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萬曆:我不!我不!我偏不!
曆史直播:我帶秦皇漢武雲遊陵墓 作者:知樾休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提起萬曆,當然繞不開著名的萬曆三大征啦!】
【所謂三大征,指的是萬曆年間發生的寧夏之役、朝鮮之役和播州之役。】
【這三場戰爭都以明朝獲得最終的勝利作為結尾,而其中大明付出的財政消耗也是巨大的。】
【但這三場戰爭都是不得不打的戰役,總不能坐視人家分裂大明吧?】
什麽時候會出現這種戰亂四起的狀況?
眾人心裏都明白,那就是朝廷對於邊疆地區的掌控開始變弱。
弱肉強食的道理對於四周的夷族來說,是刻在他們骨子裏的天性。
依賴變法獲得的財富,還能夠支撐幾次這樣的出征呢?
【萬曆三大征對於明朝的財政消耗是巨大的,但並不是一擊致命的。】
【畢竟從三大征結束到薩爾滸之戰失敗,中間有近乎19年的時間恢複。】
【有損耗是必然的,但還沒有到要動搖過本的地步。】
【真正致命的是,無論是萬曆還是內閣都沒有從這幾次戰役中吸取教訓。】
【畢竟這種平叛的戰役,我們萬曆都還是不願意上朝,堅持在宮中遙控指揮。】
明朝,秦良玉和自己丈夫對視一眼,沒說話。
他們做臣子的,不能妄議君主,隻是陛下著實有些荒唐了。
這幾次戰役,明軍贏得並不輕鬆,可見我大明的軍隊戰力已經疲弱到了什麽地步。
今天,尚有遼東李家鎮守北邊,來日又要靠誰呢?
【三大征中明軍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暴露出了不少嚴重的問題。】
【比如軍隊欠餉的嚴峻程度已經到了要鬧餉的地步,各軍隊之間的配合也很不熟悉。】
【此時根據戰役的結果,正是進行政治和軍事改革的好時機。】
【笑死,根本無人在意。】
【直到20多年後,努爾哈赤帶著後金徹底崛起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明朝,遼東,李成梁心中凝重,果然還是蒙古啊。
隻可惜,現在已經有些遲了。
自萬曆十九年陛下把我召迴京師,遼東的防務就逐漸鬆懈,如今的女真部落已經成了氣候。
李成梁眼神果決,若女真會成為大明的強敵,他必須要請奏陛下。
要在敵人尚未徹底壯大的時候,將它抹殺在搖籃之中!
【三大征火熱展開的時候,萬曆和朝臣在幹什麽呢?】
【正忙著為了立太子的事情吵架呢!】
【從萬曆十四年爭到萬曆二十九年,吵了整整十幾年!】
【由立儲爭議引發的國本之爭消耗了明朝大量的政治精力,導致朝堂之上內耗十分嚴重。】
清朝,正值壯年的康熙不以為意,自家保成好著呢!
保成是嫡子,又是自己親手撫養長大的,自然是和旁人不同。
百年之後,自己的皇位總是要傳給太子的,其他人門都沒有!
漢朝,劉徹暗暗猜測,難不成是長子的資質不好?
根據天幕說的話,自己在據兒死後,不也是選擇了年幼的弗陵繼位嘛!
畢竟矮個子裏拔高個,總不能因為長幼齒序就把天下交到無能之人手中吧?
不過,什麽情況要爭十幾年啊?
莫不是其中有皇子的母家勢力極大?
【萬曆九年,朱翊鈞偶然臨幸了宮女王氏,王氏幸運的生下了長子朱常洛,被封為恭妃。】
【但萬曆對王氏並不在意,對這個出身低微的長子就更不放在心裏了。】
【萬曆也不喜歡自己的皇後,他在後宮中最屬意的是皇貴妃鄭氏。】
【鄭氏論受寵程度來說,可是實打實的後宮第一人。】
【從萬曆九年入宮後,短短四年跟坐火箭似的晉升成為了皇貴妃。】
明朝,王恭妃隻能在宮中暗自垂淚,自己身份低微,也不奢求帝王寵愛。
隻是常洛他畢竟是陛下的兒子啊,竟也活得如此小心翼翼。
他們母子二人,何其可悲!
【因此,對於萬曆來說,他更偏向立鄭貴妃的孩子為太子。】
【尤其是在他們二人的第一個兒子因病早夭之後,隨後出生的朱常洵更加得到了萬曆的寵愛。】
【並且萬曆有意立朱常洵為太子,但是明朝一直奉行的是嫡長子繼承製。】
【在沒有嫡子的情況下,原本應該立身為長子的朱常洛為太子。】
【但是萬曆卻遲遲不立太子,引發了朝廷內外的諸多猜測和擔憂。】
【畢竟立太子是關係到國之根本的大事,也關係到王朝的穩定和未來,陛下卻一直拖延。】
【於是萬曆十四年,內閣首輔申時行等首次提出立儲之事,請萬曆冊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萬曆年間,朱翊鈞眼神陰沉,心中老大不樂意。
立不立太子,立誰為太子,本來就是他的家務事,哪裏輪得到這些老東西來指指點點?
更何況常洵聰穎可愛,又是自己和愛妃的孩子,就算不是長子又怎麽樣?
他們越提,朕就越要跟他們對著幹!
就不,就不,朕偏不!
鄭貴妃自然也是不樂意的,憑什麽?
若是讓朱常洛當了太子,陛下百年之後,王氏豈不是還要壓在自己的頭上來?
【萬曆找了個借口,說朱常洛年紀太小,想要推掉立太子的事情。】
【大臣們還看不出來他的心思嗎?根本不吃這套!】
【不斷上疏請求立儲,結果他們越是逼迫,萬曆就越是反感,采取拖延戰術,想要蒙混過關。】
【雙方為這個事情爭論不休好幾年,後來萬曆迫於壓力本來答應立朱常洛太子。】
【結果是虛晃一槍,立馬就反悔了,並且開始打壓朱常洛的支持者。】
【就連內閣首輔申時行也因為立儲之事逐漸被萬曆所厭惡,最終不得已辭職了。】
萬曆初年,張居正眉心緊皺,隻覺得太陽穴突突的跳。
他歎了一口氣,這些年對陛下的教育都被他學到狗肚子裏去了嗎?
作為帝王,為了自己的偏私引發朝野爭鬥,是一個皇帝應該做的嗎?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是不想立朱常洛,先妥協又有什麽關係呢?
自古以來被廢的太子還少嗎?
鬧了十幾年,他沒猜錯的話,結果還是立了朱常洛,這不是無用功嗎?
手中沒有足夠的勢力,光是靠強,能成事才怪了!
【然而這還僅僅是個開端, 為了立太子一事,朝野是爭論不休。】
【兩方也是手段頻出,究竟誰能取得這場爭鬥的勝利呢?】
————分割線————
【申時行走之後,萬曆提拔了王錫爵擔任內閣首輔。】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王錫爵自然也明白自己的立場,為萬曆解決問題。】
【為此,他提出了 “三王並封” 的建議,即同時封三位皇子朱常洛、朱常洵和朱常浩為王。】
【就先不要立太子了,可以等皇後生下嫡子之後再立太子,更加名正言順嘛。】
萬曆年間,王皇後:啊,我嗎?
她無奈的搖搖頭,真是龍爭虎鬥,殃及了她這條無辜的池魚。
宮廷內外,誰人不知道她這個皇後就是個擺設?
若是太後和大臣們同意陛下立鄭貴妃為後,隻怕自己明天就得騰位置!
【這個提議果斷遭到了大臣們的強烈反對,誰不知道陛下根本不喜歡皇後?】
【這不就是變相的阻止朱常洛成為太子嘛?】
【大家根本不吃這套,紛紛上書反對,群臣激憤,王錫爵在一片反對聲中,被迫收迴了提議。】
【萬曆一計不成,便想直接從朱常洛身上下手,從源頭解決問題。】
洪武年間,朱元璋直接拍案而起,怒喝道:“這龜孫子究竟想做什麽!”
“那可是他的親兒子!”
若是朱翊鈞真做出了弑子的惡事,隻怕要引得朝野動蕩!
天幕的話不由得讓大家浮想聯翩,自古以來皇室爭鬥本就是你死我活。
親情,也不過是在權衡利弊之後可以舍棄的東西。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笑得諷刺,宮殿中全是被砍殺的宮人侍衛。
而做下這些事情的是,正是他的好兒子拓跋紹!
“你弑父篡位,乃是悖逆人倫,終將被千夫所指!”
拓跋紹漫不經心的擦拭著刀上的血跡,眼神陰狠,冷冷開口。
“這是父皇你逼我的!”
“兒子也是救母心切啊,大臣們會原諒我的無心之失的,不是嗎?”
“這皇位你坐的夠久了,大哥也不在宮中,這正是上天賜予我的良機!”
麵對逐漸走近的拓跋紹,拓跋珪目眥欲裂,又怨又恨:“你不得好死!”
拓跋紹神情漠然,什麽也沒說,利落的殺死了自己的父親。
為了這個至尊之位,沒有父子,隻有輸贏!
而在萬曆年間,朱常洛心中驚懼,身子不住顫抖著。
父皇,父皇,會...殺了他這個兒子嗎?
【雖然皇室骨肉相殘的事情很多,但畢竟虎毒不食子,萬曆倒也還沒有這麽狠心。】
【廢掉一個皇子還不簡單嗎?】
【不讓他讀書學習,活生生養成廢人不就行了?】
【到時候塵埃落定,朝臣們總不會非要支持一個沒讀過幾天書的皇子當太子吧?】
【萬曆故意拖著朱常洛的培養,直到朱常洛已經二十歲,都還沒有能夠出閣讀書。】
萬曆年間,王恭妃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不由得痛哭出聲。
真是作孽啊!
她素來也不是有大誌向的女子,非要自己的兒子做太子不可。
隻是常洛作為長子,就注定要被推著站上這棋盤,去爭去搶!
唐朝,被譽為唐朝小太宗的宣宗李忱倒是十分感同身受。
作為父皇的第十三個兒子,母親鄭氏又出身低微,自己何嚐不是在宮中小心翼翼呢?
沒人瞧得起他,那些個兄弟姐妹哪個不是經常嘲笑他,拿他取樂?
父皇隻怕是對自己這個兒子都沒什麽印象吧?
就連扶持他繼位的那些宦官,不也是看中了他好掌控嗎?
李忱輕聲笑了下,畢竟沒有能力的時候就要隱忍,表現得越木訥,越不引人注目,才越好啊。
【皇子遲遲不出閣讀書,明顯就是萬曆皇帝故意拖延的手段。】
【至此,立儲之爭已經幾乎十幾年了,遲遲沒有定論。】
【陛下還一直采取拖延戰術來敷衍他們,故意漠視皇長子的培養,大臣們心中非常不滿。】
【朝廷上下形成了一股強大的輿論力量,一力要求立朱常洛為太子。】
【各地的言官也紛紛上書,措辭激烈,甚至開始指責萬曆皇帝違背祖宗家法。】
【萬曆自然是十分震怒,進行了嚴厲打壓,許多大臣因此被貶謫或廷杖,但這並沒有阻止大臣們繼續抗爭。】
【在大臣們的持續施壓下,萬曆最終也不得不屈服,立了朱常洛為太子。】
萬曆心情差的不得了,麵色陰沉。
這些狗東西,除了會跟他唱反調還會做什麽?!
一想到自己爭鬥了十幾年,還是向他們妥協了,他就來氣!
這上朝有什麽意思,反正自己什麽都決定不了不是嗎?
還不如在宮中休息,他們這麽愛管閑事,就讓他們去管朝廷算了!
大臣們:......你不要給自己的擺爛找借口啊喂!
【表麵上太子之位已定,國本之爭本也應該到此為止了。】
【但事實上,但圍繞朱常洛地位的鬥爭並未結束。】
【萬曆四十三年發生了震驚朝野的 “梃擊案”,一名叫張差的男子手持棗木棍,闖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
【並且打傷了守門太監,一路直衝到前殿簷下才被抓住了。】
作為明朝正兒八經第一個順利繼位的皇太子,朱高熾自然是住過東宮的。
雖然他那時候住的不是慈慶宮而是文華殿,但那是東宮啊!
開玩笑嗎?手持棗木棍闖入東宮行刺?!
隻怕剛出來的瞬間就立馬被拿下了!
大家都不是傻子,堂堂太子居所守衛如此薄弱,說是疏漏都沒人信好嗎?
【一個拿著木棍的刺客,在宮中如入無人之境摸到了太子宮殿行刺。】
【明眼人都得懷疑其中有貓膩好吧?】
【皇宮又不是菜市場,每天巡邏的侍衛,來往的太監宮女數不勝數。】
【更何況是太子的住所呢?】
【如果不是有心人的刻意安排,很難解釋這個人是怎麽順順利利的進入東宮的。】
萬曆四十三年,宮中的鄭貴妃眼神有些慌亂,掐了掐手心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不會的,不會的,她都已經安排好了不是嗎?
就算是失手了,也不會出事的。
正當她心懷僥幸的時候,葉楚接下來的話卻無情戳破了她的幻想。
【所謂三大征,指的是萬曆年間發生的寧夏之役、朝鮮之役和播州之役。】
【這三場戰爭都以明朝獲得最終的勝利作為結尾,而其中大明付出的財政消耗也是巨大的。】
【但這三場戰爭都是不得不打的戰役,總不能坐視人家分裂大明吧?】
什麽時候會出現這種戰亂四起的狀況?
眾人心裏都明白,那就是朝廷對於邊疆地區的掌控開始變弱。
弱肉強食的道理對於四周的夷族來說,是刻在他們骨子裏的天性。
依賴變法獲得的財富,還能夠支撐幾次這樣的出征呢?
【萬曆三大征對於明朝的財政消耗是巨大的,但並不是一擊致命的。】
【畢竟從三大征結束到薩爾滸之戰失敗,中間有近乎19年的時間恢複。】
【有損耗是必然的,但還沒有到要動搖過本的地步。】
【真正致命的是,無論是萬曆還是內閣都沒有從這幾次戰役中吸取教訓。】
【畢竟這種平叛的戰役,我們萬曆都還是不願意上朝,堅持在宮中遙控指揮。】
明朝,秦良玉和自己丈夫對視一眼,沒說話。
他們做臣子的,不能妄議君主,隻是陛下著實有些荒唐了。
這幾次戰役,明軍贏得並不輕鬆,可見我大明的軍隊戰力已經疲弱到了什麽地步。
今天,尚有遼東李家鎮守北邊,來日又要靠誰呢?
【三大征中明軍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暴露出了不少嚴重的問題。】
【比如軍隊欠餉的嚴峻程度已經到了要鬧餉的地步,各軍隊之間的配合也很不熟悉。】
【此時根據戰役的結果,正是進行政治和軍事改革的好時機。】
【笑死,根本無人在意。】
【直到20多年後,努爾哈赤帶著後金徹底崛起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明朝,遼東,李成梁心中凝重,果然還是蒙古啊。
隻可惜,現在已經有些遲了。
自萬曆十九年陛下把我召迴京師,遼東的防務就逐漸鬆懈,如今的女真部落已經成了氣候。
李成梁眼神果決,若女真會成為大明的強敵,他必須要請奏陛下。
要在敵人尚未徹底壯大的時候,將它抹殺在搖籃之中!
【三大征火熱展開的時候,萬曆和朝臣在幹什麽呢?】
【正忙著為了立太子的事情吵架呢!】
【從萬曆十四年爭到萬曆二十九年,吵了整整十幾年!】
【由立儲爭議引發的國本之爭消耗了明朝大量的政治精力,導致朝堂之上內耗十分嚴重。】
清朝,正值壯年的康熙不以為意,自家保成好著呢!
保成是嫡子,又是自己親手撫養長大的,自然是和旁人不同。
百年之後,自己的皇位總是要傳給太子的,其他人門都沒有!
漢朝,劉徹暗暗猜測,難不成是長子的資質不好?
根據天幕說的話,自己在據兒死後,不也是選擇了年幼的弗陵繼位嘛!
畢竟矮個子裏拔高個,總不能因為長幼齒序就把天下交到無能之人手中吧?
不過,什麽情況要爭十幾年啊?
莫不是其中有皇子的母家勢力極大?
【萬曆九年,朱翊鈞偶然臨幸了宮女王氏,王氏幸運的生下了長子朱常洛,被封為恭妃。】
【但萬曆對王氏並不在意,對這個出身低微的長子就更不放在心裏了。】
【萬曆也不喜歡自己的皇後,他在後宮中最屬意的是皇貴妃鄭氏。】
【鄭氏論受寵程度來說,可是實打實的後宮第一人。】
【從萬曆九年入宮後,短短四年跟坐火箭似的晉升成為了皇貴妃。】
明朝,王恭妃隻能在宮中暗自垂淚,自己身份低微,也不奢求帝王寵愛。
隻是常洛他畢竟是陛下的兒子啊,竟也活得如此小心翼翼。
他們母子二人,何其可悲!
【因此,對於萬曆來說,他更偏向立鄭貴妃的孩子為太子。】
【尤其是在他們二人的第一個兒子因病早夭之後,隨後出生的朱常洵更加得到了萬曆的寵愛。】
【並且萬曆有意立朱常洵為太子,但是明朝一直奉行的是嫡長子繼承製。】
【在沒有嫡子的情況下,原本應該立身為長子的朱常洛為太子。】
【但是萬曆卻遲遲不立太子,引發了朝廷內外的諸多猜測和擔憂。】
【畢竟立太子是關係到國之根本的大事,也關係到王朝的穩定和未來,陛下卻一直拖延。】
【於是萬曆十四年,內閣首輔申時行等首次提出立儲之事,請萬曆冊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萬曆年間,朱翊鈞眼神陰沉,心中老大不樂意。
立不立太子,立誰為太子,本來就是他的家務事,哪裏輪得到這些老東西來指指點點?
更何況常洵聰穎可愛,又是自己和愛妃的孩子,就算不是長子又怎麽樣?
他們越提,朕就越要跟他們對著幹!
就不,就不,朕偏不!
鄭貴妃自然也是不樂意的,憑什麽?
若是讓朱常洛當了太子,陛下百年之後,王氏豈不是還要壓在自己的頭上來?
【萬曆找了個借口,說朱常洛年紀太小,想要推掉立太子的事情。】
【大臣們還看不出來他的心思嗎?根本不吃這套!】
【不斷上疏請求立儲,結果他們越是逼迫,萬曆就越是反感,采取拖延戰術,想要蒙混過關。】
【雙方為這個事情爭論不休好幾年,後來萬曆迫於壓力本來答應立朱常洛太子。】
【結果是虛晃一槍,立馬就反悔了,並且開始打壓朱常洛的支持者。】
【就連內閣首輔申時行也因為立儲之事逐漸被萬曆所厭惡,最終不得已辭職了。】
萬曆初年,張居正眉心緊皺,隻覺得太陽穴突突的跳。
他歎了一口氣,這些年對陛下的教育都被他學到狗肚子裏去了嗎?
作為帝王,為了自己的偏私引發朝野爭鬥,是一個皇帝應該做的嗎?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是不想立朱常洛,先妥協又有什麽關係呢?
自古以來被廢的太子還少嗎?
鬧了十幾年,他沒猜錯的話,結果還是立了朱常洛,這不是無用功嗎?
手中沒有足夠的勢力,光是靠強,能成事才怪了!
【然而這還僅僅是個開端, 為了立太子一事,朝野是爭論不休。】
【兩方也是手段頻出,究竟誰能取得這場爭鬥的勝利呢?】
————分割線————
【申時行走之後,萬曆提拔了王錫爵擔任內閣首輔。】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王錫爵自然也明白自己的立場,為萬曆解決問題。】
【為此,他提出了 “三王並封” 的建議,即同時封三位皇子朱常洛、朱常洵和朱常浩為王。】
【就先不要立太子了,可以等皇後生下嫡子之後再立太子,更加名正言順嘛。】
萬曆年間,王皇後:啊,我嗎?
她無奈的搖搖頭,真是龍爭虎鬥,殃及了她這條無辜的池魚。
宮廷內外,誰人不知道她這個皇後就是個擺設?
若是太後和大臣們同意陛下立鄭貴妃為後,隻怕自己明天就得騰位置!
【這個提議果斷遭到了大臣們的強烈反對,誰不知道陛下根本不喜歡皇後?】
【這不就是變相的阻止朱常洛成為太子嘛?】
【大家根本不吃這套,紛紛上書反對,群臣激憤,王錫爵在一片反對聲中,被迫收迴了提議。】
【萬曆一計不成,便想直接從朱常洛身上下手,從源頭解決問題。】
洪武年間,朱元璋直接拍案而起,怒喝道:“這龜孫子究竟想做什麽!”
“那可是他的親兒子!”
若是朱翊鈞真做出了弑子的惡事,隻怕要引得朝野動蕩!
天幕的話不由得讓大家浮想聯翩,自古以來皇室爭鬥本就是你死我活。
親情,也不過是在權衡利弊之後可以舍棄的東西。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笑得諷刺,宮殿中全是被砍殺的宮人侍衛。
而做下這些事情的是,正是他的好兒子拓跋紹!
“你弑父篡位,乃是悖逆人倫,終將被千夫所指!”
拓跋紹漫不經心的擦拭著刀上的血跡,眼神陰狠,冷冷開口。
“這是父皇你逼我的!”
“兒子也是救母心切啊,大臣們會原諒我的無心之失的,不是嗎?”
“這皇位你坐的夠久了,大哥也不在宮中,這正是上天賜予我的良機!”
麵對逐漸走近的拓跋紹,拓跋珪目眥欲裂,又怨又恨:“你不得好死!”
拓跋紹神情漠然,什麽也沒說,利落的殺死了自己的父親。
為了這個至尊之位,沒有父子,隻有輸贏!
而在萬曆年間,朱常洛心中驚懼,身子不住顫抖著。
父皇,父皇,會...殺了他這個兒子嗎?
【雖然皇室骨肉相殘的事情很多,但畢竟虎毒不食子,萬曆倒也還沒有這麽狠心。】
【廢掉一個皇子還不簡單嗎?】
【不讓他讀書學習,活生生養成廢人不就行了?】
【到時候塵埃落定,朝臣們總不會非要支持一個沒讀過幾天書的皇子當太子吧?】
【萬曆故意拖著朱常洛的培養,直到朱常洛已經二十歲,都還沒有能夠出閣讀書。】
萬曆年間,王恭妃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不由得痛哭出聲。
真是作孽啊!
她素來也不是有大誌向的女子,非要自己的兒子做太子不可。
隻是常洛作為長子,就注定要被推著站上這棋盤,去爭去搶!
唐朝,被譽為唐朝小太宗的宣宗李忱倒是十分感同身受。
作為父皇的第十三個兒子,母親鄭氏又出身低微,自己何嚐不是在宮中小心翼翼呢?
沒人瞧得起他,那些個兄弟姐妹哪個不是經常嘲笑他,拿他取樂?
父皇隻怕是對自己這個兒子都沒什麽印象吧?
就連扶持他繼位的那些宦官,不也是看中了他好掌控嗎?
李忱輕聲笑了下,畢竟沒有能力的時候就要隱忍,表現得越木訥,越不引人注目,才越好啊。
【皇子遲遲不出閣讀書,明顯就是萬曆皇帝故意拖延的手段。】
【至此,立儲之爭已經幾乎十幾年了,遲遲沒有定論。】
【陛下還一直采取拖延戰術來敷衍他們,故意漠視皇長子的培養,大臣們心中非常不滿。】
【朝廷上下形成了一股強大的輿論力量,一力要求立朱常洛為太子。】
【各地的言官也紛紛上書,措辭激烈,甚至開始指責萬曆皇帝違背祖宗家法。】
【萬曆自然是十分震怒,進行了嚴厲打壓,許多大臣因此被貶謫或廷杖,但這並沒有阻止大臣們繼續抗爭。】
【在大臣們的持續施壓下,萬曆最終也不得不屈服,立了朱常洛為太子。】
萬曆心情差的不得了,麵色陰沉。
這些狗東西,除了會跟他唱反調還會做什麽?!
一想到自己爭鬥了十幾年,還是向他們妥協了,他就來氣!
這上朝有什麽意思,反正自己什麽都決定不了不是嗎?
還不如在宮中休息,他們這麽愛管閑事,就讓他們去管朝廷算了!
大臣們:......你不要給自己的擺爛找借口啊喂!
【表麵上太子之位已定,國本之爭本也應該到此為止了。】
【但事實上,但圍繞朱常洛地位的鬥爭並未結束。】
【萬曆四十三年發生了震驚朝野的 “梃擊案”,一名叫張差的男子手持棗木棍,闖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
【並且打傷了守門太監,一路直衝到前殿簷下才被抓住了。】
作為明朝正兒八經第一個順利繼位的皇太子,朱高熾自然是住過東宮的。
雖然他那時候住的不是慈慶宮而是文華殿,但那是東宮啊!
開玩笑嗎?手持棗木棍闖入東宮行刺?!
隻怕剛出來的瞬間就立馬被拿下了!
大家都不是傻子,堂堂太子居所守衛如此薄弱,說是疏漏都沒人信好嗎?
【一個拿著木棍的刺客,在宮中如入無人之境摸到了太子宮殿行刺。】
【明眼人都得懷疑其中有貓膩好吧?】
【皇宮又不是菜市場,每天巡邏的侍衛,來往的太監宮女數不勝數。】
【更何況是太子的住所呢?】
【如果不是有心人的刻意安排,很難解釋這個人是怎麽順順利利的進入東宮的。】
萬曆四十三年,宮中的鄭貴妃眼神有些慌亂,掐了掐手心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不會的,不會的,她都已經安排好了不是嗎?
就算是失手了,也不會出事的。
正當她心懷僥幸的時候,葉楚接下來的話卻無情戳破了她的幻想。