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張仲景醫廬中的傳承與探索


    踏入彌漫著悠悠藥香的醫廬,時光仿若悄然迴溯千年。恍惚間,醫聖張仲景穿越漫長的曆史長河,現身於此。他身姿清臒,麵容和藹,眼神中透著洞悉世事的深邃,正俯身案前,專注地調配著藥材。見我進來,他微微直起身,臉上掛著溫和的笑意,向我傳授著治病救人的無上妙法,引領我在中醫治療癌症與古代癰疽腫瘤的道路上,開啟一段充滿智慧與啟示的探索之旅。


    “後生,你可知曉,古代之癰疽與現今的癌症腫瘤,看似名稱迥異,實則內在神韻相通。”張仲景開口說道,聲音低沉醇厚,仿若裹挾著歲月的厚重感。“癰疽之疾,根源在於氣血凝滯、經絡阻塞。《靈樞·癰疽》曾言:‘營衛稽留於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氣從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故名曰癰。’此乃癰疽的成因。而如今的癌症腫瘤,同樣是由於人體氣血運行不暢,髒腑功能失調,致使邪毒內生,逐漸積聚而成。二者發病機理,何其相似乃爾。”


    “從症狀表現來看,癰疽初起之時,局部常呈現紅腫熱痛之態,這是氣血壅滯,正邪激烈交爭的外在征象。倘若病情進一步發展,癰疽破潰之後,卻長久不能收口,此時更能看到氣血衰敗的跡象。反觀癌症腫瘤,早期或許可見局部腫塊,伴有疼痛不適之感,與癰疽初起之症狀極為類似。到了中晚期,癌症侵蝕髒腑,患者身體日益消瘦,精神萎靡不振,這也恰似癰疽後期氣血大虧的狀態。二者皆是人體正氣與邪氣激烈較量的外在體現,隻不過病症之名隨著時代的變遷有所不同罷了。”


    “再論其分類,古代癰疽有內癰、外癰之分。內癰生於髒腑之內,像肺癰、腸癰等,大多是因為髒腑氣血壅滯,熱盛肉腐而形成,這與現代髒腑器官所發生的癌症,在發病位置與病理過程上有著諸多可比之處。外癰發於體表,皮膚會出現焮紅、腫脹、疼痛的症狀,容易成膿破潰,恰似體表腫瘤早期的局部炎症反應以及後期的組織破壞表現。而且癰疽還有陰陽之別,陽證癰疽,顏色發紅、灼熱感明顯、疼痛劇烈,發展速度較快;陰證癰疽,皮色不變或者晦暗,呈現漫腫無頭之態,疼痛並不顯著,病程較為纏綿。現代醫學中的癌症,雖無直接的陰陽之分,但從患者的整體表現、體質差異以及病情發展的態勢來看,也存在著類似的屬性特征。陽證類癌,病情進展迅速、症狀表現明顯;陰證類癌,發病較為隱匿、病程相對較長。深刻了解這些關聯,便能以古代的經驗為鑒,更好地把握現代癌症的治療。”張仲景微微一頓,目光中滿是期許,仿佛在鼓勵我深入探究其中的奧秘。


    我們的患者謝先生,正值42歲的壯年時期,卻不幸被膀胱癌的陰霾所籠罩。一切的開端,是反複出現的無痛性血尿,這猶如病魔悄然發出的危險預警。從中醫理論的角度來講,腎主水,膀胱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無痛性血尿的出現,往往暗示著下焦的氣血出現了嚴重的紊亂,有可能是濕熱蘊結,灼傷了脈絡;也有可能是脾腎虧虛,氣不攝血所致。謝先生在接受手術治療後,病情起初看似得到了有效的控製,然而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少量尿血的症狀再次出現,同時還伴有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狀。前往醫院複查時,發現尿道口上方長出了米粒樣大小的腫塊,最終被診斷為癌腫複發轉移。這一係列症狀,恰似中醫裏濕熱下注膀胱,從而引發淋證,與此同時又有邪毒積聚、腫塊內生的典型表現。


    謝先生滿懷希望地求診於上海中醫學院錢伯文教授,就此踏上了充滿挑戰與希望的中醫治療之路。錢教授在初診時,仔細觀察了謝先生的舌苔和脈象。隻見謝先生苔薄微膩,脈象弦,錢教授據此敏銳地判斷其為濕熱蘊結之證,遂決定治以清熱利濕之法,佐以消腫之策。在用藥方麵,錢教授精心組方,選用了萆薢、土茯苓、漢防己、海金沙等清熱利濕的佳品,旨在疏導下焦的濕邪,讓濕邪有出路;又搭配了蒲公英、夏枯草、白花蛇舌草、龍葵、蜀羊泉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藥,用以對抗癌腫;生炒薏仁並用,巧妙地兼顧了清熱與健脾的功效;天龍能夠通絡消腫;琥珀則可化瘀通淋。同時,配合小金片和牛黃醒消丸,進一步增強散結消腫、化瘀止痛的效果。


    隨著治療的穩步推進,謝先生的膀胱刺激症狀有了明顯的好轉,然而新的問題卻接踵而至。他逐漸出現胃納不佳、精神疲倦、四肢無力等脾胃虛弱的症狀。錢教授見此情形,當機立斷,隨即調整治療方案,加入炒黨參、炒白術、茯苓、生黃芪等益氣健脾之藥,以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焦楂、焦曲用以消食和胃,幫助改善消化功能;通關滋腎丸則發揮滋腎通關的作用。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始終堅定不移地遵循清熱利濕、涼血止血、健脾補腎的原則,像瞿麥、萹蓄清熱利濕,小薊、白茅根涼血止血,山藥、枸杞子健脾補腎,每一味藥的運用都蘊含著中醫的精妙智慧,是對病症的精準把握與應對。


    在藥物治療的堅實基礎上,我們還采用了針灸、艾灸、食療以及歸元丹等多種方法,對謝先生的身體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調理。


    - 針灸:依據謝先生的具體症狀和經絡氣血的運行狀況,我們進行了精準的穴位選取。針刺中極、關元、三陰交、膀胱俞等穴位。中極穴作為膀胱的募穴,關元穴匯聚人體元氣,針刺這兩個穴位能夠有效地調節膀胱的氣化功能,促進尿液的正常排泄,從而緩解尿頻、尿急等不適症狀。三陰交是肝、脾、腎三條陰經的交會穴,針刺此穴既能健脾利濕,又能滋補肝腎,進而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膀胱俞為膀胱經的背俞穴,與膀胱直接相連,針刺它可以疏通膀胱經的氣血,增強膀胱的功能。在針刺手法上,我們依據穴位的特點和患者的體質,靈活采用提插補瀉、撚轉補瀉等手法。對於實證穴位,采用瀉法,以祛除體內的濕熱之邪;對於虛證穴位,則采用補法,以補充人體的正氣。初次針刺時,謝先生略顯緊張,進針後,他描述有一種酸麻脹重的奇特感覺,這便是中醫所說的“得氣”表現。隨著後續多次針刺治療的持續進行,謝先生逐漸適應了這種治療方式,尿頻、尿急的症狀也開始出現了令人欣喜的緩解跡象。


    - 艾灸:借助艾草的純陽之力,通過溫熱刺激穴位,能夠達到溫通經絡、散寒除濕、迴陽救逆、消瘀散結的神奇功效。我們常選取神闕、氣海、關元等穴位為謝先生進行艾灸。神闕穴位於肚臍中央,是人體先天之本源,艾灸此穴可以培補元氣,增強人體的抵抗力。氣海穴和關元穴同樣匯聚著人體的元氣,艾灸這兩個穴位能夠溫補腎陽,促進氣血運行,有效改善虛寒體質。艾灸時,將艾條小心點燃,保持距離穴位皮膚2 - 3厘米的適宜距離,使患者局部產生溫熱感卻又不會有灼痛之感為宜,每次艾灸15 - 20分鍾,直至皮膚微微發紅為度。在艾灸神闕穴的時候,謝先生能夠明顯感覺到一股熱流從腹部緩緩向全身擴散開來,他興奮地表示艾灸後身體變得更加溫暖舒適,精神狀態也比之前好了許多。在艾灸的持續作用下,謝先生的脾胃功能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食欲逐漸增加,身體的營養攝入狀況得到了改善。


    - 食療:依據謝先生的病情和體質特點,我們為他量身定製了專屬的食療方案。建議他多食用具有清熱利濕、健脾補腎作用的食物。比如薏仁粥,薏仁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清熱解毒的多重功效,與大米一起煮粥,既能為身體補充必要的營養,又能輔助藥物治療,有效地緩解體內的濕熱症狀。山藥枸杞燉排骨這道湯品也十分適合他,山藥健脾益胃、滋腎益精,枸杞子滋補肝腎、明目,排骨富含蛋白質等豐富的營養物質,這道湯品既能健脾補腎,又能增強患者的體質。同時,我們還特別囑咐謝先生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容易加重體內的濕熱之邪,不利於病情的恢複。謝先生嚴格按照食療方案堅持食用薏仁粥和山藥枸杞燉排骨一段時間後,身體的虛弱狀態得到了明顯的改善,體力逐漸恢複,整個人的精神麵貌都煥然一新。


    - 歸元丹:歸元丹是補充謝先生先天元氣的關鍵所在。其配方源自古代醫家對人體元氣養護的寶貴經驗總結,主要由人參、鹿茸、紫河車、龜板、鱉甲等名貴藥材精心配伍而成。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養血;鹿茸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紫河車補精,養血,益氣;龜板滋陰潛陽,益腎健骨;鱉甲滋陰潛陽,軟堅散結。這些藥材相互協同配伍,能夠有效地填補人體的先天元氣,增強人體的生命力和免疫力。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先天元氣的充足與否直接影響著身體的康複能力。在服用歸元丹時,我們嚴格按照既定的劑量和療程,讓謝先生在空腹時用溫水送服,以促進藥物的充分吸收。服用歸元丹後,謝先生明顯感覺精力比以前充沛了許多,身體的抵抗力也有所增強,不再像以前那樣容易感到疲憊不堪,這為他後續的康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師傅始終嚴格遵循辯證論治的原則,時刻密切關注謝先生的症狀變化,仔細觀察他的舌象和脈象的細微改變,及時、精準地調整治療方案。同時,師傅還不斷耐心地叮囑謝先生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因為情緒對疾病的影響不可小覷,積極樂觀的心態有助於身體的康複。隨著治療的持續深入進行,謝先生的尿頻、尿急、尿血症狀逐漸得到緩解,身體狀況越來越好,仿佛重獲新生。再次進行膀胱鏡檢查時,令人振奮的是,尿道口上方的腫塊已然消失不見,膀胱容量恢複正常,粘膜清晰,未見新生物,這無疑是對我們中醫綜合治療效果的最好證明。


    這段寶貴的治療經曆,讓我深刻認識到中醫綜合治療在膀胱癌治療中的顯著效果和獨特優勢,也更加激勵著我在師傅的悉心指導下,不斷深入探索癌症與癰疽治療之間的內在關聯,傳承和發揚中醫這一瑰寶。中醫,它不僅是一門醫術,更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傳承,承載著千年的智慧結晶,照亮我們攻克疾病的漫漫征途。在未來的醫學道路上,我將懷揣著這份對中醫的熱愛與信念,砥礪前行,以古人之經驗,解今人之病痛,不負醫道傳承之重任,讓中醫的智慧在現代醫學的舞台上綻放出更加絢爛奪目的光彩,為更多患者帶來康複的希望,書寫中醫傳承與創新的嶄新篇章。


    需要注意的是,文中所提及的藥方和治療方法僅僅是為了營造小說的效果而設定的,它們並非真實可行的醫療手段,因此請千萬不要盲目模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始終遵循專業醫生的建議和指導,以確保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篇小說集世間百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山聖女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山聖女果並收藏中篇小說集世間百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