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留城裏安靜了一段時日,韋小寶和劉協也已經打定了主意,返迴洛陽之後,有一群漢室舊臣陪著,肯定比孤零零待在陳留要安全多了,韋小寶也就有機會去壽春探聽玉璽的下落。


    可是韋小寶和劉協盼了好久,也沒等到曹操的動靜,直到傳來呂布逃到徐州的消息。


    曹操召謀士武將議事,韋小寶這才知道,原來曹操陣營裏對於是否護駕迴京這件事情,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曹操說道:“呂布逃去了徐州投奔劉備,麾下張遼、高順等人也都聚攏,陳宮也和他會合,現在正是攻打徐州、擒拿呂布的最好時機,諸位認為如何?”


    韋小寶心想:“這個老小子心裏隻想著占地盤,劉協的事情提都不提。”


    荀彧說道:“不可!”


    曹操臉色微變,問道:“文若前日建議我深根固本以製天下,今日兗州平定,為何不可攻打徐州?”


    荀彧說道:“徐州城裏劉備、呂布以及陶謙丹陽舊部三方勢力糾纏,早晚都會發生內鬥。如果我們先去攻打徐州,反而會讓他們團結一致抵抗。而且,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護送天子迴京。”


    曹操起身踱步,沉思了半天,說道:“這件事情我也考慮了很久。我入仕以來,也曾想著報效朝廷,奈何宦官弄權,黨錮紛爭,我空有報國之心卻是有心無力。董卓專權之時,我受王司徒所托行刺董賊,事情敗露之後逃離洛陽。我心有不甘,北上聯絡本初,共舉義旗討伐董卓,可惜各路諸侯心懷鬼胎,終致討賊大事半途而止。兗州立身之後,我方明白一個道理,亂世之中欲成大事者,唯有兵將二字。如今我有兗州之根本,望徐州而不取,轉而奉天子還京,豈不是自毀前功?”


    韋小寶在心裏同意:“曹操說的也對,好不容易贏了點錢,誰願意雙手送給別人。”


    荀彧說道:“如今各方諸侯割據,袁紹占據冀州,其子袁譚管製青州,公孫瓚得幽州,遼東還有公孫度。中土之中,主公有兗州,劉表有荊州,劉備呂布占據徐州,袁術割據淮南。江水以南還有揚州刺史劉繇、交州刺史士燮、會稽太守王朗,西北有馬騰、西南有劉焉。如此局麵,單靠兵多將廣豈能製衡?恐怕單單漢中張魯、宛城張繡、黑山軍張燕這三人,也有讓各方諸侯不得安寧的能力。”


    韋小寶聽完荀彧的話,不禁在心裏感慨:“原來漢朝完蛋之前,天下已經這麽亂了?大清隻有三個藩王就已經讓小玄子頭疼了,如此這麽看,劉協這個皇帝早已經是空架子了。”


    曹操低頭沉思不語。


    荀彧接著說道:“當年高祖東伐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主公在兗州也是舉義兵旗幟,雖然艱難,可是無時無刻不是心在王室。我等投靠主公也是奔著您匡扶天下的誌向。”


    韋小寶心裏大笑:“劉希最後就是被曹操兒子搶了皇帝寶座,你竟然說曹操心在王室?不過也有可能,畢竟曹操不是我,不知道以後發生的事情,說不定他現在還沒有篡權的想法。吳三桂投降大清的時候也沒想著造反,都怪當年的攝政王爺和老皇帝給他封了個雲南王,結果兵強馬壯了,現在才敢造反的。”


    荀彧又說道:“如今袁紹猶豫不決,袁術心懷不軌,呂布劉備無能為力,此時正是主公奉天子迴京的最佳時機。這不僅是百姓所望,更能製令諸侯,成就主公千古賢臣美名。”


    韋小寶憋不住笑出聲,心裏還在罵道:“這荀彧看起來聰明,原來是個大糊塗蛋,一點也沒看出來曹操的野心。等他知道曹操想造反的時候,估計腸子都能悔青了。”


    人心難測,世事無常,此時的荀彧又怎會知道他一手成就了曹魏的權勢,這權勢最終卻毀了他。


    曹操聽到韋小寶笑,問道:“先生神機妙算,能否告訴我等該如何抉擇?”


    韋小寶心想:“你本來就該送劉協迴京,然後再帶著劉協去許昌,要不是我一心想著去壽春,這件事你早就該辦了。隻不過這件事現在荀彧已經給你講得很清楚了,我要是再多話,那豈不是成了我勸你幹這件事了?那最後漢朝滅亡的罪名,是不是得算在我頭上?”


    韋小寶搖搖頭,說道:“荀彧說的很有道理,我沒什麽意見。”


    曹操本想讓韋小寶給自己一顆定心丸,聽他這麽說,又開始沉思猶豫。


    郭嘉說道:“主公難道要等著袁紹先出手嗎?世人都知道主公推舉袁紹為盟主,難道主公甘心一生都以袁紹馬首是瞻?”


    韋小寶心想:“還是郭嘉這句話管用,荀彧說了半天不如這一句話!曹操這老小子現在就算沒想著造反,也絕對有了要當大哥的想法。鄭克爽那個小白臉聽說我師父當了殺龜大會的軍師,都心裏不服氣,更何況曹操的性格怎麽會讓袁紹一直騎在自己頭上。”


    果然,還在猶豫的曹操聽到郭嘉的話,終於堅定了心中的選擇,說道:“陶謙與我殺父之仇可忍,呂布與我奪城之恨亦可忍!明日護駕迴京!”


    韋小寶心想:“難怪這老小子成大事呢,聽人勸吃飽飯。”


    翌日,曹操派遣使者去給洛陽駐軍的楊奉送了書信,又為劉協準備了天子車架,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往洛陽而去。


    韋小寶擔心曹操知道真相,一路上不敢接近劉協,和雙兒三女跟在後方。


    劉協到了洛陽就暫時住在當年十常侍之一趙忠的家裏,一個多月的時間裏,韋小寶都沒見到他。


    曹操覺得洛陽距離冀州太近,擔心袁紹想明白之後發兵來搶天子,就以洛陽皇宮損毀嚴重,修複所需耗資過大為由,決定遷都許昌。


    盡管朝中有人反對,甚至荀彧等親信下屬也不支持,最終還是沒能阻止遷都。


    前往許昌的路上,郭嘉問韋小寶:“先生,將軍此舉是否會有不好的結果?”


    韋小寶心想:“你們改口倒是挺快的,知道再稱唿曹操主公不合適了,畢竟現在看起來是劉協最大了。可惜張角這個倒黴老頭,當年造反是被自己兩個弟弟忽悠,現在又成了曹操演戲的皮影娃娃。”


    郭嘉見韋小寶沒迴答,又催促道:“先生?”


    韋小寶說道:“哦,我看挺好的。”


    畢竟許昌距離壽春更近,以後打聽玉璽的事情更方便,何況韋小寶也在茶館裏聽過曹操遷都的故事。


    郭嘉卻歎了一口氣,說道:“當初奉天子一事已經有了分歧,如今遷都一事再生是非。學生擔心將軍大事未成,軍中也如冀州、徐州那般分了派係。”


    韋小寶突然一愣,心想:“看來哪個朝代都一樣,小玄子手下也有讚成削藩和反對削藩的兩派,反清複明還分唐王、桂王。原來不管是當皇上也好,當諸侯也好甚至是造反,手下的人都會有不同想法。看來想成大事,還真他爺爺的不容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韋小寶玩轉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蓬萊貝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蓬萊貝二並收藏韋小寶玩轉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