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館血案起風雲


    大唐盛世,長安城內呈現出一片繁華喧囂的景象。


    朱雀大街上車水馬龍,行人來來往往,熱鬧非凡。


    街道兩旁店鋪一家挨著一家,各類商品擺滿貨架,琳琅滿目。


    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和人們的談笑聲交織在一起,繪就了一幅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市井畫卷。


    在京城的一個角落裏,有一家遠近聞名的醫館——“迴春堂”。


    迴春堂的建築風格古色古香,雕梁畫棟盡顯精致。


    木質門窗選用的全是上等木材,悠悠地散發著淡雅的木香。


    門口的兩座石獅子,雖然曆經了歲月的風吹雨打,但依舊威風凜凜地矗立在那裏,默默見證著醫館的興衰變遷。


    走進醫館,隻見藥櫃整齊地排列著,一格格抽屜上清晰地貼著各類藥材的名稱。


    這些藥材,有的來自遙遠的西域,沿著絲綢之路,經過漫長的跋涉才輾轉來到此地;有的則采自大唐各地的深山老林。


    濃鬱的藥香彌漫在空氣中,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中醫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曆史。


    後堂是針灸室,各類針灸器具擺放得整整齊齊。


    在唐朝,針灸之術極為盛行,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都對其療效信賴有加。


    迴春堂的針灸師陳鶴年,年紀大約四十歲左右。


    在長安城中,他憑借精湛的醫術早已聲名遠揚,很多人都慕名而來找他針灸治病。


    他針法嫻熟精妙,對人體經絡穴位有著獨到而深刻的見解,曾經治愈過許多疑難雜症,在患者當中口碑極佳。


    醫館的東家周福生,為人精明能幹,在商業繁榮的唐朝,把醫館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條。


    他深知信譽對於醫館的重要性,始終秉持著誠信經營的理念,使得迴春堂在長安城內穩穩地站住了腳跟,生意十分興隆。


    這一天,醫館和往常一樣忙碌,前來抓藥看病的人絡繹不絕,夥計們在櫃台前忙得不可開交。


    突然,針灸室裏傳來一聲淒厲的慘叫。


    眾人聽到聲音後,急忙趕了過去,隻見陳鶴年倒在血泊之中,早已沒了氣息。


    他的身旁,是他平日裏從不離身的針包,裏麵的銀針散落一地,有些還沾染著鮮血,在昏暗的光線下閃爍著詭異的光芒。


    醫館瞬間亂成了一團,周福生強自鎮定下來,一麵迅速派人前往京兆府報官——在唐朝,京兆府負責管理京城的治安等諸多事務;一麵讓夥計們守住現場,嚴禁任何人隨意進出。


    沒過多久,官府的人就趕到了。為首的是經驗豐富的捕頭王捕頭。


    王捕頭身著唐朝捕快服飾,腰佩長刀,目光如炬,犀利無比。


    他仔細地查看了現場,發現陳鶴年是被人用利器刺中要害致死。


    那針包看起來頗為淩亂,顯然經曆過一番激烈的掙紮。


    隨後,王捕頭開始詢問醫館裏的眾人。


    周福生滿臉悲戚,說道:“陳針灸師在我這醫館已經多年,醫術高超,為人又和善,實在想不出究竟有誰會對他下此毒手。”


    王捕頭微微點頭,操著一口地道的長安方言問道:“今日可曾有啥異常之人來過醫館?”


    周福生思索了片刻,搖頭說道:“並無特別之處,來醫館的都是些尋常病人。”


    這時,王捕頭注意到一旁放著一本病曆,翻開一看,是一位名叫李大山的病人的。


    病曆上詳細記錄了他的病情以及陳鶴年為他製定的針灸治療方案。


    在唐朝,醫館已經擁有較為完善的病曆記錄製度。王捕頭當即命人去找來李大山。


    李大山是個憨厚老實的中年漢子,見到官府的人,嚇得渾身瑟瑟發抖。


    王捕頭問道:“你今日來找陳針灸師看病,可曾發現啥不對勁的地方?”


    李大山結結巴巴地說:“我……我今日來紮針,陳針灸師看起來和平常沒啥兩樣。紮完針後,我就去外麵候著了,沒聽到啥動靜。”


    王捕頭皺了皺眉頭,心中覺得此事頗為蹊蹺。


    從現場的情形來看,很有可能是陳鶴年在給病人針灸時,突然遭遇了襲擊。


    難道是醫療事故引發的仇殺?又或者背後隱藏著其他不為人知的隱情?


    王捕頭再次將目光投向周福生,問道:“這陳鶴年可有啥仇家?或者醫館內部是否存在啥矛盾?”


    周福生猶豫了一下,說道:“陳鶴年為人一向低調,並未聽聞他有啥仇家。隻是……”


    “隻是什麽?”王捕頭追問道。


    “隻是我們醫館最近在一些藥材的采購上,與另一家醫館‘濟仁堂’產生了一些競爭,不知道會不會與此事有關。”周福生緩緩說道。


    這濟仁堂在長安城內也小有名氣,一直將迴春堂視為生意場上的強勁對手,兩家醫館在藥材采購、病客源等方麵競爭激烈。


    王捕頭陷入了沉思,醫療事故、家族紛爭、同行競爭,這一切都有可能是導致陳鶴年被殺的原因。


    但目前線索極為有限,真相依舊如同被重重迷霧所籠罩,撲朔迷離。


    就在這時,一個夥計匆匆跑了進來,說道:“捕頭大人,我們在醫館後麵的小巷裏發現了一把帶血的匕首。”


    王捕頭聞言,立刻起身前往查看。


    那匕首刀刃鋒利無比,刀柄上還殘留著些許血跡,在日光的映照下,散發著森冷而又詭異的光。


    王捕頭小心翼翼地將匕首裝入證物袋,心中暗自思忖,這極有可能就是兇器,若能從上麵找到指紋或其他關鍵線索,或許就能揭開案件的真相。


    迴到醫館,王捕頭決定對醫館裏的每一個人進行更為細致的詢問,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細節。


    他從夥計們的口中得知,陳鶴年雖然醫術高明,但在對待醫學問題上極為執著,有時甚至會因為堅持自己的治療方案與其他醫生產生分歧。


    不過,這些分歧都屬於學術範疇,似乎不至於引發如此兇殘的殺人案件。


    在對醫館的賬目進行檢查時,王捕頭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的地方。


    最近幾個月,醫館的資金流動出現了異常,有幾筆大額款項的去向不明。


    周福生解釋稱,這是為了拓展醫館業務,與一些藥材供應商進行的提前預付款項,但卻拿不出足夠的憑證。


    在唐朝,商業交易極為注重契約憑證,這讓王捕頭對周福生產生了更深的懷疑,難道是財務問題引發了內部矛盾,進而導致了這場悲劇的發生?


    與此同時,王捕頭的手下對李大山的背景進行了深入調查。


    李大山一直聲稱自己隻是個普通的病患,但調查結果卻顯示,他在來醫館之前,曾與濟仁堂的人有過頻繁的接觸。


    這一發現讓案件變得愈發複雜,難道李大山是被競爭對手收買,故意來醫館製造混亂,甚至殺害陳鶴年?


    王捕頭決定再次提審李大山。


    麵對王捕頭犀利如刀的目光和確鑿的證據,李大山的心理防線終於徹底崩潰。


    他哭著交代,自己確實受了濟仁堂的指使,來醫館搗亂。


    但他隻是按照吩咐在藥櫃裏偷偷摻了一些假藥,並沒有殺害陳鶴年。


    就在王捕頭準備繼續追問時,又一條新的線索出現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青史謎蹤:華夏千古奇案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風逸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風逸影並收藏青史謎蹤:華夏千古奇案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