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孫思邈教我學針灸》閃光的足太陰脾經


    在胃經的實踐與探索中,我收獲頗豐,對中醫經絡的認知也愈發深刻。這天,晨曦初露,柔和的光線灑在醫廬的庭院,花草樹木在微風中輕輕搖曳,露珠在葉片上閃爍著微光。孫思邈如往常一樣,精神矍鑠地站在庭院中央,他的身旁,彌漫著一層若有若無的金色光暈,那是他周身靈氣匯聚的象征,也預示著今日將有重要的知識傳授。


    “徒兒,今日我們一同探尋足太陰脾經的奧秘。”孫思邈的聲音溫和卻又充滿力量,在庭院中悠悠迴蕩。他緩緩抬起手,手指在空中輕輕勾勒,伴隨著他的動作,天地間的靈氣迅速響應,如洶湧的潮水般向他湧來。隻見他雙手快速結印,口中念念有詞,刹那間,一個巨大的、散發著柔和藍光的人體經絡圖緩緩浮現於我們眼前,足太陰脾經在其中閃爍著獨特的光芒,如同一條神秘的藍色絲帶,蜿蜒貫穿人體。


    “脾經起於足大趾內側端,沿著下肢內側前緣上行,進入腹部,屬脾,絡胃,向上穿過膈肌,沿食管兩旁,連舌本,散舌下 。”孫思邈一邊講解,一邊用手指沿著經絡圖上脾經的路徑輕輕劃過,所到之處,藍光愈發耀眼。“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運化、統血,對人體的生命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除了這些基礎理論,中醫還有許多精妙的治療原則,比如左病右治、上病下治。”他神色莊重,眼中透露出對中醫經絡奧秘的敬畏與熱愛。


    “左病右治,是指人體左側出現病症,可在右側對應的經絡穴位進行治療;反之,右側病症則在左側對應穴位施治。這源於人體經絡氣血的左右貫通與平衡。上病下治,即人體上部的病症,可通過刺激下部的穴位來治療,因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經絡如同網絡將上下緊密相連,刺激下部穴位能激發經氣,調節全身氣血,從而改善上部病症。”


    緊接著,孫思邈抬手一揮,一把散發著古樸氣息的針灸銅人穩穩地落在我們麵前。這銅人製作精美,上麵的穴位清晰可辨,每一個穴位都仿佛蘊含著無盡的能量。“接下來,為師為你逐穴講解。”孫思邈說道。


    “隱白穴,位於足大趾末節內側,趾甲根角側後方0.1寸。”孫思邈伸出手指,準確地落在銅人的隱白穴上,穴位處瞬間亮起一抹微弱卻純淨的白光,如同夜空中閃爍的星星。“此穴是脾經的井穴,五行屬木。別看它位置微小,卻有著非凡的功效。當出現月經過多、崩漏等婦科病症,以及便血、尿血等出血性疾病時,隱白穴可發揮它的止血作用。曾有一位女子,月經淋漓不盡,麵色蒼白,身體虛弱。我針刺她的隱白穴,配合艾灸,以溫經止血,經過幾次治療,她的月經逐漸恢複正常。從左病右治角度來說,若左側足部隱白穴對應區域不適,可針刺右側隱白穴。若因脾虛導致頭部眩暈等上病,刺激隱白穴這樣的下穴,也能起到一定的調理作用。針刺時,需淺刺0.1寸,手法要輕柔。”


    “大都穴,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蹠趾關節)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隨著孫思邈的講解,銅人的大都穴亮起柔和的綠光,給人一種生機盎然的感覺。“大都穴是脾經的滎穴,五行屬火。它主要治療腹脹、胃痛、嘔吐、泄瀉等脾胃病症。當脾胃功能失調,出現這些症狀時,針刺大都穴可起到清熱和胃、健脾利濕的作用。若左側脾胃不適,可在右側大都穴施針。而對於一些因脾胃不和引發的口腔潰瘍等上部問題,刺激大都穴,引火下行,也能緩解症狀。有一位患者因飲食不節,出現腹脹、腹痛、嘔吐的症狀,我針刺大都穴,配合中脘、足三裏等穴位,調理脾胃氣機,很快緩解了他的痛苦。針刺時,直刺0.3 - 0.5寸。”


    “太白穴,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蹠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孫思邈的手指移動到太白穴,穴位處閃耀出明亮的藍光,深邃而神秘。“太白穴是脾經的輸穴和原穴,五行屬土。它能健脾和胃、理氣止痛,對胃痛、腹脹、腸鳴、泄瀉、便秘等脾胃病症有顯著療效。同時,對於身體乏力、體重減輕等脾虛症狀也有很好的調理作用。曾有一位長期脾胃虛弱的患者,經常出現胃脘隱痛、食欲不振、身體乏力的症狀。我針刺太白穴,配合艾灸,溫陽健脾,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他的脾胃功能逐漸恢複,身體也越來越強壯。若右側脾胃有疾,可在左側太白穴進行治療。一些因脾虛導致的眼部問題,如視物模糊等上病,通過刺激太白穴,也能改善脾的功能,間接作用於眼部。針刺時,直刺0.5 - 0.8寸。”


    “公孫穴,在足內側緣,當第1蹠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際處。”公孫穴在孫思邈的指示下亮起了紫色的光芒,高貴而神秘。“公孫穴是脾經的絡穴,也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衝脈。它主要治療胃痛、嘔吐、腹痛、泄瀉、痢疾等脾胃病症,以及心煩、失眠、狂躁等神誌病症。公孫穴與衝脈相通,能調理衝任氣血,對婦科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曾有一位患者因情誌不暢,出現胃脘脹痛、嘔吐、心煩失眠的症狀。我針刺公孫穴,配合內關穴,理氣和胃、寧心安神,很快緩解了他的症狀。從左病右治看,若左側公孫穴所屬經絡區域不適,可在右側找對應點施針。對於因脾胃不和引發的頭部眩暈、失眠等上病,公孫穴也能通過調節脾胃,交通心腎來改善。針刺時,直刺0.6 - 1.2寸。”


    “商丘穴,在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商丘穴閃爍著淡藍色的光芒,清新而寧靜。“商丘穴是脾經的經穴,五行屬金。它主要治療腹脹、泄瀉、便秘、黃疸、足踝痛等病症。此穴能健脾利濕、通調腸胃,對於因脾虛濕盛引起的各種病症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有一位患者因脾虛濕盛,出現下肢水腫、腹脹、泄瀉的症狀。我針刺商丘穴,配合水分、陰陵泉等穴位,利水消腫、健脾止瀉,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他的症狀明顯改善。若左側足踝不適,可在右側商丘穴施治。對於因脾虛導致的咳嗽、胸悶等上病,刺激商丘穴,改善脾胃運化,也能緩解痰濕阻肺的症狀。針刺時,直刺0.5 - 0.8寸。”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孫思邈著重強調了三陰交穴,穴位處光芒大盛,呈現出一種柔和而強大的粉色光芒。“三陰交穴是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的交會穴。它的功效極為廣泛,對婦科病症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帶下等,以及男科病症如遺精、陽痿、早泄等,還有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失眠、高血壓等病症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曾有一位女性患者因氣滯血瘀,出現月經不調、痛經的症狀。我針刺三陰交穴,配合血海、關元等穴位,活血化瘀、調理衝任,經過幾個療程的治療,她的月經逐漸恢複正常,痛經症狀也消失了。從左病右治來講,若左側三陰交穴附近經絡氣血不暢,可針刺右側三陰交穴。對於一些因肝腎陰虛、脾虛導致的頭痛、眩暈等上病,刺激三陰交穴,滋補肝腎、健脾養血,也能有效緩解。針刺時,直刺1 - 1.5寸,孕婦慎用。”


    “漏穀穴,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距內踝尖6寸,脛骨內側緣後方。”漏穀穴亮起了淡淡的綠光,給人一種寧靜祥和的感覺。“漏穀穴主要治療腹脹、腸鳴、小便不利、遺精、下肢痿痹等病症。它能健脾和胃、利水滲濕、通利下焦。有一位患者因脾虛濕盛,出現腹脹、小便不利的症狀。我針刺漏穀穴,配合中極、足三裏等穴位,健脾利濕、通利小便,很快緩解了他的症狀。若右側下肢痿痹,可在左側漏穀穴施針。對於因脾虛導致的耳鳴等上病,刺激漏穀穴,改善脾胃功能,也有助於耳部氣血的通暢。針刺時,直刺0.8 - 1.2寸。”


    “地機穴,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地機穴閃耀出明亮的黃光,沉穩而有力。“地機穴是脾經的郤穴,主要治療腹痛、泄瀉、水腫、小便不利、月經不調、痛經等病症。郤穴善於治療本經髒腑的急性病症,當出現急性腹痛、痛經等症狀時,針刺地機穴往往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曾有一位患者突發急性腹痛,疼痛難忍。我針刺地機穴,配合足三裏、中脘等穴位,理氣止痛,很快緩解了他的疼痛。從左病右治角度,若左側腹部急性疼痛,可嚐試針刺右側地機穴。對於因脾胃失調引發的牙齦腫痛等上病,刺激地機穴,清瀉脾胃之火,也能減輕症狀。針刺時,直刺1 - 1.5寸。”


    “陰陵泉穴,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陰陵泉穴綻放出濃鬱的藍光,深邃而神秘。“陰陵泉穴是脾經的合穴,五行屬水。它主要治療腹脹、泄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等病症。此穴能健脾利濕、益腎固精、通利三焦。有一位患者因脾虛濕盛,出現下肢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的症狀。我針刺陰陵泉穴,配合水分、三陰交等穴位,利水消腫、健脾利濕,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他的水腫症狀明顯減輕,脾胃功能也有所改善。若左側膝關節疼痛,可在右側陰陵泉穴施針。對於因脾虛濕盛導致的咳嗽、咳痰等上病,刺激陰陵泉穴,祛濕化痰,也能改善肺部症狀。針刺時,直刺1 - 2寸。”


    “血海穴,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血海穴閃爍著鮮豔的紅光,熱烈而充滿活力。“血海穴主要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濕疹、癮疹、丹毒等病症。它能活血化瘀、補血養血、涼血止血。對於女性的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病症,以及各種血證和皮膚病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曾有一位女性患者因血虛血瘀,出現月經不調、麵色蒼白的症狀。我針刺血海穴,配合三陰交、足三裏等穴位,補血養血、活血化瘀,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她的月經逐漸恢複正常,麵色也變得紅潤起來。若左側皮膚出現濕疹等問題,可在右側血海穴施針。對於因氣血不暢導致的頭暈、目眩等上病,刺激血海穴,調和氣血,也能緩解症狀。針刺時,直刺1 - 1.5寸。”


    “箕門穴,在大腿內側,當血海與衝門連線上,血海上6寸。”箕門穴亮起了柔和的紫光,神秘而高貴。“箕門穴主要治療小便不利、遺尿、腹股溝腫痛等病症。它能清熱利濕、通利小便。有一位患者因下焦濕熱,出現小便不利、尿道灼熱疼痛的症狀。我針刺箕門穴,配合中極、三陰交等穴位,清熱利濕、通淋止痛,很快緩解了他的症狀。若右側腹股溝腫痛,可在左側箕門穴施針。對於因下焦濕熱導致的口舌生瘡等上病,刺激箕門穴,清利下焦濕熱,也能減輕症狀。針刺時,直刺0.5 - 1寸。”


    “衝門穴,在腹股溝區,腹股溝斜紋中,髂外動脈搏動處的外側。”衝門穴閃耀出明亮的金光,耀眼而奪目。“衝門穴主要治療腹痛、疝氣、崩漏、帶下等病症。它能理氣止痛、收斂止血、調理下焦。曾有一位女性患者因氣滯血瘀,出現腹痛、崩漏的症狀。我針刺衝門穴,配合血海、三陰交等穴位,理氣活血、收斂止血,經過幾次治療,她的症狀得到了有效控製。從左病右治看,若左側腹部疝氣疼痛,可針刺右側衝門穴。對於因下焦氣血不暢導致的頭痛等上病,刺激衝門穴,調理下焦氣血,也能有所改善。針刺時,避開動脈,直刺0.5 - 1寸。”


    “府舍穴,在下腹部,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4寸。”府舍穴閃爍著淡紫色的光芒,柔和而寧靜。“府舍穴主要治療腹痛、疝氣、積聚等病症。它能理氣止痛、活血化瘀、消積散結。有一位患者因氣滯血瘀,出現腹部腫塊、疼痛的症狀。我針刺府舍穴,配合中極、三陰交等穴位,理氣活血、消積散結,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他的腫塊逐漸縮小,疼痛也減輕了。若右側腹部有積聚等問題,可在左側府舍穴施針。對於因腹部氣血不暢導致的咽喉腫痛等上病,刺激府舍穴,調節腹部氣血,也能緩解症狀。針刺時,直刺1 - 1.5寸。”


    “腹結穴,在下腹部,大橫下1.3寸,前正中線旁開4寸。”腹結穴亮起了溫暖的橙光,給人一種安心的感覺。“腹結穴主要治療腹痛、泄瀉、疝氣等病症。它能理氣止痛、健脾止瀉。曾有一位患者因脾胃虛寒,出現腹痛、泄瀉的症狀。我針刺腹結穴,配合中脘、足三裏等穴位,溫中散寒、健脾止瀉,經過幾次治療,他的症狀得到了明顯改善。若左側腹部疼痛、泄瀉,可在右側腹結穴施針。對於因脾胃虛寒導致的鼻塞等上病,刺激腹結穴,溫陽健脾,也能改善症狀。針刺時,直刺1 - 1.5寸。”


    “大橫穴,在腹部,臍中旁開4寸。”大橫穴閃耀出明亮的綠光,充滿生機與活力。“大橫穴主要治療腹痛、泄瀉、便秘等病症。它能調理脾胃、理氣通便。有一位患者因脾胃不和,出現腹脹、便秘的症狀。我針刺大橫穴,配合天樞、足三裏等穴位,調理脾胃氣機、潤腸通便,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他的便秘症狀得到了緩解。從左病右治來講,若左側腹部不適、便秘,可針刺右側大橫穴。對於因脾胃不和導致的頭暈、頭脹等上病,刺激大橫穴,調節脾胃,也能減輕頭部症狀。針刺時,直刺1 - 1.5寸。”


    “腹哀穴,在上腹部,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旁開4寸。”腹哀穴閃爍著淡淡的藍光,清新而自然。“腹哀穴主要治療腹痛、腹脹、腸鳴、便秘等病症。它能理氣止痛、健脾和胃。曾有一位患者因飲食不節,出現胃脘脹痛、腹脹、便秘的症狀。我針刺腹哀穴,配合中脘、足三裏等穴位,理氣和胃、通腑泄熱,很快緩解了他的症狀。若右側胃脘脹痛,可在左側腹哀穴施針。對於因脾胃積熱導致的牙齦出血等上病,刺激腹哀穴,清瀉脾胃積熱,也能改善症狀。針刺時,直刺0.8 - 1.2寸。”


    “食竇穴,在胸部,第5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6寸。”食竇穴亮起了柔和的黃光,溫暖而舒適。“食竇穴主要治療胸脅脹痛、噫氣、嘔吐、腹脹、水腫等病症。它能理氣寬胸、和胃降逆、利水消腫。有一位患者因肝氣鬱結,出現胸脅脹痛、噯氣的症狀。我針刺食竇穴,配合期門、太衝等穴位,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經過幾次治療,他的症狀得到了明顯改善。從左病右治角度,若左側胸脅脹痛,可針刺右側食竇穴。對於因脾胃氣滯導致的咳嗽、氣喘等上病,刺激食竇穴,理氣和胃,也能緩解肺部症狀。針刺時,斜刺或平刺0.5 - 0.8寸。”


    “天溪穴,在胸部,第4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6寸。”天溪穴閃耀出明亮的紫光,高貴而典雅。“天溪穴主要治療胸脅疼痛、咳嗽、乳癰、乳汁少等病症。它能理氣寬胸、通乳消腫。曾有一位哺乳期婦女,因乳汁淤積,出現乳房脹痛、乳汁少的症狀。我針刺天溪穴,配合乳根、膻中、少澤等穴位,通乳散結、理氣止痛,經過幾次治療,她的乳汁通暢了,乳房脹痛也消失了。若右側乳房出現乳癰等問題,可在左側天溪穴施針。對於因肝鬱氣滯、脾胃不和導致的頭痛、眩暈等上病,刺激天溪穴,理氣寬胸,調節氣血,也能緩解症狀。針刺時,斜刺或平刺0.5 - 0.8寸。”


    “胸鄉穴,在胸部,第3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6寸。”胸鄉穴亮起了淡藍色的光芒,寧靜而祥和。“此穴主要治療胸脅脹痛、咳嗽、氣喘等病症,能夠理氣寬胸、止咳平喘。曾經有位患者,因外感邪氣引發咳嗽,且伴有胸脅脹滿疼痛,咳嗽時疼痛加劇,嚴重影響生活。我通過針刺胸鄉穴,配合肺俞、膻中這些穴位,以疏通經絡、調理肺氣,幾日後,患者咳嗽症狀減輕,胸脅疼痛也明顯緩解。從左病右治來看,若左側胸脅出現脹痛,可針刺右側胸鄉穴,激發右側經氣來調節左側的氣血不暢;而對於因肺氣不降導致的頭暈目眩等上病,刺激胸鄉穴來降肺氣、調氣機,頭暈目眩的症狀也能得到改善。針刺時,斜刺或平刺0.5 - 0.8寸。”


    “周榮穴,在胸部,第2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6寸。”周榮穴閃爍著柔和的綠光,充滿生機與希望。“周榮穴的功效主要體現在治療咳嗽、氣喘、胸脅脹滿疼痛等方麵。它能讓肺部的氣機通暢,化解痰濕。有位患者長期受痰濕阻肺困擾,咳嗽頻繁,痰液黏稠,還伴有胸脅脹滿。我針刺周榮穴,搭配豐隆、中府等穴位,以健脾化痰、宣肺止咳。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患者的咳痰症狀顯著減輕,胸脅也不再脹滿。從左病右治來講,若右側胸脅脹滿疼痛,可在左側周榮穴施針,利用人體經絡的對稱性來調節氣血。若因痰濕上擾導致頭部昏沉等上病,刺激周榮穴,化痰祛濕,頭部昏沉感也會隨之減輕。針刺時,同樣是斜刺或平刺0.5 - 0.8寸。”


    “大包穴,在側胸部,腋中線上,當第6肋間隙處。”大包穴閃耀出明亮的白光,純淨而耀眼。“大包穴是脾之大絡,能溝通全身經絡氣血。它主要治療胸脅痛、氣喘、全身疼痛、四肢無力等病症。曾有一位患者,因過度勞累加上外感風寒,全身肌肉酸痛,四肢乏力,同時伴有輕微氣喘。我針刺大包穴,配合足三裏、三陰交等穴位,來調和氣血、扶正祛邪。經過幾次治療,患者的酸痛感逐漸消失,四肢也恢複了力氣。在左病右治上,若左側胸脅疼痛,可針刺右側大包穴,借助經絡的聯係來平衡左右氣血。而對於因氣血不足導致的頭目眩暈等上病,刺激大包穴,調動全身氣血,頭目眩暈症狀也會得到緩解。針刺時,斜刺或平刺0.5 - 0.8寸。”


    然而,隨著學習的深入,眾多穴位的位置、功效、針刺手法以及對應的病症,如同洶湧的潮水向我湧來,我漸漸感到力不從心,腦海中的知識開始變得混亂不堪,記憶也變得模糊起來,一些關鍵的要點總是在我即將抓住的時候悄然溜走。


    孫思邈似乎察覺到了我的異樣,他微微皺起眉頭,眼中閃過一絲憂慮。他緩緩走到我身邊,輕輕拍了拍我的肩膀,溫和地說道:“徒兒,莫要著急,學習之路本就充滿坎坷,遇到困難實屬正常。”


    盡管孫思邈不斷安慰我,但我內心的焦慮卻如野草般瘋狂生長。我拚命想要記住這些知識,可越是著急,就越難以集中精力,腦海中像是有一團迷霧,怎麽也驅散不開。


    見我如此痛苦,孫思邈長歎一聲,神色變得凝重起來。他再次雙手快速結印,周身湧起強大的氣息,那氣息如同洶湧的海浪,在他身邊翻湧咆哮。他口中念念有詞,天地間的靈氣再次瘋狂匯聚,比之前更加濃烈。隨著靈氣的匯聚,孫思邈的身體被一層更加耀眼的光芒所籠罩,光芒中,他的聲音仿佛從遙遠的天際傳來,卻又清晰地在我耳邊響起:“徒兒,為師再助你一臂之力!”


    話音剛落,一道璀璨的光芒從孫思邈的手中射出,如同一道閃電,瞬間擊中了我的額頭。我隻感覺一股強大的力量湧入我的身體,在我的識海之中橫衝直撞。緊接著,我的識海像是被一把神奇的鑰匙打開,原本緊閉的大門緩緩敞開。


    在那光芒的映照下,我看到了無數閃爍的符文和神秘的圖案,它們如同活物一般,在我的識海之中跳躍、舞動。這些符文和圖案,正是我剛剛學習的足太陰脾經的知識,此刻它們變得無比清晰,每一個穴位的位置、功效、主治病症以及針刺手法,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之中,再也無法忘卻。


    不僅如此,我還感受到自己的感知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仿佛能夠觸摸到人體經絡中氣血的流動,能夠清晰地感受到每一個穴位所蘊含的能量。我甚至能夠看到,當我運用針灸之術時,銀針如何與穴位相互唿應,如何引導氣血的運行,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光芒漸漸消散,孫思邈的身影重新出現在我的眼前。他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說道:“徒兒,為師已再次助你加深對知識的領悟,往後的路,便要靠你自己了。記住,中醫之道,博大精深,需用心去領悟,用愛去踐行。”


    我滿心感激地看著孫思邈,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我深知,從這一刻起,我在中醫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孫思邈的悉心教導和無私幫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篇小說集世間百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山聖女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山聖女果並收藏中篇小說集世間百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