裏有了主意。
“啪”的一聲,破爛的城門被攻城錘砸開了,高昌王長劍一揮,海都的大隊人馬唿嘯著衝進了城。
“所有人,馬上撤往內城”一個老卒聲嘶力竭的還在喊叫,“內城已經關了”一個老卒滿麵驚慌的跑過來喊道,“啊”正在號召大家撤退的老卒驚恐的張大了嘴,但也隻能張大嘴了,一個騎兵飛馬跑來,彎刀一揮,驚恐的臉永遠定格在了空中。
眼見越來越多的人擠往內城,出伯對護衛親兵萬戶喊道“你馬上帶人把老弱集合起來,加固內城城防,違令者斬,包括此城的總管”,“遵令”。
接著又對探馬赤軍副都元帥吩咐道“除留3000人跟我的護衛親軍在內城外,其餘人馬,由你統領,控製好內城通往後方寨柵的通道,海都如果來攻,內城的將士沒有撤出之前,你就算給我打到最後一人,也要給我打下去”,“遵令”。
可憐的老弱兵卒在風雪寒風中被親兵們趕著,搬石抬土加固內城城防,土不夠,不得不用刀劍劃開凍土,然後一點一點的砸開挖出抬走,稍有遲慢,便是棍棒鞭子加身,一時間,哀嚎連天,不斷有人倒下。
沒辦法,這就是戰爭,出伯和海都在此時都不會有任何的憐憫和仁慈,何況,出伯還正想借此機會消滅一些空耗糧食的老弱,同時還能適當加固城牆,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天色已晚,汗王,我們先在城裏歇息吧”高昌王對隨後趕來的海都說道,“城池還沒完全拿下來嗎”海都沉聲問道,“迴,迴汗王,跑了一部分敵寇,躲進了內城,小王見天色已晚,暫停了進攻”高昌王抖抖索索的迴道。
海都笑了笑道“不急,我們大隊還在後麵,如此風雪之夜,兒郎們也應該休整一下,正好也等等大隊,至於這小小的內城”海都踢了一下腳邊一個已被砍死的老卒的屍體道“就這些老弱,還是剩下的殘兵,明日再說;
本王體長生天好生之德,不忍見這些老弱凍餒於風雪,無謂死於刀劍,特許總管再考慮降順之事,高昌王可遣人書信一封,鳴鏑入城,待明日再看”,“遵令”。
“王爺,加固內城的老弱兵卒凍餓交加,死傷不少,又沒法抬出內城,是否從城牆上扔出去”親兵萬戶過來報告,“不用,這樣大張旗鼓,會損傷士氣,把這些屍體壘進城牆,既可加固城防,又解決屍體堆滿內城之患,還不至於傷了大軍士氣”出伯冷冷的迴道。
勸降書沒有任何迴應,倒是內城城牆,第二天一早讓海都大吃了一驚,一夜之間,城防既加高又加厚了,大雪已經掩蓋了築城的血跡,隻有少數雪下的不算太厚的地方,依稀能夠看見人的輪廓,壘砌在石土之間。
這麽殘忍地築城,讓海都也倒吸了一口涼氣,看著已經比昨日堅固得多的內城,海都心裏隱隱有些不安“這絕不會是那什麽總管所為,守將究竟是誰呢”
海都還在思考中,忽然一騎快馬從北門跑來,一名斥候在馬上作揖道“稟汗王、高昌王,小的們已經打探清楚,那出伯昨日酉時到達西寧,現在內城兵馬,已是出伯所率侍衛親軍和探馬赤軍”。
海都點了點頭“原來如此”,又搖了搖頭,自言自語道“沒想到,這麽快就到了跟他對決的一天”,說罷歎了口氣,又問道“這內城如此窄小,出伯所率大軍不可能全在裏麵”,“迴汗王,小的們在東門外還發現有大隊的兵馬”斥候迴道。
高昌王點了點頭道“看來是出伯在這裏,汗王,出伯也沒有什麽,我們先拿下東門,截斷他的歸路,然後全力攻內城,出伯一戰可擒”。
海都沒有答話,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問道“東門外大約有多少人馬”,斥候愣了一下,想了下迴道“大雪紛飛,看的也不是很清楚,大約多”。
“大雪紛飛,看不清楚”海都怒道“近點再探”,“遵令”斥候迴複後剛準備走,海都忽然喊道“且慢,陽吉察”,海都的次子正好跟在身邊,連忙應了一聲道“父王,孩兒在”。
“你帶500王庭護衛親軍跟幾個斥候一起去看,一定要走近點探查清楚,如果遭遇攻擊,留少數人斷後,其餘的馬上迴來報告”,“遵父王令”,陽吉察說罷對著周圍的護衛親軍大喊一聲“跟我來”,隨即飛馳而去。
陽吉察剛走,海都又對一名王府近侍說道“你去看看後隊到了沒有,到了的話讓阿隻吉來本王這裏”,“遵令”。
高昌王見海都如此布置,心裏暗暗點頭,難怪元廷如此懼怕汗王,用兵果然是膽大包天又心細如發啊。
“我們進不進攻內城”高昌王問道,海都點點頭道“先不要全力進攻,試試出伯在內城布置了多少兵馬再說”,“遵汗王令”。
城牆上的出伯也在思考,他看到了海都的大軍,雖然雪花紛飛,不太看得清楚,還是大約能看到各處兵馬合計在10萬左右,還有約多奴隸。
海都不可能隻有這點人馬,他這次可是傾兵而出,甚至善、庭二州外的倉城都沒有留守兵力,即使在翻越雪山時損失了一二停的人馬,也應該還有約10萬兵力才對,何況,翻越雪山時損失的絕大部分是奴隸。
“傳令,一半人馬隨本王守城,還有一半人馬馬上趕往東門,增援那裏,確保撤退通道暢通”出伯對探馬赤軍的一名總管下令道;
總管猶豫了一下道“王爺,這是不是太冒險了,內城總共隻有不到9000人馬,3000探馬赤軍、王爺您的2000多護軍和西寧城原有的3000多老弱殘兵,撤出一半,萬一海都大舉來攻,這內城...,特別是王爺您的安危”。
“戰陣生死,本是尋常,不能因為我是王爺,長生天就要特別眷顧,何況,東門通道還在我們手上,怕什麽呢,你快...”話還沒說完,內城跑進來一個氣喘籲籲的侍衛親軍千戶,喊道“王爺,海都派兵到東門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