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坐在馬車上,懷裏抱著氣息奄奄的孩子,他微微探身,掀起馬車的布簾,對著車下早已哭成淚人的孩子母親說:“大嫂,孩子情況危急,得趕緊迴村醫治,您快上車給我們帶路!”


    孩子的母親愣了一瞬,提起裙擺便上了車。


    車夫吳伯立刻揚起馬鞭,狠狠抽在馬背上,馬兒嘶鳴一聲,撒開四蹄飛奔起來。車輪滾滾,揚起一路塵土。孩子的母親在車內緊緊盯著孩子,淚水止不住地流。


    李景一邊護著孩子,一邊輕聲安慰:“大嫂,別太擔心,我定會全力救孩子。您先平複下心情,等會兒到了村子,還得麻煩您幫忙準備些東西。”孩子的母親抽泣著點頭,用衣袖擦了擦眼淚,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


    村長從村外那條小路下方的茶地直接穿過去,能最快抵達村裏。於是,村長立刻帶著村裏的幾個年輕人,領著郎中,抄這條近路一路小跑,一心隻想盡快趕到村口與李景會合。


    路上,郎中憑借自己多年行醫的經驗,推測李景可能需要用針施救。於是,他一邊跑,一邊向村長說道:“村長,看孩子那情況,來人很可能要用針灸急救。我得趕緊迴去準備些東西。” 郎中匆忙迴到家中,迅速取出自己的針具。那是一個用了多年的木質針盒,裏麵整齊地擺放著金針、銀針和銅針,每一根都被他精心打磨保養。他又拿了一小包艾絨,想著若配合艾灸,或許能對孩子的救治更有幫助 。


    等他們趕到村口時,恰好李景乘坐的馬車也到了。郎中快步上前,雙手將針盒和艾絨包遞給李景,恭敬地說道:“公子,我猜您可能要用針施救,這是我常用的針具,還有一些艾絨,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在救治過程中有任何需要,盡管吩咐,我一定全力協助。”


    李景接過針具和艾絨,感激地看了郎中一眼,說道:“多謝!” 隨後,李景帶著針具匆匆走向孩子家中,準備施救。


    到家,孩子的雙親想要跟進去看看孩子,李景卻神色凝重地攔住他們,說:“此刻情況危急,我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施救,還請二位在外麵稍候。放心,我定會盡力。”


    李景讓龍顏喜和車夫守在門外,確保不會有人貿然闖入幹擾救治,王三娘則心領神會地跟隨著李景走進屋內。


    一進房間,李景便迅速將孩子輕輕放在床上,他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隨後,他熟練地拿起針具,目光緊緊盯著孩子的穴位。王三娘在一旁屏氣斂息,隨時準備協助李景。隻見李景手法嫻熟地將針快速刺入孩子的人中穴,適當撚轉提插,給予強刺激。緊接著,又依次針刺十宣穴。


    經過李景與三娘一夜的悉心守護和全力施救,原本命懸一線的東兒,病情終於穩定了下來。


    李景輕輕放下冬兒的手腕,長舒了一口氣,對門外守著滿臉焦急的眾人說:“孩子已經脫離危險。”刹那間,壓抑在眾人心中的陰霾瞬間消散,冬兒的父母喜極而泣,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對著李景和三娘重重地磕頭:“恩公啊,大恩大德,我們一家沒齒難忘!”


    清晨的陽光溫柔地灑在桃源村,照亮了這片世外桃源般的土地。村子四周青山環繞,漫山遍野的櫻花競相綻放,如雲似霞;村口那大片的茶坡綠意盎然,微風拂過,茶樹沙沙作響。


    村民們自發地忙碌起來,為了感謝李景一行人的救命之恩,他們殺了一頭豬,在村子中央燃起了溫暖的炭火,架上豬肉開始烤製。不一會兒,誘人的香氣彌漫在整個村子上空。


    李景、三娘、車夫吳伯和龍顏喜走出房門,才發現村子裏熱鬧非凡。村民們紛紛圍上來,你一言我一語地表達著感激之情。“李公子,您真是我們的大恩人呐!”“若不是您和這位姑娘,冬兒這孩子可就沒了呀!”村民們質樸的話語,如同春日暖陽。


    日光下暖烘烘的。


    年輕的後生們個個挽起袖子,露出結實的臂膀,他們分工明確,有的負責將豬身清洗幹淨;有的則手持刀具,切割著豬肉。


    村婦們也沒閑著,她們三五成群,有的在溪邊認真地清洗著各種配菜,潺潺的溪水聲伴隨著她們的歡聲笑語;有的則在一旁協助後生們處理豬肉,將切好的肉塊擺放在芭蕉葉上。與此同時,空地上已經架起了火盆,他們將切好的豬肉串在鐵簽上,放在火盆上烤製,不一會兒,肉香便彌漫開來,引得周圍的人直咽口水。


    很快,烤好的豬肉就被小心翼翼地端到了李景、王三娘、吳伯和龍顏喜麵前的桌子上。這張桌子上擺滿黃澄澄的橘子;熱氣騰騰的茶;還有村民釀的酒。


    因為冬兒的病情,整個寨子都被陰霾籠罩。可如今,冬兒轉危為安,這份喜悅如同春風吹散了陰霾,村子裏如節日般的歡樂氛圍。孩子們在一旁嬉笑玩耍,幾個孩童趴在地上,正興致勃勃地玩鬧著。


    王三娘坐在李景身旁,臉上洋溢著笑容。她輕輕地將手扶在李景的手上,感慨地道:“阿景,這才是生活。”


    李景手中端著一杯茶,修長的手指輕輕握著茶杯,他微微頷首,沒有說話,但眼底的笑意卻如同春日裏綻放的花朵,溫柔而動人,顯然他也十分享受當下。


    龍顏喜坐在一旁,看到王三娘搭在李景手上的,微微皺了皺眉頭,開口說:“三娘,這可是公開場合,你不可以這樣和大人拉拉扯扯的,像什麽話嘛。”他的語氣中帶著幾分嚴肅。王三娘聽後,不禁笑出聲來,她調侃:“哦,老龍啊,你是不是嫉妒啦?哈哈哈。”說完,她又看了看李景,接著說:“好吧好吧,人家可是救命恩人,我注意點就是啦。”說完收迴手,大塊吃肉。


    “今日,你不許再飲酒!”李景一臉正色地對三娘說。


    “ok!”


    “ok是何意?”


    “就是同意。”


    “這是什麽言語?”


    “我自創。”


    ……


    作為身處官場旋渦中心的政客,李景整日在高強度的工作和複雜的權謀鬥爭中周旋,一切皆以利益為出發點,心漸漸變得冷漠而堅硬。然而,這一路與三娘的相伴,從參加陳福生的婚禮,感受到村民們的熱情與質樸,再到此次全力營救冬兒,他看到了這些平凡百姓身上最純粹的善良與溫暖。


    在這個小小的桃源村,沒有官場的勾心鬥角,沒有利益的紛爭傾軋,有的隻是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情感,為這些善良的百姓做些實事,似乎能讓自己的內心獲得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


    大家圍坐在一起,吃著香噴噴的烤豬肉。歡聲笑語迴蕩在村子裏,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李景和三娘也被這份歡樂的氛圍所感染,暫時忘卻了旅途的疲憊和官場的煩惱。


    不知不覺已到中午,李景想起自己身負迴京述職的重任,實在不能再耽擱。他站起身來,對著眾人拱手說道:“各位鄉親,實在對不住,我還有要事在身,必須和諸位告別。”冬兒的父母一聽,又一次激動地跪下:“恩公,您這就走了嗎?我們還沒好好報答您呢!”村長也緊緊拉住李景的手,眼中滿是不舍:“李公子,再多留幾日吧!”


    “李某實在是身不由己,還請諸位海涵!”


    臨行前,他悄悄拿出十兩銀子,交給三娘:“把這個偷偷放在他們家桌子上。”


    三娘接過銀子,有些擔心地說:“就這麽放著,會不會被別人偷了去?”李景思索片刻,說:“你用錦帕包好,交給冬兒的母親,就說這是你的東西,讓她幫忙保管一下。”


    三娘依言照做,冬兒的母親接過錦帕,雖然心中疑惑,但還是鄭重地點點頭。


    李景一行人坐上馬車,緩緩駛出桃源村。村民們紛紛湧出,揮手相送。李景迴頭望去,自己的內心已經發生了變化。


    李景一行人乘坐馬車緩緩駛出桃源村。路的兩邊都是滿懷著感激之情的村民,眼中滿是不舍,紛紛揮手相送。


    他來自燕國,如今身處景國,可在救治冬兒的過程中,他意識到,無論燕國、景國還是趙國,百姓都是一樣的勤勞善良、質樸純真。他們同樣值得被守護,幸福不應被國界束縛。


    百姓不應被國界區分,救治冬兒後,看到村民的喜悅,李景深受觸動。他決定,以後有機會定要全力幫助、守護百姓,不管他們來自景,燕,或者是趙,這能讓他由衷地感到喜悅與滿足。


    馬車載著李景一行人,緩緩朝著盛京的方向行進,李景望著窗外,思緒還沉浸在桃源村的種種場景中。


    王三娘坐在一旁,輕聲開口:“要不,交流交流?”


    李景聞言,轉過頭來,目光與王三娘交匯。這幾日與王三娘的交流,發現她常常能給他帶來新的啟發。於是,他點了點頭,應著:“好啊,正有此意。”


    王三娘微微沉吟,緩緩說道:“在咱們中原,老百姓能不能過上好日子,你覺得最關鍵的倚仗是什麽?”


    李景看著她不說話。


    她接著說:“我覺得,其實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統治者和上位者的德行。”


    她頓了頓,目光移到李景身上,接著說:“很多時候,老百姓的幸福和利益,都係在你們這些精英身上。上位者的德行、心胸和能力,實在是太重要了。”


    “你看,要是上位者能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真心想著為百姓謀福祉,那老百姓大概率就能過上好日子。可要是少數上位者心懷私心,隻想著自己的利益……”說到這兒,王三娘停頓下來,目光帶著一絲探究看向李景。


    “確實如此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對強取豪奪者強取豪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用戶60447125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用戶60447125並收藏對強取豪奪者強取豪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