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迴 寺廟功德箱含冤 小和尚離奇失蹤上
青史謎蹤:華夏千古奇案集 作者:清風逸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古寺風雲起
大唐天寶年間,長安城郊,有一座名為普濟寺的古刹。
寺廟紅牆黛瓦,飛簷鬥拱間盡顯古樸韻味,彰顯著大唐工匠的精湛技藝。
寺內古木參天,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灑下,形成一片片金色光斑。
每日,嫋嫋香煙從大雄寶殿升騰而起,虔誠的信徒們絡繹不絕,在佛像前叩拜祈福,梵音誦經聲交織,仿若塵世之外的淨土。
普濟寺承載著無數人的信仰與祈願,在這繁華的大唐盛世,成為一片心靈的棲息地。
然而,這片祥和被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
寺中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小和尚了塵失蹤了。
他平日裏負責打掃庭院、照料香客,臉上總是掛著純真的笑容,深受眾人喜愛。
發現他失蹤的是與他一同修行的小和尚了悟。
清晨上早課,了悟發現了塵的床鋪空空如也,被子整整齊齊疊放著,可了塵卻不見蹤影。
寺廟主持玄慈方丈得知此事後,眉頭緊鎖,神色憂慮。
他立刻召集寺中僧眾,四處尋找,可尋遍了寺廟的每一個角落,都不見了塵的蹤跡。
負責調查此案的捕頭周正,接到報案後迅速趕到普濟寺。
在唐朝完善的官僚和治安體係下,捕頭肩負維護一方治安的重任,周正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身形魁梧,眼神犀利,經驗豐富,在長安城中素有“神捕”之名。
他走進寺廟,濃厚的香火味撲麵而來,僧人們神色慌張,香客們也在一旁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周正首先找到玄慈方丈,雙手合十行禮後,問道:“方丈,了塵小和尚平日為人如何?最近可有異常行為?”
玄慈方丈長歎一聲,緩緩說道:“了塵這孩子生性純良,一心向佛,在寺中修行刻苦,從未有過異常。隻是……”
方丈微微皺眉,似乎在猶豫是否該說。
周正追問道:“隻是什麽?方丈但說無妨。”
方丈猶豫片刻後說道:“近日,寺廟功德箱的捐款記錄有些奇怪。往常每日的捐款數額較為穩定,可最近幾日,數額波動極大,有時甚至出現負數,像是有人從中取走了大量錢財。”
周正心中一動,難道這小和尚的失蹤與功德箱的財務問題有關?
他決定先查看功德箱和捐款記錄。
在存放功德箱的偏殿,周正仔細檢查了功德箱,發現鎖有被撬動的痕跡。
他又翻開捐款記錄賬本,發現確實如方丈所說,近幾日的記錄十分混亂。
這時,一個前來上香的香客王婆走上前,神色緊張地說道:“官爺,我前幾日來上香時,看到了塵小和尚和一個陌生的施主在功德箱旁爭吵,那施主看起來很是兇悍。”
周正忙問:“您可看清那施主的模樣?”
王婆迴憶道:“那人身材高大,滿臉絡腮胡,穿著一身黑色勁裝,看著不像是普通香客。”
周正繼續調查,在了塵的禪房裏,他發現了一串斷了線的佛珠,珠子散落一地。
這串佛珠是了塵的師父圓寂前贈予他的,平日裏他視若珍寶,如今卻散落在此,周正隱隱覺得這佛珠與他的失蹤關係密切。
周正猜測,若了塵發現功德箱被人動了手腳,與那陌生施主發生衝突,這是否就是他失蹤的原因?
可這背後究竟是單純的寺廟財務糾紛,還是與了塵個人修行途中的遭遇有關?
為了查明真相,周正決定從香客入手,他在寺廟中四處打聽,尋找見過那陌生施主的人。
終於,又有一位香客提供線索,說曾看到那陌生施主與一個寺中的僧人在偏僻處密談。
周正將懷疑的目光投向了寺中的僧人,他對每一位僧人進行詢問,觀察他們的神色舉止。
其中一個叫慧明的僧人,在被詢問時眼神閃躲,說話吞吞吐吐。
周正心中懷疑,厲聲問道:“慧明,你對了塵的失蹤是否知曉些什麽?為何你如此慌張?”
慧明臉色慘白,撲通一聲跪地,顫抖著說:“官爺,我……我隻是一時糊塗。那個陌生施主找到我,說隻要我幫他從功德箱取錢,就給我一大筆銀子。我鬼迷心竅,就答應了。可我真的不知道了塵小和尚去了哪裏,我隻是看到他和那施主爭吵,之後就沒再見過他。”
周正皺著眉頭,繼續追問:“那施主究竟是誰?他為何要偷功德箱的錢?”
慧明搖了搖頭:“我……我真的不知道他的身份,他每次都是夜裏來找我,給我銀子,我也不敢多問。”
線索在此處似乎斷了,周正陷入了沉思。
他重新梳理所有線索,突然想到,了塵一直潛心修行,會不會是他發現了寺廟中某些與修行理念相悖的事情,才導致了這一係列變故?
就在周正陷入僵局時,寺廟後廚的一個小沙彌匆匆跑來,說在後院的一口枯井旁發現了一些奇怪的腳印和了塵的僧袍碎片。
周正立刻趕到枯井旁,仔細查看。
井口周圍的泥土上確實有一些雜亂的腳印,看起來像是有人在此處發生過激烈的爭鬥。
他命人下井查看,可井中空空如也,並沒有發現了塵的蹤跡。
然而,周正並沒有放棄,他順著腳印的方向繼續尋找。
腳印一直延伸到寺廟的後牆,似乎有人從這裏翻牆而出。
周正翻過牆,發現牆外是一條狹窄的小路,路邊的草叢有被踩踏的痕跡。
他沿著小路追蹤,終於在一個廢棄的茅屋前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
茅屋的門半掩著,周正小心翼翼地走進屋內,發現屋內有一些簡單的生活用品,還有一張字條,上麵寫著:“若想找迴小和尚,準備一千兩銀子,明日午時送到城西破廟。”
大唐天寶年間,長安城郊,有一座名為普濟寺的古刹。
寺廟紅牆黛瓦,飛簷鬥拱間盡顯古樸韻味,彰顯著大唐工匠的精湛技藝。
寺內古木參天,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灑下,形成一片片金色光斑。
每日,嫋嫋香煙從大雄寶殿升騰而起,虔誠的信徒們絡繹不絕,在佛像前叩拜祈福,梵音誦經聲交織,仿若塵世之外的淨土。
普濟寺承載著無數人的信仰與祈願,在這繁華的大唐盛世,成為一片心靈的棲息地。
然而,這片祥和被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
寺中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小和尚了塵失蹤了。
他平日裏負責打掃庭院、照料香客,臉上總是掛著純真的笑容,深受眾人喜愛。
發現他失蹤的是與他一同修行的小和尚了悟。
清晨上早課,了悟發現了塵的床鋪空空如也,被子整整齊齊疊放著,可了塵卻不見蹤影。
寺廟主持玄慈方丈得知此事後,眉頭緊鎖,神色憂慮。
他立刻召集寺中僧眾,四處尋找,可尋遍了寺廟的每一個角落,都不見了塵的蹤跡。
負責調查此案的捕頭周正,接到報案後迅速趕到普濟寺。
在唐朝完善的官僚和治安體係下,捕頭肩負維護一方治安的重任,周正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身形魁梧,眼神犀利,經驗豐富,在長安城中素有“神捕”之名。
他走進寺廟,濃厚的香火味撲麵而來,僧人們神色慌張,香客們也在一旁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周正首先找到玄慈方丈,雙手合十行禮後,問道:“方丈,了塵小和尚平日為人如何?最近可有異常行為?”
玄慈方丈長歎一聲,緩緩說道:“了塵這孩子生性純良,一心向佛,在寺中修行刻苦,從未有過異常。隻是……”
方丈微微皺眉,似乎在猶豫是否該說。
周正追問道:“隻是什麽?方丈但說無妨。”
方丈猶豫片刻後說道:“近日,寺廟功德箱的捐款記錄有些奇怪。往常每日的捐款數額較為穩定,可最近幾日,數額波動極大,有時甚至出現負數,像是有人從中取走了大量錢財。”
周正心中一動,難道這小和尚的失蹤與功德箱的財務問題有關?
他決定先查看功德箱和捐款記錄。
在存放功德箱的偏殿,周正仔細檢查了功德箱,發現鎖有被撬動的痕跡。
他又翻開捐款記錄賬本,發現確實如方丈所說,近幾日的記錄十分混亂。
這時,一個前來上香的香客王婆走上前,神色緊張地說道:“官爺,我前幾日來上香時,看到了塵小和尚和一個陌生的施主在功德箱旁爭吵,那施主看起來很是兇悍。”
周正忙問:“您可看清那施主的模樣?”
王婆迴憶道:“那人身材高大,滿臉絡腮胡,穿著一身黑色勁裝,看著不像是普通香客。”
周正繼續調查,在了塵的禪房裏,他發現了一串斷了線的佛珠,珠子散落一地。
這串佛珠是了塵的師父圓寂前贈予他的,平日裏他視若珍寶,如今卻散落在此,周正隱隱覺得這佛珠與他的失蹤關係密切。
周正猜測,若了塵發現功德箱被人動了手腳,與那陌生施主發生衝突,這是否就是他失蹤的原因?
可這背後究竟是單純的寺廟財務糾紛,還是與了塵個人修行途中的遭遇有關?
為了查明真相,周正決定從香客入手,他在寺廟中四處打聽,尋找見過那陌生施主的人。
終於,又有一位香客提供線索,說曾看到那陌生施主與一個寺中的僧人在偏僻處密談。
周正將懷疑的目光投向了寺中的僧人,他對每一位僧人進行詢問,觀察他們的神色舉止。
其中一個叫慧明的僧人,在被詢問時眼神閃躲,說話吞吞吐吐。
周正心中懷疑,厲聲問道:“慧明,你對了塵的失蹤是否知曉些什麽?為何你如此慌張?”
慧明臉色慘白,撲通一聲跪地,顫抖著說:“官爺,我……我隻是一時糊塗。那個陌生施主找到我,說隻要我幫他從功德箱取錢,就給我一大筆銀子。我鬼迷心竅,就答應了。可我真的不知道了塵小和尚去了哪裏,我隻是看到他和那施主爭吵,之後就沒再見過他。”
周正皺著眉頭,繼續追問:“那施主究竟是誰?他為何要偷功德箱的錢?”
慧明搖了搖頭:“我……我真的不知道他的身份,他每次都是夜裏來找我,給我銀子,我也不敢多問。”
線索在此處似乎斷了,周正陷入了沉思。
他重新梳理所有線索,突然想到,了塵一直潛心修行,會不會是他發現了寺廟中某些與修行理念相悖的事情,才導致了這一係列變故?
就在周正陷入僵局時,寺廟後廚的一個小沙彌匆匆跑來,說在後院的一口枯井旁發現了一些奇怪的腳印和了塵的僧袍碎片。
周正立刻趕到枯井旁,仔細查看。
井口周圍的泥土上確實有一些雜亂的腳印,看起來像是有人在此處發生過激烈的爭鬥。
他命人下井查看,可井中空空如也,並沒有發現了塵的蹤跡。
然而,周正並沒有放棄,他順著腳印的方向繼續尋找。
腳印一直延伸到寺廟的後牆,似乎有人從這裏翻牆而出。
周正翻過牆,發現牆外是一條狹窄的小路,路邊的草叢有被踩踏的痕跡。
他沿著小路追蹤,終於在一個廢棄的茅屋前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
茅屋的門半掩著,周正小心翼翼地走進屋內,發現屋內有一些簡單的生活用品,還有一張字條,上麵寫著:“若想找迴小和尚,準備一千兩銀子,明日午時送到城西破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