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陽翟王低下了頭,海都的弟弟坎哥忽然開口道“兄長,大汗,那我們幹脆先拿下善、庭二州,然後一路打過去,10多年前,不是也這樣打到河套了嗎”。


    海都搖搖頭道“漢人有句話道‘此一時彼一時’,那時忽必烈調動大軍滅宋,遼陽乃顏、哈丹又接起叛亂,他雖然養兵百萬,還是不敷使用,甘青陝空虛,我們方能進兵河套;


    而且,那時,忽必烈並未在西北築城,所以我們能一路連下數十軍州,但自從出伯來後,通往河套的所有城池都被他加固,他還仿伯顏舊例,將城池營壘連成3道防線,又掌握一定的機動兵力;


    我們一座座城池去打,那是正中忽必烈下懷,等我們力竭之時,將我等一網打盡,你別忘了,3年前我們在甘、涼的教訓;


    雖說因為分兵沒能集中力量,但阿術大軍遠征,出伯的兵力實際上也並不多,但是,結果呢,而且今日,忽必烈已經親率大軍前來,我們這樣去打,正是送死之道”。


    “忽必烈已經親率大軍前來甘陝了”阿泰王有點吃驚道,海都點了點頭“從庭州附近築城處來的加急塘報,說是忽必烈率30餘萬大軍,數十萬民夫,號稱百萬,正前來開平”。


    “百萬”坎哥臉色有點發白了,喃喃自語道。


    海都有點鄙夷的看著這個弟弟,說道“怎麽了,要不要趕緊出去尿尿,否則拉到褲子裏了”,滿座頓時哄堂大笑。


    坎哥臉頓時通紅,大喊道“不就是個死嗎,大哥,鴻雁不歸,也是常事,坎哥沒那麽膽小”。


    海都沒有理會,他見高昌王一直沉默不語,問道“高昌王,還在為龜茲王的事耿耿於懷嗎”。


    “這,汗王,這說的哪裏話,背叛的狐兔,就算再狡猾,草原上也無它容身之處,龜茲王是自作自受,小王哪裏敢對大汗耿耿於懷”高昌王連忙道。


    海都點了點頭,歎了口氣道“不是為窩闊台這幾十萬子民和後代的吉祥如意著想,本王早就不想打仗了,我個人如果降順,忽必烈必不會虧待我和我的家人,可是,我不能那樣做,不能啊”說罷,痛苦的低下了頭。


    良久,海都抬頭問高昌王“高昌王,這進軍之路,你怎麽看”。


    “小王覺得,從南路進軍,而且幹脆繞過善、庭二州,不去進攻這2地”高昌王迴道。


    海都猛地睜大了眼睛。


    開平行宮的暖閣內,炭火正旺,大帝躺在一張寬大的躺椅上,任十幾個宮奴敷藥按腳,舒服的哼了一聲。


    須臾,出伯、史抗、哈麻喇來到暖閣,大帝示意他們可隨意坐躺,3人不敢造次,各自找了把椅子坐下,南必皇後見三人來到,知道今天不是召集商議,而是要作決策了,於是跟3人行了一個禮,便跟2名近侍帶十幾名宮奴撤出了暖閣。


    暖閣裏並無沙盤,大帝笑了笑道“想必山川地形城池都早已在你們心中了,所以今日不必推演,你們直說如何用兵便是”。


    出伯見大帝先望向他,連忙起身一揖,還沒開口,大帝微微皺了皺眉道“此處還作這些個虛禮作甚,都隻管坐下說好了”。


    出伯連忙坐下道“臣的意思,昨日已在大殿上說了,臣認為海都定會向南進犯,如拿下瓜州,可直下藏地,如打下西寧,可威逼川西和漢中,這些地方,要麽牧場廣大,草原成片,要麽人口稠密,糧產富饒,足以供養百萬軍民和牛羊”。


    大帝點了點頭“朕也是這麽認為的,那愛卿認為我們該如何用兵呢”。


    “臣立即趕迴涼州,發令調涼、甘、肅、蘭諸州軍兵,南下瓜州、西寧,陛下在這裏調度人馬,分兩路進兵善、庭二州,然後以善、庭二州為根基,分兵兩路橫掃八都萬戶地和王庭”出伯迴道。


    大帝想了想道“用兵方向沒有問題,但是用兵多少和路線還是要考慮一下,我看愛卿也不要趕迴涼州了,直接在這裏以朕的名義發令,諭令甘、涼、肅、蘭諸州兵馬前往瓜州,愛卿帶朕的3萬侍衛親軍和1萬探馬赤軍並4萬民夫直接前去西寧”。


    出伯還沒迴話,大帝又問道“愛卿,瓜州有多少人守衛,諸州兵馬趕去能否守住”。


    出伯迴道“陛下,瓜州原有2萬蕃兵,後來征南時宣政院大軍都被鎮南王帶走,瓜州的蕃兵隻留下了1萬,至於諸州的抽調兵馬,如果是以陛下名義發的敕令,應該可以集結數萬漢軍,但是諸州與瓜州路程遠近不同,如海都傾力來攻,臣不敢說能有多少兵馬趕到”。


    大帝想了想,又問道“愛卿看國師能否在藏地再募集數萬蕃兵”。


    出伯迴道“藏地的情形,臣不甚了了,不過自從梁王平定藏地以來,藏地已是20多年未見刀兵,想來青壯還是不少,之前征南雖有征召,但數量並不多,若是國師願意在藏地掃地為兵,數萬蕃兵不難募集”。


    大帝點點頭道“這樣,愛卿此去西寧,可遣人持朕手書,飛馬前往瓜州,請國師在藏地募兵,另外”大帝頓了一下道“朕今日再遣1萬漢軍,明日與愛卿一同出發,愛卿前往西寧,這1萬漢軍直接馳援瓜州”。


    大帝不待出伯迴話,又問旁邊的史抗“史世子看遣何人領這1萬漢軍馳援瓜州比較妥當”,大帝在私下說話向來比較隨意,因年輕時與史天澤關係很好,也得到了這些漢地世侯的大力支持,所以稱唿史家等世家的子弟時,都是很隨意。


    這些世家子弟雖然都有很深的漢學淵源,篤行儒道,頗重漢禮,但是大帝私下這樣的問話和稱唿,他們也並未覺得有失體統,反而覺得非常親切且隨和。


    史抗連忙在椅子上作了一揖道“陛下,臣推舉前中書左丞、參知政事、魏國公許衡次子許渭領軍”,聽到許衡的名字,大帝連忙問道“魏國公尚在否”,史抗搖了搖頭道“前歲已經故去了”。


    大帝長長歎了口氣道“唉,昔年‘金蓮川幕府’的老人,今日都已故去,前歲朕在朝堂之上,對魏國公也是有些不公,不想,竟然故去了,唉”。


    良久,大帝又問道“這許渭現居何職,怎麽朕之前從未聽說呢”。


    “陛下,先前許渭本是蔡國...哦汝陽王張宏範張仲疇下屬的一名漢軍千戶,因頗通韜略,為汝陽王賞識,舉為幕賬左曹掾,領萬戶銜,積功至總管,本要隨大軍征東,但因其父忤逆陛下,遣歸迴鄉,許渭也畏罪歸鄉了”史抗迴道。


    大帝點點頭,又問道“那此時又為何在軍中”,史抗迴道“許渭頗通韜略,又善於用兵,昔年用於汝陽王帳下時,汝陽王曾頗多讚譽,此次陛下親征,是我請他出山,暫時在我軍中充任幕僚”。


    “這許衡,次子在軍中居然是從千戶作起,不容易啊,朕當日是有些唐突了”大帝嗟呀良久,思考了一下說道“既然他有用兵之能,這次朕破格任命他為漢軍副元帥,讓他帶兵馳援瓜州,他日迴大都,朕一定論功行賞”。


    史抗連忙一揖“臣替許渭叩謝陛下”,大帝擺了擺手,問道“漢軍目前還有多少人馬”,“迴陛下,減去許渭1萬人馬,還有11萬漢軍,另外還帶有7萬民夫,17萬匹戰馬和駝畜”史抗迴道。


    大帝點了點頭道“世子便率這18萬人馬,三日後進兵,從涼州走善州,到善州後,要盡快拿下海都在善州周圍修建的3座倉城,作好大軍下一步進軍的儲備,攻城器械也要帶上”“遵旨”。


    大帝聽了聽外麵的風雪聲,歎口氣道“帶上攻城器械,還有大軍輜重,還要路途消耗,在涼州隻能稍事休息和補充,然後行軍800裏,這寒風大雪之日,不知有多少民夫將士會死於路途,此戰後,朕對長生天發誓,不到萬不得已,不再動刀兵”。


    大帝又轉向哈麻喇問道“侍衛親軍和探馬赤軍還有多少人馬”,哈麻喇張口截舌,半天答不出來,大帝皺了皺眉道“去清點兵力、馬匹、駝畜和民夫的數量,5日後跟我一起出發,從甘州走庭州,也要帶上一些攻城器械”,“遵皇祖父旨”。


    海都與長子、弟弟和高昌王正在羅布泊進行最後一次議事,也沒有沙盤,4人圍坐在一張爐台前,海都飲了口馬奶酒,說道“忽必烈可能已到開平,很快就會向大漠進軍,我們如何應對”。


    坎哥說道“我們後方八都萬戶地和王庭,物資儲備已基本全部帶走,或在這2年轉運到善州和庭州外圍的倉城裏了,兵馬八都萬戶地留了1萬多,王庭2萬;


    絕大部分人馬和奴隸要麽這次全部帶走了,要麽留在善州和庭州外圍的倉城裏,隻是我們還有近20萬老弱婦孺留在八都萬戶地和王庭,如果忽必烈大軍進擊,他們很難抵擋”。


    海都點點頭道“我們要盡快趕到倉城,把留在那裏的物資和近十萬兵卒奴隸全部帶走,給忽必烈留幾個空城,至於八都萬戶地和王庭的老弱婦孺,我想忽必烈不會那麽快就進軍到那裏;


    我們隻要盡快打開南下的道路,他就會迴軍,我們正好在他迴軍的道路上設伏,如果他不迴軍,八都萬戶地和王庭的家眷,就去投奔金帳吧;


    漢人有句話叫‘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為了窩闊台一脈能堂堂正正與拖雷一脈並立於世,並拿迴屬於自己的東西,我們不在乎付出這些犧牲”。


    海都又轉向高昌王“高昌王覺得我們應該從哪裏打過去,能打的又準又狠呢”。


    “西寧”高昌王迴道,“西寧”坎哥搖了搖頭道“從善、庭二州外圍的倉城出發到西寧,有至少600裏,還要翻越昆侖雪山,我們帶著這麽多的輜重糧草,還有馬匹和牛羊,到達西寧城下,還能剩下多少戰力”。


    “不,西寧正好,汗王,如果去打瓜州,我們要從善、庭二州外圍行軍900餘裏,雖然沒有雪山要翻,但是瓜州地形險要,後麵乃是藏青高原;


    我們就算好不容易打下瓜州,想徹底進入草原,一樣要翻越雪山,而且這雪山比昆侖更高更陡,打下瓜州或許不難,但是進入藏地談何容易,何況,自梁王臣服吐蕃後,元廷並未以此為核心,元廷的核心乃是漢地;


    不威逼漢地,忽必烈未必從八都萬戶和王庭撤兵,而西寧一旦拿下,我軍可從高地橫掃川陝,大都必定恐慌,而且,進入漢地,我軍人馬糧食都可得到極大補充,那時,是戰是和,主動權在我”高昌王高聲迴道。


    海都想了想,大叫一聲“好,就依高昌王,我軍全取倉城的物資和奴隸後,集中兵力,攻打西寧,至於翻越雪山會有損失,全部由奴隸先頂上,隻要我大軍主力尚在,一旦進入漢地,必會讓天下震恐、大都驚慌,此戰,也必將名垂史冊”說罷站了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再造華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剩套褲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剩套褲漢並收藏重生之再造華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