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教我學針灸》閃光的手少陽三焦經解密
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古老的庭院中,營造出一片靜謐祥和的氛圍。我滿懷敬仰與期待,站在孫思邈的麵前,心中滿是對知識的渴望。這位醫道聖手,宛如智慧的化身,舉手投足間都散發著令人安心的氣息。
隻見孫思邈目光如炬,大手一揮,刹那間,一個神奇的透明人憑空出現。這透明人全身通透,內部的經絡、髒腑清晰可見,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人體模型,每一處細節都展示著生命的奧秘。我不禁驚歎出聲,眼睛瞪得大大的,完全被眼前這不可思議的景象所吸引。
在我還沉浸於這奇妙的景象時,孫思邈溫和的聲音響起,他開始傳授手少陽三焦經的奧秘:“三焦經一共有23個穴位 。其起始於無名指尺側端,那是生命能量的一個小小起點,蘊含著無盡的可能。從這裏出發,能量沿著無名指尺側緩緩上行,直至手腕背麵,如同潺潺溪流,開始了它在人體的奇妙之旅。接著,它繼續前行,穿過前臂外側尺、橈骨之間,那是一段充滿挑戰的旅程,卻也讓能量得到了進一步的錘煉。當到達肘尖時,就像是溪流匯聚成了小河,力量逐漸增強。隨後,它沿著上臂外側一路向上,直至肩部,如同小河奔騰向大江,氣勢愈發磅礴。再向前行,它進入缺盆,這裏就像是一個重要的樞紐,連接著身體的各個部分。之後,它布於膻中,那是人體的中心區域,充滿了神秘的力量,在此處,它與心包緊密相連,散絡心包,仿佛是在與心靈對話,傳遞著生命的信息。最後,它穿過膈肌,依次屬上、中、下三焦,完成了它在身體內部的一次深度探索。”
孫思邈微微停頓,目光深邃地看著我,接著說道:“其支脈的運行同樣精彩。從膻中分出的支脈,如同大樹的分支,向上行出缺盆,再次來到肩部。在這裏,左右交會於大椎,大椎是人體的重要穴位,就像是一個能量的匯聚點,各種生命能量在這裏交融。交匯之後,它繼續上行到項,沿著耳後,直上出耳上角,然後屈曲向下經麵頰部至目眶下,這條路線就像是一幅美麗的畫卷,描繪著生命能量在人體的奇妙軌跡。而另一支脈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與前脈交叉於麵頰部,最終到達目外眥,與足少陽膽經相接,完成了生命能量的交接與傳承。”
我聽得入神,手中不自覺地在自己的手臂上比劃著,試圖感受那看不見卻又真實存在的能量流動。孫思邈見狀,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繼續耐心講解道:“三焦為六腑之一,可別小看了它,它可是人體氣和水液運行的重要通道。就像是城市中的交通網絡,氣和水液在其中有序流動,維持著人體的正常運轉。一旦這條通道出現問題,身體就會發出各種警示信號。而三焦經對治療頭麵五官、胸脅、肩背等部位的疾病有著顯著的效果。比如頭痛、耳鳴、咽喉腫痛等頭麵五官問題,還有胸脅脹滿、肩背疼痛等症狀,都可以通過刺激三焦經來緩解。”
隨後,孫思邈開始逐一講解穴位:
關衝穴:作為三焦經的起始穴位,位於無名指尺側指甲根角旁0.1寸處。別看它位置不起眼,卻蘊含著強大的初始能量。在中醫理論中,它就像星星之火,能激發全身的氣血運行。當我們出現中暑、昏厥等緊急情況時,可通過點刺關衝穴來開竅醒神,讓身體的氣機恢複正常。日常按摩此穴位,也能起到瀉熱開竅、清利喉舌、活血通絡的作用,對頭痛、目赤、耳鳴、喉痹等頭麵部熱證有很好的調理效果。
液門穴:在握拳時,位於手背部,當第4、5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它是三焦經裏的“液體之門”,有清熱降濁、通利三焦的功效。當我們體內三焦經的水液代謝出現問題,如出現口苦、咽幹、目眩等症狀,或者因上火導致的咽喉腫痛、牙齦腫痛時,刺激液門穴能幫助調節水液,清除體內的熱邪,緩解不適。
中渚穴:在手背部,當第4、5掌骨間,第4掌指關節近端凹陷中。中渚穴是三焦經氣血輸注的重要穴位,如同交通樞紐,能調節氣血的運行。它主要作用於頭麵五官和上肢病症,比如頭痛、耳鳴、耳聾、目赤腫痛等,通過按摩或針刺中渚穴,可疏通經絡,使氣血通暢,緩解這些症狀。同時,對於手指屈伸不利、肩背疼痛等上肢問題,刺激中渚穴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陽池穴:位於腕背橫紋中,當指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陽池穴是三焦經的原穴,原氣匯聚於此,是人體陽氣的重要匯聚點。它就像一個能量補給站,能生發陽氣,溝通表裏。刺激陽池穴,可幫助我們溫養全身,改善因陽氣不足導致的怕冷、手腳冰涼等症狀。此外,對於消渴(糖尿病)、口幹、腕痛等問題,陽池穴也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外關穴:在手臂上,位於前臂後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維脈。外關穴堪稱三焦經上的“萬能穴”,應用極為廣泛。它不僅能治療熱病,幫助人體散熱降溫;還對頭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等頭麵五官疾病有顯著療效。當我們外感風熱,出現發熱、頭痛、咽痛等症狀時,按摩外關穴能疏散風熱,緩解不適。對於手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上肢病症,外關穴也能發揮疏通經絡、理氣止痛的作用。
支溝穴:在前臂後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支溝穴是三焦經的經穴,經氣旺盛。它擅長治療便秘、耳鳴、耳聾、脅肋疼痛等病症。對於習慣性便秘患者,通過按摩支溝穴,能促進三焦經的氣血運行,增強腸道蠕動,緩解便秘症狀。同時,當我們因情緒不暢導致脅肋脹滿疼痛時,刺激支溝穴可疏肝理氣,通絡止痛。
會宗穴:在前臂後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3寸,尺骨的橈側緣。會宗穴是三焦經的郤穴,郤穴多用來治療本經循行部位及所屬髒腑的急性病症。會宗穴主要用於治療耳聾、耳鳴、癲癇等病症。當突然出現耳鳴、耳聾時,點按會宗穴能快速疏通經絡氣血,緩解耳部不適。此外,對於癲癇發作時的抽搐、昏迷等症狀,刺激會宗穴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三陽絡穴:在前臂後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4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三陽絡穴主要作用於頭麵五官和上肢病症。它能清熱開竅,通絡止痛,對於暴喑(突然失音)、耳聾、齒痛、上肢痹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當我們因上火或其他原因導致咽喉腫痛、聲音嘶啞時,按摩三陽絡穴能清利咽喉,恢複聲音。
四瀆穴:在前臂後區,肘尖下5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四瀆穴是三焦經氣血匯聚的地方,如同江河匯聚成湖。它主要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耳聾、耳鳴、齒痛等頭麵五官病症,以及手臂疼痛、麻木等上肢病症。刺激四瀆穴,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緩解這些症狀。
天井穴:在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天井穴是三焦經的合穴,合穴多用來治療髒腑病症。天井穴主要作用於胸脅痛、偏頭痛、耳聾、瘰鬁(淋巴結核)等病症。當我們出現胸脅脹滿疼痛、偏頭痛等症狀時,按摩天井穴可理氣止痛,緩解疼痛。對於瘰鬁患者,刺激天井穴能清熱解毒,軟堅散結。
清冷淵穴:在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穴上1寸處。清冷淵穴主要用於治療頭痛、目黃、肩臂痛等病症。它能清熱瀉火,通絡止痛,當我們因上火導致目赤腫痛、頭痛時,按摩清冷淵穴可清瀉肝火,緩解疼痛。對於肩臂疼痛、麻木等上肢病症,刺激清冷淵穴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消濼穴:在臂外側,當清冷淵穴與臑會穴連線中點處。消濼穴主要作用於頭痛、頸項強痛、臂痛、齒痛等病症。它能祛風通絡,清熱安神,當我們外感風邪,出現頭痛、頸項強痛時,按摩消濼穴可疏散風邪,通絡止痛。同時,對於因情緒緊張導致的失眠、多夢等症狀,刺激消濼穴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臑會穴:在臂外側,當肘尖與肩髎穴連線上,肩髎穴下3寸,三角肌的後下緣。臑會穴主要用於治療瘰鬁、肩臂痛等病症。它能軟堅散結,通絡止痛,對於瘰鬁患者,刺激臑會穴可幫助消散結節。同時,當我們出現肩臂疼痛、活動受限等症狀時,按摩臑會穴能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肩髎穴:在肩部,肩髃後方,當臂外展時,於肩峰後下方呈現凹陷處。肩髎穴是治療肩部疾病的重要穴位,主要用於治療肩臂攣痛、上肢不遂等病症。當我們肩部受涼、勞損或受傷,出現肩臂疼痛、活動受限等症狀時,按摩肩髎穴可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幫助恢複肩部的正常功能。
天髎穴:在肩胛部,肩井穴與曲垣穴的中間,當肩胛骨上角處。天髎穴主要作用於肩臂痛、頸項強痛等病症。它能祛風通絡,散寒止痛,當我們因感受風寒或勞損導致肩臂疼痛、頸項強痛時,按摩天髎穴可疏散風寒,通絡止痛。
天牖穴:在頸側部,當乳突的後下方,平下頜角,胸鎖乳突肌的後緣。天牖穴主要用於治療頭痛、頭暈、麵腫、目昏、暴聾、項強等病症。它能清熱明目,通經活絡,當我們出現頭痛、頭暈、目赤腫痛等症狀時,按摩天牖穴可清瀉肝火,通絡止痛。同時,對於耳鳴、耳聾等耳部病症,刺激天牖穴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翳風穴:在耳垂後方,當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翳風穴是治療耳部疾病和麵部疾病的重要穴位。它主要用於治療耳鳴、耳聾、口眼歪斜、牙關緊閉、頰腫等病症。當我們出現耳鳴、耳聾時,按摩翳風穴可疏通耳部經絡,改善聽力。對於麵癱患者,刺激翳風穴能祛風通絡,促進麵部神經功能的恢複。
瘈脈穴:在頭部,耳後乳突中央,當角孫穴與翳風穴之間,沿耳輪連線的中、下1\/3的交點處。瘈脈穴主要用於治療頭痛、耳鳴、耳聾、小兒驚風等病症。它能清熱熄風,通絡止痛,當小兒出現驚風抽搐時,按摩瘈脈穴可清熱熄風,緩解抽搐症狀。同時,對於頭痛、耳鳴、耳聾等病症,刺激瘈脈穴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顱息穴:在頭部,耳後乳突中央,當角孫穴與翳風穴之間,沿耳輪連線的上、中1\/3的交點處。顱息穴主要作用於頭痛、耳鳴、耳聾、小兒驚癇等病症。它能清熱瀉火,安神定驚,當小兒出現驚癇發作時,按摩顱息穴可清熱瀉火,安神定驚。同時,對於頭痛、耳鳴、耳聾等病症,刺激顱息穴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角孫穴:在頭部,折耳廓向前,當耳尖直上入發際處。角孫穴主要用於治療頭痛、目赤腫痛、目翳、齒痛、項強等病症。它能清熱明目,散風止痛,當我們出現頭痛、目赤腫痛等症狀時,按摩角孫穴可清瀉肝火,通絡止痛。同時,對於牙齦腫痛、頸項強痛等病症,刺激角孫穴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耳門穴:在麵部,當耳屏上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後緣,張口有凹陷處。耳門穴是治療耳部疾病的重要穴位,主要用於治療耳鳴、耳聾、聤耳(化膿性中耳炎)、齒痛等病症。當我們出現耳鳴、耳聾等耳部不適時,按摩耳門穴可疏通耳部經絡,改善聽力。同時,對於牙痛患者,刺激耳門穴也能起到一定的止痛作用。
和髎穴:在頭側部,當鬢發後緣,平耳廓根之前方,顳淺動脈的後緣。和髎穴主要作用於頭痛、耳鳴、牙關緊閉、口歪等病症。它能祛風通絡,止痛開竅,當我們出現頭痛、耳鳴等症狀時,按摩和髎穴可疏散風邪,通絡止痛。同時,對於麵癱患者,刺激和髎穴能促進麵部神經功能的恢複。
絲竹空穴:在麵部,當眉梢凹陷處。絲竹空穴主要用於治療頭痛、目赤腫痛、目眩、齒痛、癲狂癇等病症。它能清熱明目,熄風止痙,當我們出現頭痛、目赤腫痛等症狀時,按摩絲竹空穴可清瀉肝火,通絡止痛。同時,對於癲癇發作時的抽搐、昏迷等症狀,刺激絲竹空穴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我全神貫注地聽著,一邊在自己手臂上比劃著各個穴位的位置,一邊默默記住孫思邈所說的每一個要點。心中對中醫經絡的神奇之處又多了幾分敬畏,也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日後用於幫助更多的人。
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古老的庭院中,營造出一片靜謐祥和的氛圍。我滿懷敬仰與期待,站在孫思邈的麵前,心中滿是對知識的渴望。這位醫道聖手,宛如智慧的化身,舉手投足間都散發著令人安心的氣息。
隻見孫思邈目光如炬,大手一揮,刹那間,一個神奇的透明人憑空出現。這透明人全身通透,內部的經絡、髒腑清晰可見,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人體模型,每一處細節都展示著生命的奧秘。我不禁驚歎出聲,眼睛瞪得大大的,完全被眼前這不可思議的景象所吸引。
在我還沉浸於這奇妙的景象時,孫思邈溫和的聲音響起,他開始傳授手少陽三焦經的奧秘:“三焦經一共有23個穴位 。其起始於無名指尺側端,那是生命能量的一個小小起點,蘊含著無盡的可能。從這裏出發,能量沿著無名指尺側緩緩上行,直至手腕背麵,如同潺潺溪流,開始了它在人體的奇妙之旅。接著,它繼續前行,穿過前臂外側尺、橈骨之間,那是一段充滿挑戰的旅程,卻也讓能量得到了進一步的錘煉。當到達肘尖時,就像是溪流匯聚成了小河,力量逐漸增強。隨後,它沿著上臂外側一路向上,直至肩部,如同小河奔騰向大江,氣勢愈發磅礴。再向前行,它進入缺盆,這裏就像是一個重要的樞紐,連接著身體的各個部分。之後,它布於膻中,那是人體的中心區域,充滿了神秘的力量,在此處,它與心包緊密相連,散絡心包,仿佛是在與心靈對話,傳遞著生命的信息。最後,它穿過膈肌,依次屬上、中、下三焦,完成了它在身體內部的一次深度探索。”
孫思邈微微停頓,目光深邃地看著我,接著說道:“其支脈的運行同樣精彩。從膻中分出的支脈,如同大樹的分支,向上行出缺盆,再次來到肩部。在這裏,左右交會於大椎,大椎是人體的重要穴位,就像是一個能量的匯聚點,各種生命能量在這裏交融。交匯之後,它繼續上行到項,沿著耳後,直上出耳上角,然後屈曲向下經麵頰部至目眶下,這條路線就像是一幅美麗的畫卷,描繪著生命能量在人體的奇妙軌跡。而另一支脈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與前脈交叉於麵頰部,最終到達目外眥,與足少陽膽經相接,完成了生命能量的交接與傳承。”
我聽得入神,手中不自覺地在自己的手臂上比劃著,試圖感受那看不見卻又真實存在的能量流動。孫思邈見狀,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繼續耐心講解道:“三焦為六腑之一,可別小看了它,它可是人體氣和水液運行的重要通道。就像是城市中的交通網絡,氣和水液在其中有序流動,維持著人體的正常運轉。一旦這條通道出現問題,身體就會發出各種警示信號。而三焦經對治療頭麵五官、胸脅、肩背等部位的疾病有著顯著的效果。比如頭痛、耳鳴、咽喉腫痛等頭麵五官問題,還有胸脅脹滿、肩背疼痛等症狀,都可以通過刺激三焦經來緩解。”
隨後,孫思邈開始逐一講解穴位:
關衝穴:作為三焦經的起始穴位,位於無名指尺側指甲根角旁0.1寸處。別看它位置不起眼,卻蘊含著強大的初始能量。在中醫理論中,它就像星星之火,能激發全身的氣血運行。當我們出現中暑、昏厥等緊急情況時,可通過點刺關衝穴來開竅醒神,讓身體的氣機恢複正常。日常按摩此穴位,也能起到瀉熱開竅、清利喉舌、活血通絡的作用,對頭痛、目赤、耳鳴、喉痹等頭麵部熱證有很好的調理效果。
液門穴:在握拳時,位於手背部,當第4、5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它是三焦經裏的“液體之門”,有清熱降濁、通利三焦的功效。當我們體內三焦經的水液代謝出現問題,如出現口苦、咽幹、目眩等症狀,或者因上火導致的咽喉腫痛、牙齦腫痛時,刺激液門穴能幫助調節水液,清除體內的熱邪,緩解不適。
中渚穴:在手背部,當第4、5掌骨間,第4掌指關節近端凹陷中。中渚穴是三焦經氣血輸注的重要穴位,如同交通樞紐,能調節氣血的運行。它主要作用於頭麵五官和上肢病症,比如頭痛、耳鳴、耳聾、目赤腫痛等,通過按摩或針刺中渚穴,可疏通經絡,使氣血通暢,緩解這些症狀。同時,對於手指屈伸不利、肩背疼痛等上肢問題,刺激中渚穴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陽池穴:位於腕背橫紋中,當指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陽池穴是三焦經的原穴,原氣匯聚於此,是人體陽氣的重要匯聚點。它就像一個能量補給站,能生發陽氣,溝通表裏。刺激陽池穴,可幫助我們溫養全身,改善因陽氣不足導致的怕冷、手腳冰涼等症狀。此外,對於消渴(糖尿病)、口幹、腕痛等問題,陽池穴也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外關穴:在手臂上,位於前臂後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維脈。外關穴堪稱三焦經上的“萬能穴”,應用極為廣泛。它不僅能治療熱病,幫助人體散熱降溫;還對頭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等頭麵五官疾病有顯著療效。當我們外感風熱,出現發熱、頭痛、咽痛等症狀時,按摩外關穴能疏散風熱,緩解不適。對於手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上肢病症,外關穴也能發揮疏通經絡、理氣止痛的作用。
支溝穴:在前臂後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支溝穴是三焦經的經穴,經氣旺盛。它擅長治療便秘、耳鳴、耳聾、脅肋疼痛等病症。對於習慣性便秘患者,通過按摩支溝穴,能促進三焦經的氣血運行,增強腸道蠕動,緩解便秘症狀。同時,當我們因情緒不暢導致脅肋脹滿疼痛時,刺激支溝穴可疏肝理氣,通絡止痛。
會宗穴:在前臂後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3寸,尺骨的橈側緣。會宗穴是三焦經的郤穴,郤穴多用來治療本經循行部位及所屬髒腑的急性病症。會宗穴主要用於治療耳聾、耳鳴、癲癇等病症。當突然出現耳鳴、耳聾時,點按會宗穴能快速疏通經絡氣血,緩解耳部不適。此外,對於癲癇發作時的抽搐、昏迷等症狀,刺激會宗穴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三陽絡穴:在前臂後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4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三陽絡穴主要作用於頭麵五官和上肢病症。它能清熱開竅,通絡止痛,對於暴喑(突然失音)、耳聾、齒痛、上肢痹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當我們因上火或其他原因導致咽喉腫痛、聲音嘶啞時,按摩三陽絡穴能清利咽喉,恢複聲音。
四瀆穴:在前臂後區,肘尖下5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四瀆穴是三焦經氣血匯聚的地方,如同江河匯聚成湖。它主要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耳聾、耳鳴、齒痛等頭麵五官病症,以及手臂疼痛、麻木等上肢病症。刺激四瀆穴,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緩解這些症狀。
天井穴:在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天井穴是三焦經的合穴,合穴多用來治療髒腑病症。天井穴主要作用於胸脅痛、偏頭痛、耳聾、瘰鬁(淋巴結核)等病症。當我們出現胸脅脹滿疼痛、偏頭痛等症狀時,按摩天井穴可理氣止痛,緩解疼痛。對於瘰鬁患者,刺激天井穴能清熱解毒,軟堅散結。
清冷淵穴:在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穴上1寸處。清冷淵穴主要用於治療頭痛、目黃、肩臂痛等病症。它能清熱瀉火,通絡止痛,當我們因上火導致目赤腫痛、頭痛時,按摩清冷淵穴可清瀉肝火,緩解疼痛。對於肩臂疼痛、麻木等上肢病症,刺激清冷淵穴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消濼穴:在臂外側,當清冷淵穴與臑會穴連線中點處。消濼穴主要作用於頭痛、頸項強痛、臂痛、齒痛等病症。它能祛風通絡,清熱安神,當我們外感風邪,出現頭痛、頸項強痛時,按摩消濼穴可疏散風邪,通絡止痛。同時,對於因情緒緊張導致的失眠、多夢等症狀,刺激消濼穴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臑會穴:在臂外側,當肘尖與肩髎穴連線上,肩髎穴下3寸,三角肌的後下緣。臑會穴主要用於治療瘰鬁、肩臂痛等病症。它能軟堅散結,通絡止痛,對於瘰鬁患者,刺激臑會穴可幫助消散結節。同時,當我們出現肩臂疼痛、活動受限等症狀時,按摩臑會穴能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肩髎穴:在肩部,肩髃後方,當臂外展時,於肩峰後下方呈現凹陷處。肩髎穴是治療肩部疾病的重要穴位,主要用於治療肩臂攣痛、上肢不遂等病症。當我們肩部受涼、勞損或受傷,出現肩臂疼痛、活動受限等症狀時,按摩肩髎穴可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幫助恢複肩部的正常功能。
天髎穴:在肩胛部,肩井穴與曲垣穴的中間,當肩胛骨上角處。天髎穴主要作用於肩臂痛、頸項強痛等病症。它能祛風通絡,散寒止痛,當我們因感受風寒或勞損導致肩臂疼痛、頸項強痛時,按摩天髎穴可疏散風寒,通絡止痛。
天牖穴:在頸側部,當乳突的後下方,平下頜角,胸鎖乳突肌的後緣。天牖穴主要用於治療頭痛、頭暈、麵腫、目昏、暴聾、項強等病症。它能清熱明目,通經活絡,當我們出現頭痛、頭暈、目赤腫痛等症狀時,按摩天牖穴可清瀉肝火,通絡止痛。同時,對於耳鳴、耳聾等耳部病症,刺激天牖穴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翳風穴:在耳垂後方,當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翳風穴是治療耳部疾病和麵部疾病的重要穴位。它主要用於治療耳鳴、耳聾、口眼歪斜、牙關緊閉、頰腫等病症。當我們出現耳鳴、耳聾時,按摩翳風穴可疏通耳部經絡,改善聽力。對於麵癱患者,刺激翳風穴能祛風通絡,促進麵部神經功能的恢複。
瘈脈穴:在頭部,耳後乳突中央,當角孫穴與翳風穴之間,沿耳輪連線的中、下1\/3的交點處。瘈脈穴主要用於治療頭痛、耳鳴、耳聾、小兒驚風等病症。它能清熱熄風,通絡止痛,當小兒出現驚風抽搐時,按摩瘈脈穴可清熱熄風,緩解抽搐症狀。同時,對於頭痛、耳鳴、耳聾等病症,刺激瘈脈穴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顱息穴:在頭部,耳後乳突中央,當角孫穴與翳風穴之間,沿耳輪連線的上、中1\/3的交點處。顱息穴主要作用於頭痛、耳鳴、耳聾、小兒驚癇等病症。它能清熱瀉火,安神定驚,當小兒出現驚癇發作時,按摩顱息穴可清熱瀉火,安神定驚。同時,對於頭痛、耳鳴、耳聾等病症,刺激顱息穴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角孫穴:在頭部,折耳廓向前,當耳尖直上入發際處。角孫穴主要用於治療頭痛、目赤腫痛、目翳、齒痛、項強等病症。它能清熱明目,散風止痛,當我們出現頭痛、目赤腫痛等症狀時,按摩角孫穴可清瀉肝火,通絡止痛。同時,對於牙齦腫痛、頸項強痛等病症,刺激角孫穴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耳門穴:在麵部,當耳屏上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後緣,張口有凹陷處。耳門穴是治療耳部疾病的重要穴位,主要用於治療耳鳴、耳聾、聤耳(化膿性中耳炎)、齒痛等病症。當我們出現耳鳴、耳聾等耳部不適時,按摩耳門穴可疏通耳部經絡,改善聽力。同時,對於牙痛患者,刺激耳門穴也能起到一定的止痛作用。
和髎穴:在頭側部,當鬢發後緣,平耳廓根之前方,顳淺動脈的後緣。和髎穴主要作用於頭痛、耳鳴、牙關緊閉、口歪等病症。它能祛風通絡,止痛開竅,當我們出現頭痛、耳鳴等症狀時,按摩和髎穴可疏散風邪,通絡止痛。同時,對於麵癱患者,刺激和髎穴能促進麵部神經功能的恢複。
絲竹空穴:在麵部,當眉梢凹陷處。絲竹空穴主要用於治療頭痛、目赤腫痛、目眩、齒痛、癲狂癇等病症。它能清熱明目,熄風止痙,當我們出現頭痛、目赤腫痛等症狀時,按摩絲竹空穴可清瀉肝火,通絡止痛。同時,對於癲癇發作時的抽搐、昏迷等症狀,刺激絲竹空穴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我全神貫注地聽著,一邊在自己手臂上比劃著各個穴位的位置,一邊默默記住孫思邈所說的每一個要點。心中對中醫經絡的神奇之處又多了幾分敬畏,也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日後用於幫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