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張仲景教我學治癰疽腫瘤》腸癌 - 腸癰古方煥新機


    《張仲景教我學治癰疽腫瘤》第十章:腸癌 - 腸癰古方煥新機


    午後,陽光透過醫館的窗戶,斑駁地灑在地麵上。一位腸癌患者在家人的攙扶下緩緩走進,他的臉上滿是病痛帶來的疲憊與無奈,每一步都顯得虛弱而沉重。


    張仲景師傅快步迎上前去,和聲細語地仔細詢問患者的症狀,隨後將我拉到一旁,結合患者的病情分析道:“腸癰與腸癌,皆源於腸道。腸癰多因濕熱在體內蘊結,氣血運行不暢而瘀滯,這與腸癌的發病機理有著相似之處。《黃帝內經》提到:‘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一旦腸道功能出現異常,糟粕就會積聚停滯,進而鬱積生熱,熱邪腐蝕腸道組織,就可能發展成癰或者癌。從中醫理論根源來講,癰疽大多是因為外感風、寒、暑、濕、燥、火六淫邪氣,內傷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誌,致使髒腑功能失調,氣血運行受阻而凝滯,經絡被堵塞,熱毒在體內蘊結而生。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癌症的發病同樣與人體內部環境失衡密切相關。以腸癌為例,長期飲食沒有節製、情緒不暢、過度勞累等,都會使脾胃受到損傷,脾胃運化功能失常,體內就會滋生濕濁,濕濁鬱久化熱,與氣血相互交結,阻礙腸道經絡的通暢,這和癰疽的形成在病機上是相通的,本質上都是人體氣血、髒腑、經絡功能紊亂的外在體現。”


    現代腸癌與癰疽在症狀表現上的關聯


    在現代醫學的認知裏,腸癌患者常見的症狀有腹痛、便血、排便習慣改變以及腹部出現腫塊等。而癰疽在發病進程中,也有諸多相似的表現。癰疽初期,局部會出現紅腫熱痛的症狀,這類似於腸癌引發腸道炎症反應所導致的腹痛,隻是癰疽的疼痛更集中在體表或者癰疽發生的部位,而腸癌的腹痛多為腹部內部隱隱作痛、脹痛或者絞痛。當癰疽發展到一定階段,會出現破潰、流膿的情況,這和腸癌患者的便血有一定相似性,都是局部組織受到損害、氣血運行不順暢後所出現的病理表現。除此之外,腸癌形成的腹部腫塊,與癰疽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硬結、腫物在形態和觸感上雖然不完全一樣,但本質上都是由於氣血瘀滯、痰濕凝聚所導致的結果。


    現代腸癌與癰疽在病理本質上的相通


    從病理角度深入剖析,癰疽是由於氣血凝滯不通,毒邪在體內蘊結,最終導致局部組織壞死、化膿。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腸癌的發生與腸道黏膜細胞的異常增殖、分化緊密相關,而這種異常增殖常常是在腸道內環境紊亂,比如炎症反複刺激、免疫功能失調等情況下發生的。這與中醫癰疽理論中,髒腑功能失調、氣血阻滯不暢,熱毒內生,進而侵蝕組織的理論不謀而合。在腸癌的發展過程中,腫瘤細胞持續生長,侵犯周圍的組織和血管,使得組織缺血、缺氧,最終壞死,這一過程就如同癰疽在體內的發展,從氣血運行不暢開始,逐漸發展到組織病變,最終形成難以治愈的病症。


    經方運用,直擊病源


    曾經有諸多腸癌治療的醫案。比如乙狀結腸癌患者,經曆乙狀結腸部分切除及乙狀結腸、直腸端吻合術,術後配合化療,症狀曾明顯改善。但1個月後,腹痛、便膿血症狀再次出現,即便經過化療和支持療法,也未見好轉,西醫考慮為“癌擴散”。患者體質越來越差,無法再承受化療,於是就診於北京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劉誌明教授。當時患者形體消瘦,麵色蒼白,臍周及少腹陣陣作痛,疼痛劇烈時就想排便,大便每日3 - 4次,稀薄,可見黏液及血,排便不順暢,有裏急後重之感。口中黏膩發苦,食欲不振,心悸乏力,睡眠不安。舌苔黃膩,脈象細滑。證屬濕熱蘊蒸,腑氣阻滯,氣血凝澀,化為膿血,病延數載,正氣大傷。治以清利濕熱,調氣行血,兼以扶正。(此處去掉原有的具體劑量)服用一段時間藥物後,症狀減輕,後經多次藥方調整,堅持服用2年多,患者體質明顯增強,諸症皆解,獲得臨床治愈。


    還有腸癌並轉移的患者,形體消瘦,麵色萎黃,精神倦怠,不想吃東西,腹部疼痛,大便幹秘。舌質淡紅,苔少,脈象濡細微弦。證屬癌毒瘀阻,脾不健運,氣血兩虛。治以解毒抗癌,健脾養血。(去掉具體劑量)通過服用湯藥、蟾蜍酒以及核桃樹枝煮雞蛋等方法,病人服藥3個月後,體重增長,麵色好轉,精神振奮,食欲增加,腹痛痊愈,大便轉軟。繼之服湯藥1年,1年內服蟾蜍酒1個月,體重顯著增加。


    直腸腺癌伴淋巴結轉移的患者,服用藥方後身體一般情況好轉,配合氟尿嘧啶化療。但每次化療後,都會出現胃脘脹滿,食納大減,惡心欲吐不得,腹脹便秘,周身困乏,四肢無力,頭暈目眩,心慌氣短,動則汗出,咽幹舌燥,煩熱失眠等症狀。後經多次調方(去掉具體劑量),配合化療13個療程,諸症全消。


    腹部腫瘤患者,精神不振,形體消瘦,麵色憔悴,飲食不進,腹痛加劇,大便溏瀉。脈象細弱,舌紅苔黃。證屬熱毒瘀積腸道,結聚成癌,下注為痢,脾胃受累。通過輪流交替服用多個藥方(去掉具體劑量),連服2周後,食欲增加,體力恢複,腫塊逐漸縮小。繼服4個月後查體腹平軟,未觸及腫塊,存活15年。


    右下腹出現雞蛋大小質硬腫塊的患者,伴有腹痛、腹瀉、胃納不佳、形體消瘦等症狀,苔薄白,質淡,脈細無力。辨證為脾腎陽虛,濕濁凝聚。先治以溫補脾腎,佐以健運,一段時間後體力稍有恢複。後改用理氣活血,消腫為主,適當加一些益氣補腎的藥物。主要藥物有黨參、白術、當歸、黃芪、茯苓等(去掉具體劑量) 。經過3個多月的治療,腫塊開始縮小直至逐漸消失,病人獲得臨床治愈。


    盲腸未分化癌患者,腹疼,食納呆滯,大便稀不成形。舌白苔,脈細沉澀。白血球計數異常,鏡檢為“未分化腺癌”。證屬脾胃虛弱,瘀毒內蘊。治以健脾和胃,解毒散結。(去掉具體劑量)經過4年治療,共服湯劑200餘付,平消片若幹瓶,患者健壯如常人,獲得治愈。


    腸癌複發轉移患者,舌質紅,苔薄黃微膩,脈弦數。證屬癌毒久蘊,濕熱下注,脾不健運,發為腸疾。立解毒抗癌,清熱利濕,健脾理腸之法。(去掉具體劑量)蟾蜍酒與湯藥交替服用,3個月後,粘液血便消失,大便成形,左鎖骨上淋巴結消失,體重增加。多次隨訪健在,病人獲得痊愈,治後已存活12年。


    大腸多發腺癌患者,大便粘液帶血,便次增多,腹部不適,胃納不佳,神疲力乏,麵色無華,苔白質淡,脈弦。證屬氣血兩虛,瘀毒內蘊,發為腸覃。治以益氣補血,解毒消堅,活血止血之法。(去掉具體劑量)通過內服方及灌腸方治療5個多月,多次直腸鏡檢查,腺瘤全部消失,病人獲得痊愈。


    參照古代治療腸癰的大黃牡丹湯,我們為眼前的患者製定治療方案。師傅一邊書寫藥方,一邊詳細說明:“大黃、芒硝能瀉下攻積,把腸道裏的濕熱瘀滯像清掃河道淤泥一樣清除出去;牡丹皮、桃仁可以活血化瘀,改善腸道的氣血運行;再加入敗醬草、紅藤來清熱解毒,消除腸道內的熱毒。”除此之外,師傅還提到了另一個經典經方——白頭翁湯。白頭翁湯出自《傷寒論》,由白頭翁、黃柏、黃連、秦皮組成。方中白頭翁清熱解毒、涼血止痢,黃連、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秦皮清熱燥濕、收澀止痢。在腸癌的治療中,白頭翁湯可針對腸道濕熱、熱毒熾盛的情況,有效緩解患者腹痛、裏急後重、便血等症狀,與大黃牡丹湯相互配合,從不同角度對腸癌進行治療,共同發揮清熱、燥濕、解毒、化瘀的功效。


    針灸艾灸,調和氣血


    在運用經方治療的同時,師傅也采用針灸和艾灸來輔助治療。針灸方麵,師傅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取天樞、上巨虛、三陰交等穴位。天樞穴是大腸的募穴,是大腸經氣匯聚的地方,刺激天樞可以調理大腸氣機,促進腸道蠕動,改善腸道功能。上巨虛是大腸的下合穴,按照“合治內腑”的原則,刺激此穴能通調大腸腑氣,清瀉腸道積熱。三陰交是肝、脾、腎三條陰經的交會穴,能夠健脾利濕、調補肝腎,增強人體正氣,輔助治療因腸癌導致的髒腑功能失調。師傅手法嫻熟地進針、行針,力度恰到好處,目的是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艾灸則選取神闕、關元、氣海等穴位。神闕穴位於臍中,艾灸此穴可以培補元氣、迴陽救逆、和胃理腸。關元穴是任脈上的穴位,具有補腎培元、溫陽固脫的作用,艾灸關元能增強人體陽氣,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助於抵抗癌邪。氣海穴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補益迴陽、調理氣機的功效,艾灸氣海可使人體氣機通暢,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態。艾灸時,嫋嫋艾香彌漫在醫館內,溫熱的感覺緩緩滲透進患者體內,為患者帶來身心的舒緩。


    歸元迴生,協同抗癌


    師傅還考慮使用歸元丹和迴生丹輔助治療。歸元丹由人參、鹿茸、熟地、山茱萸、山藥、茯苓、澤瀉、牡丹皮等多味藥材組成。人參大補元氣,鹿茸補腎陽、益精血,熟地滋陰補血,山茱萸補益肝腎,山藥補脾養胃,茯苓、澤瀉利水滲濕,牡丹皮清熱涼血。對於腸癌患者,尤其是久病之後元氣大傷的患者,歸元丹能夠大補元氣、滋陰補陽、填精益髓,改善患者身體虛弱的狀態,增強機體的抵抗力,為身體對抗癌細胞提供充足的能量和物質基礎。


    迴生丹由麝香、乳香、沒藥、雄黃、血竭、巴豆霜等藥材炮製而成。麝香活血通經、消腫止痛,乳香、沒藥活血行氣止痛,雄黃解毒殺蟲,血竭活血化瘀,巴豆霜逐水退腫。迴生丹憑借其活血化瘀、解毒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作用於腸癌患者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遏製腫瘤的生長,減輕腫瘤對周圍組織的壓迫和侵犯,緩解患者的疼痛症狀,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不過,由於迴生丹藥性峻猛,師傅會根據患者的具體體質和病情,謹慎把握使用劑量和時機。


    食療調養,助力康複


    治療期間,師傅教導我注重患者的飲食調理。“《黃帝內經》講‘五穀為養,五果為助’,合理搭配飲食,能促進腸道功能恢複。”師傅叮囑患者多吃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像小米粥、南瓜粥、紅薯、燕麥等。小米粥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容易被消化吸收,能減輕腸道負擔。南瓜粥富含維生素和果膠,果膠可以保護胃腸道黏膜。紅薯和燕麥富含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減少腸道內有害物質的停留時間。同時,要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的食物,如生魚片、油炸食品、辣椒等,這些食物容易刺激腸道,加重腸道負擔,不利於病情恢複。此外,還可以適量食用一些具有抗癌作用的食物,例如香菇、木耳、西蘭花等。香菇中含有香菇多糖等成分,具有增強免疫力、抑製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木耳富含膳食纖維和多種礦物質,有助於清理腸道垃圾。西蘭花含有豐富的蘿卜硫素等抗氧化物質,對預防和抵抗癌症有一定幫助。


    隨著治療的持續推進,患者腹痛、便血症狀逐漸減輕,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好。這讓我真切體會到中醫傳統理論和古方在腸癌治療中的積極作用,也讓我在師傅的引領下,對癌症與癰疽治療關聯的研究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激勵我繼續探索這條充滿希望的醫學之路。通過對腸癌和腸癰關係的研究,我們能從中醫經典中汲取更多智慧,為現代癌症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將中醫的優勢更好地發揮出來,造福更多患者。


    需特別提醒的是,以上涉及的歸元丹、迴生丹方劑以及針灸、艾灸等具體治療方法,均是基於玄幻小說情境創作的內容,帶有虛構和誇張成分。在現實生活中,癌症是極為複雜且嚴重的疾病,其診斷和治療需要遵循科學的醫學方法和專業醫生的指導。請讀者切勿模仿文中的治療手段,以免對自身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篇小說集世間百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山聖女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山聖女果並收藏中篇小說集世間百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