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曉時分,第一縷曙光仿若靈動的綢帶,悄然穿過道觀錯落有致的飛簷鬥拱,灑落在靜謐的庭院裏。道觀像是被歲月塵封的古籍,散發著古樸而悠遠的氣息,朱紅色的大門半掩著,門環上的銅綠訴說著往昔的故事。踏入觀內,青石板路蜿蜒向前,歲月將它打磨得光滑無比,每一步踏上去,都似能聽見曆史的輕吟。路兩旁的鬆柏身姿挺拔,針葉上掛著晶瑩的晨露,宛如翡翠珠子,風一吹,便簌簌滾落,洇濕了一小片石板。
穿過庭院,道長雙手捧著一摞厚重書籍,穩步踏入我的房間。他的身影被晨曦勾勒出一圈柔和的金邊,步伐輕盈又沉穩,好似帶著千年傳承的使命。道長輕輕把書擱在古樸的書桌上,拍了拍我的肩膀,目光滿是期許,語重心長地說道:“道家正骨術,看似平易,實則背後藏著一座宏偉的知識殿堂,深邃又廣袤。你眼前這些書,便是開啟那殿堂的鑰匙,是往後治病救人的底氣根基,半點都疏忽不得,定要學得紮實透徹。” 我望著那堆小山似的書籍,心髒不禁砰砰直跳,興奮與忐忑在心底交織。興奮的是,我終於能真正叩開正骨術的神秘大門,窺探其中的精妙;忐忑的是,這厚重書本裏藏著的知識太過浩渺,我真的能將它們一一消化吸收嗎?但不管怎樣,我深知這是一場無法迴頭的征程,旋即暗暗握緊拳頭,開啟了這場與晦澀理論的漫長鏖戰。
初涉運動解剖學,恰似推開了一扇通往神秘異世界的大門,人體骨骼的奇妙構造在我眼前漸次鋪陳。剛讀幾頁,知曉人體由 206 塊骨頭精巧組合時,我便大為震撼。腦海中瞬間閃過曾經問過道長的幼稚問題 —— 為啥嬰兒軟塌塌的?彼時道長神秘一笑,此刻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嬰兒有近 300 個骨骼與軟骨混合的部位,隨著成長,才逐步演變成如今這 206 塊,這神奇蛻變如同宇宙間最精密的演化,瞬間勾起我的探索欲,學習熱情也隨之高漲。“原來人體從一開始就藏著這麽神奇的秘密,那這背後肯定還有更多等著我去發現!” 我一邊翻書,一邊喃喃自語,眼神裏滿是熾熱的光芒。
可難題接踵而至,翻到軀幹骨篇章,51 塊骨頭光是認清就煞費苦心。鑽研脊柱的 33 塊椎骨時,胸椎骨的知識更是像一團解不開的亂麻。這 12 塊胸椎骨串聯在脊柱上段,與肋骨相連,築成胸廓,護著心肺髒器。我對著書本上複雜圖紋苦思冥想,眉頭擰成了麻花,嘴裏不停嘟囔:“這可怎麽記啊,怎麽這麽複雜!” 內心一陣煩躁,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是學正骨的料。師兄路過,瞅見我這窘迫樣,打趣道:“被胸椎骨難住啦?我當初也一樣,你把它想象成古代戰甲的護心鏡框架,肋骨就是甲片,這麽想是不是就好懂些?” 經這一點撥,我如醍醐灌頂,趕忙拿筆記錄,生怕靈感溜走,心裏又燃起了希望:“對啊,隻要換個思路,沒什麽學不會的,我肯定行!”
攻克胸椎,迎來腰椎骨這座 “硬骨頭”。5 塊腰椎粗壯厚實,承載著上半身重量,受力分析圖複雜得如同迷宮。我正愁眉不展,心裏犯起了嘀咕:“這也太難懂了,我要學到什麽時候才能弄明白啊。” 道長踱步過來,微笑著說:“別光愁,去庫房搬幾趟重物,感受下力的走向,再迴來看書。” 我照做後,再看書時,那些文字仿若活過來,久坐傷腰、彎腰致腰椎間盤突出的原理,一下子清晰明了。我不禁雀躍起來:“原來實踐和理論結合起來這麽有用,看來學習也得找對方法!” 這小小的成功,讓我信心倍增,迫不及待地想要攻克下一個難題。
骶骨也不簡單,由 5 塊骶椎融合而成,隱匿於脊柱末端。我對它功能認知模糊,又向師兄求助。師兄撓撓頭,打比方說:“骶骨就像船錨,把骨盆這‘艘船’穩住,它要是歪了,人體下半身的‘航行’準出問題,泌尿、生殖係統都得受牽連。” 這番話讓我瞬間抓住關鍵,對骶骨理解更進一層,內心滿是成就感:“又弄明白了一處,隻要一點點積累,我肯定能吃透這些知識。”
四肢骨學習同樣艱難,64 塊上肢骨與 62 塊下肢骨數量繁雜。看到股骨,那人體最長最強壯的管狀骨,我不禁咋舌。師兄曾講過運動員因高強度訓練致股骨應力性骨折的事,自那以後,學四肢骨知識時,這個案例就時刻警示我,不可懈怠。“每一個知識點都關乎患者的健康,我絕不能馬虎,不然以後怎麽治病救人。” 我暗自警醒,學習愈發認真專注。
運動力學知識猶如一團迷霧,肌肉力沿骨骼傳導的原理晦澀難懂。我不再獨自苦鑽,邀師兄們圍坐討論,你一言我一語,為弄明白原理爭得麵紅耳赤。我時而因想到新思路而興奮高唿,時而又因被反駁而陷入沉思:“難道我的想法真的不對?還是哪裏忽略了關鍵細節?” 雖吵鬧,卻也逐漸撥雲見日,偶爾還因見解不同爭得不可開交,尤其是探究膝關節髕骨作用時,差點把醫書翻爛。每一次思維的碰撞,都讓我離真相更近一步,也讓我越發癡迷於知識的探索。
健身知識的學習充滿故事。村裏有大爺跟風做深蹲跳,姿勢不對傷了膝蓋軟骨,疼得直哼哼。這事兒成了我學習的警鍾,每當看到合理負重訓練有益骨骼的內容,大爺痛苦模樣就浮現眼前,我滿心愧疚:“要是我能早懂這些,說不定還能提醒大爺,不至於讓他遭這份罪。” 這愧疚化為動力,時刻提醒我指導患者健身千萬不能馬虎。
至於武術基礎功底,雖暫未實操練功,光是理論學習,也讓我收獲頗豐。師傅說武術裏身形、發力與卸力配合,和正骨手法相通。我研讀時,常聯想若將武術發力融入正骨,該如何巧妙施力,既能複位骨頭,又減輕患者痛苦,想著想著,對正骨理解便深了幾分,內心憧憬不已:“要是真能把武術和正骨結合起來,肯定能幫患者少受很多苦,我得加把勁學!”
當開啟經絡知識的學習時,已值午後。我懷揣著滿心的期待與些許緊張,踱步至道觀後院的一處靜謐角落。那兒有一座古舊的小亭,歲月侵蝕,亭柱上的漆色斑駁陸離,卻也添了幾分古樸韻味。小亭四周,翠竹成林,修長的竹竿在微風中輕舞,竹葉沙沙作響,似在低聲訴說著古老的傳說。陽光如碎金,透過竹葉的縫隙篩落,在地麵繪就一幅幅靈動的光影畫。石桌上,幾本經絡古籍靜靜攤開,泛黃的紙頁在風中微微顫動,仿佛也在迫不及待地要吐露其中的奧秘。
我剛在石凳上坐穩,一隻彩蝶翩然而至,在古籍邊緣短暫停留,似是被這知識的氣息吸引,而後又振翅飛走。我深吸一口帶著竹香與泥土芬芳的空氣,緩緩翻開古籍,十四條主要經絡的神秘圖繪映入眼簾,縱橫交錯,仿若一張無形而隱秘的天網,籠罩著人體的奧秘。初次接觸,隻覺眼花繚亂,每條經絡上那些晦澀難懂的穴位名稱,更是像來自遙遠時空的神秘符號,讓人摸不著頭腦。“這要怎麽記啊,感覺比記骨頭還難。” 我忍不住向師兄訴苦,聲音在靜謐的小亭裏迴蕩,驚起了樹枝上幾隻休憩的雀兒,它們撲撲翅膀,又落迴更遠處的枝頭。
師兄笑著走來,腳步踏在落葉上,發出輕微的脆響。他在我對麵坐下,安慰我:“別慌,經絡雖複雜,但它可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高速公路’,弄懂了,正骨時才能更清楚哪裏不通暢。” 師兄的話仿佛帶著安定人心的力量,我定了定神,再次看向書頁。此時,微風漸起,吹得竹葉簌簌作響,像是為我加油鼓勁。
我從手太陰肺經開始琢磨,伸出手指,沿著手臂輕輕比劃。指尖觸碰到肌膚,帶著微微的涼意,我對照著書本,感受每個穴位的大致位置,嘴裏默念著穴位的名字。每念出一個穴位名,仿佛都能與這周遭的寧靜產生一絲奇妙的共鳴。陽光偶爾晃過眼眸,光影閃爍間,我仿若能看見肺氣化作絲絲縷縷的微光,沿著這條經絡,如潺潺溪流,從胸到手,滋養著沿途的髒腑與肌膚。每當記住一個穴位的功能與位置,心中便湧起一絲成就感:“又攻克一個小難關,離融會貫通又近了一步。”
學習足陽明胃經時,陽光稍稍偏移,暖意依舊。光斑灑落在書頁上,把那些關於脾胃的文字照得越發清晰。了解到它掌管著消化吸收,關聯著脾胃,猶如人體的 “後天之本”。我聯想到村裏那些脾胃不好的老人,總是食欲不振、身形消瘦,想必就是這條經絡出了問題。腦海中浮現出老人們虛弱的麵容,枯燥的知識瞬間鮮活起來,學習動力也愈發充足。我深知,經絡不通,氣血瘀滯,不僅會引發疼痛,還會連累髒腑功能,這與正骨術後患者的恢複息息相關。要是能在正骨時,順便疏通經絡,那患者定能好得更快。想著想著,我不自覺站起身來,在小亭裏緩緩踱步,腳下的石板帶著歲月的溫潤。
隨著對經絡知識的深入,我越發意識到它的精妙。它就像一張無形的大網,把人體各部分緊密相連,一處受損,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我時而踱步沉思,時而又坐下奮筆疾書,把經絡知識與之前學的骨骼知識結合,思考骨頭錯位時,會擠壓哪些周邊經絡,又該如何通過調整骨頭來恢複經絡暢通。每一次新的思考與領悟,都讓我在傳統醫學的知識海洋裏潛得更深,也讓我對未來治病救人的能力有了更高期待:“等我把這些都學會,定能為患者祛除病痛,還他們健康體魄。”
遠處道觀的鍾聲悠悠傳來,迴蕩在山林間,為這寧靜的午後添了幾分空靈。我合上書頁,望向遠處的山巒,層巒疊嶂,綠意盎然,仿佛也在默默守護著這份知識傳承。心中滿是感慨,又帶著對未知知識的渴望,我起身,帶著這份寧靜與收獲,向著下一段學習旅程走去。
骨骼還有不少神奇之處,像紅骨髓造血、儲存鈣元素。道長強調,不懂這些,就不明白患者恢複慢的緣由。我跑去醫館請教老郎中,聽他講貧血、缺鈣影響骨頭複位的病例,收獲滿滿,迴來又紮進書堆深挖,心裏想著:“多學一點,患者就多一分康複的希望,我不能放過任何細節。”
在傳統醫學裏,正骨意義非凡。人體骨骼筋肉是緊密聯動係統,骨頭錯位,如同精密鍾表進了沙子,運轉失常。“骨正筋直” 是關鍵,頸椎病、腰椎病多因骨頭錯位擠壓神經,致上肢麻、下肢疼。我每每想到那些飽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就心急如焚:“我得快點學會,早日幫他們解脫病痛,讓他們能重新過上正常生活。” 滿心期待學會正骨手法,幫患者解脫病痛。
學累了,我便踱步到正在籌備的正骨工作室,沿途風景如畫。繞過一片清幽的竹林,竹葉沙沙作響,似在私語。工作室位於道觀後院一處靜謐角落,獨門獨戶。推開門,淡雅的草藥香撲麵而來,屋子不大,布置得溫馨又專業。四周牆麵刷得素淨,幾扇窗戶保證采光充足,陽光傾灑,塵埃輕舞。屋子中央,一張嶄新的正骨床格外矚目,床麵鋪著柔軟藍布,床頭有可靈活調節的靠枕與支架,方便不同患者躺臥。床尾立著高大的實木櫃,櫃門分格,擺滿各類正骨器具,嶄新的推拿板、粗細有別的繃帶,還有溫潤的玉石滾輪,在光下泛著微光。
靠牆一側,掛著一幅幅精美的人體骨骼圖與經絡圖,色彩明麗又精準細致,經絡線條與骨骼輪廓,時刻提醒我肩負的重任。角落有張小書桌,堆滿古籍與筆記,有些紙張已泛黃,滿是歲月痕跡。桌旁是把藤編搖椅,我常坐在這兒,趁著間隙,迴顧知識,暢想未來在此妙手迴春的畫麵,心中滿是向往:“總有一天,我要在這裏治好一個個患者,讓他們帶著笑容離開。” 窗外是片靜謐小院,鋪著錯落有致的鵝卵石,中間一口古井,井沿爬滿青苔。偶爾有打水的小道童路過,水桶晃蕩,灑出幾點水星,與鳥鳴聲交織在一起,為這略顯枯燥的學習時光,添上幾分悠然愜意的底色。
這段日子,知識像調皮精靈,不時設障,但每攻克難題,都似點亮一盞燈。我一步一腳印朝著合格正骨醫者前行,每次領悟都是勳章,標記我的成長。我與工作室相伴,它承載夢想,見證努力,即便前路漫漫,我也無畏無懼,一心奔赴那光明未來。道觀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絲氣息,都融入我的學習曆程,成為我逐夢路上不可磨滅的背景,激勵我在正骨之路上篤定深耕。
穿過庭院,道長雙手捧著一摞厚重書籍,穩步踏入我的房間。他的身影被晨曦勾勒出一圈柔和的金邊,步伐輕盈又沉穩,好似帶著千年傳承的使命。道長輕輕把書擱在古樸的書桌上,拍了拍我的肩膀,目光滿是期許,語重心長地說道:“道家正骨術,看似平易,實則背後藏著一座宏偉的知識殿堂,深邃又廣袤。你眼前這些書,便是開啟那殿堂的鑰匙,是往後治病救人的底氣根基,半點都疏忽不得,定要學得紮實透徹。” 我望著那堆小山似的書籍,心髒不禁砰砰直跳,興奮與忐忑在心底交織。興奮的是,我終於能真正叩開正骨術的神秘大門,窺探其中的精妙;忐忑的是,這厚重書本裏藏著的知識太過浩渺,我真的能將它們一一消化吸收嗎?但不管怎樣,我深知這是一場無法迴頭的征程,旋即暗暗握緊拳頭,開啟了這場與晦澀理論的漫長鏖戰。
初涉運動解剖學,恰似推開了一扇通往神秘異世界的大門,人體骨骼的奇妙構造在我眼前漸次鋪陳。剛讀幾頁,知曉人體由 206 塊骨頭精巧組合時,我便大為震撼。腦海中瞬間閃過曾經問過道長的幼稚問題 —— 為啥嬰兒軟塌塌的?彼時道長神秘一笑,此刻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嬰兒有近 300 個骨骼與軟骨混合的部位,隨著成長,才逐步演變成如今這 206 塊,這神奇蛻變如同宇宙間最精密的演化,瞬間勾起我的探索欲,學習熱情也隨之高漲。“原來人體從一開始就藏著這麽神奇的秘密,那這背後肯定還有更多等著我去發現!” 我一邊翻書,一邊喃喃自語,眼神裏滿是熾熱的光芒。
可難題接踵而至,翻到軀幹骨篇章,51 塊骨頭光是認清就煞費苦心。鑽研脊柱的 33 塊椎骨時,胸椎骨的知識更是像一團解不開的亂麻。這 12 塊胸椎骨串聯在脊柱上段,與肋骨相連,築成胸廓,護著心肺髒器。我對著書本上複雜圖紋苦思冥想,眉頭擰成了麻花,嘴裏不停嘟囔:“這可怎麽記啊,怎麽這麽複雜!” 內心一陣煩躁,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是學正骨的料。師兄路過,瞅見我這窘迫樣,打趣道:“被胸椎骨難住啦?我當初也一樣,你把它想象成古代戰甲的護心鏡框架,肋骨就是甲片,這麽想是不是就好懂些?” 經這一點撥,我如醍醐灌頂,趕忙拿筆記錄,生怕靈感溜走,心裏又燃起了希望:“對啊,隻要換個思路,沒什麽學不會的,我肯定行!”
攻克胸椎,迎來腰椎骨這座 “硬骨頭”。5 塊腰椎粗壯厚實,承載著上半身重量,受力分析圖複雜得如同迷宮。我正愁眉不展,心裏犯起了嘀咕:“這也太難懂了,我要學到什麽時候才能弄明白啊。” 道長踱步過來,微笑著說:“別光愁,去庫房搬幾趟重物,感受下力的走向,再迴來看書。” 我照做後,再看書時,那些文字仿若活過來,久坐傷腰、彎腰致腰椎間盤突出的原理,一下子清晰明了。我不禁雀躍起來:“原來實踐和理論結合起來這麽有用,看來學習也得找對方法!” 這小小的成功,讓我信心倍增,迫不及待地想要攻克下一個難題。
骶骨也不簡單,由 5 塊骶椎融合而成,隱匿於脊柱末端。我對它功能認知模糊,又向師兄求助。師兄撓撓頭,打比方說:“骶骨就像船錨,把骨盆這‘艘船’穩住,它要是歪了,人體下半身的‘航行’準出問題,泌尿、生殖係統都得受牽連。” 這番話讓我瞬間抓住關鍵,對骶骨理解更進一層,內心滿是成就感:“又弄明白了一處,隻要一點點積累,我肯定能吃透這些知識。”
四肢骨學習同樣艱難,64 塊上肢骨與 62 塊下肢骨數量繁雜。看到股骨,那人體最長最強壯的管狀骨,我不禁咋舌。師兄曾講過運動員因高強度訓練致股骨應力性骨折的事,自那以後,學四肢骨知識時,這個案例就時刻警示我,不可懈怠。“每一個知識點都關乎患者的健康,我絕不能馬虎,不然以後怎麽治病救人。” 我暗自警醒,學習愈發認真專注。
運動力學知識猶如一團迷霧,肌肉力沿骨骼傳導的原理晦澀難懂。我不再獨自苦鑽,邀師兄們圍坐討論,你一言我一語,為弄明白原理爭得麵紅耳赤。我時而因想到新思路而興奮高唿,時而又因被反駁而陷入沉思:“難道我的想法真的不對?還是哪裏忽略了關鍵細節?” 雖吵鬧,卻也逐漸撥雲見日,偶爾還因見解不同爭得不可開交,尤其是探究膝關節髕骨作用時,差點把醫書翻爛。每一次思維的碰撞,都讓我離真相更近一步,也讓我越發癡迷於知識的探索。
健身知識的學習充滿故事。村裏有大爺跟風做深蹲跳,姿勢不對傷了膝蓋軟骨,疼得直哼哼。這事兒成了我學習的警鍾,每當看到合理負重訓練有益骨骼的內容,大爺痛苦模樣就浮現眼前,我滿心愧疚:“要是我能早懂這些,說不定還能提醒大爺,不至於讓他遭這份罪。” 這愧疚化為動力,時刻提醒我指導患者健身千萬不能馬虎。
至於武術基礎功底,雖暫未實操練功,光是理論學習,也讓我收獲頗豐。師傅說武術裏身形、發力與卸力配合,和正骨手法相通。我研讀時,常聯想若將武術發力融入正骨,該如何巧妙施力,既能複位骨頭,又減輕患者痛苦,想著想著,對正骨理解便深了幾分,內心憧憬不已:“要是真能把武術和正骨結合起來,肯定能幫患者少受很多苦,我得加把勁學!”
當開啟經絡知識的學習時,已值午後。我懷揣著滿心的期待與些許緊張,踱步至道觀後院的一處靜謐角落。那兒有一座古舊的小亭,歲月侵蝕,亭柱上的漆色斑駁陸離,卻也添了幾分古樸韻味。小亭四周,翠竹成林,修長的竹竿在微風中輕舞,竹葉沙沙作響,似在低聲訴說著古老的傳說。陽光如碎金,透過竹葉的縫隙篩落,在地麵繪就一幅幅靈動的光影畫。石桌上,幾本經絡古籍靜靜攤開,泛黃的紙頁在風中微微顫動,仿佛也在迫不及待地要吐露其中的奧秘。
我剛在石凳上坐穩,一隻彩蝶翩然而至,在古籍邊緣短暫停留,似是被這知識的氣息吸引,而後又振翅飛走。我深吸一口帶著竹香與泥土芬芳的空氣,緩緩翻開古籍,十四條主要經絡的神秘圖繪映入眼簾,縱橫交錯,仿若一張無形而隱秘的天網,籠罩著人體的奧秘。初次接觸,隻覺眼花繚亂,每條經絡上那些晦澀難懂的穴位名稱,更是像來自遙遠時空的神秘符號,讓人摸不著頭腦。“這要怎麽記啊,感覺比記骨頭還難。” 我忍不住向師兄訴苦,聲音在靜謐的小亭裏迴蕩,驚起了樹枝上幾隻休憩的雀兒,它們撲撲翅膀,又落迴更遠處的枝頭。
師兄笑著走來,腳步踏在落葉上,發出輕微的脆響。他在我對麵坐下,安慰我:“別慌,經絡雖複雜,但它可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高速公路’,弄懂了,正骨時才能更清楚哪裏不通暢。” 師兄的話仿佛帶著安定人心的力量,我定了定神,再次看向書頁。此時,微風漸起,吹得竹葉簌簌作響,像是為我加油鼓勁。
我從手太陰肺經開始琢磨,伸出手指,沿著手臂輕輕比劃。指尖觸碰到肌膚,帶著微微的涼意,我對照著書本,感受每個穴位的大致位置,嘴裏默念著穴位的名字。每念出一個穴位名,仿佛都能與這周遭的寧靜產生一絲奇妙的共鳴。陽光偶爾晃過眼眸,光影閃爍間,我仿若能看見肺氣化作絲絲縷縷的微光,沿著這條經絡,如潺潺溪流,從胸到手,滋養著沿途的髒腑與肌膚。每當記住一個穴位的功能與位置,心中便湧起一絲成就感:“又攻克一個小難關,離融會貫通又近了一步。”
學習足陽明胃經時,陽光稍稍偏移,暖意依舊。光斑灑落在書頁上,把那些關於脾胃的文字照得越發清晰。了解到它掌管著消化吸收,關聯著脾胃,猶如人體的 “後天之本”。我聯想到村裏那些脾胃不好的老人,總是食欲不振、身形消瘦,想必就是這條經絡出了問題。腦海中浮現出老人們虛弱的麵容,枯燥的知識瞬間鮮活起來,學習動力也愈發充足。我深知,經絡不通,氣血瘀滯,不僅會引發疼痛,還會連累髒腑功能,這與正骨術後患者的恢複息息相關。要是能在正骨時,順便疏通經絡,那患者定能好得更快。想著想著,我不自覺站起身來,在小亭裏緩緩踱步,腳下的石板帶著歲月的溫潤。
隨著對經絡知識的深入,我越發意識到它的精妙。它就像一張無形的大網,把人體各部分緊密相連,一處受損,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我時而踱步沉思,時而又坐下奮筆疾書,把經絡知識與之前學的骨骼知識結合,思考骨頭錯位時,會擠壓哪些周邊經絡,又該如何通過調整骨頭來恢複經絡暢通。每一次新的思考與領悟,都讓我在傳統醫學的知識海洋裏潛得更深,也讓我對未來治病救人的能力有了更高期待:“等我把這些都學會,定能為患者祛除病痛,還他們健康體魄。”
遠處道觀的鍾聲悠悠傳來,迴蕩在山林間,為這寧靜的午後添了幾分空靈。我合上書頁,望向遠處的山巒,層巒疊嶂,綠意盎然,仿佛也在默默守護著這份知識傳承。心中滿是感慨,又帶著對未知知識的渴望,我起身,帶著這份寧靜與收獲,向著下一段學習旅程走去。
骨骼還有不少神奇之處,像紅骨髓造血、儲存鈣元素。道長強調,不懂這些,就不明白患者恢複慢的緣由。我跑去醫館請教老郎中,聽他講貧血、缺鈣影響骨頭複位的病例,收獲滿滿,迴來又紮進書堆深挖,心裏想著:“多學一點,患者就多一分康複的希望,我不能放過任何細節。”
在傳統醫學裏,正骨意義非凡。人體骨骼筋肉是緊密聯動係統,骨頭錯位,如同精密鍾表進了沙子,運轉失常。“骨正筋直” 是關鍵,頸椎病、腰椎病多因骨頭錯位擠壓神經,致上肢麻、下肢疼。我每每想到那些飽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就心急如焚:“我得快點學會,早日幫他們解脫病痛,讓他們能重新過上正常生活。” 滿心期待學會正骨手法,幫患者解脫病痛。
學累了,我便踱步到正在籌備的正骨工作室,沿途風景如畫。繞過一片清幽的竹林,竹葉沙沙作響,似在私語。工作室位於道觀後院一處靜謐角落,獨門獨戶。推開門,淡雅的草藥香撲麵而來,屋子不大,布置得溫馨又專業。四周牆麵刷得素淨,幾扇窗戶保證采光充足,陽光傾灑,塵埃輕舞。屋子中央,一張嶄新的正骨床格外矚目,床麵鋪著柔軟藍布,床頭有可靈活調節的靠枕與支架,方便不同患者躺臥。床尾立著高大的實木櫃,櫃門分格,擺滿各類正骨器具,嶄新的推拿板、粗細有別的繃帶,還有溫潤的玉石滾輪,在光下泛著微光。
靠牆一側,掛著一幅幅精美的人體骨骼圖與經絡圖,色彩明麗又精準細致,經絡線條與骨骼輪廓,時刻提醒我肩負的重任。角落有張小書桌,堆滿古籍與筆記,有些紙張已泛黃,滿是歲月痕跡。桌旁是把藤編搖椅,我常坐在這兒,趁著間隙,迴顧知識,暢想未來在此妙手迴春的畫麵,心中滿是向往:“總有一天,我要在這裏治好一個個患者,讓他們帶著笑容離開。” 窗外是片靜謐小院,鋪著錯落有致的鵝卵石,中間一口古井,井沿爬滿青苔。偶爾有打水的小道童路過,水桶晃蕩,灑出幾點水星,與鳥鳴聲交織在一起,為這略顯枯燥的學習時光,添上幾分悠然愜意的底色。
這段日子,知識像調皮精靈,不時設障,但每攻克難題,都似點亮一盞燈。我一步一腳印朝著合格正骨醫者前行,每次領悟都是勳章,標記我的成長。我與工作室相伴,它承載夢想,見證努力,即便前路漫漫,我也無畏無懼,一心奔赴那光明未來。道觀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絲氣息,都融入我的學習曆程,成為我逐夢路上不可磨滅的背景,激勵我在正骨之路上篤定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