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館命案現疑雲


    北宋年間,繁華集市的一隅,濟仁堂醫館人來人往,喧鬧不休。


    館主陳鶴堂醫師醫術精湛非凡,心地善良仁厚,在這一方水土備受尊崇敬仰。


    其身旁常伴學徒小林,生性機靈聰慧,侍奉師長極為勤勉,抓藥、照料病患皆盡心盡力,對陳醫師尊崇有加,視作親長恩師,一心盼著能早日繼承其衣缽,治病救人,濟世扶危。


    一日,陳醫師於診室之內為一位重症病人悉心擬方,他麵容緊繃,神色憂慮,手中之筆落下,藥方上的字跡剛勁有力卻又透著幾分凝重無奈。


    小林安靜侍立在側,眼神中滿是敬畏與專注,時刻留意著師父的一舉一動。


    彼時,陳醫師與病人劉二牛之間的矛盾衝突頻繁發生。


    這劉二牛乃是個做粗重體力活的碼頭搬運苦力,身形魁梧壯碩,性格急躁魯莽。


    多年繁重勞作令其身體不堪重負,患上一種古時被稱為“痹證”的頑疾,患病關節疼痛難忍、腫脹變形,病情反複無常且久治不愈。


    每至陰雨寒濕天氣,或是勞累過度時,症狀便會加劇,疼得他冷汗直冒,卻因家境貧寒無錢持續醫治,隻能咬牙強撐,繼續從事苦力活計,生活愈發艱難。


    這日,劉二牛又如往常一般來到醫館,還未等陳醫師開口詢問,便大聲吼道:“陳醫師,你這是怎麽治病的?我這病吃了你的藥這麽久,一點好轉都沒有,我看你就是個庸醫!”


    陳醫師無奈地歎了口氣,放下手中的筆,耐心說道:“劉二牛,你的病本就棘手,這‘痹證’並非幾日就能治愈,需按療程慢慢調養,急不得啊。”


    劉二牛一聽更急了,漲紅了臉反駁:“我不管什麽療程不療程,我隻知道我現在還是疼得厲害,每天連活都幹不了,你得給我個說法!”


    陳醫師走上前,試圖安撫他:“我理解你的痛苦,但治病需循序漸進,你這般急躁,反而不利於病情恢複。”


    可劉二牛根本聽不進去,仍是叫嚷著讓陳醫師重新開藥,否則就要砸了醫館。


    兩人的爭吵引得醫館內其他病人紛紛側目,氣氛變得異常緊張。


    這日清晨,小林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醫館,準備開始新一天忙碌而充實的工作,然而當他走到陳醫師的診室門前時,卻驚覺房門緊閉,任他如何唿喊,屋內都毫無迴應。


    一種不祥的預感瞬間湧上心頭,小林心急如焚,趕忙叫來眾人,眾人齊心協力撞開了房門。


    刹那間,眼前的景象讓所有人都驚恐萬分,隻見陳醫師橫躺在地,早已沒了氣息,其麵容扭曲,滿是痛苦與驚愕之色,身旁的藥方散落一地,藥櫃也被翻得淩亂不堪,各種藥材散落四處,仿佛剛剛經曆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激烈搏鬥。


    此事瞬間如疾風般在醫館內外迅速傳開,眾人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皆猜測是不是那劉二牛因心懷怨恨而痛下殺手,為報複而來製造了這起慘案。


    畢竟劉二牛此前的激烈言辭和暴躁行為,大家都有目共睹,這似乎是最順理成章、合乎情理的推斷。


    然而,官府的捕快們在仔細勘查現場時,卻敏銳地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的細微線索。


    隻見陳醫師的右手緊緊攥著一片衣角,那布料的質地粗糙且顏色暗沉,與醫館內平常所備的布料皆不相同,顯然是外來之人留下的。


    而且,藥櫃中的一些珍貴稀有藥材也不翼而飛,這讓捕快們心生疑竇,暗自思忖若隻是單純的報複殺人,為何要特意拿走這些藥材?莫非這其中另有隱情和不為人知的秘密?


    負責此案的捕快頭目趙勇,是個經驗豐富、眼神犀利的老捕快,多年來偵破過不少疑難案件,在當地頗具威名。


    他帶領著手下的捕快們不敢有絲毫懈怠,迅速開始四處走訪調查,詢問那日在醫館內的其他病人和附近的居民。


    有一位名叫孫福的眼尖病人迴憶起,在案發前一晚,曾恍惚看到一個黑影如鬼魅般在醫館後窗一閃而過,身影頗為矯健敏捷,但因夜色昏暗朦朧,未看清其麵容長相。


    這一證言讓原本就錯綜複雜的案件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迷霧重重,難道真的是有江湖人士盯上了醫館的藥材,故而精心設計殺害了陳醫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青史謎蹤:華夏千古奇案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風逸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風逸影並收藏青史謎蹤:華夏千古奇案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