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朱高熾滿懷期待地向朱棣稟報了張嫣想要參與永樂大典編撰之事。朱棣和徐皇後聽聞後,陷入了沉思。
徐皇後率先開口說道:“哎,嫣兒她就夠累的了,就不要讓她參與了吧。畢竟後宮不得幹政呀,皇上。”
朱棣卻微微眯起眼睛,若有所思。片刻之後,他緩緩說道:“夫人,你這話就錯了。雖說她確實是一屆女流,但她幹出來的事,哪件不是比男人還要出色?”
徐皇後聽了,也仔細迴想起來,然後說道:“也是,嫣兒製作的東西非常多,尤其是青黴素和織布機,的確造福了好多百姓。”
朱棣點了點頭,接著說道:“那就讓太子妃試一試吧。”
朱高熾高興地連忙謝恩:“多謝爹娘。這兩天嫣兒也閑著,她管理的那些事宜,都有小吳公公、李嬤嬤和其他那些殘疾的師傅為她打理,她也不必那麽累。”
朱棣想著,也認同地點了點頭。
於是朱高熾興衝衝地去了張嫣的宮裏,將這一好消息告訴了張嫣。張嫣聽聞,高興得手舞足蹈,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第二天,朱高熾帶著張嫣前往編撰永樂大典的地方。還未走近,便能聽到裏麵傳來的陣陣嘈雜聲,那是眾人忙碌的聲音。
踏入大門,隻見裏麵人頭攢動,好幾百人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埋頭苦幹,或奮筆疾書,或查閱典籍,或低聲討論。他們看見太子爺和太子妃來了,紛紛停下手中的活計,一一上前請安。
朱高熾隨和地說道:“都免禮吧,不要請安了,大家繼續忙手中的活。”
張嫣好奇地四處張望著,朱高熾指了指旁邊的兩位大人,介紹道:“太子妃,這兩位,這位是謝大人,這位是姚大人。”
張嫣驚喜地將目光投向那兩位大人。隻見解縉謝大人,麵容清瘦,雙目炯炯有神,透著睿智與堅毅。他身著一襲深色的官服,腰間束著玉帶,整個人顯得儒雅而端莊。那細長的眉毛下,一雙眼睛仿佛能洞悉世間的一切學問,高挺的鼻梁更增添了他的幾分英氣。下巴上那一縷胡須,隨著他說話微微顫動,更顯其學者風範。
而姚廣孝姚大人,則是另一番模樣。他身材高大,卻略顯清瘦,眼神深邃而內斂,仿佛藏著無盡的智慧與謀略。他的額頭寬闊,上麵刻著幾道歲月的皺紋,那是他思考世事的見證。光頭之上,幾縷稀疏的白發,卻絲毫沒有減弱他的威嚴。他的臉龐輪廓分明,嘴角總是掛著一抹若有若無的微笑,讓人難以捉摸他心中所想。
張嫣恭敬地向兩位大人行禮,兩位大人也連忙還禮。
這裏編撰永樂大典的部門被稱為“文淵閣編纂處”,是一處匯聚了眾多學者和能臣的地方。房間內堆滿了如山的書籍和文獻,牆壁上掛滿了各種圖表和字畫。
張嫣感慨地說道:“能來到此處,參與如此偉大的事業,實乃妾身之榮幸。”
解縉微笑著說道:“太子妃過謙了,您的才華和智慧,我們早有耳聞,相信您定能為永樂大典的編撰貢獻獨特的力量。”
姚廣孝也點頭說道:“正是,太子妃能參與進來,是我等之幸。”
朱高熾看著眾人和諧的場景,滿意地說道:“那大家便齊心協力,共同完成這一偉大的著作。”
徐皇後率先開口說道:“哎,嫣兒她就夠累的了,就不要讓她參與了吧。畢竟後宮不得幹政呀,皇上。”
朱棣卻微微眯起眼睛,若有所思。片刻之後,他緩緩說道:“夫人,你這話就錯了。雖說她確實是一屆女流,但她幹出來的事,哪件不是比男人還要出色?”
徐皇後聽了,也仔細迴想起來,然後說道:“也是,嫣兒製作的東西非常多,尤其是青黴素和織布機,的確造福了好多百姓。”
朱棣點了點頭,接著說道:“那就讓太子妃試一試吧。”
朱高熾高興地連忙謝恩:“多謝爹娘。這兩天嫣兒也閑著,她管理的那些事宜,都有小吳公公、李嬤嬤和其他那些殘疾的師傅為她打理,她也不必那麽累。”
朱棣想著,也認同地點了點頭。
於是朱高熾興衝衝地去了張嫣的宮裏,將這一好消息告訴了張嫣。張嫣聽聞,高興得手舞足蹈,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第二天,朱高熾帶著張嫣前往編撰永樂大典的地方。還未走近,便能聽到裏麵傳來的陣陣嘈雜聲,那是眾人忙碌的聲音。
踏入大門,隻見裏麵人頭攢動,好幾百人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埋頭苦幹,或奮筆疾書,或查閱典籍,或低聲討論。他們看見太子爺和太子妃來了,紛紛停下手中的活計,一一上前請安。
朱高熾隨和地說道:“都免禮吧,不要請安了,大家繼續忙手中的活。”
張嫣好奇地四處張望著,朱高熾指了指旁邊的兩位大人,介紹道:“太子妃,這兩位,這位是謝大人,這位是姚大人。”
張嫣驚喜地將目光投向那兩位大人。隻見解縉謝大人,麵容清瘦,雙目炯炯有神,透著睿智與堅毅。他身著一襲深色的官服,腰間束著玉帶,整個人顯得儒雅而端莊。那細長的眉毛下,一雙眼睛仿佛能洞悉世間的一切學問,高挺的鼻梁更增添了他的幾分英氣。下巴上那一縷胡須,隨著他說話微微顫動,更顯其學者風範。
而姚廣孝姚大人,則是另一番模樣。他身材高大,卻略顯清瘦,眼神深邃而內斂,仿佛藏著無盡的智慧與謀略。他的額頭寬闊,上麵刻著幾道歲月的皺紋,那是他思考世事的見證。光頭之上,幾縷稀疏的白發,卻絲毫沒有減弱他的威嚴。他的臉龐輪廓分明,嘴角總是掛著一抹若有若無的微笑,讓人難以捉摸他心中所想。
張嫣恭敬地向兩位大人行禮,兩位大人也連忙還禮。
這裏編撰永樂大典的部門被稱為“文淵閣編纂處”,是一處匯聚了眾多學者和能臣的地方。房間內堆滿了如山的書籍和文獻,牆壁上掛滿了各種圖表和字畫。
張嫣感慨地說道:“能來到此處,參與如此偉大的事業,實乃妾身之榮幸。”
解縉微笑著說道:“太子妃過謙了,您的才華和智慧,我們早有耳聞,相信您定能為永樂大典的編撰貢獻獨特的力量。”
姚廣孝也點頭說道:“正是,太子妃能參與進來,是我等之幸。”
朱高熾看著眾人和諧的場景,滿意地說道:“那大家便齊心協力,共同完成這一偉大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