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孫思邈教我學針灸》足少陰腎經
在古雅靜謐的醫廬裏,藥香嫋嫋,絲絲縷縷鑽進每一寸空氣。我懷著崇敬與期待,站在孫思邈先生身前,剛剛結束了膀胱經的學習,此刻,孫先生即將為我開啟足少陰腎經的知識殿堂。
孫思邈先生麵容和藹,眼中透著智者的深邃,穩步上前,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接下來,我們一同探尋足少陰腎經的奧秘。腎經起始於足小趾之下,像一條隱匿的暗流,斜行至足心,悄然出行於舟骨粗隆之下,沿內踝後方,分出一支進入足跟部。從這裏開始,它似有了篤定的方向,沿著小腿內側後緣堅定上行,直至膕內側,再沿股內側後緣進入脊柱內部,如同遊子歸家般穿過脊柱,最終歸屬腎髒,聯絡膀胱。其直行支脈從腎髒上行,如無畏的開拓者,勇敢穿越肝和膈肌,進入肺髒,沿喉嚨,抵達舌根兩旁。”
我聽得入神,心中滿是疑惑,忍不住拱手問道:“先生,這腎經在身體裏如此蜿蜒複雜,它究竟在生命中起著怎樣至關重要的作用呢?”
孫思邈先生微微點頭,目光溫和地看著我,耐心解釋道:“腎乃先天之本,這腎經意義重大。它主藏精,人體的生殖繁衍、生長發育,都離不開腎精滋養;它主水,調控人體水液代謝,維持體內水平衡;它還主納氣,輔助肺保持唿吸深度與均勻。所以,腎經對生殖、泌尿、唿吸等係統疾病,有著關鍵調節作用。腎經氣血是否通暢,直接關乎身體整體健康。”
隨後,孫思邈先生開始逐一為我介紹足少陰腎經上的27個穴位:
第一個穴位 湧泉穴:作為腎經起始穴位,湧泉穴位於足底,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此穴堪稱人體能量源泉,有滋陰降火、醒腦開竅之效。常按摩湧泉穴,能強身健體、滋陰益腎,對失眠、眩暈、耳鳴等症狀緩解效果顯著。日常按摩時,力度適中,以微微酸脹為宜,每次10 - 15分鍾,長期堅持,必有成效。曾經有位年輕學子,因長期熬夜苦讀,患上嚴重失眠症,每晚難以入眠,精神萎靡。我教他每日臨睡前按摩湧泉穴,起初他半信半疑,但還是照做了。堅持一個月後,他驚喜地發現睡眠質量大幅提升,精神也飽滿起來。
第二個穴位 然穀穴:然穀穴處於足內側緣,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 ,是腎經的滎穴,五行屬火。中醫講“滎主身熱”,所以然穀穴對陰虛火旺引發的咽喉腫痛、消渴(類似糖尿病症狀)、月經不調等,有良好調理作用。按摩然穀穴時,用拇指指腹輕輕按壓,力度由輕漸重,以能耐受為度,每次按壓3 - 5分鍾。有位中年婦女,深受陰虛火旺導致的咽喉腫痛困擾,嚐試多種方法效果不佳。我讓她每天按摩然穀穴,配合清淡飲食,沒過幾天,咽喉腫痛症狀明顯緩解。
第三個穴位 太溪穴: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是腎經的原穴。原穴是髒腑原氣經過並留止的關鍵部位,所以太溪穴對腎髒疾病,如腎虛腰痛、尿頻尿急、耳鳴耳聾等,治療效果顯著。刺激太溪穴,如同為腎髒注入活力,能激發腎髒功能,恢複身體元氣。刺激方法既可用手指點按,也可艾灸,每次艾灸10 - 15分鍾。曾經有位老年患者,因腎虛長期腰痛,行動不便。我為他艾灸太溪穴,經過幾個療程治療,腰痛症狀明顯減輕,如今已能正常行走,生活恢複自在。
第四個穴位 大鍾穴:大鍾穴坐落於足內側,內踝後下方,跟腱附著部的內側前方凹陷中,是腎經的絡穴。絡穴能溝通表裏兩經,所以大鍾穴不僅對腎經病症有效,對與之相表裏的膀胱經病症也有調節作用,如足跟痛、失眠、氣喘等,刺激大鍾穴能得到一定緩解。按摩時,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輕輕揉按,每次3 - 5分鍾。有位長途跋涉的商旅,因長時間行走患上足跟痛,我教他按摩大鍾穴,幾天後疼痛減輕許多,又能繼續行程。
第五個穴位 水泉穴:水泉穴處在足內側,內踝後下方,太溪直下1寸的跟骨結節內側凹陷處,是腎經的郤穴。郤穴多用於治療本經急性病症,水泉穴對月經不調、痛經、小便不利等有調理作用。按摩時,用拇指點按,每次3 - 5分鍾。曾有位年輕女子,每次月經期間痛經難忍,我建議她在月經前一周開始按摩水泉穴,堅持幾個月後,痛經症狀極大改善。
第六個穴位 照海穴:照海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與人體的陰蹺脈相通。它對咽喉幹燥、失眠多夢、月經不調等有獨特調理作用,尤其對女性生理問題,刺激照海穴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刺激方式既可用拇指點按,也可兩腳心相對,相互摩擦照海穴,以局部發熱為度。曾經有位失眠多年的患者,嚐試各種方法難以入睡,我讓他每天睡前按摩照海穴,配合溫水泡腳,一段時間後,睡眠質量明顯改善,精神狀態煥然一新。
第七個穴位 複溜穴:複溜穴位於小腿內側,太溪直上2寸的跟腱前方,是腎經的經穴,五行屬金。主要功效是補腎益陰、溫陽利水,對水腫、盜汗、腹瀉等療效頗佳。按摩時,用拇指指腹上下推按,每次3 - 5分鍾。有位水腫患者,下肢腫脹嚴重,我在為他開方用藥同時,指導他按摩複溜穴,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和自我按摩,水腫症狀逐漸消退,身體慢慢恢複健康。
第八個穴位 交信穴:交信穴在小腿內側,太溪直上2寸,複溜前0.5寸,脛骨內側緣的後方,是陰蹺脈的郤穴。交信穴對月經不調、崩漏、泄瀉等有治療作用,按摩時用拇指點按,每次3 - 5分鍾。曾有位婦女,深受月經不調和崩漏困擾,身體十分虛弱。我在為她進行中藥調理同時,讓她堅持按摩交信穴,幾個月後,月經逐漸恢複正常,身體也強壯起來。
第九個穴位 築賓穴:築賓穴在小腿內側,太溪直上5寸,腓腸肌肌腹的內下方,是腎經與陰維脈的交會穴。此穴能調理癲狂、疝氣、小腿內側痛等,按摩時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鍾。曾經有位患者,因情誌不暢患上癲狂之症,我在對他進行心理疏導和藥物治療同時,讓他的家人幫助他按摩築賓穴,一段時間後,病情得到有效控製,情緒逐漸穩定下來。
第十個穴位 陰穀穴:陰穀穴在膕窩內側,屈膝時,半腱肌肌腱與半膜肌肌腱之間,是腎經的合穴,五行屬水。合穴主要治療本經髒腑病症,陰穀穴對生殖係統疾病,如陽痿、早泄、月經不調,以及泌尿係統疾病,如尿頻、尿急、尿痛等,有良好調理效果。按摩時,用拇指指腹按揉,力度稍重,以酸脹感為度,每次3 - 5分鍾。有位年輕男子,因工作壓力大患上早泄,十分苦惱。我在為他提供生活建議和中藥調理同時,教他按摩陰穀穴,幾個月後,症狀明顯改善,生活恢複自信。
第十一個穴位 橫骨穴:橫骨穴在下腹部,臍中下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是腎經與衝脈的交會穴。此穴對小腹脹滿、小便不利、遺精、陽痿等有治療作用,按摩時用掌根輕輕按揉,每次3 - 5分鍾。曾有位患者,因小腹脹滿,小便不暢,多方求醫無果。我為他按摩橫骨穴,並配合簡單飲食調理,幾天後,症狀得到緩解。
第十二個穴位 大赫穴:大赫穴在下腹部,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也是腎經與衝脈的交會穴。大赫穴對月經不調、帶下、遺精、陽痿等有調理作用,按摩時用指腹點按,每次3 - 5分鍾。有位女性患者,長期被月經不調和帶下問題困擾,身體和精神狀態很差。我在為她進行中藥調理同時,讓她每天按摩大赫穴,一段時間後,症狀明顯減輕,整個人也開朗起來。
第十三個穴位 氣穴:氣穴在下腹部,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同樣是腎經與衝脈的交會穴。氣穴可治療月經不調、白帶過多、小便不利等,按摩時用指腹點按,每次3 - 5分鍾。曾經有位婦女,白帶過多,還伴有小便不利症狀,十分痛苦。我教她按摩氣穴,並配合清熱利濕的食療方法,一段時間後,症狀有效改善。
第十四個穴位 四滿穴:四滿穴在下腹部,臍中下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為腎經與衝脈的交會穴。四滿穴對月經不調、不孕、遺精、疝氣等有治療作用,用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鍾。有對夫妻,婚後多年未育,四處求醫。我在為他們全麵檢查和調理同時,建議夫妻二人都按摩四滿穴,幾個月後,女方驚喜發現自己懷孕了。
第十五個穴位 中注穴:中注穴在下腹部,臍中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是腎經與衝脈的交會穴。中注穴可調理月經不調、腹痛、便秘等,按摩時用指腹點按,每次3 - 5分鍾。曾有位患者,長期便秘,嚐試各種方法效果不佳。我讓他每天按摩中注穴,同時調整飲食習慣,幾天後,便秘症狀明顯改善。
第十六個穴位 肓俞穴:肓俞穴在腹中部,臍中旁開0.5寸,是腎經與衝脈的交會穴。肓俞穴對腹痛、腹脹、便秘、腹瀉等有治療作用,用掌根按揉,每次3 - 5分鍾。有次,一位腹痛腹脹的患者前來求診,我一邊為他診斷開方,一邊教他按摩肓俞穴,沒過幾天,他的腹部不適就減輕了許多。
第十七個穴位 商曲穴:商曲穴在上腹部,臍中上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是腎經與衝脈的交會穴。可調理腹痛、腹脹、食欲不振等,按摩時用指腹點按,每次3 - 5分鍾。有個孩子,因飲食不節,總是腹脹、不想吃飯,家長很是著急。我讓家長每天給孩子按摩商曲穴,配合規律飲食,沒幾天孩子的食欲就恢複了,腹脹也消失了。
第十八個穴位 石關穴:石關穴在上腹部,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是腎經與衝脈的交會穴。對嘔吐、腹痛、便秘等有治療作用,用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鍾。曾經有位老人,因腸胃不適頻繁嘔吐、腹痛,我在開藥方的同時,指導其家人幫他按摩石關穴,症狀很快得到了緩解。
第十九個穴位 陰都穴:陰都穴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是腎經與衝脈的交會穴。可調理腹脹、腸鳴、便秘等,按摩時用指腹點按,每次3 - 5分鍾。有位年輕媽媽,產後一直被便秘和腹脹困擾,我教她按摩陰都穴,結合適當運動,一段時間後,她的身體逐漸恢複正常。
第二十個穴位 腹通穀穴:腹通穀穴在上腹部,臍中上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是腎經與衝脈的交會穴。對腹痛、嘔吐、腹脹等有治療作用,用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鍾。有一迴,一位患者因吃壞東西腹痛、嘔吐,我一邊讓他服藥,一邊教他按摩腹通穀穴,很快他就感覺舒服多了。
第二十一個穴位 幽門穴:幽門穴在上腹部,臍中上6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是腎經與衝脈的交會穴。可調理腹痛、嘔吐、消化不良等,按摩時用指腹點按,每次3 - 5分鍾。有位上班族,因長期飲食不規律,患上消化不良,經常腹痛、嘔吐。我建議他每天按摩幽門穴,配合健康飲食,一段時間後,他的消化功能逐漸恢複正常。
第二十二個穴位 步廊穴:步廊穴在胸部,第5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可調理咳嗽、氣喘、胸痛等,按摩時用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鍾。曾經有位老人,因肺部不適,經常咳嗽、氣喘,我教他按摩步廊穴,配合適當的唿吸鍛煉,他的症狀得到了一定的緩解。
第二十三個穴位 神封穴:神封穴在胸部,第4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對咳嗽、氣喘、胸脅脹滿等有治療作用,按摩時用指腹點按,每次3 - 5分鍾。有位患者,因情誌不暢,胸脅脹滿,還伴有咳嗽。我在為他疏肝理氣的同時,讓他按摩神封穴,幾天後,他感覺胸脅舒暢了許多,咳嗽也減輕了。
第二十四個穴位 靈墟穴:靈墟穴在胸部,第3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可調理咳嗽、氣喘、胸痛等,按摩時用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鍾。有位年輕人,因運動不當導致胸痛,我教他按摩靈墟穴,結合休息,沒過幾天,胸痛症狀就消失了。
第二十五個穴位 神藏穴:神藏穴在胸部,第2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對咳嗽、氣喘、胸痛等有治療作用,按摩時用指腹點按,每次3 - 5分鍾。有位女士,感冒後咳嗽一直不好,還伴有胸痛。我讓她在服藥的同時按摩神藏穴,很快咳嗽和胸痛的症狀都有所減輕。
第二十六個穴位 彧中穴:彧中穴在胸部,第1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可調理咳嗽、氣喘、胸痛等,按摩時用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鍾。有位老人,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經常咳嗽、氣喘。我教他按摩彧中穴,配合藥物治療,他的症狀得到了有效控製,生活質量也提高了。
第二十七個穴位 俞府穴:俞府穴在胸部,鎖骨下緣,前正中線旁開2寸,對咳嗽、氣喘、胸痛等有治療作用,按摩時用指腹點按,每次3 - 5分鍾。曾經有位患者,因胸膜炎康複後仍有胸痛、氣喘症狀,我指導他按摩俞府穴,一段時間後,症狀逐漸減輕,身體也慢慢恢複。
我全神貫注地聆聽著孫思邈先生的每一句話,仔細觀察他的每一個示範動作,手中的筆不停地記錄著關鍵要點。在這個小小的醫廬裏,我仿佛踏上了一段奇妙的中醫探索之旅,而孫思邈先生就像那明亮的引路人,用他的智慧和經驗,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讓我對中醫經絡的奧秘有了更深的向往和追求 。
在古雅靜謐的醫廬裏,藥香嫋嫋,絲絲縷縷鑽進每一寸空氣。我懷著崇敬與期待,站在孫思邈先生身前,剛剛結束了膀胱經的學習,此刻,孫先生即將為我開啟足少陰腎經的知識殿堂。
孫思邈先生麵容和藹,眼中透著智者的深邃,穩步上前,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接下來,我們一同探尋足少陰腎經的奧秘。腎經起始於足小趾之下,像一條隱匿的暗流,斜行至足心,悄然出行於舟骨粗隆之下,沿內踝後方,分出一支進入足跟部。從這裏開始,它似有了篤定的方向,沿著小腿內側後緣堅定上行,直至膕內側,再沿股內側後緣進入脊柱內部,如同遊子歸家般穿過脊柱,最終歸屬腎髒,聯絡膀胱。其直行支脈從腎髒上行,如無畏的開拓者,勇敢穿越肝和膈肌,進入肺髒,沿喉嚨,抵達舌根兩旁。”
我聽得入神,心中滿是疑惑,忍不住拱手問道:“先生,這腎經在身體裏如此蜿蜒複雜,它究竟在生命中起著怎樣至關重要的作用呢?”
孫思邈先生微微點頭,目光溫和地看著我,耐心解釋道:“腎乃先天之本,這腎經意義重大。它主藏精,人體的生殖繁衍、生長發育,都離不開腎精滋養;它主水,調控人體水液代謝,維持體內水平衡;它還主納氣,輔助肺保持唿吸深度與均勻。所以,腎經對生殖、泌尿、唿吸等係統疾病,有著關鍵調節作用。腎經氣血是否通暢,直接關乎身體整體健康。”
隨後,孫思邈先生開始逐一為我介紹足少陰腎經上的27個穴位:
第一個穴位 湧泉穴:作為腎經起始穴位,湧泉穴位於足底,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此穴堪稱人體能量源泉,有滋陰降火、醒腦開竅之效。常按摩湧泉穴,能強身健體、滋陰益腎,對失眠、眩暈、耳鳴等症狀緩解效果顯著。日常按摩時,力度適中,以微微酸脹為宜,每次10 - 15分鍾,長期堅持,必有成效。曾經有位年輕學子,因長期熬夜苦讀,患上嚴重失眠症,每晚難以入眠,精神萎靡。我教他每日臨睡前按摩湧泉穴,起初他半信半疑,但還是照做了。堅持一個月後,他驚喜地發現睡眠質量大幅提升,精神也飽滿起來。
第二個穴位 然穀穴:然穀穴處於足內側緣,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 ,是腎經的滎穴,五行屬火。中醫講“滎主身熱”,所以然穀穴對陰虛火旺引發的咽喉腫痛、消渴(類似糖尿病症狀)、月經不調等,有良好調理作用。按摩然穀穴時,用拇指指腹輕輕按壓,力度由輕漸重,以能耐受為度,每次按壓3 - 5分鍾。有位中年婦女,深受陰虛火旺導致的咽喉腫痛困擾,嚐試多種方法效果不佳。我讓她每天按摩然穀穴,配合清淡飲食,沒過幾天,咽喉腫痛症狀明顯緩解。
第三個穴位 太溪穴: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是腎經的原穴。原穴是髒腑原氣經過並留止的關鍵部位,所以太溪穴對腎髒疾病,如腎虛腰痛、尿頻尿急、耳鳴耳聾等,治療效果顯著。刺激太溪穴,如同為腎髒注入活力,能激發腎髒功能,恢複身體元氣。刺激方法既可用手指點按,也可艾灸,每次艾灸10 - 15分鍾。曾經有位老年患者,因腎虛長期腰痛,行動不便。我為他艾灸太溪穴,經過幾個療程治療,腰痛症狀明顯減輕,如今已能正常行走,生活恢複自在。
第四個穴位 大鍾穴:大鍾穴坐落於足內側,內踝後下方,跟腱附著部的內側前方凹陷中,是腎經的絡穴。絡穴能溝通表裏兩經,所以大鍾穴不僅對腎經病症有效,對與之相表裏的膀胱經病症也有調節作用,如足跟痛、失眠、氣喘等,刺激大鍾穴能得到一定緩解。按摩時,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輕輕揉按,每次3 - 5分鍾。有位長途跋涉的商旅,因長時間行走患上足跟痛,我教他按摩大鍾穴,幾天後疼痛減輕許多,又能繼續行程。
第五個穴位 水泉穴:水泉穴處在足內側,內踝後下方,太溪直下1寸的跟骨結節內側凹陷處,是腎經的郤穴。郤穴多用於治療本經急性病症,水泉穴對月經不調、痛經、小便不利等有調理作用。按摩時,用拇指點按,每次3 - 5分鍾。曾有位年輕女子,每次月經期間痛經難忍,我建議她在月經前一周開始按摩水泉穴,堅持幾個月後,痛經症狀極大改善。
第六個穴位 照海穴:照海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與人體的陰蹺脈相通。它對咽喉幹燥、失眠多夢、月經不調等有獨特調理作用,尤其對女性生理問題,刺激照海穴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刺激方式既可用拇指點按,也可兩腳心相對,相互摩擦照海穴,以局部發熱為度。曾經有位失眠多年的患者,嚐試各種方法難以入睡,我讓他每天睡前按摩照海穴,配合溫水泡腳,一段時間後,睡眠質量明顯改善,精神狀態煥然一新。
第七個穴位 複溜穴:複溜穴位於小腿內側,太溪直上2寸的跟腱前方,是腎經的經穴,五行屬金。主要功效是補腎益陰、溫陽利水,對水腫、盜汗、腹瀉等療效頗佳。按摩時,用拇指指腹上下推按,每次3 - 5分鍾。有位水腫患者,下肢腫脹嚴重,我在為他開方用藥同時,指導他按摩複溜穴,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和自我按摩,水腫症狀逐漸消退,身體慢慢恢複健康。
第八個穴位 交信穴:交信穴在小腿內側,太溪直上2寸,複溜前0.5寸,脛骨內側緣的後方,是陰蹺脈的郤穴。交信穴對月經不調、崩漏、泄瀉等有治療作用,按摩時用拇指點按,每次3 - 5分鍾。曾有位婦女,深受月經不調和崩漏困擾,身體十分虛弱。我在為她進行中藥調理同時,讓她堅持按摩交信穴,幾個月後,月經逐漸恢複正常,身體也強壯起來。
第九個穴位 築賓穴:築賓穴在小腿內側,太溪直上5寸,腓腸肌肌腹的內下方,是腎經與陰維脈的交會穴。此穴能調理癲狂、疝氣、小腿內側痛等,按摩時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鍾。曾經有位患者,因情誌不暢患上癲狂之症,我在對他進行心理疏導和藥物治療同時,讓他的家人幫助他按摩築賓穴,一段時間後,病情得到有效控製,情緒逐漸穩定下來。
第十個穴位 陰穀穴:陰穀穴在膕窩內側,屈膝時,半腱肌肌腱與半膜肌肌腱之間,是腎經的合穴,五行屬水。合穴主要治療本經髒腑病症,陰穀穴對生殖係統疾病,如陽痿、早泄、月經不調,以及泌尿係統疾病,如尿頻、尿急、尿痛等,有良好調理效果。按摩時,用拇指指腹按揉,力度稍重,以酸脹感為度,每次3 - 5分鍾。有位年輕男子,因工作壓力大患上早泄,十分苦惱。我在為他提供生活建議和中藥調理同時,教他按摩陰穀穴,幾個月後,症狀明顯改善,生活恢複自信。
第十一個穴位 橫骨穴:橫骨穴在下腹部,臍中下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是腎經與衝脈的交會穴。此穴對小腹脹滿、小便不利、遺精、陽痿等有治療作用,按摩時用掌根輕輕按揉,每次3 - 5分鍾。曾有位患者,因小腹脹滿,小便不暢,多方求醫無果。我為他按摩橫骨穴,並配合簡單飲食調理,幾天後,症狀得到緩解。
第十二個穴位 大赫穴:大赫穴在下腹部,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也是腎經與衝脈的交會穴。大赫穴對月經不調、帶下、遺精、陽痿等有調理作用,按摩時用指腹點按,每次3 - 5分鍾。有位女性患者,長期被月經不調和帶下問題困擾,身體和精神狀態很差。我在為她進行中藥調理同時,讓她每天按摩大赫穴,一段時間後,症狀明顯減輕,整個人也開朗起來。
第十三個穴位 氣穴:氣穴在下腹部,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同樣是腎經與衝脈的交會穴。氣穴可治療月經不調、白帶過多、小便不利等,按摩時用指腹點按,每次3 - 5分鍾。曾經有位婦女,白帶過多,還伴有小便不利症狀,十分痛苦。我教她按摩氣穴,並配合清熱利濕的食療方法,一段時間後,症狀有效改善。
第十四個穴位 四滿穴:四滿穴在下腹部,臍中下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為腎經與衝脈的交會穴。四滿穴對月經不調、不孕、遺精、疝氣等有治療作用,用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鍾。有對夫妻,婚後多年未育,四處求醫。我在為他們全麵檢查和調理同時,建議夫妻二人都按摩四滿穴,幾個月後,女方驚喜發現自己懷孕了。
第十五個穴位 中注穴:中注穴在下腹部,臍中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是腎經與衝脈的交會穴。中注穴可調理月經不調、腹痛、便秘等,按摩時用指腹點按,每次3 - 5分鍾。曾有位患者,長期便秘,嚐試各種方法效果不佳。我讓他每天按摩中注穴,同時調整飲食習慣,幾天後,便秘症狀明顯改善。
第十六個穴位 肓俞穴:肓俞穴在腹中部,臍中旁開0.5寸,是腎經與衝脈的交會穴。肓俞穴對腹痛、腹脹、便秘、腹瀉等有治療作用,用掌根按揉,每次3 - 5分鍾。有次,一位腹痛腹脹的患者前來求診,我一邊為他診斷開方,一邊教他按摩肓俞穴,沒過幾天,他的腹部不適就減輕了許多。
第十七個穴位 商曲穴:商曲穴在上腹部,臍中上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是腎經與衝脈的交會穴。可調理腹痛、腹脹、食欲不振等,按摩時用指腹點按,每次3 - 5分鍾。有個孩子,因飲食不節,總是腹脹、不想吃飯,家長很是著急。我讓家長每天給孩子按摩商曲穴,配合規律飲食,沒幾天孩子的食欲就恢複了,腹脹也消失了。
第十八個穴位 石關穴:石關穴在上腹部,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是腎經與衝脈的交會穴。對嘔吐、腹痛、便秘等有治療作用,用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鍾。曾經有位老人,因腸胃不適頻繁嘔吐、腹痛,我在開藥方的同時,指導其家人幫他按摩石關穴,症狀很快得到了緩解。
第十九個穴位 陰都穴:陰都穴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是腎經與衝脈的交會穴。可調理腹脹、腸鳴、便秘等,按摩時用指腹點按,每次3 - 5分鍾。有位年輕媽媽,產後一直被便秘和腹脹困擾,我教她按摩陰都穴,結合適當運動,一段時間後,她的身體逐漸恢複正常。
第二十個穴位 腹通穀穴:腹通穀穴在上腹部,臍中上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是腎經與衝脈的交會穴。對腹痛、嘔吐、腹脹等有治療作用,用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鍾。有一迴,一位患者因吃壞東西腹痛、嘔吐,我一邊讓他服藥,一邊教他按摩腹通穀穴,很快他就感覺舒服多了。
第二十一個穴位 幽門穴:幽門穴在上腹部,臍中上6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是腎經與衝脈的交會穴。可調理腹痛、嘔吐、消化不良等,按摩時用指腹點按,每次3 - 5分鍾。有位上班族,因長期飲食不規律,患上消化不良,經常腹痛、嘔吐。我建議他每天按摩幽門穴,配合健康飲食,一段時間後,他的消化功能逐漸恢複正常。
第二十二個穴位 步廊穴:步廊穴在胸部,第5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可調理咳嗽、氣喘、胸痛等,按摩時用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鍾。曾經有位老人,因肺部不適,經常咳嗽、氣喘,我教他按摩步廊穴,配合適當的唿吸鍛煉,他的症狀得到了一定的緩解。
第二十三個穴位 神封穴:神封穴在胸部,第4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對咳嗽、氣喘、胸脅脹滿等有治療作用,按摩時用指腹點按,每次3 - 5分鍾。有位患者,因情誌不暢,胸脅脹滿,還伴有咳嗽。我在為他疏肝理氣的同時,讓他按摩神封穴,幾天後,他感覺胸脅舒暢了許多,咳嗽也減輕了。
第二十四個穴位 靈墟穴:靈墟穴在胸部,第3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可調理咳嗽、氣喘、胸痛等,按摩時用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鍾。有位年輕人,因運動不當導致胸痛,我教他按摩靈墟穴,結合休息,沒過幾天,胸痛症狀就消失了。
第二十五個穴位 神藏穴:神藏穴在胸部,第2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對咳嗽、氣喘、胸痛等有治療作用,按摩時用指腹點按,每次3 - 5分鍾。有位女士,感冒後咳嗽一直不好,還伴有胸痛。我讓她在服藥的同時按摩神藏穴,很快咳嗽和胸痛的症狀都有所減輕。
第二十六個穴位 彧中穴:彧中穴在胸部,第1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可調理咳嗽、氣喘、胸痛等,按摩時用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鍾。有位老人,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經常咳嗽、氣喘。我教他按摩彧中穴,配合藥物治療,他的症狀得到了有效控製,生活質量也提高了。
第二十七個穴位 俞府穴:俞府穴在胸部,鎖骨下緣,前正中線旁開2寸,對咳嗽、氣喘、胸痛等有治療作用,按摩時用指腹點按,每次3 - 5分鍾。曾經有位患者,因胸膜炎康複後仍有胸痛、氣喘症狀,我指導他按摩俞府穴,一段時間後,症狀逐漸減輕,身體也慢慢恢複。
我全神貫注地聆聽著孫思邈先生的每一句話,仔細觀察他的每一個示範動作,手中的筆不停地記錄著關鍵要點。在這個小小的醫廬裏,我仿佛踏上了一段奇妙的中醫探索之旅,而孫思邈先生就像那明亮的引路人,用他的智慧和經驗,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讓我對中醫經絡的奧秘有了更深的向往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