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教我學針灸》解開維脈病症治療之奧秘


    清晨,陽光透過斑駁的窗欞,灑在古樸的醫館內。醫館中彌漫著淡淡的草藥香氣,牆壁上掛著的經絡圖和擺放整齊的針灸器具,都在訴說著這裏的悠久曆史與深厚底蘊。


    孫思邈站在醫館中央,神情和藹而莊重,他輕輕拂動著衣袖,目光溫和地看向我,說道:“徒兒,今日為師將為你帶來十位不同症狀的患者,你需運用所學的陰維脈與陽維脈理論,配合針灸、艾灸、按摩、正骨等手法為他們治療,同時結合食療,這既是考驗,也是難得的學習機會。”


    患者一:小腹冷痛伴腹瀉的中年男子


    話音剛落,第一位患者被攙扶著走進醫館。這是一位中年男子,麵色蒼白如紙,豆大的汗珠從額頭不斷滾落,雙手緊緊捂住腹部,痛苦地呻吟著,每一聲呻吟都揪著人心。孫思邈介紹道:“此患者小腹冷痛,且伴有腹瀉,乃是寒邪凝滯陰維脈,影響脾胃運化所致。”


    我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迴想著陰維脈的循行路線和相關穴位知識。我先讓患者平躺在床上,找準築賓穴,這是陰維脈的郤穴,具有益腎清熱、理氣止痛之效。我手持銀針,手法穩健地進針,采用提插補瀉之法,以補法為主,意在溫通經絡、驅散寒邪。進針時,我仔細觀察患者的表情和反應,詢問他的感受,確保手法的準確性和安全性。患者微微皺眉,輕聲說道:“有點酸酸脹脹的。”我安慰道:“這是正常的針感,說明穴位得氣了,堅持一下,很快就能緩解疼痛。”


    隨後,我又點燃艾條,對患者的神闕穴進行艾灸。神闕穴雖不屬於陰維脈,但艾灸此穴可溫陽散寒、調理脾胃,與針刺築賓穴相互配合,能更好地發揮療效。我將艾條懸於穴位上方,保持適當的距離,讓溫熱的氣息緩緩滲透進患者的體內。患者原本緊皺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口中說道:“感覺肚子裏暖乎乎的,疼痛好像減輕了一些。”


    在食療方麵,我為患者推薦了生薑羊肉湯。羊肉性溫,能溫中補虛、補腎壯陽;生薑可溫中散寒、止嘔。將羊肉切塊與生薑一起燉煮,患者每日食用一碗,既能補充營養,又能驅散體內寒邪,助力身體恢複。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患者的腹痛明顯緩解,腹瀉次數也減少了。他感激地看著我,說道:“太感謝你了,這疼痛一減輕,我感覺整個人都活過來了。”孫思邈微微點頭,眼中流露出讚許的目光。


    患者二:氣血虧虛的年輕女子


    緊接著,第二位患者走了進來。這是一位年輕女子,麵色萎黃毫無血色,神情倦怠,腳步虛浮。自訴頭暈目眩,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孫思邈說道:“此乃氣血虧虛,陰維脈失養,兼之心神不寧之症。”


    我思索片刻,決定先為患者按摩內關穴。我用拇指指腹輕輕按揉內關穴,力度適中,以產生酸脹感為度。一邊按摩,一邊向患者解釋:“內關穴是陰維脈的交會穴,按摩此穴可理氣寬胸、寧心安神,對你的心悸失眠有幫助。”患者微微點頭,輕聲說道:“好的,麻煩你了。”按摩過程中,我能感受到患者的身體逐漸放鬆下來。同時,我還按摩了三陰交穴,此穴為足三陰經交會之處,與陰維脈密切相關,能健脾益血、調肝補腎,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氣血虧虛和月經不調。


    按摩結束後,我又為患者進行了艾灸。選取關元、氣海等穴位,這些穴位具有培補元氣、調理氣血的作用。艾灸過程中,溫暖的艾香彌漫在空氣中,患者的麵色逐漸變得紅潤,精神也有所好轉。她驚喜地說道:“感覺身體有了些力氣,頭也沒那麽暈了。”


    食療上,我建議患者多食用紅棗桂圓粥。紅棗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桂圓可補益心脾、養血安神。將紅棗和桂圓與大米一起熬煮成粥,每日早晚食用,能幫助患者補充氣血,改善氣血虧虛的症狀。


    患者三:肩部疼痛的老年患者


    接下來,一位老年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下緩緩走進醫館。他的肩膀微微聳起,一隻手無力地垂在身側,每走一步都顯得十分艱難,臉上滿是痛苦的神情。孫思邈判斷為陽維脈氣血不暢,兼之風寒侵襲。


    我采用針灸和按摩相結合的方法,先針刺陽維脈上的臑會穴和肩井穴,以疏通經絡、祛風散寒。進針時,我小心地調整角度和深度,患者微微顫抖了一下,我輕聲安慰:“別緊張,稍微有點酸脹感是正常的。”行針過程中,我觀察到患者的表情逐漸放鬆。同時,運用按摩手法,對肩部進行推拿、揉捏,緩解肌肉緊張。我先在肩部周圍輕輕揉按,然後逐漸加大力度,重點按摩疼痛部位。經過幾次治療,患者的肩部疼痛明顯減輕,活動也逐漸恢複正常。他高興地說:“終於能抬胳膊了,太感謝你們了。”


    考慮到老年患者的身體狀況,我推薦他食用桑寄生豬骨湯。桑寄生能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豬骨富含鈣質等營養成分。將桑寄生與豬骨一起煲湯,患者常喝能輔助治療肩部疼痛,增強骨骼力量。


    患者四:跌打損傷致腰痛的壯年


    一位壯年男子被擔架抬進醫館,他因跌打損傷,腰部疼痛難忍,不能直立行走,臉上滿是痛苦和焦慮。孫思邈說:“此為外傷導致陽維脈氣血瘀滯,腰部經絡受阻。”


    我先為患者進行正骨手法,小心翼翼地調整患者的腰椎位置,使其恢複正常的生理曲度。患者疼得倒吸一口涼氣,我連忙安慰:“忍一下,很快就好,調整好位置疼痛會減輕很多。”正骨完成後,我針刺陽維脈的陽交穴,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並配合艾灸,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的疼痛逐漸減輕,腰部的活動能力也慢慢恢複。他感激地說:“本以為這下要廢了,沒想到還能好起來。”


    食療方麵,我建議患者食用三七燉雞。三七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雞肉營養豐富,能補充身體能量。將三七與雞肉一起燉煮,患者食用後能加快腰部瘀血的消散,促進損傷恢複。


    患者五:偏頭痛伴惡心嘔吐的中年婦女


    一位中年婦女雙手緊緊抱著頭,眉頭擰成一個“川”字,在家人的攙扶下走進醫館。她出現偏頭痛,痛勢劇烈,伴有惡心嘔吐。孫思邈指出:“此乃陽維脈受邪,風火上擾清竅所致。”


    我針刺外關穴和金門穴,這兩個穴位均為陽維脈的交會穴,能疏風清熱、通絡止痛。進針時,患者緊張地抓住我的手,我輕聲安撫:“別怕,很快就能緩解疼痛。”行針過程中,我密切觀察患者的表情,不斷調整手法。同時,采用按摩手法,輕輕按摩患者的頭部穴位,如太陽穴、風池穴等,以緩解疼痛。經過治療,患者的偏頭痛症狀得到了有效控製。她長舒一口氣,說道:“終於不疼了,太神奇了。”


    我為患者推薦了菊花粥。菊花能疏散風熱、平肝明目,對緩解風火上擾引起的偏頭痛有幫助。將菊花與大米一起熬粥,患者食用後可輔助減輕頭痛症狀,還能清熱降火。


    患者六:失眠多夢的青年男子


    一位青年男子麵容憔悴,黑眼圈濃重,神情疲憊地走進醫館。自訴失眠多夢,精神恍惚,記憶力減退。孫思邈分析道:“此為陰維脈失調,心神失養,兼之思慮過度。”


    我先為患者按摩神門穴,此穴與陰維脈相關,能寧心安神。我用手指輕輕按揉,力度由輕到重。同時,按摩內關穴,理氣寬胸,調節情誌。接著,我為患者艾灸心俞穴和腎俞穴,以滋養心腎,安神定誌。艾灸過程中,患者漸漸閉上眼睛,臉上露出放鬆的神情。經過幾次治療,患者的睡眠質量明顯改善,精神狀態也好了很多。他興奮地說:“終於能睡個好覺了,感覺整個人都充滿了活力。”


    在飲食上,我建議患者食用蓮子百合粥。蓮子能養心安神、益腎澀精;百合可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將蓮子和百合與大米熬成粥,患者睡前食用,能幫助他寧心安神,改善睡眠。


    患者七:胃脘脹滿的中年男子


    一位中年男子捂著肚子,表情痛苦,口中不斷噯氣,緩緩走進醫館。他胃脘脹滿,食欲不振,大便溏稀。孫思邈判斷為脾胃虛弱,陰維脈不暢,運化失常。


    我先針刺內關穴和公孫穴,這兩個穴位是八脈交會穴,能調理脾胃,理氣降逆。進針時,我仔細觀察患者的反應,詢問他的感受。然後,采用艾灸中脘穴和足三裏穴,溫陽健脾,促進消化。艾灸過程中,患者感覺胃脘部暖暖的,腹脹感減輕。同時,我為患者進行腹部按摩,以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促進胃腸蠕動。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患者的胃脘脹滿症狀明顯緩解,食欲也恢複了。他感激地說:“終於能好好吃飯了,太感謝你們了。”


    食療上,推薦患者食用山藥薏仁粥。山藥能健脾益胃、滋腎益精;薏仁可利水滲濕、健脾止瀉。二者與大米煮粥,患者常吃能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


    患者八:痛經的年輕女子


    一位年輕女子麵色蒼白,冷汗淋漓,雙手捂著腹部,彎著腰走進醫館。她痛經嚴重,月經周期紊亂,伴有乳房脹痛。孫思邈說:“此為肝鬱氣滯,陰維脈氣血不暢,胞宮失養。”


    我先為患者按摩血海穴和三陰交穴,這兩個穴位與陰維脈相關,能活血化瘀,調理月經。我用手指用力按揉,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同時,針刺內關穴和太衝穴,疏肝理氣,通絡止痛。進針時,患者微微皺眉,我輕聲安慰:“稍微忍一下,很快就不疼了。”行針過程中,患者的疼痛逐漸減輕。接著,我為患者艾灸關元穴和子宮穴,溫經散寒,調理胞宮。艾灸過程中,患者的麵色逐漸恢複紅潤,疼痛明顯緩解。她感激地說:“痛經終於減輕了,太感謝你們了。”


    我建議患者在月經前一周開始食用紅糖雞蛋湯。紅糖性溫,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作用;雞蛋能補充營養。患者食用後可緩解痛經症狀,調理月經。


    患者九:手臂麻木的老年患者


    一位老年患者手臂無力地垂著,臉上帶著痛苦和無奈,走進醫館。他手臂麻木,活動受限,伴有肩部酸痛。孫思邈判斷為陽維脈氣血阻滯,經絡不通。


    我先針刺陽維脈上的臑會穴、清冷淵穴,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進針時,我仔細調整角度和深度,患者微微皺眉,我輕聲詢問他的感受。行針過程中,我觀察到患者的表情逐漸放鬆。同時,采用按摩手法,從肩部到手臂進行推拿、揉捏,重點按摩麻木部位。我先輕輕揉按,然後逐漸加大力度,促進氣血運行。經過幾次治療,患者的手臂麻木症狀明顯減輕,活動能力也有所恢複。他高興地說:“終於能活動手臂了,太感謝你們了。”


    我為患者推薦了黃芪當歸燉豬蹄。黃芪能補氣升陽、益衛固表;當歸可補血活血、調經止痛;豬蹄富含膠原蛋白等營養。患者食用後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手臂麻木和肩部酸痛的症狀。


    患者十:胸悶、胃脘疼痛且伴有外感發熱的患者


    此時,一位胸悶、胃脘疼痛且伴有外感發熱的患者前來就診。他眉頭緊皺,捂著胸口和胃部,表情痛苦,還不時咳嗽幾聲。我在孫思邈的鼓勵下,運用維脈理論進行治療。我先仔細觀察患者的麵色、舌苔,又認真地為患者把脈,脈象弦數,舌苔黃膩,綜合判斷為肝鬱氣滯,脾胃不和,兼之感邪發熱。


    我先針刺內關穴,以理氣寬胸、和胃降逆,調理陰維脈。進針時我專注於手法,根據患者的脈象和症狀,采用瀉法,意在疏通經絡,清除體內的氣滯和瘀阻。進針後,我輕輕撚轉銀針,詢問患者的感覺,患者表示有酸脹感向胸部和胃脘部擴散。


    再刺外關穴,以疏風清熱、通絡止痛,調節陽維脈。行針時密切觀察患者的體溫變化和疼痛緩解情況。我采用提插瀉法,加強針感,促進氣血流通。隨著行針的進行,患者的額頭微微出汗,體溫似乎有所下降。


    同時,配合膻中、中脘等穴位。膻中可寬胸理氣,我采用瀉法,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壓膻中穴,以患者感到酸麻脹感為度,幫助患者疏通氣機,緩解胸悶症狀。中脘能調理脾胃,我根據患者的消化情況進行補瀉操作,因患者脾胃有積滯,故采用瀉法,以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


    在食療方麵,我建議患者食用綠豆粥。綠豆性涼,能清熱解毒、消暑利水,對緩解外感發熱和脾胃積滯有幫助。患者食用後能輔助清熱降火,減輕胃脘不適。


    經過幾次治療,患者的胸悶、胃脘疼痛症狀逐漸緩解,發熱也逐漸消退。他激動地說:“原本以為要難受好久,沒想到你們這麽快就把我的病治好了,太厲害了!”


    通過這一係列的治療過程,我深刻體會到陰維脈和陽維脈在調節人體陰陽平衡、治療相關病症方麵的重要意義。每一次準確地運用穴位和手法,結合合適的食療,看到患者的症狀得到緩解,都讓我對中醫的神奇療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為自己在中醫針灸領域的成長感到欣喜。


    孫思邈看著我,語重心長地說:“徒兒,中醫之道,博大精深,維脈理論隻是其中的一部分。你要不斷學習,不斷實踐,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才能真正成為一名醫術精湛的醫者。”


    我恭敬地向孫思邈行禮,說道:“多謝師父教誨,徒兒定當努力,不負師父期望。”此時,我對未來的學習和實踐充滿了信心,決心在中醫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用自己的醫術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篇小說集世間百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山聖女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山聖女果並收藏中篇小說集世間百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