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秦軍三將鄧羌、郭慶、張蠔,一番商量畢,皆道郭慶之法甚善。郭慶便命其麾下五百諳習水性者脫去身甲,隻留兜鍪,皆持盾擋箭,複命二千人持盾衛護之下至漳水岸下,以期入水擎舟擋箭,潛行過對岸,攀援上至吊橋下,斫斷吊起吊橋之鐵鏈繩索,俾吊橋落下,秦軍便蜂擁過橋,架起雲梯,仰攻鄴城。
對岸燕將慕容泓見秦軍似欲泅渡漳水,知水深不可測,心中大安,以秦軍下至南岸下士卒皆持盾,便命麾下引弓不發。堪堪見秦軍數百人入水,皆矮身潛遊於水下,慕容泓便命放箭,一時水中濺起簇簇殷紅血水,有若水中花。
然而片刻之間,秦人已皆潛遊至漂於中流的木舟之下,於水下數人共擎一舟而行,便見木舟仿佛都在駛向北岸。燕軍俱各大驚,紛紛連連放箭,然而卻不是入水,就是射在木舟之上。
於是很快,數百秦卒便於北岸下登陸,冒盾而行。燕軍箭如雨下,卻奈何不得秦人擁至吊橋之下,舉盾結成羅傘一般的圓陣,使羽箭不能傷,空費了燕人許多矢鏃。慕容泓命燕軍稍待,秦卒便大部持盾擋箭,十數人拋去盾牌,拔出隨身寶刀,紮入高達丈餘的石砌河岸,迅速向上攀援。
慕容泓看破秦軍所欲,大驚失色,便命快射蟻附而上者。羽箭又轉密集,那十數人紛紛自石壁上跌落。
秦卒在岸下者眼見上岸無門,不禁沮喪,一籌莫展。一百夫長道:“以寶刀插入石壁為梯級,三人持盾護一人攀登,攀登者踩衛護者肩膀而上,必能上至橋下!”
數百秦卒退無可退,複本欲建功,便紛紛結成四人一組,重又攀援。此番攀援者各有三人持盾衛護,不懼弩箭,乃奮勇攀登,迅速抵達吊橋之下,揮動寶刀,斫斷了吊起吊橋的鐵鏈繩索。
隻聽得鐵鏈滑動之聲,接著就是轟隆一聲巨響,整座巨大的吊橋便落了下來,一頭搭在南岸。北岸燕軍個個失色,麵麵相覷,以至於忘了彎弓放箭。張蠔以潞川之役鄧羌為先鋒,已立首功,不欲破鄴之戰複為其占先,便發一聲喊,率先領麾下步卒衝上吊橋。
慕容泓立命放箭,一時又是箭如雨下。張蠔將要衝過吊橋至北岸,忽為一支白羽箭射中頸間,立仆倒地。親兵將之救下,扶歸南岸,張蠔已一命嗚唿!
張蠔麾下步卒雖為燕軍射倒不少,到底大部衝過對岸去。郭慶麾下那數百斫橋者,已皆自北岸下登岸,與同袍同仇敵愾,揮舞單刀,斫向燕騎馬腿。
燕騎雖皆具裝,卻擋不住利刃猛砍,紛紛後退,甚或倒地。南岸鄧羌早已麾師上橋,秦騎便倏忽衝過吊橋,與北岸幸存燕騎對衝。
慕容泓麾下精騎猝遭秦卒攻擊馬匹,已紛紛人仰馬翻,甲胄在身,跌落便為敵人砍死砍傷,本已在退卻。秦騎衝過吊橋,秦卒便閃至兩邊,慕容泓急命抵禦,燕騎便抖擻精神,持槊來戰,秦卒遂繞開燕騎,攻入了洞開的鳳陽門。
二
秦軍攻入燕都鄴城南門鳳陽門,一路竟未遇抵抗,徑直自朱雀大街,攻到了皇宮太極殿前。太極殿前亦無人守禦,偌大宮殿,靜寂無聲,秦人不禁麵麵相覷,驚愕不已。
原來前一夜,慕容評出宮複返,向燕主慕容暐痛哭流涕道:“陛下!昔日大燕滅冉智取此城,正是老臣統軍。老臣圍之而已,後冉智遂以無糧而降。今王師兵敗如山倒,實已不堪再戰!為今之計,唯有速去之!先至薊城,若秦人乘勝攻薊,猶可出盧龍塞,退歸舊都龍城,猶可為國,不失為遼東西之主!若不速去,秦軍圍城,則冉智亡國殺身之禍,恐不可免!”
慕容暐本已慌亂,聽得慕容評此言,便道有理,於是命慕容評集合殘眾,得二萬人馬,護其弟中山王慕容衝乘夜出城,托言出外召集州郡兵,先行赴列人相待。此日巳時,秦軍攻取吊橋,慕容泓命飛騎報入,向燕主求援。慕容暐慌作一團,非但不遣軍赴援南門,反立命河東王慕容永集合宮城守軍,即出冰井門而去,將一座軍兵盡去的空城,留予了秦人。
三
慕容泓退入城內,燕軍很快得知燕主已出城北走,遂土崩瓦解,泓不得已,乃率殘眾降。秦軍迅速占領鄴城宮殿、官署及武庫,封鎖各門。居民初關門閉戶,後以秦軍秋毫無犯,膽大者便走出屋外觀瞧。
城中大族家主各遣信使聯絡,皆道秦相王猛仁人,且生於河北,當有家邦之念,若便勞軍犒師,待王猛至,當得優待。於是諸大族家主便遣人攜金帛牛酒,赴秦將所在犒勞之。時郭慶已率精騎出城追燕主,鄧羌在慕容評太宰府主持,初堅辭不受,來人固請收受,羌乃受牛酒,辭謝金帛。
翌日,鄴城居民便安然出門,入市集交易,於慕容氏之都城易主,渾無感覺。王猛聞報鄴城民眾安堵,對鄧羌大滿意,乃欣然入城,張榜安民,一麵命人赴安陽,請秦主苻堅起駕北上,即赴燕都。
燕主慕容暐至列人,慕容評卻早已率親兵五千,奔薊城而去,留燕主之弟——年僅十二的中山王慕容衝在列人主持。慕容暐不禁歎息,已然疲累,便留列人歇息。入夜,郭慶率秦軍攻城,燕主大恐,急命近侍扶慕容衝上馬,便率精騎棄城而走,向北疾馳。
郭慶入列人城,不見燕主、慕容評及燕宗室,乃率輕騎急追。至柏人,將到中山,燕主稍稍心定,究竟不耐奔波,馬上顛簸甚,乃入柏人城。
郭慶躡燕主一行至柏人,以城小,乃圍之。燕主恐,乃複率所領出城奔中山。
郭慶便複率輕騎急追,於中山城外追及,遂圍燕主所率千餘騎。慕容永猶向燕主請命接戰,然敵眾我寡,慕容暐本已氣餒沮喪,乃命投降。慕容永歎息一聲,下馬棄槊於地,向圍過來的秦軍拱手,燕軍遂皆棄兵刃。
郭慶乃命麾下縛作上將軍裝束之慕容永,複命人縛燕主。慕容暐大急,麵紅耳赤,喝道:“汝是何人?敢縛天子!”
郭慶道:“我奉天子命縛賊,不聞此間有何天子!”
慕容暐氣沮,乃與同被俘者宗室數十人,及後宮妃主侍從輩,棄械將士,皆聽命於秦人。
四
秦主苻堅得王猛信,聞大軍入鄴,大喜,乃與弟平陽公苻融,率留安陽之七萬人馬,即赴燕都。
進得鄴城,苻堅與王猛君臣相見歡然,自不待言。秦主遊覽興致頗高,便邀王猛及苻融等騎馬同上城,並登銅雀台。
此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諸人跨馬於城上遊目,仰視魏武帝曹操所築銅雀台,遙望西麵與北麵略低之金虎、冰井二台,遂下馬共登銅雀台。鄴城之繁盛,城外山水形勝,一時俱入眼中,諸人皆歎賞不已。秦主所騎白馬於台下城牆之上,忽仰脖長嘶,苻融便張口誦出曹植《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矯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淩鮮卑。
……”
王猛道:“河北富庶,甲於天下,鄴城形勝如此,袁尚、司馬穎、石遵、冉智,皆不能守!今慕容暐複棄城而走,遂失中原,可歎也!”
苻堅道:“燕有一慕容道明而不能用,遂使寡人與諸君至此!豈非天哉?”
忽有人上台來參見,道:“稟陛下,郭積弩已獲燕主及宗室、妃主,請向陛下獻俘。”
苻堅有意使燕主慕容暐折服,亦使其弟苻融受教,乃下令:“命郭積弩押解降人上台。”
須臾,燕主及宗室、妃主,皆為秦卒押解上台。郭慶前稟相慶道:“賴陛下威靈,罪人斯得!末將謹向陛下獻俘。”
苻堅便親釋慕容暐縛,見其旁一麵目清秀男童亦受縛,男童且怒視之,乃道:“何必縛童子?”
郭慶道:“此燕主之弟中山王慕容衝也,雖年甫十二,而官居大司馬!昨夜被俘時,尚自強梁,不得已乃縛之。”
苻堅乃複親釋慕容衝縛,又釋慕容永縛。慕容暐乃率諸降人一齊跪倒,口稱陛下道:“罪臣暐不明順逆,強拒王師,乃有今日亡國之事!恨不早迎陛下!”
慕容衝卻兀自不跪,苻堅亦不介意,乃命燕主及宗室、妃主平身。慕容暐見慕容衝不跪,恐激怒秦主,不敢起身,諸宗室、妃主自仍相陪而跪。
苻堅看向一臉倔強的慕容衝,隱約見其身後有人,驚道:“何人?何人在中山王身後?”
慕容暐抬首望去,隱約見慕容衝身後衣袂飄飄,料知必是與之親近的慕容嫣,乃道:“此罪臣之妹嫣,下國封為清河公主者,年甫十四,幼弱,震恐於陛下天威,不敢仰視,因而相避耳!陛下勿怪!”
秦軍三將鄧羌、郭慶、張蠔,一番商量畢,皆道郭慶之法甚善。郭慶便命其麾下五百諳習水性者脫去身甲,隻留兜鍪,皆持盾擋箭,複命二千人持盾衛護之下至漳水岸下,以期入水擎舟擋箭,潛行過對岸,攀援上至吊橋下,斫斷吊起吊橋之鐵鏈繩索,俾吊橋落下,秦軍便蜂擁過橋,架起雲梯,仰攻鄴城。
對岸燕將慕容泓見秦軍似欲泅渡漳水,知水深不可測,心中大安,以秦軍下至南岸下士卒皆持盾,便命麾下引弓不發。堪堪見秦軍數百人入水,皆矮身潛遊於水下,慕容泓便命放箭,一時水中濺起簇簇殷紅血水,有若水中花。
然而片刻之間,秦人已皆潛遊至漂於中流的木舟之下,於水下數人共擎一舟而行,便見木舟仿佛都在駛向北岸。燕軍俱各大驚,紛紛連連放箭,然而卻不是入水,就是射在木舟之上。
於是很快,數百秦卒便於北岸下登陸,冒盾而行。燕軍箭如雨下,卻奈何不得秦人擁至吊橋之下,舉盾結成羅傘一般的圓陣,使羽箭不能傷,空費了燕人許多矢鏃。慕容泓命燕軍稍待,秦卒便大部持盾擋箭,十數人拋去盾牌,拔出隨身寶刀,紮入高達丈餘的石砌河岸,迅速向上攀援。
慕容泓看破秦軍所欲,大驚失色,便命快射蟻附而上者。羽箭又轉密集,那十數人紛紛自石壁上跌落。
秦卒在岸下者眼見上岸無門,不禁沮喪,一籌莫展。一百夫長道:“以寶刀插入石壁為梯級,三人持盾護一人攀登,攀登者踩衛護者肩膀而上,必能上至橋下!”
數百秦卒退無可退,複本欲建功,便紛紛結成四人一組,重又攀援。此番攀援者各有三人持盾衛護,不懼弩箭,乃奮勇攀登,迅速抵達吊橋之下,揮動寶刀,斫斷了吊起吊橋的鐵鏈繩索。
隻聽得鐵鏈滑動之聲,接著就是轟隆一聲巨響,整座巨大的吊橋便落了下來,一頭搭在南岸。北岸燕軍個個失色,麵麵相覷,以至於忘了彎弓放箭。張蠔以潞川之役鄧羌為先鋒,已立首功,不欲破鄴之戰複為其占先,便發一聲喊,率先領麾下步卒衝上吊橋。
慕容泓立命放箭,一時又是箭如雨下。張蠔將要衝過吊橋至北岸,忽為一支白羽箭射中頸間,立仆倒地。親兵將之救下,扶歸南岸,張蠔已一命嗚唿!
張蠔麾下步卒雖為燕軍射倒不少,到底大部衝過對岸去。郭慶麾下那數百斫橋者,已皆自北岸下登岸,與同袍同仇敵愾,揮舞單刀,斫向燕騎馬腿。
燕騎雖皆具裝,卻擋不住利刃猛砍,紛紛後退,甚或倒地。南岸鄧羌早已麾師上橋,秦騎便倏忽衝過吊橋,與北岸幸存燕騎對衝。
慕容泓麾下精騎猝遭秦卒攻擊馬匹,已紛紛人仰馬翻,甲胄在身,跌落便為敵人砍死砍傷,本已在退卻。秦騎衝過吊橋,秦卒便閃至兩邊,慕容泓急命抵禦,燕騎便抖擻精神,持槊來戰,秦卒遂繞開燕騎,攻入了洞開的鳳陽門。
二
秦軍攻入燕都鄴城南門鳳陽門,一路竟未遇抵抗,徑直自朱雀大街,攻到了皇宮太極殿前。太極殿前亦無人守禦,偌大宮殿,靜寂無聲,秦人不禁麵麵相覷,驚愕不已。
原來前一夜,慕容評出宮複返,向燕主慕容暐痛哭流涕道:“陛下!昔日大燕滅冉智取此城,正是老臣統軍。老臣圍之而已,後冉智遂以無糧而降。今王師兵敗如山倒,實已不堪再戰!為今之計,唯有速去之!先至薊城,若秦人乘勝攻薊,猶可出盧龍塞,退歸舊都龍城,猶可為國,不失為遼東西之主!若不速去,秦軍圍城,則冉智亡國殺身之禍,恐不可免!”
慕容暐本已慌亂,聽得慕容評此言,便道有理,於是命慕容評集合殘眾,得二萬人馬,護其弟中山王慕容衝乘夜出城,托言出外召集州郡兵,先行赴列人相待。此日巳時,秦軍攻取吊橋,慕容泓命飛騎報入,向燕主求援。慕容暐慌作一團,非但不遣軍赴援南門,反立命河東王慕容永集合宮城守軍,即出冰井門而去,將一座軍兵盡去的空城,留予了秦人。
三
慕容泓退入城內,燕軍很快得知燕主已出城北走,遂土崩瓦解,泓不得已,乃率殘眾降。秦軍迅速占領鄴城宮殿、官署及武庫,封鎖各門。居民初關門閉戶,後以秦軍秋毫無犯,膽大者便走出屋外觀瞧。
城中大族家主各遣信使聯絡,皆道秦相王猛仁人,且生於河北,當有家邦之念,若便勞軍犒師,待王猛至,當得優待。於是諸大族家主便遣人攜金帛牛酒,赴秦將所在犒勞之。時郭慶已率精騎出城追燕主,鄧羌在慕容評太宰府主持,初堅辭不受,來人固請收受,羌乃受牛酒,辭謝金帛。
翌日,鄴城居民便安然出門,入市集交易,於慕容氏之都城易主,渾無感覺。王猛聞報鄴城民眾安堵,對鄧羌大滿意,乃欣然入城,張榜安民,一麵命人赴安陽,請秦主苻堅起駕北上,即赴燕都。
燕主慕容暐至列人,慕容評卻早已率親兵五千,奔薊城而去,留燕主之弟——年僅十二的中山王慕容衝在列人主持。慕容暐不禁歎息,已然疲累,便留列人歇息。入夜,郭慶率秦軍攻城,燕主大恐,急命近侍扶慕容衝上馬,便率精騎棄城而走,向北疾馳。
郭慶入列人城,不見燕主、慕容評及燕宗室,乃率輕騎急追。至柏人,將到中山,燕主稍稍心定,究竟不耐奔波,馬上顛簸甚,乃入柏人城。
郭慶躡燕主一行至柏人,以城小,乃圍之。燕主恐,乃複率所領出城奔中山。
郭慶便複率輕騎急追,於中山城外追及,遂圍燕主所率千餘騎。慕容永猶向燕主請命接戰,然敵眾我寡,慕容暐本已氣餒沮喪,乃命投降。慕容永歎息一聲,下馬棄槊於地,向圍過來的秦軍拱手,燕軍遂皆棄兵刃。
郭慶乃命麾下縛作上將軍裝束之慕容永,複命人縛燕主。慕容暐大急,麵紅耳赤,喝道:“汝是何人?敢縛天子!”
郭慶道:“我奉天子命縛賊,不聞此間有何天子!”
慕容暐氣沮,乃與同被俘者宗室數十人,及後宮妃主侍從輩,棄械將士,皆聽命於秦人。
四
秦主苻堅得王猛信,聞大軍入鄴,大喜,乃與弟平陽公苻融,率留安陽之七萬人馬,即赴燕都。
進得鄴城,苻堅與王猛君臣相見歡然,自不待言。秦主遊覽興致頗高,便邀王猛及苻融等騎馬同上城,並登銅雀台。
此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諸人跨馬於城上遊目,仰視魏武帝曹操所築銅雀台,遙望西麵與北麵略低之金虎、冰井二台,遂下馬共登銅雀台。鄴城之繁盛,城外山水形勝,一時俱入眼中,諸人皆歎賞不已。秦主所騎白馬於台下城牆之上,忽仰脖長嘶,苻融便張口誦出曹植《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矯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淩鮮卑。
……”
王猛道:“河北富庶,甲於天下,鄴城形勝如此,袁尚、司馬穎、石遵、冉智,皆不能守!今慕容暐複棄城而走,遂失中原,可歎也!”
苻堅道:“燕有一慕容道明而不能用,遂使寡人與諸君至此!豈非天哉?”
忽有人上台來參見,道:“稟陛下,郭積弩已獲燕主及宗室、妃主,請向陛下獻俘。”
苻堅有意使燕主慕容暐折服,亦使其弟苻融受教,乃下令:“命郭積弩押解降人上台。”
須臾,燕主及宗室、妃主,皆為秦卒押解上台。郭慶前稟相慶道:“賴陛下威靈,罪人斯得!末將謹向陛下獻俘。”
苻堅便親釋慕容暐縛,見其旁一麵目清秀男童亦受縛,男童且怒視之,乃道:“何必縛童子?”
郭慶道:“此燕主之弟中山王慕容衝也,雖年甫十二,而官居大司馬!昨夜被俘時,尚自強梁,不得已乃縛之。”
苻堅乃複親釋慕容衝縛,又釋慕容永縛。慕容暐乃率諸降人一齊跪倒,口稱陛下道:“罪臣暐不明順逆,強拒王師,乃有今日亡國之事!恨不早迎陛下!”
慕容衝卻兀自不跪,苻堅亦不介意,乃命燕主及宗室、妃主平身。慕容暐見慕容衝不跪,恐激怒秦主,不敢起身,諸宗室、妃主自仍相陪而跪。
苻堅看向一臉倔強的慕容衝,隱約見其身後有人,驚道:“何人?何人在中山王身後?”
慕容暐抬首望去,隱約見慕容衝身後衣袂飄飄,料知必是與之親近的慕容嫣,乃道:“此罪臣之妹嫣,下國封為清河公主者,年甫十四,幼弱,震恐於陛下天威,不敢仰視,因而相避耳!陛下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