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第二天,朱高熾和張嫣分頭行動。朱高熾上完早朝後,直奔朱棣的宮中,同時叫上了漢王和趙王,聲稱有事相商。
張嫣則前往徐皇後的宮中。她神色嚴肅地將昨晚從鴻臚寺收來的那些紙張呈給徐皇後,徐皇後接過仔細翻看,疑惑地問道:“嫣兒呀,這些是什麽呀?瞧這上麵畫的像是織布機,還有其他作坊的圖紙,可這些歪歪扭扭的字我卻是不識。”
張嫣深吸一口氣,說道:“皇後娘娘,這些都是西方傳教士偷偷記錄的東西。他們以傳教之名,在宮中各處窺探,將我們的技藝和機密都記錄下來,妄圖盜走。”
徐皇後聽了,心頭一驚,臉色瞬間變得凝重起來:“竟有此事?這可如何是好?”
另一邊,朱高熾在朱棣宮中,也拿出一遝從鴻臚寺收上來的東西遞給朱棣。朱棣看後,同樣大為吃驚,雙目圓睜,怒喝道:“竟有這等事!”
然而,漢王卻不以為意,撇撇嘴說道:“大哥,你這也太大驚小怪了,不過是些番邦小國的傳教士,能翻出什麽大浪來?你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了。”
趙王也在一旁附和道:“就是啊,大哥,他們懂什麽呀,說不定隻是好奇記錄著玩兒罷了。”
朱棣聽了,怒目而視,猛拍桌子吼道:“你們兩個糊塗東西!此事關乎我大明的機密和安危,豈能如此輕視!”
漢王和趙王被朱棣的怒喝嚇得一哆嗦,但仍嘴硬道:“父皇,我們也不是不重視,隻是覺得大哥有些過於緊張了。”
此時,在徐皇後宮中,張嫣繼續說道:“皇後娘娘,這些傳教士居心叵測,絕不能掉以輕心。他們在宮中肆無忌憚地收集信息,若不加以製止,後果不堪設想。”
徐皇後眉頭緊皺,說道:“嫣兒,你說的有理,必須要嚴查此事。”
於是,徐皇後下令讓宮裏麵的侍衛對進出的傳教士進行嚴格搜查。這一查,果然在傳教士身上又查出了一遝抄寫的東西,內容五花八門,從機械製造到音樂樂譜,應有盡有。
徐皇後看到這些,氣得渾身發抖,怒聲道:“這些賊子,竟敢如此大膽!”
可趙王和漢王依舊不信,漢王說道:“這也許隻是巧合,說不定是他們自己的筆跡呢。”
趙王也說:“是啊,母後,也許沒那麽嚴重。”
徐皇後怒指著他們說道:“你們兩個糊塗蟲,到現在還不明白事情的嚴重性!若真讓這些傳教士得逞,我大明的根基都要被動搖!”
漢王和趙王這才低下頭,不敢再吭聲。
整個宮廷因為此事陷入了緊張和憤怒之中,而如何處置這些傳教士以及加強防範,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於是第二天早朝,朱棣高坐龍椅,神色嚴肅。朱高熾、漢王、趙王分立兩側,氣氛凝重。
朱棣將那些從傳教士處收繳而來的畫有圖紙的紙張,命太監分發給朝堂上的各位大臣。大臣們接過紙張,紛紛低頭查看,一時間朝堂上響起一陣輕微的紙張翻動聲。
率先看完的一位老臣,氣得吹胡子瞪眼,雙手顫抖著舉起手中的圖紙,大聲說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啊!這些傳教士狼子野心,竟妄圖竊取我大明的機密,必須嚴懲不貸!”他的聲音因憤怒而顯得有些嘶啞,花白的胡子也隨著話語微微抖動。
另一位大臣也緊接著附和道:“陛下,臣附議!這些傳教士在我大明宮廷中明目張膽地記錄這些機密,若不加以重處,日後恐生大禍。”
然而,也有一些大臣不以為然,一位身穿華麗朝服的大臣上前一步,微微躬身說道:“陛下,臣以為不可如此輕率地下結論。這些傳教士或許隻是出於對我大明技藝的好奇與欣賞,未必有竊取之心。況且,若因此而嚴懲他們,恐會影響我大明與他國的邦交。”
他話音剛落,立刻有一位武將站了出來,怒目圓睜,大聲反駁道:“荒謬!他們的行為如此明顯,你卻還在為他們開脫。若不加以製止,日後我大明的軍事機密、先進技藝都被他國學了去,我們還有何優勢可言?”
又有一位文臣慢條斯理地說道:“諸位稍安勿躁。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不能僅憑這些圖紙就斷定傳教士有不軌之心。也許是我們誤會了他們,若貿然處罰,難免會落下個心胸狹隘之名。”
這時,一位年輕氣盛的大臣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指著那位文臣說道:“你這是何意?難道要等到他們將我大明的機密全部偷走,我們才來後悔嗎?”
朝堂上的爭論越來越激烈,大臣們分成了兩派,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支持嚴懲傳教士的大臣們情緒激昂,紛紛列舉種種可能的危害,聲音響徹朝堂:“陛下,這些傳教士在宮中自由出入,對我們的情況了如指掌。若被他們的國家所利用,兵臨城下之時,悔之晚矣!”
而反對嚴懲的大臣們則試圖以各種理由說服眾人:“陛下,我大明乃禮儀之邦,應以寬容大度示人。也許可以先與傳教士溝通,了解他們的真實意圖,再做定奪。”
整個朝堂陷入了一片混亂,爭吵聲、辯論聲交織在一起,朱高熾見狀,上前一步說道:“諸位大人,且聽我一言。此事關係到我大明的根本利議,不可掉以輕心。但也需謹慎處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漢王在一旁冷笑一聲:“大哥,你這話說了等於沒說。到底該如何處置,總得有個明確的主意。”
趙王也跟著說道:“就是,不能這麽一直爭論下去,總得有個決斷。”
朱棣坐在龍椅上,臉色愈發陰沉,他猛拍龍椅,大聲喝道:“都給朕閉嘴!”
朝堂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都低下頭,不敢再出聲。朱棣目光威嚴地掃過眾人,說道:“此事朕自會定奪,你們在此吵吵嚷嚷,成何體統!”
大臣們噤若寒蟬,大氣都不敢出。朱棣沉思片刻,說道:“先將那些傳教士關押起來,嚴加審訊,務必查清他們的真實目的。此事交由刑部辦理,不得有誤!”
眾臣齊聲應道:“遵旨!”
這場激烈的朝堂爭論方才暫時平息,但眾人心中都明白,此事遠遠沒有結束,而大明對於此類隱患的警惕也將更加提高。
張嫣則前往徐皇後的宮中。她神色嚴肅地將昨晚從鴻臚寺收來的那些紙張呈給徐皇後,徐皇後接過仔細翻看,疑惑地問道:“嫣兒呀,這些是什麽呀?瞧這上麵畫的像是織布機,還有其他作坊的圖紙,可這些歪歪扭扭的字我卻是不識。”
張嫣深吸一口氣,說道:“皇後娘娘,這些都是西方傳教士偷偷記錄的東西。他們以傳教之名,在宮中各處窺探,將我們的技藝和機密都記錄下來,妄圖盜走。”
徐皇後聽了,心頭一驚,臉色瞬間變得凝重起來:“竟有此事?這可如何是好?”
另一邊,朱高熾在朱棣宮中,也拿出一遝從鴻臚寺收上來的東西遞給朱棣。朱棣看後,同樣大為吃驚,雙目圓睜,怒喝道:“竟有這等事!”
然而,漢王卻不以為意,撇撇嘴說道:“大哥,你這也太大驚小怪了,不過是些番邦小國的傳教士,能翻出什麽大浪來?你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了。”
趙王也在一旁附和道:“就是啊,大哥,他們懂什麽呀,說不定隻是好奇記錄著玩兒罷了。”
朱棣聽了,怒目而視,猛拍桌子吼道:“你們兩個糊塗東西!此事關乎我大明的機密和安危,豈能如此輕視!”
漢王和趙王被朱棣的怒喝嚇得一哆嗦,但仍嘴硬道:“父皇,我們也不是不重視,隻是覺得大哥有些過於緊張了。”
此時,在徐皇後宮中,張嫣繼續說道:“皇後娘娘,這些傳教士居心叵測,絕不能掉以輕心。他們在宮中肆無忌憚地收集信息,若不加以製止,後果不堪設想。”
徐皇後眉頭緊皺,說道:“嫣兒,你說的有理,必須要嚴查此事。”
於是,徐皇後下令讓宮裏麵的侍衛對進出的傳教士進行嚴格搜查。這一查,果然在傳教士身上又查出了一遝抄寫的東西,內容五花八門,從機械製造到音樂樂譜,應有盡有。
徐皇後看到這些,氣得渾身發抖,怒聲道:“這些賊子,竟敢如此大膽!”
可趙王和漢王依舊不信,漢王說道:“這也許隻是巧合,說不定是他們自己的筆跡呢。”
趙王也說:“是啊,母後,也許沒那麽嚴重。”
徐皇後怒指著他們說道:“你們兩個糊塗蟲,到現在還不明白事情的嚴重性!若真讓這些傳教士得逞,我大明的根基都要被動搖!”
漢王和趙王這才低下頭,不敢再吭聲。
整個宮廷因為此事陷入了緊張和憤怒之中,而如何處置這些傳教士以及加強防範,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於是第二天早朝,朱棣高坐龍椅,神色嚴肅。朱高熾、漢王、趙王分立兩側,氣氛凝重。
朱棣將那些從傳教士處收繳而來的畫有圖紙的紙張,命太監分發給朝堂上的各位大臣。大臣們接過紙張,紛紛低頭查看,一時間朝堂上響起一陣輕微的紙張翻動聲。
率先看完的一位老臣,氣得吹胡子瞪眼,雙手顫抖著舉起手中的圖紙,大聲說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啊!這些傳教士狼子野心,竟妄圖竊取我大明的機密,必須嚴懲不貸!”他的聲音因憤怒而顯得有些嘶啞,花白的胡子也隨著話語微微抖動。
另一位大臣也緊接著附和道:“陛下,臣附議!這些傳教士在我大明宮廷中明目張膽地記錄這些機密,若不加以重處,日後恐生大禍。”
然而,也有一些大臣不以為然,一位身穿華麗朝服的大臣上前一步,微微躬身說道:“陛下,臣以為不可如此輕率地下結論。這些傳教士或許隻是出於對我大明技藝的好奇與欣賞,未必有竊取之心。況且,若因此而嚴懲他們,恐會影響我大明與他國的邦交。”
他話音剛落,立刻有一位武將站了出來,怒目圓睜,大聲反駁道:“荒謬!他們的行為如此明顯,你卻還在為他們開脫。若不加以製止,日後我大明的軍事機密、先進技藝都被他國學了去,我們還有何優勢可言?”
又有一位文臣慢條斯理地說道:“諸位稍安勿躁。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不能僅憑這些圖紙就斷定傳教士有不軌之心。也許是我們誤會了他們,若貿然處罰,難免會落下個心胸狹隘之名。”
這時,一位年輕氣盛的大臣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指著那位文臣說道:“你這是何意?難道要等到他們將我大明的機密全部偷走,我們才來後悔嗎?”
朝堂上的爭論越來越激烈,大臣們分成了兩派,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支持嚴懲傳教士的大臣們情緒激昂,紛紛列舉種種可能的危害,聲音響徹朝堂:“陛下,這些傳教士在宮中自由出入,對我們的情況了如指掌。若被他們的國家所利用,兵臨城下之時,悔之晚矣!”
而反對嚴懲的大臣們則試圖以各種理由說服眾人:“陛下,我大明乃禮儀之邦,應以寬容大度示人。也許可以先與傳教士溝通,了解他們的真實意圖,再做定奪。”
整個朝堂陷入了一片混亂,爭吵聲、辯論聲交織在一起,朱高熾見狀,上前一步說道:“諸位大人,且聽我一言。此事關係到我大明的根本利議,不可掉以輕心。但也需謹慎處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漢王在一旁冷笑一聲:“大哥,你這話說了等於沒說。到底該如何處置,總得有個明確的主意。”
趙王也跟著說道:“就是,不能這麽一直爭論下去,總得有個決斷。”
朱棣坐在龍椅上,臉色愈發陰沉,他猛拍龍椅,大聲喝道:“都給朕閉嘴!”
朝堂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都低下頭,不敢再出聲。朱棣目光威嚴地掃過眾人,說道:“此事朕自會定奪,你們在此吵吵嚷嚷,成何體統!”
大臣們噤若寒蟬,大氣都不敢出。朱棣沉思片刻,說道:“先將那些傳教士關押起來,嚴加審訊,務必查清他們的真實目的。此事交由刑部辦理,不得有誤!”
眾臣齊聲應道:“遵旨!”
這場激烈的朝堂爭論方才暫時平息,但眾人心中都明白,此事遠遠沒有結束,而大明對於此類隱患的警惕也將更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